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30, 2010

丟棄舊式的宗教努力

腓立比書3:7-9: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counted as loss)。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the surpassing worth of knowing Christ Jesus)。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I have suffered the loss of all things),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並且得以在他裡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乃是有信基督的義,就是因信神而來的義,…

保羅先前以為哪些東西對他有益?如前後文所述,種族、宗教、宗派、熱心、守摩西律法,這些保羅曾經引以爲豪的重要價值都“因基督”而當作損失了。這很值得回味,從前的宗教與現在的接受恩典式的信仰有衝突!事實上3章8節是一個交叉對偶結構的中心。交叉對偶結構是聖經希臘文和希伯來文的一個文學形式,作者把最重要的思想放在中央。從這個結構我們看到,保羅要突出認識(經歷)基督耶穌的最重要價值。保羅特別把這個重要價值和“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作對照,指出其中的重大矛盾。

A. 3:4-7我從前所有的重要宗教價值都毫無益處
      B. 3:8上:而我實在將萬事當作有損的
            C. 3:8中: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
      B' 3:8下: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
A' 3:9-11:現在有信基督的義,效法他的生命模式

保羅所說要丟棄的萬事是什麽呢?是我們自己所有的才能、性格、喜好、優點、甚至職業和機會嗎?我們應該把自己的過去完全否定嗎?根據這段經文的前後文,顯然我們過去所追求的東西,包括人的誇獎、社會地位、事業成功、甚至外在的敬虔表現,都是毫無益處的東西。那麽我們本人呢?很多人分不清自己和自己追求的這些東西有什麽區別,把丟棄萬事當作把自我價值完全否定。

把自己和自己的表現與追求區分開來,心理學上叫做differentiation,即我們本人不等於我們的情感和追求;我們本人的情緒感受與我們家庭所注重、所追求的價值也是不同的,這個區分能力對人影響很大。調查統計證實,越是不能從認知上作出這些區分,一個人患憂鬱症的幾率就越大(http://www.springerlink.com/), 所以這不是一個健康的狀況。不少心理輔導都致力於幫助受輔人學會和操練differentiation,認爲是可觀察的個人成長標記。抽象名詞Differentiation的意思很難翻譯,我們的機構在北京做大學生健康心理培訓時,我常按具體情況把它翻譯為“把…與…區分開來”。

所以,把丟棄萬事當作否定自我價值是錯誤的,並沒有經文的支持。心理咨詢輔導專業人士努力幫助人克服無價值感帶來的心理和行爲問題,我們倒相信聖經要我們否定自己的價值?不錯聖經上說人人都犯了罪,一同“變爲無用”(become unprofitable),那是說我們不再能夠發揮被造時的功用,即彼此聯結、感同身受、一起承受上帝的生命之恩。我們因爲人的墮落而浪費了自己的價值,好像珍珠丟進垃圾堆。不是嗎?有多少人不珍惜彼此的關係,見利忘義,按外在表現的東西來評判、欺負人呢?這個情形叫做人人都犯了罪。悔改信主就是把這個價值觀翻轉過來,重新把人本身看為比他/她的行爲和身外之物更爲寶貴!聖經絕對沒有教導我們人都是沒有價值。聖經反而告訴我們,我們的造物主看人是值得祂兒子捨命找回的。很多人心靈受創嚴重,根本無法相信自己有這等的價值,也不相信別人有這等價值。

事實上,腓立比書3章10-11節告訴我們的最大價值是什麽:已經認識(過去式)基督,曉得…,曉得…,效法(being conformed to)…,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裡復活。如果我們注意到,曉得基督復活的大能就是經歷那能力power,曉得the fellowship of his sufferings就是參與了基督的受苦,效法他的死就是抛棄舊的自我觀(identity),與基督徹底聯合/認同,那麽我們就不能繼續把關注點放在自己和別人的外在行爲上。以前我讀到“效法”二字,總會立刻想到效法基督在世三年時愛心憐憫、治病救人的好行爲。可是仔細看一看,經文要我效法的是他的“死”,不免有些困惑,顯然不是效法他的行爲啦。怎麽理解效法基督的死?這需要其它經文的亮光。艾克曼博士(Dr. David Eckman)認爲,羅馬書6章論到“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have been planted together in the likeness of his death,和“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指的就是改換生命和改變舊的自我觀(identity)。

所以重點不是行爲,而是内心情緒感受的改變,效法基督對父神的安心和信賴關係。情感改變自然帶來不同的價值追求,自然帶來行爲的改變。舊式的宗教努力對於操練信心毫無功效,將之比喻成糞土應該給我們一個震撼。Stop doing that!接受神對我們價值評估,以基督寳血的重價買贖為他對我個人的特別恩寵,這叫做有信基督而來的義,這個心態必然帶來行爲的改變。爲了能有這個新的、珍惜神的恩典、注重與神與人關係的價值觀,我們必須抛棄舊的、用表現賺取恩惠的價值觀,因爲兩者實在是互相矛盾的。

Monday, June 28, 2010

從趣味無窮的古代圖畫想到的

你如果仔細欣賞過中國的國畫,就知道國畫中有不少細節是很有意思的。宋代畫家張擇端畫了一幅很大的圖畫--清明河上圖,反映出那時代人民的生活。中關村海淀園水晶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把它複製為放大、會動的國畫,在世界博覽會中國館展出。整個畫面分爲人群、故事、事件三個層次。你觀看到許多人物角色,各個角色與周圍的人物有互動,把不同的小品故事演繹出來。而畫面中的人物活動與體現局部細節的故事,體現出整體的宏觀事件:



在某种意義上,閲讀聖經就好像觀看這幅趣味無窮的動畫。無論你是走馬觀花地瀏覽,還是盯著一處細看,都能體會到其中故事的震撼。--當然,你看聖經的時候需要加上信心的想象,所讀的文字才會活動起來,缺乏信心就不會受到這樣的震撼。 論到信心,從比較健康的家庭出來、蒙愛長大的人一般比較容易信任。從運作不良家庭出來的人需要了解自己凡事愛懷疑的局限,知道那是心靈的創傷所致。了解自己的創傷何在,是用信靠慈愛天父的方法得到醫治、從而開始經歷嶄新人生的第一步。請閲讀我的另外兩篇博文怎樣的家庭是健康的家庭,以及福音與心理醫治

Saturday, June 26, 2010

天父怎樣辦理不結果子的枝子?

本周要重新背記一些希臘文的生字。其中有三個動詞,教授要求我們能夠按規則辨認和寫出其不同的時態字幹變化。比如動詞αιρω(發音airo),是現在時態的“I raise/take away”,我必須能夠按照它是舌鼻音的動詞類型(liquid verb),依次按規則寫出它的將來式、過去式、完成式、完成被動式、和過去被動式。教科書上說,假如我知道liquid verb的變化規則,我就不必背這些動詞了。那麽我就要先弄明白那些變化規則,背下來那些變化規則!我找到解釋有關規則的部份仔細讀,讀完了似懂非懂。...難啊,所有的動詞都是規則動詞有多好!

不過airo這個字很有趣,它的意思又是I raise/lift,又是I take away。爲此,約翰福音15章2節的翻譯解釋引起很多爭議: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擡起來(airo);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到底天父會把屬祂但不結果子的枝子剪去還是擡起來呢?有一種解釋說,不結果子的枝子代表我們每個人都有的缺點,所以剪去也好,擡起來也罷,不涉及一個人是否得救的問題。不過,爲什麽主耶穌說這枝子是“屬我”的呢?又爲什麽要和結果子的枝子作對比呢?如果都是一樣的修理乾淨,那麽就不用對比吧?從信望愛網站句子分析看到,不結果子是個分詞,來修飾“每個在我裏面”的單數的枝子(branch in me that not bearing fruit)。我想,剪去還是擡起來對信徒是至關重大的。

也許,如果翻譯者認爲信徒可能失去救恩,就把這句子翻譯成剪去,反之就翻譯成擡起來。這叫做帶著神學翻譯聖經。我作了一個搜索,看看這個字在新約中的用法,特別是在約翰著作中的用法,是否有什麽規律,結果報告如下:

這個字絕大多數出現在福音書裏(98次只有14次出現在其它書卷)。對馬太、馬可、路加來説,airo這個字的多數用來表達拿起來的動作,比如 “你們當負我的軛” (太11:29),take my yoke;“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16:24),take up his cross;“把碎餅碎魚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可6:43),took up twelve baskets full of the fragments;“不要回去取衣裳”(可13:16),not turn back to take up his garment;“拿你的褥子回家”(路5:24-25),take up your bed and go home。但也有時表達除去的意思,中文大多翻譯成“奪去”。好比“有人奪你的東西”(路6:30),takes away your goods;“魔鬼來從他們心裡把道奪去”(路8:12),takes away the word from their hearts。

在約翰著作裏,各種時態人稱的airo一共出現了26次,絕大多數是除去、拿走的意思。中文聖經對它的翻譯有“除去”世人罪孽(約1:29);把這些東西“拿去”!不要將我父的殿當作買賣的地方(約2:16);沒有人“奪去”我的命(約10:18);把石頭“挪開”(約11:39, 41);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約17:15);“除掉”他!“除掉他”(約19:15);把耶穌的身體“領去”(約19:38);有人把我主“挪了去”(約20:13)等等。但是約翰有時也用這字表達擡起來的意思,比如他們“拿”石頭要打他(約8:59);耶穌“舉”目望天(約11:41);你叫我們“猶疑不定”( hold us in suspense)到幾時呢(約10:24)?猶疑不定意思就是把心提起來。在啓示錄中,這個字兩次出現都是擧起來的意思:天使向天“舉”起右手來(10:5),有一位大力的天使“舉”起一塊石頭(18:21)。

看來,約翰福音15章2節的airo,意思既可能是 raise/lift up,又可能是take away。換句話說,凡屬基督不結果子的枝子,天父會怎樣辦理,要看聖經其它部份的啓示。按照純正的基督信仰(參見我的另外一篇博文),我們被揀選歸屬基督是父神的工作,我們結果子也是父神的工作,祂大概不是把什麽人從基督這棵葡萄樹上剪除。我會把這節經文翻譯成: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祂就把它提起來。

順便說一句,從園藝角度看,拖在地上、落在塵土裏的葡萄枝子是不會結果子的,需要把它擡起來,放在特別支起來的架子上,它才能結葡萄。

Friday, June 25, 2010

未曾知道的損失

很多時候我們把自己的經歷當作想當然,不會想念走另外一條人生道路的豐盛。The following is taken and translated from Dr. David Eckman's book Knowing the Heart of the Father Chapter 6: He Likes You and Delights in You.

我發現憂鬱症是邁向深度自我了解的門坎。兩三年前我發了一次心臟病,後來就患了嚴重的憂鬱症。這可能是我成年生活中一次最痛苦的經歷。比起憂鬱症來,心臟病本身根本不算什麽。心臟病發作以後幾個星期,我全身發软,走路摇晃。可是接下去幾個月裏,我的憂鬱越來越嚴重。這還不說,我童年時期的創傷開始引發新的精神受創症狀。我在這段時期的經歷中學到的東西比聽任何講演、看任何文件都多。好像你從悬崖墜落感受到重力,比起聽一堂關於重力的講演,简直没有辦法相比。

心臟病發作的致命危險引發了我童年時期的精神狀態,因為那時我時常感到生活在一個有危險的環境裏。結果童年時代的情緒和精神壓力重現,那無法抗拒的懼怕襲來,間歇夹带着高度焦虑,讓我的心陷於嚴重憂鬱,好像進入一個戰場。

心臟病發作後的一係列經歷之间,有段時間是绝對孤立無援的感受(就好像我的童年時期,我小的時候虽然一家有七口人,家卻是個最孤独的地方)。

經歷深刻的時候思想也深刻。那段時間冒出來两個思想:第一,地獄一定是這個樣子,绝對孤單的感覺;第二,弗洛伊得的理論不對,人類最大的需要不是性欲(欲望)得到满足,人最大的需要是用人際關係除掉孤單感。

在我的個案中,與那令人震驚的孤單感能夠匹配的,只有盼望孤單感快快結束的強烈愿望。当時显然是我那童年的孤單感再現:父亲酗酒,父母從來不關心他們孩子心裏的感受。父亲自然是心不在焉,所以不會過問。母亲不問,是因為她不想面對家裏發生的不幸。宁可忽略反映在孩子感受裏的現實,不愿讓她自己最害怕的事情被証實。

作為一個孩子,我想我没法知道那叫作寂寞感、 無價值感、或孤單感。後來我學了這些詞彙的定义,还是和自己的經歷联係不上。在長大成人後我開始與人建立關係,有了孩子,那時才體會到愛的联結和友誼是什麽。到童年感受重新出現的時候,我作為一個成年人才痛楚地意識到孤單與人隔絕的感受是何等不堪忍受。孩提時代以為正常的,現在看為是“地獄”,我終於知道了孤單與不孤單有什麽區别。

另外一個很強烈的想法忽然冒了出來:一定有成千上萬經歷过不幸童年的人,長大成人以後從來不曾與别人建立真正的關係,以致於他們從來不知道自己的境遇有多慘!悲哀的是,這些人仍然以為那些痛苦在成人生活中是正常的,因為這是他們一贯的心境。用形象語言來說,就好像長了大麻风,脚趾、手指、四肢不断地受傷、腐烂、脱落,病人却毫無知覺。他們知道有些事不對頭,可是他們的感官卻不能覺察所失落的東西。實際上,這些人錯失了他們生存的全部目的:感受他人和彼此關照。每個人都希望有所歸属,可是被遺棄的巨大傷痛淹没了這個希望,使心靈變得麻痹和無感覺。

為了知道自己的損失,我需要在成年時期品嘗什麽是良好的人際關係。否則,我就會以為自己的憂鬱不过是多一些日子的孤單和没有愛而已。在某種程度上,我自己的童年所經歷到的那些痛苦可能是相当普通的,好像野草或者污染那樣普遍。

人類墮落和罪孽的存在使我們幾乎不晓得自己的損失:我們不知道神的愛是什麽感覺。因為大家都一樣,我們並不知道自己的損失。

Wednesday, June 23, 2010

學希臘文的好處

又開始上希臘文課了。製作小單字卡片,復習兩年前學過、現在看似曾相識的東西,看來課業不輕鬆。希臘文是神學院修讀聖經研究專業要求必修的科目,有什麽用呢?我能夠達到閲讀原文新約聖經的程度嗎?真是很懷疑。不過至少有兩點讓我對此有興趣。一是能夠幫助我比較好地使用研經工具。有不少聖經語句分析、字典、和解經參考資料都夾雜著原文來作解釋,沒有點希臘文基礎就看不懂,讀時只好跳過去。二是學習原文過程中常常對某些經文得到一些解經的亮光,很受啓發,很有價值。

印象最深的解經亮光就是關於約翰福音1章1節中的“道就是神”。中文一般不翻譯定冠詞,所以會讓人誤以爲道就是那位神(the God)。英文有定冠詞the ,但也不是把原文每個定冠詞都翻出來,比如這節中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God的前面其實是有定冠詞的,意思是the Word was with the God,這道與那位神同在。

英文與中文一定把主語放在前面,把表語放在是的後面,例如the Word was God。可是在希臘文裏面,這個次序可以顛倒,放在前面的代表強調,翻譯過來是一樣的。事實上在約翰福音1章1節裏,按照直譯就是“and God was the Word”,神是這道。但這裡的“神”字因爲沒有定冠詞,所以應該是表語,意思:這道就是神!約翰爲什麽要強調這道所是的“神”呢?因爲他所關注側重的是神的本質(essence或quality),意思神是怎樣,這道就是怎樣!由於神前面沒有定冠詞,所以你不能說這道(耶穌基督)就是那位“神”(天父)。非常明顯這道與神是不同的位格。 馬丁路德指出,寥寥幾個字,少一個定冠詞駁斥了“形態論”(即認爲父、子、聖靈是同一位神的不同形態或方面),而詞序則駁斥了“亞流主義”(即認爲耶穌次于天父)。

昨天讀希臘文的約翰一書,又讀到這個“與父同在”(was with the Father)的生命之道。中文翻譯成同在、英文翻譯成with的這個介係詞pros,帶有很足的朝向(unto或towards)的意思,所以約一1章2節裏he(the life)was pros the father告訴我們,耶穌聖子不單是在位置上很靠近父神,而且描述出他與天父面對面的親近和贊許關係。一個人在什麽情況下仔細看另外一人的臉?只在最喜愛的時候!我的孩子小的時候,我怎麽端詳她們的臉都不夠,越看越喜歡。到現在我還是很喜歡仔細看她們的臉,不過我心裏生氣的時候就不想看啦,嘿嘿!有人說講話或溝通時眼睛不願對視,是説明内心有隔閡,這我相信。基督和聖父沒有任何隔閡,他希望把我們信他的人帶入同樣質量的關係。

Saturday, June 19, 2010

Unauthorized Credit Card Charges

我在加拿大住了13年,不記得遇到過什麽上當受騙的事情。在美國硅谷住了12年,遇到好幾次了。One year ago I wanted to find a web hosting company so I searched internet. JustHost.com made up a "customer review" page and convinced me they were the right one. As I signed up, then I looked at their other services, domain statistics had 50% off, but I canceled the screen without ordering it. They were quick to respond in email, and sent me a billing statement as confirmation within hours, except the domain statistics also was billed to me without advertised discount.

Then somebody pointed out to me that there were problems with the review page I read.

Mon, April 27, 2009 12:38:39 AM
Re: web hosting

Xiwei, The review on that page is fake. All vendors from #1 to #9 are all the same company. All graphics and codes are created by the same group of people. The review page was done by the same guy too. They put Yahoo on the 10th position to make people feel that their services are better than Yahoo.

All 9 vendors use the same type of servers and similar packages. I chat with their live tech support and they are just the same people. Probably just some young kids trying to cheat their way to rich.

All 9 vendors offer only Linux plan and very limited services. They could go out of business any time.

-Sam


Thanks! So I wanted to cancel the service all together. I emailed my request. The responses were quick, but I was asked to provide payment method info etc, for the "ticket" I filed. After a few emails, I realized every email was written by a different person, and they told/asked different info, including one of the emails said $20 will be deducted from my refund.

Xiwei Wu to billing@justhost.com
Tue, Apr 28, 2009 at 1:27 PM

I have multiple people replied to me using this 'billing@justhost.com' email account. The other person(s) lied to me and change story every time. I was told the advertised promotion on "review" page is no longer valid(it is still there cheating others), or 50% applied to add-on upgrades only, or the discount code was to be entered on "the second page" of order, etc. I just want to cancel, thanks.


But finally, I had to contact my credit card company, and made sure the amount was credited back to me. I didn't want to follow their instruction to a certain page, and I want to ignore the bogus emails that seemed from a different entity.

This year I found another charge of $9.95 appeared in my April credit card statement from justhost.com. I called them up and asked. I was told that they still had this domain that I wanted, so there is an annual fee charged to my credit card. I said I already canceled, I didn't have that domain, I would dig out the emails and confirm it again, please refund. I searched out the one-year-old emails and made another email contact, requesting cancelation.

This time I was repeatedly told that the request could not be completed, unless I login their site somewhere to follow a certain procedure. They even emailed me a new user ID and password! I don't want to login their site, I just wanted to cancel. The problem is that they had my credit card number and refused to cancel my account! If you go into their site, they'd charge you for whatever you looked.

from support@justhost.com
Wed, Jun 16, 2010 at 9:44 AM

Hi Xiwei,

I can confirm that your account has not been cancelled as the cancellation process was not fully completed. Please click the link below and ensure all steps are followed as this will result in the termination of your account.

http://cancel.justhost.com

If you would like further assistance with this please let me know :) Thank you for considering Just Host as your web hosting provider. Have a great day!

Kind regards,
--
Izzy Sturgess
Billing Representative
www.JustHost.com


I don't need their further assistance. So I had to contact my credit card company again, to block this company from any further "recurring" charges to me. I filed a Bad Business Bureau report with http://www.ripoffreport.com/.

Wednesday, June 16, 2010

思考題可以引起解經的誤導

我現在所使用作靈修默想的聖經是串珠註釋本的聖經,我常常參考各章節中的註釋部份。其中除了註釋還有編者出的思考題,來引發一些問題的探討。今天我讀到這樣一個思考題:“本章似乎說人的行義和神的施恩有因與果的關係(見4、8、10節),那麽不如意的遭遇是否代表人必定是犯了罪,因而惹神發怒所致?參11-12節。你的善行和敬虔若是只為了博取神的福氣,有何不妥”?我不清楚問這個問題期盼大家得到什麽答案,可是我很生氣。不論讀者得到什麽想法,他/她不必參考所閲讀的經文,因爲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個先入爲主的問題,沒有小心地參考“本章”的經文主旨,乃是斷章取義地給人出題目。這章經文就是箴言第3章!

我閲讀箴言第3章,沒有看到人若行義、神就施恩的因果關係。我讀到的是,一個人的内心是否信靠耶和華神,決定這人是否蒙神賜恩。讓我們先來仔細看看編者所要我們讀的經文4、8、10節。

第4節你必在神眼前蒙恩寵的話,是必須和第3節聯起來理解的:“不可使慈愛誠實離開你,要係在你頸項上,刻在你心版上。這樣,你必在神和世人眼前蒙恩寵(find favor)、有聰明(新譯本“得著美名”)。也許編者把慈愛誠實當作好行爲,可是能夠拴在脖子上,刻在心版上的能是行爲嗎?我認爲慈愛誠實是内心的價值觀,是符合神心意的價值觀,是最能反映神的形象的人之品質,因此神以爲美。(詳見我的前面一篇博文:神是慈愛誠實還是絕對完全?)不錯這些人生態度會給人帶來好行爲,使持有這態度的人不僅得到神的喜悅,也得到世人的喜悅(4節),但這句話遠遠不是說好行爲就換來神的施恩。

我看出從第4節到第8節是個交叉對偶結構。交叉對偶結構是希伯來文學和希臘文學的中的一個體裁,作者把最重要的思想命題放在結構的中央,而起首的引介和結尾的定論都是層層對稱的:

A. 4:你必在神和世人眼前蒙恩寵、得美名(對你有益)
   B. 5: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吩咐仰賴神)
      C. 6: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要認定神的指引)
   B’ 7: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遠離惡事是仰賴神的結果)
A’ 8:這便醫治你的肚臍、滋潤你的百骨(對你心身有益)

所以你可以清楚看到,這幾節經文教導勉勵的重點是與神建立一個依靠引導的關係,來説明如何把慈愛誠實牢牢抓住。經文結構突出的重點非但不是說人可以依靠自己的好行爲來博取神的施恩,反而要求人生在世凡事都要尋求耶和華。

第10節經文必須和第9節連起來讀:你要以財物和一切初熟的土產尊榮耶和華。這樣,你的倉房必充滿有餘;你的酒醡有新酒盈溢。在讀了4-8節的勸勉之後,第9節要求的是敬拜行動:到聖殿去!把財物和土產獻上!榮耀祂、感謝讚美祂。第10節是隨之而來神的賜福。你固然可以把敬拜的行爲當作是個好行爲或義行,讓主賜福你的物質生活,可是比起本章聖經對“心思”和“智慧”的強調,行爲方面的吩咐並不是重點。事實上11-32節是另外一個交叉對偶結構:

11-12:我兒,你心不可輕看耶和華的管教責備,因祂對你如父親對兒子(得智慧和聰明的途徑)
   13-18:得智慧的福勝過金銀,有喜樂、平安、生命樹等等(智慧福祉的珍貴)
      19-20:耶和華以智慧立地定天(智慧屬於耶和華)
         21-22:我兒,要謹守真智慧和謀略,這樣,智慧必作你的生命(本章重點)
         23-25:你就坦然、不懼怕、安心,對禍患無恐懼(詳述謹守智慧的賞賜)
      26:因爲耶和華是你所倚靠的,祂必保守你(人要倚靠神的智慧)
   27-31:不可推辭行善,不可延遲幫助,不可…(真智慧的勸誡和表現)
32:乖僻人(the wrong-hearted man)為耶和華所憎惡;正直人為他所親密(因智慧與正直屬乎神)

從這個文學結構的中心,我們看到本部份箴言所要突出的勸誡是:心裏倚靠神得到做人處事的智慧。得智慧的賞賜主要描述為情緒方面的益處,即23至25節:坦然、不擔心、不失眠、不為意外的事驚恐、不為惡人遭罰恐懼。這些固然是耶和華施恩的結果,卻與人的行義不算有直接聯係。在27-31節吩咐了一系列智慧的“不可”以後,所羅門並沒有宣佈神的賞賜來暗示有因果的邏輯啊!所以編者這個因果命題並不成立。或許接下去的兩節經文讓人誤以爲神賜福給行義的人?但是34節完全是33節的平行語句,所以33節的義人有註腳説明:義人就是那些謙卑倚靠神的人。

33:耶和華咒詛惡人的家庭,賜福與義人的居所。
34:祂譏誚那好譏誚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串珠註釋版的編者用一個不恰當的問題對11-12節作了錯誤的解讀:耶和華愛的管教等於犯了罪惹神發怒。把不如意的遭遇和神的管教/懲治聯係起來,這樣的簡單因果報應神學已在約伯記中駁斥過了。引導查經討論的時候只宜為人解開這個疙瘩,不應主動提出困擾。父親管教兒女在健康的家庭裏是用愛心引導作後盾的,並不留下日後的痛苦,或日後的懼怕。把不如意的遭遇和父親管教聯係起來,顯出與父親關係不佳的人所受過的創傷,不能促進對父神的認識和信任。總之,“犯罪惹神發怒”僅僅可以用來描述不信靠神、拒絕聼祂話的人,不能用來描述尋求認識神的心意、接受祂管教、倚靠祂智慧的人!

Monday, June 14, 2010

神是慈愛誠實還是絕對完全?

箴言3章3-4節:“不可使慈愛、誠實離開你,要繫在你頸項上,刻在你心版上。這樣,你必在神和世人眼前蒙恩寵,有聰明”。昨天我默想這段經文的時候,不禁很有感觸,所以決定用點時間寫下來。是為了我們的神觀,也是為了我們的價值觀(價值觀包括神觀)。

舊約聖經中許多次把慈愛和誠實並列來描述神的屬性,可還是聽見有不少人說舊約的以色列神很嚴厲,大概主要是因爲祂對欺壓以色列的敵人很嚴厲吧。慈愛誠實是不是神最突出的特性呢,我認爲是的。我知道有的人把神的“聖潔”列爲祂的最大屬性,意思說神是所作所爲盡都完美、用高標準要求人的神。但我有兩個理由認爲神的慈愛先於祂的完美無瑕。

一、在創造世界和人以前,自有永有的神就是父、子、靈合一相通、以慈愛誠實為本的神。“神是愛”,意思即祂的主要特徵是注重關係。從中世紀開始,有不少神學家用經院哲學方法研究神學(scholasticism)。為了證明希伯來神就是希臘哲學證明出來的獨一真神(按照希臘哲學推論,獨一的神是道德上完全、行事完全無誤的神),他們把神的慈愛歸在祂那“完全”的道德屬性之下,於是把神對人的愛理解成當然的事情,幾乎失去感恩,信徒也無法效法。

二、聖經上說人是按照神的形象所造,並且應許有慈愛誠實的人得蒙神的恩寵與賜福,而沒有同樣的應許給行爲完美的人。事實上,聖經說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夠因爲行爲完美而稱義。聖經上的確說神是聖潔的,但意思未必指神是行爲完全的。而一個孤單而完美的神,我在聖經裏並沒有找到支持這一希臘哲學神觀的經文。

我從中文聖經裏搜索“德”字,看描寫神的美德或大德是什麽字。發現述説神的美德原來就是讚美祂:recount or declare all His praises(詩9:14,78:4,106:2,賽43:21,63:7),傳揚神的大德就是傳揚祂的偉大:declare or proclaim or praise His greatness(詩145:6,150:2)。我曾經搜索過聖經中的“完全”,絕大多數是描述人,像約伯啦,挪亞啦,亞伯拉罕啦(詳見我的另外一篇博文“神所稱讚的完全人”)。雖有神的道是完全(撒下22:31,詩18:30)的話,意思卻不明顯。我們可以假定,如果神引導完全人,那麽祂自己必然是完全的。可是你若是讀過我那篇研讀報告,就知道神眼中的“完全人”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道德純潔無瑕疵的人。

在新約裏,耶穌說天父是完全的,所以我們也要完全(太5:48),這節經文的正確解釋需要其它經文的亮光。由於新約聖經的作者了解希臘文化的觀念(即把“完全”作爲行爲和道德的最高標準),所以偶然有把神描述為“完全的”或者“純全的”,例如林前13:10或羅12:2。但是你若看林前13:10的前後文,神的“完全”是與人的“有限”相對照的,所以意思未必是抽象的道德純全。在新約中,描寫“神是完全”的話語寥寥無幾,而人的完全,根據前後文,常常是成熟的意思(例如林前14:20就明確翻譯為在心志上作大人,in thinking be mature)。成熟好像並不是那麽絕對的、行爲上的 righteousness 是嗎?事實上,我曾研究聖經中的罪、聖潔、公義等等觀念,發現聖潔的主要意思是歸屬於神的意思,而神的公義也並非祂的聖潔的同義詞,以後我會寫個心得分享。你若有興趣,可以參考我寫過的一些博文,其中稍稍有提到:聖經神學與聖經教義,以及馬丁路德終于知道了神的公義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信一個抽象完美的哲理神是很困難的。但聖經中所啓示的這位神慈愛誠實、聼人禱告呼求、從惡人手裏拯救信靠祂的子民,祂是我們可以透過交往來認識的神。箴言說“不可使慈愛、誠實離開你,要繫在你頸項上,刻在你心版上”,因爲我們的神是這樣一位神,我們原是按照祂的形象受造,所以有慈愛誠實的人能夠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會被神看為完全。

爲什麽這個神觀的問題是重要的呢?從價值觀角度來看,人際之間的慈愛誠實應該比行爲上的十全十美更重要。注重個人表現超過珍惜他人的内心情緒感受,這是一個違反聖經教導的錯誤的價值觀,是我們信主後需要糾正和改變的一個價值觀(請閲讀“天上的財寶”那篇博文)。

Saturday, June 12, 2010

耶穌基督是耶和華

腓立比書2章9-11節:神將他(基督)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英文翻成是 at the name of Jesus)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

中文翻譯成“因”耶穌的名是不準確的,其實應該是向耶穌的名屈膝跪拜的意思(every knee should bow at the name of Jesus)。下面是解釋這幾節經文的一段視頻:耶穌是神的兒子、受差遣、來受苦難,然後復活、升到天上、得到最大的獎賞、作萬王之王、使父神得榮耀。耶穌的這一生命模式也應是基督徒的生命模式。



記得上聖經課程的時候同學們曾為耶穌是不是耶和華辯論過。有人說不對,舊約中的耶和華是耶穌基督的父,而大多數人似乎都拿不準。當時我說舊約的耶和華不就是新約三位一體的神嗎?當時好像也沒有聽到什麽明確贊同的聲音,足見我們神觀裏的糊塗粥。中文聖經中確實沒有“耶穌基督是耶和華”的字樣,可是使徒所傳的福音明明是“耶穌基督是主”。猶太人把希伯來文的舊約翻譯成希臘文的時候,所有的“耶和華”都翻譯為“主”,因爲猶太人避諱直呼主名。你可以從前後文看出哪個“主”字是指耶和華,哪個是普通的主人。他們單單以耶和華為主(例如,詩16:2,135:5,耶10:16),除祂以外沒有別的神。耶穌的門徒個個都相信舊約耶和華所應許的大衛的子孫、受膏者基督就是耶穌,他們絕不會稱另外的人/神為主!

凡引用舊約經文的地方,你可以對照舊約而知。比如以賽亞預言說: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當預備耶和華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們神的道(賽40:3)。施洗約翰說他就是那為主預備道路的人,但他實際是為耶穌預備道路,因而我們知道耶穌就是耶和華、猶太人的神,他應驗了以賽亞所預言的。

在使徒行傳2章彼得講了一篇道,引据詩篇110篇1節“耶和華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 還有其他舊約經文,證明說“以色列全家當確實的知道,你們釘在十字架上的這位耶穌,神已經立他為主,為基督了”。難道說耶和華神為以色列民立了自己以外的主嗎?我們看到聖經的啓示,耶穌與父是合一的(約10:30,正如申命記6章所宣告的,耶和華是合一的主。詳細論證請閲讀我的另外一篇博文:從亙古到永遠,耶和華是一)。聖父為祂的子民立了自己的聖子為主、為王!

在猶太人的心目中,誰的名是超乎萬名之上?耶和華獨一的主。祂賜給基督什麽名是超乎萬名之上的?保羅告訴說是“主”的名(腓立比2章11節)。在舊約中,神將什麽人升為至高?主耶和華說:我的僕人…必被高舉上升,且成為至高(以賽亞52章13節),所以耶穌是偉大的僕人!天上、地上、地底下、滄海裡,和天地間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應該把頌讚、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誰呢?歸給坐寶座的聖天父和羔羊,直到永永遠遠(啓示錄5章13節)!爲什麽不說歸給耶和華?因爲聖天父、聖子、聖靈就是在末世啓示給我們的耶和華!萬膝當跪拜、萬口當稱頌的是誰?耶和華獨一的神說:萬膝必向我跪拜;萬口必憑我起誓(以賽亞45章21-24節),所以腓立比書2章10-11節告訴我們,耶穌基督就是這位獨一的神!

Thursday, June 10, 2010

健康的心理產生優良品行

艾克曼博士在北京講學的時候,他提供健康的人生價值觀培訓教材。其中一個反復解釋的觀念是:健康的心理產生有良好道德的人。也就是說,真誠、友善、平和、體恤這些跨越文化的普世公認的良好品質,一定來自健康美好的價值觀體驗。一個人所持有的價值觀不單是一套可以從課堂上學來的知識理念,它更是人們的成長背景所提供的無數圖畫,其中包括自我觀(identity)、世界觀(我生活在世界裏)、神觀。這些圖畫存在我們的本能意識裏,存在我們的情感中,甚至根深蒂固地存在我們一切的習慣性動作裏。可以說,若要糾正和改變一個錯誤的價值觀,必須改變頭腦中的一些含有錯誤價值觀的重要圖畫。下面摘自艾克曼博士《成爲合神心意》教材第五章。

在加拉太書第四章,保羅使用當時人們很熟悉的三幅生活圖畫作例子,來描述基督徒應有的心理。保罗雖然沒有用“心理”这个名詞,但他用當時的孩童、委任收養的成年兒子、和奴僕这三个社會制度和習俗,很好地作了説明。保羅与現今心理學領域的優秀專家一樣,用實例來傳達心理專業的信息。

信徒有哪些不健康的心理呢?就是人的原生家庭里存在的那些錯誤觀念,不應該帶到神的新家裏的。神的新家与我們地上的家對比起來全然不同,靈命成長的关鍵就是了解我們人際關係不甚健康的原生家庭与神的新家有何不同,而將神作爲自己原本至高的父。

4章1節:我說,那承受產業的,雖是全業的主人,但為孩童的時候,卻與奴僕毫無分别。

在保羅的時代裏,吩咐教訓要繼承產業的幼童与吩咐教訓奴僕没有分别,也就是説,初學走路的孩童要受嚴格的約束。所以,人在自己原生家庭里長大時常常是受到束縛的。

4章2節:乃在師傅和管家的手下,直等他父亲預定的時候來到。

在富有的家族裏,父親會定好在兒子二十嵗左右參與家業管理。只有到那時,兒子才被認爲是長大成人,有權買賣家產,人必須以他為成熟懂事相待。在那之前,他是孩子,不被信任,需要监护人。猜疑不信任是人際關係不健康的家庭里的特徵。所以,操縱加上不信任是不健康家庭的两项要素。但保羅是在談属靈的事,不是談家務事:

4章3節:當我們為孩童的時候,受管於世俗小學之下,也是如此(被这世界的條條框框所束縛)。

保羅說當我們靈裏面好像初學步的孩童時,或是未信主時,我們受世俗初階原則的轄制。有哪些原則呢?根據歌羅西书二章後半部份,世俗有三项基本原则:賺取你應得的份;受痛苦好叫神憐憫你;以及不可嘗、不可摸、以免危險。這三項世俗的原則顯出我們舊眼光中的宗教信仰。

第一,賺取你應得的份,此觀念与基督教信仰绝对相抵触。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是不能赚取的,只能由神白白地賜给你。聖經告訴我們,我们從神那裏白白得到了不該得的禮物。但我若凡好事都以爲是自己競爭賺取來的,凡壞事就怨天尤人,能出什麽好的品格呢?

第二,假如你讓自己受苦,那么神可能會憐憫你,这是十分錯誤的神觀。因为祂本來有豐富體諒憐憫心腸,你不必使用手段引起祂的同情。有的人迷信,以爲苦待自己才會引起神的注意,但聖經上說神已經關切愛惜每个人。錯誤的神觀使人與祂疏遠,不依靠祂而依靠自己,不僅行爲無法完美,更是神所看為不義的。

第三,遵守不可摸、不可嘗等等規條,以爲如此可以确保平安无事。似乎禁止生命中美好的事物,禁性、禁止享受美食、或是守黄道吉日,就能夠掌控神的祝福。保羅說這叫作受奴役或受轄制。

“受管”或被轄制都是依赖。一個人如果要靠别人告訴應該如何感覺、思考、或當做的事,那就好像是個奴隸。聖經裏說你若想要讓一個奴隸成爲兒子,就像對兒子一样嬌养愛護即可(箴29章19-21節)。你打奴隸使他順服,等於对他說,“不要思想,别成熟,就照我說的做”。神卻决定要我們做祂的兒子,所以愛我們,好叫我們順服祂。

4章4-7節:及至時候滿足...你們既為兒子,神就差他兒子的靈進入你們的心,呼叫:阿爸!父!可見,從此以後,你不是奴僕,乃是兒子了;既是兒子,就靠著神為後嗣。

保羅說如果我們在属靈上還是像孩童一般,就好像留在一个受嚴厲控制、和猜疑不信任的家庭環境裏。如果我信主後還是我行我素,要等待神的責罰才認定是祂有帶領,怎麽會有興旺基督家業的主動和熱忱呢?這在心理学和在家庭治療輔導上稱爲依赖性奴役。依赖性奴役是不健康的心理,它使人無意中养成懶惰胡混、漫不經心的習慣,因爲反正有人發號施令。

聖靈要我們向父神存著坦然安心和受到肯定的心理,感受如同聖子。就如加拉太書四章1-11節所述,我們不應該繼續感覺自己像小孩子一樣地受控、依赖、和不被信任,倒要心意更新變化,像個真正的主人翁。

4章9-11節:現在你們既然認識神,更可說是被神所認識的,怎麼還要歸回那懦弱無用的小學,情願再給他作奴僕呢? ...我為你們害怕、惟恐我在你們身上是枉費了工夫。

使人得救的福音改變人的自我觀,因此有轉變不健康心理的大能,只要我們勇於信靠基督、來到天父面前與祂建立深厚的感情。這是保羅對加拉太信徒的期望,也是聖靈對我們做工的目標。基督是神家裏健康的典範,所以我們需要效法神兒子的心思和情感。

Tuesday, June 8, 2010

各人看別人比自己重要—How Could This Be Possible?

腓立比書2章3-8節的和合本翻譯: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什麽是“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呢”?英文是Let this mind be in you, which was also in Christ Jesus,一個命令句,其實就是命令我們想基督耶穌所想。耶穌基督到底想什麽事情,是保羅要求腓立比的信徒也想的呢?你如果看前後文,就知道是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這個心思意念。

我們怎樣能都“看別人比自己強”呢?比才干?某人比我跑得快、運動會比賽能夠拿獎牌,某人會拆卸裝修電器、我卻瞪著那些綫路板束手無策,這樣的事情還能比出相反的結果?保羅大概不是要求大家這麽比吧?比品德?怎麽個比法能夠看別人比自己強呢?艾克曼博士的翻譯是:各人要看別人比自己重要。我決定查考一下聖經裏翻譯成“強”的這個字。

從信望愛網站 bible.fhl.net 找到腓立比書2章3節,點擊右邊的“原文”鏈接,看到“比…強”那個希臘字原來是個動詞。點擊Strong number 5242,字典詞條huperecho列出三個意思:to have over or hold over something/someone;to be above or superior in rank or authority;to excel/surpass,看來好像是看爲高等,或在質量、級別上實際超過的意思。點擊這詞條的“出現經文”,新約中使用這個字一共只有五處經文(都是主動分詞)。其中兩次翻譯為“在上”來形容執政者:在上有掌權的(羅13:1),及在上的君王(彼前2:13)。嗯,各人要看別人的等級在自己上面,可以領會是看人家比較重要的意思。另外三次都出現在腓立比書。除了2章3節翻譯成作名詞表語的“比自己強/重要”以外,一次是翻譯成“至寶”(Excellency),也是作名詞表語用: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3章8節),意思是把認識主看為了不起的大事。還有一次是作形容詞修飾平安,翻譯為“出人意外的”平安(4章7節),意思是主所賜的這平安是最高級別檔次的平安。看來艾克曼博士的翻譯是更準確的:我們各人要看別人比自己重要。並且,因爲這個字是分詞形式,所以意味着連續不斷:我們各人要不住地看別人一直是比自己重要的!

不錯,媽媽因爲看自己的寶寶比自己重要,所以夜半三更起來伺候孩子吃奶和換尿布。這是我能夠理解的可與基督降世爲人、受苦受難相比擬的謙卑,與那孩子當下和未來的表現絕對沒有關係。可是我們爲什麽不能對所有人都有這樣的心態呢?不要說對別人,孩子稍微長大一點,我們可能就開始有各種條件要求了。諸如“我辛辛苦苦…都是為你”,意思是擺出“你欠我”作爲砝碼,多糟糕啊。其實表現出不相信自己的愛心付出能夠被肯定!

有幾種情況使人無法從行爲、話語上看別人比自己重要:1. 看自己是吃虧或受害者,所以他/她的重要不是正道來的!2. 看自己的地位是不合理、不平等的,不然我會比他/她還重要!3. 看自己的重要是辛苦賺取而來的成就。這幾樣都涉及自我觀的問題。

第1種情況和第3種情況都把人的顯著價值列爲努力賺取的結果,不是耶穌為我死這件事決定我的價值,而是我的所做所爲決定我的價值!錯誤的價值觀。艾克曼博士有一篇講道,特別用福音駁斥了這件事,我已經把它翻譯成中文,請閲讀“天上的財寶”那篇博文。它也是發表在《舉目》雜誌43期的釋經講章。你最大的價值在於擁有一份與造物主的關係!

第2種情況輕看自己,原因也是類似的:根據出身、地位、機會、外貌、能力等等來斷定自己是不重要、無價值、少尊嚴的人。不服氣就是從這裡來的:先小看了自己、小看了受到父神器重的真正神兒女的地位。説來也許難以置信,很多表現傲慢的人其實内心的自我價值感很低,他們錯誤地以爲表現傲慢可以證明自己的尊貴地位。可是你去注意那些有親和力的領袖,他們常常是了解自我價值的人。換句話,他們相信自己可以對別人的生活有所貢獻、因而樂意去鼓勵和安慰別人。事實上,保羅告訴我們,基督耶穌就看我們比他自己的榮耀還重要。每個基督徒都應該跟隨基督的模式,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尊貴價值,因而樂意去肯定別人的尊貴價值的人。

綜上所述,只有解決了不正確的自我觀,才有可能真正看別人比自己重要,好像基督耶穌那樣。自我觀對我們的人際關係影響很大。或許有的人以爲我介紹的是什麽新花樣,可是基督徒談論“在基督裏的新身份”all the time!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身份就是自我觀。(你若搜索本站中「自我觀」這個字,我有不少筆記。)

Saturday, June 5, 2010

上帝的創造之謎

關於聖經創世記的解釋有好幾種。一種認爲六天創造就是六個二十四小時。反對這個解釋的主要原因是認爲它不符合科學研究得到的數據。地質年代表告訴我們某某地層的年齡是多少多少萬年云云。岩石的年齡鑑定結果一般都是上億年嗎。

另一種解釋叫作“重建論”,据我看也是很有可能。重建論説創世記第一章講述的六天不是第一次創造,而是一次重建。也就是說,第1節“起初,上帝創造天地”,與第2節的“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之間有個不知有多長久的時間間隔。而那個在中文翻譯成“是”的希伯來字hayah,重建論的解經認爲應該翻譯成“變爲”,也就是“地變爲空虛混沌”。不錯的,希伯來文沒有現在時態的表語“是”動詞,而陳述一個過去的事實也常常用兩個詞並列而成,叫作verbless clause。

按照希伯來文的課本,用hayah的完成式來表示過去的事時,意思就不單是描述一個過去的狀態了。我們的希伯來文教授指出,用hayah常意味著後面有個故事可講。比如在申命記6章21節裏,與其說我們過去是奴僕,中文很合宜地翻譯成“我們作過奴僕”,意思是曾經成爲奴僕。又比如約伯記1章1節的hayah翻譯成“有”:烏斯地有一個人…,有點像中國人講故事起頭時常說“從前有個…”。Hayah的確有時候應該翻譯成“臨到”或“成爲”或“發生”的意思,比如創15:1按照字面是說,耶和華的話臨到(came to)亞伯蘭。又比如撒上4:16以利問,我兒,事情怎樣(hayah)?意思是問事件的發生進展如何(how did the matter go)。在創19:26,羅得的妻子在後邊回頭一看,就變成(hayah)了一根鹽柱。在撒上25:37,拿八的身體變成(hayah)像石頭一般。Hayah也常常翻譯成“當…的時候”,比如“當人在世上多起來又生女兒的時候”,意思是其間有某些事情發生。

總之,創1:2中的hayah翻譯為“變成”become並沒有語法方面的問題,地是空虛混沌後面有個未講述的故事,因爲希伯來文第1節“起初上帝創造天地”的結尾和第二節結尾一樣,有個大句點“:”(full stop)。你幾乎可以肯定,起初神創造的不是空虛混沌狀態。事實上,把上帝創造的初始狀態理解為混亂無序,這與我們所了解的神的完美屬性有衝突不是?這兩節可以理解為:起初上帝創造了天地,後來地成爲空虛混沌的狀態,中間不知隔了多少年代。

先知耶利米曾說他看見空虛混沌的景象(耶4:23),他所描述的是一幅天上無光、山峰搖震、地土荒涼無人的景象,緣由是神的烈怒(耶4:23-26)。先知按以賽亞也曾用空虛混沌來形容一幅完全荒蕪人煙的景象,他說到以東這個地方要世代荒廢:耶和華必將空虛的準繩,混沌的線鉈,拉在其上(賽34:9-15)。中文翻譯成空虛的這個希伯來字tohuw 在聖經其它地方常翻譯成“荒涼”,或是形容人的不得益處、沒有用,比如撒母耳記上12:21“若偏離耶和華去順從那不能救人的虛神是無益的”這句話用了兩個tohuw,一個形容所拜的偶像神,一個形容順從偶像的人。所以,用空虛混沌來代表一種完全不適合人居住的境況完全可能,而上帝用六天時間將地球更新換代、使它適合人居住、又在第六天創造了各種動物、昆蟲、和人住在其中,這是很合理的理解。

以賽亞書45章18節:創造(created)諸天的耶和華,製造成(formed)全大地的上帝,他創造堅定(established)大地,並非使地荒涼(字面是造created地為虛空),乃是要給人居住。他如此說:我是耶和華,再沒有別神。所以,以賽亞告訴我們,上帝起初創造的天和地並不是空虛混沌或荒涼的。

你如果對地球的地質地理地貌稍有了解,就不難相信地球曾經處於一個極爲混亂的狀態,描述為被傾覆、甚至被攪動過一點都不過分。按照理論,年輕的地層在上、古老的地層在下,你永遠看不見古老的地層,可是實際上你看到的所有古老地層都暴露在地面上,甚至彎翹折叠得很厲害。請看下面兩張照片。





我在網上搜索,還找到其他的照片和説明,是 Cartage 學院的教學資料供你參考: cartage.org

Wednesday, June 2, 2010

衛斯理主義不等于亞米念主義

約翰衛斯理可能是十八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佈道家和神學家。英國的福音復興運動和美國的第一次大覺醒運動都要歸功於他。衛斯理的神學受亞米念主義的影響,特別是反對極端加爾文主義的有限救贖論、主張基督的十字架救恩是向所有人開放(無限代贖論),以及肯定人的努力在得救上的功效。但是衛斯理神學的重心並不是亞米念的救恩論,衛斯理神學的重心是他的成聖觀。他對基督徒思想最大的影響是強調重生和成聖這兩大重要經歷。人們通常把他當作亞米念派,他也確實編輯過一份叫作Arminian Magazine的雜誌,但是他用“亞米念”這個詞來包括所有不贊成改革宗墮落前預定論的神學立場。衛斯理算不得道地的亞米念主義者。

衛斯理生於一個第四代的聖公會牧師家庭,宗派屬於所謂“English亞米念主義”派,也就是反對墮落前預定論、認爲人同時因信心和行爲稱義的。這是他的家庭。他家裏有弟兄姐妹18人,從小都被教導一生要敬虔執行神的旨意。他用各種方式來尋求神:在牛津大學讀書的時候就透過理智主義來尋找神;又透過教會禮儀、律法主義、社會服務、敬虔主義的禁欲、本地宣教和美洲宣教等等方法來尋找神。當時的英國聖公會(英國國教)敬虔主義對衛斯理有著深刻影響。他22嵗就讀了一些關於過聖潔生活的靈修著作,約翰和他弟弟查爾斯在牛津大學組建了一個Holy Club,目的是刻苦己心、按時禱告、讀經、默想,這個操練宗教的方式後來得了個 “方法主義” 的綽號(Methodism中文翻譯成衛理公會主義)。不過,經過10年的虔信生活以後,衛斯理對於他的基督信仰的理解還是很不滿意,於是決定到國外去宣教,希望透過向不信的人傳福音來體會一個真正的基督徒的情操。至此,直到他在艾德門街經歷到歸正(conversion)之前,約翰衛斯理的基本神學理念一直都是透過生活敬虔、道德良善、順服神、履行神的誡命來稱義,這是當時典型的天主教觀念。

衛斯理第一次接觸新教摩拉維亞弟兄會的信徒是去國外宣教的船上,在風暴和死亡面前,這些信徒顯示出衛斯理從未見過的信心和勇敢,使他非常羡慕。在宣教失敗而歸以後,衛斯理再次遇到新教徒來鼓勵他。1738年5月24日,衛斯理到艾德門街參加摩拉維亞弟兄會的一個查經聚會,剛好聽到誦讀路德為羅馬書寫的前言。他的心裏頓時感到很溫暖,因信稱義,並且唯獨凴著信心得救,確知罪得以洗淨,從律法和死亡之下被釋放出來,何等美好,正是衛斯理所需要的。他因此接受了福音而歸正。

至此,衛斯理原有的天主教神學觀念,加上新教的唯獨靠信心稱義和唯獨聖經有最高權威,以及摩拉維亞信徒的強調内心感動,很快綜合成爲神人合作的得救成聖觀。衛斯理在德國與摩拉維亞弟兄會的信徒一起學習幾個月之後,回到英國就開始了露天的佈道,因而爆發了英國國教的大復興。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信靠基督,衛斯理開始組織地方的社團和班會(12人小組),用方法主義,即天主教所能夠歡迎接受的修行法,激勵了很多人。直到衛斯理去世後,加爾文派的衛理公會才從英國國教分離出來。

衛斯理發展出獨特的基督徒成聖(Christian perfection)教義。他說聖靈在信徒身上做工,除去罪污,以致人可以活出對基督完美的愛,讓一切行動都出於對救主的愛,盡心進性地愛人如己。衛斯理小心區分這完美的愛,它不是某种絕對沒有錯誤不犯罪的完美,那只有神做得到。但是他認爲成聖(或成爲完美perfection)的過程從接受主時開始,是信徒今生可以達到的目標。成爲完美和稱義一樣,都是透過神的恩典和人的積極回應來達到。他這些教導也叫作衛斯理主義。

衛理公會主義(Methodism)搬遷到美國時有所變化,變得比較注重理性,漸漸不追求成聖,世俗化。後來19世紀宗派内部興起聖潔運動(holiness movement),就是為了恢復有關全然成聖的教導,重新強調歸正的重生(conversion)和全然成聖經歷。不過,他們把聖潔定義為不參加某些活動,不穿某些衣服,等等避免世俗的方式。這個聖潔運動的領袖雖然聲稱是受衛斯理神學的啓發,實際並不太了解那一段神學歷史,又由於處在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裏,所教導的教義和衛斯理主義其實是不同的。例如他們的成聖是立即的,不是漸進的;全盤接受哲理上的亞米念主義(極端的亞米念主義和極端的加爾文主義同樣有問題,研究的是一位希臘哲理神,不是聖經啓示給人的神);又接受“聖靈的引導”過於接受聖經教訓等等。聖潔運動產生的新的宗派包括Church of God(Anderson,Indiana),Wesleyan Methodists,Nazarenes,Free Methodists。

總之,衛斯理本人所教導的(衛斯理主義思想),在唯獨靠信心稱義上是不含糊的,他只是說入門之後的“成聖/成爲完全”必須要努力與神合作,才能得救到底。我在聖經神學與聖經教義那一篇博文裏曾經用衛斯理的成聖觀作例子,説明按歷史文法解經、用聖經神學支持教義的必要。衛斯理的成聖觀參考了新約時代和以後的希臘文化觀念,沒有參考從舊約承傳下來的、新舊約一致沿用的、歸屬耶和華、與世俗分別開來的聖潔觀。可是衛斯理主義並不等于亞米念主義。衛斯理主義可以簡單描述為追求在愛中完全,而亞米念主義則與加爾文主義同樣,是一套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的救恩論。

假如我歸納得不準確,歡迎衛斯理宗的讀者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