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9, 2017

彼得前書的寫作和背景

上林榮華教授的課很有趣,他總是能夠從一些我們平時不太注意的字句中,分析發現很重要的書卷背景資料。本文是一個例子:彼得前書寫下時的背景。

在書信末了問安的部分,作者常常替本地教會致意對方。五章13節寫道:在巴比倫與你們同蒙揀選的教會問你們安。

為甚麼提到「巴比倫」?林教授告訴我們一個歷史背景:在公元70年聖殿和耶路撒冷被毀以後,猶太人開始用「巴比倫」來指羅馬。這也許可以推論出兩件事:彼得前書是在羅馬寫的;寫作年代在聖殿被毀之後。

不過根據初期教會的傳統,彼得是在羅馬的尼祿皇帝手下倒釘十字架而死,而歷史上的尼祿是公元68年死的,死時耶路撒冷城和聖殿還沒有被毀。彼得即使寫了這卷書信,大概也不至於稱羅馬城為「巴比倫」。(這句把羅馬稱為巴比倫的話,會不會是後來抄傳的時候添加的呢?不是不可能,但有跡象表明這句/段話不是後來添加的。)

五章12節:我略略的寫了這信、託我所看為忠心的兄弟西拉轉交你們。--和合版翻成「託…轉交」,讀來西拉一定不是寫信的人,但原文句首的介系詞dia,意思就是「透過」或「藉著」,既可能是託西拉代筆寫信,又可能是託他送信。新譯本就把這句話翻成:我藉著我認為忠心的弟兄西拉,簡略地寫了這封信勸勉你們...

到此,我們需要面對聖經中有託名寫作的事實。嚴格地說,這不應該理解為現代人的冒名寫作行為。古代中東人在一個口傳的文化裡,文字是誰寫誰編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口傳的信息被文士寫下來,目的仍然是為口頭繼續傳播。

當上帝給人信息的時候,首先也是口傳,後來才有人寫下來。你不能因為書卷寫得晚,或是因為有文士在收集、抄寫時編訂了,就認為修訂的版本是錯。--所謂的「原稿無誤」其實是出於錯誤的假設,給現代人出了難題。

你如果對林教授的課程有興趣,可以到睿理文(Relevant)神學院的網站查看課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