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6, 2016

耶穌斷氣時發生了甚麼事?

按馬太福音書廿七章的記載:「忽然,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地也震動,磐石也崩裂,墳墓也開了,已睡聖徒的身體多有起來的。到耶穌復活以後,他們從墳墓裡出來,進了聖城,向許多人顯現。」

這段話若仔細看是不知所云的,好像是當時有死人復活,他們從墳墓裡出來了,可他們是到了三天之後,耶穌復活,他們才進聖城向人顯現?不消說,很多人認為這大概不是歷史事件,猜想只是某種詩歌象徵的筆法。今天我看見一個人專門研究這段話,有趣,於是想要記一個筆記。

關於聖殿中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連同地震和磐石裂開,顯然都是在描寫神的作為。神的甚麼作為呢?大家都同意這裡包含了象徵的意義。可是,聖殿裡有兩道幔子,一道把外邦人院與以色列院分開(希伯來書六章),另一道將聖所與至聖所分開(希伯來書九章)。(我們不確定希伯來書十章提到的幔子指的是哪一個。)

馬太沒有說明是哪一道幔子裂開了,所以解經家們大致有三種揣測:1. 可能象徵聖殿在公元70年將要被毀,神的榮耀離開。2. 可能象徵神為我們罪人打開了一條路,從此可以自由進到神面前(假定是第二道幔子裂開)。3. 可能象徵外邦人與以色列中間的阻隔被拆毀(假定是第一道幔子裂開)。

地震和磐石崩裂是很大的災害,也許馬太想要表明上帝對於殺死祂兒子的憤怒。無論是哪道幔子裂開,也許這句話確實是要象徵聖殿被毀。

接下來的「墳墓開了」不知為何有個定冠詞修飾,意思是某些特定的墳墓開了。後面馬太說葬耶穌的那個墳墓是「鑿在磐石裡的」,所以可能有不少這樣的墳墓。地震石崩的確會把死人暴露出來,翻成「起來」的那個字也是「出現」,這裡馬太用的是被動語態,所以翻成「已睡聖徒的身體多有被暴露出來的」可能比較合適,因為「起來」不應該是被動的。翻成「被復活」當然也行,可是與後面的描述不太合。後面是說耶穌復活以後,這些死了的聖徒才進城向人顯現等等,而不是說他們在耶穌尚未埋葬的時候就復活了。

我有個疑問:誰也不認識那些早先的「聖徒」吧?他們進城被人看見,誰會知道他們是從墳墓中出來的呢?馬太沒有說那些聖徒的名字,但耶穌提到一些「義人」,他們的墳墓被修等等,可能就是聖徒。(見馬太廿三章)

關於「耶穌復活以後」,有人說可能標點符號加錯了地方。我們知道早先的聖經手抄本沒有標點符,沒有大寫小寫混用,所以前一句的結尾可能是「耶穌復活以後」。如此馬太說的就是,已睡聖徒的身體是在耶穌復活以後被復活的。可問題是,這用連詞kai銜接的五個被動現象,前面四個都是描寫耶穌斷氣的情形,唯獨最後這個「聖徒復活」現象不是。

其實我們翻譯的時候,「耶穌」是加的,原文只有「他的復活以後」。假如「他的復活」是指他的作為,把那些聖徒復活呢?不是不可能。埃塞俄比亞文的手抄本就是這樣理解的,所以翻成「他們復活以後」進城等等。但是希臘字kai所連接的五個現象,前面四個都是父神的作為,這最後一個的his resurrection忽然要理解成耶穌的作為,很不自然。

看來,最好還是理解成死人的身體多有從磐石墳墓中被暴露出來的,但聖徒們並沒有馬上復活。他們在耶穌復活之後才真正復活,從墳墓出來。不然,我們只好把馬太的話理解為,聖徒們在耶穌釘十字架時就復活了,只是他們等了兩、三天才進城向人顯現。這期間也許他們坐在墳墓裡等待?不可思議。

我們知道馬太是想要說明,耶穌之十字架之死有些不尋常的跡象,以致連外邦人都看出耶穌不是平常的人,更重要的是,他的復活開創了一個新的紀元。--這很可能是福音書作者的寫作原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