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29, 2014

ETS的熱門話題:聖經無誤

目前主導美國聖經研究的學會有三個,福音派神學學會(ETS)、聖經研究學院(IBR)、和聖經文學學會(SBL)。這三個學會的年會一般都在每年感恩節的前一個週三開始,一個接一個在同一個城市召開,會期總共7天。2013年這三個學會的年會在Baltimore,MD召開。ETS的年會主題是“福音派信仰,聖經無誤,與ETS”(Evangelism, Inerrancy, and ETS)!大家熱烈反思和探討這一教義與傳福音的關係。

大會主題講員有大名鼎鼎的聖經學者,D. A. Carson和Ben Witherington III,還有神學家John M. Frame。結果,保守的加爾文派Carson和Frame主張繼續使用“聖經無誤”(Inerrancy)字眼,而開放的Ben Witherington 則主張改用“聖經可信”(Trustworthy)字眼。

持不同立場的聖經學者和神學家一起坐在台上,敞開回答一些大家極為關心的問題,心平氣和,敞開心懷,又彼此尊重,真是難得。以下是三位大會主題講員的討論,我有幸得到錄音帶,從頭到尾聽了,非常精彩,建議你也聽聽。下面我分享一點:

主持人問的第一個問題是:如果研究聖經而沒有聖經無誤的神學結構,會有什麼樣的實際和屬靈問題?Frame:聖經無誤論很重要。Carson:除非我們有個大家都同意的、小心定義過的聖經無誤論,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很多人不是不尊重聖經,可是他們不喜歡聖經無誤這個字,大家意見都不一致。Ben:恐怕沒有一個人知道你對這個字的複雜定義。無誤這個字的現代意思和你的複雜定義不同,我們研究過了,可以對一般人解釋說這不是錯誤,那不是錯誤...,可是在簽署信仰告白的時候,各人理解不同,還是寫聖經可信比較好。

Carson:不能因為一個詞必須小心定義就避開,那很多神學詞匯都不能用了。否認聖經無誤問題更嚴重,我寧願告訴人,這個字需要小心澄清、加上條件就是正確的。Ben:就談關於聖經無誤的芝加哥宣言吧,你會說那是個無誤的宣言嗎?Carson:沒有人會說。Ben:好,我們沒有一個無誤的聖經無誤宣言,或無誤的關於神、關於真理的宣言,因為我們只是人。那麼為什麼我們必須講無誤呢?無誤論是個不可跨越的界限,一跨越就不是好的福音派基督徒嗎?如果無誤論的確起這個作用,那我們就不跨越,可是它告訴我們不是如此。

Carson:...你發給我們的聽眾一列詞匯,那些詞匯在聖經中的用法和意思不同於咱們的系統神學解釋,比如“成聖”,但是那不等於新約中完全沒有。雖然沒有直接用“成聖”這個字,逐漸成為聖潔的觀念還是有的。聖經用法和后來的認信有時不太相同,幾乎每部份的基督教信仰告白都會有這個問題。Ben:是的。把后來的系統神學觀念讀進聖經裡去,是聖經原作者根本不知道的意思,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我希望人人讀聖經時都知道,哪些理解是來自系統神學,哪些是來自當時歷史背景。Frame:...看你怎樣定義聖經神學,在理解經文上,很難講經文的歷史性居首還是系統神學居首。系統神學在讀經時給我們亮光。

第二個問題:在理解聖經無誤問題上,考慮的起點應該是歷史還是神學?請評論它們的關係。Frame:Ben的簡歷介紹說了,他認為應該從聖經的歷史性出發。但歷史研究是人的學科,不適合作我們的起點。傳統的基督教歷史用神學講上帝的治理,講神對歷史的解釋。Carson:這個問題又很模糊,每個人經歷不同,可能有不同的出發點。最重要的是上帝在時空和歷史中顯露祂自己,祂借先知的話解釋歷史的意義。我們要把歷史裝在上帝、倫理的盒子內,這麼複雜交織的東西,什麼是起點?

Ben:正因為複雜交織在一起,你無法把歷史挑出來扔掉。應該承認,如果耶穌沒有復活,我們都該回家去,不必有我們這個學會,也不必傳福音了。只是我恐怕,否認歷史的重要性已經成為我們歷來做神學的基礎了--我的主觀理解、主觀經驗就是一切,我認為經文是什麼意思,它就是什麼意思,不必參考其它人的意見--這很有問題。Frame:歷史沒有權威,但會影響我們做神學的方式。Carson:我們對時代的看法會影響我們傳福音的方式。如果過份擔心別人不聽,恐怕就只繞彎,不能領人歸主。

其它討論的問題還包括:聖經文體和無誤論的關係;托名寫作的書卷,比如彼得後書,也是一種文體,是否挑戰無誤論?如果有人根據聖經無誤,否認有托名寫作的書卷,你怎麼回答? 如果我們不是為聖經無誤辯護,而是宣講聖經,讓聖經為自己辯護會如何?鑒於現代人對於聖經無誤的負面認知,我們是否應該換另一個字,不再用Inerrancy?堅持無誤論的說法有什麼益處?有什麼挑戰?等等。

雖然耶利米書(某些部份)的寫作可能是上帝告訴耶利米信息,耶利米告訴巴錄寫下來,他甚至必須聽寫兩次,詩篇23篇就未必是大衛半夜從上帝聽寫來的,Carson教授說啟示和靈感的模式會有不同。另一方面,Ben Witherington教授說,路加絕不是坐在那裡迫切等著聽見上帝的聲音,他乃是到處探訪福音的見證人,調查研究,按照事件發生的次序寫下來,甚至修改過的。我們今天統稱為上帝的默示,要知道絕不能否認人在其中的大量努力。

以上我或許有聽不真確之處,歡迎指正。2014年11月份,聖經研究學會將在加州San Diego舉行,主題將是教會論。有人說得好,We’re invited into a more mature understanding of what it means to be community, bound together by the spirit of Jesus. 你如果有興趣參加,不如及早報名。我們應該有更多的華人學者和神學家、神學生參與這樣的年會,詳細資料可查看ETS的網站,或咨詢睿理文神學院的林榮華教授。

Tuesday, January 28, 2014

詩歌分享:我相信

這首敬拜的歌曲是一位姊妹在小組裏分享的,很好聽。我尤其喜歡它的歌詞,道出我們的信心。我相信,是因為我經歷到上帝的真實同在,沒有甚麼別的因素能夠動搖我對祂的認識。



我相信你的應許
我相信你的愛
我相信你的真實
我相信你

副歌:所以我來為要愛你
所以我來為要敬拜你
你在我身作為可畏
我一生敬畏你

我相信你的恩典
我相信你的能力
我相信你智慧完全
我相信你(副歌)

我相信你的救贖
我相信你的犧牲
我相信你流出寶血
我相信你復活

你在我身作為可畏
我一生敬畏你(副歌)

從最後一段歌詞來看,歌中的“你”是指耶稣,而非指父神,但前面兩段也許該是向天父歌唱的。耶穌降世為人,實在希望把祂的父介紹給世人,並要求我們效法祂!

Saturday, January 25, 2014

理解啟示錄經文的例子

Today's Word每日靈修材料尋求從聖經原文來找亮光,對照不同的譯本,是一份挺不錯的資料。下面內容取自去年1月7日的內容,供您參考。

啟示錄十七章8節的中文翻譯是:你看見的那獸,先前在、現在不在、將來要從無底坑上來,然后走向滅亡。住在世上的人,凡是名字在創世以來沒有記在生命冊上的,看見了那先前在、現在不在、將來還要出現的獸,就要驚奇。

這節經文中有個短語,中文翻譯是“名字在創世以來沒有記在生命冊上”,它也曾出現在十三章8節。解經家遇到一個問題:“創世以來”到底是修飾什麼?它其實排列在短語的最后,所以十三8按字面是“那名字沒有記在…生命冊上的,被殺的羔羊,創世以來”。多數時候,修飾的短語和它所修飾的名詞是連在一起的,也許因為“創世以來被殺的羔羊”聽來不太對,解經家讓“創世以來”去修飾“名字”,於是十七8也用同樣的理由來修飾“名字”。這恐怕可以考究一下。

如果“創世以來”可能靈活搬動去修飾前面的名詞,我們為什麼不讓它修飾前面“住在世上的人”呢?“創世以來住在世上的人,名字沒有記在生命冊上的”也很合理。既然在講論誰能看見那“先前有、現在沒有、將來還要來”的獸,肯定是個公眾事件。只是此處單數的“名字沒有記在生命冊”,被好幾個英文譯本修訂為眾數了。這是把希臘思想加進來了,好像神對每個人都有一份紀錄似的,希伯來思想卻不是這樣。“全以色列都要得救”不是說每個猶太人,而是說遵從耶和華的“以色列”群體。

再說,“創世以來”也很可能是修飾那獸的,它的名字不在生命冊上,而且是單數。所謂“先前有、現在沒有、將來要再來”,很可能反映出希伯來思想對時間的認識:那獸是創世以來就在那裡的,它只是有時顯露、有時隱藏、不同時代的人看它不同而已,但住在世上、名字不在生命冊上的人看見總會驚奇。

總之,我們今天學到:翻譯的人有時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假設更改經文,要知道這很平常。另外,約翰的字句很多時候意思並不太清楚,我們不要貿然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宣告末日如何,但是不要擔心:只要記住神是掌管歷史的,有些事情可以在將來見主面的時候問嘛。約翰信息的重點是要我們信靠主!

Wednesday, January 22, 2014

如何自己降低血壓

有一次我遇到一個牙醫,在為我洗牙之前堅持要給我吃抗生素,他相信那幾片藥吞下去就能保護我不致感染,而我則相信我自身的免疫系統必須多抵抗一次抗生素的侵犯!很不相同的觀念。

人的健康出問題,十有八九是生活方式不健康,自己若能找到原因,調整過來是治病的最根本的措施。相信和珍惜上帝已經給你的一套完備的免疫系統,少依賴醫藥是智慧。很多人血壓高,可以用調整生活習慣的辦法改變過來。

患高血壓的人必須留意肥胖的問題,你如果能夠減肥或控制體重,血壓就會自然下降。也許這一點現在已經是一個常識,但你若不知道,現在減肥一點都不晚。每減少一公斤體重,收縮壓(高壓)會降1.6毫米汞柱,舒張壓(低壓)會降1.1毫米汞柱。另外,你的體內脂肪比率(Body Composition)越低越好,女人應少於22,男人應少於16。所以不是體重越輕越好,要有肌肉!你可以從網上搜索一下這個指標的計算和圖表,總之要鍛煉身體,增加肌肉和減少脂肪。

每天留出時間運動30分鐘以上,不必是太劇烈的運動。但總要達到心跳135次以上,有些氣喘、身上發汗,或肌肉發酸的程度,你如果在肚子有些餓的情況下運動,減肥效果最佳。運動真的是最好的醫藥!幾乎是醫治百病,包括傷風感冒!

不要喝酒,因為酒精提高血壓。你喝酒就傾向於多吃,而且酒精本身是一種糖,應該限制。每天喝咖啡不要超過一杯,最好改喝綠茶。一定要減少鈉(sodium)的攝入量,人體一天只需要500毫克的鈉。你如果習慣吃很多罐頭和各種加工過的熟食品,或者燒菜用很多調味汁,裡面都含有太多的鈉,杜絕那些食品就會在降血壓方面幫你自己一個大忙。

哪些食物對降血壓有益呢?使用特級初榨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做菜,裡面富含歐米加-3脂肪酸,來代替玉米油、葵花子油等等,可以降低血壓8毫米汞柱。另外是大蒜,每天吃4瓣生大蒜,是很有效的降壓食品。還有海藻、海帶、新鮮西紅柿也同樣降壓,常吃能降14毫米汞柱!乳清蛋白粉(hydrolyzed whey protein)是一種營養保健品,有人每天把它混在奶昔/冰果露中喝,也能達到降壓11毫米汞柱的果效。

其它的營養保健品能夠幫助降低血壓的還有:鎂(Magnesium)、維生素D、輔酶Q10(CoQ10)、魚油(Omega-3)。不過要注意,你如果添加了鎂,就必須也添加鈣,以免引起失衡。有人對59個患高血壓的人作8個星期的試驗,發現每天服用120毫克CoQ10能夠降低血壓9%。另外有人對83人作12個星期的試驗,每天服用CoQ10的劑量是60毫克,結果改善血壓的效果也很類似。

最后,嘗試放鬆精神壓力也是很重要的降壓策略。除了立刻離開張力的源頭和現場,禱告和請人幫你禱告,用深呼吸法減輕精神壓力也立即見效。很多網站都有介紹各種Relaxation therapies,你可以選一兩個合用的,堅持使用。

以上內容取自Consummer Lab的網站,http://www.consumerlab.com/。提前祝你新春健康!

Monday, January 20, 2014

《基督教神學思想史》

Roger E. Olson教授寫的基督教神學思想史已經翻譯成中文。Olson教授是一位視野寬廣的歷史學家,他用故事敘事來講述歷史,讀來有一股清新感。可是中文翻譯卻似乎改了基調,用詞方面顯得是站在新教某些宗派的立場。你如果英文好,還是建議你閱讀原文。

我單單列出標題的翻譯你就能看出來我說的意思:第一部份還好,The opening Act: Conflicting Christian Visions in the Second Century,翻譯成序幕:二世紀基督教思想的沖突。當然,vision准確說來也許不是思想,我會翻譯成理念的沖突。第二部份The Plot Thickens原意應該是有趣的情節開始上演,而不僅僅是普通的換場。中文沒有把第三、四部份的great crisis翻出來。重大危機寫成轉折或插曲屬於輕描淡寫,因為Rocks the Church和Shakes the Church都含有重要的驚險危機感,決不止是小小轉折和插曲。



後面的歷史開始分宗派,中文翻譯立場鮮明,站在新教一邊,反對東正教和天主教!不知道譯者是否明瞭那時的新教還沒有從天主教分出來,但「分裂」一詞是貶意。可Olson教授並不貶低東正教--東西兩個教會都是上帝的教會,雖然故事情節分為各自一方的兩頭,東方正教會和西方大公教會都來自同一個Great Tradition偉大傳統。

從第六部份開始,Olson講的只是西方教會的故事。首先是科學女王登場的長篇故事,其中涉及神學的部份,當然是啟蒙運動、理性主義帶來的經院哲學。登上神學寶座的不是聖經研究,乃是哲理論証,這是好事情嗎?中文翻譯把它當作好事,用神學的春天來形容神學的新發展。

第七部份的New Twist是美國俚語,在這裡指神學思想上的新方法、新解釋、或新花樣出現。西方教會改革,擁護改革的成為新教,不擁護的是天主教,用“轉折”來描述似乎不夠有力。這樣的分道揚鑣固然是“分裂”,中文毫不猶豫地使用這詞來形容改革結果,似乎已預備好如何確定是非,但Olson使用divide卻是中性的。

第八部份Olson教授用的是貶義描述,因為英文的falls apart含有崩潰、失敗的意思。新教徒實際上變得四分五裂,亞米念派起來反對加爾文主義,敬虔派起來更新路德神學,清教徒和衛理公會起來復興英國聖工會,自然神論、自由派神學如百花齊放,各家從不同方向要修正改革后的新教,神學故事失去了重點。中文的“多元化”幾乎是掩飾的說辭,更不用說“換裝”從哪裡來。

第九部份並非“變奏”,乃是整體情節又必須開始兵分幾路,自由派、保守派、和新正統派各自回應現代主義潮流…

Friday, January 17, 2014

每天操練:身體和靈性

這個女孩子是很優秀的教練,口中滿了鼓勵的話。我們在教會中,在小組裏,需要很多這樣的人!



這也是個重要的普世價值,笑咪咪地、真誠地對人說:...you can live the life you want, I am here for you. I love you so much guys. Keep working hard, I am so proud of you! 翻譯成中文:你可以透過努力生活得好,我在這裡支持你。我愛你們這些人...加油啊,我為你而感到驕傲自豪!

Tuesday, January 14, 2014

伽利略“異端”的教訓

說起教會揮舞教義的棒子,打擊科學家,伽利略被教會定罪是一段大家都知道的歷史。伽利略發明/改進望遠鏡來觀測天文,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說。科學與神學起沖突的時候,哪一方會贏呢?本文取自Sawyer教授的《The Survivor’s Guide to Theology》第六章。

伽利略是生活在十六、十七世紀的意大利人。那時宗教改革運動成功,但意大利在動亂中。東羅馬的皇帝和羅馬的天主教教宗爭奪政治勢力,羅馬城被洗劫,南部的佛羅倫斯國垮台,西班牙人佔領了整個意大利半島,不少勝方士兵視自己為支持改教的陣營,打敗了天主教會。結果,很多人從效忠教宗轉去效忠國王。

在這段時期,阿奎納的神學是主流神學。阿奎納神學是個十三世紀利用亞里斯托德哲學推導出來的偉大神學/哲學綜合,取代了先前的奧古斯丁的神學/哲學綜合。為了回應宗教改革,1545-1563舉行的天主教大公會議(The Council of Trent)上,教廷正式接納了阿奎納神學做為教會的正統立場,意在掌控歐洲大公教會的思想,還禁止了一些改教的書籍。到1600年代初,教廷又定罪幾樣觀念,比如相信政府的權威高於教會是異端啦等等,規定“每個人或官長都要被一個永恆神的公義定罪,審判的監護權和解釋權唯獨歸與大公教會(天主教廷)”。

在這種環境下,任何領域的發明創造都自動成為懷疑對象,需要審核是否威脅了體制。伽利略明白這個利害關系,他極力想要証明,自己在天文物理學的發現與聖經沒有沖突,不會威脅到統治勢力。然而,隨著辯論的開展,伽利略同時在科學上和神學上遭到攻擊。1615年,伽利略寫信給Christina大公爵夫人,陳述他對科學與神學關係的看法。他主要說明了三點:

1.這件事上奏羅馬教廷是基於錯誤的前提。
2.天文物理不在信仰的范疇之內。
3.如果解經是按照教會一貫的原則,新的宇宙學其實與聖經和諧。只是Trent羅馬天主教大公會議強調字面,並非教會一貫的原則。

伽利略說,反對他的人作錯謬爭辯,借助聖經的權威,卻從不理會他的論點。“聖經決不會講非真理,只是我們要理解其真正的意思”。聖經的字句意思常常不是簡單的字面閱讀的意思,因為聖經使用形像圖畫語言 來描述真理,聖靈啟示的語言是當時普通人,沒有受過教育的人能夠明白的語言。伽利略大膽說“自然的書”the book of nature也是上帝的啟示:“聖經和自然現象一樣,是從神的道出來,我們既透過他所創造的自然來認識神,也從他所啟示的道中來認識神”。他引用大主教的話,又引用奧古斯丁的話,來反對用聖經權威干涉理性和科學探討。...

可惜伽利略沒有辯贏,他因為支持哥白尼學說而被定為異端,並被禁止教導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學說。教會就科學作了權威宣告,以至在后面的300年中都繼續轄制了科學的發展。伽利略所爭辯的問題並非單單是接受日心理論的問題,他還試圖將信仰和科學兩個領域分開,讓科學從神學和哲學的轄制下得到釋放。可是,當時的羅馬天主教會建構了一種世界觀,這世界觀是從亞里斯托德哲學與神學啟示結合而來,不容任何新的亮光洞見,而且教廷沒有意識到,他們是把神學架構當作必信的真理,不惜一切代價去維護了。

Saturday, January 11, 2014

彰顯上帝的公平和正義

上帝在乎那些在困境中深深無助的人。他對以色列百姓說,你們要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給孤兒伸冤,為寡婦辨屈(賽一17)。又告訴基督徒什麼是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是首要、能夠看見的公義(雅一27)。

聖經告訴我們,公平和仁慈是上帝的首要屬性,也是耶穌所描述的天國最大特征。作為耶穌的門徒,如果我們不關心社會公義,那是很不合理的。以賽亞所大聲疾呼的社會,除了在第1章以外,第58章和61章也涇渭分明地說明了上帝的心意。“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六8)!

可以說,上帝對此是喋喋不休的!教會如果不努力在教會中和社會中追求上帝的公平和仁慈,就是不懂神的心意。這絕對要求我們懂得,到底什麼是上帝眼中的公平和仁慈?基督徒一般喜歡把這兩個字說成公義和慈愛,然后恰恰不明白這兩個字的含義,因為神學家似乎已經把它們過份抽象化了。公義變成某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個體的完美秉性,慈愛則是饒恕。只是在許多人心目中,上帝的饒恕仍然是有嚴格行為規范和計較虧欠的那種,並不是真正的饒恕。

就拿作鹽和光來說吧。作鹽和光應該包括大量的挖掘和暴露苦難來源的丑惡真相,許多時候涉及對現有建制的挑戰,需要很大的動力和勇氣,也需要聯合一致的口號和行動。前不久我聽到關於在世界上一些角落裡,有販賣女孩子作性交易的罪惡活動,而柬埔寨是發生這類事件最多的地方。所以,有基督徒跑去柬埔寨,參與打擊人口販運的活動,收留和重新培育受害的女孩子,辦學教導公眾如何教養女孩等等,堪稱是參與廿一世紀的奴隸解放運動。

這些要涉及與政府交涉,要求有關方面立法,在各處建立監督管理的機制等等艱難的任務,需要大量的聯合資源與禱告、教育的功夫,祈求聖靈盡快光照和醫治,將新的價值觀和生命注入社會。這些工作的最終目的是透過轉變/改革體制,為體制下的人帶來醫治和釋放。比起坐在教會的圍牆內,研討個人成聖和轉變的題目,哪個是更大的挑戰呢?

在不公正的體制下,人們需要立即解決譏餓、疾病、流浪、罪惡的受害人等等許多身體方面的需要。施仁慈在這些人身上是很具體的,把資源、時間、精力花在這些人身上,幫助緩解苦難是最實際的愛。除非我們都相信人的價值,除非我們真正了解上帝的旨意,除非我們能消除自己的盲點,誰會投入這樣的“運動”呢?

有個叫作Ken Wytsma的人寫了一本書《Pursuing Justice》,大力倡導回應上帝的呼召,推行社會公義,向眾教會發出了挑戰。他在年輕一代的基督徒中很有感召力,從2010年開始發起了一年一度的國際宣傳大會,團結和歡迎許多宣傳教育機構參與,讓人知道奉獻自己的財力、精力,將信心化為行動,致力於社會公義是日常可行的事。

2014年的大會將於2月份在洛杉磯舉行。今年邀請到知名聖經學者講員N. T. Wright作講員之一,只是他的發言將提前錄影下來。事實上,柴玲也曾經受邀介紹中國的社會不公平現象和自己的見証,她談了上帝對自己的饒恕和醫治。不過,她順便提到的有些數據似乎並不准確,然后說上帝允許那些不公平的事有目的…(我覺得她不適合講道。)

Thursday, January 9, 2014

上帝不偏待人?

今天看到新約聖經中明確地說,上帝不偏待人。這個字有一處翻譯成“按外貌待人”,所以意思是祂不discriminate。好幾卷書都提了,我以前沒有太注意。以弗所書、歌羅西書、彼得前書、羅馬書、使徒行傳都說,猶太人和外邦人一樣領受主恩,上帝不偏待!對啦,祂愛你我如同愛他自己的兒子耶穌!

可能有不少基督徒並不太相信。可保羅的確說:神將榮耀、尊貴、平安加給一切行善的人,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因為神不偏待人(羅二10-11)。這句話其實是讓人回味無窮的,值得我們重新考量我們頭腦中關於稱義的神學觀念。行善在上帝看來那麼重要呢!

上帝如何愛耶穌呢?祂給他尊貴的王位,使他得榮耀。耶穌曾對猶太人說:我若榮耀自己,我的榮耀就算不得甚麼;榮耀我的乃是我的父,就是你們所說是你們的上帝(約八54)。又對門徒說: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約十二26)。

我們信心如何?上帝果然不偏待人?

Monday, January 6, 2014

轉載:從商業倫理的移植談起

本篇是取自張國棟的哲學博客,談商業倫理的“處境化”。甚麼是把某個理念或神學“處境化”或者“本土化”呢?意思是採納那個理念或神學,應用在某個特別的方面或區域。這有些像花木移植,把好東西放入一個新環境,需要作一點調整,目標是讓其融會成為新環境的一部份。北美已經根據自己的文化環境總結歸納出一整套的商業理論,哪些原則證實為行得通,哪些行不通,其中包括道德倫理的規律。因為在北美,誠信是商業和企業能夠持久發展的重要基礎,失去信譽是個莫大的損失。但是在華人文化中,有些原則無法照搬過來,所以需要作“處境化”的處理,也就是變通一下,成為本土人士所接受的價值。

雖然我在美國大學任教商業倫理已經有兩年,漸漸也算是設計了一個自己十分滿意的課程給我的學生,但即使有機會,我卻不想空降地把同一套內容轉過來在香港的處境裡講授。為甚麼?因為兩地的文化和道德觀念有差異,而這樣一個科目並不應單單講抽空和普遍的道德概念,也要配合社會裡的經濟商業生活。

例如近日香港有報紙報導說,美國三藩市有華人搶領教會救濟食物,但卻只是為求轉賣牟利,賣不出的丟在垃圾筒,令真正有需要接受教會救濟的人倒拿不到食物,在寒冬下的街頭獨自捱餓。這樣的事,在美國很少人會做出來,在美國商業倫理課裡,這類話題只須提一提,美國學生們自然會嗤之以鼻。然而,在華人為主以及越來越出現大陸文化的香港,卻未必是甚麼大驚小怪的事,甚至人們可能倒會說教會太傻,這個話題可要透過一整課的討論──甚至激烈辯論──才能確定這類行為是否有違道德。

那麼在美國講商業倫理,有甚麼比較獨特的題目?我通常會在課程裡跟學生談虛偽的問題。因為在美國裡,幾乎任何大商業機構都會有十分漂亮的使命宣言和專業操守規則,但當然卻不是每一間都會實踐出來。例如僱用了近廿一萬員工的美國最大的私營僱主Wal-Mart,有一份長達三十六頁的倫理宣言,公司內也設有內部調查員來確保員工達到商業操守。但在2012年紐約時報卻揭發Wal-Mart在過去十多年於墨西哥進行了大量賄賂來方便公司拓展業務,並且內部調查員不斷受阻,無法查出真正主謀,而主謀嫌疑最大的人現在已升了更高級的職位。

在美國談商業倫理,常常都會提及兩篇「反派」文章,內容都說在商界混是要「講」倫理道德的,但其目的只是虛偽地用來粉飾或表面地滿足社會人士的期望,事實上他們心目中的真正商人是不用理會商業倫理操守的,一位作者甚至認為,用「講倫理」的外表來騙取顧客信任,誤以為帶有道德感召的你所提供的服務會比其他公司的好,並沒有問題。誠然,這就是現在很多美國商人對商業倫理的看法。如此,在美國大學本科的商業倫理課程裡,虛偽才是比較逼切要處理的課題,真正能令學生有倫理反省、日後會覺得所學習到的提醒原來會歷久常新的題目。

這引申出另一個觀察,就是美國社會似乎普遍比香港社會重視道德,因此才會有那麼多人會以為要虛偽地扮有道德來騙取顧客信任。在香港社會裡,似乎沒有這個裝扮的必要,大家心知肚明要盤算別人會怎樣佔便宜,自己要怎樣防範,然後略帶少許禮貌地進行那些討價還價活動便是了。在整個過程裡,道德語言往往不能夠成為有力的討價還價籌碼。由此可見兩地的商業倫理課程可會需要不同的重點。

這題目在教會處境裡呢?就是教會倫理。有趣的是,道德語言在教會裡往往可以成為有力的討價還價籌碼。因此,儘管你想法正確,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只要你的對手講得出你有道德缺失,你在整個爭議過程裡還是要處於下風──你的意見受到冷待,甚至連你這個人也被孤立起來。各位不用想到婚外情那類事情,只要你被指為驕傲或好譏誚,那已經足夠。讀者請留意我上面用了「講得出」三個字。關鍵並不是全教會裡唯獨你一個人是驕傲或最驕傲,彷彿客觀地在上帝道德成績表上你得分最低,而是唯獨你一個人被某些建制中人指為驕傲,然後其他人聽信了。由此我們便不難看出道德語言很容易變為權力工具,講的人其實未必真正關心道德,但他們很清楚,一提出道德問題便能操控大量信徒,令他們不接受你的意見和不接受你這個人。

這裡不便舉出太清楚的實例,但各位不妨回想你在網上信徒圈子裡的見聞。有些人不會評論你的觀點好壞,卻一味說你不是好人,或來意不善、存心挑釁,再講自己怎樣委屈地忍受你的惡意,這已經足以令很多信徒漠視你。而當你問你做錯了甚麼,他會更反罵你到現在也不知錯,那就足夠令你陷入極大的人際關係困境裡。這一切純粹可以只是一種虛張聲勢的策略,可能到了見主面的日子,他還是講不出你道德品格上有甚麼嚴重錯誤,但你在此世已經要背負那些罪名。由此,我很喜歡看到福音書所描述的耶穌十分愛跟法利賽人作對。法利賽人作為宗教和道德領袖,往往卻會陷入這種濫用道德語言的危機而不自知,諷刺地,本應最敬虔和最有道德的一群人,卻是耶穌批評得最多和距離上帝信仰很遠的一群人。

Saturday, January 4, 2014

教會應該做的14件事

很多人都喜歡新年立志,下個決心鍛煉身體啦,多讀書啦,去旅游啦等等。我不記得自己特別在新年的時候立下什麼目標,我知道自己大都堅持不下去的,何苦徒然給自己一份壓力?不過,4年前我開始寫博正是新年之際。那時只不過是靈機一動,而且立即就寫了第一篇出來--一個非正式的神學討論園地。我是喜歡讀書和思考的人,而且喜歡和周遭的人分享,這叫作恩賜!所以,我建議你的新年立志不要離開上帝給你的恩賜太遠…

今天在網上看到有個人替教會寫2014年的新年立志,覺得挺有新鮮挑戰的意義。咱們自己沒有機會牧會,所以在博客裡攪和一把,讓牧會的朋友參考參考也好。這人寫了14條,未免太多啦,如果您是牧師或長老,請您考慮其中任意兩條就好,哈哈!

一、回顧2013年:去年哪些活動有果效?哪些活動沒有果效?咱們把錢花在什麼地方了?有沒有促使人們生命轉變啊?客觀地評價一下。這個據我所知,眾教會很少去評價,特別是負面聲音多的時候,嘻嘻!

二、誠實地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人家為什麼會願意到我們的教會來?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和回答注定影響教會的各項事工、展望、和使命。誠實是關鍵,不要光撿好聽的說。

三、2014年嘗試改變點什麼,做點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有些教會就是年復一年,永遠不變的。比如可以鼓勵對照和使用新的聖經版本?比如敬拜中增加5分鐘新鮮的個人生活見証?試一試或許大家會喜歡呢。

四、培養接班人:年長資深的人設法讓位,特別是體弱多病的屬靈領袖。很多年輕人心裡火熱卻沒有服事的機會,同時各個領袖團隊都需要增加新鮮的生命力,何必佔著位置讓別人輪不到?

五、接受失敗:失敗一般是教會事工最怕的,但是失敗能夠促使人檢察反省。沒有失敗恐怕就沒有創新或調整,反正我們無法避免失敗,不如利用機會做出面對失敗的榜樣,汲取教訓。

六、加入廿一世紀的潮流,建立教會的網站宣傳:有些教會雖然有網站,卻很久不更新。人家來訪看不到新的消息報告。現在建立網站很便宜,很多免費的社交網絡也可以用來摘錄和發表講道或敬拜的影音,分享生活與見証等等。

七、今年放棄與其他教會比較和競爭的心態:比人數啦,比出風頭啦,我們如何他們如何,看誰更受歡迎,福音早就丟在腦后。

八、和其他教會協作是消除競爭心態的一個好辦法:僅僅自己教會出人出力向社會伸出援手,既困難、又辛苦,不如和其他教會協作。那些流浪收容所、接濟食堂、和社區中的人不會介意這些食品和衣物是從長老會還是從衛理公會來,我們也應該因基督的愛而在這些事工上聯合。

九、重新審核教會的使命宣言:一般來說教會都有一份使命宣言,可是很多人都不仔細看它,更不要說背下來。教會使命應該簡明容易背誦,但還基本上描述了教會,不容易寫。如果您的教會已經多年不看自己的使命宣言,應該回顧一下了。

十、增加教會閱讀:讀書、讀博客、讀聖經,什麼都好。很多人知道聖經故事,然后忙著上班、過日子、照顧孩子等等。我們需要從閱讀中得到新鮮亮光,激發研討。

十一、多學習:很多人讀聖經僅僅是更加確定自己已經知道的東西,不指望發現任何新東西。何不在2014年用新鮮角度重新看聖經?用誠實敞開的心,比如用禱告讀法,參考新的譯本或釋經資料等等,去研討默想,或許上帝會意外地對你們教會說話!

十二、多顯仁愛:每個教會都可以有更多的仁愛,仁愛是福音的核心。如果我們愛的目的單單是要人接受我們的信仰,那是浪費了上帝白白的恩典。

十三、不要再和年輕人過不去,嫌他們懶惰、愛玩新東西、或被魔鬼抓去。年輕人不是沒有嘗試來教會,可是很多教會就是不允許新的理念、思想、神學觀念被提出來。我們要年輕人隻認識我們所知道的上帝,可是我們沒有參與一個能夠感動他們的偉大慈善事業!

十四、提倡社會公義:世界上每個角落都有一些不公正的事情,需要基督的明光去參與變革。比如昨天我看到一個視頻(請看下面),有人把教會或政府發放給窮人的食品領去變賣,讓真正沒有食品的人挨餓,對這種人和事情,也許我們應該能說點什麼或做點什麼,而不僅僅是在超市門口塞單張給他們?

Thursday, January 2, 2014

良好的對話有甚麼特質?

今天看見一個人提出New Year Resolution,說今年要好好從事有意義的對話,覺得還不錯,可以在此分享一下。怎樣的對話叫做良好的對話呢?這個人提出六條衡量標准:

第一,從事良好的對話必須要有一個安全的環境,也就是讓人感到自在,有人耐心聆聽,還可以不同意,不同意的時候也絕不至於遭到譴責、定罪、或者貶低。其實讀詩篇就知道,大衛的很多情緒表達恐怕都是上帝未必同意的,可是上帝耐心聆聽,讓許多人閱讀這些話,不加駁斥。這讓我想到,現在網上有些基督徒論壇亟待建立這樣的安全氣氛,不要動不動就打棍子、扣帽子、刪帖、或把人踢出去。在一個好的討論區,一有人抨擊譴責,大家馬上覺得不自在,因為大家都期望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用真誠心聲進行有意義的對話,自由參與,而不是坐在那裡聽某人一言堂的大道理。

第二,一場良好的對話需要有個好題目,或者好問題。當然,對一個人來說是好題目的,對其他人未必是好題目,但有些題目對一個人來說不能談,但對另一個人來說就無妨。所以這裡涉及一點社交技巧,有些人一下就知道哪些話題能談或不能談。你沒有辦法和人討論他/她覺得過份敏感的問題。

第三,良好的對話一般都有某種不言而喻的一組共同假設。我相信彼此之間的一些基本信任是其中之一,有共同的信念和共同的目標,分享共同的價值觀,等等。如果你在一個網絡論壇上相信別人是居心不良的異端分子,自然 要揪住言辭背后的動機大作文章,談話的題目就要岔開了。還有些人在網上亂罵人,說讓自己很掉價的話,就是仗著無人知道他/她的真名實姓,以及在哪間教會聚會,是誰的家人等等。

第四,良好的對話需要開發探討的精神。這樣我詢問和了解別人對某事的想法就很有趣,別人可能也會對我所知道的東西有興趣,彼此都有機會學習。有些人不習慣,他們但凡聽見看見新鮮事物,頭一個念頭就是忙著用自己的一知半解去論斷那是否“正確”,然后發表嚴肅的、上綱上線的評論。我建議這些人學習一下如何進行良好對話的藝術,收起自己的標准答案,允許不同的理解和意見。

第五,良好的對話讓人滿足增長智慧的願望,單單談天氣、談吃和玩的話題是沒有多少意義的。作為基督徒,我們都希望談話讓我們更多開發、效法耶穌的生活和智慧。

第六、良好的對話不至於跑題太遠。跑題是談話常犯的毛病,有人說話就是沒有中心,一會兒就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到別處去了。這時就需要有人發言,把話題引回原處。

有關良好對話的詳細解釋可點擊這裡讀Jesus Creed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