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31, 2016

我是誰,能排拒神的工作呢?

Moen博士每天從聖經中取一個字,從原文角度去分析檢查和默想,挑戰我們的基督徒生活。我不必贊同他的每個意見,但很多時候我都能夠得到新鮮的思考題目,也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這裡是一個例子,我取自2008年10月29日Today's Word,翻成中文。更多的Moen靈修默想,請查看宣教日引中的讀經靈修部分。

使徒行傳十一章17節:神既然給他們恩賜,像在我們信主耶穌基督的時候給了我們一樣;我是誰,能攔阻神呢?

你如何確定誰在神的國度裡,誰不在呢?也許看看彼得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會對我們有好處。他在約帕城房頂上所學到的東西,今天對我們仍然適用。

彼得所見到的異像--從天上縋下來的大布,內中繫著各種動物--並非關乎飲食。儘管字面上好像如此,神主要不是指示彼得從此可以吃不潔淨的食物。這異像乃是關乎人,關乎宣教,關於神的恩典,不關乎動物。神透過這個異像來預備彼得,要他能夠明白,神要宣告祂接納外邦的百姓為義,無論他們原來的宗教信仰或傳統是甚麼,神要潔淨他們。彼得最後終於發現,原來彌賽亞的好消息延展到了猶太人以外的族群,恩典是給所有人的。

彼得怎會知道神的恩典是給了猶太人圈子以外的人呢?神用了一些明顯的外在記號,就是聖靈的臨在--他們聽見外邦人也說方言,稱讚神為大--這表明神接納了那些人。換句話,彼得看見聖靈降臨在外邦人身上,和五旬節降臨在猶太信徒身上一樣,這才想起他異像中所看到的那些「不潔的」動物,原來是神的恩典福音要臨到所有人,包括那些猶太人看來「不潔」的外邦人。他一看見神給他們同樣的方言恩賜,就明白自己不應該攔阻神的作為。

聖靈的明顯作為要求彼得放下猶太人的傳統思想,就是將外邦人排除在神恩之外的思想,這就開通了外邦人被接到以色列之樹的道路。彼得知道自己不是對此負責的人,所以說「我是誰,能夠攔阻神呢?」希臘文的語氣很強,ego tis emen字面是「我,誰是我?」

我們是誰?

我們今天面對了彼得在房頂上所遇到的同樣問題。我們也許不會因為割禮排斥別人,但我們有我們的條件列單,是嗎?比如受洗—甚至哪一種洗禮;教會管理體制;教會權柄;聖經翻譯;道德倫理規定等等;還有聖餐禮的意義;罪的定義;甚至政治、膚色、祖籍,都可能構成不與他們來往的原因。各種神學更是辨認彼得那塊大布上各種動物的有力工具,我們恐怕都會和彼得一樣,很快地說,「主啊,我從來都不和那些非正統的人打交道。」

在神的教會中,現在有很多彼得在我們中間。但是,你是誰?能夠確定誰在裡面,誰在外面?我們只有一個衡量準則,這準則不是看我是否宣布了接受耶穌作個人救主,乃要看我是否在生活中展現出有主同在,因為神所揀選的人,祂必與之同在。

且慢!不要去想說方言的事--那已經成為另外一種排斥別人的方法了。我是說看見神在人身上作工,讓人在品格上越來越像父神,別人就會看出來神的同在。神所接納的,祂要做工,別人沒有權力拒絕。

也許我們需要再問這個問題,省查自己對其他選民的接納態度。因為「我是誰,能攔阻神呢」?

Moen博士說得不錯,我應該相信神的工作。祂是胸懷寬廣的神,祂所接納的人,無論他們是甚麼宗派,政治和文化觀點和我有多麼不同,我們如果不介意和他們交往共事,就會看到神在他們身上做工,和在我們身上做工一樣。在我們決定論斷、排斥那些不順眼的人之前,問「我是誰」有好處。

Saturday, May 28, 2016

回顧:《標竿人生》40天

2005年,我們教會舉辦了一次轟轟烈烈的標竿人生40天運動,值得回顧,或許對你的教會也有借鑑。

那時,教會有幾人一同去到馬鞍峰教會取經,然後由好幾人組成了一個籌備小組,我也參與在其中,商議、安排了不少具體啟動時的事項,目的是動員全體會友,都起來服事主。我們希望教會好像馬鞍峰教會那麼興旺!

不過,教會領袖從一開始就很明確,我們沒有打算將教會轉型為小組教會,也許是因為那樣的話,變化幅度太大了,恐怕有些會友不接受。

我們請大家每人都買了華理克牧師寫的Purpose Driven Life,已經有中文版,想要買英文版也行。每次小組討論之前聽的講道視頻是本堂主任牧師錄製的,請他閱讀翻譯過來的華牧師講稿。小組討論手冊也已經翻成中文,我們買了中文版。

在資料方面,唯一有問題的是禱告內容,我記得開列的禱告事項都很實際、很重要,但中文版翻得很差勁,因為華人信徒不是那樣子說話的。結果至少有兩次在發給小組之前,我在那裡匆匆忙忙地修改,我還記得當時沒有時間把全部禱告都看一遍。

我們的教會很大,搞這麼大規模的40天運動當然有不贊成的聲音。反對意見無非是:學習和討論都圍繞華牧師編的內容,不算圍繞聖經。現在回想起來,華牧師把聖經拿出來解釋和應用得很生活化,淺顯易懂,沒什麼不好,只是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不夠深入,因為完全不像我們平時查經,又解釋背景,又講解神學。

其實就是教會的牧者,似乎有的對這40天也保留了自己的意見,不過他們都儘量地配合了長執會通過的計畫。當時有一位牧師同意負責禱告團隊,按照規定,各小組若有甚麼特別的禱告事項就要致電這位牧師的辦公室。結果,平時撥打那個電話一般都能找到他,可號碼公布給大家之後,我有一次撥了好幾次都只聽到留言,讓我很驚訝。

當下,我們把每個團契的各小組都分成更小的組,請各組的骨幹都去邀請鄰舍、同事、朋友加入自己的40天小組,每個組不超過12個人。這真是教會發展的好辦法!經過一段時期的醞釀、邀請、聯絡,參加小組的總人數大大超過平時來教會參加團契聚會的人數。

在我平時參加聚會的那個團契中有八個小組,每個小組一時都變成了三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有一位帶領討論的組長,一位負責聯絡關懷的同工,還有一位開放家庭,供應一些茶點。當然,我們還是商量了作小組長、關懷、開放家庭的資格問題--一個最初讓我覺得有些意外的地方。按照華理克牧師,無論誰,只要這人願意,就鼓勵他/她出來作,沒有別的條件要求。想想看,又不要求你預備講章或帶領查經,為甚麼樂意還不夠呢?可是我發現咱們華人教會的牧長不放心,怕有狼來把羊偷跑之類的。好吧,我們的教會人數眾多,可謂人才濟濟,即使加一點條件,也還是有很多人夠格!

這些小組的目的是按照預先計畫的題目,來引導大家討論和思考一些重要的成長問題。我想不少小組都達到了這個目的。我那段時間剛好失業,有的是時間,所以自己帶了兩個小組,一個是周間白天的姊妹小組,另一個是周五晚上的就業人士,我很享受大家的分享和討論。但我聽見一個朋友的抱怨,她那個小組的組長搞一言堂,講很沉悶的大道理,別人完全沒有機會分享甚麼。嗯,那人平時還是某團契的小組長呢,看來小組長也未必會引導和聆聽。要麼就是因為文化差異?台灣人和大陸人對於小組聚會的期望不同?

頭幾周還好,我們對於內容準備得比較充分,到最後兩周就有些忙亂。那兩周的內容分別是「服事」和「使命」,按照華牧師的計畫,每個人都填表,報名參加自己認為能夠參與的教會服事。我們把大家填的表集中起來,最後是否還作了統計我不記得了,但我那時才清楚地意識到,咱們這個千人的大教會,完全沒有預備好讓那麼多人自願自發地參與教會服事。你想你新來乍到也能做這做那?不行啊,你在別的教會有經驗也不行,這裡有的人信不著你,我們的羊需要保護起來。嗨!…

至於大使命,不知道是否因為我們這裡的框框和華牧師教會不同?人人對周圍的人分享自己的見證很好,大使命還是以後再說吧,咱們現在趕快要慶祝40天結束了。

且慢,最後那周我們團契所有參加小組的人都來到教會了,希望大家都能夠火熱地分享見證。好興奮!不過別太高興,我們的團契沒有預備好忽然增加那麼多的同工;我們帶來的新朋友,來到一個巨大無比的團契中,沒有別人熱情招呼他們;更不要說他們願意發揮恩賜、報名參加某些教會服事不會有任何下文。這些不會潑他們冷水嗎?在慶祝見證大會上,誰有哪些可以分享、見證、慶祝的事?可惜當時都沒有作出甚麼見證。

在標竿人生40天結束之後一個月,我們教會的主日崇拜人數比40天活動之前增加了50人,我相信是因為有一個團契小組保持了40天活動期間的全部三個小組!其餘的歸回原狀,該散的都散去了。不過,在接下去兩年中,我們幾乎每次浸禮都有人作見證,提到那次標竿人生40天的活動。

問題:1. 你認為這次活動算是成功嗎?2. 如果教會每年都搞這麼一次,人數會不會增長?

Wednesday, May 25, 2016

正視種族主義的罪惡

大約一年前的一個星期三晚上,美國南卡州一個信奉白人至上的年輕人,闖入一個黑人的教會,以馬內利非裔衛理公會,開槍殺害了九名黑人基督徒。他們正在開禱告會,殺手Dylann Roof進來的時候,他們還歡迎他坐下來一起禱告,結果一個多鐘頭以後,他還是拔出槍來,就在他們禱告的桌子上把他們射殺了。

這人根本不認識他所殺害的人,為甚麼要這樣做呢?原來是種族仇恨。令人吃驚!白人至上主義(white supremacy)怎麼現在還對年輕人有這麼大的影響?有人說,南方的種族主義思想根本就還沒有斷根,雖然黑人早已不再是白人的奴隸,雖然近幾十年的黑人平權運動取得很大勝利,消除了種族隔離的合法性,甚至選舉了黑人總統,黑人在找工作、貸款、購物、受教育等等方面,其實仍然有許多不平等的地方,需要爭取改進。Roof的恐怖主義行徑令人不得不再次令人反省,正視對種族主義的罪惡。

綜觀有關的新聞,時有年輕黑人被槍殺的案件發生,那些殺人者的辯詞無非是為那些年輕人的行為,直視啦、跑開啦、手中拿了水槍或BB槍,或伸手要掏駕駛執照,或別的甚麼可能是槍的東西,或夜晚走在白人住區,放很響的音樂,非法賣菸,個頭太大看上去很危險,如此等等。但這一次,被殺的大都是老人家,在人家自己的教會裡禱告!據說Roof在開槍之前對這些無辜的黑人說,「你們強姦我們的婦女,接管了我們的國家,你們必須死。」

在Roof的個人網頁,到處是南部聯邦的旗,他還焚燒美國國旗,拍照留念,表示仇恨南北戰爭的勝方,因為他們廢除了美國的奴隸制度?南方的白人大都看聯邦旗為自己的珍貴傳統,但現在似乎成為堅持白人至上的記號。為此,南卡州長宣布從此將南部聯邦的旗從議會大廈的廣場降下來。

我相信,南方大多數的白人並不支持白人至上主義思想,更反對任何對待黑人的不平等暴力。同是上帝的兒女,一個基督的身體,為甚麼不能團結為一?白人基督徒大有可為!不是單講個人稱義就夠,乃要講社會公義,方能反映出我們所信上帝的榮光。

Jim Wallis是白人,他從高中就交往了很要好的黑人朋友,甚至開車到他家去玩,在底特律的黑人居住區。他很震驚地聽那位黑人母親講述家裡每個男性家人親友和白人警察的往事。據說所有的黑人家長都特別叮囑孩子,如果迷路找不到家了,看見警察要趕快躲在一座樓房後面,或拐彎走另一條路。還有,在持槍警察面前,手掌要向前張開,不要有突然的動作,不要說話,要尊敬地稱「先生」等等。白人家長從來不需要說這些,他們根本不知道黑人孩子家裡有這些必要的教導。

事實上,南方的警察對待黑人與對待白人的方式的確不一樣。黑人如果被白人殘殺,兇手判刑相對都很輕,華人被打死恐怕也差不多,有個「陳果人案件」為證,反過來,白人如果被黑人攻擊傷害,那個黑人有可能被警察打死!Jim Wallis認為根本就是司法體制有問題。

可是他把疑問帶到白人的教會去,就遇到有長老嚴肅地對他說:「孩子你要明白,基督信仰和種族問題沒有關係,你那是政治,我們的信仰是個人的。」長老的一席話害他離開教會好多年,後來才發現,爭取人權平等的崇高事業和基督教信仰根本不該有衝突。你如果有興趣多知道一點,可以閱讀Wallis寫的書,《America's Original Sin》。

Sunday, May 22, 2016

BioLogos:科學家基督徒的見證

昨天到斯坦福大學參加一個學生團契舉辦的講座。他們邀請到BioLogos機構的總裁,Deborah Haarsma博士,來談基督教信仰和科學完全可以沒有衝突的題目。很多熱心愛主的高中學生,在大學裡學習科學,信仰受到衝擊,比如上帝「六日創造天地萬物」的說法,如果按字面接受,與科學發現是直接衝突的。但是,六日創造有文學解釋的問題,不必按照字面來理解。

事實上,我們早已無法按字面來理解創世故事了。裡面提到上帝造了raqiya,用來把上面的水和下面的水分開,咱們現在有些英文版本仍然把raqiya忠實翻成firmament(中文模糊翻為「穹蒼」)或者 a solid arch。但科學家早已發現天上並沒有一個固體的圓殼罩子,下雨需要上帝在raqiya上打開一扇窗戶,讓上面的水掉下來等等,好像古希伯來人所設想的宇宙結構。咱們的中文譯本把raqiya翻成「空氣」,但空氣的存在是十七世紀才發現的,古希伯來人絕對不知道。但我們應該接受,上帝和人講話是使用人聽得懂的語言。

Haarsma博士是天體物理學家,她給我們看高度精密敏感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所拍攝的照片,從那些鏡頭觀看神所創造的宇宙,每一小塊巴掌大的宇宙方向看過去,遠遠都充滿了無數大小遠近不等、色彩絢麗的星河體系,而且這些星河體係和宇宙星雲本身還在繼續高速地形成,或向外擴展。她說宇宙向外爆發的速度並不是均勻固定的,而是先快--減慢到一個程度--又加快起來...。如果爆發的速度太快,宇宙就不會形成這些星河體系,如果太慢,宇宙也會崩潰。科學家已經根據宇宙微波背景,還有宇宙膨脹的數據等等多種測量手段,相當精準地算出宇宙從「大爆炸」開始到現在的年齡--差不多137.99億年。不是六天!

網上有很多照片和視頻資料,你可以自己去查看。Haarsma博士說,她從傳統的教會長大,父母都非常虔誠,自然相信聖經所說的「六日創造」。他們很擔心地問女兒還信不信上帝,回答是一個響亮的「當然」。宇宙浩瀚,襯托出人的渺小,如此上帝透過耶穌顯給我們的愛就更加突出了。上帝創造的手段是我們所無法測透的,怎知祂不會用「進化」的方式?我們基督徒應該敞開心懷去研究和開發,不能驕傲地認定自己已經擁有一切問題的答案。

下面這個視頻介紹了Biologos的事工:bio是希臘文的「生命」,而logos是希臘文的「道」,通常在英文中翻成Word,也是話語的意思。所以BioLogos就是Life through the Word,生命之道!建議華人教會敞開這方面的對話,讓年輕信徒有地方可以探討他們的問題。

Friday, May 20, 2016

老歌:Down to the River to Pray

詩班練這首詩歌。我有點困惑:禱告或學習為甚麼要下到河裡去呢?從YouTube找,看見其中一個視頻演的是下到河裡受洗,但是受洗不等於禱告啊。維基百科介紹這首詩說有好幾個版本,最初可能是美國南方的黑人奴隸所唱的詩歌,特別是逃跑時唱的。

據說奴隸逃跑時一定下到河裡走,狗就無從追蹤。他們一邊走,一遍不住地禱告,Starry crown 大概是暗指夜晚以星星看方向?(穿袍戴冠是貴族男士的裝飾,而Starry crown是女士戴的星星冠冕。)



這歌中顯然充滿了想念主恩和新的盼望,所以的確適合在受洗時唱。我不確定good old way是否指神所教導的道,他們一定覺得神所給的生活原先應是美好的,不該那麼苦。

As I went down in the river to pray
Studying about that good old way
And who shall wear the starry crown/(robe and crown)
Good Lord, show me the way

O sisters/(brothers/fathers/mothers/sinners) let's go down,
Let's go down, come on down, O sisters let's go down,
Down in the river to pray.

Tuesday, May 17, 2016

「跨性」人應該上哪個公廁?

每個人都有性別,或是男人,或是女人。不過現在發現事情有點複雜:有的男人覺得自己是女人,不光打扮成女人的樣子,說話辦事都看上去是十足的女人。反過來的也有,生理上是女人,卻偏偏讓人看不出她是女人。

問題:這人應該上哪個公共廁所?堅持讓一個看似花枝招展的人上男廁所?或是不准許一個看似身強力壯的男人上男廁所?或是在廁所審查他們是否作過了生理變性手術?下面這個視頻就是在取笑這件事。


或許是gender confused,或許是正常--我們小的時候恐怕就已經知道,有的小男孩愛抱洋娃娃,有的小女孩愛玩小汽車,絕大多數長大成人都不必改變生理性別--差不多可以確定的是,他們應該和別的孩子一樣,受到接納和尊重,而不應該在嘲笑中長大。(不消說,有些父母咒罵這樣的孩子。)

我相信跨性人佔人口很小的比例,不過,他們有個實際的需要,我們遇到了倫理的挑戰:那些花枝招展的「男人」覺得上男廁所不安全,而女人也不歡迎那些貌似男人的「女人」上女廁所!我們應該怎樣要求他們?順便說一句,千萬別問他們通常上了哪個公廁,他們恐怕寧願尿褲都不敢上廁所!

從神學上看,基督徒有三個選擇:一、埋怨上帝搞錯,順便也為很多天生有其它缺陷的人埋怨上帝。二、指責這些人悖逆,他們是故意違抗上帝的設計。三、把他們當作上帝對我們的挑戰:咱們向來在彼此接納方面有些困難,遇到這些人就更有理由命令他們,然後排斥他們?還是展示一點同情和愛心,到處提供單間的公廁,誰都可以進去的那種?

論到第一個選擇:所謂「跨性」其實是gender-confused people,即心理方面的病態,應該能夠透過輔導和鼓勵得到更正吧?從醫學上看,做變性手術並不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據說做過變性手術的人,自殺率反而提高了20倍!在他們得到有效治療之前,歧視、排斥、或否認他們有困難,都不對頭。

Saturday, May 14, 2016

基督曾經下到「陰間」

在使徒信經裡,「我信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我们的主…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了,葬了;下到阴間;第三天從死裡復活…」這話居然還有爭議。

第一次聽見一個弟兄很激烈地說他拒絕《使徒信經》,就是為了「下到陰間」的說詞。我有些吃驚,因為我從來都不覺得說基督曾經去過「陰間」有甚麼不對,意思無非是他曾經釘十字架死過了嘛。看看英文各種版本,大多是說hell,即「地獄」。

大概是希臘文和拉丁文的使徒信經,hades那個字翻譯過來時產生的問題吧?想到基督曾經去到「地獄」那兩天,是和閻王爺打一場呢?或是客氣會面?難免覺得彆扭。怪不得有人反對,主張把「下到陰間」刪除。我不反對刪除,因為在我看,死了,葬了,和下到陰間/地獄,都是在說同一件事,沒有必要重複三遍。只是,這是關乎我們自己歷史的文件,為尊重歷史起見,不應該刪改。

或許翻譯還是可以修改的,因為現代人對「地獄」的認知恐怕已經不同。根據維基百科,天主教2011年所念的使徒信經還寫he descended into hell呢,而2013年梵諦岡出版的教理問答則寫he descended to the dead。說下到死人中間去,而不要為那地方定名稱,是明智的。畢竟,舊約一次都沒有提過hell,那個中文翻成「陰間」的sheol是個人人死了要去的地方,和審判、懲罰、折磨無關。至於耶穌關於地獄/欣嫩谷的教導,仔細查看的結果,還真是不必理解為上帝設立的某個懲罰之地。

啟示錄一章18節說,復活的耶穌手裡「拿著死亡和陰間/地獄的鑰匙」,鑰匙對於猶太人來說象徵了絕對的權柄。這句話是形象的語言,告訴我們耶穌透過十字架之死已經勝過了死亡,使徒信經大概是從這裡來的。於是我們就按字面去想:基督沒有去過若hell/sheol,怎會拿到大門的鑰匙呢!

翻譯的確引起問題。在這個例子中,中文的「陰間」就比較準確,英文的hell恐怕就引起一堆疑問。今天看見有人介紹某學者的專著,爭辯使徒信經沒有錯。因為你縱看教會歷史,沒有一位教父留下的文獻否認基督曾下到地獄。奧古斯丁甚至說,who, except an infidel, will deny that Christ was in hell?

Wednesday, May 11, 2016

對基督徒總統的期望

美國的福音派應該如何參與政治選舉?

根據歷史系教授David Swarts的回顧,1976年,卡特總統是第一次吸引許多福音派基督徒參加投票的人,因為他是重生的基督徒。好幾位福音派有影響力的牧師為卡特的競選發出號召,其中包括Jerry Falwell牧師,後來發起成立了Moral Majority政治組織。他們相信卡特總統是在美國施行基督徒價值觀的冠軍。

屬於民主黨的卡特總統當選,說明福音派基督徒的影響力很大。但是,四年之後,大多數支持卡特的基督徒都失望了,進步派批評他沒有實現競選時所許諾的修訂憲法、爭取男女權利平等,還增加國防預算,對能源危機不採取主動措施,教育經費分派得不足夠、沒能幫助窮人等等。

而保守派也批評他,說他在反對墮胎方面沒有做甚麼,也沒有在稅務方面「保護」他們。因為那時美國稅務局威脅南方的基督徒私立學校,凡不實施種族融合(即推翻黑白隔離的辦學慣例)的就取消其免稅地位。

根據卡特的回憶錄,美南浸信會有一位高級官員來到總統的橢圓辦公室,告訴總統「我們禱告您能夠放棄您的世俗人本主義宗教」。另一位保守派政治組織Vision America的一位牧師回憶說,他第一次是選卡特,第二次是除了卡特以外,選任何人都行。

教訓是甚麼呢?人們發現很多政客使用信仰的詞彙,為的是拉選票。即使那些當選的政客是真正的基督徒,他們要建立「基督化」的政策也有困難。...

你對基督徒總統的期望是甚麼?比起強調自己信仰與其他宗派的不同之處,堅持將自己所持有的價值觀體現在政策中,也許更現實一些的是能夠增強不同意見人士之間的溝通,了解別人不同的需要,實現合作的能力更重要吧?諸位以為如何?

Sunday, May 8, 2016

上帝的女性特質

今天是母親節。牧師在講道的時候強調上帝有女性方面的特質(feminine aspect of God),鼓勵女人看自己是有上帝的榮耀形象特徵,稱讚女人發揮了上帝所賦予的母親使任,很棒的信息。我們有意宣布母親節是提醒我們感謝所有的母親,無論是在世的還是已過世的。不過,仍然只有姊妹們得到了一只白色的康乃馨和巧克力球。

我們都習慣了說上帝是父,但這話的意思並不是說上帝是男的。因為祂是靈,所以既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聖經中用「父」來描述上帝,是因為祂供應、保護、帶領、教訓我們,好像我們地上的良父,甚至比很多男人都更為有能力和可依靠。

但是,上帝畢竟要「造男造女」才算是反映出自己的形象,因為父、子、聖靈畢竟是三位彼此相通和交往的神,祂並不是一位孤單的神。互不相同但彼此有深入的聯結和溝通,本來應該是亞當和夏娃效法上帝而來的關係,要一起實現治理全地的使命。建立親密分享、深入溝通的關係一般說來是女人的擅長,反映了上帝的特質,目的是在實現治理世界的使命上援助男人。

聖經中有哪些經文告訴我們上帝的女性特質呢?

  • 以賽亞書六十六章13節說,上帝安慰祂的百姓,好像母親安慰自己的孩子。
  • 以賽亞書四十九章15節說,上帝不忘記祂的百姓,憐恤他們,如同母親對待她懷中的嬰孩。
  • 路加福音十五章,耶穌講故事,把上帝比喻為家庭主婦細細打掃房間,好像尋找家裡失落的銀子一樣,尋找失喪的人。
  • 詩篇中有些句子談到上帝使人出母腹,又照顧嬰孩好像接生婆的的角色,諸如廿二篇9-10節,或詩篇七十一篇6節。
  • 路加福音十三章記著耶穌的話,說出神對以色列的心情:「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

  • 我們所敬拜的上帝其實是非常注重關係的上帝,祂甚至注重關係過於注重是非。咱們的加爾文系統神學一定無法解釋,為甚麼上帝不批評亞伯拉罕出賣妻子撒拉的錯誤,也不追究和懲罰摩西殺那個埃及人的罪。祂顯明是使用和愛惜軟弱、不完美的人,引導他們實現自己拯救人類的歷史和計畫。

    Thursday, May 5, 2016

    西洋風格的聖詩分享

    法國聖詩 Cantique de Jean Racine,根據維基百科介紹,是19世紀由一個19歲青年,為鋼琴、風琴、四部聲樂譜曲並獲獎的老歌。

    >

    英文歌詞似乎並不是逐字翻譯的:

    O Redeemer divine, our sole hope of salvation,
    Eternal light of the earth and the sky;
    We kneel in adoration,
    (2x) O Savior, turn on us Thy loving eye!

    Send down the fire of thy grace all consuming,
    (2x) whose wondrous might
    dispersed(消散)the powers of hell and rouse our slum(貧民窟)
    bring souls with radiance all illumining
    (2x) that they may waken Thy mercy to tell

    O Christ, bestow Thy blessing on us
    We implore(懇求)Thee, who here are gathered on penitent(懺悔的)knee.
    Accept the hymns we chant to Thy everlasting glory,
    (3x) And these Thy gifts we return unto Thee.

    我是頭一次聽見用consuming fire來描述神的恩典!

    Wednesday, May 4, 2016

    為穆斯林國家的反恐戰爭禱告

    我承認我不太清楚應該怎麼為穆斯林世界禱告。我聽見ISIS的恐怖主義行徑,就希望那些極端分子遭到有效的制止和打擊。我聽說中東的穆斯林國家有個反恐的聯盟,由沙特阿拉伯王國帶領,就有為他們禱告。今天看到一條消息,阿蓋達組織在也門的恐怖主義司令部,AQAP遭到重大打擊,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功勞!他們也屬於沙特的穆斯林反恐聯盟。

    阿聯酋是以遜尼派為主的穆斯林,印象中他們對打擊極端和恐怖主義似乎不積極,可見我們不對。AQAP從2009到2011年曾多次派人在飛往美國的飛機上搞恐怖活動,都沒有成功。在接下去的兩年,美國的反恐組織與也門政府合作,除掉了不少AQAP的骨幹分子。可惜2014年的也門內戰把政府推翻了,AQAP趁虛發展,奪取了不少領土,雇用了幾千新的戰士。

    以沙特為首的穆斯林反恐聯盟一直是站在也門總統一邊,打擊叛軍,但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他們開始注意到AQAP的威脅越來越大。於是在4月23-24日,阿聯酋的軍隊在也門部隊和穆斯林地方部落的幫助下,從AQAP手裡奪取了戰略上非常重要的Mukalla城及其周圍地區。

    Mukalla是也門的第五大城市,擁有也門的第二大港口。AQAP從來往的船隻貨物抽稅,得到大筆的金錢,Mukalla眼看要成為AQAP在也門的中心地盤。失去Mukalla對AQAP是很重大的打擊,相當於ISIL恐怖分子在伊拉克失去北方的重鎮Mosul,或在敘利亞失去最重要的據點Raqqa。

    這次的軍事行動有周全的計畫。阿聯酋得到也門本地部落的密切合作,又訓練一批也門的骨幹士兵如何協助行動,然後協調規劃空軍、海軍、陸軍同時發起進攻。本來以為要打幾個星期,結果只用了幾天。現在聯盟行動重點已經轉移為採取措施防止AQAP回來,包括建立當地良好的治理體系,完全都是按對付恐怖主義分子佔領地的標準做法。我相信對付ISIL,也能夠用同樣的方式戰勝。

    要知道,阿聯酋和沙特一樣,是以伊斯蘭為國教的國家,但他們的政策是溫和、寬容其它宗教。所以,他們是AQAP恐怖極端分子攻擊的主要對象,這次勝利對於他們非常重要。

    讓我們團結穆斯林,繼續為沙特的穆斯林反恐聯盟禱告。他們有軍事能力,也有意願抵抗恐怖主義,全世界都應該支持,他們是勇敢的戰士。

    Sunday, May 1, 2016

    無須為這些經文放棄信仰

    有些人對上帝有堅定的信心,可是從來不仔細讀聖經。他們可能覺得聽本堂的牧師講道就好。牧師的講道內容一般都會刻意避免某些難以理解和解釋的經文,或許因為牧師自己太忙,沒有功夫去研究和比較各種解釋說法,或許考慮會眾對那些瑣細的咬文嚼字或猶太文化背景可能不感興趣。

    結果,有一些認真讀經又動腦筋的基督徒,就很少人回答他們的問題了。他們常被斥責為沒有信心,不該問某類問題,引致其他人也困惑起來,有害無益。他們常因為不受歡迎而離開教會--很多牧長不歡迎仔細讀經和提問的信徒。事實上,神學院畢業的人遠遠不是弄明白了所有問題的人,他們恐怕反而注意到那些難以理解的經文,也聽見不同的解釋。

    今天我看見有人列出11條經文,說這些經文讓某些年輕的基督徒失去了信心。我逐一看了,發覺大多是不了解古代的文化背景,用現代的文化視角,去僵化地看上帝古時發出的「永恆的誡令」,特別是摩西五經中的一些典章律例。我把這些經文列在下面,加以說明。

    出埃及記廿一章20-21節:人若用棍子打奴僕或婢女,立時死在他的手下,他必要受罰。若過一兩天才死,就可以不受刑,因為是用錢買的(新譯本翻成「因為那奴僕是他的財產」)。

    我們可以想像那種社會,打死人只是受罰而已,不必償命?摩西五經中有不少章節,都是關於如何對待奴隸的例律。想當年,擁有黑奴的美國南方白人基督徒一定相信這些經文明確支持了從古到今時的奴隸制,到19世紀中葉的南北戰爭才廢除了南部聯盟各州的奴隸制。現在大家都已經知道,聖經所真實反映出來的文化背景,根本不等於聖經的教導或所主張的價值觀。

    利未記廿五章44-45節:至於你的奴僕、婢女,可以從你四圍的國中買,並且那寄居在你們中間的外人和他們的兒女(英譯children of the strangers),在你們境內所生的,你們也可以從其中買人;他們要作你們的產業。

    這裡整段都是在解釋奴隸制,上帝的選民不可賣為奴僕,外人和他們的後裔可以買來為奴。英文特別顯眼地讓人想到買小孩子來作奴隸,拐賣兒童豈不是提倡奴隸制更糟糕嗎?但那個翻成children的ben,既可翻成子孫後代,又可翻成兒女,未必是小孩子。Walton教授曾說,聖經「無誤」意思很不明確,比如摩西時代的律法怎能用現代美國的標準來證明為無誤呢?只能反映出某個時代的社會和文化。

    彼得前書二章18節:你們作僕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順服主人;不但順服那善良溫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順服。

    這段「家規」經文勸當時的基督徒維持奴隸和主人的關係,再次「維護」了奴隸制。它對我們今天的老闆雇員關係其實也常常都適用,只是一想到要順服乖僻的人,心裡恐怕就不舒服,尤其是那些不怕被解雇的。按照今天民主社會的價值觀,乖僻的老闆也許應該促使他們調整行為,所以可以找機會抗議。

    申命記廿二章20-21節:…但這事若是真的,女子沒有貞潔的憑據,就要將女子帶到她父家的門口,本城的人要用石頭將她打死;因為她在父家行了淫亂,在以色列中做了醜事。這樣,就把那惡從你們中間除掉。

    按照當今的美國習俗,許多男女在戀愛期間,正式結婚之前就有了性關係,可是摩西的典章似乎假定男女在結婚之前沒有任何交往和了解,卻把貞潔的要求集中放在女方身上,單憑新婚之夜是否有處女膜破裂的跡象,來確定女方是否貞潔。

    申命記廿三章1節:睾丸受傷的,或被閹割的,不可進耶和華的會。

    現代人看見「進耶和華的會」,就想到是許多彼此不認識的人,都跨進教會大門來敬拜上帝。那麼這句經文就很成問題:你怎麼知道誰因此不可進去呢?莫非設立檢查站,好像機場的安全檢查摸身?可是在利未記廿一章的亮光下,身體有各種殘疾、毛病的人都不可作祭司,這節經文就不太奇怪。

    況且,「進耶和華的會」恐怕並不是進到會幕或某個建築物中,乃是隸屬耶和華的百姓,成為立約有份的成員。所以這應該是對外邦人入教的要求。在當時那個社會,睾丸受傷或被閹割可藏不住秘密,恐怕就像中國的鄉下,每個人都知道社區中每個人的情況。

    申命記廿五章11-12節:若有二人爭鬥,這人的妻近前來,要救她丈夫脫離那打她丈夫之人的手,抓住那人的下體,就要砍斷婦人的手,眼不可顧惜她。

    這條例律同樣不可思議,兩個男人打架,這個女人要救她丈夫,就去抓另一個男人的軟弱把柄,那人似乎不必受傷或甚麼,這女人就要受到砍斷手的嚴重懲罰,好公道啊。JSB的猶太解經家猜測,這女人的罪可能是冒犯或打擊了那個男人的尊嚴,或是有傷風化?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那時代的女人顯然沒有地位,她既沒有勇力打鬥,對丈夫的援助價值,還不如缺一只手的價值。

    類似的難解經文還包括利未記廿一章,有殘疾的人不可以作祭司獻祭—有甚麼道理?;廿章咒罵父母的要治死—僅僅為「咒罵」?

    這些律例是上帝永恆的旨意嗎?當然不是。雖然摩西明說是「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我們卻知道,摩西律法是當時以色列百姓所明白、並接受為相對合理的條令。我們缺少了文化背景資料,對變得對這些律例摸不著頭腦。如果這是上帝對所有人永恆的旨意,祂一定讓更多的背景知識流傳開來並得到接受。因為人是按上帝形象所造,而上帝的形象特色之一就是凡事講理和不盲從。

    列王下二章記著,有42名「戲笑的童子」,先知以利沙奉耶和華的名咒詛他們,他們就都被熊撕裂的慘劇。那難道僅僅為展示耶和華同在的威力?不錯,但我仔細查考過那段故事,那些聚集的人並不可能只是「戲笑的童子」,而且作者很可能是用了寫意的筆法,要描寫主和先知不尋常的同在。

    此外還有咒詛詩的問題,我們現代人大都無法接受—把憤怒、悲哀、抱怨情緒發洩在詩歌裡詠唱,比如詩篇137篇最後那句,上帝會接納嗎?--這你最好接受聖經的啟示:以色列的神似乎並不反對人對祂顯露真實的心情,無論那情緒有多麼惡劣,祂更反對的是反倒是假冒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