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31, 2016

接受聖經的字面意思

堅持某些解經原則都不能太絕對。昨天我記下了提摩太前書中二章中的最後那句話,關於女人「藉著生產而得救」的種種解釋和翻譯。那句話難以理解不是因為文字不清楚,也不是因為不同抄本出現了各種異文,乃是因為在得救的神學上和其它經文起了衝突:所有的人,無論男女,只能靠著相信耶穌得救,所以女人怎能指望靠著生孩子得救呢?

於是,翻譯成英文或中文或任何文字,不少翻譯都試圖避免說女人必「藉著生產(的方法或過程等等)得救」。比較起來,修訂版的和合本與現中譯本最忠實於原文,分別翻成「必藉着生產而得救」或者「會因生兒育女而得救」。

Sumner博士指出,提摩太前書二章8-15節整大段,都無法按照外表斷定為很清楚易懂的經文,理由都和15節的「藉著生產得救」有些類似--不實際。

比如12節:「我不許女人教導,也不許她管轄男人,只要安靜。」這裡我曾介紹過,其中一個困難在於女人是單數的,不許她管轄的男人也是單數。你若是進一步問:女人若有教導的恩賜,為甚麼保羅不許女人教導呢?難道教導是犯罪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於是很多人接受這句話時都多少將原話作了一點修改:

比如,把這句話理解成,女人「在星期天早晨禮拜的講台上教導男人聖經」的時候,不許「帶著權柄」。華人恐怕會覺得這太抽象,教導時帶著權柄或不帶權柄,這有甚麼不同的表現嗎?也許教導成人主日學的講台就不算「帶著權柄」了吧?

不過美國著名的宣教士艾莉莎,教導聖經幾十年,十分受歡迎,到處的教會、各種研討會、神學院紛紛邀請她講演,她也藉著雜誌、廣播、書籍來教導聖經,連最反對女人教導的派博牧師和古德恩教授都稱讚她。他們相信保羅的這條禁令不是全面地限制女人教導,乃是限制多數女人。她們可以採用書籍啊,收音機啊等等「間接」的方式來教導。

可是,保羅這句話並不是說「我不許多數女人面對面地教導男人,但我允許例外…」。你若堅持按字面接受12節,結果就非常不實際。我贊成翻為「我不許妻子教導,也不許她管轄丈夫」,這話就反映出句中的單數女人和單數男人,並有了適應文化的功用。

前面一句話也同樣不實際。11節:「(一個)女人要安靜學道,完全地順服」,字面好像是要求女人被教導時不應該發問。可保羅在宣教旅程中曾經誇獎某個地方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特別提到其中有「尊貴的婦女」,可見他欣賞會發問的女人,認為尊貴。

Sumner博士指出,你若咬文嚼字,8-10節都有問題:每個地方的男人們禱告時都要把兩手舉起來(因為那「手」字並不是單數)?沒有哪間教會遵行這條聖經規矩的。女人不可「以編髮、黃金、珍珠,和貴價的衣裳為妝飾」,「只要有善行」就好。現代的福音派信徒都相信,只要穿著適當,編髮辮、戴首飾、穿名貴的衣裳,都沒有問題。我們都很務實,不肯被這樣的字句束縛,我們都自動把這句話理解為「不僅僅是編髮...」。

Tuesday, August 30, 2016

女人「藉著生產得救」的問題

有些經文也許教會歷史上從來都不認為是難解,只是到了現代,才發現傳統需要修改。提摩太書二章就是個例子。在人們普遍接受男女價值不平等的時代,也許男人藉著基督得救,女人卻要藉著生養兒女得救的說法,的確是沒有問題的。但現在不行了。

12 我不許(一個)女人教導,也不許她轄管(一個)男人,只要沉靜。
13 因為先造的是亞當,後造的是夏娃,
14 且不是亞當被引誘,乃是那個女人被引誘,陷在罪裡。
15 然而,女人若常存信心、愛心,又聖潔自守,就必藉著生產而得救。

「藉著生養兒女得救」。--這是字面直譯。當然,這句話中「生產」那個字在聖經中只出現這麼一次,「得救」那個字還可以理解成在生孩子的過程中「得到保全」,介系詞dia還可以翻成別的,中文標準譯本就翻成「會在生養兒女中得以保全」。

近年翻譯出版的New English Translation(NET聖經)在這裡有個長長的註腳,試圖評估對這句話的各種解釋和譯法:

第一種理解:基督徒女人將要得救,但必須生孩子。這是字面直譯,但現代的人完全無法接受這樣的觀點。難道小女孩和沒有生育過孩子的女人都不能得救?

第二種理解:儘管夏娃犯罪,使女人在生產的事上受到咒詛,她們仍然會在生孩子的時候得到保全。問題是這和前面的話接不上—正在談女人不可教導或管轄男人的理由,是夏娃被引誘,陷在罪裡,為甚麼忽然轉話題?另外也不合生活實際。

第三種理解:儘管夏娃犯罪,使女人在生產的事上受到咒詛,但她藉著生了彌賽亞得救。與前文可以銜接,可這句話中的動詞「生產」是將來時態的,而且為甚麼單強調女人得救呢?男人豈不是也藉著女人生的彌賽亞得救?

第四種理解:介系詞dia未必表示「藉著」生孩子的方法、手段、或過程,乃表達出「儘管伴隨著」生產的情形,她們仍然得救--還是有與前文後理不順暢的問題。

第五種理解:把「生產」當作形象語言,代表女人一切的適當功能角色。基督徒女人不是藉著教導和管轄活動得救,而是藉著在適當的角色,比如作母親方面有信心、愛心、聖潔。

第六種理解:也許這句話後面有甚麼箴言俗語的典故,是現在失落了?比如「得救」的意思是被解救,從夏娃在伊甸園的錯誤角色中轉回等等。

後面五種理解都比較巧妙地改變了對字面的理解。你認為哪種理解比較正確?我從前馬馬虎虎地接受和合本的第二種解釋(翻成「在生產上」),現在仔細想想,古時衛生條件差,保羅真的是應許女基督徒分娩要比較安全?每個字都認識,仍然未必知道意思,至少別那麼確定。

Saturday, August 27, 2016

如何知道聖經各卷的寫作年代?

也許有些福音派的基督徒暗暗希望聖經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那多神奇啊!比如好像摩門經的金頁片原稿啟示?可惜那金頁片在翻譯完成後已被天使收回,無法考證了。基督教的聖經來歷好像很普通,是上帝透過人來編寫、修訂、翻譯的。本文內容取自CEB聖經的附錄部份:聖經和聖經年代。這是富勒神學院的Scalise教授所寫的簡單介紹。

沒有一卷聖經是注明了出版日期的。我們能夠根據各種內證來判斷可能的寫作年代,但是經常都有一些不同的意見。對於新約各卷來說,判斷寫作日期可能會差幾十年。早在第二世紀初,就有聖經以外的基督徒文字提到新約書卷。沒有人知道原稿,但是有些第二世紀的新約殘卷存留下來了。至於舊約部份,判斷寫作日期的各種理論有時會產生好幾個世紀的差別。

有些書卷提到一些歷史事件,是有日期可查的。卷中涉及的最晚歷史事件,暗示了成書的最早可能日期。例如,使徒行傳將保羅最後被捕的時間定在腓力斯作猶大巡撫的時候(廿四章),而保羅一直到公元60年非斯都接任,還沒有被押送羅馬。這說明使徒行傳不可能是在公元60年以前寫的。

另外,使徒行傳提供了一些保羅宣教旅程的信息,能夠幫助我們確定他的一些信件的寫作日期。比如,在使徒行傳十八章11-12節,提到保羅在哥林多的時候,是迦流作省長。從羅馬帝國的資料,我們知道迦流在任的時期是公元51-52年。而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是在他離開之後,所以哥林多前書的成書時間大約是公元53或54年。

不過,這種看某些官員執政時期的方法也不準確。耶利米書所記的最晚事件,是公元前562年,即巴比倫帝國的以未•米羅達作王第一年。可是耶利米書的其餘部份,都是在講尼布甲尼撒王當政時期的事件,從公元前605至562年。到底是整卷耶利米書都是562年以後才寫的,還是第52章是最後才加上去的?由於第52章幾乎是列王記下第24、25章的復制本,後加上去的可能性比較大。

研究聖經的寫作年代經常也要看原先讀者的情境。比如說,馬太、路加、約翰福音中的某些段落,似乎暗示作者知道公元70年的聖殿被毀事件,但他們沒有描述那件事本身。瑪拉基書沒有提任何王國年代,但他提到向「省長」繳稅時,用的是一個波斯國的頭銜,又批評聖殿敬拜的種種問題,這些都是波斯時期的特徵。

從字裡行間留意原始聽眾的情境,有時讓我們發現某些書卷的寫作時期跨越了很長的時期。福音書從耶穌復活的時候,可能寫了好幾十年才最後成書。從最初所記得耶穌的話,他生平的故事開始寫起。

舊約先知書也很類似,最初可能是先知的門徒收集先知所說過的話。比如以賽亞書,包括了公元前第八世紀,聽眾面對亞述人的威脅所聽的信息,直到公元前第六世紀,聽眾被擄巴比倫所聽的信息。雖然卷名用的是公元前八世紀以賽亞的名字,但你最好將傳統的舊約作者看為經卷寫作的發起人物。

Wednesday, August 24, 2016

教會的暑期聖經班

其實教會有很多活動,僅僅是出於傳統,不是出於對是否達到活動目的的評估。我有好多年的時間,積極參與教會的兒童事工,是因為要自己的孩子受益—那一年我的小女兒回家說兒童主日學很boring,不想再去,我就跟她去了課堂觀摩一次,從此決定參與教兒童主日學班。我每年都把兩個孩子帶到教會參加暑期聖經班(Vacation Bible School),也是為了自己的孩子。

今天看見一個人反思教會舉辦的VBS,提出也許應該考慮終止這個一年一度的兒童事工,不免有點吃驚。不過看了他所陳列的理由之後,我還是能夠同意的。我從來沒有想過終止這個活動的問題,是因為我從來沒有好好對VBS作出回顧的評估。

VBS的主要目的是向兒童傳福音,特別是那些平時不來教會的孩子,給他們機會聽見福音。為甚麼教會應該考慮停辦VBS?Josh Daffern牧師列出5個理由

首先,很多人把VBS當作便宜的托兒服務。一個星期才幾十美金,到哪裡去找這麼好的托兒服務?有人專門安排孩子的夏天VBS(Vacation Babysitting Service)活動,這周到這個教會,下周到另一個教會...省下很多錢。這些孩子當然在教會聽見福音了,不過是否有用?還要繼續作評估。

其次,你希望那些家長不來教會的孩子,聽見「福音」就禱告接受主,從此在他們小小的心靈播下福音的種子。可是美國福音派教會早已把福音簡化為一個作認罪的禱告,你想小孩子跟著你作一次禱告,他們將來就可能成為主的門徒?如果他們的父母自己沒有興趣,也不願意把孩子每周帶來教會,你有甚麼辦法繼續栽培這些作了決志禱告的小孩呢?

第三,栽培孩子在主裡成長必須依靠家長。如果家長是對福音沒興趣的人,他們的孩子靠著一個星期15個鐘頭參加教會的VBS,是不可能成為主的門徒的。教會希望在小孩子身上直接栽培,恐怕是個錯誤的策略。就算西方人看重小孩子的獨立自主的精神,這招對華裔或其他族裔的孩子很可能是不靈的。

另外,VBS的活動一般都比平常的星期天兒童主日學活動更加生動活潑,若有小孩子因為對VBS的感覺良好,就願意星期天到教會來,恐怕就會失望。因為他們除了有些詞聽不太明白,有些兒童主日學課堂活動是很沉悶的。我還記得有個老師叫小孩子背聖經書卷的標題和次序,或背誦金句,而不給他們講所背的是甚麼意思--你試給大人這樣搞,看看會怎樣!花精力搞VBS,不如花時間提高平時的主日學教學質量,彼此觀摩建議。

最後,教會有了VBS,就不必面對一個更困難的探討:為甚麼我們的教會沒有向年輕人傳福音?為甚麼沒有牧養年輕一代的基督徒?有了VBS,我們就可以說:我們有做年輕一代的工作啊。可現在大多數的教會,從事年輕人的工作最多到高中。孩子們上了大學和大學畢業以後,基本上在教會就沒有聲音了。

他們也許是因為工作和學習很忙,無法多參與服事,但恐怕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信仰上的探索只能自己私下慢慢尋找答案,沒有從教會得到鼓勵和牧養。從前一切的標準答案,比如神六日創造等等,因為知識和視野的加寬,已經不再能夠說服他們。如何向他們傳福音?值得思考!

Sunday, August 21, 2016

默想:將善事行在人前

馬太福音六章1節:你們要小心,不可在人的面前行你們的義,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

今天看見這句話,立即想起早晨看到的新聞:路州發了嚴重的水災,損失重大,很多人參加救援。川普也跑到那裡,擺姿勢照相,好像在搬運或發放救援物資,目的是討好那裡的選民,同時譴責總統不關心。他很聰明,抓住一個好機會來作競選宣傳。其實為了他的安全,當地還要在最忙的時候抽出資源來安排接待。川普最好捐一大筆錢救災!

「在人的面前行你們的義」,和合本翻成「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但是Moen博士指出,翻成「實行某人的義」的這個短語,英文practice your righteousness,其實是一個單個的希臘動詞eleemosunen。它是一個慣用語,特別表示宗教上的行善,主要是指禱告、禁食、施捨這三件事。

不要在人的面前禱告、禁食、和施捨?如果我們是鹽和光,耶穌為甚麼警告他的門徒,不要故意在別人面前做呢?如果我們要為神的國度改變世界,神的屬性必須透過我們的生活發出光來。

但耶穌是告訴他們,動機要正確,不要為了公眾展示而做,不要為了被人稱讚而禱告、禁食、和施捨。那麼我們是否必須完全秘密地進行禱告、禁食、和施捨呢?Moen博士提出,如果保密才能不驕傲自大,那就應該保密,但若是沒有希望被稱讚的問題,做每件事都單單為了神,讓祂得榮耀,沒有別的想法,那就不必保密了。

我們禱告、禁食、施捨,心裡應該想到獎賞嗎?是的。但我們心裡的目的不應該是成為偉大的宗教人物,或得到名星的地位。我們的目的應該是聽見主的稱讚:「做得好,你這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吧。」

基督徒也許常常禱告,但我們或許也該定期禁食,刻苦己心來尋求神的國和神的義。至於施捨,我們是否認為奉獻給教會就行了呢?畢竟,那裡有人數算我們奉獻的數目,拿食品和衣物給救援機構誰會知道啊?哦?這也算是故意叫人看見吧。

Thursday, August 18, 2016

了解歷史:改良教會的傳統

了解歷史的主要好處是增加眼界,凡事有借鑑。我還記得有人畫一幅漫畫:一家教會為新會友解釋自己的傳統,在歷史的長河中,教會發展出許多的分枝,教師指著其中一個末端的分枝說,「我們在這裡…千年的解經謬誤終於得到糾正啦。」其實,我們若了解歷史,就不會那麼滑稽地以自己的傳統為最正確。

昨天我讀一本關於婦女在教會中服事角色的書,Sarah Sumner博士所寫。她談到不少我們所尊敬的教父,他們的一些顯然錯誤的言論,影響教會傳統到如今。神使用他們帶領教會,但不等於他們的每個觀點都正確。比如在婦女地位和價值方面,他們顯然持守了男女不平等的文化傳統,在解經中和教導中大大貶低婦女。

比如第三世紀的教父特土良,寫很尖銳的文章貶斥女基督徒,告訴她們在天上絕沒有信心的獎賞給她們。她們從打認識主那天就應該知道自己是女人,不要穿得那麼喜慶,裝飾得那麼漂亮,而應該穿著卑微,要像夏娃一樣,為自己引起亞當犯罪的罪而哀哭悔改,等等。「…豈不知道你們每個都是夏娃嗎?…你們是魔鬼的入口…為了你們,連神的兒子都不得不死,你們還有甚麼好打扮的?」

這樣的話一定沒有人去翻譯成中文給華人信徒看的。可是特土良的神學影響極大,他相信罪進入世界要責怪婦女,所以神世世代代都永遠懲罰婦女:God’s judgment of this sex lives on!他決不相信使徒保羅會讓女基督徒為人施洗、參與教導等等,你相信他的解經沒有偏見嗎?

今天的神學家彼此辯論婦女是否可以作教會領袖,卻沒有人不承認男女有平等的價值,Sumner博士說這已經離開了教會的傳統。現在不僅沒有人會同意特土良對婦女的看法,也不會有人同意第四世紀的出名教父,米蘭大主教安布羅斯的話,他說「男人儘管是在伊甸園外造的,卻是優越的,女人雖是在伊甸園內造的,卻是次等的」,--連論證都不必,當時沒有人會駁斥他。

第五世紀的著名神學家奧古斯丁,相信神創造婦女的唯一目的就是生養孩子。現在的基督徒再怎麼保守,也不再有人教導姐妹們,結婚生子就是她們的人生價值。今天所謂「傳統」的觀點原來是已經改良過了—不改良的恐怕已經不會有人接受了,你若堅持就連同你傳的福音一併謝絕。今天我們相信,基督救贖了婦女,與得到救贖的男人一樣,在基督裡被賦予新的目的和使命。

但我們應該知道,教會的歷史上的確曾經充滿了對婦女的惡劣成見。那些都是從文化來的,不是從聖經來的。Sumner博士說的好,焉知神不希望使用你我這樣的人,來繼續改良那古老的教會傳統中不良的部份呢?尤其是北美的教會,在男女「平等」的議題上落在後面,應該檢查傳統解經的歷史,得到借鑑。

Wednesday, August 17, 2016

關於「知足」的默想

腓立比書四章11節: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

大多數基督徒都很喜歡這節經文。我們把這句話當作某種描寫心靈安靜的狀態,因為我們認為保羅宣告的是屬靈的寧靜,所以是我們的榜樣。我們也想要經歷保羅那樣的滿足,有那種不再受外界事物打擾的心思狀態。

但是,我們稍微研究一下,就發現保羅談的並不是內心的屬靈安靜。實際上,希臘文告訴我們,保羅說的話我們恐怕大多都不太接受。希臘動詞autarkes是兩個希臘字的組合,autos和arkeo,字面意思是「自給自足」。他是說無論在甚麼景況下,他已經學會依靠自己了。

對我們福音派的信徒來說,這可不太對。我們平時都聽見教導,說是不要依靠自己,要依靠神才對。但保羅並沒有和依靠神的教導相牴觸,他是說在他的生活經歷中,他已經學會接受自己的景況,認為是足夠了。他不指望別人來解決他的生活問題。無論他可能缺乏的是甚麼,他學會接受自己的生活命運—他自己的一份,夠用了。

再看看autarkes這個字,在希臘文舊約(七十士譯本)中只出現一次,箴言卅章22節,這個字是「吃飽」,希伯來字是 ’avah。保羅顯然不是說他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吃飽。

有趣,’avah通常不是「知足」的意思。希伯來字應該用ya’al來表示知足,翻成「甘願」等等。Ya’al給我們提供了真正的希伯來世界觀。學者們拿不準ya’al,因為它有很多意思,但我們發現一個因素是共同的,就是ya’al總是描述起初有困難的情形,儘管猶豫或有抗拒,卻仍然為了某種原因而決定採取行動。

這是真正的希伯來觀點,用自給自足來描述一個情況,而不是解決一個問題。這個區別很重要,我們需要把它搞得很清楚。

描述就是闡述某人、某物、某事的特點,保羅說明自己當時已經能夠依靠自己。而告訴人如何解決問題,是開處方給人一個行動的規範。Ya’al的知足是一個堅持決心的狀況描述,是形容,不是行動命令。

我們不是藉著努力達到自給自足來知足,而是我們決心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要堅持下去,這就是知足。知足不是一個目標,它是堅韌不拔的副產品。

看看你自己的環境,你的心意中有不滿足嗎?你試圖尋找知足的秘密嗎?也許你掙扎的原因就是誤解了希伯來觀點呢,追尋了不正確的獎賞。按照神的方式,讓堅韌不拔成為你的目標,不久你可能就會驚奇地發現,你是知足的呢。

(本文內容譯自Moen博士的原文默想日誌2010年4月15日,Contextual Issues。)

Sunday, August 14, 2016

分享基督同在與眷顧的聖詩

今天在教會唱了另一首曲調很熟悉,但歌詞和華人教會不同的詩歌。我們都知道「晨曦破曉、充滿希望」那首歌,今天的歌詞卻是從愛爾蘭深受愛戴的第五世紀聖徒Saint Patrick的禱告文改編的。



1 Christ be beside me; 基督在我旁邊
Christ be before me; 基督在我前面
Christ be behind me, 基督在我後面
King of my heart. 我心中的王
Christ be within me; 基督在我裡面
Christ be below me; 基督在我下面
Christ be above me, 基督在我上面
never to part. 永不分離

2 Christ on my right hand, 基督在我右邊
Christ on my left hand, 基督在我左邊
Christ all around me, 基督環繞我
shield in the strife. 遮蓋護佑
Christ in my sleeping, 基督在我躺臥中
Christ in my sitting, 基督在我坐下時
Christ in my rising, 基督在我起來時
Light of my life. 是我生命的光

3 Christ be in all hearts thinking about me;
基督在所有想念我的人心中
Christ be on all tongues telling of me.
基督在每個對我講話的人口中
Christ be the vision in eyes that see me;
基督在一切看見我的人眼中
in ears that hear me 在每個聽見我說話的人耳中
Christ ever be. 基督是永生的

Thursday, August 11, 2016

這是天父的世界

你如果曾經有一位良父,可能就會像我一樣,聽見這首詩歌非常得安慰。



我還記得1989年天安門事件發生後,很多大陸中國人湧進教會,來參加特別的禱告會,當時選唱的就是這一首,印象極深。其中唱道,罪惡雖然有時候好像得勝,天父卻仍然掌管。--我們可以在祂那裡哭一哭。

當然,有不少人的父親過分嚴厲,所以他們聽見上帝是一位天上的父親時,並不感到親切或希望尋找祂。但是,上帝是一位良父。

這是天父世界,我們側耳要聽,宇宙唱歌,四圍響應,星辰作樂同聲。
這是天父世界,我心滿有安寧,樹木花草,蒼天碧海,述說天父全能。

這是天父世界,小鳥長翅飛鳴,清晨明亮,好花美麗,證明天理精深。
這是天父世界,祂愛普及萬千,風吹之草將祂表現,天父充滿世間。

這是天父世界,求主叫我不忘,罪惡雖然好像得勝,天父卻仍掌管。
這是天父世界,我心不必憂傷,上帝是王,天地同唱,歌聲充滿萬方。

Tuesday, August 9, 2016

經文比較/鑑別/考證學的簡介

我有一個博客專門記錄在經文考證方面的學習筆記,最近已經很久沒有寫了。Textual Criticism這門聖經研究學科曾被一些華人基督徒不正確地翻成「聖經批判」,但criticism的意思是多重的,不只是批判,更是比較和評估,我贊成翻為「經文考證」。

不過Textual Criticism還可以從廣義上用來指其它文字的考證,比如分析「耶穌妻子福音」殘卷,或者我查看「返璞歸真」某段的中文翻譯,甚至對比柴玲先後發表的公開信,都屬於文字考證。

我有一些涉及經文考證的文章,比如關於七十士譯本(LXX)和馬索拉文本(MT)耶利米書的比較,你可以點擊右邊的Textual Criticism標籤看到。今天我看到CEB研讀本聖經介紹這個學科,Daniel G. Reid博士寫的,很精煉,於是翻過來,給華人信徒參考:


我們今天手上的聖經顯然已有很久的歷史。在幾個主要的基督教傳統中,列入正典的書卷範圍是超過新教聖經列出的66卷的。除了東正教會的聖經之外,所有翻譯的聖經(英文或中文),舊約部份是從MT的希伯來文本翻譯,而東方正教會的舊約部份是從LXX的希臘文本翻譯。

無論是希伯來文還是希臘文的聖經,沒有一本是100%按照原文抄本來印的,這是因為許多世紀以來,用手抄寫的聖經都存在一些抄寫的錯誤。實際上,印刷時代也引進了印刷的錯誤,而且印刷錯誤比起手抄的緩慢過程來,傳播得更快、更廣。雖然以色列的希伯來文聖經許多世紀以來抄寫得最為精心仔細,新約部份的希臘文聖經傳下來的時候就沒有那麼審慎了,尤其是最初的幾個世紀。

那麼,從初期直到現在,我們一直都需要小心地研究各種手抄稿,要把抄寫的錯誤剔除,把聖經中最可靠抄錄的字句辨認出來。早期的基督教學者,比如第三世紀的俄立金,將希伯來聖經和不同版本的希臘譯本作對比,第五世紀(翻譯聖經)的耶柔米,仔細對比和權衡不同手稿中的異文。現代的聖經考證學,是為判斷每句話中,哪些抄本的讀法是更加可靠正確的原稿,十五世紀的伊拉斯謨(Erasmus of Rotterdam)是這學科的先鋒。他根據當時手上最好的幾份抄本,對照整理出版了(印刷術發明之後第一版的)希臘文新約聖經。

自從伊拉斯謨的時代,經文考證逐漸發展一門專業的研究領域,同時,找到的新約手抄本的數量也顯著增加,有的是殘卷,也有比較完整的抄本。到2013年為止,共找到125份紙莎草的抄件。其中最早的有幾份是公元第二世紀寫的,也有不少是第三和第四世紀寫的,更有不少古代翻譯成其它文字的經文,以及早期基督徒作品中引用的新約經文。

結果發現,新約各書卷比起同時期任何其它的古代文學作品,都留下了多得多的資料來源。而且,聖經考證工作使人信心大增,知道今天聖經翻譯所根據的希臘版本,與原初的手稿是極其接近的。這些聖經考證的成果都反映在現代的一些新的譯本中。比如說,CEB在約翰福音八章11節的註腳中指出,「新約的對照版本(Critical edition)中沒有八章1-11節這一段」(中文的串珠註釋本也指出有些古抄本無此段)。

現代版本的聖經遵循古代抄本的原則,繼續為讀者提供幫助,將聖經分了章、節,將詩歌排列成短句結構,加上標題和小標題來指明段落的主題,用註腳解釋那些意思朦朧,或有另外的重要讀法之處。在研讀版的聖經,還幫助讀者對照其它的有關經文,甚至伴隨著不少短文和評論。這些特色都協助人更好地閱讀和使用聖經。

雖然這些資料都是眾多學者研究的結果,它們仍然不是聖經本身。它們好像一個框架,環繞著古老但活的(對人說話的)文字。

聖經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股金線繩,而是藉著歷史過程傳給我們的,累積了層層的智慧和屬靈洞見,神所引導發生的令人驚奇事件。聖經所寫作和保存的信息都是真實可信的,講述了神住在遊牧的以色列民當中,最後藉著一個年輕的拿撒勒人耶穌來到我們中間。

Sunday, August 7, 2016

人人會死,但非人人都活著

Richard Williams是一位黑人基督徒說唱歌手,藝名是Prince Ea,聽他講道也很有啟迪呢。他相信愛是一切問題的解答。你不必同意他的每個觀點,但是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說出了一些深刻哲理。



Prince Ea是從蘇美爾神話衍生出來的名字,意思是The Prince of the Earth,地球王子。

Thursday, August 4, 2016

關於智慧與狡猾的默想

哥林多前書三章19節:經上記著說: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

這句話中的「有智慧」與設「詭計」有聯繫,不僅讓人想起某些政客、甚至教會人士的「智慧」。今天讀到Moen博士寫的靈修日誌,有啟發,翻成中文如下。

當保羅引用約伯記五章13節的時候,這位猶太拉比自然知道,「智慧」的輔音拚寫A-R-M還有另外一個用法的意思,就是「狡猾」。狡猾是創世中那蛇用來引誘夏娃的智慧。

智慧和狡猾有聯繫,多少讓人有點意外。畢竟智慧是一個高尚的美德,也是值得誇讚的靈性表現。但約伯記中的以利法看到一個危險,我們也應該看到,就是智慧可以另有企圖。智慧可以從外表看還好,但動機像那蛇一樣險惡。

從世俗的眼光,蛇可能很有智慧,這智慧讓牠能夠用所知道的信息來達到一個目標。異教徒用手段來影響世界,達到他們的目標,用的就是這智慧。無論目標是高尚還是邪惡,用些精明就是結果不同。

不過這種智慧避開了聖經智慧的基本。聖經中的智慧一定從思想到行動都敬畏和服從神,一定首先承認我們有很多事情不知道或不確定,但神知道。只要我們希望了解神和祂的作為,就必定要承認,我們是依靠祂和接受祂的奧秘。這並不是說我們自己甚麼也不做,乃是說利用資訊或洞見來達到一個目標的時候,先參考神的心意就是信實,不管神的榮耀或他人的益處就是狡猾。

怎樣發現人的狡猾呢?就看在神的良善慈愛之外,人是否另有企圖。我們有時沒有發現人家的狡猾,夏娃就是被蛇欺騙的,蛇有個隱藏的企圖。夏娃犯罪不是因為她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她犯罪是因為她試圖在神所設定的界限之外,達到一個好的目標。蛇騙她相信,在神的界限之外也是好的。牠把自己引誘人偏離神的企圖,藏在一個合理的建議中—更有聰明和智慧不是很好嗎?

誰能揭露人隱藏的目的呢?保羅引用以利法的話提醒我們,只有神知道人心,神將人的真實企圖顯明。人的智力、精明、老練、知識,都不等於從神來的智慧。在一個講究學歷的世界裡,我們必須學會用神的道來測試所有的事。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檢查看自己的願望。人很容易從智慧滑入狡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