Wednesday, June 2, 2010

衛斯理主義不等于亞米念主義

約翰衛斯理可能是十八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佈道家和神學家。英國的福音復興運動和美國的第一次大覺醒運動都要歸功於他。衛斯理的神學受亞米念主義的影響,特別是反對極端加爾文主義的有限救贖論、主張基督的十字架救恩是向所有人開放(無限代贖論),以及肯定人的努力在得救上的功效。但是衛斯理神學的重心並不是亞米念的救恩論,衛斯理神學的重心是他的成聖觀。他對基督徒思想最大的影響是強調重生和成聖這兩大重要經歷。人們通常把他當作亞米念派,他也確實編輯過一份叫作Arminian Magazine的雜誌,但是他用“亞米念”這個詞來包括所有不贊成改革宗墮落前預定論的神學立場。衛斯理算不得道地的亞米念主義者。

衛斯理生於一個第四代的聖公會牧師家庭,宗派屬於所謂“English亞米念主義”派,也就是反對墮落前預定論、認爲人同時因信心和行爲稱義的。這是他的家庭。他家裏有弟兄姐妹18人,從小都被教導一生要敬虔執行神的旨意。他用各種方式來尋求神:在牛津大學讀書的時候就透過理智主義來尋找神;又透過教會禮儀、律法主義、社會服務、敬虔主義的禁欲、本地宣教和美洲宣教等等方法來尋找神。當時的英國聖公會(英國國教)敬虔主義對衛斯理有著深刻影響。他22嵗就讀了一些關於過聖潔生活的靈修著作,約翰和他弟弟查爾斯在牛津大學組建了一個Holy Club,目的是刻苦己心、按時禱告、讀經、默想,這個操練宗教的方式後來得了個 “方法主義” 的綽號(Methodism中文翻譯成衛理公會主義)。不過,經過10年的虔信生活以後,衛斯理對於他的基督信仰的理解還是很不滿意,於是決定到國外去宣教,希望透過向不信的人傳福音來體會一個真正的基督徒的情操。至此,直到他在艾德門街經歷到歸正(conversion)之前,約翰衛斯理的基本神學理念一直都是透過生活敬虔、道德良善、順服神、履行神的誡命來稱義,這是當時典型的天主教觀念。

衛斯理第一次接觸新教摩拉維亞弟兄會的信徒是去國外宣教的船上,在風暴和死亡面前,這些信徒顯示出衛斯理從未見過的信心和勇敢,使他非常羡慕。在宣教失敗而歸以後,衛斯理再次遇到新教徒來鼓勵他。1738年5月24日,衛斯理到艾德門街參加摩拉維亞弟兄會的一個查經聚會,剛好聽到誦讀路德為羅馬書寫的前言。他的心裏頓時感到很溫暖,因信稱義,並且唯獨凴著信心得救,確知罪得以洗淨,從律法和死亡之下被釋放出來,何等美好,正是衛斯理所需要的。他因此接受了福音而歸正。

至此,衛斯理原有的天主教神學觀念,加上新教的唯獨靠信心稱義和唯獨聖經有最高權威,以及摩拉維亞信徒的強調内心感動,很快綜合成爲神人合作的得救成聖觀。衛斯理在德國與摩拉維亞弟兄會的信徒一起學習幾個月之後,回到英國就開始了露天的佈道,因而爆發了英國國教的大復興。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信靠基督,衛斯理開始組織地方的社團和班會(12人小組),用方法主義,即天主教所能夠歡迎接受的修行法,激勵了很多人。直到衛斯理去世後,加爾文派的衛理公會才從英國國教分離出來。

衛斯理發展出獨特的基督徒成聖(Christian perfection)教義。他說聖靈在信徒身上做工,除去罪污,以致人可以活出對基督完美的愛,讓一切行動都出於對救主的愛,盡心進性地愛人如己。衛斯理小心區分這完美的愛,它不是某种絕對沒有錯誤不犯罪的完美,那只有神做得到。但是他認爲成聖(或成爲完美perfection)的過程從接受主時開始,是信徒今生可以達到的目標。成爲完美和稱義一樣,都是透過神的恩典和人的積極回應來達到。他這些教導也叫作衛斯理主義。

衛理公會主義(Methodism)搬遷到美國時有所變化,變得比較注重理性,漸漸不追求成聖,世俗化。後來19世紀宗派内部興起聖潔運動(holiness movement),就是為了恢復有關全然成聖的教導,重新強調歸正的重生(conversion)和全然成聖經歷。不過,他們把聖潔定義為不參加某些活動,不穿某些衣服,等等避免世俗的方式。這個聖潔運動的領袖雖然聲稱是受衛斯理神學的啓發,實際並不太了解那一段神學歷史,又由於處在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裏,所教導的教義和衛斯理主義其實是不同的。例如他們的成聖是立即的,不是漸進的;全盤接受哲理上的亞米念主義(極端的亞米念主義和極端的加爾文主義同樣有問題,研究的是一位希臘哲理神,不是聖經啓示給人的神);又接受“聖靈的引導”過於接受聖經教訓等等。聖潔運動產生的新的宗派包括Church of God(Anderson,Indiana),Wesleyan Methodists,Nazarenes,Free Methodists。

總之,衛斯理本人所教導的(衛斯理主義思想),在唯獨靠信心稱義上是不含糊的,他只是說入門之後的“成聖/成爲完全”必須要努力與神合作,才能得救到底。我在聖經神學與聖經教義那一篇博文裏曾經用衛斯理的成聖觀作例子,説明按歷史文法解經、用聖經神學支持教義的必要。衛斯理的成聖觀參考了新約時代和以後的希臘文化觀念,沒有參考從舊約承傳下來的、新舊約一致沿用的、歸屬耶和華、與世俗分別開來的聖潔觀。可是衛斯理主義並不等于亞米念主義。衛斯理主義可以簡單描述為追求在愛中完全,而亞米念主義則與加爾文主義同樣,是一套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的救恩論。

假如我歸納得不準確,歡迎衛斯理宗的讀者指出來。

8 comments:

  1. This article is taken/translated/paraphrased from Western Seminary professor James Sawyer’s book: The Survivor’s Guide to the Theology, pages 351-357.

    ReplyDelete
  2. 亚米纽斯起来是为反对经院哲学主义的改革宗教义,他们走得太极端,把神描述成一手创造邪恶、又命定一些人沉沦的角色。他反对这个神学研究方法(scholasticism)得到的结论。但是亚米纽斯的继承人全盘吸收了当时的理性主义思想方法,发展出合乎启蒙运动口味的亚米念主义。亚米念主义纯属反对加尔文主义而来的产物,并没有一套自己的独立主张,这使得它很容易和伯拉纠主义纠缠不清。

    ReplyDelete
  3. 亚米念主义:十七世纪的理性主义嘛,靠自己、不信神迹、经院哲学,反对双重预定和有限救赎以后怎么样?恐怕是人快要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啦!

    卫斯理主义:成圣就是行为变得完全,虽然理论上是靠神的恩典,实际上如何能不靠自己是个没有解答的问题。

    ReplyDelete
  4. 是否有人誤以爲我的主張是“聖潔的觀念不包括道德要求”?我並沒有這方面的暗示。事實上以賽亞斥責了那種作罪孽、又守嚴肅會的做法,明言是耶和華所憎惡的(賽1:12-17)。--那些虛偽的敬虔行爲表明人心實際離神很遠的事實。

    我認爲好行爲不是分別為聖的主要動力,而是心思情感分別為聖的副產品。

    ReplyDelete
  5. 關於分別為聖的要求,這裡有個envelop structure,其中A和A'是原則,而B是具體行動指令:

    A. 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使你們與萬民有分別的。(利20:24)
    B. 所以,你們要把潔淨和不潔淨的禽獸分別出來;不可因我給你們分為不潔淨的禽獸,或是滋生在地上的活物,使自己成為可憎惡的。(利20:25)
    A'. 你們要歸我為聖,因為我耶和華是聖的,並叫你們與萬民有分別,使你們作我的民。(利20:26)

    ReplyDelete
  6. 根據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的資料,約翰衛斯理出生於英國而不是荷蘭喔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