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29, 2013

對上帝全知全能屬性的反思

從哲學上看,上帝應該是掌管一切、對一切好事壞事負責的上帝。可是你閱讀聖經,有的話卻似乎並不支持這個觀點。比如今天我讀耶利米書,遇到卅二章35節,中文翻譯是“…不是我心所起的意”,可英文BBE是it never came into my mind that they would do this disgusting thing。新譯本是“沒有在我心裏想過”,現中修訂版的翻譯是“從沒有想到他們…”。那些堅決支持雙重預定論的基督徒應該好好看看,如果上帝親口說他從來沒有想到人會做那麽壞的事,你是否應該按照字面相信他所說的?上帝指的是在欣嫩子谷建築巴力的邱壇,好使自己的兒女經火歸摩洛這樣的惡事。

有一個人在他的個人網誌上論證說,耶穌是沒有罪的,或不知罪,那麽就說明他從來沒有把關於“惡”的知識存在頭腦中(in him is no sin),他怎麽會“預先知道”且“允許”罪惡發生呢?他大概是在罪惡發生之後才處理對付,把壞事變好事的。這人也許把聖父聖子混淆成同一位了,不過我現在不敢堅持什麽,這人說的有他的道理。

上帝是愛,而愛的本質包括不尋求自己的益處。祂很可能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麽以自己的榮耀為中心。我們以為操控就達到保護的作用,上帝很可能沒有我們這麽不健康。祂信任我們,給我們真正的自由。無論用什麽方式掌控,你沒有辦法強迫一個人愛你,或者阻止他恨你。您認為上帝能夠強迫您有慈愛、行善事,或者阻擋您作惡害人害己嗎?如果不用宗教和哲學上的標準答案,我們的人生經驗恐怕給我們一個否定的回答。

詩篇九二15:耶和華是正直的。祂是我的磐石,在祂毫無不義。

由於有罪惡和不幸事件的同時存在,我們發現許多不幸是由罪惡直接或間接引起的,諸如環境污染造成人生病等等。面對這些人生不幸,我們最重要的安慰不是來自上帝掌管著一切,而是祂在我們遇到患難時透過許多方式愛護、幫助我們,也理解我們的哀愁和惱怒。我的女兒小時候有一次腳趾頭被一根粗木刺戳進趾甲,哇哇大哭,我急著把她帶到急診室去處治,心痛無比。我相信天父就是如此。你盡可以指責我沒有照顧/保護好孩子,但我知道她受傷的確不是我的責任。

天父恐怕也是一樣。您如果堅持說天父早就安排了壞事發生,或者祂根本就是袖手旁觀我們一切的不幸,任憑壞事發生,或者祂只照顧某些人,不管另一些人,那您所相信的上帝並不慈愛,您不相信“上帝是愛”。相比之下,相信上帝有絕對的慈愛和良善,但祂並非無所不能,尤其是不能掌控罪人不做壞事,也許好多了。現在我需要重新檢查一些經文,包括祂能夠賜福也能夠降災這樣的話,看看是否非得理解成上帝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包括能強迫你行善,能改變你作惡的心意?

Monday, June 24, 2013

約瑟夫關於初期教會的見證

根據維基百科,第一世紀著名的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Flaius Josephus)的生年是公元37-100年。他是猶太人,知道舊約聖經。他所描寫的一些當時歷史事件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新約時期的文化政治和宗教背景。他本人一定聽說了基督耶穌的事,卻顯然沒有信主,這使我有點好奇。

約瑟夫曾經是以色列北部(加利利)的一個軍官,在猶太革命時期(66-70AD)參加了猶太人起義,對抗羅馬軍隊哩。他們被羅馬軍隊包圍的時候,大家決定集體自殺,采用抽簽的方式決定誰殺誰。他們一個個地被殺,直到剩下最後兩個人時,約瑟夫勸對方一起投降了。在得勝將軍Vespasian面前,約瑟夫大膽預言這人將要成為羅馬帝國的皇帝,後來果然成真:尼祿皇帝自殺了,幾位繼任的皇帝和副皇帝爭奪一番,維斯帕先被自己的軍隊宣告為帝。為了約瑟夫的預言,維斯帕先皇帝給他年俸,讓他住在羅馬城裏著書立傳。

有人把他寫的著作翻譯成英文,我看見就借來看。可是太厚了,不算附錄就有將近1000頁密密麻麻的雙欄小字。好在有索引,我查找Jesus,看看他怎樣記載。一共有十幾個人物名字都是Jesus,包括舊約中嫩的兒子約書亞翻成英文也是Jesus。

在《猶太古史》18卷第3章,找到關於耶穌基督的見證。約瑟夫寫道:Now, there was about this time Jesus, a wise man, if it be lawful to call him a man, for he was a doer of wonderful works—a teacher of such men as receive the truth with pleasure. He drew over to him both many of the Jews and many of the Gentiles. He was [the] Christ; and when Pilate, at the suggestion of the principal men amongst us, had condemned him to the cross, those that loved him at the first did not forsake him, for he appeared to them alive again the third day, as the divine prophets had foretold these and ten thousand other wonderful things concerning him; and the tribe of Christians, so named from him, are not extinct at this day.

Ehrman教授說,有些研究人員懷疑這段話是否真是約瑟夫自己寫的。他為什麽要說“if it be lawful to call him a man”呢?只有基督徒相信耶穌是神,如果約瑟夫也相信耶穌是道成肉身,他怎麽不多寫一點呢?莫非在抄傳過程中後來被有意加插進去?在20卷第9章,他提到一個用石頭打死的雅各,是被稱為基督的耶穌的兄弟。

第一世紀能夠閱讀任何文字的人據說只有10%,能夠寫作的人更少。如果耶穌的門徒能夠寫見證流傳下來,那福音書的原文大概就會是亞蘭文了吧?從耶穌死而復活到之後的100年,留下來的猶太人文字資料有許多,但只有保羅書信提到耶穌基督,他寫的是希臘文。同期其他猶太人或非基督徒留下來的大量文字甚至石碑中,無論什麽語言都沒有找到關乎耶穌基督的字樣,有些奇怪。

Friday, June 21, 2013

東正教駁斥加爾文主義

以下是溫哥華一位東正教修道院負責人就上帝與律法恩典福音的問題發表的一段廣播視頻內容。他駁斥了代罰的救贖論、人的全然敗壞論、上帝不可抗拒的恩典、以及絕對的預定論。您認為他對我們有誤解嗎?同時,您認為他給我們敲了警鐘嗎?您會怎樣回答他呢?

首先我要問新教徒一個問題:上帝是否因我們的罪非要懲罰我們、判我們死刑不可呢?我要你想出你母親做過的最錯誤的三件事,以至你認為應該判她死刑。如果你不給媽媽判死刑,那麽你是否比上帝還仁慈?也許你能夠教導上帝如何更有恩典、更慈祥?你如果不給媽媽判死刑,你的恩典和仁慈當然就比你所相信的上帝的還大。因為你相信上帝受制於某種不變的宇宙道德律,必須判一切犯了罪的人死刑。

完美的“至善”不是別的,就是完全無私的愛。上帝無私的愛怎麽會叫祂去殺戮呢?還創造出人所能想像得出的極其殘酷的火坑和酷刑地獄?還要歷史上的多數人在裏面永遠受刑?你們對上帝怎會有如此惡毒的解讀呢?你們內心這樣看待上帝的心腸,你們竟能有這樣的想法!

你們怎麽能夠認為人在得救過程中絲毫不需要努力呢?你們說上帝已經命定了一切,人好像機器人,沒有自己的人性人格,沒有能力在愛中成長並經歷其中的喜樂。但是,人只是因為吃了禁果,脫離了與上帝的契通和聯結。

你們又說,人有原罪,好像上帝改變了人的遺傳基因,叫人的罪性遺傳下來。你們的奧古斯丁說,原罪是透過性行為遺傳的,你越多地享受性行為,就傳下越多的原罪。可那是撒旦放在你心裏的罪惡。

現在讓我們再仔細看看,人不是機械的,上帝也沒有受制於一個好像比祂還強大的道德律--那個道德律消除了上帝原本對人的憐憫慈愛!你們一面說上帝是愛,耶穌也是愛。如果上帝是愛,祂怎麽會創造出一個酷刑地獄,怎麽會嚴厲審判人的每一個行為?如果你們看清楚自己對上帝性情的看法,那麽就會得出結論,確信祂是宇宙中的一位強權,好像歷史上某位最殘酷的暴君:一有人讓祂不順眼,祂就要懲罰那人。聽起來很難聽,但這就是你們所傳的:基督死是為了把人從上帝手中救出來,解決上帝自己的問題。可是聖經上說,基督的十字架之死敗壞了死的權勢,叫人從撒旦手中得釋放,讓我們能夠重新回到父的家中。

我們不是木偶或機器人,上帝的愛是真摯的,而真摯的愛總是尊重對方的自由。人可以選擇與這個救恩有分,而不像拉線木偶。上帝並不是看到祂兒子受刑而死才滿意,才把你換出來,那是美南浸信會的教導。越來越多的人變成無神論者一點不奇怪,因為他們聽見如此醜惡的異端說教,就是你們當作救恩基本元素所傳揚的東西,就拒絕了神。

這個視頻的目的是要叫一切受蒙蔽的人脫離捆綁,從外邦人的錯誤教導中脫離。這錯誤的教導締造了許多無神論者。人們不是因為達爾文主義,不是因為哲學而變成無神論者,人們是因為拒絕了西方教派所理解的上帝而成為無神論者。很多人不是不信上帝,而是沒有辦法不鄙視那位上帝,他們發現人類自己遠遠比那位上帝更仁慈,更容易饒恕人,更有慈愛。可那是一位由黑暗內心構想出來的上帝。

這個視頻要給你看到光明、喜樂、自由存在於正統基督信仰中,在使徒的信仰中,人與神的關係如何,我要告訴你自由、慈愛、真正的救贖是什麽。人一生因為懼怕死亡而被捆綁,受制於撒旦,而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以十字架擊碎了死亡,叫人從死亡得釋放,從撒旦得釋放。由於上帝真摯地愛世人,就給了他們自由,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屬這世界的國還是屬神、讓天國占有他的心、驅除黑暗的勢力、靠著聖靈的恩典和主耶穌基督的內住同在。這才是真正的救贖。

上帝並非受制於某個不變的宇宙道德律,人也並非一個倒霉無助的機器人,被一位以自我為中心的上帝操控,這就是我要對偏狹的宗派主義者所說的。

本文是根據田哞弟兄的視頻寫成。下面視頻解釋了東正教和新教救恩觀的不同:

Tuesday, June 18, 2013

基督徒何不宣傳“快樂之道”?

今天有人把一本“快樂之道”的小冊子分發在我家門口,於是拿來翻看一下。起初我還以為這是某個基督教會的外展努力(outreach),後來找到他們的網站搜索一番,小冊子的作者L. Ron Hubbard是美國人,很出名的人道主義者,不是基督徒。我對此人不了解,但我還是覺得這小冊子是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對話的很好切入點。快樂人人都在尋找,很多人承認,道德感、價值觀極大地影響人的生活品質。雖然人生的意義超過享受其中的快樂,快樂仍然很重要。有些人試圖在上帝之外建立道德感,願他們成功。

如果基督教的價值觀和普世所接受的價值觀有任何沖突,我們就要小心分析原因,別盲目地自大。事實上,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受造,所以是、非、美、醜的標準幾乎是共通的。這本小冊子提供了一共21條改善生活品質的常理指南,我覺得好像和聖經的教導沒有什麼嚴重衝突。不過我只是粗略過目,請你也幫忙看看。它介紹說:

真實的歡喜快樂是寶貴的。一個人如果無法生存,就沒有歡喜快樂可言。而企圖在一個亂糟遭、陰險、和不道德風氣盛行的環境中生存是很困難的。你自己的生存會被周圍其他人的不良行為威脅到。你自己的快樂會因別人狡猾幹壞事而變得悲慘和傷心。你肯定能想出一些情形和例子,知道這種事情正在發生,而這些錯誤行徑削減少人的生存機會,削弱人的快樂能力。

你對於其他人很重要。你說話有人在聽,你能夠影響其他人。你能夠知道,別人的快樂或不快樂對你很重要。把這本小冊子(21項準則)給人,你也許能夠幫助別人生存得快樂一些。雖然沒有人能夠擔保別人快樂,他們快樂生存的機會卻可以增加或改善。他們的人生改善了,你的人生也就會改善。你有這個能力,為人指出一條比較安全、比較快樂的人生道路。


LRH提出的第一條生活指南是照顧自己。

1. 生病時要看醫生和得到所需要的照料:很多人不會關照自己,也不介意把病傳染給人,就害己害人。
2. 保持身體清潔:過日子實在難免出汗和弄臟,本來是不要緊的,但不洗澡、不洗手就把細菌到處傳播了,增加自己和別人生病的機會。
3.保護牙齒:飯後漱口刷牙可以防止蛀牙和其它口腔問題,不僅消除口臭等等毛病,也延年益壽。
4.重視飲食健康:按時進餐、注意營養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步驟。不吃或亂吃東西的人容易疲勞,缺乏某些營養有時愛急躁、也比別人更容易生病。
5.注意休息:雖然有時我們都需要廢寢忘食一下,但總是睡眠不足就不對頭了。不要以為這只是你個人的事,你不好好休息就會成為別人的負擔。因為疲勞的人精神不好、注意力差,容易犯錯和出現意外。別人正需要你、指望你的時候,你卻可能因為沒有休息好而忽然來個大甩手,搞不好就有壞別人事的危險。

我們應該關心周圍的人,傳授自己的經驗和教訓。無論他們和我關係親近還是疏遠,他們都需要照顧好自己。我已經發現,那些不會照顧別人的人通常都是不會照顧自己的人。我外出時經常會留意詢問和安排大家吃飯的問題,因為我似乎總是很準時地肚子先餓起來。

也許有些基督徒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這些毫不重要。可是上帝要我們“愛人如己”,因為凡是我們相信對自己有好處的事情,對其他人一般也有好處。設身處地想想,這樣的關心是最實際的愛心表達,遠超各種空談口號。何況,其中好多條準則還是聖經所明確鼓勵支持的。除非你自己實際上缺乏喜樂,否則基督徒不是最有資格談論快樂之道及其人生哲理的嗎?

另外20條指南包括:有所節制(不吸毒、不醉酒);不要性亂交;愛孩子,幫助他們;尊敬父母,幫助他們;樹立好榜樣;生活真誠(去除虛假的言行);不傷害善意的人;作個值得信任的人;勤勉;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不向別人做自己不喜歡別人做的事;以希望別人待你的方式來對待別人;等等。更多內容可以參考快樂之道的網站,無論你的宗教信仰如何,我願你得益,並且最後你會知道,上帝其實一直在眷顧你。

Sunday, June 16, 2013

《加冕頌歌》畢業進行曲

今天參加大女兒的畢業典禮,她從加州的聖地亞哥大學畢業。那首畢業生入場和退場的進行曲很庄重好聽,充滿了高尚的盼望情操。當然,校方給畢業生的整個信息都是莫大的鼓勵,四年來,他們努力透過許多細節將光榮、信任、責任、平等努力和貢獻社會的價值觀傳遞給年輕人!我記得孩子們高中畢業好像也是奏這個曲子,比較起來,國内現在的教育體係成果似乎缺少了很重要的什麼東西。

上網查了曲名,是一位英國作曲家Edward Elgar寫的皇家慶典音樂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es,中文為威儀堂堂進行曲,其中的第一曲第二樂章。



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在聽完這曲後建議應該給這首曲子填上歌詞使之成為一首偉大的歌,於是英國作家豪斯曼為此寫了抒情詩《希望和光榮的國土》:

希望與光榮之土,自由之母,
我等眾人為你所出,該如何將你傳頌?
你的疆域被開拓,寬而益廣;
上帝成就你偉業,使你堅而益強,
上帝成就你偉業,使你堅而益強。

這一旋律被愛德華七世選用作《加冕頌歌》。在意大利,此曲則被作為禮拜音樂,《上帝的榮耀教堂》。看來,美國的大學畢業生是得到很大價值感的一群,他們是上帝所建造培育的。我的孩子們很幸運。

Wednesday, June 12, 2013

底波拉:以色列之母?

在聖經中,婦女可以是先知,可以作拿細耳人(某種自願的神職人員),但是不能作祭司。我們提到聖經中的婦女,首先都會想到撒拉和利百加等等,不過有聖經學者專門研究聖經書卷中古老的耶和華詩歌,發現從字母拼寫的方式特點來看,詩歌是聖經中最古老的文字創作,而士師記第五章的底波拉之歌,唱的是一位婦女人民領袖!

底波拉之歌是一首打敗迦南軍隊之後紀念勝利的歌。7節:…大道無人行走,都是繞道而行(一定是敵人帶來的治安問題),以色列中的官長停職,(那些族長家長都只顧自己不管事了?)似乎當時的局勢很糟,直到底波拉起來作士師,並且她是Mother of Israel!以色列有十二個支派,這首歌提到其中十個。Friedman博士指出,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以色列作為一個整體在迦南地亮相,留下曾經存在過的遺跡。在此之前,聖經說以色列民住在埃及,不是住在迦南地。考古發現,公元前十二世紀開始有以色列人居住在迦南的證據,而聖經中有這首古老詩歌作證,因這詩的文字是歷史中所能找到的最古老文字。

很少人用底波拉作題材講道。舊約聖經中其他婦女都是某人的妻子或母親,要不就是從婚姻談起,像路德和以斯帖,只有這個底波拉,作為以色列在迦南地的第一位領袖,我們並不知道她的丈夫或父親或兒子是誰,卻被稱為以色列之母。那個Mother of Israel也可以理解成Mother in Israel。解經家常常喜歡把這個短語解釋成第二種意思,即以色列中的一個母親。你看,又是偉大的領袖和士師,又是一位良母,多好!可是,從這首詩歌的內容來看,底波拉堪稱國母,因為她把四個地區分散的眾支派聯結為一。歌詞內容總體上把得勝歸功於個人和支派,稱讚他們英勇作戰(包括雅億),並且責備那些不參與的人,有矯正以色列散沙局面的作用。

Friedman說那個翻譯為in的前置詞其實是難拿捏的,在這詩的其它地方,比如15節“以薩迦的王子”,就表示出所有格。早期希伯來詩歌有這個特征,而晚一些的詩歌就只是用來表達位置的前置詞(在…中),所以可能後來的讀者有誤解,以為7節唱的就是底波拉好母親。有一本為婦女寫的解經書The Women’s Bible Commentary就解釋發揮說:底波拉和以色列的關係從宗教和法律上有公眾的一面,但也不是沒有家庭的一面,後來她要稱為“以色列中的母親”。我們可以想像她如同一位剛毅的斯巴達母親,激勵她的兒女去爭戰。--這形象解釋得好有味道呢!

還有一層。底波拉的故事是敘事文體,使用的文字是比較晚的,但是放在詩歌的前面,第四章。我們都會先讀故事,後讀詩歌,借用第四章的亮光。這裏有問題:首先,唱歌的人是誰並沒有寫在歌中,前面的敘事部分介紹說是底波拉和巴拉唱的(五1),於是底波拉好像在贊頌她自己起來作國母,而且有些版本是用第二人稱來寫:“…直到你底波拉興起”(RSV、BBE、CEB、GNT等等)。這倒也不算什麽,敘事說她是一個woman of Lappidot,中文譯為“拉比多的妻”。在希伯來文中,女人和妻子是同一個字,翻譯成什麽要看前後文,而拉比多的意思是火焰或火花。一個“火花女人”會是什麽意思呢?不如猜測拉比多是一個人的名字,而底波拉是他妻子。甚至有人說巴拉就是拉比多,因為巴拉在希伯來文中的意思是閃電,那不是和火花有些沾邊嗎?這個解釋很牽強,因為拉比多在希伯來文中是陰性眾數的字形,雖然也有可能用作男人的名字,機會卻不大。把底波拉理解成巴拉太太只怕是用女性地位低下的傳統來解讀聖經的另一個例子。

我們只好承認,底波拉是個不合後來美國文化的角色。聖經特別收集這麼一首古詩,也許就是上帝給我們啟示出來的一個伏筆:男女不平等是始祖犯罪墮落的結果,並非上帝的本意。救贖婦女歸回她受造時的尊貴,並容她發揮才幹,是歷史的必然。

Monday, June 10, 2013

上帝的“默示”是怎麼回事?

默示就是上帝給先知的異象。從前我以為“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意思是先知們是用聽寫的方式寫下上帝給他的啟示,一個字都不寫錯。現在知道那個理解不對,因為聖經的原文告訴我們,先知們是見到了上帝給他的異象,就把所見所聞用文字描述出來。多少好像我們的看圖說話吧,是靠圖畫傳達出來的信息。

以賽亞書一章1節的“…以賽亞得默示,論到猶大和耶路撒冷”,原文的字面直譯意思其實是:“…以賽亞見到了異象,關乎猶大和耶路撒冷”。代下卅二32作者也把以賽亞書稱為“以賽亞的默示書”,意思這書就是記錄他異象信息的書。俄巴底亞、那鴻也一樣,他們的默示就是他們從耶和華所得的默示。詩八九19確定耶和華是“在異象中”曉諭自己的聖民,即用異象的方式對百姓說話。搜索希伯來文的“默示”這個名詞chazone,舊約中一共有34筆資料。我觀察這些經文,有一些新的領悟,在此記錄下來。

撒上三1:童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華。當那些日子,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言語和異象是同一碼事,我們不能太機械地把言語理解為聲音、異象理解為圖畫。上帝在那些日子沒有常給人異象,意思就是他沒有怎麽向人說話。我猜想上帝絕大多數的啟示是透過圖像給人的。)

代上十七章“神的話”臨到拿單,他就照這“默示”去告訴大衛。(我相信拿單並不是把所聽到的神的聲音默寫下來,然後跑去讀給大衛聽。在當時的環境條件下寫東西是很不方便的,無論是牛皮紙、羊皮紙、還是更古老的莎草紙,也不管你是否得到“默示”,都不是人們隨手有的東西。我相信拿單準確傳遞的是整體信息,不是字句標點符號。)

以賽亞還把“夢景”和“夜間的異象並列(廿九7),可能是因為異象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臨到先知,有些像夢。而耶利米指出,有假先知把一些出於自己的的話假稱為耶和華的異象/默示,他們所說的異象是出於自己的心,不是出於耶和華的口(十四14,廿三16)。我不太清楚那些“出於自己的心”的異象是否也好像夢景一樣,好像我們平時會做夢?誰能輕易斷定咱們做夢是出於自己還是來自神呢?雖然不排除可能性,恐怕很多都不是來自神的。

先知向百姓描述耶和華給他的異象,而耶和華對百姓的懲罰之一,就是他們向耶和華的先知求異象卻什麽也得不到(哀二9、結七26、彌三6)。在以西結書12章,耶和華指示先知作出被擄的預言,用行動表演一個預表,講論異象的落空和應驗問題,說日子臨近,一切的異象必都應驗,從此在以色列家中必不再有“虛假的異象”和奉承的占蔔。可見虛假的異象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有人喜歡迎合口味。異象和預言之所以掛鉤,是因為異象常常號稱描述的是未來要成的事。不應驗的顯然是假,尚未應驗的要等待觀察。

被擄到外邦的但以理是個明白各樣異象和夢兆的人,因為上帝給他聰明和知識(但一17)。第八章記載了他的一個異象,但以理說他也不太清楚是在什麽地方,好像在書珊城的王宮中,又好像在萊茵河邊(1-2節)。在異象中他聽見兩位“聖者”彼此交談,議論異象應驗的日子。天使加百列告訴他說這是一個“關乎末後的異象”,描述一番之後要求但以理“封住”這個異象。封住就是不寫下來嗎?顯然不是,乃是叫人看了也還是不明白,大概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們盡可以猜測,內容卻已經封住了。後面好幾章也有類似的話:封住異象,這異象關乎未來許多日子,這些異象必然應驗。在此,異象和神的話語顯然等同。

何十二10把得到異象/默示和“曉諭眾先知”,以及“借先知設立比喻”相提並論,這三個說法很可能指的是同一件事—得到上帝用異象啟示出來的信息,這就是上帝的“默示”。不過在哈巴谷書二章,耶和華指示哈巴谷要“將這默示明明地寫在版上,使讀的人容易讀,因為這默示有一定的日期,快要應驗,並不虛謊”等等,好像那些異象很容易寫似的。我猜想“明明地寫”下來就是用大白話寫出上帝的意圖,讀者不必再猜測。

假如上帝給你看見一個異象,你想要用大家明白的話寫下來告訴別人,你寫的東西可能是“無誤”的嗎?我相信你的信息的確無誤,那是在什麽意義上的無誤呢?不是我們原來所理解那種僵化的字句標點無誤,而是你所描述的圖畫無誤。

Friday, June 7, 2013

教會的新人關懷事工有感

前次我轉載過一篇關於健康教會的培訓資料,本篇是其中的另外一部分,涉及對新朋友和來訪者的關懷。更多資料這里有個“建造教會領袖”的網站。

我對於初信造就和會友關懷一直負擔很大,深感個人力量微薄。有幾年時間我參與團契關懷,甚至作同工的培訓,但由於種種原因仍有力不從心、望洋興嘆的感覺。關懷本來應該人人有責,大家關懷方能體現教會中有基督的愛,怎麽能只有幾個同工在做呢?

評量健康教會的指標之一,是新朋友融入教會的比率有多大。Calvin Ratz牧師提出下面幾個方法來鼓勵新人融入教會生活,原則上我都很贊同。前面三條我很盡心,不必人家給我一個“同工”的頭銜就開始做了,後面兩條就需要教會領袖的支持。
  1. 確認新來者。請訪客在崇拜時填寫新朋友卡,甚至建議牧者和接待人員隨身攜帶資料卡,在大廳入口處隨地協助新朋友填寫姓名和住址。不過有些到訪教會的人並不喜歡站起來作自我介紹,也不喜歡第一次就把自己的住址和聯絡方式留下來,人家對我們沒有足夠的了解嘛。輔導(陪談)員為那些回應講臺呼召的人填寫回應卡也類似,那些很少來教會的人被朋友帶來聽佈道會,多少有些不摸其他人底細的感覺。有些人留下來的卡片除了姓名電話,幾乎全部空白。我和新朋友初見面時一般會隨帶了解,他們是怎樣找到我們教會的?他們過去的教會體驗?他們家人的情況如何及其需要?隨後在他們的姓名旁邊簡略記下來。
  2. 週間的接觸。Ratz牧師提出同工在禮拜一早上發一封歡迎信,給每位新朋友,包括外地的人(得知有些人正在搬往本地區)。同工會先打一通電話,表示歡迎,並詢問他們是否願意教會人員前往探訪。試著獲得進一步的資料,例如大人孩子的年紀等等。最後由探訪的牧師填寫這個家庭完整的資料表,再將資料轉給負責的教會領袖。我的華人教會經驗是,不多的人願意人家上門探訪,但大多數人歡迎有人打電話聊聊。我可以在電話中借機了解,家裏有什麽事可以為他們禱告嗎?然後為他們禱告,並不報告消息給其他只關心出席、不關心其餘的人。之後我會常常跟進,在通知活動的電話中順帶問情況是否有什麽改善。我們團契因為新人來訪的人數很多,我的小本子上總是有好幾十人需要跟進。一有什麽活動可以邀請他們參加,我就把小本子拿出來,看看各人的情況記錄,打電話,接著上次的話題,就對方所關注的事情談談。我曾經花大量時間打電話,真希望團契中每個基督徒每週都能花半個鐘頭給人打電話!
  3. 保持一份新朋友通訊錄。將所有新來者的記錄,保留在另一份通訊錄上六個月。在全職同工會議中檢閱這份名單,並向牧師報告這些新朋友的進展。六個月之後再調查每個家庭的狀況。這個我所在的教會有做,每月開一次關懷會議,把星期日收集到的留名卡拿出來審閱,看看各團契有那些關懷重點是教會可以協助的。只是,其他團契 需要關懷的人一般不會超過兩三位,而每每論到我匯報時,我都很難從我所關懷的幾十個人中挑出幾位“特別”的。比起別人所匯報的情況,我總是覺得至少有30人都亟待關懷,匯報不過來:夫妻關係緊張的啦,家人生病的啦,有的遇到失業問題,有的孩子不聽話,有的似乎有憂鬱症,有的對福音有很大興趣,但有很多問題問…totally overwhelming,如果耐心聽我分享的話至少得兩個鐘頭的功夫。結果我記得在這種會議上,我常常反而一個都沒有提!神州團契太大了,每個小組都太大,應該分開!我心裏常常在吶喊…各組假如不是有40-50人掛在名單上,自然就會有多些人關心那些缺席的人。
  4. 提供“歡迎來到教會大家庭課程”。這是另一個好辦法,Ratz牧師說由崇拜聚會中受到大眾矚目的同工來帶領。這個課程持續6到8個禮拜,內容著重教會基本的教導和實踐。 如果新朋友參加了這個課程,兩個月之後就被介紹給合適的團契領袖和同工,他們要負責協助新朋友融入教會。我們的團契有“新人組”,基本上是這個提供課程的作用。我參加後就對他們有所認識了解,再作電話跟進。很少的人每次都不缺席,從頭到尾把課上完的,所以我的電話關懷效果很好。有不少人繼續來團契多幾次或長期留下來,恐怕都是因為我的電話。我把他們當作朋友,向他們敞開心懷,也為他們介紹其他更合適的團契。至於介紹他們認識團契中其他人,這是個難題,那些小組長們好像都不太熱心和新人聯絡。有些人有同齡孩子,是同鄉,或同一行業,我介紹他們認識了新朋友,他們似乎還是不會主動在團契聚會以外的時間與新人聯絡。這麽大的團契,人這麽多,好像誰缺席幾次都不會引起注意,而新人是最沒有人注意的。我所關心的很多人在幾個月之後仍然覺得只認識我一個人,没有把別人當作好朋友,這是我最失望的。
  5. 讓他們服事。Ratz牧師說得好,新來的人需要感到被人需要,而不只是需要別人的供應。鼓勵會眾填寫服事意願表,雖然這對老會友用途不大,但卻提供了新朋友表達他們興趣的機會。可惜我所在的教會對新人總有所不放心,人家是外人,咱們不夠了解他們。自己的會友好多都是老基督徒,我們都信不過他們做小組長之類--他們什麽服事都沒有參與,哪裏輪得到新人?
你能夠體會我的挫敗感嗎?人家說我有特別的關懷恩赐,可是我覺得每個基督徒都應該把新朋舊友放在心上,時常關心一下,誰都學得來。我自己在沒有信主之前根本不那麼關心別人。“效法神”是很抽象的說法,彼此伸出援手,互相關懷是最好的服事和敬拜

Tuesday, June 4, 2013

轉發:6.4死難者公祭詞

24年過去了,八九風波仍然是禁忌話題一個。但是今年清明節前夕,一群八九民運的參加者和民間知識分子,匯集河北省正定縣,以莊重儀式,公祭了1989年“六四”死難者。他們在河北省正定縣殯儀館銘德堂,向“六四”死難者肅立、默哀,宣讀公祭詞,呼喚死難者的名字,一一公祭。這是在中國大地,第一次,民間以公祭的形式,追思“六四”死難者。以下是公祭詞,一共21人簽署了自己的姓名:

女士們、先生們:今天,我們懷著沈痛的心情,在風蕭水寒,壯士悲歌的燕趙大地,祭奠一群特殊的亡靈。

他們,曾經和我們一樣年輕,一樣滿懷夢想和激情;他們,曾經在我們中間學習、工作、生活,和我們一起發出過痛苦的、歡樂的、真誠的吶喊聲;

但是,1989年“6.4”,瘋狂的坦克、無情的子彈奪去了他們鮮活的生命!這不是一家一戶的痛苦,這是整個國家和民族的不幸!

24年來,這個巨大的不幸,如同漫天的烏雲,壓抑在我們的心頭。我們一刻也不會忘記,那些純真的青春和燦爛的笑容——他們永遠定格在我們的記憶中!

人命關天,但他們的確切人數至今仍是個謎,他們中的許多人至今沒有公布姓名,不知魂在何處?人死為大,他們逝去的年代已經久遠,但在他們的故國至今仍不允許任何形式的公開祭奠;他們中的大多數倒在了天真活潑、如花似玉的黃金年齡,無緣享受普通人應該享受的親情和愛情,無法分享這些年經濟社會的發展成果。

對於他們的無辜遇難,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他們的親人悲痛欲絕,至今沒有得到安慰和撫恤;
他們至今無法瞑目,他們的靈魂至今無處安息。

二十四年前,我們是那場慘劇的親歷者,也是幸存者。遇難者中,有我們的同班同學,有我們的同校師生。二十四年中,作為活著的人,我們茍且偷生,我們愧對眾多的亡靈,無顏面對他們的親人。二十四年來,我們無法公開祭奠他們,甚至無法公開表達對他們的思念和愧疚。每到清明和他們的忌日,我們只能悄悄地獻上一炷香,在心中默默為他們祈禱。

“6.4”發生後,我們充滿了刻骨銘心的悲傷。漫長的二十四年過去了,兩個天幹地支屬相輪回。今又蛇年。對於己巳蛇年春夏之交死難者的亡靈,我們愈思念愈加悲傷,愈悲傷愈加思念。當時我們都是在校學生,如今已是人到中年,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也在不斷地反思,並在反思與成長中逐漸清醒。這本是一場完全可以避免的慘劇,它的最終發生和同胞們的無辜遇難是有著五千年文明的整個中華民族的悲哀。我們堅信,謊言可以在一些時間欺騙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時間欺騙一些人,但無法在所有的時間欺騙所有的人。公道自有人心在,豈容青史盡成灰。面對“6.4”,社會各方包括我們自己唯有正視,獻出最深的悲憫和大愛,付出最多的真誠和善意,拿出最大的包容和智慧,並著眼於國家的發展和未來,去放下這個改革進程中的包袱,去愈合這段民族歷史中的創傷,才能告慰這群無辜死難者的在天之靈。

“6.4”死難者,你們是這樣愛我們的國家,以至於獻出了自己的最後一滴熱血!當你們倒在這一片你們深愛著的土地上的時候,我們發誓要永遠地紀念你們!

願“6.4”亡靈能早日安息!謝謝大家!

(全文及更多死難者資料可點擊這裡閱讀。)

Saturday, June 1, 2013

快樂的夫婦有哪些特點可效法

關於婚姻的品質,我從前還以為純屬運氣,現在相信多半是技巧,可以學習和操練,少半是運氣。也許有些人際關係方面的東西是可以觀察和模仿的?本文內容取自Larry Halter博士寫的Traits of a Happy Couple。Halter博士是一位受訓作婚姻輔導治療的人,他用寫個案分析的形式來介紹快樂夫婦常用的一些技巧,每課介紹之後就留下作業,要求受輔夫婦完成。

很典型地,有一對夫婦來見輔導。他們似乎都感到除了離婚,已經沒有別的路好走了。咨詢師要他們各自回顧關係失敗的原因,不消說,二人都認為是對方的問題:只要對方能改變,就會好起來。他們都希望眼前這位婚姻輔導員能把對方改變。不過,心裏雖然這樣想,卻很難說出口,於是二人一聲不吭。

咨詢師首先表揚了自己的顧客,畢竟承認婚姻不快樂是需要勇氣的,尤其是丈夫,特別不願意在這方面求助。他今天來到診所,證明了這位先生相當有誠意。接著咨詢師提醒顧客,婚姻關係是成人所面對的最吃力的人際關係,因為夫婦必須持續地努力,去克服13個方面的主要的沖突。更糟的是,很少人預先知道自己將要面臨怎樣的問題!大家都以為自己知道怎樣作個結婚的人,其實都不知道。從來沒有人教我們維持快樂婚姻所需要的一些特別技巧、習慣、個性,沒有人教我們人際關係的功課!結果進入婚姻自然有很多掙扎。

論到維持快樂婚姻所需要的一些個性,Halter指的是能夠讓婚姻生活容易一些的某些可以學效的特性。心理學(行為科學)對快樂和不快樂的夫婦作了大量觀察研究和比較,有戲劇性的發現。有些特性讓婚姻成功,另一些特性註定讓婚姻失敗。你若能對照留意自己的婚姻特性,就可以學習一些好的習慣,改變一些不好的習慣。最突出的有五個方面:

一、快樂的夫婦彼此之間說令人愉快的話多於令人不快的話。
二、快樂的夫婦用比較積極正面的方式促使配偶改變行為。
三、快樂的夫婦使用比較積極正面的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四、快樂的夫婦有比較高的自尊心。
五、快樂的夫婦花時間在一起。

用教導已知的良好婚姻特性的方法輔導,婚姻咨詢師利用科學研究的成果,而不必用猜測試驗的方法來進行輔導。受輔者好像上學,需要聽講和作練習。當然,這一切人際關係的技巧/習慣/特性需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之上,我認為Halter博士應該先討論建立信任的問題,信任是愛的堅實基礎

總是責怪對方,認為自己不錯的人需要調整改變一下:對方缺乏適當的溝通技巧,別上綱上線到對方人格有問題!另外,愛指責恐怕是自尊心低落者所用的防衛,不快樂的人傾向於埋怨他人的不是,其實問題大多是內在/固有的。我們號稱信耶穌的人,需要天天相信父神的慈愛和耐心引導,留意從根源上消除自己內在/固有的不快樂,增加安全感。是的,信心能夠使人剛強,就因為我們實際上並不是孤單無助的,所以指責是多餘的、無效益的。

很多夫婦可能希望輔導人士能夠立即著手解決各種實質性的問題,但除非他們能夠先改變自己的指責態度,誰也不能幫助他們。也許基督徒在此顯出優勢,咱們有認罪禱告的義務,也有彼此扶持的義務,如果誠心,上帝必然赐福。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