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26, 2011

我能夠貢獻什麽?

本文内容取自Peter F. Drucker的Managing Oneself一書。你可以看出美國人充滿了對自由意志的信心,獨立自主作出選擇的觀念是根深蒂固的。其實中國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樣,我們可以從他們學些東西的。

對於有一定知識專長的人來説,找工作時需要問你自己幾個問題。其中一個問題就是你的價值觀體系是什麽?倒不是說你的道德倫理如何,那個說起來恐怕大家都差不多,這裡說的是一種自我認知能力:你天天願意和什麽樣的人在一起工作?縂要有點共同目標吧?一群弄虛作假的人怎麽樣?假如你在一個公司裏工作,那個公司卻擁有與你格格不入的價值觀體系,那你一定做不好那份工作。多年前有一次我被人吩咐聚會結束時把某個門関起來,不准許人從那個門離開,因爲他們計劃讓所有的人都必須參加一個討論。我心想這不是把人當作小孩子嗎?牛不喝水你還能強按頭?不相信福音對人的吸引力。我認爲,相信和尊重人比使用手段讓人“決志”重要多了。

我喜歡接受任務,可是我不喜歡同時被人指定必須用什麽方法或途徑來完成那項任務。我必須用不違背自己價值觀的方式來完成任務。舉個例子:某公司優秀的人事部門經理深深相信,一個崗位有了空缺的時候,應該先看自己公司内部是否有合適的其他人來接替,實在找不到才到外面招聘。一天她的公司被另外一家更大的公司買下來,她被晉升了職位,繼續管理人事部。可是新公司卻相信,空缺的崗位應該首先到外面招聘,得到一些“新鮮血液”。這兩种做法也許各有好處,但卻反映出對公司和雇員關係的不同理解:公司對培養自己的雇員是否有責任?一個人能給企業帶來的最重要貢獻是哪樣,忠心、熱情、能力還是工作成果本身?結果幾年以後她就辭職了。因爲她的價值觀和新公司的價值觀是不兼容的。

另外一個例子是製葯公司的營作。它的目的是不斷作出小的改進呢,還是致力於昂貴、冒險的重大突破?不同的營作方式底下是不同的價值觀,一個是要幫助門診醫生,另外一個是獲得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同樣,以長遠目標利益為重,還是以短期目標為重,也是不同的價值觀。從經濟分析來看長期和短期可以同時兼顧,不過企業家更知道,有時兩者是有矛盾的。沒錯每個公司都需要近期的成果,可是根據各企業對自己營作、及管理層責任的理解,他們會選擇不同的應對方案。

教會也類似,有不同的價值觀。有的教會注重吸引外人來到,相信來人越多,主必對他們做工,至少對其中一大部份人做工。另外一些教會注重門徒培訓和會友的屬靈成長。乍看第二類教會似乎增長比較慢,但留下來的來訪者比例可能反倒高,換句話說他們的增長比較穩健。兩位牧師可以辯論,第一位說你除非踏進教會,你找不到天國的門;而第二位則說,不對,除非你在尋找天國的門,不然你根本不屬於教會。

所以每一個組織機構、或企業都是有它的價值觀的,除非你的價值觀和它的價值觀能夠兼容或並存,你沒有辦法在其中表現得好或快樂的。假如你感到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並没有多大意義,單單是因爲有薪水領,那麽你既不會很積極起勁,又不會得到成就感。這個叫作違反了價值觀感受。我認爲關懷照顧人的靈命成長比催促帶領人作“決志禱告”重要多了。請人作一個他/她自己也不怎麽明白意思的禱告,然後撒手不管,就好像生下早產嬰孩然後任憑它痛苦地自生自滅一樣殘忍。

除了了解自己的價值觀體系,你應該問自己的另外幾個問題是:我有什麽優點長項?讓我能夠出成績的工作方式是閲讀還是聆聽,是合夥還是單幹,是做決定還是出主意,是有點壓力挑戰還是四平八穩的環境?哪個行業纔是我自己的行業?我應該能夠在其中做出什麽樣的貢獻?中國人善於適應環境,不習慣思考自己有什麽長處能夠發揮和貢獻,尤其是在國内的條件。海外的華人呢?不少作高級工程師的也許可以借鑑一下。我們這些神學院畢業尋找事奉工場的弟兄姐妹也應該參考,我相信發揮長項來滿懷信心地事奉主是祂所喜悅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