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4, 2010

分娩的憂愁和喜樂

其實人是不怕吃苦、也不怕冒險的,但是必須認爲有價值,而且必須得到理解支持。我默想約翰福音16章,就決定把分娩的經歷寫出來,因爲主耶穌用婦人分娩來形容暫時的苦楚和哀號。

由於種種原因,我生孩子很晚,生老大的時候已經叫作“高齡初產”。不過,我那時總的身體狀況好極了,比我年輕一些的時候還好,是主的恩典。我的家庭醫生鼓勵我說,年齡不算什麽,健康狀況才重要,所以我先生和我都對於盼望頭一個孩子到來非常興奮。

我是深夜裏開始陣痛,並且在沒有多少其它徵兆的情況下忽然先破了羊水的。當時跑到廁所,掉出來的水多得令我吃驚,源源不絕,不知怎麽辦好,因爲根本不能用衛生巾來臨時防護一下。根據書上的描述,初產一般都要花很長時間讓子宮口慢慢打開。我的陣痛既不頻繁又不厲害,分娩一定還早,可是這些水讓我不安。我先生和我都沒有辦法去睡覺。到了早上4點多鐘打電話給醫生(做接生真是辛苦),醫生說既然破了水,你天亮以後到醫院裏去待產吧,不要在家裏等。

我吃了早餐以後才讓先生把我送去醫院的,他那時還在讀博士學位,所以還照常去學校。生孩子是女人的事,男人幫不上忙,到時等著抱孩子,他心裏不知有多美。我呢,在醫院裏一整天無事可做,陣痛既不頻繁又不厲害。醫院給產婦穿的褂子很單薄,中午又不給我吃正經的飯,因爲醫生恐怕我需要做剖腹產手術,所以吩咐只給我吃“流質”的食物。我在那兒不住地後悔:來醫院太早啦,在家裏暖暖和和地好好吃頓中飯多好!焉知飯食不會增加我的體能,加快分娩的速度呢?

到晚上10點鐘多,大概5分鐘陣痛一次,還是痛得不厲害,看樣子離分娩還早哩,還不到進產房的時候。我先生來了也沒有他坐下休息的地方,那裏還有其他產婦,他只好隔一會兒就進進出出一下。我這時幾乎是盼著那強有力的宮縮能夠趕快出現,痛也不怕。監測嬰兒心跳的機器指示出寶寶的心律大約在每分鐘150次左右,可是我和我先生注意到那個數字偶爾降到八十幾次。告訴醫生以後,他建議我立刻做剖腹產手術,理由是羊水破了24小時就有感染的危險,對孩子不好,必須要在24小時之内生,而且心律表示孩子已經很不舒服了。我半信半疑,覺得還可以等,不過我可不希望寶寶生病,所以同意了。

那時我先生剛好不在旁邊,醫護人員的動作極其迅速,15分鐘之内一切安排就緒。還好他們找到了我先生,讓他來到手術室,這樣在我開刀的時候就有一只手可以拉住。他們下第一刀的時候,不知爲什麽麻醉劑沒有完全起作用,我叫了出來。醫生不相信地問我是不是肚子上感到有壓力,我說不是壓力,是刀戳得痛了。他又試了一下,我又叫一聲,麻醉師趕緊調整了一下。後來孩子順利地拿出來,抱到旁邊一張桌子上,好幾個人圍著擦洗乾淨,包好,交給我抱,又給我先生抱。我先生簡直是樂得合不攏嘴。我們的寶寶臉上白白淨淨,睜開眼睛看著這個新的世界和其中的人,可愛極了。她在我的懷裏幾秒鐘就開始嘰嘰歪歪,可是好像一到爸爸的手上、聽見他的聲音就特別地安靜!這使他特別得意。

我老二出生是順產的,因爲我禱告神要求順產。這次我還特別學了如何用呼吸法來控制疼痛,很靈驗的。陣痛一來,立即改用很短很淺的呼吸就不痛,或是可以忍受的那種痛吧。可是使用淺呼吸對旁邊的人有壓力,他們以爲你一定是因爲非常痛才那樣呼吸。結果醫生問我要不要用麻醉劑來help,我本來應該拒絕的,並不那麽痛嘛,可是人在那個時候好像頭腦也不大清楚,聽見help就說好啊,結果麻醉針挂上以後,不知爲何呼吸法就不靈了!還記得我頭一次產科麻醉出現問題吧?這第二次又出現問題,麻醉劑不為我止痛!而且麻醉還有個副作用:你再也不知什麽時候應該push了。沒有打麻藥時你知道陣痛開始就用力協助一下,我深深感到上帝的智慧,即使疼痛也是個莫大的恩典!

主耶穌用婦人生産來比喻生離死別時的苦楚和盼望。他事先安慰門徒說,“等不多時,你們就不得見我;再等不多時,你們還要見我。…你們現在也是憂愁,但我要再見你們,你們的心就喜樂了,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約翰福音16章16-22節)。門徒們不曉得耶穌三天以後就會復活,所以一定要為耶穌的十字架之死而痛哭、哀號。但我的體驗告訴我,因爲對那要出生的孩子有莫大的盼望,所以我感到痛是可以忍受、甚至可盼的事。我們也應該因著對主帶我們回到溫暖有愛的家這件事有榮耀的盼望,有主的理解和支持,患難和痛苦就容易忍受多了。

2 comments:

  1. 我女儿开玩笑说爸爸好像很多爷爷疼孙子似的疼孩子。:)

    可不是嘛?爷爷把孙子宠坏了的有不少呢,可是他们年轻的时候少有对自己的儿女表达那么多宠爱的。我先生和我父亲喜欢孩子,是不是因为他们结婚晚、得孩子晚呢?我作为长女出生的时候我爸爸都33了。

    ReplyDelete
  2. 小小分享,浪子故事心靈片語《應得的》:

    『路加福音15章12節』 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


    浪子故事的源起就是這句觸動人心的話:《應得的》,它一出叫人摸不著頭腦,隨之而來千頭萬緒!
    我有兩個女兒,她們《應得的》我有沒有給她?如果沒有,為父的我就是虧欠了她!
    有些她們《應得的》,我是太早給她,還是她遲了給她呢!
    我的年代,年少的時候,我是沒有《應得的》想法。成年的時候,我憑《應得的》想法,不好意思也開口問過教會財政:你是否忘記給我上月薪酬支票? ..............因為我真的是靠它交租。
    代入耶穌浪子比喻中的父親,當聽到小兒子如此説: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父親好像二話不說,就把產業分給他兒子。
    既然是《應得的》那就應該給你吧;什麼叫做《應得的》,它只是社會文化所謂的合理期望,父親的字典裏《應得的》定義誰來解説!
    天父已經給了我心中《應得的》嗎?
    取了《應得的》我是好好運用,還是浪費了它?
    主動說出《應得的》,被動聽入《應得的》感覺感想如何?
    智慧聖靈光照心靈,鑑賞聖言,讓我們聽是要聽明白,看是要看清楚!
    你們白白的得來,也要白白的捨去。『馬太福音10章8節』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