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6, 2013

聖經人名中的“巴力”

我們恐怕都已經知道,猶太教的文士在抄寫聖經時是非常慎重的,連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都照抄下來,加上注解。不過,從各種古抄本的對照來看,似乎早期的抄本(公元100年以前)没有這樣鄭重。死海古卷的聖經有公元前250年抄寫的,也有公元100年抄寫的,從字母拼寫方式不同已經能夠判斷出文本抄寫的時代,和公元9-10世紀留下來的馬索拉文本(MT)相比較,有一些差異。

有一些差異似乎是故意引進的,比如早期的人名中很流行含有巴力(一個迦南神)字樣,到了寫作晚期,文士可能覺得這是崇拜巴力的遺跡,就在抄寫時改掉,要麼刪除,要麼把巴力寫成波設(boshet),意思是可恥的(shame)。

在王上十八19和25,我們讀到以利亞的故事中有“巴力的先知”,但是七十士譯本中寫的是可恥的先知,說明翻譯的人對巴力的反感,在耶十一13我們也讀到可恥的巴力。

現在仔細看人名中的“巴力”,如果我們仔細對照撒母耳記的馬索拉版本和歷代志,就發現歷代志保留了早期人名中的“巴力”元素,而撒母耳記則基本上改過來了。

第一個例子,根據士師記,基甸的別名是耶路巴力(六32,七1),在八、九兩章,都直接稱呼他耶路巴力,而不再提“基甸”。在撒母耳記中,摩西追憶往事的時候還用耶路巴力這個名字(見撒上十二11),可是在撒下十一21,作者借約押的口提說耶路巴力的時候,就把他的名字改為耶路波設了。LXX翻譯成希臘文的時候(大約公元前三世紀)還是耶路巴力,而在亞蘭文口語譯本和拉丁文譯本中(公元五世紀底翻譯)都已經改為耶路波設。

第二個例子,掃羅有第四個兒子,名字按照歷代志上是伊施巴力(見八33和九39),而撒下十四49卻沒有把伊施巴力列出來。撒下2-4章講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作王、直到被殺的事件,說明他確實有第四個兒子,但是名字早已改為伊施波設,找到的死海古卷撒母耳記殘卷都寫伊施波設。

還有約拿單的一個兒子,按照歷代志的記錄,兩次寫著名字叫作米利巴力(8-9章),可是撒下所有提到他的地方都寫著米非波設(4、9、19、21章)。

另一個例子是大衛的勇士之一,軍長的統領,一次殺敵800人。按照MT版本,這位勇士的名字叫約設波設(撒下廿三8)。可是有一些希臘文抄本的音譯卻是約斯巴力或約設巴力,另一些希臘抄本寫的反映出拼寫不正確的“約設波設”的發音。在歷代志十一11,巴力的名出現在這人的名字裡,Ishbaal,只不過中文翻譯成雅朔班是看不出來的。歷代志說他殺敵300人,難道抄寫撒母耳記的MT文士除了改掉巴力,還擴大了他殺敵的人數不成?

最后一個例子是大衛在耶路撒冷生的眾子之一,按照代上十四7,名字是比利雅大,不過在代上三8和撒下五16,他的名字卻寫成以利雅大。專家猜測其中“比利”有可能是從巴力轉音來的。

(以上資料取自Tov Emanuel博士的《希伯來聖經的文本比較》一書第三版,248頁列出的差異表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