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15, 2013

拉撒路和財主的故事

路加福音十六章記載了耶穌講的一個故事,就是那個有名的拉撒路和財主的故事。有人以為這個故事是個真實事件,耶穌要告訴聽者人死後的情形,即在天堂的人能夠聽見地獄的人哭喊等等,那不是很恐怖嗎?但Baily博士在中東牧會和教導許多年,深入了解中東文化。本文內容取自他的《Jesus Through Middle Eastern Eyes – cultural studies in the Gospels》一書。

中東有許多關於“珍珠門”的傳說,也就是在天堂門口的故事:在天堂門口把門的總是聖彼得,他和摩西、耶穌、或默罕莫德等人對話。古時的猶太人也有這類的古老傳說,所以Bailey博士認為,耶穌所講財主和拉撒路的比喻很可能也是利用這種形式來作教導。根據前後文的內容,與其說他所教導的要點是關於死後有審判,不如說是關於如何對待錢財。

財主和拉撒路的比喻是路加所安排的耶穌教導三步曲的第三段。第一段是一個浪子浪費了他父親的錢財(路十五11-32),第二段是一個不誠實的管家浪費了他主人的錢財(路十六1-8),這一段是關於一個有錢人浪費了他自己的錢財(路十六19-30)。並且,故事的前面有一首小詩作引介,證明了錢財的主題:“…倘若你們在不義的錢財(瑪門)上不忠心(忠誠),誰還把那真理托付你們呢?…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真理是Bailey博士的翻譯,因為在原文中,這個字並沒有用來修飾錢財。

這個故事分為前後兩部分,第一部分講財主和拉撒路的生平和死後,第二部分是財主和亞伯拉罕的對話:

“有一個財主穿著紫色袍和細麻布衣服,天天奢華宴樂”。紫色袍是非常昂貴的著裝,細麻布是制作內衣內褲的最高級埃及棉料。這個財主每天炫耀自己的身份財富,而且他“每天”奢華宴樂,不守安息日,不給他自己的奴仆放假休息,不把上帝的律法放在眼裏,不關心別人辛苦,只顧自己享樂。

“又有一個討飯的,名叫拉撒路,渾身生瘡,被人放在財主門口,要得財主桌子上掉下來的零碎充饑,但是狗來舔他的瘡”。一般講比喻是不提人名的,耶穌在這裏特別提到拉撒路的名字,Bailey博士說恐怕是因為這名字的意思是“上帝所幫助的”。也許您會問,這人這麽不幸,自己不能行走,每天眼巴巴看著人家奢華宴樂,把吃剩下的餵狗,自己卻饑腸轆轆,還渾身生瘡,怎麽會是上帝所幫助的呢?因為狗來舔他的瘡!拉撒路若不是很安靜、溫和、友好的人,狗不會來舔他的瘡。在中東,狗並不是寵物,而是野蠻攻擊陌生人的。在人們的觀念中,凡是能夠和野獸和睦友好的人,很可能都是因為有上帝幫助,比如主耶穌在曠野受試探的時候就和野獸同在一處(可一13),還有沙漠教父耶柔米與獅子在一起,以及聖法蘭西斯和狼作朋友等等典故為證。...而且狗的唾液含有天然的起自我康復作用的抗生素。

“後來那討飯的死了,被天使帶去放在亞伯拉罕的懷裏”。他太貧窮,不會有葬禮,天使卻把他帶到天堂,“亞伯拉罕的懷裏”應該理解為在亞伯拉罕宴席的右手邊一個尊貴位置,就是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在最後晚餐所坐的位置(約十三23),所以他能夠挨近耶穌的懷裏。

“財主也死了,並且埋葬了。他在陰間受痛苦,舉目遠遠地望見亞伯拉罕,又望見拉撒路在他懷裏(右邊)”,財主死後仍然認識拉撒路,也叫得出他的名字,當然也會記得他的困境和盼望眼神!現在財主望見拉撒路安然坐在尊貴的位置,你想他會為從前虧待他而道歉嗎?要知道,他如果以自己的財富慷慨讓拉撒路吃飽,耶穌就不會說拉撒路“想要得…零碎充饑”了。

“...就喊著說:我祖亞伯拉罕哪,可憐我吧!打發拉撒路來,用指頭尖蘸點水,涼涼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焰裏,極其痛苦”。你看,這個財主還是不理睬拉撒路!他徑自和亞伯拉罕對話。聽者可想而知,他生前是絕對不和拉撒路說話的。“可憐我吧”是乞丐的用詞,他稱呼亞伯拉罕為“我祖”,希望自己的血統被紀念,看在自己也是受過割禮的面子,難道乞求還不得允準嗎?在中東,家族特別重要,很多事為了家族的緣故都得到照應。可是這次不行。亞伯拉罕是信心之父,這位財主若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就應該羞愧,可他一點都不覺羞愧。想當年,他不理睬乞討的人,生怕他們更多地找來,現在自己也落到痛苦乞討的地步,卻還是保持著指使人家為他服務的習慣:趕快來!就讓那個我曾經任其痛苦、不想幫助的人現在就來!也許他覺得那個人現在能走路了吧,管他還是亞伯拉罕的座上客,財主連句假裝的客套話都不講。他只會發號施令,甚至還好意思命令當年自己深深傷害過的人來為自己服務。

如果你是拉撒路,看到這一幕會有什麽反應?會憤怒爆炸是嗎?但這位拉撒路什麽話也沒有說。面對這毫無自知之明的要求,他的溫和與忍耐性情一如既往,掃除了怨恨和報復的心態。他深信亞伯拉罕會明察秋毫。

“亞伯拉罕說:兒啊,你該回想你生前享過福,拉撒路也受過苦;如今他在這裏得安慰,你倒受痛苦。不但這樣,並且在你我之間,有深淵限定,以致人要從這邊過到你們那邊是不能的;要從那邊過到我們這邊也是不能的”。亞伯拉罕應該怎樣教訓財主才能讓他醒悟自己的不是呢?“我兒”是很親切的稱呼,他提醒財主記得當年往事和現時景況。“享福”字面上是“得到”,好日子是被動收到的,是上帝的豐富恩賜,不是他賺取或配得的。拉撒路後來是得安慰,不是得醫治,說明他當年在財主門外吃苦,主要是被財主惡待帶給來的悲哀。提到那個“深淵”,亞伯拉罕為什麽說“有人要從這邊過到你們那邊”是不能的呢?天哪,誰會願意從天堂這邊過到地獄那邊去呢?Bailey博士說拉撒路可能願意看在過去認識的面子上,給財主送點水去,所以他可能在亞伯拉罕耳邊說悄悄話。可惜,這時一切都成為不可能。

“財主說:我祖啊!既是這樣,求你打發拉撒路到我父家去;因為我還有五個弟兄,他可以對他們作見證,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還不錯,財主想到自己的弟兄們,那些重要的人物。不過他們恐怕都一樣,只顧自己今生享樂,不管拉撒路這樣的人。既然拉撒路現在已經不能給自己做服務員,那麽就打發他再去為那些人跑趟腿吧。亞伯拉罕已經提醒他,他也明白過來,富人都是蒙上帝恩賜有那些錢財的,浪費在自己的享樂中太愚蠢。至此,這位當年的財主還是沒有想起來向拉撒路道歉,或者向亞伯拉罕表示懊悔。他的等級觀念還是照舊!

“亞伯拉罕說:他們有摩西和先知的話可以聽從”。耶穌時代識字的人不超過3%,要想聽摩西五經的教導和先知的話,人們得在安息日到會堂去。這個財主天天奢華宴樂,所以很可能並不清楚摩西和先知教導些什麽。憐恤貧苦,聽從上帝,他如果去會堂聽講的話,早就知道應該怎樣生活了。可是現在,他還是不習慣指手畫腳遭到拒絕,他試圖糾正亞伯拉罕說:“我祖亞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個從死裏復活的,到他們那裏去的,他們必要悔改”。您看,這位財主見到拉撒路還不知道悔改,我們憑什麽相信,再派一個從死裏復活的人會令人悔改呢?結果亞伯拉罕回答他說:“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裏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一個人如果活的時候不知道從錯誤的價值觀中悔改,死時只怕也不會醒悟過來。

3 comments:

  1. 这篇故事,是文学诠释进路的经典经文!

    ReplyDelete
    Replies
    1. 是的。圣经中的文学形式的教导是回味无穷的,不能用一两个神学概念归纳得完整。

      Delete
  2. 这故事的后殖民意味很浓,牵涉到批判主流社会的腐败和冷酷,群体关系的隔离和冲突矛盾。至于来生的报应,其实也是巩固阐释今生。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