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31, 2012

上帝道成肉身的目的

上帝到底爲什麽需要降世為人?這是一個解釋福音的問題。我曾翻譯了尹牧師的一篇文章,其中評論了天主教、基督教對福音的描述。我閲讀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感到其中對福音的描述更加整全。上帝旨意的奧秘説到底就是:耶和華呼召祂的子民在基督裏和祂聯合,心靈歸一,被重新按照新的樣式建造,反映出上帝的榮耀。這也可以說成是基督道成肉身的最高目的。

西方人喜歡分析個人的本性,東方人喜歡注目關係,我們看到的諸多問題聖經都稱之爲罪,或是罪的果效,必須按照聖經所指示的,在新的信心環境中除去舊的價值觀、自我觀(identity)、防衛習慣等等,學習信任。我們經常相信基督道成肉身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死在十字架上,挽回我們的罪過狀態所引起的後果,即死亡。但是在希伯來書2章5-18節,作者列舉了好幾項上帝道成肉身的目的。

5-9節:基督成爲人且受死的苦,就為我們得了尊貴、榮耀為冠冕。因著上帝的恩典,他為人人嘗了死味。“為人人嘗了死味”意思是替人人死了,有的神學解經會加以發揮,說這是道成肉身的目的之一,即基督替我們受刑罰。但我反復讀這段話,感到這幾句話的重點並不是耶穌替我們受刑罰,而是替我們得了尊貴榮耀為冠冕。作者引用詩篇8章中的話,説明上帝的本意是要賜給人榮耀尊貴為冠冕,治理全地,如今耶穌成爲人,這個計劃才實現了。耶穌為什麽要“為人人嘗了死味”呢?一種解釋是說,因爲本來人人都該為自己的罪受刑罰,上帝的恩典讓耶穌替我們受刑罰,但是也可以簡單理解成他是神的羔羊,成爲我們的贖罪祭這件事,因爲摩西頒佈獻祭條例的時候根本沒有說罪惡受懲罰,或祭牲替不潔的人死。獻祭是上帝給子民的一個途徑,讓有罪過的人可以在自己面前蒙悅納。

給人榮耀尊貴為冠冕顯然是上帝的目的。而原話字面是說,耶穌受死是他得榮耀尊貴冠冕的原因。談到替罪羊的概念,即使是贖罪日的那隻活著被放到曠野的羔羊,也只是象徵著將衆人的罪孽背負,帶到遠遠的地方去(利十六20-22),不必理解為替罪羊受罰。而獻為燔祭的那隻羊也許更接近替罪,可是利未記並沒有那麽解釋。當時獻祭的目的顯然是人的罪可以得到潔淨,好來到上帝面前。難道耶穌上帝的羔羊不能簡單地實現這個目的,非要加上一個忿怒的上帝形象才叫做福音?

10節:除了領許多兒子進入榮耀是上帝的目的,這件事使我們救恩的元帥“得以完全”。或許我們也可以把這話理解為耶穌的工作使上帝滿意,但不是罪惡受罰使祂滿意,乃是救許多人進入祂的榮耀讓祂滿意。當然這句話的主語是元帥基督,是基督因爲受難得以完全,而且作者還說“本是合宜的”,很奇怪嗎?但你若是明白上帝的三一聯合屬性,就知道天父的心意。祂看我們屬祂的人不贖回來就是自己的不完全!我默想這事,就深受感動。以前我總是以爲人的罪使上帝忿怒,祂不是以我們為恥,就是掛記著要修理懲罰,但是這句經文告訴我,聖子道成肉身來挽回關係、耶穌成爲元帥,領我們回到祂的尊貴榮耀。這可以算是道成肉身的目的之二。

11-13節:將我們帶進榮耀做什麽呢,道成肉身的目的之三是使我們成聖,從此接納成爲上帝的一家人!我以前總是把成聖與好行爲聯係起來,但是在神學院學習就發現make somebody holy has nothing to do with one’s behavior,屬神的人就是聖徒,屬神的物叫做聖物,屬神的日子叫做聖日等等。上帝將一個人分別為聖,意思就是接納他歸自己、給他權柄服事自己,完全是出於祂的意思。所以“使人成聖”的基督和“得以成聖”的信徒都是出於聖天父,基督稱信徒為弟兄也不為恥。你們大家覺得怎麽樣?我感到十分擡舉!

希伯來書的作者引用了舊約中的三句話,來評論、讚賞這件兒女回家的事:基督對聖父說,“我要將你的名傳與我的弟兄,在會中我要頌揚你”(詩22);又好像大衛,對弟兄們作榜樣說,“我要依賴祂”得幫助(詩28);還對天使和世人自豪地說:“看哪,我與(父)神所給我的兒女”(賽8)!多麽清楚的救贖目標。

14-16節:道成肉身、死在十字架上的第四個目的是,藉著聖子的死來敗壞魔鬼的權柄和作爲:魔鬼利用人對死的懼怕轄制了人,成爲罪的奴僕,耶穌來救拔釋放了我們。這幾句話細想是很合乎實際的,哪樣的罪不是出於懼怕?我寫過一篇文章,有懼怕就沒有自由,除去懼怕就是自由釋放。從心理學對行爲的考察來看,人越沒有自我價值感,就越不介意作孽、欺負人、説謊等等,因爲感到自己沒有一個高尚人格需要持守,又沒有安全感。價值感和安全感密切相關,人類自從亞當與上帝隔絕,就失去了正確的identity,不知道自己有人格是按照上帝形象造的,懼怕血肉之體的死亡。比如説謊或駡人,大多是因爲怕吃虧、怕吃苦、怕丟人之類。爲什麽怕這些呢?連續問幾次爲什麽就一定知道,最終還是因爲怕死。一個人爲了家裏地毯弄髒而駡人,因爲搞清潔就要少休息。爲什麽寧願偷閑不願勞作?保存體力腦力、不生氣、不辛苦、長命百歲是個重要考慮。另外一個人貪心也是類似,尋求安全感和享受安逸,趨吉避兇,皆從懼怕出發。

17-18節:基督來為要成爲大祭司,為了隨時搭救我們因試探而受苦的人,道成肉身的第五個目的。希伯來書作者特別說“他(基督)凡事該與他的弟兄相同”,凴什麽耶穌該與我們相同?凴他的肉身,有血、有肉、有情誼關係、受過試探、真正的人。他除了是我們的贖罪祭,還永遠是我們的大祭司,慈悲忠信,令人安心。

總之,上帝差派基督降世為人,不僅僅是為了死在十字架上贖罪,更是爲了安慰、醫治、釋放我們的心靈,把我們接入祂自己的榮耀,這些都不只是為了我們死後進天堂,乃是今生回到上帝身邊,用信心的眼睛常常看祂的微笑,也看祂關切的眼神,讓祂的愛成爲我們的感恩和動力。

Saturday, January 28, 2012

耶穌教導健康的溝通模式

我最近買了一本關於女基督徒之間關係問題的書,Leading Women Who Wound。人際之間經常是有衝突的,而女人處理衝突和男人方式很不相同。男孩子起了衝突會打架,之後還可以作好朋友;而女孩子不打架,彼此用語言攻擊,之後較少再和好如初。長成大人以後,人際之間養成互相使用防衛的習慣,一般有四種不健康的溝通方式:發怒、討好/説謊、冷漠/疏遠、和掩藏内心/打岔。作者Sue Edwards建議教會中應該專門做些有關的培訓,營造一種環境,以防有些人的不健康防衛習慣被撒旦利用,對教會的事工造成損害。看來信任是一切健康人際溝通的基礎,必須慢慢建立起來。彼此缺乏信任的話,所有的培訓教導都會流於形式。

關於健康的人際溝通,主耶穌有明確的教導,絕對要從信任出發才做得到。我相信在天國上帝的家,學習建立和維持真正信任的關係是我們一生的挑戰。馬太福音18章15-17節: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

一個工作團隊在最順利、最同心的時候都難免會發生衝突,怎樣預備大家正確處理衝突呢?除了教導耶穌說的這個原則,領袖必須將建立彼此的信任關係提到重要的地位上來。有信任才能彼此說誠實話,才能互相支持人家的創意,才能自由發表建議、分享心得、回答他人的疑問。哪些行爲破壞信任呢?作者擧了一些很典型的例子。

假如我對於上次開會時某人的某些話有意見,與其直接找她說說那件事,我倒在背後去找我的領導反映。我的領導聼了很同情,和我一起分析問題,甚至勸我勸與她和好,但其實我倆都是說閒話的人。爲什麽呢?想想看你喜歡別人背後這樣告狀和秘密地議論你嗎?這種秘密地背後談論就是不健康的,對大家都沒有好處。健康的方式必然有足夠的信任,直接找對方詢問,給對方機會向你解釋,你也需要做好準備,提供道歉或相信和接受對方的解釋。在比較健康的家庭環境裏,家庭成員之間都是如此相待的---互相信任,有話直接說。

假如我和某人秘密地議論了第三個人,或許第二個人可以替我將談話内容保密,對於第三人卻毫無幫助,説不定還會暗暗破壞第二個人對第三人的印象,影響他們兩人的交往。按照耶穌給的原則,她一明白談話的秘密性質,就應該立刻阻止我繼續說下去,並堅持或鼓勵我先直接找第三個人溝通。

特別針對婦女容易背後議論的特點,作者建議在工作團隊中使用下面的化解衝突盟約,各人都要在備忘錄上簽字表示決心。

作爲______(事工名稱)的一員,我同意遇到衝突的時候按照馬太福音18章15-17節的模式化解。也就是說:

1.如果我對一個人有意見無法釋懷的時候,就要去找她本人,個別地交換意見指出錯來。如果我不知道怎麽辦好,我可以尋求一位導師或負責同工的意見,並保證不向其他無關的人透露,以免引起傳舌和散佈紛爭(箴十六28、雅各書四11上)。

2.如果我個別地向本人指錯還不能解決問題,就要找一兩位可能幫助化解衝突的人作見證,協助溝通的過程。我同意不與其他對此沒有直接關係的人談論此事。

3.如果還是不能解決衝突,我可以“告訴教會”。但是,我不會不事先通知對方以及有關的團隊負責同工。我同意在“告訴教會”的時候邀請對方和有關負責同工一起前往,以便大家都同時聽到,免去傳聞可能引起的誤解。

姓名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上一次我和一位直接上司有不同意見的時候,我基本上是按照這個次序。第一步順利圓滿完成,可惜在發現需要第二步的時候,由於我們的機構人少,沒有合適的人能夠在第二步協助我,只好直接進入第三步。我的“告訴教會”其實是告訴董事會,由於種種原因,我並不太認識董事會的人員,所有的溝通只是透過電郵,我的上司抄送了誰,我的電郵就送給誰,並抄送我的上司本人。這種書面方式很不好,一點都不像面對面,他們好像沒有義務立即回答我什麽。意見尚未解決的時候,我的上司就犯了一個錯誤,結果將我非法解雇。董事會後來聼了我的投訴去調查事情原委,還給我幾百美元,調查結果卻不了了之。

這位上司是男性,他遇到人際關係的張力時對付的辦法是中斷溝通,假裝若無其事。我是女性,我會猜疑他在我背後向董事會作不正確的報告。你的教會/組織/團契溝通無阻嗎?否認衝突存在、不去面對事實的習慣是不利於學習化解衝突的技巧的,也無法建立或增強信任的關係。

Thursday, January 26, 2012

談談不信從的罪

在聖經中,不信從耶和華上帝,特別是不信從祂的兒子基督,是唯一無法饒恕的罪。(歡迎閲讀怎樣叫作踐踏神的兒子一文。)一談起“不信”,我們腦海中首先出現的恐怕就是那些從來沒有機會聼福音、不知道上帝愛他們的人。約翰福音3章36節:“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不得見永生,上帝的震怒常在他身上”。如此上帝豈不是很不公平?人家不知道耶穌的人,上帝的震怒常在他們身上?

但是,我們搜索一下這節經文中的“不信”那個動詞απειθεω,卻是悖逆和不順從。新約聖經中的“不信”(Strong # 0545)這字一共出現16次,其中4次翻譯成不信從,5次翻譯成不順從,2次翻譯成不順服,一次翻譯成悖逆(羅十21)。比如上帝發誓,不容曠野那些不信從的百姓進入自己的安息(來三18),你若是讀民數記十四章,就知道當時民衆是極其悖逆的,他們正要拿石頭打死約書亞和迦勒兩人,因爲他們見證迦南是塊美地,相信耶和華的應許。那些百姓吵鬧要離開摩西,自己立一個首領囘埃及去,這就是上帝在怒中發誓的緣由。我注意到,每一次不信從/順從的對象都不是別人,總是上帝自己。比如使徒彼得說不信的人“不順從道理”,就被基督那塊磐石上絆跌了,意思當然是他們拒絕相信接受福音信息(彼前二7-8)。

保羅提到“不順從”的人時是怎樣描述的呢?他說那些人不順從真理,反順從不義,結黨爭鬥(羅二8),意思要抵擋福音。他們不光是聽見福音不願相信,還設下計謀要殺害保羅,使徒行傳23章記載了這些事。所以保羅寫信說:“弟兄們,我...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上帝,叫我脫離在猶太不順從的人…”(羅十五30-31)。你如果落到一個地步,拼命求上帝救你脫離某些人的手,那些人恐怕是尋求置你於死地的。保羅不是為別的,乃是因爲傳福音,遇到那些不順從而與基督為敵的猶太人。

使徒行傳這樣描寫那些“不信從”的人:在以哥念,不順從福音的猶太人聳動外邦人,叫他們心裏惱恨基督徒(14章2節)。在帖撒羅尼迦,那不信的猶太人心裡嫉妒,招聚了些市井匪類,搭夥成群,聳動合城的人闖進保羅住宿的弟兄家裏,要將保羅和西拉帶出去揪鬥(17章5節)。在以弗所的會堂,保羅遇到一些心裡剛硬不信的人,他們在眾人面前毀謗福音的道(19章9節)。

你看,新約聖經裏面的“不信從”非同一般,帶有強烈的拒絕反抗味道,根本不像我原來想的無知而已。上帝的震怒常在這些悖逆頂撞祂的人身上。當然門徒也有聽見耶穌復活不信的時候(可16),被耶穌責備為心剛硬,那是另外一個動詞απιστεω,有時用來描述對一件事情的發生不相信,而不是單針對上帝或祂的福音不信。

Tuesday, January 24, 2012

對於得主喜悅有把握

在談到身體和心靈的盼望時,保羅表示信徒應當對上帝的喜悅和恩待有極大的把握。

哥林多後書5章6-10節:所以,我們時常坦然無懼(being confident),並且曉得我們住在身內,便與主相離。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我們坦然無懼(we are confident),是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所以,無論是住在身內,離開身外,我們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

中文和合本翻譯成“坦然無懼”的那個不及物動詞θαρρεω其實是有把握的意思。人有把握是個很重要的良好感覺,含有很大的滿意安心成分,決不僅僅是知道沒有危險而不懼怕而已。保羅對於信徒與主的關係很有把握:靈魂現在住在身體内(活在世上),將來到時候就離開身體(離世)與主同住,並且與主同住是一件好得無比的事。這就是保羅的信心:無論活在世上還是離開世界,我們有個心志,就是得主的喜悅。維持任何良好的人際關係都需要時常在意對方是否喜悅。聖經反復告訴我們,有信心者得主的喜悅,因爲信心必然反映在行事爲人上。

論到得蒙喜悅,很多青少年都覺得取悅父母是天下最困難的事,表現好是應該的,沒有讚美,而表現不好要受責罰。嚴厲苛刻的父母恐怕是許多人日後認識主的障礙,因爲讓人一聽説上帝的公義就害怕,好像公義就是責罰過犯的代名詞一樣。所以很多人和保羅恰恰相反,感到討主喜悅是最沒有把握的事。但是聖經告訴我們,上帝的公義遠不止是賞善罰惡,倒主要是祂的信實、挽救、饒恕過犯、顧念關係等等恩慈的作爲。耶穌希望他的門徒對這件事有把握,保羅也希望我們凴信心有把握。

也許不要遇到事情就先對上帝起懷疑,祂是否在懲罰我的過犯?“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提起基督的審判臺,以信心作了兒女、與耶穌已經聯合的人不應該害怕。也許我們已經有不少屬靈知識,知道我們按本身所言所行,在上帝面前絕不可能得到什麽獎賞,所以讀到這句話不但不會坦然無懼,反而特別擔心。我們和上帝辯說什麽呢?祂都了解知道。但是保羅並不是用顯露自己來論證說我們必然為惡受報。他倒是滿有把握,我們的信心必然顯露,我們在基督臺前必然為善受報。我們應該牢記的是,我們因心裏相信已經被主完全接納,成爲祂所愛護引導的兒女。我們的真心還是假意都會顯露,所以真誠或是尋求真誠的人,請你有把握,主喜悅你歡喜無懼,不要被撒旦矇騙而緊張。Tom Wright博士說得不錯,除非我們得救的把握構成了内心圖畫的重要一部份,我們聽到的福音信息是不完整的(Reflecting the Glory – Meditations for living Christ’s life in the world, page 46)。

無論是你那些小小的饒恕,還是偉大的正義憐憫之擧,或是純粹的造福/方便他人的創意,我們的主總是找到各種時機感謝稱讚你,祂才不像有些人,把你的好意和善行當做理所當然,從不讚揚。我怎麽知道?我自己的父母就是這樣對待我的,時常表示信任肯定,我也遇到過其他的尊長和導師如此,上帝對待我的方式比起他們來,只能有過之而無不及。我相信祂不僅在基督臺前才表揚肯定你的信心和良善,也在現世藉你周遭的人欣賞你。我們的舊習也許是愛拿著放大鏡看別人的失誤,願我們都能夠悔改效法基督,拿著放大鏡看別人的信心行動,時常給人表揚和肯定。(順便說一句,人格得到充分的肯定之後,善行被當作理所當然是毫無問題的。)

Monday, January 23, 2012

關於身體和心靈的盼望

哥林多後書5章1-5節: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我們在這帳棚裡歎息,深想得那從天上來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倘若穿上,被遇見的時候就不至於赤身了。我們在這帳棚裡歎息勞苦,並非願意脫下這個,乃是願意穿上那個,好叫這必死的被生命吞了。為此,培植我們的就是神,他又賜給我們聖靈作憑據。

原文中這段話中的“帳棚”和“房屋”其實是同一個字οικια,使我想起我們的身體是“聖靈的殿”的説法。保羅前面剛剛說我們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現在他繼續談論自己的聖約使者職分:有些東西是暫時的,看來似乎與裏面永恒的“寶貝”不相稱,但培植我們生命的是全能上帝。嘆息勞苦也許是我們很多人生活感受的寫照,但我們基督徒在其中有個深切的渴望,“深想得那從天上來的房屋”。被病痛纏累的人恐怕尤其渴望。我親愛的母親和癌症共存十二年,享年七十九嵗,雖然主一直同在使她安然,後面的日子卻算不上是享受。勉強地吃,在不眠之夜伸手按開關,聼聖經朗讀。我送她的大字版聖經太厚重,她拿不動…

在我母親終于息了地上的勞苦平安而去那天,我為她舒了一口氣。但是當時還要安慰爸爸,他跌倒了,當時住在另外一間醫院… 現在我的父母都穿上了天上的房屋,不是赤身的,也不是孤單的。上帝祝福和憐憫了他們的一生,我們也有同樣的盼望。我們在這帳棚裡歎息勞苦,很多事情也許別人看起來是雞毛蒜皮,連我們自己也覺得不足掛齒,但我們同時也有諸多安慰,很微小的安慰,我們甚至不向周圍不關心、不了解我們的人提說…

主耶穌基督是信實的,天父是信實的。“憑據”arrabon的原文意思是頭期付款的定金,用來表示要成就一個計劃的決心或者熱心。保羅一共三次用它來描述聖靈的一個角色:聖靈是神給我們的,表示我們是神的產業,一定被贖回來“得基業”,使祂的榮耀得著稱讚(弗1:14)。父、子、聖靈的上帝,祂的榮耀不是別的,就是祂的信實、慈愛、寬恕、和擔待。聖靈不止息地在我們心裏作工,要我們知道體驗那偉大神聖的父、子之愛,要用祂光明的生命來吞掉我們暗淡的嘆息勞苦。基督耶穌的福音決不僅僅是將來“進天堂”,更是在今生就回到天父家中,求祂護佑!願您今年蒙祂厚賜百恩!

Saturday, January 21, 2012

歌曲分享:He Knows My Name

一位朋友分享她的心路歷程有段時間了,我每個星期都讀她寫的網誌,與她同憂同樂,為她禱告。日前她分享這首歌,真的很感人。



I have a Maker 我有一位造我的主
He formed my heart 祂造了我的心思情感
Before even time began 甚至在萬古之先
My life was in his hands 我的生命已在祂的手裏
He knows my name 祂知道我的名字(人格)
He knows my every thought 祂知道我的每個意念
He sees each tear that falls 祂看見我的每滴眼淚
and He hears me when I call 祂聼我呼求

I have a Father 我有一位天父
He calls me His own 祂稱我為祂自己的孩子
He'll never leave me 祂決不會離棄我
No matter where I go 無論我走到哪裏
He knows my name 祂知道我的名字(人格)
He knows my every thought 祂知道我的每個意念
He sees each tear that falls 祂看見我的每滴眼淚
and He hears me when I call 祂聼我呼求

Thursday, January 19, 2012

真正人的樣式是無比榮耀的

也許我們太過習慣人的匱乏、軟弱,好多人一般把它當作上帝的創造,當作nature,而不以爲是亞當墮落後的結果,如此對聖經裏所描述的救贖恐怕就信心不大了。但我們是否應該更有信心才對...

哥林多後書4章16-18節: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昨天讀這幾節經文的時候就在琢磨,“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到底是什麽?英文是eternal weight of glory,上帝要成就的到底是什麽?我過去不怎麽關心,現在想不出沒有關係,到時候就知道,未來的事嘛。但是希臘原文的“要成就”並非將來時態,乃是現在的目標(works for)。Works for what? 最好知道要成就什麽。Wright博士解釋說,這句話的字面直譯就是:我們的苦難是暫時的、不重要的,它要在我們裏面(preparing us for…)成就一個永遠的極重的榮耀,從一個不尋常的程度到另一個(榮上加榮)。

上帝最終的目的是將祂的子民重造為真正的人。自從亞當墮落,人類就失去了真正人的樣式----團結友愛,用智慧治理世界,而不是彼此猜疑、躲避、勾心鬥角。回顧3章18節的榮上加榮,原來我們都敞著臉從彼此身上看見主的榮光,就漸漸變成主的樣式,從一個榮耀到又一個榮耀,保羅說這是很有分量/價值的大事,聖靈借著我們所經歷到的各種苦楚works for this purpose。這榮耀就是新的生命,模式好像耶穌:作上帝兒子、受差遣、受苦難、死而復活受獎賞的榮耀。

那麽什麽是所不見的?什麽是所見的?我想凡肉眼看不見的都需要用信心的眼睛:去看耶穌替我們復活,去看聖靈現在對我們的工作,去看將來父為我們預備的獎賞,這些應該是我們所常常顧念的。什麽是所見的呢?人的誇獎、地位、榮耀,外表的形象,那些人人在乎的東西。保羅說這些東西都是暫時的,而前面所說要用信心眼睛去看的東西纔是永遠的。

看來,這段話是給所有身體不好、環境有缺憾、或者溝通不暢的基督徒:我們不喪膽,聖靈正在做工,要在我們裏面塑造一個榮耀,就是暫新的生命,目標是讓我們成爲團結友愛、親近天父、有上帝做人的智慧、好像基督的真正人。

Tuesday, January 17, 2012

多多見證和感謝主的恩惠

在坦然提到服事主不是一帆風順,困難中卻有基督的香氣之後,保羅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説話”:但我們既有信心,正如經上記著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自己知道那叫主耶穌復活的,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並且叫我們與你們一同站在祂面前。凡事都是為你們,好叫恩惠因人多越發加增,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與神(哥林多後4章13-15節)。

他引用的是詩篇116篇。那篇詩是一篇為出死入生得救而讚美神的感恩詩,詩人被死亡的繩索纏繞,被陰間的痛苦抓住,遭遇患難愁苦時求告耶和華的名,而耶和華有恩惠,有公義,以憐憫為懷,施厚恩救拔了他。全詩是一首很工整的交叉對偶結構,意境層層對稱,最中心就是這句話:我要在耶和華面前生活---我因信所以如此説話。

1-2:我愛耶和華,因祂聼了我的恳求,我一生要求告祂
    3-4:死亡的繩索纏繞我,那時我求告耶和華的名,求你救我
        5-7:耶和華有恩惠、公義、以憐憫為懷,耶和华用厚恩待我
            8:主啊你救了我的命,免了我死亡、流泪、跌倒(你救拔了我)
                9-10上:我要在耶和華面前生活,我因信所以如此説話
            10下-11:我受了極大的困苦,曾在驚恐中說人都是説謊(需要救拔)
        12-15:我拿什麽報答耶和華的厚恩?我要稱揚耶和華的名
    16:耶和華啊,我是你的僕人,你已經解开我的綁索
17-19:我要以感謝為祭獻給你,又要求告祂的名,在祂眾民面前還我的願

保羅說他也是“因信所以如此説話”,但沒有照著聖經原話說“我要在耶和華面前生活”,乃是傳遞了基督耶穌的信息:父叫主耶穌復活,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保羅爲什麽要提說“我們與你們一同”呢?因爲前文剛談到“我們”身上帶著基督的死,而“你們”只有基督的生,所以儘管如此,我們都要一同在耶和華面前(生活),而且這完全是那叫耶穌復活的天父上帝的作爲。保羅在此完整地把詩篇116中心主題句宣告實現!在詩篇116篇中我們看不見聖父和聖子,現在我們知道是耶和華使我們衆人和基督聯合,如此來到耶和華面前生活。何等奇妙!你要留意,詩中的得救並不是關於死後進天堂,乃是保留性命、勝過哀愁、避免失敗跌倒的現世救拔。

保羅話鋒一轉,從自己經歷困難傳揚基督,來到為這生命力感恩的話題。他談論的也是現世:基督帶來父神豐盛的恩典,基督是完美的向父感謝和奉上自己的榜樣。基督作爲一個人完全地反射出上帝的榮耀,他要把我們帶進這個境地---向父感謝、奉上自己的心思情緒。中文翻譯“好叫恩惠因人多越發加增”不清楚,意思其實是好叫上帝的恩典傳遞給更多的人(RSV: grace extends to more and more people)。

因爲得到上帝恩惠而有的感謝心態恐怕是基督徒最大的特徵了。從上帝得恩惠與從人得恩惠不同,後者多少/早晚有欠下人情的味道。我回到國内被人請客、被人送禮品是很高興的,知道多年前的情誼仍在,可是我囘報情誼不足夠的時候心裏就不免開始懷疑,不確定下次交往時關係會如何。受了上帝恩惠大不一樣,但也有類似的如何回應的問題。從上帝受恩惠大多與自己的功勞無關,所以格外欣喜。

三個月前我先生失去工作的時候,我們的綠卡申請剛好排到期,status became current,電話詢問,結果立即就得到了。不然他就必須立即找到另外一份工作,壓力很大,免去壓力是上帝的恩惠。過生日被兒女記得,甜甜地送上一個驚喜問候,有時伴隨著自製的卡片、點心之類,有一年剛醒起來就被小女兒送來breakfast in bed,其中有她頭一天夜裏親手預備好的食物,爲了不讓我提前聞到氣味還着實費了番心思的。我不認爲這些是理所當然,這實在是上帝的特別恩惠。還有那些乍看不太順利的事,例如被Newark市的照相機系統開了540美元的交通罰單,卻有機會體驗到弟兄姐妹的特別愛心,家裏得到意外的經濟收入,讀到關於網上駕駛學校的負面描寫,而決定不在網上完成駕駛學校,以及了解下次怎樣有效地對付交通罰單等等,其中還是含有諸多上帝的恩惠,值得感恩和分享,把榮耀歸給祂。

每個基督徒都應該隨時有一連串的感恩事項,你大概也遇到口中常說“感謝主”的人,因爲實在沒有另外的話能夠代替“感謝主”所表達的意思。感謝主的恩惠,傳遞主的恩惠給人,見證主的恩惠,其樂無窮,因爲這是聖靈在人心中的工作。有的人很少講主在自己身上有什麽具體的恩惠,也不耐聼人的這類見證,他們指指戳戳,認爲只有甘心爲主做出奉獻和犧牲的見證才有價值。現在回想起來,那是不對的。爲什麽呢?你看保羅在多少困難中經歷了多少上帝的恩典,在最軟弱、最需要的情況下顯出基督的香氣,為要把上帝的恩惠grace傳遞給更多的人,以感謝格外顯多為樂。他不是貶低祈求主的恩惠為自私的祈禱,乃是從中看到上帝的榮耀--祂的憐恤和慈愛落實在弟兄的身上,以致榮耀歸與神。反過來,甘心奉獻和自我犧牲的見證倒有自吹自擂的嫌疑,不是嗎?

Sunday, January 15, 2012

上帝忿怒的對象是祂的仇敵

我前面寫過一篇文章,上帝為怎樣的事情忿怒,裏面檢查了摩西五經和福音書中關於這件事的啓示。耶穌來到世上為我們受難,最大的動力並非為了平息父神對我們道德虧欠的忿怒,乃是用愛reach out觸摸人心。今天我要檢查保羅書信中關於上帝忿怒的描寫,看看是我們任何的罪孽都令祂忿怒,還是故意與祂為敵招致祂的忿怒。

有一段詳細描述上帝忿怒對象的經文,在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15-16節,就是那些抵擋福音、不許基督徒傳道的猶太人:“這些猶太人殺了主耶穌和先知,又把我們趕出去。他們不得神的喜悅,且與眾人為敵;不許我們傳道給外邦人使外邦人得救,常常充滿自己的罪惡。神的忿怒臨在他們身上已經到了極處”。這兩句話典型地回答了我們的問題:與神為敵、抵擋福音的人招致神的忿怒。

使用文字搜索工具尋找關於上帝忿怒的經文,羅馬書中最多,一共八次提到。讓我們來逐一仔細看上下文。

1章18節:“神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ungodliness and wickedness)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這句話很明顯,上帝忿怒的對象是“不虔不義的人”,並且特別地描述為抵擋上帝真理。我覺得我們平常可能是因爲成見的緣故,只看見行爲“不義”帶來的問題,看不見不敬虔和阻擋真理帶來的問題。不敬虔那個字的希臘文ασεβεια在聖經裏有時翻譯成“罪惡”:必有一位救主從錫安出來,要消除雅各家一切的“罪惡”(羅馬書11章26節)。保羅引用以賽亞書59章20-21節的應許,說救主耶穌來要消除的不是別的,乃是祂子民對上帝一切的不敬虔行爲。所以,行不義在這裡就是不敬虔或與上帝為敵,後面還具體地描述了人如何明明知道祂是造物主,卻不榮耀上帝也不感謝祂的不虔不義行徑。

第2章提了兩次上帝的忿怒。5-9節描述了人如何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上帝震怒:不是別的,乃是剛硬不悔改。這段話告訴我們説,在最後公義審判的日子,上帝“要照各人的行爲報應”。恐怕又是出於成見,我們一讀到“恆心行善”,就會首先想到人其它的好行爲,而越過本段經文對行善的描述。本段把恆心行善描述為:“尋求榮耀、尊貴和不能朽壞之福”。除了上帝之外,人到哪裏去尋求真正的榮耀尊貴?沒有其它福氣是永恒不能朽壞的。所以,這段經文把尋求上帝形容為“行善”,而令上帝忿怒的不義是什麽?保羅說是“結黨、不順從真理、反順從不義”!結黨那個字帶有自私和紛爭的意思。這段話不是說結社有什麽特別得罪上帝的地方,而是如前所述,對上帝不敬虔、不順從祂真實的福音、我行我素的人,上帝要以忿怒回答他們。

羅馬書3章5-6節說上帝降怒並非祂的不義:“神降怒,是他不義麼?斷乎不是!若是這樣,神怎能審判世界呢”?我們人發怒常常出於我們的不義,保羅說上帝和我們是不同的。3章引用了一些舊約經文説明猶太人也和外邦人一樣,犯了罪。關於人人都犯了罪,我另外寫過一篇研讀報告供您參考。縂的來説,世人都犯了罪那圖畫與上帝對人人發怒還是很不同吧。

4章15節說“(摩西)律法是惹動忿怒的(the law brings wrath);哪裡沒有律法,哪裡就沒有過犯”。這裡的律法有定冠詞,所以特指摩西律法。如果僅僅讀第一句,我們猜想違反任何一條律法的行爲可能都惹動(上帝的)忿怒;但第二句就打破了我們自己關於上帝自古對一切罪孽都很忿怒的假設:在摩西對以色列百姓頒佈律法之前是沒有律法的,從亞當到挪亞,一直到亞伯拉罕的時代,保羅說因爲還沒有律法,所以過犯也沒有算為過犯,於是沒有惹動上帝的忿怒。那麽在摩西以先,上帝是否真沒有忿怒呢?祂揀選亞伯拉罕的子孫是為了解決罪惡帶來的隔閡問題,我相信是故意的悖逆抵擋令上帝忿怒。羅馬書第四章主要是解釋人的信心使人稱義;律法的功用僅僅叫人知罪。因此它所惹動的忿怒很可能也是人的,而不僅是上帝自己的---說上帝頒佈了惹動自己忿怒的律法總是不太對勁,不如說人有了上帝的標準就為罪惡對人的侵害而深感忿怒。

羅馬書5章又重復了一次,“沒有律法之先,罪已經在世上;但沒有律法罪也不算罪”(13節)。但是忿怒一定有,所以9節提到藉著基督免去(父)神的忿怒。爲何人需要靠基督免去父神的忿怒呢?後面那句話解釋了原因:“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10節)。顯然上帝的忿怒與我們同祂作仇敵有直接關係。7-10節這段話想要突出的是:基督在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甚至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上帝讓祂兒子為我們死,要讓我們與祂和好。上帝對我們罪性的忿怒表現在哪裏?這章經文沒有表現出來。祂根本不看我們的罪過,一心要與我們建立友誼,希望我們重新信任祂!作過仇敵沒有關係,悔改就好。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保羅也曾把主基督形容為“那位救我們脫離將來忿怒的耶穌”(帖前一10),我想是同樣的道理。

9章22-23節描述了上帝如何顯明祂的忿怒:“倘若神要顯明他的忿怒,彰顯他的權能,就多多忍耐寬容那可怒預備遭毀滅的器皿。又要將他豐盛的榮耀彰顯在那蒙憐憫早預備得榮耀的器皿上”。爲什麽忍耐寬容能夠顯明上帝的忿怒?當然是因爲忍耐寬容之後仍不受感動、又不悔改!爲什麽把豐盛的榮耀彰顯在祂兒女身上能夠顯明上帝的忿怒?一定是因爲在他們身上證明了上帝恩典的真實,讓那些抵擋、不悔改的人無話可説。

12章19節勸弟兄們“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leave it to the wrath of God,意思是我們自己發怒時不要魯莽,要相信上帝的公道和能力。這句話的重點不在於主會如何忿怒對付我們的冤家,而在於信靠的勸勉。

從哥林多前後書的内容來看,哥林多教會的問題不少,不能說信徒們都沒有得罪上帝。但是,保羅向哥林多的弟兄們一次都沒有提上帝的忿怒。上帝是愛,保羅詳盡描述了愛的表現,其中包括“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林前13章5節)。這就很清楚地告訴我們,除了拒絕相信祂兒子以外,上帝對於我們其它的罪大概不是那麽耿耿於懷!祂以和好為念,專門安排耶穌來傳達饒恕過犯的好消息,實在是大慈大悲。

在歌羅西書和以弗所書,保羅都提過“因這些事(淫亂和貪婪),神的忿怒必臨到那悖逆之子”(弗五6、西三6)。這是保羅書信中所能夠找到的僅有的兩處聖經,告訴我們在悖逆和不信基督之外,人的罪性激起上帝的忿怒。然而聖經中也有話表明,儘管我們表達方式糟糕,我們人性中的隱情也被主稱讚的(林前4章)。

或許人所有的罪都可以歸類為自私貪婪,淫亂是一種特殊的貪婪。自私貪婪是與愛相反的東西,也是與上帝的形象相反的東西。但我相信在末日審判的時候,上帝的忿怒僅向那些拒不悔改的人發作。

Thursday, January 12, 2012

一帆風順服事主?

在教會中,恐怕尤其是華人教會,牧師、傳道人、長老、執事好像都必須是些屬靈偉人,他們遇到困難時仍然分享樂觀和得勝的見證,不會有私心啊,人際關係問題啊,信仰方面的掙扎啊,也從來沒有消極感受,不會患憂鬱症,否則恐怕就“下臺”作平信徒啦。在幫助遇到難處的弟兄姐妹時,他們永遠有標準答案給你。呵呵!這個其實並不太合乎聖經。近來我仔細看哥林多後書,保羅遇到好多人際關係方面的問題,對著自己牧養過的教會也需要申辯,他也不怕人家說“你的問題怎麽這樣多”?

今天讀4章7-12節: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life of Jesus)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is working),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

我想保羅所說“莫大的能力”不僅僅是清楚傳講福音的能力,更是堅強克服困難阻力的能力。從保羅列舉的困境來看,四面受敵恐怕不只是猶太人逼迫及想要把他置於死地(那只構成一面的敵人),還有傳假福音的犹太基督徒,自己牧養的教会質疑他的使徒權柄/地位,等等。照人看,這使徒有什麽當頭?内心感受到的是被困住、失望、被丟棄、甚至幾乎死亡。當然感受歸感受,時間證明他沒有被困住,也沒有被丟棄,更沒有死亡。這都是回頭看才清楚,保羅寫信的時候已經勝過了,才可以用“不至於”來描述當時那些感受,得到結論把這些經歷看為“耶穌的死”。--都是為了傳耶穌,所以顯明耶穌的生命力。我想人若是一帆風順,可能就是顯不出那樣頑強的生命力。--你看哪一位屬靈偉人是沒有遇到過難處的?

“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是什麽意思呢?不止一本解經書說這是諷刺,也是挑戰:你看我們身上“基督的死”功效有多大,你們倒是一點也沒有,全部都是基督的生啊!保羅這話對我有安慰。有難處不怕,我有耶穌的生命力。我若是服事主什麽苦/難處都沒有,到處是鮮花和掌聲,倒是要想想有沒有基督的生命哩。

Wednesday, January 11, 2012

上帝的家是個自由長進的空間

(To read a English version of this devotion, click here.)

歌羅西書二章8-19節乍看說的都是觀念上的事情,與信徒的人際關係好像無關,但人若是受這些觀念的束縛,就會各人拿著一個尺度去衡量別人、比較自己,製造出關係上的張力。我們需要留意,這些律法、標準決不是父、子、聖靈愛的家庭的特徵,乃是我們從原來的不健康環境帶進來的,需要漸漸悔改除去。讀到這裡恐怕有人就要反駁了,上帝豈是沒有標準的呢?沒錯上帝是愛,這就是祂的標準。(上帝的愛可不是打罵的愛,好像一些人際關係並不甚健康的父母所號稱的。)

8節:“你們要謹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學(哲學)和虛空的妄言,不照著基督,乃照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就把你們擄去”。“擄去”那個希臘字的發音和猶太人的“會堂”那個字發音很相似,保羅巧妙地說,你們不要受騙/被擄到會堂去(受割禮入猶太教)基督元首才是你們信仰的重心。你如果讀了加拉太書也許就知道,有人尾隨保羅,到他所建立的各教會去傳另外的福音:你們外邦人信耶穌很好,但上帝的應許是給亞伯拉罕的後代,所以還要受割禮才算數。保羅憤怒駁斥了這個假福音,現在他要對歌羅西教會的信徒再強調一下:不要上了宗教和哲學的圈套!

9-10節:“因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裡面,你們在他裡面也得了豐盛(被盛滿)。他是各樣執政掌權者的元首”。保羅在此明確說,耶穌就是上帝的化身,這位元首(猶太人的彌賽亞王)是我們認識那位創造万有的上帝、得到祂豐盛祝福的唯一途徑。保羅怎麽會對耶穌的神性這麽有把握呢?你如果還記得他信主的經過(使徒行傳9章),就會了解,耶穌以耶和華臨在的大榮光向保羅呼叫,説: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然後使他三天看不見。這對保羅是何等震撼,他立即禁食禱告,反思自己熟讀的聖經,全然省悟耶穌就是耶和華所應許、要來牧養祂子民的彌賽亞王!弟兄姐妹們,你感到得了這豐盛沒有?得到的才可能與他人分享。

11-12節:“你們在他裡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禮,乃是基督使你們脫去肉體情慾的割禮。你們既受洗與他一同埋葬,也就在此與他一同復活,都因信那叫他從死裡復活神的功用”。換句話說,你們不需要受割禮入猶太教。因爲想要與神有份?最要緊的東西你們已經有了,即受洗歸入基督。你們因信與祂同活,在神的國裏有份!注意:受洗主要是指内心的歸屬感,其次才講水禮。

13-14節:“你們從前在過犯和未受割禮的肉體中死了,神赦免了你們一切過犯,便叫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又塗抹了在律例上所寫攻擊我們,有礙於我們的字據,把它撤去,釘在十字架上”。你們過去不守摩西律法的一切過犯,上帝已經饒恕。現在你不需要守摩西律法,基督已經在十字架上對付了罪惡過犯。你們因信已經與基督一同活過來啦。咱們現在一般不覺得自己必須守猶太教的例律典章,但頭腦中恐怕也有其它不得不守的清規戒律吧?基督已經把那些撤去了。

15節:“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擄來,明顯給眾人看(made a show),就仗著十字架誇勝”。羅馬人曾以爲把猶太人的王耶穌抓住,當衆釘他十字架,勝過了他,上帝卻爲此慶祝祂的得勝。

16-18節:“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不可讓人因著故意謙虛和敬拜天使,就奪去你們的獎賞。這等人拘泥在所見過的(有古卷作:這等人窺察所沒有見過的),隨著自己的慾心,無故的自高自大”。你不需要加其它的宗教敬虔律法來使自己完全:不需要拿猶太教的律法衡量自己,也不需要(諾斯底主義的)精神追求和修行。諾底斯主義源于希臘哲學,認爲上帝崇高完美,是純潔的光,而物質世界邪惡,人可以透過謙卑禁欲和其它神秘儀式之類得救,脫離身體轄制。

看來諾斯底主義思想在今天還對基督徒很有影響哩,倪柝聲弟兄的靈魂體三元論(魂的破碎、靈的出來?)就大有嫌疑。教會裏盛行基督徒不成文的律法,得救以後要讀經、禱告、靈修、傳福音、做十一奉獻等等,若是用來互相比較,都好像是故意謙虛,奪去其他人的獎賞。曾經聼一位牧師挖苦人家躺在床上禱告,禱告著就睡着了,多不恭敬。我大概是因爲經常躺著禱告,心裏很不以爲然。心思轉向上帝要緊,還是姿勢要緊呢?聖靈什麽時候給過我們這些條條框框?信徒們在基督裏難道不能放輕鬆一些?那些天天做到謙恭敬主的人必定感到有資格自高自大。

19節:“…不持定元首。全身既然靠著他,筋節得以相助聯絡,就因神大得長進”。這句話是接著18節,…自高自大,不持定元首。換句話,你只要持定元首(王)基督,因爲他使全體信徒彼此聯結,是你一切長進所需要的。這使我想到靈性長進無法各人孤單進行,若有人說他/她自己長進,和別人的聯結感卻沒有改進,那就很假。我們真的需要一個彼此有勉勵的自由環境。建立這樣一個環境或許是個挑戰,但是對於大家長進太重要啦。比起用規條來約束和鞭策,建立自由長進的空間是個完全不同的價值觀。

Sunday, January 8, 2012

基督的光已照在我們心裡

今天讀聖經又得到一個安慰。對照主的僕人保羅,我得到的鮮花和掌聲真不少。

哥林多後書4章5-6節: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並且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

我想起林後第3章開頭關於推薦信和能力的表白,保羅這句話怎麽好像又在為自己辯護。哥林多教會是保羅親自創建牧養的,一年半之久保羅不是曾經將神的道教訓他們嗎(徒18章)?一定有人難爲保羅,説長道短,以致保羅要解釋“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云云,還要提醒説“我們是自願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這使徒真是不容易作啊,不見鮮花和掌聲,可能也沒有車馬費,我原來一直以爲保羅好像現在的名牧一樣到處受歡迎、被尊敬呢,細看不是如此。

那個時候是奴隸社會,但凡提說自己是“僕人”的,可不像現在教會中“主的僕人”地位那麽高尚。沒有人不知道大家對奴隸辦事、傳話的期望,僕人有了功勞恐怕也沒有多少擡舉。保羅是基督的信使,傳基督耶穌是主。猶太人稱耶和華為主,羅馬人稱皇帝為主,而保羅只是王的僕人而已。你看,我們傳福音的人豈不是都和保羅差不多,是咱們福音對象的僕人?咱們只是一個聲音,是個見證,沒有什麽地位或掌聲好提的。

保羅見證說,太初的時候上帝吩咐要有光,就有了光,這光現在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啦,這光顯在耶穌基督的臉上。他提說光的創造,意思是爲了指出上帝在基督裏完成了一個新的創造這件事,很了不起的。對比上帝在我們心裏的光照,我們的地位真不算什麽。我們步耶穌大君王的後塵虛己捨命,作僕人是應該的,我們要見證的是上帝榮耀的光在我們心中,這光勝過了我們的死亡和罪過。

基督徒的靈性追求並不是從上帝所創造的世界逃避,而是讓祂在自己的生活實際中作王。保羅並不是說這世界一無所取,很黑暗,人的肉體很邪惡,把基督徒的靈性都拖累了,上帝乃是要光照、改變、贖回祂現有創造中人的靈性,叫我們透過基督“知道”祂的榮耀的光。

我作信主見證時常常把信主以後的生活形容成從黑暗的地道中走上地面。地道中雖然多少也有一些光為你照明,但是忽然走到太陽光中,一切變得明亮清楚,感覺是很奇妙的。你不再擔心腳前看不太清楚的坑坑窪窪將你絆跌,而是可以安下心來欣賞許多奇妙的景色。並且我們蒙召是要效法我們的主,他捨己來顯明天父上帝的饒恕和眷愛,我們的心也被照亮、被醫治了,就開始彼此纏裹和醫治。這就是主的榮耀!

基督的光照在心裏是莫大的福分,我們理當歡喜。有這真光照著,其它的一切都能夠面對。讓我們常常住在上帝榮耀的真光裏吧!

Saturday, January 7, 2012

轉發:你怎麽看自己...


This is 黃美廉的見證, about the power of identity (self perception). The best gift that parents can give to their children, is a positive identity.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身份就是自我觀和它對人生的影響, please read articles I wrote two years ago. 我們要看自己是“在基督裏”。

Thursday, January 5, 2012

傳福音不灰心

提起傳福音,邀請人來教會算不算呢?其實不算。邀請人來到教會完全是不同的恩賜,有些人特別有這方面的恩賜,他們動不動就問別人上教會的經歷,邀請人家到自己的教會來,人家不來他們是不介意的。傳福音則帶有用道理勸説的味道:我告訴你我信的是什麽,給你理由說爲什麽你也應該相信。有傳福音恩賜的人與邀請人來教會有類似的特點:你不同意或不相信是不會影響我倆關係的,我照樣接納和幫助你,或許上帝有一天將你的心意轉變。這叫做信心。

保羅有傳福音的恩賜。按別人來看,他遇到不少事情足以讓他灰心:頻頻聼見壞消息,好像上帝都離棄了他似的,朋友也離開,所精心費力牧養的教會好像都轉過來反對他,幾乎準備放棄。或許他有一肚子的苦毒不滿,考慮乾脆退休回到大數家裏,老年時寫幾本書,抱怨一下人生何等不公平之類,讓上帝去完成祂自己的工作。可是保羅堅持下來。

哥林多後書4章1-4節:我們既然蒙憐憫,受了這職分,就不喪膽(灰心),乃將那些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了;不行詭詐,不謬講神的道理,只將真理表明出來,好在神面前把自己推薦與各人的良心。如果我們的福音蒙蔽(is veiled),就是蒙蔽在滅亡的人身上。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基督本是神的像。

保羅說他不灰心是因爲他那職分有上帝的憐憫為基礎,所以服事充滿了憐憫。每次蒙受憐憫都給他動力再往前去。這使我想到我們教會支持的一位宣教士。她沒有結婚,自己去到泰國,克服重重困難建立和培植教會。後來發現患了癌症,退下來治療,仍然不斷地向遇到的醫護人員、鄰居、和公園裏的人傳福音,因爲她歡歡喜喜地看自己是被托付了一個美好職分。也許在別人看她有一大堆的理由沮喪灰心,可她總是分享上帝給她的諸多憐憫。

我們所傳的福音不是別的,就是與基督一同受苦難、一同復活、一同得榮耀,所以其中免不了經歷困難、受羞辱、受委屈之類。我先生不信主,可能曾經不知聼誰說教會裏有勾心鬥角的事,有一次就拿話挖苦我。我問他指的是什麽事,他答不上來。我不是說教會裏人人都好像天使,沒有令人灰心的事,保羅可以證明,我現在也可以證明,但是基督的憐憫更大,上帝的恩典夠我們用,我們不虧心也不喪膽(能夠凴著良心推薦/肯定自己。)保羅關於推薦自己的話我覺得挺有意思。其實人不必向別人自吹自擂,但心裏需要肯定自己。事實上很多人自吹自擂正是因爲自己沒有把握,所以拼命要從別人口中聽到讚美。

傳福音給人不能指望每個人一聽見都歡喜雀躍,欣然接受。我初信的幾年中遇到不少一聼就轉變態度,同意去教會看看的人,跟著我作決志禱告的也不少。但也遇到固執聼不進、和我辯論的,願上帝可憐他們。保羅是說我們的福音信息有時好像被什麽東西擋住一樣,有些人聼不清楚。也許是條件還不成熟,也許是時候不到,也許有的人就是“注定”不信的,反正福音種籽撒下去你看不到立即的結果。保羅勸哥林多教會的信徒遇到抗拒福音信息的人不必介意,因爲有的人是注定滅亡的,所以這世界的神能夠把他們的心眼弄瞎。

保羅原先也是聼不進福音的人,後來明白過來受洗的時候,眼睛上感到有鱗片掉下來似的。多少人聼懂了福音的時候都是如此豁然開朗,好像被光照亮。這世界的神是各種各樣的,不僅是陶瓷或木質的偶像,也不僅是撒旦作祟,人渴望成功、名譽、好運不惜出賣人格和親情的,都是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眼,俗話也叫做“鬼迷心竅”或“見利忘義”,他們進入教會和聼見耶穌基督的福音信息時,就像色盲觀看畫展或聾子聼音樂,不欣賞所見所聞。

“基督本是上帝的像”在原文裏並不是另外一句話,保羅用“上帝的像”來修飾前面那個照耀人的基督。人本來也是按上帝的形象造的,可是後來墮落失去/扭曲了上帝的形象。不少人把人墮落退化的現狀當作上帝原本的設計,自私啦愚蠢啦,但基督是第二個亞當,他才是真正的上帝形象,來醫治我們被罪惡壓傷的樣式。我們注視基督,反射他的榮耀,正如林後3章18節寫的,從彼此身上看見主的榮耀而成長。

Wednesday, January 4, 2012

保羅得到的獨特啓示

保羅有猶太教的一神論知識,他如何能夠得到三一論啓示呢?本文接續保羅對神的認識過程一文。

Wright博士說,第一世紀的一神論其實有好幾種:泛神論是其中主要的一種。如果什麽東西都是神,或者許多地方都有神,那麽也許就是那麽一位神,但泛神論的一神與猶太人揀選、立約、看顧的神是很不相同的。還有一種一神論,表達為享樂主義,因爲那位希臘哲學的神太遙遠了,祂很崇高偉大,我們人卻很邪惡敗壞,兩不相干,乾脆及時行樂。猶太人的神卻是創造和呼召以色列人跟隨的神。對於猶太人的神來説,罪惡是個大問題,敗壞了祂的創造,非要修正救拔過來不可(put the world to right)。最大的惡是拜偶像,也就是失去真神的形象,失去真正按神的樣式所造人的形象。猶太教的一神論、揀選、與末世觀都是為對付解決罪惡的問題。猶太人的歷史紀錄了上帝對付異教、對付隨之而來的罪惡。

在舊約中,除了獨一的神,也有神的靈,和那創造万有、審判一切的智慧之道等等不同的名稱。這些不同的名稱並不影響神的獨一性。上帝應許用祂的靈澆灌祂的僕人、使女;耶穌降世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獨一上帝在地上作王,這些都在猶太教的一神論觀念所接受的範圍之内,保羅的基督論就建立其上。

保羅非常自然地用上帝的獨一性為基準來論證基督。他頌讚獨一的創造主(羅馬書1章),解釋耶穌的復活最終是上帝所完成的再造(羅4章、8章、林前15章)。沒有一絲一毫神化上帝的創造的嫌疑,保羅宣佈食物是好的,婚姻/性是好的,所有的受造秩序都是好的,人可以享用而不必拜這些東西。正當保羅有機會往二元論方向發展論述的時候,他又堅定地拒絕朝那個淺薄的道德觀方向走。二元論說這個世界不好,要遠離世界,人的身體欲望邪惡,不要去尋求滿足,而保羅無論何時給信徒的吩咐從來沒有這類的二元論氣味,我們可以從聖經中擧出無數的例子。保羅就在泛神論和二元論之外、在猶太教獨特的框架之内大膽地重新界定了一神論。

他是怎樣從一神論到基督論的呢?請看羅馬書10章5-13節:摩西寫著說:人若行那出於律法的義,就必因此活著。惟有出於信心的義如此說:你不要心裡說:誰要升到天上去呢?就是要領下基督來;誰要下到陰間去呢?就是要領基督從死裡上來。他到底怎麼說呢?他說:這道離你不遠,正在你口裡,在你心裡。(就是我們所傳信主的道。)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經上說:凡信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猶太人和希臘人並沒有分別,因為眾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你看保羅在讀申命記30章,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熟悉,他們在萬國中追念摩西之約祝福和咒詛的話:他們如果全心歸回耶和華,遵行祂的道,祂就必使他們歸回。這事成就的時候就是耶和華向百姓堅定所立的約、救贖他們的時候。特別是上帝要把高不可攀的律法從天上取下來,或過海拿過來,寫在他們的心版上。這一切與基督有什麽關係?是透過基督成就的,新的出埃及(脫離被擄)和堅定偉大的聖約藉著基督和在基督裏實現了。神的新子民標誌不是Torah律法,而且信耶穌。正如申命記30章14節所寫,“這話(道)卻離你甚近,就在你口中,在你心裡,使你可以遵行”。先知約珥有話說:“到那時候,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珥2:32),所以保羅寫道“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羅10章9節)。

您別以爲認耶穌為“主”是隨便說的,保羅那個時候的猶太人都避諱提耶和華的名,翻譯希伯來文聖經凡遇到“耶和華”就改寫為“主”,所以在希臘文的七十士譯本中,“主”很多時候代表了耶和華上帝。約珥說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得救,保羅則解釋說從死裏復活耶穌,你要求告祂的名。如此,保羅回答了10章第1節關於以色列同胞得救的問題,上帝藉著耶穌成就了申命記所應許的話,原來祂立約與揀選的計劃都在基督裏顯明。

羅馬書9章5節就已經預示了基督論,用的是典型的猶太方式:列祖就是他們(猶太人)的祖宗,按肉體說,基督也是從他們出來的,他(基督)是在萬有之上,永遠可稱頌的上帝。阿們!有些聖經學者不相信保羅的三一論/基督論已經有這麽成熟,可他們如果細想保羅信主的經歷,就知道他親耳聼見那個光耀無比的耶和華大榮光宣告“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穌”,對於保羅是多麽震撼。這不是直接的啓示是什麽?

保羅寫的腓立比書2章6-11節是另一段猶太味十足的基督論: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賽52:13),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他引用了以賽亞書45章23節創造天地的耶和華的話“萬膝必向我跪拜,萬口必凴我起誓”,最強烈的猶太教一神論語句,又一次指明耶穌基督就是猶太人一向敬拜的主,他使榮耀歸與父神。

Sunday, January 1, 2012

成長:從彼此身上看見主的榮光

我的希臘文課本上有一段解釋哥林多後書3章18節的原文亮光,讓我們看到生命轉變的關鍵是在於注視耶穌的榮光慈愛,我上次已經翻譯成中文。和合本對這節經文的翻譯又是“從鏡子裏返照”,又是“如同主的靈變成”,意思不清楚。N.T. Wright的翻譯比較好:and all of us, with unveiled faces, seeing the glory of the Lord as though reflected in a mirror, are being transformed into the same image from one degree of glory to another; for this comes from the Lord, the Spirit. 翻譯成中文就是:我們都敞著臉看見主的榮光,如同照鏡子,就漸漸變成主的樣式,從一個榮耀到又一個榮耀。這(變化)是從主,即聖靈來的。

主的榮光和照鏡子到底是怎麽囘事?我們到哪裏去注視主的榮光呢?Wright博士指出,保羅的意思是我們基督徒心版上都有主的聖靈所刻寫的律法,大家在一起時都從彼此身上看見主的榮光,因爲我們彼此都好像反射了主的榮光的鏡子。保羅在哥林多信徒的身上之外看見主的榮光,聖靈在他們心裏作工,不管他們自己意識到了沒有,他們反射了主的榮光。所以保羅希望哥林多的信徒也能學會從保羅本人,從這個受苦受累的使徒身上看到主的榮光。這和彼此敞著臉有什麽關係呢?我猜想保羅不必戴上一切都還好的面具,因爲主的榮光就在他的困難、危險、甚至基督徒朋友都遠離、不被承認爲使徒等等情形中顯出來。

榮上加榮的意思並不是好像電燈泡越來越亮,這裡保羅是講越來越像基督的樣式,比如有基督的謙和、耐心、不怕吃苦、仁慈。上帝的榮耀集中地彰顯為祂的慈愛,所以當我們基督徒在一起的時候,聖靈在我們身上集體做工,彼此敞開交流、親密聯結,不僅受到其他人信心的鼓勵,也漸漸變得像基督的樣式。這個轉變是來自主,祂就是聖靈,接應了前面一句話:他們的心幾時歸向主,帕子就幾時除去了,主就是聖靈。當年摩西進到耶和華面前與祂說話就揭去帕子,現在我們到主基督即聖靈面前也要揭去帕子。若要從彼此身上看見上帝的榮耀,愛心、信任、謙卑是基本條件。這些是健康家庭關係的基本特質,互相之間沒有帕子。基督徒必須凴著信心,知道別人也是聖靈做工的對象,努力從心靈上聯結起來。

成長需要一個健康的環境,教會應該致力於彼此營造這樣的環境。好像基督、天父、聖靈聯結合一,我們也要彼此按真實的需要去學習安慰和建立聯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