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29, 2010

聖經中的運作不良家庭

箴言30:21-23:使地震動(shake/move)的有三樣,連地擔不起(not able to bear)的共有四樣:就是僕人作王;愚頑人吃飽;醜惡的(being hated)女子出嫁;婢女接續主母。

一個在家裏不蒙愛的女孩子,她出嫁以後會引起很大的問題。合和本中文翻譯成“醜惡”的那個字shana,其實並不是說相貌,而是被討厭、被憎惡的一個被動分詞,being hated,意思是她連續不斷地受到如此待遇。利亞“失寵”就是這個shana。合和本翻譯成貶義的醜惡,可能是爲了和前面那個“愚頑”人能夠相對應。新譯本翻譯成被厭惡,現代修訂本翻譯成被討厭,是比較接近原來意思的。

古代的以色列人家的女孩子,是沒有自己的名聲的。人們指點稱呼她們都是按她們父家的名---某某人的女兒,很像中國人的習俗。一個女孩子被人家討厭,絕不可能單單是因爲她自己在外面說了什麽、做了什麽。在以色列行淫亂是最大的醜惡了,可是人們一般不用“討厭”或being hated來指淫亂,乃是直截了當地說是淫亂。很可能她的家人是最先向外人表示不喜歡她的。

如果她的父母一直討厭她、咒駡她、甚至虐待她,結果這個女孩子是很不幸的。聖經說她出嫁以後一定出問題,好像引起地震一樣。這個女子本身固然是有問題,她無疑會把娘家的問題帶到婆家。如果她自己的家庭運作不良,甚至受到虐待,那麽她不會知道如何建立一個健康的婚姻。因爲她沒有見過、沒有學會健康家庭成員之間常用的快樂關係技巧,像信任啦,體諒啦,協商不同的意見啦,鼓勵啦,安慰啦,請求原諒和表達原諒啦,等等。

她的痛苦是強迫自己把所有的藐視、討厭吞下去,也許還要假裝不介意,説不定已經嘗試過離家出走哩。到出嫁的時候,你猜想她在夫家怎樣?她大概是不善於:
  • 好話好説,幫助人家了解自己的不同看法。
  • 按禮遇待人,表達合適的謙卑和體諒。
  • 關照別人的情緒需要,愛護老少。
  • 信任其他家人,同心合作養育孩童。
  • 原諒別人的過失,以及期望得到諒解。
  • 同情、鼓勵、和安慰家人。
  • 不會化解自己的怒氣,不會化解與家人的衝突。
  • 對她來説,愛恐怕只是盲目的忠誠,其中沒有那甜蜜的感受。
這節經文說的是女子,其實男子何曾不是如此?從運作不良家庭出來的人需要一整套的人際關係技巧來建立一個健康的家庭,若是不學會,他們的成年人婚姻和生活恐怕遲早會遇到地震一樣的關係破裂。

聖經裏還有一個運作不良家庭的典型例子,就是亞比該的丈夫拿八。拿八這個名字就是渾蛋,即愚頑人的意思。我曾經使用演劇的辦法在美福神學院的研經教學法那門課上帶領查經,仔細查考過撒母耳記上25章的故事,體會到拿八這個人内心的苦毒和不滿。他的臺詞不多:

喂,我叫拿八。我不知道爲什麽我那个該死的父親给我取這麽個名字,父親是个大有錢人,田產、牛羊、和奴僕很多,可是他不快樂,一天到晚駡人。我出生時,他不但不給我祝福,反倒給我取了這麽一個倒霉名字,所以不光他自己可以一天到晚骂我混蛋,害得所有人見到我都不愛理我,因为他們一开口就不得不叫我混蛋,--拿八的意思不光是脑袋瓜笨,它還帶著壞心眼的意思,你說這個名字氣死人不?后来的聖經学者都想不通我爸爸怎麼會給我取這麽個名字,他们有的猜想是不是我長後别人才給我起的綽號。那誰敢哪?我厲害著呢!我們的家族是大名鼎鼎的猶大迦勒族富户,所以我生下來時名字剛取好,拿八的大名就都传遍了猶大,後来自己想改名都很難。

我從小就討厭上帝。經上記着摩西說,你們這樣報答耶和華嗎?這拿八百姓哪(申32:6)!还有約伯,你們知道約伯吧?他对他妻子說,你說话好像拿八。...拿八怎麽啦?有一句箴言說,拿八說美言是不相稱的(箴17)。哼!我當然不說美言。還說拿八的父亲毫無喜樂,活該他!誰叫他给我取這麽一個名字!

爲什麽箴言30章22節提到愚頑人(拿八)吃飽有問題呢?就如這個故事裏的拿八,因爲他吃飽了還是不懂得享受生活、無法與人好好相處。當然箴言30章的這幾句話還提到僕人作王、和婢女接續主母作妻子,也是類似的問題。由於對世界、對人際關係的感覺不同,換了地位以後自我觀的問題就會顯露出來,導致爆發地震一樣的人際關係危機。不蒙愛、無價值感是内在的問題,除非在新的家庭(特別是在三一神的家裏)得到重新培育,將過往的創傷用新的、成熟的觀點來看待,運作不良家庭所帶來的問題會一直伴隨著人們。

關於重新看待過去的技巧,請閲讀真正的友誼,和原諒的快樂技巧等等文章。

Monday, September 27, 2010

怎樣的家庭是運作不良?

我在五月份曾經寫過一篇神是一個溫暖的家。如何知道怎樣的家庭算是運作不良的呢?

下列问题是根據David Eckman 教授Becoming Who God Intended 一書的附錄問卷修改而來。修改的原因是為了更加符合華人的家庭環境。請按你18歲以前家裡的生長環境,回答是/否:

1. 你曾經感到與某個家庭成員之間關係很緊張。
2. 你感到與某位家人說話時要特别小心。
3. 你的父母總是在忙著別的事,不太顧及家庭其他成員的感受。
4. 你父母行事為人經常要對外維持某種形象。
5. 你的父母經常批評你、或者總也不能原諒你犯過的錯誤。
6. 你感到自己成績和表現良好的時候,家人會比較在意和接納你。
7. 每當家庭起衝突時,家裡人彼此攻擊辱駡。
8. 你覺得有時單憑某個家人的言語,很難知道他/她的真正想法或情緒感受。
9. 你家人很少表揚和肯定你好的表現或成績。
10. 對有的家人,你絕不能說出任何不同意見或想法,不然就會起爭端。
11. 和家庭成員在一起時,或者他們開始注意你時,你會對表達自己想法感到不自在。
12. 你在外面遭受挫折、憂愁、或憤怒時不向家人傾訴。
13. 當你希望休息、放鬆時,你寧願到外面去玩而不是回家。
14. 作為一個孩子,你有時會對全家人圍聚一處感到緊張和有壓力。
15. 你的父母有時在別人面前不照顧你的面子。

以回答“是”的次數為標準:
0-5分:健康的家庭
6-10分:注重表現家庭
11-15分:運作不良的家庭

其它可以加分的附加問題:
16. 你心身曾受到一位家人的威脅恐嚇。
17. 父親或母親有成癮的問題影響了家庭關係。
18. 父親或母親有過婚外情的風波。
19. 16歲以前曾經被一個家人猥亵觸摸或遭到性侵犯。
20. 父母離婚或曾經分居很久。
21. 父母曾在孩子面前動粗或打架。

Friday, September 24, 2010

“任憑”裏有神的智慧

羅1:21-28: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將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彷彿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所以,神任憑他們逞著心裡的情慾(the God gave them over to their lusts)行污穢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他們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因此,神任憑他們放縱可羞恥的情慾(the God gave them over to dishonorable passions)。他們的女人把順性的用處變為逆性的用處;男人也是如此,棄了女人順性的用處,慾火攻心,彼此貪戀,男和男行可羞恥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這妄為當得的報應。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神,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the God gave them over to an evil mind),行那些不合理的事;…

這段經文一連用了幾個“任憑”來描述神從天上如何顯明祂的忿怒。這個中文翻譯成“任憑”的希臘字παραδιδωμι,正是把基督交給人釘十字架的 “交給” 那個字,英文大多翻譯成deliver或是betray。猶大“賣”耶穌也是這個字,其實就是把耶穌交在猶太人手裏。神的忿怒就是hand over,把人交給他自己内心的邪情惡慾!

曾經不止一次聽見人問,上帝爲什麽那麽麻煩?要派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然後由聖靈對信的人作工?祂可以直接派聖靈在每個人心裏作工啊。答案是,有的,上帝曾經這樣做,只是人不肯。

創世記6章3節:耶和華說:“人既屬乎血氣,我的靈就不永遠住在他裡面;然而他的日子還可到一百二十年”。中文翻譯成“住”的那個希伯來字doon其實是評判、爭鬥的意思(judge,strive或contend),KJV的翻譯就是My spirit shall not always strive with man。上帝說,我的靈不會總是在人的裏面判斷他的不是、懲罰他,而是任憑他了。看來,任憑人爲所欲爲,這本身也是懲罰的一種形式,我們現在來看爲什麽。

在羅馬書1章中,神把我們交給我們自己裏面的邪情惡慾。邪情惡慾是很強烈的消極感受,過去我總是以爲邪情惡慾是受我們心思意念的掌控。近來對心理學稍有學習,原來不對。邪情惡慾是住在我們的潛意識裏的痛苦東西,體現在我們的本能反應裏。不但不受我們心思的掌控,反倒掌控我們的心思、動機、和一切的欲望。

擧個例子,一個人由於家庭運作不良,生長的環境總是遭受打和罵,感到世界很不安全。他遇到任何事情的反應都是懷疑、不滿、和憎恨,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是爲什麽。他結婚的時候以爲自己是信任配偶的,不然不會結婚嘛。可是不知爲什麽,每次安排錢啊帳的,他總是不能不想著留一手:萬一日後離婚呢?他不知道這叫作不信任,因爲信任一個人在他的頭腦中意思是:這人有時候靠得住,懷疑他/她不用像懷疑別人那麽嚴重。他無須提醒自己去懷疑不滿。要是能夠把消極不滿情緒除去多好,可惜他辦不到。

Dr. Eckman說,在消極情緒的底下其實是痛苦的心境。比如在我們上面的例子裏,痛苦的心境就是世界不安全,沒有人能保護我,我是孤單的,沒有人愛惜我。若想要除去本能反應裏的消極情緒和不良欲望,必須先面對和處理這個痛苦的心境(painful mood)。凡屬基督耶穌的人,是已經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慾同釘在十字架上了。這個中文翻譯為“邪情”的παθημα其實就是“苦楚”那個字,比如現在的“苦楚”比起將來的榮耀不足介意。Dr. Eckman把它翻譯成painful mood,即痛苦的心境感受,是有理由的:一來它引起錯誤的欲望和心思(比如咒駡、發洩、尋找樂趣),二來它和痛苦緊密聯係,符合心理學研究的發現。一切的痛苦歸根到底就是感到沒有神同在的痛苦。

痛苦本身並非壞事,它是把我們帶囘到神的面前的東西。由於痛苦,我們意識到自己需要神。我們儘管尋求自己的邏輯、智力、理想,還是痛苦,但你呼求神的時候,就是信而稱義。羅馬書1章描述的就是人與神隔絕以後,就成了自己内在問題的俘虜或犧牲品。我們拜偶像、放縱情欲、任意發洩怨恨來傷害他人,所以需要福音,好從這些自己的敗壞(即我們稱爲罪性的東西)裏面脫離出來。

所以,我們需要對付的這個“邪情”,歸根到底是與神隔絕的苦楚。我們的頭腦中需要消除那份孤單無助、沒有價值感的圖畫,相信父神接納我們,已經讓我們和祂的愛子聯合為一。這個信心被神稱爲“義”,也是解救我們脫離罪惡的關鍵。

Wednesday, September 22, 2010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今天是中秋節。願各位擧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瞭解性心理的差異

由於男人是為實現目的受造,女人是為關係受造(詳細請讀Dr. David Eckman《健康的人際關係》第一章),上帝的創造很奇妙。現代科學研究發現男女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差異。下文取自Dr. David Eckman北京地區大學生健康心理教材,第七部份:《瞭解性心理的差異》。

“…一個二年級的小女孩與一個25 歲的成年婦女和一個二年級的小男孩相比,她更像25歲的成年婦女”,Tannen 教授在她的《你誤會了我》那本書裡寫道。

男人和女人處理情感的方式很不相同:男人的杏仁體發出情感反應後,他們選擇經過前腦(大腦思考的部份)來處理。而女人和青少年女子的情感卻直接在大腦皮質中處理。這就部份地解釋了為什麼女人能夠很深入、很詳細地來描述她們的情感。男人必須作選擇,而他們常常選擇不去描述情感。男女在處理思想和情感方面的化學反應很不相同。这种大脑处理思想和情感的不同在男孩女孩、男人女人之间引起一些有趣的差異。以下把这些不同列出来。

• 在友誼方面,女孩子通常有2-3個好朋友,而男孩子卻有2-12個好朋友不等。這就是說,對女孩子來說,朋友是有限的,比較親密的。我太太有些朋友是她年輕時就結交的,而我卻沒有。男人的友情很膚淺是嗎?也許女人會覺得如此。可是男人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有進一步說明。

• 女孩在友好關係中以彼此為主要焦點,而男孩的注意力卻集中在一起從事的活動裡。意思是說,男人的友誼比女人的友誼更注重實用功能。女人喜悅的是對方,男人喜悅的是在一起從事的活動。

• 玩遊戲的時候也一樣。遊戲對女孩子來說是聚集在一起的藉口,而對男孩子來說,遊戲就是為了玩,活動本身是注意的焦點。這也更加說明了男人的友誼常常是比較注重實際功能的。自然這意味著對於女孩子來說,用若要與男孩建立友誼,就要尋找能一起從事的活動。而男孩若想和女孩建立友誼,就要對她所關注的事情作出體諒的回應。

• 談話對於女孩子是主要的,而對男孩子來說是沒有必要的,他們遊戲、玩耍就好,那個實用功能的原則再度出現。

• 男孩體內有比較多的男性荷爾蒙使他們爭鬥。爭鬥導致上下等級:有人贏,有人輸嘛。研究觀察發現,等級對女孩很要命,不利於友誼,有一方必須屈卑時就無法作好朋友。然而對男人和男孩來說,等級分明很重要。沒有等級就爆發出不良的爭鬥。

• 由於女孩看重關係,自我披露或分享秘密就很重要,視為信任。而男孩卻似乎看分享內心世界是沒有必要的。男孩認為“秘密就是秘密,分享了還算什麼秘密”,這不用說,長大成年也是如此。瞭解男人和女人對於秘密的不同態度很重要。事實上,丈夫不覺得需要分享秘密,而妻子會發現丈夫對她保密某些事情而很吃驚。

男女青年和男女兒童待人處事的這些區別導致人際關係的不同對待。女人對待友誼就是為了友誼,建立友誼比擴大友誼範圍更加重要。

男女對待性關係的方式和態度也完全不同。當男人性興奮的時候,睾丸激素滲透了腦幹部份。腦幹是不思考的。睾丸激素引起性興奮,但也驅使人起來挑釁和競爭。這種激素不幫助人尋求友誼,而是尋找快感。女人的性興奮相當不同,一種叫作後葉催產素的化學激素貫充女人的整個大腦。前腦部份思考,右腦感受情緒,而後葉催產素是使人產生聯結感和關係感的激素。所以性生活對於女人來說大大加深彼此關係,而對於男人來說可能一點都沒有加深關係。所以非法的性關係對於男女二人來說可能有著非常深刻的不同含義。

在青春期研究雜誌上,Eyre和Millsein訪談少女,看她們為何要與年輕人在一起睡覺,意思你冒著懷孕的危險,希望從那份關係中得到什麼?他們發現主要有以下的理由。第一這會使她們受歡迎!她們認為如此就會在關係上被珍惜。她們瞭解所結識的男孩到一個程度,有意無意地要用性來換取友誼和受對方歡迎。她們給出的第二個理由是要讓男朋友高興。這個答案說明她們具同理心,希望體諒。接下來的另外一個理由是受到男孩的壓力,或者其他同伴的壓力,才卷入性生活。自然也是希望受歡迎:因為她不願意處在一個不受歡迎、遭到拒絕的情形裡。

性興奮沒有列在她們的動機內。從男孩的角度來看,性興奮是顯然的原因,然而從女孩角度來看,那根本不是性生活的出發點,令人驚奇。女孩的動機都是圍繞著建立友誼以及被朋友接納。

少女想用性來建立友誼的想法自然帶入大學生活。在美國的大學裡,很多憂鬱的女生來到心理諮詢中心。這些女生一般都是和一個男生有過性關係,之後這個男生和她分手,不再和她做朋友。她的大腦在作愛的時候充滿了後葉催產素,所以她和這個男生的關係大大加深。然而這個男生只是經歷到性的快感,性交並沒有使他加深與這個女生的關係。在不少非宗教的大學裡,校方對於性關係是不鼓勵也不禁止的,有的學校甚至鼓勵作性實驗。他們沒有考慮青年男女性生理的極大不同,結果很可能在某些淘汰率較高的大學裡,許多學生沾染性病,而不是得到畢業文憑。當性別差異不受尊重的時候,性病就有了肥沃的土壤滋生。

性實驗不僅對女生不好,對男生也不好。當一個男人開始假定多個性夥伴是正常成人生活的一部分時,結果對他非常不好,這可能會令他吃一驚,為什麼呢?因為他無法和女人建立起真正有聯結感的關係。一個男人到二十幾歲的時候,情感需要寄託在妻子或女朋友身上。對女孩來說,情感寄託的需要始于青春期。但對於男孩來說,到了二十幾歲這個情感的寄託就變得非常重要。如果他還沒有妻子或女朋友,就很容易會變得憂鬱、傾向于自殺、生病、和減壽。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女人或許沒有和一個男人建立長久關係,但她和男人不同的是,她會從其他的女性的朋友和關係中得到情感上的滋潤。

假設男人比女人需要婚姻,那麼男女之間怎樣才能保持一個中上品質的關係或婚姻(意思比較愉快的關係)呢?有一個品格是絕不可少、讓人能夠辦到,就是具備同理心,體諒對方和自己是不同的。

一個年輕男子輕率地和一個年輕女子發生性關係,是因為他缺乏同理心。他假定這個女子和他自己一樣,只不過她有不同的身體。他假定她和自己一樣享受性的愉悅。沒錯女子是有性感,可她更是有關係聯結感的人。

(下載和閱讀中英對照的全文請訪問http://v-family.biz。)

Monday, September 20, 2010

價值觀衝突:基督教與文化

我們每個人恐怕都是先受家庭和文化的影響,後受基督信仰的影響。

按照Richard Niebuhr教授的歸納,基督徒對於信仰與文化應該有何關係的看法分爲五種。1. 基督教反對文化:基督必興旺,其他信仰必敗落;2. 基督教屬於文化:人文歷史就是聖靈對人類作工的過程;3. 基督教超越文化:律法、理性、福音、教會都是為靈魂歸主預備;4. 基督教是似非而是的文化:信與不信、應許與應驗、不同去從;5. 基督教更新改革文化 :神的大能,人的回應。

也許這幾種看法不必完全互相排斥。不過對於中國人來説,既有的文化塑造我們,是按照與神的心意相去甚遠的模式。我們如果不感覺有哪些價值觀是不合神的心意,就不會留心去變更。比如,我們知道貪財違反聖經的教導,所以貪財的欲望出現的時候,hopefully總會有些思想鬥爭。可是,用表現來贏得別人接納這個根深蒂固的文化觀念,在聖經裏卻好像沒有直截了當的語句來反對。我好長時間都以爲,用好的表現來討神喜悅是理所當然的,因此我一直沒有告訴自己說,父神在我還未信主時就喜愛我、讓祂兒子為我死了,這不是我用好的表現贏取的,要從注重表現的驕傲、失望、或whatever中悔改!此外,還有其它一些我們文化中的價值觀,是與基督信仰有衝突的,請你提起注意:

隨大流,攀比其他人的生活方式,尋求被人接納和羡慕。中國人尤其重視“合群”,需要被周圍的人接納,面上有光,甚至不惜一切代價。別人的孩子都會彈琴、都上好大學,我的孩子也可不差人一截,等等。基督信仰倒未必命令你處處標新立異,可“不要效法這個世界”是明文提倡的。合和本聖經翻譯成“不要效法”(be conformed),聼來好像我們是主動作決定去模仿什麽。由於我們感到自己很少主動作決定,所以這句話好像不關我事。但實際上,這個字是被動受引導、受模造的意思,和你的主觀意願沒有直接的關係。By default if we don’t do anything about it, we are in。所以我們需要注意自己諸多焦慮的來源,已經塑造了自己的是什麽觀念?哪些“面子”和“接納”方面的顧慮影響我被父、子、聖靈新的家庭重新模造?

另一個從文化來的壓力是你必須注重在別人面前的形象。形象和面子有些不同,不過有些關係。形象主要是外部可見的東西,身材容貌、穿著打扮、家境名聲、勢力成就等等。人們為此當牛做馬、跌破頭皮、苦不堪言,僅僅因爲這些東西能帶來一些面子。至於別人和自己的品格、氣質,裏面那個基督為之犧牲,要帶囘父、子、聖靈神聖之家的那個人,我們卻視而不見,忽略又忽略,心裏感到那個人實在沒有什麽了不起。我們應該悔改!

在消費第一、物欲橫流的世界,基督徒是否能夠免於受災?由於前面提到的攀比和面子心理,物質主義的壓力實難幸免。別人買房子我不買?日子好像不能過下去。要麽就是暗暗嫉妒,平安滿足無影無蹤,内心實在覺得屬靈的福份算不得真福份,世間的享樂才是真享樂。我們為了東西/事情來駡人,因爲仁愛、體諒、感恩這些精神的食糧在我們的價值觀系統裏仍然不佔優先位置。什麽時候我們能把“人”放在“物”之上?

在西方文化裏,受基督信仰的影響久了,人們有一種固有的個人權利思想,自由、財富、舒適、平等都成了理所當然的,感恩減少,不想吃苦,靠設立規矩來維護各種利益,等等。這是攔阻人們跟隨耶穌心意而行的另外障礙,凡來到北美歐洲的人都能感受到文化的這方面負面壓力。

我們如果能夠認識和努力對付文化對自己的負面影響,就是生命成長。

Sunday, September 19, 2010

中國人容易理解的“因信稱義”

什麽是“因信稱義”的意思?這個和我們的信心緊密聯係的“義”,是關乎我們的行爲呢?還是屬於我們的一個心態?幾番查考了聖經裏“義”這個字以後,我覺得它首先是心態。是敬畏神、信賴祂、願意聽從。這些當然影響到行爲,可是絕非十全十美的行爲。亞伯拉罕的行爲一點都不完全,羅得也不完全。舊約聖經裏與惡人相比照的義人似乎都是些求告神、向祂呼求的窮乏、困苦人,他們為神的公義審判歡呼,因爲神應允,把他們從困境或敵人手中解救出來。神的公義不僅僅是賞善罰惡,詳細請讀我的另外幾篇博文。

西方人有法律觀念,他們用法庭詞彙解釋“因信稱義”,探討一個人稱義以後“罪性”怎麽辦了,其中還有不少神學辯論,imparted vs. imputed,據説其中一個是異端,一般華人信徒對此總是有些摸不着頭腦。其實希伯來人的文化和中華文化更類似,屬於注重榮辱感、注重集體合一概念的文化。鑒于東方西方文化不同,也許我們不必非借助希羅文化中非常重視的個人清白無罪--他們的價值感來源,來幫助我們理解聖經真理不可吧?

在摩西五經裏,名詞“義”一共出現了9次,其中只有兩次是涉及籠統的“行爲”。待人接物的仁義當然也算是行爲,不過我把它另外歸類為關係的義,有點像中華文化裏的“義氣”觀念。我們的神是仁慈講義氣的神,也希望祂的子民如此,一點都不錯。

創15:6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與行爲無關)

創18:19我眷顧他,為要叫他吩咐他的眾子和他的眷屬遵守我的道,秉公行義,使我所應許亞伯拉罕的話都成就了。(既有行爲,又有敬畏神的態度)

創30:33以後你來查看我的工價,凡在我手裡的山羊不是有點有斑的,綿羊不是黑色的,那就算是我偷的;這樣便可證出我的公義來。(意思不是證明雅各行爲好,而是證明得到了神的恩惠偏待,和他有好關係)

申6:26我們若照耶和華─我們神所吩咐的一切誡命謹守遵行,這就是我們的義了。(既有行爲,又有敬畏神的態度)

申9:4-6耶和華─你的神將這些國民從你面前攆出以後,你心裡不可說:『耶和華將我領進來得這地是因我的義。』其實,耶和華將他們從你面前趕出去是因他們的惡。你進去得他們的地,並不是因你的義,也不是因你心裡正直,乃是因這些國民的惡,耶和華─你的神將他們從你面前趕出去,又因耶和華要堅定他向你列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所應許的話。你當知道,耶和華─你神將這美地賜你為業,並不是因你的義;你本是硬著頸項的百姓。(“你的義”與“心裏正直”平行,不是與好行爲平行,所以義是内心的。内心的東西會反映在行爲上,但不是主要的。神看動機永遠比實際的果效重要,所以他看亞伯拉罕、羅得的信心為義。又與“硬著頸項”相對比,意思是沒有義即與神的關係不好)

申24:13日落的時候,總要把當頭還他,使他用那件衣服蓋著睡覺,他就為你祝福;這在耶和華─你神面前就是你的義了。(顧念別人的需要,是額外的要求,不還當頭並不算犯法。這是關係的義的圖解,不是抽象的、在所有事情上的“好行爲”)

申33:21他(迦得)施行耶和華的公義和耶和華與以色列所立的典章。(耶和華的公義通常指祂的拯救作爲。迦得支派施行耶和華的公義,意思應該是遵行耶和華的心意,實行祂的典章律法)

總而言之,合乎神的心意的“義”是心與祂相聯、時常向祂敞開,這就是信。這是行爲的主要驅動力。

Saturday, September 18, 2010

The Lord Keeps My Baby

這個標題不知道怎麽翻譯才夠味:主保守了我的寶貝疙瘩,祂永遠是那位可信靠的神!

我的大女兒已經上大學了,好像鳥兒飛出了巢,是個獨立自主的大人啦。她從小就信耶穌,常常跟著我禱告。每次遇到什麽擔心掛慮,我們母女三人就一起禱告。我發現一起禱告是對孩子們最好的安慰。而且我屢屢發現神信實無比,總是成全、照顧我們。我的小女兒小的時候,每次感到緊張有壓力時就肚子痛,再不就是頭痛,禱告求主看顧屢屢靈驗,不是即刻緩解,也是很快見效!

我心裏的壓力歷來不是統統和孩子們分享的,可是她們顯然感受得到。所以一起禱告仰望神的眷顧,即使很籠統的禱告交托,也特別有安慰。我先生不信主,我們為他禱告特別多,讓他知道神愛他啦,叫他不為某事生氣啦。我們的禱告有很多具體的請求,主每次應允禱告幾乎像是理所當然,我們的感恩表達得永遠不夠充分。孩子們長大起來先後受了洗,不過她們也不是把所有在成長過程中和在外面遇到的壓力和我分享。有的對她們情緒很重要的事情都是過後才告訴我。可以肯定的是,她們會不住地禱告,也會不住地假定神的慈愛眷顧為實實在在。

我這個作母親的人,如果說有什麽特點,恐怕就是放心。我不怎麽為孩子擔心。一來我相信神的看顧保守,二來神給我看到、經歷到很多事情,告訴我她們很安全、是可以讓人放心的孩子(你可以閲讀我的另外一篇博文,信任你的孩子),三來我有其它的事情需要關注,我要上班,我能夠把心思投入所從事的活動和人身上;我要學習和思考聖經;我要關心教會的弟兄姐妹和教導兒童主日學等等。

話説回來,我時不時還是會擔心她們。特別是從老大開始學習駕駛的時候。拿到駕照一年以後,總算法律許可了,她就常常開車載著一幫教會的弟弟妹妹到處跑。上次教會的青少年團契的beach trip,她也去參加幫忙。當我知道交通運輸去海邊是由家長們負責時,心裏着實舒了口氣,我以前是載著他們領教過那段彎彎曲曲的山路的,特別是夜晚,我可不希望她開車。

我女兒開學上大二,她自己訂了機票囘校,當然爸爸提供了參考意見。後來又改了三次飛行日期時間,要提前回去參加一個團契舉辦的、爲期一周的一個什麽培訓營。孩子和教會的群體在一起我一般是放心的,這個團契是她在校園裏參加了幾個不同團契的聚會之後選的。原則上她想參加什麽我都會同意,特別是不會堅持要求她按我的意見辦,我想我已經不再是處處為她把關定向的人了。有一次她去了一個朋友的天主教會參觀,正趕上人家呼召40天齋戒,她就受感動戒了40天的彈琴奏樂。為此她真是刻苦己心好多天,我也跟著不開心好多天,可我只能切切禱告主的保守。這次似乎主要是一些消耗體力的活動,十幾個年輕人在大山裏,從周日晚上到周五晚上,每天五、六點鐘起床,白天搬石墊土,建造供遊人爬山用的路徑,晚上禱告和讀經。

我實在是佩服這幫年輕的大學生,利用尚未開學的時候,來為公衆設施付出勞力,同時刻苦鍛煉、過自律的生活。不過別忘了,這些經歷是不無危險的!我的女兒第二天搬石頭的時候就把手指砸了,神保守,她只是青了一塊,沒有把那個手指砸斷!那山是毒樹藤遍佈的山,她還不慎踫到了毒樹藤,幸虧神保守了她,竟沒有腫痛起來。最危險的是,腳下松石碎葉很多,她滑了一跤,差一點滾下山崖!唔,我在電話這一頭心都哆嗦起來。我說真是感謝主啊,祂有力的膀臂保護著這些孩子們。據説領隊的人捅到一個馬蜂窩,被一大群蜂圍住叮了二十來次。天啊,他們五天一共修建了二十幾尺的山道,後面的路人會不會想到鋪路人所遇到的危險和犧牲呢?

那天晚上他們觀看日落,欣賞神的奇妙創造。是啊,這麽美好的景觀,可是只有在不出事的條件下才能觀賞。團隊中若是任何一人出了事故,這些景致就一定改變了味道。不消說,我那白天剛剛撿囘一條命的女兒坐在那裏思緒萬千。你們可以看她寫的網綕

而我呢,我對主的保守感謝不已,一定要寫出來,因爲這樣的保守我不能再看為是理所當然的。兒行千里母擔憂,他們翅膀硬了,我只能禱告。

Monday, September 13, 2010

大喜過望:亞當遇見自己的骨肉

Below is a reading taken from Dr. David Eckman Healthy Relationships chapter 1.

神知道祂要給亞當一個女人。假如祂直接把造好的女人給他,他不會那麼深刻地欣賞和感謝這份禮物。亞當需要一場經歷。所以,神給他觀看各種動物,好像在動物園裡似的。這人看完了所有的動物之後,就對所要領受的禮物有了足夠的欣賞。

請留意:...耶和華神用塵土造成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2章19節)。好像變魔術吧,從塵土中造一頭大象,一隻貓,一條狗,可能就在他眼前做現場表演哩。然後把造好的動物帶到他面前,讓他起名字。起初這一定很新鮮,令人興奮。可是一天下來,神那天創造的動物有多少種類?亞當這個聰明能幹的人,一個有能力治理世界、呼喚各種動物的人,為所有的動物命名!

配偶幫助Azer的中文音譯為“以謝”。聖經裏有16次用Azer來描述神,以利以謝的字意即為“神是幫助者”,代下14:11說耶和華是我們的以謝。神允許亞當模仿祂為日夜、太陽、月經、星辰、水、陸地命名的樣式,觀看這些動物,逐一為它們命名。也許每個動物命名之後,神就問他是否找到一個以謝,他沒有找到。全部完成以後,這人恐怕已經孤單得要命了。他經歷到孤單。

那人便給一切牲畜和空中飛鳥、野地走獸都起了名;只是那人沒有遇見一個以謝。(2章20節)

在很多動物之中沒有找到一個般配的重要幫助(以謝)之後,神使他沉睡。也許亞當心想,上帝造了這麼多動物我都看見了,我醒起來時還不知道遇見哪個動物哩。或許他眼前剛好看到一隻大河馬,心想我醒起來時不知這只大河馬是不是還陪伴在這裡。

神讓亞當沉睡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取出那根肋骨,也是為了讓整個事件更具戲劇化,好像簾幕放下來又拉上去。當亞當醒來之時,他由衷地發出了一首讚美詩。神用從亞當身上取出的肋骨建造了一個女人,把她領到這人面前。他說,

這一次,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2章22-23節)

這話在希伯來文中是詩歌的體裁。看了所有的動物之後,這一個終於和自己相似,是能夠幫助自己的以謝,但她是一個女人。句子起首的那個短語this now,中文翻譯為“這”而已,但意思是相對於前面那些動物講的。他好歡喜啊,他觀看動物園之後,得到這位顯著又亮麗的以謝,夏娃她來了,所有生活中的孤單都要退去!

Saturday, September 11, 2010

暗中的隱情被主稱讚?

默想哥林多前書4章:

3節: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很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

好像沒有人不省察自己的,保羅爲什麽不省察自己?中文翻譯成論斷的這個希臘字ανακρινω 就是審查訊問、調查研究的意思,好像官長查問使徒關於那個殘疾人得了痊愈的事件(徒4:9),或者帖撒羅尼迦的人天天考察聖經(徒17:11),要曉得所聽見的福音是與不是。難道我們應該輕看別人的意見?然而後面兩節經文告訴我們保羅爲什麽不省察自己。

4節: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

原來省察也省察不出個所以然。不覺得自己有錯就好吧?但保羅說沒有用,不能因此稱義。福音就是我們只能靠著信耶穌稱義,不要以爲自己沒有錯就驕傲自得。不“覺得”就是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的錯誤不等于就是沒有錯,判斷的應該是主。因爲他明察秋毫,所以他才是那位一直在判断的主。(這個“判斷”和前面句中的自己省查論斷或被人論斷是同一個字,但是個連續進行分詞,作形容詞用來描述主的:他是判斷的主。)

5節:所以,時候未到,甚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他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動機)。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裡得著稱讚。

再次強調不要論斷,保羅的这句話談到意念,也談到隱情。合和本翻譯成“意念”的這個字βουλη其實是動機目的。神的“旨意”是這個βουλη,人的“謀劃”也是這個βουλη。所以意念显然是意识到的思想,可能是人有意無意藏著,別人不知道的心思,因爲主來了就要把它顯出來。但是暗中的隱情就未必是意識到的啦。有的是譯本把這個短語翻譯成the secrete things in the darkness,好像是藏在黑暗中不可告人的秘密。但如果是見不得人的東西,爲什麽主來把它曝光的時候還會稱讚呢?我同意艾博士的理解:“暗中的隱情”代表人潛意識和本能意識中的感受,很可能是人自己也不清楚、別人更不知道的内在情感。就好像周哈理窗中右下角,只有神知道的部份。(周哈理窗是一個心理認知的工具。)

由于我們不曉得别人的心思意念和情感方面的實際需要,所以不應該論斷别人。我很高興,由於主了解我們最深處的情感意願和需要,我們不必擔心表達不暢、引起誤解而招致審判。只要我們不是有意侵害別人,無所不知的主必然為我們澄清一切,甚至我們每個人都從祂那裏得著稱讚!

這與我們好多人經常想象的,“神一知道我的内心世界必定懲罰我”這個本能意識是相反的!本能意識不是理性思考的結果。它也不是天生的,乃是過往經歷培养出来的。(請閲讀我前一篇博客文章:本能意識、信仰、和行爲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以爲很了解自己,可是神了解我們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比如一個人不住地說謊,他/她可能不知道自己是在使用防衛,也不知道自己的不安全感是怎樣形成的。只有神知道這人的創傷,何以落到這個地步,也只有神知道這人的本意並非去害別人。他/她可能只是用了最笨拙、然而自己感到最安全的方法來愛別人!

説來說去,不犯明知故犯的錯誤還是很重要的,常常原諒別人和請求原諒也很重要。但無需過份地拘謹於省察自己、患得患失,以致縮手縮腳。

Thursday, September 9, 2010

信仰和生命更新的疑問

耶穌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最裏面/深處)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

顯然,每個到耶穌這裡來,決定跟隨他的人都應該有這個特別的活水江河的經歷。不過,你所能看見的,這個每天流出來的活水江河應該是什麽樣子的呢?你差不多可以肯定,這個經歷包括一種細膩、活躍的生活感受,顯示出基督徒内在生命的活力,顯示出仁愛、喜樂、平安、和盼望。正如你所能夠期望的,一個人多年與基督同行,他就會有一種滿足感。這人福杯漫溢,以致有能力來關注別人。憐憫、愛心、恩慈的流露是一定的,因爲他們裏面的飢渴已經得到深深的滿足。充沛、豐盛、活躍、深刻的與神的聯結溝通關係、及與教會裏弟兄姐妹友愛的關係,是信徒中間活水湧流的必然結果。我們每個人都時不時會有所掙扎,然而耶穌在這句話裏所應許的東西,是我們所有的人都盼望也應該得到的。爲什麽只有比較少的人果真經歷到活水江河呢?我們头腦中的聖經知識和神的愛,没有進入内心來滿足我們最深的需要!

哪些現象表明人仍有飢渴、尚未得到滿足?就是焦虑、愤怒、仇恨、憂鬱沮丧、成瘾、婚外恋、颓废、無聊、自私自利、等等。 可是聖經所應許的信徒生活卻是個有力的經歷,是更新觀念、扭轉思想、改變感受的經歷。一個基督徒不應該像別人一樣飢渴。遺憾的是,我們中間多數人都沒有這種經歷。從調查統計來看,基督徒似乎沒有指望和非基督徒有什麽不同的感受。我們同樣遭遇到精神壓力、憂鬱、焦慮、成癮、感到撐不住、失望、和破裂的人際關係。我們總是發現有相當多的、真心相信聖經的基督徒,在教會裏點頭微笑、聲稱一切安好,但私底下卻遇到嚴重的個人問題,家裏和周邊的人都了解。

我們不禁要問,這到底是怎麽一囘事?

我們這些願意跟隨耶穌的人,大多在沒有遇到什麽精神壓力或痛苦的時候都是“好基督徒”。可是,一旦有揮之不去的壓力、或遭遇到打擊患難,就立刻本能地按照另外的精神動力來作出反應。好像我們裏面有一組相反的本能意識(一股強有力的衝動),不用告訴自己怎麽做,自動就跑出來的信念,比我們所知道的一切聖經教導都強,能勝過福音那改變生命的大能似的。我們相信神是愛,相信自己是神的兒女,相信神在我們的一生中都看顧,可是在困難面前,我們卻懷疑神、不顧一切地按照明明是違反他心意的方法行事。我們裏面好像有一股不可遏止的力量,去爭鬥、去防衛、去懷疑。我們裏面洶湧流溢出來的不是耶穌說的“活水江河”,倒像是下水道排泄出來的污水。

耶穌所說“信我的人”那個“信”,在希腊原文裏面是个連續進行分詞(the one who continually believe),意思是持續不斷地信,不是从前曾经信過一次耶穌,也不是過去信、現在不信了,或一週只有幾個特定的時候,比如謝饭或作礼拜時信,其它時候不信。我們的信心需要進入我們的本能意識層面,取代過去我們感到孤單無助時的不信。

我由衷地祈求主能夠幫助我們,把存在我們潛意識中的一些錯誤的觀念念發掘和辨認出來。是這些錯誤的信念導致我們做出原本不該做的事情,傷害自己也傷害別人。信耶穌本來應該是一個讓人感到很解渴的經歷。求主給我們需要的能動力,讓耶穌所應許的活水江河,和整個新約聖經給我們看到的仁愛、真實的喜樂、真正的平安、持久的盼望,能成就在我們的身上。

我們中間大多數人都需要認識真實的自己,認識真實的別人,最重要的是認識真實的神是如何地愛我們。這個認識過程有時是不很容易的,甚至可能偶爾讓人灰心。蒙恩成長小組的過程也不例外。但是不要灰心,堅持下去,最後得到活水江河湧流的結果,非常值得!

此文譯自蒙恩成長小組第1周的學習資料:Instincts, Beliefs, and Behaviors一文。

Monday, September 6, 2010

牧養關懷的有力工具:認識家庭背景

成爲合神心意事工團是為幫助眾教會,滿足在牧養關懷事工方面的需要而成立,其創建人是大衛艾克曼博士(Dr. David Eckman)。

大衛17嵗信主。那時他遇到一些親切友好的基督徒朋友,特別是其中有一位周末請他到家裏,和自己的全家人一起,圍坐在桌旁吃pizza。那個基督徒家庭裏的和睦友好氣氛深深吸引了年輕的大衛,因爲相比之下,大衛自己家裏是很不快樂的:父親每個周末都酗酒和對家人肆虐;可是從周一到周五,他安靜斯文,也許和普通的上班族看上去一模一樣,問題是他好像從來都不記得周末發生過的惡劣事情。不消說,弟兄幾個從小就感到家是個不安全的地方,他們不喜歡和父母在一起,每個周末都盡量找藉口離開家。

大衛毫不猶豫地決定相信和接受這些友善和睦的人所信的神,和他們在一起實在開心。他去修讀神學、作牧師、講道、決心用自己所有的恩賜來服事神。大衛遇到他太太凱若的時候,一見鍾情,交往幾年,後來就向她求婚。可是他很驚訝地發現,從凱若答應嫁給他的那天開始,他對她的一切熱情和喜悅都忽然不見了。爲什麽會這樣?大衛想不出原因,也不敢問任何人。他把疑問藏在心裏,去盡一切作丈夫的義務。如此15年之久,艾牧師牧養教會、攻讀聖經原文的博士學位,但夫婦二人其實沒有多少感情。

那一年,艾牧師的父親心臟病發作,過世了。他去幫助母親辦理後事,内心卻並不怎麽悲哀。那個多年讓母親心酸的人終于離去,現在他打算把母親接來和自己同住,讓她好好享受一下被體恤、被關照的生活。沒有想到,母親不到幾個月也發心臟病過世了!這下子艾牧師受不住了,他悲哀和發怒,多年壓抑的情感都爆發出來。原以爲自己已經沒有剩下多少情感,現在所有不知何時藏在潛意識裏的憂鬱、傷痛、憤怒都發洩出來。

那時艾牧師第一次告訴太太從前父親酗酒肆虐的事情,你知道嗎?前面15年艾牧師從未和太太談過那些童年的往事!他同時告訴凱若,15年來自己對她其實什麽感情也沒有。艾牧師以爲這個感想一說出來,婚姻一定砸鍋了,沒想到太太淡淡地回答說:我早就知道,可是我還是愛你。艾牧師心想,她早就知道?令人驚奇。女人常常有這個本事,她們會細心體察。那時凱若遞給艾牧師一本關於輔導和幫助酗酒家庭的書,--畢竟她有個心理輔導的碩士學位,資料很多。

到此艾牧師已經牧養教會多年,而且正在寫聖經研究的博士論文,竟然從來沒有人詢問過他的家庭成長環境。他發現自己從來沒有面對和處理過去的創傷!艾博士說,在教會裏,我們很少彼此關顧到一個程度,表示“我對你童年生活的故事有興趣”。我們彼此的關係多麽膚淺,實在不應該。

那時候,艾博士就下定決心,要好好研究探討人的早年家庭生活對個人成長和轉變的影響。在接下來的二十幾年裏,艾博士在神學院任教,甚至做過幾年的教務主任,但他最大的目標在於研究聖經,看聖經原文裏對於人的情感、本能意識、自我觀、心理醫治、得救等等話題是怎樣講的。艾博士在聖經裏發現很多寶貴的真理財富,是很多牧者還不懂得利用的,因爲從神學院畢業的時候沒有得到這份裝備。成爲合神心意事工團的建立,目的就在於裝備教會領袖,用合乎聖經的方式來親身經歷神,也知道如何幫助和輔導信徒。

艾博士找到了原因,爲什麽熱戀的女朋友一旦成爲家人就沒有了情趣呢?原來在他自己的潛意識圖畫中,家人是沒有情趣可言的。家人只有義務,有盲目的忠誠,這是他從自己原生家庭不自覺帶來的觀念模式。也許你會覺得家裏有盲目的忠誠就不錯啦,可那並不是真正的愛。愛裏面是包含著欣賞和喜悅的。艾博士在講演説明的時候常會找一個女孩子問:假如有個年輕人,他並不喜歡你,但他會對你很忠誠,你願意嫁給他嗎?一般來説女孩子都回答不要。艾博士寫了好幾本書,對於信徒的靈命成長都很有幫助,其中包括Becoming Who God Intended,Knowing the Heart of the Father,等等。

教會中有無數的信徒受成長家庭環境和文化背景的影響,卻沒有面對和處理過去的傷痛。他們的婚姻出現問題、精神和情緒出現問題、人際關係出現問題、成癮,教會所用的經典方法卻只是愛心的批評責備,無法滿足安慰醫治的真正需要。結果,許多人沒有經歷到福音那轉變生命的大能。成爲合神心意事工團旨在與你分享靈命成長的一般障礙,有效地除去過往經歷帶來的負面影響,幫助你深深認識愛你的聖父、聖子、聖靈,達到醫治。

Friday, September 3, 2010

轉貼:大陸流傳的笑話

唐三藏写信给親愛的悟空:

我這封信寫的很慢,因為知道你看字不快。

昨天我們去買披薩,店員問我要切成8片還是12片,我說8片就成了,12片吃不完。

我給你寄去了一件外套,因為怕郵寄時超重,所以把扣子剪下來,放在外套口袋裡了。

你受教較晚,記得要多讀點書,多用成語,免得別人笑你沒水平。

最後告訴你,現在工作難找,你又猴子猴孫滿堂,本來想寄點錢給你度年關的,可惜信封已經封上了。

PS:新年到了,別忘了給孩子們講講我們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事:

那時候,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莊稼是長在地裡的,豬肉是可以放心吃的,耗子是怕貓的,強盜是怕捕快的,法庭是講理的,殺人是要償命的,結婚是先談戀愛的,結了婚是不能泡美眉的,孩子的爸爸是清楚的,理髮店是只管頭頂的,照相是要穿衣服的,拍電影是不需要陪導演睡覺的,藥是可以治病的,大夫是救死扶傷的,欠錢是要還錢的,錢莊是一諾九鼎的,學校是不圖掙錢的,夫子是兩袖清風的,腰桿是硬的,白癡是不能當官的,百年老店是萬金不換號的,賣狗肉是不能掛羊頭的,買東西是要付錢的。

What do you think it is like right now?

中国宣传机构好像被NB攻陷了,几十年如一日地歌颂下列变态事迹:老婆生孩子不去医院,留在厂里拧螺丝钉;爹妈死了不奔丧流泪搞科研;下河里连救六七个人,自己老婆却被淹死;让自己的孩子辍学好供养前妻的孩子---以上种种先进人物。

最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常用语:(1)群众情绪稳定/伤者情绪稳定/家属情绪稳定;(2)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3)不明真相的群众;(4)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5)发表重要讲话;(6)会议一致认为;(7)代表;(8)说三道四;(9)干涉中国内政;(10)有关部门。

生于1991年6月9日——温哥华冬奥会女子1500米短道速滑决赛夺冠后的周洋,面对央视记者提问的夺冠感言是:“我终于能让我的爸爸妈妈生活得好了。”

中国的反腐有效手段:1、夫妻反目;2、家中被盗;3、意外事故;4;情人举报;5、网民诅咒!

外交部发布会上,一位日本记者用不熟练的汉语说:“您说让我们询问有关部门,可是我们给有关部门打电话,不接,发传真,不回,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马朝旭沉着地说:“我十分同情你的遭遇”。

白岩松:今年我们去美国去看新闻博物馆,在博物馆里头有一个触目惊心的东西,它是2001月9月12日那天各个国家报纸的头版,所有的头版都是9•11,只有我们的是领导的接见。

Thursday, September 2, 2010

表達原諒和請求原諒

今天查考希臘文的動詞forgive,aphiemi。中文只有8段經文提到“饒恕”,而aphemi出現的經文共有133筆,大多數翻譯成離開/退去,赦免/饒恕,容讓等等意思。免除債務的“免”與赦免原來是同一個字!怪不得,路加福音的主禱文說赦罪,而馬太福音的主禱文說免債。現在國内的中文語境使用“原諒”多一些。

我背過這個單字,背的時候卻不知道它是I forgive,只知道它是I let go, leave, or permit。看來英文的let go, leave, and permit很好地解釋了forgive這個動詞的意思。

英文的forgive似乎是近代的宗教詞彙,古時不用。但因受基督教文化影響久了,forgive現在也出現在基督徒的日常生活用語中。英文字典對forgive 的解釋是根據聖經給出的圖畫:不再繼續憎恨,和免債。Forgiveness是forgive的抽象名詞,我曾在東方和西方文化比較一文中提過,西方文化的特色就是擅長把具體名詞抽象化,來描述具體事物的某些特質和屬性,原本forgive的圖畫倒失落了。

中文的文字一般是有圖畫伴隨的概念。赦免是特定的、與得罪神和法庭審判有關的字眼,饒恕和原諒才與日常生活相聯係的字眼,意思是寬恕得罪自己的人。我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檢查饒恕/原諒/赦免,在聖經中是否都涉及言語溝通。也許是不一定的,let go和leave都可以是非語言的,即未必有言語的動作。寬恕可不可以只是内心暗暗的動作,不明明表達出來呢?現在來逐一看看經文。

馬太福音5:23-25…凡向弟兄動怒(連續進行分詞)的,難免受審斷;…。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若別人向你懷怨,恐怕你得罪了,你想起來的時候應該去表示和解、賠罪、或請求原諒。這裡是要求有溝通的。)

馬太福音6:14-15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主教導我們如何禱告--請求天父“免我們的債”。由於求天父饒恕與饒恕別人平行,這裡是要求表達的。如果我們必須向神請求,當然更需向人請求。)

馬可福音11:25-26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好叫你們在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若不饒恕人,你們在天上的父也不饒恕你們的過犯。(同馬太6:14-15,別人有錯希望饒恕就要給予饒恕。)

路加福音17:3-4你們要謹慎!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勸戒他;他若懊悔,就饒恕他。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轉,說:我懊悔了,你總要饒恕他。(條件是他轉回和你溝通:弟兄若表示懊悔、請求饒恕,就要饒恕。)

馬太18:21-35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講述免債的故事比喻,有溝通和請求寬容的細節)…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同路加17:3-4,強調溝通的結果要從心裏饒恕,否則我們求天父饒恕,祂也可以不答應我們。)

路加福音6:36-37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們要饒恕人(let go, make free),就必蒙饒恕。(饒恕與另外兩樣涉及話語的行爲並列。論斷和定罪多少説明了怎樣叫作不饒恕。)

以弗所書4:32 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同上。饒恕其實就是最好的憐憫和安慰。神在基督裏饒恕我們是自動的嗎?主怎樣饒恕我們?難道我們不必知罪也不必後悔?)

約翰一書1:9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這節經文回答了上面問的問題。神的赦罪有條件?不錯,這是個條件句。)

歌羅西書3:13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包容與饒恕不同,我想包容無需溝通緣由。我們有時需要別人包容的事情,對於對方來説未必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實本該道歉的。)

在哥林多後書12章13節,保羅為了沒有給哥林多教會增添什麽負擔而請求饒恕,有諷刺的味道。他顯然不是假定人家必然領情(饒恕),所以要講明,用請求饒恕來提起注意。

除了赦免罪過以外,Aphemi的另一用法是作“容讓”解釋:太15:13-14凡栽種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種的,必要拔出來。任憑(容讓)他們吧,他們是瞎眼領路的。(請注意,如果主耶穌在世上時容讓瞎眼領路的人,我們是誰?竟要作審判官。)太19:14讓(祈使句,允許)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可1:34(耶穌)趕出許多鬼,不許(容讓)鬼說話,因為鬼認識他等等。

Aphiemi作離開或退去解釋的時候,大多好像leave alone,撤離陣地、放棄任務等等。例如:路5:11他們把兩隻船攏了岸,就撇下(離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路4:13魔鬼用完了各樣的試探,就暫時離開耶穌;可7:8(耶穌批評法利賽人)你們是離棄神的誡命,拘守人的遺傳;約4:28那婦人就留下(離開)水罐子,往城裡去,對眾人說:“你們來看!…”;林前7:11-12丈夫不可離棄妻子等等。

總而言之,饒恕,或原諒是需要表達出來的。除非人已經死了,或者因爲其它原因沒有機會溝通表示或請求饒恕,只能自己罷休,自己放棄報復的想望,撤消對方所虧欠的,否則不叫作饒恕。想想看,我丈夫得罪我,我只是心裏暗暗地原諒了他,他並不知道,我也不作任何和好的表示,那叫什麽原諒?或者別人得罪我,那人心裏暗暗地悔改認錯了(神知道),我卻不知道,沒有看到和好的姿態,以爲那人仍然與我作對,那有什麽益處呢?

請求饒恕的時候,你還不能假定人家非得饒恕你不可。請求了以後人家不立即饒恕,可以視爲遭到拒絕,有些人無法承受,所以乾脆不求饒恕。因此,能夠請求饒恕和饒恕別人,必然内心先從神得到安慰醫治。

饒恕是communication的結果,不用言辭也要用行動,無論如何需要表示出來,饒恕才有可能發生。Communication本身對我們可能是更加重要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