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30, 2011

論證與傳福音

論證argumentation是個溝通的藝術。我們平時恐怕總是把辯論和爭吵甚至打架聯係起來吧?一聽見argue就有個很負面的印象。其實很多人不會辯論,只會用低效的溝通方式來作防衛或攻擊而已。我有一天心血來潮(或者說是受聖靈感動?因爲我知道自己平時受祂不少影響),忽然注意到有一本廣告裏宣傳的Argumentation這門課程,教人如何進行有效的推理論證,來影響和説服別人,由大學生評選出來的教學優秀的教授來講演。我想我們基督徒傳福音的時候,一天到晚希望説服別人改變看法,不如聼這位教授介紹一下,看是否有些基本規則我們忽略掉了。

這家教學公司很快就把CD寄來了。我大致瀏覽了一下課程指南,聼了一下第一課。教授在課程大綱介紹裏提到有神論者和無神論者的辯論,他說論證需要在共同的概念參照體系(common frame of reference)中進行,有神論者和無神論者用的是不同的參照體系,所以互相是說不通的。嘿嘿,他的意思大概是試都不要試了。沒錯,很多人一想到傳福音,就想到有神/無神的哲學辯論,的確有些讓人提不起勁來。

這門課主要是教人一、如何從日常生活談話裏辨認出“論證”的因素,二、察覺人們如何選擇一個立場、抛棄另一個立場,三、如何評估一個論證。Zarefsky教授會使用一些歷史上有名的論戰為例來分析論證。我聼出來,最重要的是論證時要尊重聽者,體會他/她從自己的處境中引起的各種疑問,誠實回答他心裏所存的糾結。

我很同意。我覺得任何溝通如果希望有效果,都必須走進對方的内心世界,體會人家的情境、回答人家的疑惑、起到安慰的作用。論證的主要目的不是輸贏,而是溝通,彼此了解。傳福音更應如此,主要目的不是勸服人家同意你,而是誠懇溝通,增進信任,這是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也是你能影響人家的基礎。

彼得前書3章15節: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一個以他人為中心的人,恐怕是常常有人問他/她心中盼望的緣由的--談話不要單單為發表意見吧,尊重和相信人家的判斷力。

Friday, January 28, 2011

YouVersion免費聖經

有個朋友大力推薦YouVersion,所以我到YouVersion的網站瀏覽了一圈,試用了一下網絡版的在線閱讀。原來是個讀經工具,你可以給自己制訂閲讀計劃,在聖經裏插書簽,記筆記什麽的,好像還可以隨時邀請幾個朋友在網上就某個段落進行討論。他們給YouVersion起了個巧妙的中文名字,叫作“有福人”。

現在中文版是剛剛出來不久,簡體字和繁體字都有,還在QC測試階段,大家不妨都去看看,免費嘛,工具要是好用,總是會有很多人開始用的。

單單閲讀的話是不必註冊的,但使用其它功能就要註冊。註冊時你要給一個有效的電子郵箱,還要給一個住地。當然你願意的話可以提供更多的個人資料,比如真實姓名。你還可以把你的個人博客地址列出來。

我進去找到新約裏的一段經文,在那裏加插了一個書簽,立刻收到信息,說我因爲建立書簽得了一個勳章。不消說,這個信息是英文的。又加了一段中文的筆記,還不錯,列在“我的筆記”之下。回頭一看郵箱,又得到一個勳章。呵呵,我要這麽多勳章幹嘛?進去看看,勳章種類還不少哩,邀請你立刻開始“使用”勳章。我沒有仔細去看怎麽叫作“使用”勳章,挂出來在什麽地方給人看?btw,我讀的這些資料都是英文的。

好,按下“修改”鍵,來修改一下我發表的筆記吧,加我的博客網站上去。加了以後沒有show出來,我的修改再也找不到了。加第二條筆記呢?也沒有動靜,我看不見第二條。報告了這個bug--我們中文開發的先鋒勇士們,YouVersion有待改進!相信這個問題很快就會消失不見。

我問我那個朋友:如果我已經有聖經了,為什麽還需要下載一套免費的聖經呢。他說很多在國内的網民都沒有聖經,也不用電腦,可是他們都用手機。在公交車和地鐵綫上,你到處看見人用手機上網吧?他們閲讀各種消息。...肯定有人願意用搭車的時間讀聖經吧?

嗯,不錯。免費下載的聖經,比起抱一個大部頭的聖經來翻找你要的書卷經節,省事多了。我自己的手機是落伍的老式手機,沒有辦法嘗試下載手機版。你們有iPhone、iPad、BlackBerry的,不妨都試一試,幫忙提出改進建議什麽的。下載網址:http://zh-cn.youversion.com/mobile。中英網絡版下載:http://youversion4chinese.com/。他們說你可以作爲春節禮品送給可能有興趣的朋友,good idea。

Tuesday, January 25, 2011

整合真理:意識和潛意識的更新

我們都閲讀聖經。怎樣能夠使聖經上的白紙黑字成爲我們的情感、動機、意志、和行動呢?我們怎樣能夠照著神的意思來更新而變化呢?要注重聖經給我們的一些重要的生命圖畫,其中一幅畫就是重生。只有圖畫能夠把知識從意識層面帶進潛意識和本能意識的層面。

彼得前書1章3-5節:祂(父神)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可以得著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你們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著所預備、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

看來,有盼望是重生的最大特點。新生的嬰孩我們都知道潛力無窮,除非寶寶生病,不然就要長大成人,成爲一個有獨特人格、無以取代的高貴的人。不過,對寶寶來説,首要的事情是飢餓感得到解決,身體排泄出來的污穢得到清潔,對嗎?這是他/她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必須依靠家人幫助。我們每個帶領人信主的,必須關心“決志”人的實際需要切實得到照顧,然後才查看有沒有生命的跡象--見證啦,盼望啦等等。

重生的盼望不是別的,乃是得到專門為我們留存的“天上基業”。就好像寶寶不懂得自己將來的道路、福分,我們也很可能搞不清楚“天上基業”是怎樣的,讓我們暫且假定天上基業就是神的豐盛家業,是可以讓心靈充分享受的實際東西--我們必須在成長中不斷地操練,直到把這份把握和盼望深藏在我們潛意識裏面,成爲我們本能的反應。

這段話還提到一個“因信蒙神能力保守”,這説明信心很重要。我們的信心使我們得到神大能的膀臂保守。信自己是蒙愛的兒女,信神體諒和接納,對很多人來説並不容易。可是如果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天天來到祂面前,說我信,但我某件事信不夠,天父一定樂意幫助我們看見祂在生活中的作爲。我有個好朋友最近這一年來體會到天父切實的關注的引導,真是高興。她每次見面或者打電話,必定興奮地談起她那些奇妙的經歷和感受,反反復復告訴我多麽美好,同時也急切地問我另外一些屬靈成長方面的問題。我很受鼓勵。她不是沒有困難了,可是她確實地信了,所以很有盼望。這樣活躍的信心是非常有感染力的,以至她的先生都感到很神,開始考慮接受這份信仰。

22-23節:你們既因順從真理,潔淨了自己的心,以致愛弟兄沒有虛假,就當從心裡彼此切實相愛。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聖靈),是藉著神活潑常存的道(基督的福音信息)。

這裡說的是順從真理,不是順從律法。順從真理意思是說信了叫人得救的福音,就潔淨了。潔淨是個完成式的分詞,意味著潔淨已經發生,效果延留下來,我們從此屬於神,或叫做歸祂為聖,心態永遠改變過來。我們從自認沒有什麽價值的失落感中得救,發現自己回到安全、溫暖、真正的家(這是福音的核心内容,詳見我的另外一篇文章“神是一個溫暖的家”)。這個變化必須用信心得到,而且必須常常操練住在新的、歸主的現實裏。從認知開始是必然的,但絕不可停留在認知的層面,乃要進入潛意識的經驗的層面。

如此説來,在教會群體中得到彼此的幫助是整合真理、感受真理的關鍵。

Saturday, January 22, 2011

聖誕故事中關於客店的誤解

主耶穌“生在馬槽”這個説法其實是不準確的,難道馬利亞分娩的時候對著馬槽不成?聖經上是說小耶穌生下來以後,才“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裡”(路2:7)。聖經裏有不少故事,我們如果仔細看的話,就知道自己原來的印象不甚準確。

Kenneth Bailey牧師在中東服侍阿拉伯人的教會,熟悉那裏的風土人情。他戴上中東人的眼鏡、根據中東的文化環境看聖誕故事,覺得可能有些誤解。他說:

一、約瑟囘到老家伯利恆無人接待他住宿,這不合中東的文化習俗。猶太人的族譜源遠流長,極受重視。約瑟作爲大衛家族的正宗嫡系子孫,一到伯利恆馬上可以告訴人們說,嗨我是約瑟,利未的兒子瑪塔的兒子希理的兒子約瑟。他只要這樣說的時候,伯利恆鎮上很多人家都會向他開放。

二、大衛家族是“王室”,在伯利恆衆望所歸,甚至本地人稱這個鎮子爲“大衛的城”。大家都知道在希伯來聖經裏,耶路撒冷稱爲大衛的城,然而本地人都認爲靠近耶路撒冷的伯利恆纔是真正大衛的城(路2:4)。約瑟屬於這個著名的家族,鎮上的人不歡迎他是無法想象的。

三、在任何的文化裏,臨近分娩的孕婦都是受到特別照顧的,難道伯利恆會例外?幫助約瑟找到住宿、照顧馬利亞分娩的需要是合乎情理的。在大衛的城裏,人們若將大衛的後裔推拒門外是說不過去的醜聞事件。

四、馬利亞在附近村莊有親屬。就在耶穌出生前的幾個月,她還去探望了住在“猶大山地”的伊利莎白,而她很歡迎瑪利亞!伯利恆位于猶大地區的中央地帶,他們如果已經從遠道來到了伯利恆,那麽離撒迦利亞和伊利莎白的家是不算太遠的。果真在伯利恆找不到住處的話,他們可以去找撒迦利亞和伊利莎白。

五、路加福音2章6-7節:他們在那裡的時候,馬利亞的產期到了,就生了頭胎的兒子,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裡,因為客店裡沒有地方。一般人都把這理解為他倆深夜到達伯利恆,以致約瑟急忙願意接受任何住處,甚至像馬棚這樣的地方。不過這節經文並沒有說,他們到伯利恆多久以後馬利亞分娩,是否沒有時間找到更合適的地方住,也沒有說小耶穌是在夜晚生的。

Bailey牧師說,這個半夜到達伯利恆、瑪利亞立即分娩的細節,是從主後200年一個無名的基督徒寫出並流傳下來的聖誕小説故事中來的。這個小説的作者既不是猶太人,也不了解巴勒斯坦地區的地理和猶太人的習俗傳統。比如,故事把耶路撒冷和伯利恆之間的路描寫成沙漠,還有按這個小説,小耶穌是深夜生在將近伯利恆城外的路上。於是,後來的基督徒雖然不知道有這個小説,對聖經故事卻有了這個印象。

那麽“客店裏沒有地方”是怎麽囘事呢?猶太人有接待客旅的文化習俗。翻譯為客店的那個字katalyma,其實是許多普通人家住房結構中專門待客的一個房間,應該翻譯為客房。典型的猶太民房是建築在斜坡上,而客房根據地勢,有時是連著蓋在房屋地勢最高的一端,有時是建在房頂上,因爲房頂是平的。先知以利亞就曾經住在一間這樣的客房裏(王上17:19)。

耶穌最後的晚餐找到的也是這樣一個客房:耶穌吩咐門徒去跟著一個拿一瓶水的人走,“對那家的主人說:夫子說:客房(katalyma)在那裡?我與門徒好在那裡吃逾越節的筵席”(見路22:9-12和可14:13-16)。所謂擺設整齊的“一座大樓”,其實是a large upper room,指一間順著地勢蓋在房頂上的寬大客房。事實上,在耶穌所講“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裏的那個“客店”是另外一個希臘字,不是katalyma。

說起馬槽,人就會想到是在馬棚裏。可是,Beiley牧師用右面這兩張圖給出典型的猶太住家起居室結構。在靠近低坡的一端的地上,一般有兩個馬槽,是固定鑿建出來的。大多民房把那裏挖平一些,蓋出另外一個房間,所以從起居室到門口是要下幾個樓梯階、經過這個房間的,這就是晚上把家裏的牛、驢子、或幾頭羊拉進來的地方。牲畜晚上若是飢餓,可以站起來探頭從馬槽吃草料。而白天牲畜是要放出去拴在外面的,沒有人白天還把牲畜関在房子裏,因爲那塊地方並不算是馬棚。據猜測,士師耶弗他原指望從家門第一個出來的是牲口,可以獻為燔祭,不料他女兒先跑出來。

在巴勒斯坦,這種簡單結構的房屋據説從大衛時代到二十世紀中葉到處都是。Bailey牧師說,除了富人,很少的人蓋專門的馬棚。爲此,主耶穌曾對那些與他為敵的人說:假冒為善的人哪,難道你們各人在安息日不解開槽上的牛、驢,牽去飲嗎?就是因爲知道人們安息日也必定從住家房子裏把牲畜牽出去。有幾份主後9世紀的阿拉伯文聖經手抄本,就把這節經文翻譯成“難道你們各人在安息日不解開房裏槽上的牛驢,把它帶出去飲水嗎”?因爲阿拉伯人知道,每個住房裏都建有馬槽!

所以“客店裏沒有地方”並非我們頭腦中想的,好像旅館有許多房間都客滿。中東人會猜想這家人的客房已經接待了其他人,而他們只能讓約瑟和馬利亞和自己一起住在平時的那個起居室。所以小耶穌生下來以後,因爲沒有地方,就包起來放在地上其中的一個馬槽裏。

當那幾個牧羊人前來拜訪的時候,他們看見馬利亞和約瑟,又有小耶穌臥在馬槽裡,就把天使論這孩子的讚美傳開了。他們能夠讚美,當然是包括看到馬利亞和約瑟受到合理的接待。Bailey牧師指出,假如他們看見小耶穌是在一個又臭又骯髒的馬棚裏,產婦很害怕,約瑟很無奈,這些人一定會感到無法容忍。他們會說,“到我們家去!我們的婦人會照顧你”!不消幾分鐘就會幫他們一家三口搬到自己家去款待。他們會感到榮幸和有責任這樣做,讓伯利恆村鎮上的人都不至於丟人、而是面有光彩!

了解猶太人的風俗習慣對理解聖經有好處,原文章請讀Jesus through Middle Estern Eyes--culture studies in Gospels。

Wednesday, January 19, 2011

語言、語境、和溝通

一個香港來的朋友有一次告訴我,香港人聽見大陸的人說某個詞彙的時候覺得很粗俗。我說那個詞在大陸的人聼來一點粗俗的味道都沒有啊,我們都是這樣講話,可是他堅持說那是個粗俗的話。這是沒有辦法的,你既無法告訴大陸的人從此別再用這個詞兒,也無法告訴香港人今後不可這樣領會。

創世記11章1節說:“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後來耶和華把他們的“口音”變亂了。可是,創世記10章三次提到閃、含、雅弗的後裔有各種不同的方言(5節,20節,和31節),怎麽會是耶和華去變亂的呢?Hamilton教授指出,創世記10章的方言那個字和11章的耶和華所變亂的口音是不同的字。

我仔細去看,第10章的方言是希伯來文的舌頭(tongues),指不同的口語腔調。第11章的耶和華所變亂的“口音”卻是嘴唇(lips)那個字,大多翻譯為口或嘴,來描述比較具體的溝通情形,諸如摩西說自己拙“口”笨舌、不善交涉(出6),或人“口”中冒失許願 (民30),約伯不以“口”犯罪(伯2:10),意思是不說得罪神的話,或某人多“嘴”多舌、説話不當(伯11:2)。

所以,我認爲各族人民在巴別塔事件之中不僅是口音被變亂,而且是溝通被干擾,隔閡誤解增加、無法同心之類。我想“使他們言語彼此不通”應該是這個彼此聼不懂話的意思,就像我一開始擧的例子。

另外,不少解經的書都說,11章1-9節的巴別塔事件應該是發生在第10章閃、含、雅弗後代分佈情況的記錄之前。也就是說,語言被變亂以後,人們分佈到各地。這個解釋很可能是對的,但不能説明爲什麽10章用的是“方言”那個字,而11章變亂的是“口音”,不同的字。或許口音應該翻譯成語境,因爲詞彙在不同的語境中意思就改變了,影響人們對彼此的理解。

艾克曼博士指出,同一個詞彙在不同的家庭裏體會都是不同的。比如“信任”在健康的家庭環境裏意味著無話不說,沒有掩藏。而在不健康的家庭環境裏,“信任”卻只是較小程度的懷疑而已--相信一個人有時候靠得住--這就叫做信任。所以,一個健康的人對一個不健康的人說:“你沒有信任我”,他聼得懂嗎?他可能以爲自己已經信任了對方。反過來,一個不健康的人告訴健康的人“這世界充滿了危險”,他恐怕也是聼不懂。

Tuesday, January 18, 2011

算一算他們的人生經歷

你有沒有想過“史前”人的生活是什麽樣子的?聖經沒有記載該隱後代的壽命,卻詳細記載了從塞特出來的亞當後裔。假如那個世代的人壽命活下來的都相差不太多,都在900嵗上下,那麽那個與神同行的以諾就是和拉麥同輩的人。聖經上說拉麥的一個兒子是畜牧業的祖師爺,另一個兒子是音樂和樂器的祖師爺(想必已有書寫的文字來教習音樂),還有一個兒子是銅鉄匠的祖師爺(在他的有生之年開始青銅鐵器時代)。而挪亞是亞當從塞特出來的第10代世孫。

當然人能活那麽大的歲數,你可以想見八、九代人都是生活在一起的。他們的生育期至少是從65嵗到500嵗,聖經有記錄,所以老亞當不僅自己能夠繼續生兒育女到500嵗,還親眼看見子子孫孫的繁衍。當然大家未必都住在一起,有的子女全家族恐怕跑得很遠。我曾經按照聖經的記載計算過,假如亞當500嵗還生育子女的話,又假如他500嵗時生的子女到了500嵗還生育子女的話,那麽亞當的小兒子不好說,可他的親生孫子中肯定就有被洪水淹沒的。因爲洪水是在亞當被造以後1656年就發生了,聖經說是在挪亞600嵗那年(創7:6)。

亞伯拉罕是挪亞的第10代世孫,從閃族出來的。我一天突發奇想,挪亞老公公活到950嵗,閃老爺爺活到600嵗,為何不算一算亞伯拉罕是否可能親自認識他們?按照聖經提供的數據,結果算出亞伯拉罕出生的時候,挪亞已經890嵗,閃才390嵗。也就是說,到亞伯拉罕175嵗去世的時候,閃還健在哩---565嵗!不過那時通訊不發達,亞伯拉罕自從遷去到迦南,可能沒有聽見太多關於閃老爺爺的消息,嘿嘿。再説那時全世界的人都是挪亞老公公的後代,他恐怕即使知道迦南地住的是含老爺爺出來的某個族裔,大概也不會覺得很親近的。

所以,亞伯拉罕75嵗離開老家哈蘭以前,完全有可能親自認識挪亞,至少知道他和閃老公公以及洪水的事。

亞伯拉罕100嵗生了以撒(創21:5),到140嵗的時候他為以撒娶了妻子利百加(創25:20),160嵗才得到一對雙生的孫兒(創25:26)以掃和雅各。不消說,亞伯拉罕與他們同住,給兩個孩子講過早先年的故事,“我們列祖大多都活到很高年歲,他們都講說洪水的故事…”哈哈!這是很合理的推測對不對?

以下我用一張表格列出我算出來的結果,包括亞伯拉罕出生時各代祖上的年齡,以及這些老人家去世時亞伯拉罕的年齡。除了閃老爺爺長壽,還有兩位老祖宗在亞伯拉罕去世的時候還健在,因爲活到400多嵗嘛!

看來,亞伯蘭是父親晚生的兒子,出世時前面所有9代的洪水以後的祖宗都健在。到他75嵗離開哈蘭去迦南的時候,已經有幾位過世。不知那時候葬禮如何,大概不是兒孫全部出殯,不然豈不是全世界都來參加挪亞喪葬?但挪亞肯定與閃族住在一起,他祝福閃嘛。如果族譜這樣清楚,亞伯拉罕很可能在與父親侄兒離開吾珥以前與挪亞老公公算是近鄰。

亞伯拉罕的孫子雅各年紀大了到埃及的時候曾經告訴法老說,“我130嵗了,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不及我列祖”(創49:9)。真是的,不用説聼祖父亞伯拉罕講過的“史前”故事,他自己的父親以撒曾經活到180嵗,祖父也活到175嵗。亞伯拉罕是小雅各15嵗那年去世的。

有的人可能會發出疑問:“我們今天怎麽沒有發現幾百嵗的人的骨頭”?你想幾百嵗的人骨頭應該是什麽樣子的呢?如果一個本來能活900嵗的人,在500嵗的時候被洪水淹沒,他的骨頭豈不是好像現代中、壯年人的骨頭?我相信考古檢驗報告一定會說他是45嵗。

Saturday, January 15, 2011

日常對話中的情緒描述和安慰

描述情緒是個基本的溝通技巧,特別是對負面情緒的描述。健康和成熟的人看到負面情緒時會描述出來,詢問對方是否有這個情緒,而不是跳起來作出反應。我記得我有説話急躁的時候,我女兒就會說,you are so stressed out,意思她看出我有精神壓力,為我指出來。在中文大概應該是“説話這樣沖--是不是有什麽壓力了”?

好幾次聼見人說中國人不善表達情感。沒錯中國人彼此不怎麽說“我愛你”這樣令人肉麻的話,哈哈!不過中國人有很多別的方法表現出關心、愛惜的情意。在健康的家庭裏,你可能常聽見:

“別着急”,“不用擔心”,“不必介意”,“不要緊的”,“沒事兒”,“不怕的”,“沒有問題”這類話既描述出對方表露出來的懼怕,同時又給與安慰。很多事本來沒有什麽大不了,大都是人自己在緊張掛慮,所以我們平時應該留意操練多說這類的話。

“嗨,我都不知道這事叫你這麽…”,一面描述出對方的難過、着急、生氣等等感受,一面充分表達出理解對方的感覺,不用説別的話都有很大的安慰。

“千萬別不高興”是另一個安慰,即描述了對方的情緒,也帶有退讓的姿態。

“生氣啦”?“你怕…嗎”?“看,你不樂意了吧”?“你是不是討厭…”?用問話來描述對方表現出來的負面情緒,而又不是一口咬定。很多人都能從這樣的問話裏聼出關心的味道,知道自己的感受被對方看重。

“...和你説話呢,你怎麽這麽不耐煩/生氣”,或者“你怎麽不理人”都是描述對方情緒、並詢問緣由的適當方式。只是要注意口吻,不要做出生氣非常的樣子就好。

在負面情緒的自我描述方面,有“我最煩…”,“看,你一…我就上火”,“你看我怎麽這麽…呢”?“別提讓我有多…了”,“我越看越…”,“哎呀我的媽呀”等等,聼者要注意其中表達的情緒,不要當作針對自己來的。很多人不習慣聼見人家表達出來的情緒,一聽見就想指責或逃避。你要訓練自己,記住要把這類情緒表達當作很珍貴的資訊information。

“對不起”,“不好意思,讓你…了”,“都是我不好”都表示出内疚。

“你爲什麽不…呢?如果是我的話,我就會…”是表示不滿意,但同時關心要知道對方的理由,對方的回答很可能消除你的某些誤會呢。

“得了/算了”表示不耐煩,回應包括“你是不是不耐煩了”?“你是不是…”大多數時候是句很適當的問話,一方面描述你的觀察和感覺,另一方面防止自己想當然地作出反應。很多人不問,直接假定對方是不耐煩,因而按照對方不耐煩來作出反應。但實際上很多人被這樣一問時,會立即反省自己,調整態度,甚至請你原諒。

“我巴不得/恨不得…”,“我可不想…”或者“我要是…就好啦”表示願望,適當的回應包括“我知道了,你希望…對不對”?要具體地、設身處地地替對方解釋和描述出來。說出來並不代表非要答應什麽不可,只是告訴對方你明白了他/她的心情而已。

表示同情呢?要看對方所講的事情來回應,“我的天啊”,“哎呦”,“可不是嗎”?“嗨”,“這麽…啊”!進入對方講述的情節,感受對方當時的情緒。

“不夠意思”是比較委婉的指責,指情意方面的虧欠。“啊,我忘了”應理解為真誠的歉意,不要不信任而拒絕接受。想想看自己也有忘記事情的時候,被人不相信有什麽感覺?

聼人説話時如果有什麽解釋,請盡量不要打斷對方,要等對方說完再發言。

你在家裏常聽見類似的話嗎?如果是,那麽你家的人際關係環境是比較健康的,你可能也會比較自然的對人這樣說話。重視別人的情緒感受是表達愛的最好方式。

還有什麽話沒有列在這裡的?請大家幫忙補充。

Thursday, January 13, 2011

約書亞率民進迦南

約書亞記這卷聖經主要記載了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攻打、殺滅、和趕出那地的人,然後將地分給九个半支派。都是按耶和華上帝的計劃,有祂的同在和幫助。

有趣的是他們的戰略。他們似乎並不是每攻佔一城就佔領那城,隨即將一些婦人孩子搬去或派兵駐守。他們讓婦人孩子紮營在吉甲,約書亞集中所有兵力出去攻打,每完成一次戰役後就回到吉甲營中--那豈不是留下一座座空城嗎?因爲王都殺敗、人都殺滅了嘛。約書亞記10章40-42節說,“約書亞擊殺全地的人,就是山地、南地、高原、山坡的人,和那些地的諸王,沒有留下一個。將凡有氣息的盡行殺滅...約書亞一時殺敗了這些王,並奪了他們的地,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為以色列爭戰”,似乎勝利是徹底的。11章16節說:“約書亞奪了那全地”...可是,奪了地沒有立即搬進去住啊。

多年以後,13章說約書亞老邁時還有許多未得之地,耶和華吩咐約書亞拈鬮分地,讓各支派進去佔領所分的地,因爲恐怕不少城已又有别人進去住了。這些支派需要再次奪城和趕走當地的人,有些支派就不能夠趕出當地人,只好與當地人混居。

以色列人進入迦南以後在征戰中試圖殺滅一切的當地人口,是神所吩咐的,因為那些居民惡贯滿盈。利未記20章23節耶和華對摩西說:“我在你們面前所逐出的國民,你們不可隨從他們的風俗;因為他們行了這一切的事,所以我厭惡他們”。如果迦南人行了“這一切的事”,從前後文我們看到他們的民俗是很敗落的,除了拿兒女獻祭,還很淫亂,拜神的時候有孌童和廟妓伺候。還有父親玷污女兒使她為娼妓(19:29)、親屬之間亂倫(20:10-21)、甚至與動物淫合等等。耶和華決不能容許自己的百姓隨從這樣的民俗,就像我們不能容自己的孩子沾染吸毒惡習吧。

即使不用聖戰,祂也一定有辦法親自將那些民族的文化滅絕,正如我們从考古发現的,歷史上那些淫亂兇惡的民族没有一族的後代繁衍至今的。按照聖經,神不親自灭絕那些民族,是考慮不要讓那地變荒凉,以至野獸多起來。還有祂要留下幾族来“試驗以色列人”,看他們是否守約。按照聖經以外的歷史文化考古資料,中東那個時代各國這個做法是很常見的,a common practice,即征戰時把敵國的人口全部殺滅,將人、財產、俘虜永獻給他們的神。怪不得以色列人對於耶和華的這個命令不以爲有問題,可能已經是他們心目中最高形式的敬拜哩。

我相信神的啓示是漸進的,祂按照當時的人所能理解的來帶領他們一步步地認識祂。在摩西和約書亞時代,以色列人肯定不能接受愛仇敵這樣的啓示,不然耶和華可能會告訴摩西天下人如何遠遠背離神,祂還要計劃拯救他們。

或許今天我們信了耶稣的人,肉體的情欲就好像是神留给我們的試驗,看我們是否願意信靠祂而征戰的。不能靠自己来戰勝,正如以色列人在一切的戰役上是靠神,甚至靠祂的神迹,我們也需要相信神,靠著我們已經在基督里的事實,是与基督聯合、为天父所完全接納的人,靠著這個新的身分得勝。如果我們好像以色列人,先看自己的力量和敵人的鉄車,就斷定自己沒有力量,對神的幫助沒有信心,就要失掉征戰得勝的機會。

Monday, January 10, 2011

聖經中的形象思維

中國人是用形象思維,幾乎所有的字和詞都可以在大腦中聯想起圖畫。其實寫聖經的人也一樣,希伯來人是用形象思維的人。《Finding the Lost – Cultural Keys to Luke 15》是一本很有趣的書,是Ken Bailey博士寫的。我讀過他寫的另外一本書《Jesus Through Middle Eastern Eyes》,感到大開眼界,所以得到這本Cultural Keys就立刻開始讀。Bailey牧師在中東牧養教會40多年,熟悉阿拉伯人的風俗習慣和思維方式,他從一個西方人的角度來對照比較文化思想的差異,寫下聖經真理研究的心得,我感到值得分享推薦給華人。

不管你意識到沒有,每個人都是透過各種鏡片來讀聖經的,其中一個鏡片叫作神學。比如,耶穌是不是一個神學家呢?你如果戴著西方文化的鏡片來定義“神學”,可能就認爲他不是一個神學家。爲什麽呢?從主前5世紀古典希臘文化開始(傳播擴展到羅馬、歐洲),西方人的思維方式都是抽象概念式的。所有的論説文都是從理念開始,偶爾舉例用形象比喻來説明。形象比喻似乎可有可無,只是做輔助工具,幫人理解記憶罷了。

概念式的語言成了神學的主要語言。一篇神學論文總是把概念借著邏輯疊加起來。所有資料的架構都建立在哲學上,後來世世代代的神學論述都被希羅形式所主導。到了早期基督徒開始研究神學的時候,柏拉圖主義風行,於是神學使用柏拉圖哲學的觀念和詞彙來表達。中世紀的時候,亞理士多德哲學風行,於是聖安奎那用亞理士多德的哲學框架來研究神學。經院哲學、理性主義、黑格爾主義、存在主義、進程哲學的模式都差不多,世世代代有多少人進入當代的主流哲學系統艱苦奮鬥,從那裏走出一條可以用那些專門術語解釋福音的道路。但是,Bailey博士說,還可以有另外的路來做神學的(do theology)。

Bailey博士發現中東人就不是以概念為主、只用例證作輔助的。中東人要表達一個意思的時候是以圖畫為主、加上概念解釋。他們用明喻、暗喻、俗話、寓言、和手勢動作來表達一個意思,不是為了要説明一個抽象概念,而是擧具體實物來形容那個意思。比如約翰著作中說信徒是“從神而生”,他用女人生育的形象來有力地形容一件事,然後周圍用一些概念的詞彙來試圖解釋這個形象,例如約一4:7用有愛心和認識神來描述“從神而生”。

聖經作者常用概念詞彙來解釋聖經中的形象。又比如以賽亞書55:8-9有兩層語意來包圍中間所要比喻的事情,裏面那層對比神的道路和人的道路,外面那層對比意念:

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意念)
   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道路)
      正如天怎樣高過地(先知所宣告的形象比喻放在中心)
   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道路)
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意念)

那個天地的形象比喻不是隨風自由飄蕩的氣球,讓人隨便解釋,而是用特別的交叉對偶式的概念框架層層固定住了。另一個例子以賽亞書53:7-8上也有交叉對偶結構,用概念詞彙來説明形象比喻所要表達的:

他被欺壓,他受苦(不公道)
   他卻不開口(沒有聲音)
      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形象1)
      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形象2)
   他也是這樣不開口(沒有聲音)
因受欺壓和審判(by a perversion of justice)他被奪去(不公道)

聖經語言是以形象比喻為主的語言,不是一抽象概念為主的語言,上面這種層層用概念套起來的比喻到處都是。而那些概念詞彙對形象比喻的說明是不完全的。不錯神的僕人受欺壓和不公道的對待,不錯他沒有聲音,可是你去想象羊在屠夫手下沒有聲音,或羊在剪毛人手下的圖書,包括了更多的信息。

傳道書9章11節是一段形象語言: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有人把它翻譯成現代英語,變成純概念:objective consideration of contemporary phenomena compels the conclusion that success or failure in competitive activities exhibits no tendency to be commensurate with innate capacity, but that a considerable element of the unpredictable must invariably be taken into account. 好笑,大致翻譯出來就是:客觀考量當今現象,你必得到結論:競賽的成敗不在乎天賦能力,乃受各種無法預測因素相當的影響。--如果讓西方的神學家寫聖經,恐怕都是這個味道的。

有個講阿拉伯文的基督徒告訴西方讀者,中東人的説話風格如何:一個敍利亞人談話的主要目的是傳遞一個印象,用任何適當的方式。他不求語言的精確,話是怎麽說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表達的是什麽意思。他用一大堆比喻,許多最高級形容詞和副詞,加上戲劇性的手勢和面部表情,要讓對方感受到他的意思。他的演説總是很形象的(illustrated),好像給你一張張圖畫。

聖經作者也一樣,他們不僅告訴你想法,也告訴你情緒感受。西方人常常覺得情緒會妨礙事實的溝通,而中東人簡直感到不傳遞事件中的情緒因素就沒有溝通把事實講出來。根據這一點球,體會聖經人物的情緒是理解經文的關鍵。Bailey博士說,在中東從君王到乞丐,每個人都用以形象比喻和故事為主要表達方式,於是乎他逐漸採用了一種暫且叫“形象神學”的神學方法,發現自己原來對耶穌的思想有個從未省察過的前設。

什麽前設呢?就是不自覺地訓練自己仰慕耶穌的一切,就是沒有仰慕他智力方面的高超。耶穌對Bailey博士來説一度就是個信條上的基督,完全的人,完全的神,世界的救主。他的生平代表了完美無暇愛的榜樣。保羅呢?教育程度很高,是神學家。耶穌呢?是道德的榜樣。信徒可以從保羅的神學開始了解福音,然後適當地效法耶穌,從耶穌找到如何過基督徒生活的答案(Bailey博士就是這樣想的)。

在使徒信經裏,我們對耶穌的認信告白是,…受聖靈感孕,從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遇難,被釘十字架,…耶穌一切的言行教導都縮減為這幾句話和逗號。他在農村長大,會講故事,很精彩的故事,不過神學嘛,沒有什麽神學!這就是Bailey博士從自己的信仰傳統出來、戴著西方神學的眼鏡、未經查驗的前設:保羅是個大神學家,耶穌是個講故事人/愛的榜樣。在阿拉伯世界時間長了,他才慢慢發現自己必須重新省察這些前設。

甩掉西方神學的眼鏡來看聖經和神學是什麽樣子的呢?Beiley博士留心探索,發現中東社會那些用形象思維的人,有另外一整套對聖經世界完整全面的理解和觀念。由於亞洲人都屬形象思維的族群,中華文化與希伯來文化相比,較西方文化有更多的共通之處,我相信我們也可以放下一些“洋教”的眼鏡,用形象思維方式直接來閲讀聖經,僅將西方神學作爲參考,一定別有一番天地。

Friday, January 7, 2011

保羅見證:雅威是你永遠的光

以下取自我2008年新約講道實習課講章 --《耶和華是你永遠的光》。我用的是角色獨白形式來宣講。其中“雅威”就是中文和合版翻譯為“耶和华”的實際發音。照說保羅是不會直呼上帝的希伯來名字的,但為了聽眾能感受到保羅的那份震撼,我不用“主”而用了雅威。這個嘗試曾得到教授和同學的好評,謝謝美福的師生!

大馬色城外的奇遇:...那時我聽說大馬色的猶太人會堂都變了色,大多被逃回去的信徒說服,虔誠的猶太信徒通通相信了耶穌是彌賽亞。我說這還得了,他們以為天高皇帝遠嗎?我一定要去讓他們嘗嘗我的厲害。我帶著祭司長給我的文書上路,要去大馬色的猶太人會堂裡把他們找到、抓回來耶路撒冷辦理。到大馬色要走六天的路程,中間要翻過高高的黑門山,我們一行好幾個人,為了上帝的名不被褻瀆,真是不辭勞苦啊。可是,眼看我們就到了大馬色城外的時候,發生了一件非常不尋常的事。

我們走在路上時,忽然眼前一個大光一閃,即刻就把我們罩住了。那光比當時晌午的太陽亮多了,太陽是從天上一個地方照下來,這光卻是從四面照著我們的,並且這光叫我不由自主地撲通一下撲倒在地上。我跪在那明亮的大光裡面,臉貼著地,感覺到自己是渺小極了,我立時想起了雅威的Shekinah 大榮耀,毫無疑問我是在雅威面前。你知道什麼是雅威的Shekinah 大榮耀嗎?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在前面引領他們的雲柱和火柱呀!雅威的大榮耀停在西乃山的山頂,在以色列人眼前,形狀好像烈火,雲彩遮蓋山六天,那就是雅威的Shekinah大榮耀。還有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造好了雅威的會幕之後,雅威的大榮光就充滿了帳幕,雲彩停留在會幕的上面,摩西都不能進到會幕裡去,那就是雅威的Shekinah大榮耀,我們以色列神的大榮光,是一種曾經讓先知以西結不得不俯伏在地的那一種大榮耀。

當時我在這個榮耀的臨在面前,聽見有一個清楚的聲音用希伯來話連續呼叫我兩次:“掃羅,掃羅!”。啊!雅威的使者從天上呼叫亞伯拉罕,雅威的使者從燃燒的荊棘中呼叫摩西,還有雅威呼叫童子撒母耳的時候,都是這樣呼叫的。不過,我聽見的不是一個吩咐,是卻一個問話:“你為甚麼逼迫我?” 不消說,這希伯來話傳遞給我,無疑是來自我們歷來所敬拜的雅威。我心想我正在為我們希伯來人祖宗的神大發熱心,不容那些人褻瀆他,但是…現在面前的這不是他嗎?他怎麼說我逼迫了他呢?所以我不由自主地問,主啊,你是誰?---我可不想搞錯。不料,我聽到的答案是“你所逼迫的耶穌”。

耶穌?就是那個釘了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穌?當初司提反在被石頭打死之前呼求“主耶穌”,我曾感到一種說不出的褻瀆,完全無法忍受,現在他竟有Shekinah大榮光!這是怎麼回事?並且我並沒有直接逼迫耶穌呀,我兇惡逼迫的是耶穌的信徒,但是這位上主耶穌感到了痛楚!他果真如他的門徒所宣告是復活了!不光復活了,還和他的信徒有這麼密切的聯繫,我真是糟糕啦。現在他來找我是要做什麼呢?雅威顯然聽見了我心思,我立刻聽見他的吩咐:“你站起來”。你知道先知以西結和先知但以理在異像中見到雅威上主,驚懼撲倒時所聽到的吩咐嗎?也是“你站起來”。但凡雅威的使者對人有吩咐時都是說,你起來…,所以我聽見有聲音說“起來,進城去,你所當做的事,必有人告訴你”。那時,我戰驚從地上站起來,發現大光不見了,四周一片安靜,雅威走了。

我想找和我一起來的那幾個人,他們還在旁邊,可是我看不見他們了。我當時什麼都看不見了,雅威的大榮光太明亮了,這太陽光顯得黯然失色,完全沒有辦法為我照明了。我問他們說,你們怎麼都呆著不動?看見雅威的大榮光了嗎?他們說沒有看見,可是他們幾個都感覺到某種不尋常的東西,也聽見奇怪的聲音。啊,雅威只對我講話,沒有對他們講話!我本是領著他們去抓耶穌信徒的,現在那個任務顯然不要繼續進行了,並且雅威的大榮光叫我忽然看不見了,告訴他們之後他們都非常驚訝,問我怎麼辦。想起雅威吩咐我進城,我說當然還是進城。他們邁步就走,我趕快招呼說,請你們誰拉著我的手走,因為我還是看不見。

我那時還以為我的失明是暫時的,過一會兒就會好。沒想到在猶大弟兄家裡還是什麼也看不見,飯擺上來聞到香味,可是我看不見潔淨禮的水盆在哪裡,更看不見盛食物的碗碟擺在哪裡。我還有心吃什麼飯哪?快禁食禱告吧!好好想想那雅威的大榮光是怎麼一回事,反省反省自己歷來所信、所敬拜的是怎樣一位雅威吧。我當時就定意,在視力恢復之前我決不吃飯,也不喝水。雅威說會有人來告訴我當做的事,這非同小可,我一定禁食恭候,因為食物相比之下完全不重要。朋友我不知若是你在我的情況裡會怎樣,但我覺得不吃不喝是應該的。我這個逼迫耶穌的人,歷史上沒有很多人雅威向他顯現,可是雅威在他的榮光中來告訴我,他就是我所逼迫的耶穌!我逼迫了雅威,這真是個要命的事。先把吃喝放到腦後去吧。我告訴猶大,我的失明是因見到了雅威的大榮光,我要禁食。猶大大概似信非信,他給我一個房間,讓我可以安靜禱告。我請與我同行的人先回去,“抱歉叫你們白來一趟”。他們一定覺得我是發瘋了,其實我是從發瘋中清醒過來了。第二天,他們看到來大馬色的任務不了了之,我還要等著視力恢復,就只好先走了。

禁食反省:雅威沒有馬上派人來找我。我那幾天很難過,眼睛看不見,只能切切禱告雅威赦免我,眼巴巴地求祂打開我的眼睛重新能看見。更重要的是,我求祂開我心靈的眼睛,叫我能夠明白經上所記的一切。先知書我倒背如流,--我們那時學習都是靠背的,不像你們現在有印刷的聖經在書架上,要參考哪段就取下來翻閱。你想我禁食的時候能做甚麼?當然是背聖經。先背以賽亞書,再背耶利米書,白天誦唸,夜裡睡不著時也誦念。有了這大馬色城外的經歷,這先知書念起來可真是大不一樣,讓人扎心哪。我發現我明白了不少東西,這經上記的好多事都在耶穌身上應驗了!

先知以賽亞說,來吧!我們在雅威的光明中行走(賽2:5)。對啊,我要在雅威的光明中行走!我現在知道我是在何等的黑暗之中,求主把這光明給我,讓我能行在其中。雅威說,禍哉!那些人稱惡為善、稱善為惡,以暗為光、以光為暗。禍哉!那些自以為有智慧、自看為通達的人(賽5:20-21)。主啊,這不是我嗎?我流著淚懇求雅威赦免!先知說,你們聽是聽見了,卻不明白;看是看見了,卻不曉得(賽6:9)。是啦,我從前以為我能看見,其實是瞎眼的!啊,神使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得著榮耀。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賽9:1-2)。沒錯,耶穌當年在加利利遊走各鄉,多少人見了這大光就信從,也有多少人不知道他的榮光。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上:他的名稱為奇妙策士...,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賽9:6-7)。莫非這上主耶穌就是神給我們的「子」?耶穌在世時口口聲聲稱雅威為父!他的門徒耶說他使坐大衛寶座的那一位彌賽亞,我當初怎麼會堅決不信呢?以賽亞說必有寶座因慈愛堅立:必有一位誠誠實實坐在其上,在大衛帳幕中施行審判、尋求公平、速行公義(賽16:5)。主啊我讚美你的慈愛和誠實,我敬拜你,求你按著你的公義赦免我。雅威還說祂是看守葡萄園的:祂說「我必時刻澆灌、晝夜看守,我心中不存忿怒。惟願荊棘蒺藜與我交戰,我就勇往直前,把它一同焚燒。不然。讓它持住我的能力,使它與我和好,願它與我和好(賽27:3-5)。感謝上主祂不存忿怒,我這荊棘蒺藜,不會再與雅威交戰被祂焚燒,我要持住雅威的能力與祂和好。先知說,所有的默示,你們看如封住的書卷(賽29:11),果然如此,我們這些文士和法利賽人竟不認識雅威--祂來到我們中間,我們竟棄絕祂。雅威的榮耀必顯現,凡有血氣的必一同看見,因為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報好信息給耶路撒冷的啊,你要極力揚聲,揚聲不要懼怕,對猶大的城邑說:看哪,你們的神(賽40:5-9)!雅威的榮耀已經顯現,我也聽說和看見祂行的神跡,我竟不信這號消息!雅威說,你是我從地極所抓來的,從地角所召來的,且說「你是我的僕人,我揀選你並不棄絕。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賽41:9-10)。主啊,我誠然是被你抓來的,你如此揀選了我,呼叫我,叫我聽候所吩咐給我的話,僕人在此,請吩咐。主你何時會差派人來開我的眼?以賽亞書上還寫著:我要引瞎子行不認識的道,領他們走不知道的路;在他們前面使黑暗變為光明,使彎曲變為平直。...你們這耳聾的,聽吧!你們這眼瞎的,看吧!我使你們能看見。誰比我的僕人眼瞎呢?誰比我差遣的使者耳聾呢?...你看見許多事卻不領會,耳朵開通卻不聽見(賽42:16-20)。我說我從前的確是個十足的瞎仔,現在我前面要走的道路也是我不認識的道,這話明顯是向我講的,雅威稱我為與祂和好的僕人,要引導我、差遣我嗎?這是甚麼意思呢?雅威說:你們是我的見證,我所揀選的僕人。既是這樣,便可以知道、且信服我,又明白我就是雅威。在我以前沒有真神;在我以後也必沒有。惟有我是雅威,除我以外沒有救主(賽43:10)。主耶穌我現在明白了,你就是雅威,除你以外沒有救主。我信服你,又是你的見證,難道我是你所揀選的僕人嗎?

以賽亞有一首僕人之歌唱到:雅威說,我還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賽49:6)。以賽亞還說,雅威是你永遠的光,...雅威必作你永遠的光(賽60:19-20)。多好!說明雅威一定再開我的眼看揀,並且祂從今以後是我永遠的光!現在我不信也不行了。先知耶利米也記了不少雅威的話:看哪,我今日使你成為堅城、鐵柱、銅牆,與全地和猶大的君王、首領、祭司並地上的民眾作反對。他們要攻擊你,卻不能勝你;因為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想想看,我原來是如何與那些人一起反對信耶穌的名,從現在起,搞不好我要變成攻擊的對象了。雅威向耶利米說的不少話好像忽然與我有關了。雅威會使誰成為攻不破的堅城、鐵柱、銅牆?怪不得我用腳踢刺這麼難,原來耶穌的名就是雅威,教會是祂的堅城、鐵柱、銅牆。這些都是我的反思。

朋友,你讀聖經時千萬別以為那些話都是向古人講的,與你無關。雅威有辦法穿越時空借那些字句對你發話,因為祂是全能的。你相信祂的能力嗎?你相信祂有心對你說話,要指點你的方向和道路嗎?你若相信,就仔細從字裡行間尋找,看哪些話是對你講的。因為雅威是你永遠的光,這話不只是以賽亞寫給他當代的猶太人,我敢說那些話也是對我和對你們說的。

亞拿尼亞弟兄帶來使命:下面我談談亞拿尼亞弟兄對我的幫助。當我不吃不喝到了三天的時候,我的視力還沒有恢復,猶大弟兄有些擔心,問我要不要到會堂去。我可不敢去,我去了怎樣向眾人交代呢?別人一定以為我是發瘋了,那些耶穌的信徒說不定還會趁我眼睛看不見來害我呢,因為我原本是要來害他們的。我倒覺得雅威很快就會差人來引路了。果然,會堂有個叫亞拿尼亞的人來敲門,這人的敬虔是出了名的,猶大也知道他。事實上,猶大告訴我,這個人人尊敬的亞拿尼亞也信了耶穌,大馬色的會堂有一大批都跟著信了耶穌。不瞞你說,若不是雅威干預,我一到大馬色肯定先拿下這個亞拿尼亞。我聽見他問從耶路撒冷來的掃羅是不是住在這裡。猶大趕緊說掃羅在這裡,把他讓進門來。這人一進來就直截了當問,你是大數人嗎?我說是的,您怎麼知道?答曰聖靈有啟示。你現在看不見嗎?要不要告訴我,你是怎麼變成看不見的?我說我在城外遇見你們復活的主耶穌了,他是一個極明亮的大光,他和我說完話以後,我的眼睛就甚麼也看不見了。他要我在這裡等候人來告訴我當行的事,莫非我等的就事您嗎?我滿懷希望地問。這亞拿尼亞回答說,對啦兄弟掃羅,主耶穌打發我來,叫你能看見,又被聖靈充滿。他把手按在我身上說完這話的時候,我往上一看,就看見了這位前來為我禱告的人。我很高興,大叫說我能看見了。亞拿尼亞說哈利路亞,意思是你們要讚美雅威,我立刻大聲說阿門。我趕快問他說,那麼我當做的事是甚麼呢?亞拿尼亞回答說,起來,我奉耶穌的名為你施洗,好叫你正式歸入這耶穌的名。猶大家裡有盛著潔淨禮用的水缸,我問猶大要不要一起受洗歸入耶穌,他願意。當下僕人把水拿來,亞拿尼亞奉父、子、聖靈的名拿水潑在我頭上,猶大全家也都領了洗。朋友,不知你有沒有感受過心裡一塊石頭落地的那種開心?或是長期漂流在外終於歸家的那種安慰?我當時就是那種心情。

那時吃飯,大家真是喜氣洋洋,猶大是最高興的。我呢?最惦記的是受洗完畢要做甚麼。我今後要做甚麼呢?記得上主耶穌在他的榮光中對我說的嗎?「你所當做的事,必有人告訴你」。果然,亞拿尼亞將他在禱告中主耶穌對他講的全盤告訴我。第一我是祂特別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耶穌的名。耶穌就是雅威,是我們當敬拜的獨一的神。宣揚這個我明白意義很大,但是向外邦人和君王宣揚耶穌,這話在後來我真的被帶到外邦人和君王面前為自己分訴的時候才真正領會到。第二是我將要為耶穌的名受很多苦難,這個我馬上就明白。我自己曾經如和兇惡地迫害跟隨耶穌的人,所以我傳揚耶穌時就要預備受那些苦。我今天可以告訴你,主耶穌真的從此開了我的眼,明白許多藏在聖經終的奧秘,就是基督和教會的秘密,三一神的秘密...今天不能一一細說,請你常常來教會聽道。

回應和挑戰:我的故事是希望你們看到,我們那個時代有無數的人看見耶穌,卻沒有看見他的榮光,因為他們不信。當以賽亞說「你的光已經來到,雅威的榮耀發現照耀你(賽60:1)時,他不只是對以色列民或猶太人說的,他是向萬民說的,他是向你說的。我們猶太人敬拜雅威,我們整個國家歸雅威為聖,我們卻不認識祂,因為我們不信雅威所差來的祂兒子,雅威耶穌。先知說我們是在黑暗裡,你們外邦人更是坐在黑暗中,不知你們體會到黑暗了沒有。人裡面的黑暗就是那些憂傷、憤怒、苦毒、焦慮等等,那些你自己沒有辦法驅散的東西。我求你進到主耶穌的光中,因為祂真是你永遠的光。祂願意用祂的光照著你們前面的道路。祂打著燈籠到世界上每個角落去把你找來。你如果孤單寒冷,祂的光是溫暖的。你如果擔心懼怕甚麼,祂的光讓你安心。你如果疲勞病弱,祂的光醫治你,給你帶來力量。千萬不要拒絕主耶穌的光,祂是我們生命活力的源頭,讓這光照著你,不僅今生有內在的平安,更有永生品質的力量。因為我敢說,人人都需要這光,只有造你的主能為你提供這光。

Wednesday, January 5, 2011

神的榮耀與眾信徒合一

我曾經寫過好幾篇關於神的榮耀的博客文章。縂的說來,神的榮耀主要不是一個肉眼能看見的大光。恐怕也沒有人會盼望看到一個大光。那麽我們我們常說的“盼望見到神的榮耀”是盼什麽呢?神的榮耀就是父、子、聖靈那聯結合一、攜手連心的愛!我們不僅盼望見到這樣的榮耀,也切切盼望有份于這個榮耀、彰顯這個榮耀!因爲耶穌曾向聖父禱告說,“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約7:22),所以神的榮耀使我們的信徒合一。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節經文的前後文約翰福音7章20-26節:我不但為這些人祈求,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祈求,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我在他們裡面,你在我裡面,使他們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父啊,我在那裡,願你所賜給我的人也同我在那裡,叫他們看見你所賜給我的榮耀;因為創立世界以前,你已經愛我了。公義的父啊,世人未曾認識你,我卻認識你;這些人也知道你差了我來。我已將你的名指示他們,還要指示他們,使你所愛我的愛在他們裡面,我也在他們裡面。

除了神的榮耀使信徒合而為一以外,從這段話裏我還觀察到以下幾點:

1. 耶穌說的合一不僅限於我們同時代的信徒,還包括與上古以來所有的耶穌門徒!我們屬於聽見世代耶穌門徒廣傳下來的“道”(他們的話)而信的人,耶穌為你我切切地祈求。

2. 耶穌希望我們的合一達到像聖父聖子那種關係品質的合一。人若真心尋求以基督的心為心,就不能忽略這句話的含意---好好彼此接纳和相處,合而爲一涉及我們身上神的榮耀!

3. 聖父聖子的彼此合一内住,與我們“住在神裏面”是同一個模式。可見了解三一神位格之間的關係,對於我們“住在神裏面”相當重要。我們常用一神論取代三一論,不利於了解父、子、聖靈之間那偉大的關係。

4. 如果我們能夠“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世人就會刮目相看,認識到神差遣了耶穌是不尋常的歷史事件。因爲這世界上人際關係的特徵是不能合一、不信任、不坦誠溝通,人們對這些隔閡不僅司空見慣,而且還深受其害。

5. 聖父愛我們如同愛祂自己的獨一的兒子基督一樣。許多人可能不敢相信這句話,因爲和自己的文化觀念和環境習俗相差太遠啦,但這正是福音的實質内涵。

6. 耶穌在什麽地位,他求父讓我們也在什麽地位:一個看見和分享神榮耀的地位,這榮耀不是別的,就是神那聯結合一、攜手連心的愛!“因為創立世界以前,你已經愛我了”,主耶穌似乎感到這榮耀不分享給我們,他降世爲人的這趟使命就不算完成。

7. 父神是公義的,所以祂差遣愛子來叫人認識祂,認識祂的公義就是信實、拯救、體諒、赦免、眷顧信祂人,而不是來刑罰他們的過犯。

8. 耶穌已將聖父的“名”啓示給我們。在聖經裏,“名”代表一個人的主要人品特質、工作、和名譽,神的名就是祂的工作、屬性、和名聲。耶穌將聖父的工作、屬性和名聲向他的門徒啓示出來,還要再繼續啓示,目的是讓我們也了解和回應神這榮耀的愛:“使你所愛我的愛在他們裡面,我也在他們裡面”。這愛使各族、各代、各階級、各宗派的人聯結在一起,這愛就是神的榮耀!

讓我們一起來開發父子聖靈之愛的奧秘,尋求看見神的榮耀!

Monday, January 3, 2011

你的人格價值由什麽來界定?

約翰福音8章32節:耶穌對信他的猶太人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remain/live in my word),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我認為基督信仰能夠帶给人的最大更新轉變,就是自我觀的轉變,從孤單失落到屬於神和蒙愛受眷顧。

下面是從Robert McGee的The Search for Significance一書摘譯。

“你們必曉得/知道真理”,這個知道可不僅僅是知識性的,而是應用在基本生活問題上的:目標、動機、自我的觀念。可惜好多人只是口說相信知道聖經真理,思維方式和信主前卻沒有什麽基本改變---大家繼續從這世界尋求安全感和目標,諸如個人成功,身份、美貌、財富、別人的接納。這些東西讓人得到一時的滿足,很快就又需要去尋求新的成功和接納才行。

爲了追求這些東西,或許有人不惜一切代價、甚至不擇手段哩。爲了迎合別人高興,我們花時間和金錢來裝點自己。我們恐怕都受過傷害,也傷害過別人,這些傷害可能是情緒上、人際關係上、或屬靈生活方面的。但是,由於我們不知道自己受傷害的程度,我們無法採取步驟邁向健康和尋求醫治。我們不是笨,而是缺乏對自己的客觀了解。我們習慣了忽視生活中的痛苦、傷害、怒氣。

一個女大學生表面看起來可能到處宴樂party,又聰明、又會交際,可是她獨自一人的時候卻深深感到孤單、對生活有一肚子的怨恨。

一個企業家幼年時父親從來不理他,後來他總是以爲只要得到升遷就會快樂,成功是人生最重要的東西。可是他多次升遷、不斷加薪,快樂和滿足卻似乎仍然不知躲在何處。

一個職業成功的婦女痛苦地暗想,我爲什麽感到和丈夫不親呢?原來她的父親嗜賭如命,而母親要求嚴厲,她從來不覺得自己可愛,所以丈夫的愛心她總是不大相信和接受,老用別的理由把那些愛心表達解釋開來。

一位講道口才極好的牧師為衆人解釋神那無條件的恩典和慈愛,然而在家裏他卻消極退縮,夫妻關係很糟糕。爲此他罪咎感很深,因爲不知道如何能把自己所教導的真理應用在實際生活和人際關係中。

我們中間較少的人既經歷到平安和滿足,又經歷到神所盼望我們有的那熱忱,來不斷地更新自己和周圍的人。在生活的場景裏,我們不斷地徘徊,尋找能夠滿足内心那無名飢渴的東西。我們渴望能夠找到愛惜我們、接納我們的人。我們盡力用好的表現來贏得他人的讚賞,甚至拼搏得心力交瘁,希望用自己的汗水和犧牲來換取他人更多的賞識。

然而人們若是覺得自己必須不停地證明自己的能力,用成功來尋求別人的注意,是永遠不會滿足的,至少不能長久。希望受到接納和寵愛的心態説明有個深處的需要,那份需要常常在掌控我們的行爲,又讓我們難過。…

人類自從亞當墮落以來就不認識自己,也不懂得到造物主那裏去尋找關於自己的真理。可是那份需要怎麽解決呢?只好到其他人那裏去找答案。…“我需要他人來肯定我的人格”,人推理說,“我要從別人對我的看法裏面尋找到自己的價值”!

決定從別人的眼光裏看自己,而別人的眼光和自己的一樣有局限、一樣黯淡,這不是很笨嗎?我們沒有依賴神那穩健、提升人格、和消除我們疑慮的眼光,倒是看重人的意見,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能否符合別人的期望和標準上,應該悔改。

我們用自己的表現和能力來討人喜悅,來尋找自己的人格。這個支配我們一切的價值觀一天不除掉,就一天難以分清自己的表現和自己的真實人格是不同的。了解自己真正價值的關鍵在於把人格和表現區分開來。我們的真實價值不在於表現和人的讚賞,而在於神的話---祂說我們值得神兒子用性命找回家,並且從此歸屬這個家!

人的行爲常常反映出我們對自己人格的信念。聖經說我們的爲人通常與我們的心思中對自己的看法一致(箴23:7)。所以如果我們看自己按照神的價值觀尺度---人格比表現重要,那麽我們的表現就會反映出祂的愛心、恩典、能力來。但我們的眼睛若是盯著自己的表現和人家飄忽不定的表揚,那麽行爲就會反映出那份不安全感、擔心懼怕、和憤怒。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份強烈不可抗拒的需要:我們需要愛、接納、和人生有目的和價值的感覺。大多數人都會盡力為滿足這些需要而努力,不少人成爲投機鑽營的能手,來取得他人的賞識。但也有些人因爲失敗而飽嚐他人的貶斥,放棄退縮,鑽進自己傷害、麻木、憂鬱的小殼子不敢出來。這兩種人都生活在同一個謊言裏面:把自己的人格建立在社會表現和別人的看法上。我們若是不能用對上帝的信心來超越這個文化,大家都是差不多,只不過有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加精深和老練一些而已。

Saturday, January 1, 2011

與主合一同在的祈求

希臘語文中交叉對偶結構(chiastic structure)是一種層層對稱的文學手法,將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放在中間。約翰福音17章11-19節耶穌的這段禱告中有三個小的交叉對偶結構,互相曡加起來要突出聖父、聖子與我們的同在合一關係:主耶穌自己保守了門徒,也求父保守他們到底,最重要的是,他用“差遣”來描述這分別為聖或歸屬關係的本質和目的。

11-13節是關於拯救的意願:
11:求父因我的名保守他們合而為一(與我們同在)
    12:我保守、護衛了他們,除了那個滅亡(枉費)的,沒有一個失落
13:我要叫他們心裏充滿我的喜樂(與我同在)

14-16節請求聖父保守:
14: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分別為聖)
    15:我求你在世界中保守他們脫離惡者(求父保守他們安全)
16:他們不屬這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分別為聖)

17-19節指向合一的行動:
17:求你用真理(你的道)使他們分別為聖(屬於我們)
    18:你怎樣差遣我,我照樣差遣他們(是我們的代表)
19:我自己分別為聖,叫他們也因真理分別為聖(屬於我們)

如果神的榮耀就是父子聖靈那合一的愛,看來我們在世界中,首要的任務就是接受主的愛,感謝主的愛,重視這歸屬主的身份。分別為聖那個動詞sanctify有時翻譯為成聖,19節中耶穌的成聖與門徒的成聖就是同一個字。耶穌的成聖是現在主動式(表現持續的動作),而門徒的成聖是完成被動分詞(having been sanctified,表現動作已完成,留下果效),説明是耶穌的工作,更是永遠有效的工作。至於我們所挂心的行爲表現,那真是改變身份、從此看自己已歸屬主的副產品。

慈愛的主耶穌,求你保守我與你有心思和情感上的合一。你不在世上,我卻在世上,你在父那裏。慈愛的聖父啊,你的靈此刻感動我如此禱告:求你因你兒子的名來保守我們弟兄姐妹彼此接納、聯合為一,因爲這是你的心意,叫我們之間的關係好像你與主耶穌那美好的合一關係。主耶穌已經保守了我、也照顧了我。現在主耶穌已和你在一起,持續地為我禱告,要叫我心裏充滿你的喜樂。是的,求你將你的喜樂充滿我心。我明白我不屬於世界,正如基督不屬世界一樣。我在世界中,求你保守我離開一切的惡事,僅僅體貼你的心意。你已經用真理使我分別為聖,聖父的福音信息就是真理。你怎樣差遣聖子,主耶穌也照樣差遣我到世界上。求你千萬要與我同在,叫我可以天天見證你在我身上的恩典,因爲主耶穌已經叫我因真理分別為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