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12, 2011

古老的聖戰觀念並非源于聖經

I like to discuss things that touch an emotional nerve. How about “holy war”? 是的,傳福音的時候有不少人提這個話題。我搜索網上,找到一本很稀有的書,集人類學、軍事歷史、中東考古研究成果於一本,美國楊百翰大學William J. Hamblin教授的著作Warfare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to 1600BC提供了令人信服的關於“聖戰”的中東歷史背景資料。聖經中的神命令以色列人“滅盡一切”迦南人的記載必須在這個亮光之下來看。

Hamblin教授的研究資料來源包括:各種發掘出來的文字,包括帝王墓碑、年代名、傳記、詩歌、書信、行政字據、神話、史記、和其它文學作品;各種描繪武器和戰爭的圖畫,用來宣傳鼓吹君王的戰績或敬奉感謝他們的神;挖掘出來的防禦工事;挖掘出來的武器和其它與軍事爭戰有關的各種人造物件。他這本書集中在主前3000年(青銅早期)到主前1600(青銅中期)的考古資料分析,也就是遠在摩西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以前的世代。例如大約4000年前的蘇美爾天牛史詩(Gilgamesh and the Bull of Heaven)中就有(翻譯成英文的)Mightiest of the mighty, hero in battle, let me sing his song! 意思歌頌大能爭戰的神。

我原以爲“聖戰”的觀念是聖經裏頭的耶和華神發明授意,還以爲不潔的人禁忌輕忽隨意地來到神面前,否則會招致危險也是聖經中獨特的啓示,但這些都發現是比聖經還早的時代就已經有的文化觀念。我認識到,神向人啓示祂自己的心意,原是利用人們已有的概念來逐步引導、逐步説明的。讓殘酷野蠻的墮落人類轉向文明和平、轉囘認識上帝的慈愛眷顧是多麽艱巨的工程啊。

現在來看看這本書,人們在摩西/約書亞時期對上帝已經有什麽概念。1600BC以前的中青銅器時代(Middle Bronze)在聖經考古中也叫做族長時期,而1600BC以後叫後青銅器時代,或叫作青銅晚期。馬匹拉的戰車是在主前16世紀出現,而摩西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大概是在主前14世紀的青銅晚期。舊約中提到鐵與鐵器,都還是作爲比較稀貴的東西,先進技術。迦南人的鐵車曾經令以色列人無法輕易地將他們趕出去(士1:19),後來到了撒母耳的時代,鐵匠技術仍由非利士人壟斷,以色列人中沒有一個鐵匠(撒上13:19)。

對那個世代的人,什麽是戰爭呢?人類學家、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研究同一個現象,從不同角度看各有不同的定義和描述。Hamblin教授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古時的王、那些藝術家、在那些特別的地方、特別的時候(比如戰勝敵人的時候)做成的事情,也盡量參考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的意見,提出這個定義/描述:對於那些古時的中東人來説,戰爭固然有征有伐、有殺戮、有死傷,但那並不是最重要的事,他們認爲戰爭是他們所拜之神的一種手段,借著人的有組織的暴力,要恢復某個宇宙秩序,而王就是所拜之神為此特別選立的。這才是他們爭戰最重要的因素。Hamblin教授說,無論你怎樣定義“戰爭”,別忘了古代中東人的這個理念。

事實上,滅盡那個字有時要翻譯成永獻(給神),好像利未记27章28-29节,当灭的就是永献的。對於現代人來説,為某個所信的神而爭戰是太可惡了。我們想想2001年發生的911事件,恐怖主義分子炸掉美國的兩座世界貿易大廈,他們正是一些極端的穆斯林在宣告聖戰。可惜在不少地方和文化的歷史中,許多的戰爭主要目的都是為宗教。Hamblin教授研究了四千年前的中東考古以後說,戰爭簡直就像是宗教崇拜,獻敵國的人和財物為祭給自己的神(mass sacrifice)。

對我們這些主張敬奉一位愛與和平之神的人,那些古人會說,“一個不能在戰場得勝的神我們爲什麽要敬拜祂呢”?或許我們中間有人比知曉人心的上帝更加聰明,知道如何能説服那些以色列人來敬拜祂。如果他們的戰爭觀就是諸神之戰,那麽決不是人故作聰明,打著神的旗號打人的仗,而是作神的卒子,讓神來打聖戰。想起士師記裏面神如何“興起士師”來拯救以色列民了,怪不得聖經作者要詳細描寫神在每個士師身上的引導和作爲。

戰勝的結果呢?神有榮耀,將王/勇士也得榮耀,以擄掠財物、擄掠敵人作自己的奴隸,佔領自然資源,至少得到進貢為實際利益。所有這些宗教、政治、經濟因素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又一個的戰役,每次得勝必然跟隨著鄭重其事的歡慶和祭拜,很多時候包括殺死俘虜。

聖經的戰爭描述與考古發現的列邦爭戰觀滿吻合。創世記記載了一個四王和五王交戰,把亞伯拉罕的侄兒羅得擄去。亞伯拉罕聽見就起來帶著家裏壯丁去,一舉殺敗了敵人,把人和被擄掠的財物奪回。這無疑被所有人都看成是他的神比那幾個王的神都大有能力。那個不知從哪裏來的撒冷王麥基洗德,來迎接凱旋的亞伯拉罕時說,“至高的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裏是應當稱頌的”,因而亞伯拉罕透過他來供獻給這位“至高的神”,並不是件奇怪的事。

摩西也是奉了神的命來召集百姓的。耶和華反復應許必為他們爭戰,並且大有能力地勝了法老和埃及的諸神,都為説服百姓來敬拜這位至高的神。還記得以色列人在曠野遇見亞瑪力人來和他們爭戰吧(出17)?怪不得摩西手裏拿著神的杖站在山頂,百姓一定認爲是諸神之爭,誰得勝就説明誰的神能力大。所以摩西傳耶和華的話:“我要將亞瑪力的名號從天下全然塗抹”,又筑壇為証---我估計亞瑪力是一個神的名號,亞瑪力人是屬於那個神的民。諸神之戰,至高神必勝!摩西對衆人說:“耶和華已經起了誓,必世世代代和亞瑪力人爭戰”,百姓無疑理解這話為“耶和華神必世世代代和亞瑪力人的神爭戰”。

下次讀那些聖經故事,請你記得用Hamblin教授告訴我們的這些背景資料,了解當時的人想些什麽,嘗試與他們一起來認識耶和華至高的神吧。聖經中的資料,連不信的人都把它當作是很有參考價值的中東留下來的古老人類文字遺產。

5 comments:

  1. 人类战争从何时开始,甚至有没有不打仗的时候都是问题。中东地区从最早发现的文字/图画开始(3000BC),内容就已经载有根深蒂固的、广泛的各战神的敬拜了,所以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战神敬拜至少在3500BC就有。创世记说“地上满了强暴”是洪水之前,挪亚子孙是否文明一点是值得怀疑的。不知人是因为强暴所以崇拜战神呢,还是因为崇拜战神才变得强暴。我相信是前者。

    ReplyDelete
  2. 稱謝那擊殺大君王的,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他殺戮有名的君王,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就是殺戮亞摩利王西宏,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又殺巴珊王噩,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 詩篇 136:16-20 )

    以前的戰爭是很頻密的事,戰爭不只是民族和民族之間的事,更是民族的神和民族的神之間的事,哪個民族勝了,那個民族的神就是更強,就是真神。在這個情況下神要顯明自己是真神就是透過戰爭,擊殺,殺戮

    所以詩篇作者說神透過擊殺大君王彰顯祂的愛,透過擊殺大君王(及他們的神),外邦人,以色列民甚至我們可以知道誰才是真神,誰才是人要敬拜的,誰才是生命的源頭,誰才是得勝者,幫人勝過一切困難,罪和情慾!!

    可惜現在的信徒都不去了解歷史背景,現在的信徒都說神屠城,殺戳歸於祂的懲罰...

    ReplyDelete
  3. 在那時代戰爭,擊殺,殺戮確是証明祂是真神的最有效方法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