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15, 2010

加爾文主義和正統教義

現在的加爾文主義各式各樣,每一種都聲稱自己是最代表加爾文本人的思想、最正統的改革宗神學。Sawyer教授把幾種主要的派別作了比較全面的歷史性研究比較和評論,我覺得總結得不錯。以下是從他的The Survivor’s Guide to the Theology摘要而來的。

經院哲學主義:各種加爾文主義都以中世紀的經院哲學主義為特徵,但這個特徵是在加爾文過世以後不久才突顯出來的,加爾文的學生爲了宣傳普及而從研究上作了一些添枝加葉的功夫。問題是這研究神的學問能弄得那麽準確嗎?加爾文本人採用經院哲學主義那種精確的方式去研究神學嗎?囘答是否定的。他留下不少著作,都是從經文的文學形式入手,看聖經為論説文件和聖靈感動的工作,根本不講究語言文字上的精確。企圖從經文裏挖掘出對某一神學教義的支持,從來都不是加爾文的做法。比如,加爾文對聖經無誤論的細節,或是天使學,或是雙重預定論從來沒有什麽興趣。聖經裏對這些話題不怎麽關心,所以加爾文也不去關心,只有後來的經院哲學主義的學者才注重這些細節到底。

理性主義:理性主義和經院哲學主義關係密切,是加爾文許多跟隨者的心態。他們研究神學的目的就是把將一切都縮簡成命題式的真理知識。理性主義者用的是從神學觀念出發的推演式(deductive)研究,而不是從經文出發的歸納式(inductive)研究。加爾文認爲是歸納法才是正確的研究方法,基督教的神學要建立在經文之上,而不能建立在教義之上。但是加爾文的跟隨者把神的主權和祂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初始概念拿來,用理性的方法小心地建立一套推導而來的真理。問題是,這些小心推出來的論點或許很合乎邏輯,卻無法找到經文根據。經院哲學主義假定聖經中包含著一套完整合乎理性的神學,又假定神的啓示是個可用平面邏輯證明的道理。另外,理性主義方法不注意聖經中的文學體裁和形象語言的使用,把形象比喻的字面意思當作真理陳述。而加爾文卻充分挖掘經文語言,看能挖出什麽果實來。

TULIP加爾文五點要義:不少初學神學的人把加爾文的神學,即改革宗的神學,等同于十七世紀總結出來的五點要義,Sawyer教授說這是很不正確的,因爲加爾文發起的所有神學討論根本不能用後來的五點要義來代表。第一,你很難證明加爾文會同意這五個要義。這五點要義是1.人全然敗壞,不能自救(Total depravity of humanity)。2.神無條件地揀選人歸于祂,並非被揀選者有任何功勞或好處(unconditional election)。3.神的救贖是有限的,基督不是為全人類死,而只為信他的人死(Limited atonement)。4.神的恩典臨到被揀選的人是不可抗拒的(Irresistible grace)。5.重生得救的人一定會蒙神保守,信到底而不會再失落(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

沒錯加爾文很清楚地闡述過人的全然敗壞,沒錯加爾文相信神無條件地揀選人得永生,不過加爾文是否相信有限救贖論就很難説了,因他從來沒有明確地就這個問題說過什麽。第二,Sawyer教授說加爾文主義,或加爾文的神學,是一個涵蓋人生方方面面的世界觀,把它化簡為五個神學命題等於忽略其大部分的内容。單單一部加爾文的著作Institutes,就遠遠超過了TULIP五點要義的内容,其中講到聖禮、婚禮、政府、禱告、和成聖等等。

改革宗的經院哲學主義學者把這五點加以發揮,搞出墮落前預定論和墮落後預定論。前者說神在創造人之前就已經預定了墮落的發生,並同時預定一些人不得救。後者說神在人墮落以後才預定某些人不得救。這兩者都叫作雙重預定論,屬於最極端的加爾文主義。還有一種比較溫和的加爾文主義(Amyraldianism),不相信五點要義中的第三點---有限救贖論。Amyraut認爲神的秘密旨意是注定只救贖一部份人,同時神又有啓示出來的旨意,即希望所有人都得救。他相信基督的救恩是給普世的人,但只有上帝真正給予信心的人得到了。下表列出信義宗、加爾文主義五要義、和亞米念主義對於救恩論的不同闡釋。

盟約神學:Sawyer教授說,改革宗神學的重心後來其實轉移到盟約神學。神與人立約,神透過聖約與人建立持久不變的關係,而主要的聖約包括亞當的工作之約、摩西的恩典之約、以及基督耶穌的救贖之約。科齊(Cocceius, Johannes1603-1669)力圖矯正經院哲學主義的墮落前預定論帶來的種種困惑和辯論,用盟約的詞彙重新描述神與人的關係,建立了盟約神學,希望闡明神固然命定一切,可人也不是沒有責任的小木偶。盟約的基本釋義中有工作之約和接下來的恩典之約,強調了神的恩典和人的責任。然而到了救贖之約,一切都要回到神的主權命定。

加爾文主義在應用上遇到幾個挑戰。第一是有人會說,既然一切都是上帝命定,那麽我何必非要傳福音不可?我決不可能改變上帝的計劃,把注定不信的人勸服。第二是人們無法確實地知道自己是否得救,因爲上帝的旨意多少有些不可捉摸。据說連傳道人都未必得救,別人就更不敢說了。加爾文主義本來針對天主教的行爲主義,強調單凴信心稱義,可是到後來因信稱義退到五點要義之外去了,以神的主權揀選爲辯論的重點。可是得救的確据仍是個實際問題啊,結果不少自認爲是加爾文主義者的信徒轉去看自己的敬虔行爲,從聖靈的果子來衡量一個人是否得救。這實際上重新回到了靠自己的行爲得救的老路,不是嗎?

2 comments:

  1. Sawyer教授指出,讲英文的加尔文派(加尔文是法国人,加尔文主义从法国发起)在教义上是有所不同的。加尔文看信心是对神恩典的被动反应,而清教徒们(Puritan)则把信心当作人的意志的主动行为。这样一来,因信称义就和人的努力联系起来了!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