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31, 2016

新年祈禱:願我們先尋求神的國



親愛的主啊,感謝你讓一切都變成新的!我們為在過去一年中,你允許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一切好事和難處而感謝你,這些事提醒我們每天都需要依靠你的臨在來充滿我們!

我們祈求你的靈在新的一年中引導我們的每一步;我們求你引導我們的每一個決定,讓我們的心轉向你,深深仰慕你,勝過渴慕其它的一切。

我們求你打開需要敞開的門,關閉需要關緊的門。我們也求你幫助我們,放開那些我們緊握不放,而你已說「不」或要我們等候的事情。幫助我們先尋求你的國,超越我們所有的夢想和願望。

我們求你智慧,你的力量,和你的能力時時在我們裡面與我們同在。我們禱告你讓我們堅強和勇敢走前面的道路,給我們超乎自己的能力,自由發揮出你給我們的恩賜,以致你能夠因我們得著榮耀,能夠吸引人到你面前來。

我們祈求你保護我們不落入試探的圈套和陷阱,你會在我們需要逃避時,對我們耳語。也在我們需要站穩立場時,向我們的心說話。我們求你保護我們的家人和朋友,求你的手遮蓋我們,讓我們遠離仇敵的惡意,作我們四圍的屏障,讓我們在你的安全手掌中。

我們禱告你給我們明辨是非的能力,給我們超越年齡的洞見,來明白你的旨意,聽見你的聲音,知道你的作為。我們求你保守我們的腳步堅定,立足於堅實的真理之上。

幫助我們的信心始終如一;給我們超自然的毅力堅持到底,不動搖也不偏離左右,跟隨你時不容易被其它事務分心。

當我們努力依靠自己能力、忘記需要你、忘記依靠聖靈時,饒恕我們。當我們被懼怕憂慮掌控心思,讓驕傲和自私肆虐橫行在生活中時,饒恕我們。當我們沒有跟從你的道,生活遠離你的同在時,饒恕我們。

我們承認我們需要你,求你再次來更新和喚醒我們,讓我們的心思、我們的意念、我們的生活,在新的一年中都變成新的。

我們禱告你的新鮮空氣來覆蓋我們,你真理的道牢牢駐在我們心裡,幫助我們注重清潔、公義的事,給我們能力來順服你的道。當仇敵撒旦用謊言和攻擊來提醒我們的過犯時,我們信靠你的聲音更加強大,你提醒我們,和你在一起很安全,你的目的和計畫必然會實現。

我們求你作我們的防衛和守護,給我們清楚的道路,挪去障礙物,擋住陷阱。主啊,請引導我們站在高地。我們求你供應我們的需要,我們求你的恩典和恩惠,我們求你的福祉遮蓋我們。... 我們禱告你幫助我們興盛,

Wednesday, December 28, 2016

神學如何幫助普通信徒

很多信徒,特別是保守派教會,都感到不需要了解現代聖經學者的神學研究。因為不管是甚麼學派,凡結果和我已知的神學不同,大概是對我的靈性沒有幫助,搞不好還會讓我失去原來的信心。

這樣的想法很自然,因為我們信仰的前設一般都是:這是真理,和這不同的說法不是真理。可是,神學研究往往發現真理的多面性:從這個角度看,這是真理,從另一個角度看,另外的說法也是真理,等等。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是很重要的生活技巧,所以擴展知識是很必要的。

在信仰上,寬廣的知識能夠幫助人持守和宣揚真理,摒棄謬誤和狹隘思維,在宣教時避免盲人引路的情形。神學裝備大大擴展了人的視野,但是如何用這些知識幫助別人還是個難題。今天看到一個人的文章談這個問題,覺得不錯,在此記下來。

Dave Seemuth牧師似乎是賴特博士某些網上課程的助教。賴特出版了不少給普通信徒閱讀的聖經解釋和靈修默想書籍,我個人讀的時候常感到很有亮光。比如救贖論,賴特不贊同我原初所接受的基督代罰救贖理論,他認為十字架的意義遠遠不止於赦罪。

代罰論使人感謝基督,也感激聖靈,卻難免讓人對父神疏遠。進修神學的時候了解到另外幾種救贖論,比如基督得勝論等等,發覺基督為我而死,並不等於基督替我而死。畢竟,每一種救贖論都有一定的道理,原來代罰論是最沒有道理的。賴特也主張解構那位霸道的神,因為那其實並不存在。

那麼,受過神學裝備的牧師如何能夠幫助普通信徒呢?Dave Seemuth提到五個方面

首先是能夠幫助人們放棄對福音的錯誤觀念(英文unlearn很難翻),然後重新學習福音(relearn)。聖經記載了上帝如何與祂百姓打交道的大故事,而我們聽到的福音卻針對個人罪過問題提出人生答案—-不是不對,是太狹窄了。教會需要建立更強的上帝立約百姓群體的觀念--「我們」在世界中是上帝的國民。

其次是多多宣講耶穌的復活為王,而不是每每只談到耶穌的死,似乎就算完成了他的救贖工作。那是個不正確的觀念。不要只在復活節講復活--如果祂現在是我們的王,那麼祂今天給我發了甚麼樣的指令?

第三,全面的福音信息不只是耶穌救我們脫離罪的惡果,更包括了我們得救的目的,就是我們在世界上有個大使命!死後進天堂只是福音的一小部分,聖經中的「新天新地」福音幫助我們了解人的問題和上帝的解答。上帝要祂的百姓參與祂的大使命,並給祂的百姓分派了重要的角色,就是用各種方式在世上去盡力傳揚上帝的愛和恩典。我們把新天新地看成與自己無關是很有問題的。

還有,牧師可以從講台上用自己的見證幫助會眾了解上帝的恩典。不要只提自己的得勝和成功,也分享自己的需要才好。普通信徒通常都印象牧師是個靈性生活完美的英雄,或者高高在上,這對他們幫助不大。牧師自己的見證可以帶動彼此見證主恩的教會風氣,主的最大恩典就是祂耐心包容和饒恕人的過失。

最後,牧師用日常生活的語言來講述神學觀念非常重要。信徒實際看見聽見所信道理的應用,就明白如何傳播這些道理。上帝在祂所創造的世界中,在祂的百姓當中做工,直到現在,故事還沒有完結。

Sunday, December 25, 2016

奧古斯丁的錯誤

林前十一章7節:男人本不該蒙着頭,因為他是上帝的形像和榮耀;但女人是男人的榮耀。

聖經中似乎沒有明說女人是上帝的形像!著名的創世記一章說的是「上帝就照着祂的形像創造人,照着上帝的形像創造他們;祂創造了他們,有男有女」。你看,男人「是上帝的形像」,而女人只是「按上帝的形象」所創造的。咱們也許會覺得這種咬文嚼字沒有必要,但初期教會的教父奧古斯丁,把這話解釋為男人比女人更有神的形像。

奧古斯丁對西方教會的影響非同小可。1600年前,他得出結論說,女人是人,但不是上帝的形像!你我現在恐怕都會覺得沒必要區分「人」和「上帝形像」的不同之處,但奧古斯丁試圖用創一27來解釋林前十一7,就成了這樣:女人帶著上帝的形像,而男人是上帝的形像--不同。

Sumner教授說她讀奧古斯丁著作的時候,還以為他會根據邏輯,得出男人比女人更有上帝形像、所以更加榮耀的結論,可奧古斯丁經過邏輯論證,得到的結論卻是:男人是上帝的形像,而女人不是上帝的形像。

奧古斯丁說,人和其他動物不同的地方是有理性,男女都會推理。不過,只有人把思想的焦點若放在真理時才是上帝的形像。...奧古斯丁恐怕太侷限於自己的認知環境了。如何解釋男人禱告和講道時不必蒙頭的特權呢?他不是說因為男人更有上帝的形像,而是說男人自然地傾向於冥想高處的事,而女人則比較感情用事,經常思考地上的事。她們禱告或講道時需要蒙頭,好把頭腦中的思想遮蓋起來。--荒唐,那塊頭巾會在上帝面前把思想遮蓋起來?

好,夏娃受到蛇的引誘,是因為她的上帝的形像比較少,而且比較笨,不過奧古斯丁說,她們可以藉著「與丈夫合為一體」而成為神的形像!這是Sumner教授的驚訝,我也很驚訝。但是想一想,現在很多姊妹,尤其是在比較保守的教會,以作賢妻良母為自己的最大目標和價值,感到不結婚就不完全,難說不是受到奧古斯丁思想的影響。

Sumner教授指出,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沒有結婚,難道她作為一個沒有上帝形像的人,生出具有完全上帝形像的兒子?這後面能有甚麼邏輯推理呢?現在正值聖誕節,是思考這個重要問題的好機會!

在奧古斯丁看來,男尊女卑的理由是女人的理智和靈性都比男人差一截,而不是直接了當地說,因為男人比女人擁有更多的上帝形像。哈哈,不知現在還有多少人會贊同這個意見。別笑,在幾千年的父權社會中,這曾是很認真的。把後面女人應該「在頭上有權力」那句原文意思不明的話,翻成女人應該「在頭上有服權柄的記號」,一點都不奇怪--女人應該有甚麼權力呀?她們服從男人就對了。

那麼,「男人是上帝的形像和榮耀;而女人是男人的榮耀」,這話是甚麼意思呢?你有興趣可以買Sumner博士的書來看她的解析,但這話的意思不是說女人沒有上帝的形像,也不是說她會透過嫁人得到上帝的形像--二人成為一體不代表她從他得到上帝的形像。另外這話也不是說女人比較缺乏理性和智慧。

當然,現在還是會有人贊同女人不能作領袖,或者現實一些,只是不能作教會的領袖,理由據說是聖經的教導。其實他們只是盲目接受了奧古斯丁的結論,沒有看他的論據,也沒有仔細看聖經而已。這些以傳統和保守為正統的教會,恐怕應該再看看,然後才決定要不要堅持奧古斯丁的錯誤。

至於我,我感謝天父上帝,感謝主耶穌是藉童女生的,耶穌生平接納女門徒,祂的復活也是婦女首先報告的。--女人決不是無足輕重,乃是和男人平等受造,有著上帝的形像!

Saturday, December 24, 2016

聖誕歌曲分享:戰爭結束了



一首六十年代的歌曲,雖然是唱聖誕快樂,卻反映出美國人民當時反對越南戰爭的呼聲。

So this is Christmas 聖誕節來臨
And what have you done? 你準備好了嗎?
Another year over 又一年即將過去
A new one just begun 新的一年開始

And so this is Christmas 聖誕節來臨
I hope you had fun 我希望你們快樂
Near and the dear one 所有親朋好友
The old and the young 所有長輩幼童

A very merry Christmas 一個很快樂的聖誕節
And a happy New Year 和一個快樂的新年
Let's hope it's a good one 讓我們期盼這是美好的一年
Without any fear 沒有任何懼怕的一年

So this is Christmas 聖誕節來臨
For weak and for strong 無論是弱者還是強者
For rich and the poor ones 富人還是窮人
The world is so wrong 這世界有多少差錯

And so happy Christmas 祝你聖誕快樂
For black and for white 無論黑人還是白人
Yellow and red ones 黃色還是紅色人種
Let's stop all the fight 讓我們停止一切爭鬥

A very merry Christmas 一個快樂的聖誕節
And a happy New Year 和一個快樂的新年
Let's hope it's a good one 讓我們期盼這是美好的一年
Without any fear 沒有任何懼怕的一年

And so this is Christmas 聖誕節來臨
And what have you done 你準備好了嗎?
Another year over 又一年即將過去
A new one just begun 新的一年開始

And so happy Christmas 祝你聖誕節快樂
We hope you had fun 我希望你們快樂
The near and the dear ones 所有親朋好友
The old and the young 所有長輩幼童

A very merry Christmas 一個很快樂的聖誕節
And a happy New Year 和一個快樂的新年
Let's hope it's a good one 讓我們期盼這是美好的一年
Without any fear 沒有任何懼怕的一年

War is over. If you want it, war is over now
戰爭結束了,若你願意,戰爭現在就結束了!

Wednesday, December 21, 2016

詩歌: 我只仰望祢(我心旋律)



每次聽這首歌就想起母親。一個原因可能是歌中有閩南話,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母親虔誠信主,還有她愛在做家務時唱讚美詩。

Saturday, December 17, 2016

被忽略的聖經女信徒領袖

幾個月前(8月18日)我寫過一篇文章,提到從歷史中學習,改良教會傳統的必要。今天看到另一篇文章,提到教會基於重男輕女的傳統,有意無意地抹殺了婦女的在教會歷史上的重要角色。雖然我已經有一些歷史紀錄的筆記,也有學者說明婦女不能教導、不能作教會領袖的解經站不住腳,看來還是要多提。今天看見另外一篇文章,提到教外的歷史資料細節,可以讓人反思。

公元112年,羅馬帝國的律師、作家、和省長小普林尼(Pliny the Younger)寫信給當時的羅馬皇帝圖拉真,因為他遇到棘手的問題,不知該怎麼辦。

甚麼問題呢?他審訊基督徒,因為有些人控告基督徒的一些奇怪行為,大概是聚在一起 吃(基督的)「血」和「肉」之類吧,他不知道應該怎麼調查或怎麼審判。結果他描述自己抓了兩個女奴隸來拷打,別人都稱她們是deaconesses(女執事)--最後發現她們只不過是特別地「迷信」而已。

兩個女奴隸,別人稱她們為女執事!咱們北美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教會接受婦女在長執會服事,好像按立婦女是個新潮流一樣,但小普林尼遇到兩位教會的女執事,正式被他寫在羅馬的官方文件中,卻是初代教會的事!這是我們所找到的最早涉及基督教會的羅馬文獻了。

後來的教會顯然不知道這個歷史情形,怎麼搞忘記了呢?上次我記下父權文化對教會的影響,教父們留下的文字都不相信男女平等,他們的解經也受到影響--抓住某些字句,跳過另一些字句!Tim Krueger指出,人們對初代教會婦女的領袖角色視而不見,一點都不是偶然忘記,很多時候是故意不提的。

羅馬書十六章,保羅問候一大幫人,其中有一位「猶尼亞」,和另一位使徒安多尼古並列為有名望的使徒!但幾個世紀之後,就有人說她是個男的了。「猶尼亞」是個特別常見的希臘女性名字,硬說那個名字也可作男性名字不是不行,但一般都不知道。而且,操希臘文的東正教會留下傳統,接納她為使徒,封她為聖!

現代聖經學者大多承認猶尼亞是女性,又駁斥了一些學者把「在使徒中有名望」理解成「受到使徒的敬重」的主張—那些人認為女人不可能是使徒。

聖經中還有些婦女在講道時常被曲解,比如那個耶穌在撒瑪利亞井邊遇到的婦女,她嫁過五個丈夫,只能說明她很不幸,完全不等於她是個淫亂的婦人。還有那位和門徒坐在耶穌腳前一起聽道,而不在廚房幫忙的馬利亞,挑戰了傳統的婦女角色,耶穌也肯定她,我們卻常常當她是懶惰或不安分作個女人。

聖經中還有女執事非比,教導聖經的百基拉,腓立比教會最先信主的呂底亞等等,我們傾向於忽略這些婦女的教會領袖地位,僅把她們當作一般的姊妹...這恐怕都是傳統的偏見來的。

Wednesday, December 14, 2016

800名科學家致川普的公開信

美國的科普雜誌《科学美国人》發表了一封公開信,是800名地球科学家和能源专家寫給新當選的總統的。因為川普不相信全球氣候迅速變暖的科學證據,更不相信那是人為造成、政府必須立即促請企業懸崖勒馬的事。

美國目前的政策是提倡開發綠色能源,希望能逐漸減少對煤炭、天然氣、石油的依賴,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川普卻認為這會限制現有的能源工業,決心讓美國走回頭路。800名專家博士簽屬了這封公開信,呼籲川普改變想法和做法,採取六個行動步驟。全文翻譯如下:

致新當選的美國總統:

我們全體在下面簽名的人,強烈要求您立即、並持續地採取行動,阻擋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我們作為關心此事的個人,一致認為科學研究的結論是明確的,美國一定要用行動來回應。

氣候改變威脅到美國的經濟、國家安全、公眾健康和人民安全。有些社區已經受到氣候的影響,特別是一些低收入和少數族群地區,受到的影響特別大。

在這一人類歷史的關鍵時刻,各國都期待著美國的領頭地位。您必須採取步驟加強而不是削弱美國在處理這一危機上的努力,因全世界都矚目在我們身上。鑑於我們對您的政府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擔心,我們要求你就任總統時立即採取下列步驟:
  1. 讓美國在清潔能源的發展和利用上成為領先者
    絕大多數的美國人—無論是共和黨、民主黨、或無黨派者,都支持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研究和發展。請接受巨大的經濟機會吧,將社會轉型為節省能源的低碳社會。利用您決心建設基礎設施的1兆美元的一部份,來擴大民主化的清潔能源,以提高美國的競爭力,並增加美國人的工作機會。自從2008年以來,每33份工作職位就有1份是清潔技術方面的職位:「風電技師」是美國增長最快的行業,而太陽能工業比起其它行業,雇用了最多的退伍軍人。
  2. 減少碳污染,減少美國對礦石燃料的依賴
    大多數美國人都支持這個理念。請向他們保證,施行政策去幫助減少暖房氣體排放、降低大氣和水的污染、並促進清潔能源技術的利用、開發、和就業,比如繼續施行「清潔能源計畫」、可再生能源的減稅政策、和車輛燃油效率標準。對聯邦機構持續投入基金,來應對氣候變化,包括能源部、國家航空和航天局,是達到上述目標的關鍵。
  3. 增強美國的氣候應變和抗災能力
    在過去的5年當中,風暴、乾旱、野火引起了超過了2500億美元的損失。隨著氣候改變,這些災害發生的頻率和程度會越來越嚴重,所有納稅人出資援助和重建災區的負擔會越來越重。請幫助保護美國的社區、經濟、和資源資源,投資在現代的適應氣候變化的能源、交通運輸、建築、和供水設施。
  4. 公開確認氣候變化是個真實和人為造成的緊急威脅
    否則您將成為世界上唯一的否認氣候科學的政府領導。您的將會站在幾乎所有的气候科学家、大多数经济学家、军事专家、礦石燃料公司和其他企业领袖、以及三分之二擔心這個問題的美國人的對立面。
  5. 在政策方面保證您在科學議題上的誠信
    您在竟選時說您的政府將會「確保沒有政治偏見的科學敞開對話(transparency)與問責(accountability)」,請堅持這些標準,指派尊重和依靠科學來作決策的科學顧問、內閣成員、和聯邦機構領導人。迄今為止,您所指派的許多內閣成員和過渡時期領導小組的人都不合格,他們否認人為引起了氣候改變這一科學現實。
  6. 請堅持兌現美國對於《巴黎氣候協議》的承諾
    巴黎氣候協議》是25年來全世界幾所有國家之間協商的結果。放棄這個盟約就破壞了美國免受氣候變化威脅的最佳機會,也不代表大多數美國人民支持參與這一協議的意願。如果一意孤行,美國將在國際談判桌上失去影响力,将政治、技術和道德先驅的角色拱手让给其他國家。
採取上述步驟,您會有大多數公司、軍事將領、科學家、工程師、和起來回應氣候變化威脅、減少碳污染、擴建清潔能源的公民的支持,美國的許多最大城市已經決心要這樣做。我們敦促您作出決定,是否認和災禍的總統呢,還是接受和行動的總統?

(800多簽名者略,全部列出學府部門名稱,全都擁有博士學位)

Monday, December 12, 2016

不講道的特別崇拜

降臨節期的第三個星期日,主題是「喜樂」。我們的教會不像往常坐在那裡聽道,乃別出心裁地搞了一次遊戲形式的「禱告站」崇拜。還不錯!

當然,開始時還是有詩歌和集體的認罪禱告,牧師宣告上帝的赦罪和安慰。然後牧師請各人翻看貼在自己椅子後面的小紙片,上面寫著數字1到6,目的是把人分成6組,都與不同的人在一起,彼此分享,一同活動。我那組有兩個上小學的女孩子,一位在教會很忠心搞總務的白人老頭,一位墨西哥裔的婦女,一位印度裔的長老,還有一位日僑婦女。

因為手上拿的是「3」,所以我們先來到第三個禱告站。彼此稍微自我介紹名字,然後禱告站的站長請大家各取一張黑紙,回顧自己,用白粉筆寫下希望除掉的負面思想和情緒,比如有甚麼不滿啦等等。然後每人取隻小蠟燭,來「燒」那些寫下來的東西—不是真燒,因為蠟燭是電池運作而點亮的,很安全。

有禱告詞:「耶穌啊世界的光,我們漫遊在黑暗中,有時迷失,有時孤單,但你進入我們的生活,照耀我們,除掉我們的黑暗,帶給我們盼望吧。」

鋼琴奏響,大家都必須一同換到下一站。我們來到第4站,是「尋找」。一位站長遞給我們一段經文,是東方的博士跟隨一顆明亮的「星星」來到耶路撒冷,最後來到伯利恆那段。桌上放了一碗葡萄和一包棉花糖,兩盒牙籤,每人都動手拿這些材料做一個星:中間是一顆葡萄,插上五根牙籤和棉花糖就成了。最後,你可以拿個小塑料袋把做好的「星」帶走。

做的過程中本來是要隨意分享自己在尋找方面的經歷,不過站長分享了教會尋找牧師以後,時間就沒有了,音樂響起,我們要去第5站。

第5站有兩位老人家行動不方便,她倆顯然一直坐在那裡,沒有到各站去參與其它的禱告活動。這站用紅綠紙條製作禱告鏈:你要首先把自己想要禱告的事項用筆寫在紙條上,然後用漿糊或訂書器把紙條連在其他人做的禱告鏈上。按照指示,我們本來可以彼此閱讀和分享禱告的,不過因為時間不太夠,沒有人分享。

該到第6站的時候,原來的組已經差不多都散掉了,大家隨意先去到比較空閒的禱告站。第6站有很多剪好的人物—約瑟啦,馬利亞啦,博士啦,牧羊人啦,都是給大家塗顏色的。桌上擺著五顏六色的筆,隨意使用,還有橡皮泥。

這站的站長要人選一個自己希望扮演的角色來塗。塗了之後用橡皮泥夾住下面,站在桌上--站長一定問你,分享為甚麼要選那個人物。我選了博士,因為我喜歡帶禮物來見耶穌。

去到第2站,很多用姜餅製作的馬槽或房屋在桌子上,還有彩色的小圓糖粒、大軟糖、棉花糖、白糖霜膠等等。站長指示大家隨意裝飾那些姜餅,製作馬槽聖嬰或旅店的形狀,思考預備地方給耶穌,或回顧分享主曾經給過的驚奇預備。

另外一站是甚麼內容我忘記了…總的來說,參與這樣的敬拜或分享很有意義,我們的新牧師有創意!不過時間如果充分一些就更好。

Saturday, December 10, 2016

假新聞對你有多少影響?

最近有不少假新聞,尤其是使用微信的人,不少人把假信息當成真實事件來傳。上次有個人傳一段視頻,口口聲聲說,用乾麵粉就能把爐灶上硬梆梆的陳年油污擦淨。昨天另一個人列出幾樣新鮮水果和蔬菜,宣傳說千萬不能空腹吃,不然會如何如何。

轉發這類消息的人都是不動腦筋,或缺乏常識。只要稍微用一點critical thinking(慎思明辨),就會發現那篇東西不值得傳閱。可惜不少人,包括基督徒,都聽信謠言,把出處不明的假消息傳給朋友看,諸如柯林頓夫人曾偷偷賣過武器給ISIS等等。

前不久,有家比薩餐廳的老闆突然發現自己在社交網上被很多人關注,而且有不少人口吐威脅的話,諸如「我要親自把你殺了」等等。他手下的員工都從短信、臉書、推特收到這類信息。原來是有假消息傳播,有板有眼地說,柯林頓夫人與她的競選策劃人有個劫持、拐賣和虐待兒童的龐大犯罪集團,那个犯罪集团就用他的餐廳後院作大本營!

誹謗是很古老遊戲,玩的人都知道是假,不會真的去調查起訴和抓捕故事中的罪犯。偏偏這個故事有人當真,某人持槍闖進比薩餐廳,要去調查謠傳和搶救孩子!

上次我搜索網路,從snopes網站看到一份揭穿報告,送給一位傳假新聞的朋友,這位朋友不信,懷疑snopes只不過是某些陰謀人物的宣傳工具。顯然很多人不相信主流媒體,可是偏見歸偏見,雖會影響到對某些事實的描述方式,但人家至少不報這類假消息,什麼奧巴馬總統不是美國人而是個穆斯林,什麼抗議川普的人是希拉里競選團花錢請來的等等,及其荒唐。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那麼多人接受和傳閱這種謠言。這說明我們根深蒂固的偏見有著多麼強大的力量!人們聽到消息時,都會不自覺地拿來和自己的內心成見對照,符合的就容易信,不合的不信,而不是去調查研究一番。

反過來看,我們傳福音給人,聽的人恐怕也有同樣的心態:不自覺地拿自己的經歷來對照。自己沒有經歷過父母或朋友的無條件愛,沒有經歷過真正的饒恕,聽說世界上竟有這種事,總要看看傳信息的人是否可信,看看他們被冒犯以後的饒恕是甚麼樣子的。--從這個意義上看,基督徒自己不動腦就算了,參與傳假信息卻是最糟糕的,叫別人不再對你的話認真。

建議弟兄姊妹在傳送任何文章時,自己先花點時間搜索一下網路,看看消息來源,評估一下可信性有多大。很多時候,那些匿名文章不給你消息來源,但那麼聳人聽聞的消息若屬實,主流媒體不可能沒有報導。有些中文消息報告美國事件,你更要先核對一下英文資料。另外,你如果轉發了假消息,一旦發現最好立即更正一下。

Thursday, December 8, 2016

邀請大家參加聖誕音樂會

在北加州硅谷的朋友們,歡迎你們來參加我們教會的聖誕音樂會,這可是真正專業水準的音樂家詠唱和指揮的,歌頌上帝榮耀的道成肉身:

時間是本周六(12月10日)晚上7:30-9:30,地址在Foothill Presbyterian Church, 5301 McKee Road,San Jose。

Christmas Oratio 巴赫的聖誕神劇
Carol sing of traditional favorites 傳統歡唱
Holiday reception to follow 結束後有小點心招待

門票:請攜帶罐頭或其它的不易腐食品,也歡迎新的襪子或個人衛生用品。--這是捐贈給我們教會長期支持的兩家慈善機構--"Front Door Ministry" 和 "the Lord's Pantry",在節期供應一點給窮人和流浪。謝謝您!

本人有幸參加神劇演唱的合唱部份,混在女低音聲部中,希望沒有人聽見我的聲音,哈哈!每星期練唱不覺已有三個月了,因為唱的是拉丁文,所以很有趣。

Sunday, December 4, 2016

從經文考證看聖經成書

一般來說,各種聖經古抄本有小小不然的差異,都不怎麼太影響字句的意思。抄寫嘛,難免出錯,聖經的權威不是基於抄寫無誤,更不是基於翻譯無誤。

不過,偶然也有那些異文表達了完全不同的思想。這裡有一個例子,馬可福音一章:有一個痲瘋病人來求耶穌…耶穌動了慈心,就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

然而我們找到幾份古抄本,說耶穌不是「動了慈心」,而是「感到了憤怒」,才伸手醫治了那人。本文內容取自聖經考古協會的網站的一篇文章。

1998年,德國Kurt Aland的經文鑑別權威著作記著說,只有兩份希臘文手抄本(還有幾份早期的拉丁抄本)寫著耶穌的「憤怒」。後來有另一位學者去研究,發現那兩份手抄本中的一份,既沒有寫憤怒,也沒有寫慈心--那位抄寫的文士乾脆把這個字忽略了。

僅存的另一份寫著「憤怒」字樣的希臘手抄本,是第五世紀的伯撒古抄本(Codex Bezae)。現在,問你一個問題:假如你是文士,面前擺著一卷福音書,上面寫的是「耶穌感到了憤怒,就伸手」醫治了那個痲瘋病人,你會不會懷疑那是個錯誤的抄寫?恐怕會,因為你聽見的故事都說是「耶穌動了慈心」,而且祂在那個場合應該是動慈心,而不是動怒。

早期的文士也同樣。他們把口傳寫下來的時候,是為了誦讀方便,不是為自己的權威,而且文字的權威遠不及信息的權威。福音所傳的是上帝的仁慈眷顧和拯救,讀成「憤怒」就聽來不對頭,所以被修改恐怕也是必然的。誰說這不可能是聖靈的工作呢?

事實上,從經文考證學的研究,學者們發現聖經中有不少這類有意訂正的例子,你可以參考。

Friday, December 2, 2016

降臨節的聖詩:安靜等候

這首詩的意境很好:在一個亂糟糟的世界裡,等候主。因為上帝使我們得在基督耶穌裏,祂又使基督「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和救贖」。(林前一30)



歌中唱的是「滿懷盼望,安靜等候,我們是你的百姓...主啊,願你來!」你看到了嗎?這等候不是被動無助的,乃是積極學習和行動操練的等候。

1. Waiting in Silence, waiting in hope. We are your people, we long for you, Lord. God ever with us, Emmanuel, Come, Lord Jesus, Maranatha!我們渴望你,主啊,神常與我們同在,以馬內利,來啊,主耶穌。

2. Waiting in Silence, waiting in hope. We are your people, we trust in your love. O Sun of Justice, true Prince of Peace, Come with your justice, Lord, Maranatha! 我們信靠你的慈愛,啊,公義的太陽,真正的和平王子,主啊,帶你的公義來。

3. Waiting in Silence, waiting in hope. We are your people, Lord, we seek your truth. Wisdom Incarnate, teach us your way; Show us the path of life, Maranatha! 主啊,我們尋求你的真理、道成肉身的智慧。教我們你的道路,給我們看生命之路。

4. Waiting in Silence, waiting in hope. We are your people, we long for new life. O Key of David, open our hearts. Give us new vision, Lord, Maranatha! 我們渴望新的生命,啊,大衛的鑰匙,開我們的心懷,主啊,給我們新的異像。

5. Waiting in Silence, waiting in hope. We are your people, our hearts thirst for you. Flower of Jesse, bloom in our midst. Make us your garden, Lord, Maranatha! 我們的心渴想你,耶西的花在我們當中盛開。主啊,讓我們成為你的花園。

Tuesday, November 29, 2016

各種創造觀,只有一位上帝

前次我曾介紹過BioLogos網站,是一群基督徒科學家創立。這個網站的觀點是Evolutionary Creationism,意思是萬有都是上帝的創造,而生物進化是祂創造地球上各種生物的手段。所以,研究進化就是觀察神的作為。這個觀點絲毫不認為相信進化和基督信仰有任何矛盾。

誰說相信進化就得相信無神?無神論的進化觀點有點像科學至上主義,否定神蹟會發生。進化式的創造論卻否認進化是隨機偶然發生的事件。

另一種觀點叫做年輕地球創造論(YEC),把創世記中上帝創造的「一日」,解釋為人在地球上隨著地球自轉一周的24小時。這樣,地球的年齡按照聖經中的族譜年代,就算出大概在六千到一萬年之間!這個觀點是一個叫作George Price的熱心基督徒,根據某個女先知的異像信息,著書立說而來。

和上面相對應的是古老地球創造論(OEC),接受地球年齡有45億年,而宇宙年齡有138億年的科學測量和計算結果。這種觀點相信創世記中的「一日」代表很久的一段時期,而各種生物是神在不同時期奇妙創造出來,而未必是慢慢演化出來的。

智慧設計論(ID)相信宇宙和生物發展的背後,定有偉大的智慧。我們從生物的精緻複雜維持系統,推出這些非設計莫屬。基督徒認為我們所信的聖經中所描述的上帝,就是這位偉大的智慧設計者,所以很多人都贊同智慧設計論者。

雖然基督徒的上帝創造觀念各不相同,但是我們都同意一個最基本的信念:所有的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耶穌基督藉著受死與復活,救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進入光明的國度。我們為上帝的創造和祂的拯救讚美祂!

Sunday, November 27, 2016

基督降臨節的默想

很多講究傳統的教會都守降臨節期。今年的降臨節一晃之間已經到來!今天是降臨節的第一個主日。從今天開始,一直到聖誕日那天,基督徒期待、默想、迎接耶穌的降生。華人教會大多不太重視傳統,但這個精神應該有。如果只顧忙忙碌碌搞party,就本末倒置了。

「基督」這個頭銜。原文的意思是「受膏者」,表示被上帝揀選。根據聖經,君王、祭司、先知(傳上帝信息的人)都可以受膏。基督徒相信耶穌是上帝所膏立的萬王之王,祂也是我們的大祭司,傳上帝的道給世人。這是我們首先需要默想的--基督是復活的主和王,我們天天要聽從祂帶給我們的福音信息,現在要作祂的國民,正如我昨天所想到的

去年我翻譯過一首降臨節期的小詩,今年賴特博士的事工團電郵一份默想資料來,他引導人思考詩篇72篇。下面是我對詩篇72篇的默想。

這篇詩描寫了所羅門所嚮往的一個公平和公義國度:君王能夠「為百姓中困苦的人伸冤,拯救貧窮之輩,壓碎那欺壓人的人」等等。--我首先想到,我們的基督王,和我們跟隨基督的人,在我們當今所處的社會中,誰是我們應該去聆聽的人?我們應該為他們做甚麼?誰是弱勢群體?誰受到歧視與不公平對待?

大選剛過,我們發覺在美國,從前的一些重工業和輕工業地區都荒廢了,很多人找不到工作,面臨貧困。我們從比較貧窮地區移民來的人,特別是經過二、三十年奮鬥,現在達到小康的人,不太體會從小康陷入經濟拮据的感受。雖然政客們輪流答應要改善他們的狀況,他們還是忽略了這一批怨聲載道的人。從倫敦到紐約,富人越來越富,貪婪的人永遠覺得財富還不夠多。...

當我們讀到詩篇72篇,公義的王要搭救貧窮人和困苦人的呼求,要憐憫貧寒的人,就盼望耶穌基督的國度在地上顯明,也知道現在的政客都不是救主。

但是,我們跟隨基督的群體,聽從和跟隨了耶穌沒有?我們指望祂親自動手,不必我們有任何行動嗎?我們要不要小心聆聽那些沒有人理會的呼聲,起來做點甚麼改善的事呢?

賴特說,主耶穌是上帝新創造的開端,祂又是賜我們聖靈的主,好讓上帝的百姓能夠參與祂巨大的新創造工程項目。從創世的時候,上帝的心意就是要有智慧、有上帝形象的人來參與治理全地。順服、謙卑的智慧人能夠反映出祂的公義和憐憫。Wright博士說得不錯。

Saturday, November 26, 2016

神的國: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

神的「救贖」到底是甚麼意思?我接受福音的時候,相信將來死後進天堂是一個重要部份。當然,今生的作為絕對重要,我們希望現在的一切努力,將來在神面前評估時,都有永恆的價值。所以,死後進天堂不是福音的全部內容,現在看來,那甚至不是主要的內容。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死人要聽見上帝兒子的聲音,聽見的人就要活了。--約翰福音五章25節

根據耶穌的教導,進入神的新世代(或稱進入「神的國」),是跟隨耶穌的重要目的。但中文譯本有的地方把這新世代翻成「來世」,讓華人很容易誤解為死後的日子。但新世代(即「要來的世代」)就是相對於新約中許多處「這世代」而言的神的國。

耶穌並沒有說進入神的國要在死後。馬可福音十章三十節中的「在今世得百倍」和「在來世得永生」,最好翻成「在現今世代得百倍」和「在要來的世代得永生」,和NET聖經的中譯本所寫的差不多。我們應該牢記,自從耶穌復活為王,這要來的世代已經開始了!跟隨耶穌就是現在,轉變生命就是今天,我們不能袖手等待另一個時候。

好,耶穌要我們怎樣轉變?有些現今世代的價值觀是需要拋棄的—自私自利,金錢至上等等。在「新的世代」中,價值觀是效法我們的耶穌王來的—捨己愛人、尊天上父神為大等等。若有人能夠從肆無忌憚的自私自利,轉變為樂意嘗試捨己,那就是「新人」,或許可以稱為better human,即比較好的人,這人是得到神的救贖了。這些需要發生在現今人們眼前,而不是死後!

今天看見一個人撰文,說耶穌不是教導我們作個比較好的基督徒,而是教導我們作個比較好的人。因為「好基督徒」或「好的耶穌門徒」,讓人聯想到一定的服裝、一定言詞、一定的世界觀--他們對周圍的人很關心,不過很清楚地意識到非基督徒是「他們」,是一群還不屬於「我們」的人。對於這些教會來說,作個耶穌的好門徒還包括奉獻金錢,和支持教會的各樣運作等等。

而對耶穌來說,作個比較好的人,就意味這你必須轉變,必須成長,必須給與,必須關心,必須饒恕,必須分享,必須仁愛。--這人說得有道理。成為一個教會的成員,比起思想和行為轉變,去聆聽和幫助受傷害、受歧視、孤單的人,而不是指責他們的罪,容易多了。

奉獻金錢給那些救援機構比較容易,真正同情和走進受害者的群體,願意去參與服侍他們,就不容易了。這才是真正的挑戰,無論是普通信徒或教會的牧者,我們不那麼願意轉變。是不是?很多基督徒相信,對世人說教比服侍他們重要,若沒有機會說教,就認為幫助他們是沒有價值的。...

說到底,我們在神的國裡,但還沒有轉變成為比較好的人。特別是這次總統大選,我發現不少美國的基督徒把幫扶需要的群體當作「左派的政治」議題來抵擋,完全看不見自己的偏執

Friday, November 25, 2016

教會歷史人物:George M. Price

地貌學者David Montgomery的通俗書籍介紹了George McCready Price這個人(1870-1963)。本文內容大多取自Counter Balance網站的文章。

在20世紀的前面三分之二的年代中,大多數持守基要主義的基督徒都接受地質科學研究的結果,相信地質年代是久遠的。Price提出並教導地球和生物的快速「六日」創造。問題是,他在科學和創造論方面完全是自學的,沒有經過任何正式的科學訓練和裝備。

Price生長於加拿大的東部沿海省分,青少年時期就參加了復臨安息日會。

復臨安息日會是由女先知Ellen G. White創立和帶領的,人們把她看為得到神特別啟示的人。她在一次特別的經歷之後,聲稱在異像中目睹了神的創造過程,就是在六日之內完成(一日是我們所知道的24小時);她還說挪亞時代的洪水雕塑出我們眼前地表,埋掉植物和動物成為化石。為了紀念神的六日創造,她教導基督徒應該在星期六慶祝安息。

Price在20世紀一開始,就決定奉獻自己的一生,專門捍衛White版本的地球歷史:地球和所有生物的創造大概是在6000年前;然後在主前2000年左右有一場全球的大洪水,大多數含有化石的岩層都是那時候一次沉積的結果。Price知道生物進化的理論主要是依據地質年代的概念,所以集中了大部分火力來攻擊地質學基礎,而不是駁斥生物學上層建築。

Price花了15年的功夫寫書,主要是在復臨安息日會傳播發行,但是到了1910年代末期,他的書越來越多地達到他們宗派之外的讀者手中。在反進化論達到高潮的1926年,《科學》期刊把Price描述為「基要主義派的主要科學權威」。

他的確是權威,不過又不道地。雖然當時幾乎所有反對進化論的主要聲音,包括「猴子案件」的原告William Jennings Bryan,都讚揚Price對進化論的批判,但沒有人認為必須放棄古老地球生物論,相信他的「洪水地質學」才合乎聖經。一直到1970年代,Price的觀點才更名為Creation science,即「創造論科學」,成為基要主義神學的正統觀點。

據說當時地質學的教授們經常嘲笑他的觀點屬於無知,讓學生們作功課來提出反駁。Price認為主流地質學界統統是對他有偏見,自己卻沒想到要補課一下,看看地質學和地貌學的基礎

Wednesday, November 23, 2016

轉發:關於基礎設施的建設

從總統大選辯論來看,似乎共和黨和民主黨都很贊成公共設施的建設。看來不管誰上台,我們都可以指望大興土木工程,雇用大批工人來搞建設了(當然,資金從哪裡出,兩黨有不同的政見)。我查看了維基百科詞條,以下內容是抄來的。

基礎設施(英語:Infrastructure),亦稱公共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公路、鐵路、機場、通訊、水、電、煤氣等公共設施,即俗稱的基礎建設,亦都包括教育、科技、醫療衛生、體育及文化等社會事業即「社會性基礎設施」。

城市經濟性基礎設施是指為城市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工程設施,它是城市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條件。城市基礎設施是一個系統工程,它主要包括六大系統,即能源供應系統、供水排水系統、交通運輸系統、郵電通訊系統、環保環衛系統、防衛防災安全系統。城市基礎設施一般應具備的特點:

  • 不同時期對城市基礎設施的發展、完善、配套有不同的要求。
  • 城市基礎設施作為城市運行的載體,與城市的自然附屬物包括土地、水體、礦床等有緊密聯系,它是在原有的自然附屬物的基礎上,經過人們的加工改造而建立起來的,受自然的制約;建設和改造城市基礎設施時,必須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 城市基礎設施在形態上具有固定性,實物形態上大都是永久性的建築,供城市生產和居民生活長期使用,不能經常更新,更不能隨意拆除廢棄。
原來基礎建設直接涉及子孫後代的生活環境,所以和環境保護有這麼密切的聯繫!川普先生競選時主張減少環境保護方面的政府規章條例限制,嗯…讓我想到很多保守派的基督徒相信世界末日快到,上帝會把一切摧毀,那還保護環境做甚麼?目光短淺!如果我們都理解錯,主再來時不是「燒毀」一切呢?

川普希望煤炭工人重操舊業、有碗飯吃,動機很好。可是煤炭火力發電現在是個逐漸被淘汰的技術,如果要搞新的建設,他不準備發展和利用太陽能技術嗎?興建上個世紀的基礎設施,美國就不再是一個先進的國家了,怎麼會成為Great Again?哈!

上次我說川普競選時大力提倡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反對自由貿易,他能帶領美國回到堅持自力更生的年代嗎?我們拭目以待。

Sunday, November 20, 2016

心理學 vs. 基督教神學

陳若愚院長新編寫了一本心理輔導和教會關懷方面的書。他請了幾位基督徒心理學家、心理輔導治療師、精神科醫師,和在教牧輔導工作經驗比較豐富的人,來從各角度介紹這個題目,教牧人員可以買來作參考。

因為這方面的觀點意見很多,各派都有長處和短處,陳牧師簡單介紹了《心理學與基督教神學的五個觀點》一書所歸納的內容,我在這裡稍微轉述評論一下。

一個觀點是說心理學和神學是在「不同層面」作研究,應該各自運作,彼此尊重,互補就好。當然,心理學的基本前設可能是沒有神。他們觀察和研究人的行為,有的觀察結果,至少就我們有些宗派所強調的罪來說,似乎也對不上號。但我們所理解的系統神學框架,在解釋世界方面是否一定比較高超,是未必的。

另一個觀點是說心理學與神學對立,號稱「聖經輔導」的方法是正確的,而心理學的一切研究發現,不管有甚麼內容,都是錯誤的。這觀點帶有唯我獨尊的口氣,排斥科學,排斥常識,我最初對聖經輔導有興趣時,領教的就是這立場,有位張逸萍女士大肆批判心理學。我們每個人恐怕都知道,用「你這是罪」的簡單權威,大多不能夠幫助人改變他們的不健康行為模式。

另外三個觀點都認為心理學與神學可以結合。其實其中「互相配合、修正、補足」的觀點,也許是陳牧師的介紹過分簡單,和上述第一種觀點看起來似乎沒有甚麼區別。所以,關鍵問題是如何結合。另外兩種觀點提出了不同的方向:

建設「基督教心理學」是其中一個方向,即根據基督教信仰去發展一套心理學。怎樣發展呢?神學家與心理學家合作,挖掘和研究有關的經文,對照歷史中的神學/哲學人物的有關論述,再研究信徒的宗教經驗--默想、禱告、饒恕、悔改等等,最後和非基督教的研究作比較。聽來還不錯,但是聖經畢竟不能當作權威的心理學教科書。即使有些故事反映出人物的一定心理,有些歷史人物談論了心理現象,也未必和現代人有太大的差別,還不如直接進一步研究現代人的行為。

心理學研究人的行為,目的其實也是治療和改變人的不良行為。所以有人提出另外一個結合方向,就是建設「心靈更新心理學」。怎樣做呢?藉著禱告操練來確定自我形象,操練誠實敞開等等,反思和體會神的愛,再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依靠聖靈。這立場若不排斥否定非基督教學者的心理學貢獻,還是可以的。

你的看法如何?我覺得不排斥「世俗的」心理學研究結果還是明智的。好好參考新的科學發現,來擴充和完善我們對聖經真理、對上帝創造的認識,而不是用聖經來限制或抵擋科學為好。

Thursday, November 17, 2016

院長在川普當選後的聲明

有些基督徒慶賀川普當選,認為是上帝揀選了他來修理美國的各種問題。我上次公布了一篇福音派「左派」和右派的對話,有人是否會有「雞同鴨講」的感覺?富勒神學院的現任院長Mark Labberton和前任院長Richard Mouw,在川普當選了美國總統之後,11月14日就「福音派」的稱呼所帶來的撕裂發表了聲明。翻譯如下:

我們在此,就自認為是「福音派」的美國基督徒的嚴重關注發表聲明。我們看到這些關注在2016年總統大選中越來越強烈,無論選舉結果本身如何,都始終存在。我們認識很多福音派的基督徒,以深深的信心和強烈的良心投下不同的選票,他們常常都感到,無論決定選誰,都是痛苦的妥協。我們現在不是要評論大選,而是要澄清福音派基督徒在這時代的道德職分。

自從70年前成立,富勒神學院就認定自己是福音派。「福音派」這個詞抓住了神學院的使命和精神,就是在耶穌基督裡決心傳播神救贖的愛,相信神的獨特和至高的權威,在世界中從事個人和全球差傳的神的大使命。「福音派」這個詞經歷了各種爭議的暴風雨,特別是和基要主義來比照的辯論。富勒神學院和有些神學院不同,歷來沒有把「福音派」和政治、黨派、種族、性別聯繫起來。本院一向堅持用「福音派」這個詞來代表一定的神學和使命。

在2016年總統大選期間,因為媒體的原因,也因為一些福音派基督徒的發聲,「福音派」這個標籤的意思變得特別模糊。在競選的過程中,報刊越來越多地用「福音派」來指政治上的保守派,而且主要是指白人基督徒。對於一些福音派基督徒來說,最關心的問題是墮胎和未來的最高法院大法官任命,過於對婦女、有色人種、穆斯林、和LGBT人士的關心。這種福音派當中的兩極分化,導致一些人得出結論,認定福音派的左右兩端,越來越多地和醜聞字眼與行動有著千絲萬縷的串通關係,貶低人格,牴觸和辜負了基督耶穌的福音。同時,這些不正確的字義聯繫不僅僅是報刊的報導,顯然還反覆地藉著福音派自身的見證引起注意。所報告的福音派參選影響,在大選後的民意調查更加強了這個觀點。

對於某些認為自己是福音派的信徒來說,這些扭曲的糾葛現在迫使他們放棄「福音派」這個標籤字,堅決不要再繼續稱自己是福音派,也不再願意隸屬福音派的群體。他們感到只有脫離福音派,才能遠離這種對福音派的普遍和破壞性理解,繼續誠實地跟隨耶穌作門徒。對這些人來說,不這樣做,「福音派」對他們就成為沒有意義,也不可能實現的空洞立場了。

作為富勒神學院的名譽院長,我們反對某些福音派信徒堆在我們國家有色人種、移民、婦女、穆斯林、和LGBT人士頭上的憎恨語言,為這些語言悲嘆,因為我們堅持相信,所有人都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所造。我們認為種族主義、懼怕、排斥、和憎恨都是罪,我們為這些罪的表達與我們主的名聯繫在一起而感到悲傷。這樣的現實絕不反映出聖靈果子,反倒惹動神的心腸悲哀,我們自己的心也悲哀。

無論富勒神學院在何種程度、何種方式上,助長了這種遺憾濫用福音派字眼的情形,我們呼籲我們自己、我們的董事會、我們的教師員工、我們的學生、我們的畢業生、和我們的朋友,悔改轉變。我們教會的希望單單建立在耶穌基督的基礎上,我們謙卑地重新確認那個信心,禱告神來復興和更新美國的教會,去見證神對所有人群的慈愛、公義、和憐憫。

只有當我們決心尋求展現神在耶穌基督裡的心意,福音派才有價值。這就召喚我們有更深的信仰,更大的謙卑。這也使我們否定和抵制一切的種族主義、重男輕女、及一切其它的公開或暗指的藐視按神的形象所造的人態度和言行。唯一能夠配得福音之名,必須忠心指向基督,反映出耶穌為世人帶來的好消息,尋求反映上帝國度的公平正義。

由於對傳福音--上帝的好消息--不可退讓的承諾,富勒神學院將繼續認定自己為福音派的神學院。我們一定要了解,福音派不是富勒神學院的一個自鳴得意的描述,乃是代表了我們的委身和熱望:我們深切希望對耶穌基督的盼望會轉變我們,讓我們的言論真正宣告上帝的福音,讓我們的生活忠心頒布上帝福音,這福音就是仁愛、公平、憐憫。這是我們艱鉅而又緊急的目標。

Wednesday, November 16, 2016

超級月亮出現



傳說如果超級月亮出現,世界各地就會出現天災。我們不知道月球距離地球近了會不會引起地球的某些物理環境改變,但我們可以放下手中的事情,抬頭望天,觀察到又大又圓的滿月。一輩子可能就遇到這麼一次,上帝的創造,奇妙無比。

Saturday, November 12, 2016

極其嚴格地審查極端分子

川普竟選時喜歡講Extreme vetting,意思是那些申請移民美國的人要經過嚴格審批--「他們」必須和「我們」持有同樣的價值觀。聽來還不錯,希望「我們」的價值觀是基督徒的價值觀嘍?--比如信仰自由?比如人人受造平等?

有人拿川普的話去考那些支持他的人,結果有人認為婦女不應該作總統--那是男人的工作,有的認為穆斯林不應該有信仰自由,當然還包括同性戀沒有權利結婚--雖然其它各種形式的性犯罪都有權利結婚,雖然科學研究發現人的確無法選擇自己的體格和素質。

有一個人相信尊重婦女是「我們的」價值觀,可是他身上穿一件圓領汗衫,前後都用髒話咒罵柯林頓夫人,一點都不覺得對女人有甚麼不敬。原來,這些極其反對「極端分子」的人一點都不覺得自己的思想有甚麼極端。

這裡是一齣喜劇形式的報導,暴露出基督徒的這些盲點,您可以點擊觀賞。

Wednesday, November 9, 2016

上帝創造大地

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

這節希伯來原文中的eretz,中文翻為「地」,英文翻成earth,拉丁文翻成terra,terra主要是「土地」。中文的「地」和拉丁文的terra都很恰當,因為「地」的意思是多重的,表達出eretz的含意:既是地球、又是大地、還是土壤。

英文翻譯earth最不準確,因為「地球」的概念是很晚才知道的。理解成地球有甚麼問題呢?古時寫創世記的人不知道他們是住在一個「星球」上!可是我們讀到earth時,總是自動把「全地」理解成「全球」--挪亞的大水就是這樣變成全球大水的。

耶柔米翻譯拉丁文聖經的時候選用了terra來表示eretz。Terra主要是「土地」,「地球」的拉丁文是另一個字tellus。假如英文不是翻成earth,而是翻成「大地/土地」的land,恐怕現在就沒有那麼多人堅持說挪亞的「全地大水」是全球性的了。起初神創造天空和大地,那時的大地是渾沌的,還沒有成形…現中譯本就是這樣描述的—未必是個全球狀況。

無論如何,神學家老早就在辯論earth是不是整個地球了。一百多年前,蘇格蘭有個很保守的教會牧師,指出創一章10節露出水面的旱地也是叫earth,顯然不是全球。有些地方eretz翻成ground,而不是翻成整個地球earth;還有些地方eretz顯然指某個地區,要翻成land,比如創世記二章:比遜河環繞哈腓拉「全地」,或基遜河環繞古實「全地」。

如果eretz這個字在聖經別處可以指一個局部地區,為甚麼挪亞的洪水非得是全球不可呢?到十九世紀末,神學家們一般都接受,創世記試圖為猶太百姓提供世界現狀的寓意式解釋,而不是全面性地總結陳述歷史。創世記的前面12章的目的,是要為神的百姓建立一個看世界、看人的道德倫理背景,而不是要解釋地球歷史。

地球當然是上帝的創造,雖然古人以為地是平的,有四個角,天上有個硬殼子,這又何妨?上帝告訴他們,這世界是上帝的創造。但我們無需堅持說,聖經作者因為有上帝的特殊啟示,他們對大自然的了解一定超越當時的科學知識,全部正確無誤。

本文內容參考了David Montgmery寫的The Rocks Don't Lie一書第9章。

Sunday, November 6, 2016

大選:福音派左翼和右翼的岐見

一早起來,發現一個朋友分享一個鏈接。打開一看,有個靈恩派的「先知」談論美國竟選,標題顯然是他把柯林頓夫人比作聖經中的一個人物耶洗別。可能是說她如果當選就會開始迫害基督徒,世界末日就要到來吧。怎麼基督徒喜歡傳這種消息呢?嚇唬人去選川普。有人把今年的兩位候選人當作「兩害」,而相信川普是比較小的害。

為此,我和這位朋友有一番對話。這番對話我相信很典型、很重要,是福音派中「左派」和「右派」的對話。(抱歉,暫且把主張進步派和極端保守派這樣貼一下標籤。你們若有更好的標籤,歡迎提出。)我把內容分享給大家,請你們自作判斷和決定選誰。我的意見:太左和太右都不好,最好學習合作。下面我用F代表這位朋友。我是從F所送的鏈接談起的--我先從網上搜索了一下這位先知的名字。

:保守的基督徒從甚麼時候開始相信靈恩派的先知發言了?這個人夏天發表的「美國西海岸即將發生大海嘯」的預言怎麼沒聲息了?這難道還不證明他的預言不可靠嗎?你谷歌搜索一下,那個預言也很緊迫呢。
F:(轉移了話題)童女懷孕生子的預言似乎也晚了幾百年。
:此話怎講?童女懷孕生子的預言在七十士聖經翻譯時出現,是耶穌出生之前。
F:你如果相信LXX是神的話語,那麼童女懷孕的預言沒說時間。(F說得不太對,但那是枝節問題。)
:嗯,但Perry的預言很具體地說了時間。--他說的顯然沒有應驗。
F:你想想約拿預言尼尼微吧--別人看來也沒應驗。
:你是說尼尼微人表示悔改了,所以上帝沒懲罰他們?但據我們所知,美國西岸的人沒有悔改。(也許基督徒有表示悔改?我不算那。)
F:我不是上帝,不知道祂是否為了多少人拖延了祂的審判。或許為很多人,或許只為其中的10人?但我可以確定地知道,如果美國保持目前的管理政策,讓我住在這個國家不得不放棄我的道德標準,才能顯得不具有偏見(politically correct的正確翻譯應該是「適當/不持偏見」),那就應該受審判。
:必須放棄甚麼道德標準?不關心窮人和弱勢群體,不謀求改善他們的環境和條件嗎?我們的確需要悔改。福音派的基督徒需要悔改,教會需要悔改。如果基督徒不認為我們自己應該在推行政策問題上悔改,那就沒有人會聽我們的福音信息了。
F:民主黨就是用上述理由推行同性婚姻,推行荒唐的廁所法令,離間種族關係的。很多人受夠了。請不要光注重一個方面,忽略另一個方面,很多商人被起訴,因為他們不同意為同性戀製作婚禮蛋糕,或不願賣墮胎藥。(關於跨性人上哪個廁所的法令,我們談論過的,並沒什麼荒唐。F顯然更加注目小業主。)
:如果民主黨更加謀求改善窮困和弱勢群體的環境,那麼民主黨似乎比共和黨更有基督徒的味道。
F:如果基督徒認為我們需要在神的標準上退縮,而接受世界的價值體系,那我們就根本不是基督徒了。神不會審斷到底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比較好的。(F似乎把尋求社會公平正義當作「世界的價值觀體系」!)
:耶穌在社會公義的問題上是很激進的,這很確定。而且神要審斷一切,包括我們的黨派政治立場!
F:在馬可福音二章,耶穌告訴門徒他的使命主要是傳道,不是醫病趕鬼。(不清楚F指的是哪一段,馬可二章耶穌沒有說這話。)保羅尊重當時的奴隸制度,並不涉及社會階級平等問題。
:對!耶穌的主要使命是傳道,要傳神國的公義治理之道,而醫病趕鬼是他傳道的一個重要部分。保羅在男女平等,和奴隸主人關係的問題上當時也很激進。
F:得救是個人與神的關係,然後要與弟兄和睦。他還說女人不許講道,和要蒙頭。保羅敦促腓利門,但不強迫他,民主黨卻強迫人。福音是要對付人裡面的罪,然後影響人外面的行為。
:婦女不能作領袖,或救恩是個人的,那都是錯誤的解經。
F:你如果是解經的權威,能告訴別人甚麼對,甚麼錯,那就不必討論了。保羅講得那麼清楚,你就是不按字面去理解,這就是全部的問題所在。(F可能說的是提摩太前書二章的那段話,說婦女要藉著生孩子得救?)
:我覺得你才是不按字面理解聖經。還是拿出經文來討論比較好,你舉出經文,我就會告訴你那種理解為甚麼不對。還有,民主黨並不是「強迫」,他們只是藉著民主過程推行制定新的法律和政策來改善現狀。
F:所有的法律訴訟都是民主黨推行改變政策的結果。恐怕你是更看重民主黨的政策,不看重那些關門的小企業,或他們失業。那家蛋糕店,那個市政府職員,雜貨藥店商…
:我沒說民主黨是完美的,但共和黨也不完美。
F:回到解經,保羅的經文許多世紀以來引起很多爭議,你的理解未必是定論。
:當然。(了解有這些爭議,總比不知有這些爭議、卻一味認定自己所接受的解經最正確要好些。)
F:你說別人都錯,就因為他們在幾處經文上和你意見不同。你好了不起。所有人都犯罪,至少這一點我們都同意吧?
:不錯,但在社會公義問題上,很多人就是理解錯了。社會公義在聖經中是個很大的主題,而我們把救恩全都個人化,完全錯過了這個主題。
F:你說「福音派的基督徒需要悔改」,「民主黨比共和黨更有基督徒的味道」。你給所有的人貼標籤,但有些福音派是很好鬥的。(F可能是要說progressive,而不是aggressive。)
:抱歉,我是說右翼的福音派。他們不關心窮人,他們需要悔改。
F:(再次轉移話題)我們都需要悔改,為不同的理由悔改。因為我們全都虧缺了神的榮耀。
:同意!但我在講社會公義和政策問題。福音派的基督徒,特別是共和黨人,對弱勢群體缺乏關注,我深感吃驚和意外。窮人的生命是寶貴的,缺乏教育的黑人群體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聲稱自己為尊重生命(pro life)的人,卻一點都不關心他們,一點都不想為改善他們的狀況推動政策方面的改變,來建立他們的權益,只關注他們腹中的胎兒,多麼虛偽。我們需要悔改。
F: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all life matter)。
:我們有尊貴、有特權的人生命當然是寶貴的,我們有很多政策幫助。而那些人該怎麼辦?我們對於救恩和社會公義問題的理解是跛腳的--讓我們無法實現神的大使命!

關於大選的禱告

今天作禮拜的禱告時辰,我們首先想到的當然是星期二的大選!很多情緒,很多破碎的心,當然要禱告。牧師讓大家用禱告的心唱了一首聖詩,調用《晨曦破曉》,但歌詞是改過了的:



God of all peoples, cultures and nations, 萬民、萬族、所有文化的神,
God of the poor and wealthy ones, too 窮人和也是富人的神啊!
Be with our land as we make decisions; 在我們作決定時,求你和我們這地同在
Help us, we pray, to listen to you. 我們求你幫助我們來聆聽你。

May we hear well your call to justice; 願我們聽見你對公義的呼喚
may we know all your children have worth. 願我們知道你所有的兒女都寶貴
May we seek leaders who will end violence; 願我們尋求能結束暴力的領袖
may we choose ones who care for your earth. 願我們選擇關心你的創造的人

May we be thoughtful in our decisions: 願我們仔細考慮我們的選舉決定
Who will be truthful, moral and wise? 誰是誠實、有德、和明智?
Who will restore the streets that we live in? 誰會重建我們的鄰舍安全?
Who will love those whom others despise? 誰會愛那些別人所唾棄的人?

How will the ones campaigning to lead us 競選的人怎樣帶領我們
care for the stranger, outcast and poor? 關懷陌生人、流浪者、和窮人?
Will they hear ones who long have been silenced? 他們會聆聽那些無發言權的人?
Or will they say that wealth matters more? 或是他們認為財富更加重要?

God, may this time of anger be over; 神啊,願這憤怒的時段過去。
May we grow past our current divide. 願我們跨越現在的分岐。
Make us as one, as sisters and brothers, 使我們合一,如同姊妹和弟兄,
In this good land, may your love abide. 在這塊美好的土地上,願你的愛常住。

Thursday, November 3, 2016

默想:人人平等與生命寶貴

人們常常都會希望能夠解釋世界上的各種現象。我們會問道:如果上帝是愛,為甚麼人們有不同的命運呢?是祂對富人有偏愛?有不少基督徒顯然這樣解釋貧富的差距,他們對窮人缺乏同情,很少接濟。很多基督的教會致力於傳揚基督的愛,卻也想不到要設立服事窮人的事工。

為甚麼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對於北美的華人教會來說,服事對象大多是學生、知識分子和小康階層的人,大概那些不同階級、不同族裔的窮人完全不在我們的關心範圍之內。但新約明說我們所敬拜的上帝是不偏心的:「你們既稱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為審判人的主為父,就當存敬畏的心度你們在世寄居的日子。」

咱們讀這句話時一般不會聯想到我們和那些窮乏人是平等的,也不會想到「存敬畏的心度你們在世寄居的日子」,是要在世上主張提倡和傳揚上帝的公平公義,為窮人謀點福利。事實上,「寄居」這個字沒有讓我們想起遊蕩無家的人,反而讓我們不關心這世界的許多苦難罪惡—既然生命短暫,我不能做很多事,將來進天堂才是最重要的—這樣的神學觀念給人很糟糕的見證,早就應該更正了。

申命記十五章7節: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任何一座城裡,你弟兄中若有一個貧窮人,你不可硬著心、袖手不幫助你貧窮的弟兄。

很多持守「基要主義」的基督徒讀到這句話,同樣無動於衷—神賜我一塊地業不錯,可誰是我的弟兄?抱歉我沒有和貧窮的人來往,或稱兄道弟—理由同上,能夠稱為弟兄姊妹的人一定是同一種族、同一階級。甚麼難民,甚麼流浪漢,甚麼領政府救濟的族群,我不認識他們。嗯,理論上他們是平等的,可是他們沒有來教會。

論到政策,很多基督徒只知道沒出生的嬰孩是寶貴的生命,所以反對墮胎。但是抱歉,那些孩子出生之後就不寶貴了,誰讓他們生在錯誤的族群中、窮乏教育的環境裡,甚至父母是沒有正式結婚的那種家庭呢?基督徒如果認為那些孩子寶貝,卻沒有擁護任何政策來為那窮人辦點教育和職業培訓,或改進他們的醫療保健,自己也沒有參與支持任何非營利組織,積極為那些有需要的人搞點公益事業,是不是對不起那些生出來的孩子,教會是否沒抓住輕重緩急啊?

Monday, October 31, 2016

關於性取向的科學研究

到底同性戀現象是不是一個生活方式的抉擇?還是這些人生來就從基因上和別人不太一樣?我們基督徒一般相信,這是個抉擇。但這個信念並不是因為先了解科學研究的結果,後得出答案。

你如果看聖經,就知道聖經譴責男同性行為為惡。為甚麼呢?查考當時的文化和歷史背景資料,原來那種行為代表了一種欺壓和暴力的姿態,或者和異教崇拜的環節有關聯。詳細你可參考我以前寫的一篇讀書筆記。這就和今天的同性「相戀」的情況不一樣了,因為現在這些人要求一對一式地「結婚」,其中並不涉及欺壓人的罪惡。

問題是家庭和社會該怎樣對待這些人?這方面的科學研究告訴我們一些甚麼資料呢?基督教會有十七世紀錯誤打擊「哥白尼/加利略異端」的前車之鑑,後來對進化論、遺傳學、宇宙起源等等科學研究發展就不再那麼抵擋。雖然教會仍然不歡迎這些挑戰傳統解經的新知識,教會總算是越來越能夠順利接納科學成果,知道聖經是用彼時彼地的聽眾能夠明白的語言寫成。

我們需要知道上帝的創造,最好是研究生物學、遺傳學、和胚胎發展。到底同性戀的現象是否可能有基因方面的基礎呢?

首先,科學家發現在動物世界,有很多種動物都能觀察到雄性的同性行為現象。無論是哺乳動物、鳥類、魚類、爬蟲類、兩棲動物、昆蟲、或其它無脊椎動物,都有很多列在維基百科中的「展示同性行為的動物」條目當中。或許上帝的創造中,這真的可能屬於正常範圍?

不過,我們相信人和動物不同,人有靈性,有是非感和永恆感等等。假如上帝因為創造了人的靈性,會不會就真的除掉了同性戀傾向呢?讓我們來看最近發表的一項科學報告,就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個研究項目。

簡單來說,這項報告確認,人的基因中雖有同性戀傾向的標記(Marker)可以查看,就是染色體中的Xq28,但這個標記不是絕對的。男人是否顯出同性行為,主要受到出生前後環境因素的顯著影響。環境因素影響的程度和性質到底如何,現在還是未知的。不過,Xq28指示出40%的同性戀取向啊,這比率太高啦。

他們專找有孿生弟兄的同性戀人士來研究,一共找到37對弟兄,每對弟兄中有一個是同性戀,另一人不是;還有10對弟兄,兩人雙雙都是同性戀。抽血查看對比他們的DNA,結果發現他們的基因組當中,同性戀和異性戀有九個小區不一樣。研究人員能夠從他們的基因組預測到另一人是否也是同性戀,準確性高達70%。

研究還發現,嬰孩在母體內受到母親的荷爾蒙影響,生出來身體素質不同,包括體格不同、大腦結構不同,手指長度不同,陰莖大小不同,青春期開始的早晚不同。

母親的荷爾蒙如何會影響到嬰孩的性取向呢?據說研究發現,一個媽媽如果連生好幾個男孩,越到後面她的身體荷爾蒙就逐漸適應,容易生出傾向於女性化的兒子。這樣看來,你沒有辦法選擇性取向,和你沒有辦法選擇其它的生理素質和個性,沒有辦法選擇環境對你的影響,道理恐怕差不多。

當然,咱們可以採取否定那些生物學、醫學、心理學、神經學的研究,堅持說同性傾向是不正常的,是罪過。但是,聖經在列舉罪惡的時候,「親男色」並沒有比「淫亂」罪惡更大。而且我們必須承認,我們沒有去研究。

本文參考了The Telegraph的新聞報導:The Latest "Gay Gene" Study

Saturday, October 29, 2016

讓我們歌唱耶穌的同在



此時此刻,就在你的房間裡,你感受到耶穌的同在嗎?你沒有感受,你眼睛看不見神的靈,不等於祂不在。我們有時候感覺很糟糕,壓力很大,或身體不舒服,但我們需要睜開信心的眼睛,允許自己坐在主的面前。請記得,天不會塌下來。

Wednesday, October 26, 2016

第一夫人論婦女的尊嚴

鑑於這次競選中川普發表了不少對婦女的不敬言詞,第一夫人Michelle Obama發表講演,試圖說服那些忽略這件事的人,受到大家的稱讚。下面我在這裡摘譯其中的一部份。



這次選舉,我們有一位美國總統候選人,長期以來,一直到這次競選,說了很多非常令人震驚的話,那些貶低婦女的話我今天不想在這裡重複。上個星期,我們看到這位候選人竟然就他的性侵犯行為自吹自擂。我簡直不能相信,一個競選美國總統的人吹噓對婦女進行性侵犯。

我不能不告訴你們,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太震驚了,我從來沒想到。我真希望我能夠不理會那些話,若無其事地照常出去講演,假裝是作了一場惡夢。不行,那很不誠實。

這不是一件我們能夠忽略的事,好像我們能夠把它當作一個選舉時期的悲哀註腳,掩蓋起來。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個「猥褻」的談話,這不只是一次「更衣室裡的戲笑」,這是一個強大的人物自由公開地談論性攻擊行為,實際上用那麼下流的語言,吹噓對婦女的親嘴和摸索,以至我們有很多人擔心我們的孩子打開電視會聽見。

更糟糕的是,現在看來很清楚,那不只是那麼一次偶然的事件,那是他一輩子無數次那樣去對待婦女的例子之一。我不能不告訴你們,我聽見這一切,就好像是自己感受到了似的。我肯定你們中間有些人,特別是婦女,也是和我一樣。那些對我們身體的可恥評論,那對於我們的志氣和才智的視若無睹,那種相信你想對一個婦女怎樣就能怎樣的態度…

很殘酷,很可怕。事實上,很傷害,真的很傷害。就好像你正走在大街上,做你自己的事,有某個男人忽然對你大喊下流話,評論你的身體,那麼惡心!或是好像在上班的時候,某個男人站得太過分地貼近你,或盯著你的時間有點太長,讓你渾身都感到很不自在。

太多的婦女都被人抓住、壓住過,說「不」也沒有用,她們都體驗過這種令人恐怖和被冒犯的感覺。我們知道這樣的事每天發生在大學校園,發生在無數的其它地方,讓我們想起我們的母親和祖母講的往事,在她們的時代,老闆可以對辦公室裡的婦女任意而行,儘管她們那麼努力的工作,竭盡全力來證明自己,永遠都還不夠。

也許我們是害怕顯得脆弱,也許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習慣了把這些情緒暗暗吞下去,也許因為我們看見人家相信那人的話過於相信我們的話,或也許我們不願意相信還有人這麼輕看婦女,太多的人把(川普自吹)這事當作另一個頭條新聞,好像我們的氣憤是小題大作或是莫須有,好像這是正常的,只不過是政治攻擊。

但這並不正常,這很可恥,是不可寬容的。無論你屬於哪個政黨--民主黨、共和黨、無黨派--沒有一個婦女活該這樣的對待。我們沒有一人活該受這樣的辱沒。

我知道現在是競選,但這不是政治問題。這是人的基本尊嚴問題,是非的問題。我們就是再也不要忍耐這樣的事,或讓我們的孩子聽見和習慣這種言談。一分鐘都不要,更不要說(總統任期的)四年之久。讓我們起來說「夠了」,這種(對婦女的無禮)現在必須停止。

想想看,如果(這樣的言談)對於成年婦女都這麼痛心,對我們孩子有甚麼影響?我們的小女孩聽見後會得到甚麼信息?她們(長大)作為專業人士、作為人的價值,她們的理想和志氣,都會受到怎樣的影響?我們這個國家的小男孩又會受到甚麼影想?我可以告訴你們,我生活中的男人中沒有人(像川普)那樣談論婦女的,而且我知道我的家庭不是不平常的家庭。把這樣的言談僅僅當作更衣室裡的平常談話,是對各地方所有正經得體男人的侮辱!

我所認識的男人不這樣對待婦女。他們是愛兒女的父親,一想到他們的女兒接觸到這種惡毒下流的行徑和言語就討厭。他們是不容婦女受到貶低和無禮的丈夫、兄弟、兒子。他們擔心這次競選帶給我們男孩子的不良榜樣,以及怎樣是個真正的男人。

Saturday, October 22, 2016

2016年總統競選奇遇

我過往對於政治不算十分關心。我知道共和黨希望對資本家優惠一些,讓他們能供更多人有飯吃;而民主黨希望多抽稅,政府好提供一些公共福利,給下層那些失業的、求學的、生病的…別讓他們太為難。兩黨各有好處。今年竟選從共和黨爆出一個川普,主要的政治主張是關閉門戶,實行自我保護政策,從貿易開放越來越全球化,退回到自力更生、自給自足的年代。

如果說以前不瞭解這人(他是房地產商人,不是政客),聽聽他發表的競選講演就有了。我完全不欣賞這人的風格--滔滔不絕,不聽別人說的話,也不回答別人的問題,接受訪談被問到自己的的過往,答不出來的時候就喳喳呼呼、言之無物。可是居然很多人都擁護他當總統,奇怪!我看他那個副總統競選夥伴談吐比他強多了。這人聽說作了決志的禱告呢,唬人的。

聽說很多福音派的基督徒支持他,僅僅因為他答應要任命保守的大法官,是不贊成婦女墮胎或同性戀結婚的那種法官。但最大的問題是川普的立場改變太多,否認自己說過的話不臉紅,這人完全不可信賴,怎麼很多人都看不出來呢!

就拿川普對待婦女的問題來說吧。在第二次總統競選辯論的時候,正值川普11年前的一個私人對話露光(嘿,他是忘記關掉麥克風)。他在談話中自吹能夠對婦女為所欲為,包括摸索和親嘴,不必經過她們的同意,因為他是名星!要競選總統的人這麼下流,自然引起轟動。於是在辯論中,川普被問到那些性侵犯的行為到底發生過沒有?還是僅僅口頭說說而已?川普只是認錯,被追問了好幾次,到最後才否認,聲言那些行為並沒有實際發生過。

結果接下來的10天中,先後有9名婦女出面,說他確實有那些侵犯的行為。對這些婦女的指控,川普一概否認,包括有的理由是那些女人不漂亮,他不會選來作侵犯對象。

到第三次競選辯論的時候,辯論主持人再提這件事:「為甚麼這些不同的婦女,在不同的情況下,這麼多年來在不同的時間…都要編造出這些故事?」川普的回答是典型的不誠實、扯謊、指責別人有陰謀、和轉移話題。

他說「那些故事大多已被揭穿(have been largely debunked)」。胡扯,除了他自己否定曾認識那些婦女,並沒有別人來「揭穿」,反倒有一些旁證出來。當柯林頓指出川普為自己辯護,說那些婦女如何不漂亮,不值得注意的時候,川普在旁邊一連三次否認,說I did not say that。他那些話都被多方記者錄下像來,當作新聞到處發表了,他怎麼還能在這麼多聽眾面前否認呢?

最惡劣的是川普的陰謀論調:「我想她們是想要出名,或是她(柯林頓)的競選運動搞出來的。」揭發這種事情多數婦女是不情願的,主要是擔心說了沒人信。就算是其中有的因為支持柯林頓夫人而出來揭發,還有的婦女顯然並不支持她。

還有,為甚麼單要談這件事?談談他的競選聚會中發生的暴力事件好了--指控那些都是柯林頓夫人花錢僱人所策畫的,去調查吧。再不就談談她的電郵事件,得到眾議院傳喚通知後刪除了33,000個電郵,犯罪犯罪!這麼重要你們怎麼不多問?

這就是川普,好像一個無賴,說話出爾反爾的人。他連選舉結果都未必尊重,聲稱到時看情況,若不中選,他要引發內戰還是要起訴?不知道。他答應的任何事情,除非國會同意,不能成立。我看基督徒若堅持選他就不要再傳福音了,太惡劣的見證。

我從yahoo新聞網觀看競選,注意到在辯論結束時,除了川普的家人,沒有甚麼人主動來和他握手。一個人顯然裝作沒看見他過來,扭頭背對著著他和別人繼續談話。另一人伸手和他旁邊的人握手,川普伸手把旁邊的人擋住,自己向那人伸出手來,結果得到了一個很勉強的握手。站在那一排的人紛紛轉身離開,沒人想要過來和他照像或甚麼,川普一行只好早早離開了會場。

看樣子他競選已經失敗--不過要再等三個星期,選舉結果出來才知道。

via GIPHY

Thursday, October 20, 2016

詩歌:How Can I Keep from Singing



歌詞很優美,不無憂傷,但充滿了希望。翻譯成中文:

我的生命在無盡的詩歌中流動,超越地上的哀歌
我聽見那儘管遙遠卻甜美的詩歌,向一個新的創造歡呼
儘管有一切的動盪紛爭,我聽見音樂迴響
這音樂在我心靈有共鳴,叫我怎能不歌唱

甚麼東西能讓我失去喜樂和安慰?主--我的救主活著
周圍有甚麼黑暗聚集?祂給我夜裡的歌聲
依偎在神的庇護中,沒有一場風暴能搖撼我心底的安寧
因為基督是天地的主,叫我怎能不歌唱

我舉目看見雲彩變薄和上面的藍天,每天的路越走越平
自從我第一次明白和享受神的愛,基督的平安甦醒我心
一個永遠不斷的泉源,萬物是我的,因我屬祂
叫我怎能不歌唱,叫我怎能不歌唱,叫我怎能不歌唱...

Sunday, October 16, 2016

從地貌學看地球年齡

作為一個對地質學稍有了解的人,我早就聽說挪亞時代的全球大水可以解釋現在的地貌,比如高山頂上的岩層中發現水生物化石。高高的喜馬拉雅山頂,若不是早先那裏有汪洋大海,那些古生代的三葉蟲化石怎麼會出現在那裏呢?

不過,我們都沒有仔細去想過,一年的大水是否能造成那麼多層不同顏色、不同質料的石頭。你拿一個玻璃瓶子作實驗,把不同顏色容易結塊的泥土變成一大塊,必須要一層一層來沉積,無法一次性地沉積出來那些不同顏色的層次!

我們看到不同的岩層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就知道這一定是花了很長時間,一層變成岩石之後,另一層才又沉積上去的。同時,我們都假定地貌是不改變的,從來不知道山會越來高,地也會往下陷。這些都是近代科學的發現!

當我們看到美國西南部著名的大峽谷,科羅拉多河兩岸到處都露出不同岩層的峭壁,不能不去猜想這些地貌是怎樣形成的。現代科學告訴我們是水的沖蝕,而且要沖蝕很多年。不消說,現在沒有水的地方,古代曾經有水,不然那些岩層峭壁不會切得這樣壯觀。結果,地球的年齡不可能年輕!岩石那麼多層不可能快速沉積,層層沉積之後,科羅拉多河和它的支流要慢慢沖蝕很久,不可能快!

David Montgomery是研究地貌學的,他相信上帝創造這一切,但聖經描述的創造卻是用當時人能夠明白的語言。他對於廿世紀中葉出現的「年輕地球創造論」很不以為然,他說地質學的發展早就否定了地球能在幾千年內發展成現在的樣子了。

另外,我們有各種方法測量和計算岩石和地球的年齡,測算出來的結果大同小異,超過45億年。基督徒怎麼能把科學和神學對立起來呢?

大洪水的理論是不能解釋許多地質現象的。比如不同顏色的深淺棕黃沙岩和黑色的頁岩的形成必須是在某種特定的環境條件下,完全不同於石灰岩形成所需要的條件。海洋石灰岩是珊瑚蟲、蛤蜊、和有孔蟲類死屍在海底堆積起來的,在足夠的壓力、溫度下,要經過一定時間,才會形成。而頁岩的形成稱為「壓實」。

你如果順著大峽谷的爬山小徑走上來,就會看到這些不同的岩層互相交替出現,紀錄了漫長的地貌歷史變遷事件。你若對於地質科學有興趣,Montgomery寫的《岩石不說謊》一書幫助你明白很多基本常識,知道一次大洪水不可能提供我們所看到的地貌。

有些地質學家提出,公元前大約5600年時,地中海發洪水,水災泛濫,可能流溢到低窪的黑海地區,成為今天規模的黑海。並且那次的水災可能就是中東地區多國,以及聖經中挪亞的大水傳說來源。

Friday, October 14, 2016

神完全認識祂所愛的兒女

神看我們和我們自己所看到的不同!今天再次默想這節經文,得到新的亮光。

哥林多前書十三章12節:如今我們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但那時候就要面對面了;如今我所知道的有限,但那時候就要完全知道了,就像我已經被完全知道那樣。(中文標準譯本)

多數中文譯本都把這節經文最後的那個子句翻為「主完全知道我」,但這個子句中並沒有主語,只有一個過去被動式的動詞,直譯應該翻為「已被完全知道」。下面的內容取自Moen博士2010年的原文默想日誌(7月7日)。

我們讀這節經文時,常以為這是神應許給我們知識的能力—到了那天,我們就把所有的事都知道了,人生的奧秘要被解開,我們終於找到答案。因為我們是那麼希望知道,結果並沒有好好讀這句話--我們把這句話用在自己的願望上了,今天應該仔細看看。

保羅其實是說,有一天他要面對神,親自看明神的屬性,明白祂愛的行動,正如前面一大段所描述的愛。到那日,他就完全明白了。希臘動詞epiginosko的意思是對一件事物的明白了解,強調的是對事物的完全理解,而不單是看見了表面。換句話,如果我所體驗的「知道」是epeginosko,那麼我有深入的洞見,了解我所說的事物的真正本質。

但保羅將要完全知道的是甚麼呢?是宇宙的奧秘?是知道神學謎團的答案?或者他宣告最後會精確知道那個數學原周率pi?都不是,保羅說他將要知道的事情,就是關於他自己的過去,那是神已經完全知道的。保羅最終要明白神是如何看他的,總有一天,神眼中所認識的保羅,保羅自己也要知道。

這可能是個奇妙的事,能夠從神的眼中了解和明白自己的一切--所有的內疚、後悔、自卑或羞愧全都消失!神看我們實在是不同於我們自己所看的,我們是耶穌所救贖的人。所以我能夠用隱喻的方式說「當神看見我,祂好像看見了祂的愛子耶穌」。不過這只是一種隱喻,神確實看見我就愛我,接納我,我是多麼盼望那一天。

但是且慢,神完全徹底地認識我,祂知道我的失敗和掙扎,我的偽善、失信、或自大,以及我不希望別人知道的一切。我有很多缺點和不足,我怎會盼望神的光來照出這些東西呢?

但保羅並不是說我們盼望知道自己的一切罪過,他乃是說即使我們有一切的不好,神用愛把那些都過濾掉,祂記念我們的努力。聖經中的亞伯拉罕或大衛等等偉人都有很多缺點和過犯,但神記念他們的信心。哥林多前書十三章描寫了很多愛的行動,這愛不是浪漫的愛,保羅是說我們最後總會明白這些愛--而神的愛要轉變我。

我的缺點和過犯仍然在,但我會明白神是何等地愛我,以及我對祂是何等的重要。我終會知道祂對我的認識和期盼,這一天是非常值得翹首盼望的。

Moen博士的默想側重於個人的責任、內咎、價值感,對於華人來說,我們最重視的不是自己的本性是否有甚麼不足,而是自己是否被接納--被周圍的人接納,被神接納。而且,被接納並不是一個理論,乃是在言詞行動上處處表現出來。你若接納一個人就不會時時提起過去的錯誤和現在的缺點,即使提起,重點也在於今後如何,不在於叫對方失面子。對嗎?

Sunday, October 9, 2016

觀看總統競選的辯論

觀看美國總統竟選辯論。今天是第二次--頭一次川普好像沒有甚麼準備,記者問他準備的情況,他就說到時要看對手如何。這次據說是準備和練習過了的,的確好多了,打斷柯林頓的次數也少一些。川普仍然有他的老毛病:不回答問題,繞圈圈,打岔,講自己要說的話。

不過,川普2005年的一段錄音談話剛剛暴光,顯露出這人的下流,以致共和黨許多人紛紛表示不再支持川普,甚至要求他退出竟選,這個背景對於川普的辯論非常不利。一個流氓一樣的人物,進了白宮真的會為所欲為,而且他暗示這種淫穢的談話在私下是很普遍的,意思是文化上可以接受!(那只說明在川普的生活圈子中,有很多這種我們華人稱為「衣冠禽獸」的人。)

所以在辯論中,他雖然反覆道歉,卻沒法回答聽眾最關心的問題:川普在那段錄音中所自吹的那種性侵犯行為果真發生了嗎?他常常對已婚婦女那樣嗎?…克林頓舉出川普評論婦女的一系列言論,強調說那就是他的真實人格,不合適當美國總統。其實連川普自己都承認,道歉時說他「從來都沒有假裝是好人」--言外之意別人看上去很好,都是假裝的。

柯林頓夫人的最大的問題,一個是電郵曾經公私不分,以至於國家機密可能洩漏的問題。聯邦調查局曾經調查過,最後決定不起訴。可是很多人顯然不相信,川普在辯論中提出,他如果當選會立刻重新組織專案調查,把柯林頓關監獄。聽來很像是威脅—-總統可以不經過法律訴訟過程,用行政命令就可以把競選對手調查和關進監獄?搞不清他最後能調查出甚麼結果,浪費人力物力。

另外川普反覆指責柯林頓夫人「心裡有仇恨」。不講行為,講內心的問題,哈,有點像基督徒,不過這裡是政治辯論,川普沒有舉出甚麼實際的例子,來說明柯林頓對美國人民有hate in her heart。

柯林頓夫人的另一個問題是她和商業界巨富的私人溝通內容暴光,顯出這人似乎向平頭百姓說一套,和出錢支持她竟選的人說另一套。柯林頓的回答我沒聽明白,好像提到當時的場合和談論林肯總統有甚麼關係。--她有可能只是打馬虎眼矇混過關。川普很喜歡說柯林頓說謊,可他自己更喜歡說謊:「我很尊敬婦女,再沒人比我更尊敬婦女的了。」

在問到美國的敘利亞政策時,川普毫不留情面地否定了他的競選夥伴Pence的主張,說他們沒有商量過,Pence說得不對。烏乎哀哉,川普總統自己沒有甚麼外交經驗,他顯然也不會聽取別人的意見。希望能與他合作治國?Good luck!

你可以點擊這裡觀看華盛頓郵報的報導。很多人不喜歡民主黨「搞社會主義」,說那是「打富濟貧」,其實只要不搞專制,社會主義也沒什麼不好吧?

Thursday, October 6, 2016

美國的基督徒與民權運動

雖然美國立國時以清教徒為主,那個時代卻是奴隸制度。我們想基督的愛應該會讓基督徒成為人民平等權利的推手?沒有。--這多少讓我有點納悶。

美國的白人婦女有政治投票權利是1920年,距今還不到一個世紀。比較之下,丹麥、芬蘭、冰島、瑞典、蘇聯等國都更早。當然,美國西部有幾個州也比較早。

然而美國的黑人和窮人,雖然名義上有選舉權,可是注冊投票時要求他們通過某個讀寫測試,還要花一筆對他們來說很昂貴的錢--那筆錢白人可以根據某個法令豁免。也就是說,基督徒們並沒有因為理論和原則上的平等,就自動假定每個成年人都有資格、有權利投票。

到了1964年,國會才正式通過一個民權法案,確定無論你屬於甚麼種族、宗教、性別,人人都平等的原則。這法令禁止在公共場所對有色人種的歧視行為,黑人有權享受酒店、餐廳、劇院、商店的服務,鼓勵各州除掉種族隔離的一些政策。那一年是民主黨的總統當政--雖然肯尼迪總統因為推動民權被暗殺,副總統約翰遜卻上台繼續完成了他的遺志。了不起!

我們現在恐怕都想像不出白人的公共設施不與有色人種共用的情形。但1964年很多私營企業在召聘時,不少崗位還是不雇用有色人種的,司法部還沒有得到國會授權起訴那些歧視現象…但這個民權法案好像一個憲章,為後面的一系列立法舖路,是美國人權進步的重要里程碑。

回顧歷史,1964年的民權法案通過是非常不容易的。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當時的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是密西西比州的Eastland(屬於民主黨),他堅決反對這個議案。若是經過他手,提案絕不會送交大家投票。當時參議院的大多數議員是民主黨,於是參議院的多數黨領袖(Senate Majority Leader)Mansfield(民主黨)為了繞開Eastland,故意拖延了對提案的二讀時間,然後以拖延為藉口,提議二讀之後立即送交參議院,大家辯論。

1964年3月30日,提案來到參議院。18名民主黨(都屬於南方陣營)和1名共和黨的參議員,立即發起了對這議案的阻撓(filibuster),長達兩個月的時間。種族隔離和不平等本來就是南方各州的嚴重問題,這些州的參議員堅決反對改革。說This so-called Civil Rights Proposals, which the President has sent to Capitol Hill for enactment into law, are unconstitutional, unnecessary, unwise and extend beyond the realm of reason. This is the worst civil-rights package ever presented to the Congress…

通過一項提案必須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票數。100名議員--我猜想每位都是基督徒--天天在那裡彼此辯論。後來有幾名議員(2名共和黨、2名民主黨)稍微修改了議案,主要在實施方面放鬆了一點。最後在6月10日,在一位民主黨的議員終於完成了他14小時13分鐘的反對提案演講之後,大家投票,提案以71票贊成、29票反對通過。過了幾天,他們又把稍微修改了的提案再次投票,結果有兩個人從反對轉為贊成:73票對27票。

(以上紀錄中GOP=Grand Old Party指共和黨,Confed=指南北戰爭時屬於南部邦聯的11個州,其餘的州屬於Union即北部聯邦。)從投票紀錄看,在國會兩院中,北方的民主黨比北方共和黨更加支持1964年民權法案,南方邦聯的民主黨比共和黨也同樣如此。在眾議院的南部選區中:有些民主黨議員投了贊成票,而共和黨沒有人投贊成票。而北方民主黨有144位 (95%)投票贊成,北方共和黨有137位(85%)支持。在参议院:僅有的1名南方共和黨員投了反對票,南方的民主黨議員中有1人贊成。

難怪黑人到現在都支持民主黨。有堅決反對這1964民權法案的民主黨議員Thurmond,在法案通過後離開民主黨,加入了共和黨,因為他發覺在共和黨內更容易找到保守派的知音--他們為奴隸制度找到很多聖經根據。

我不太明白,為甚麼現在的美國基督徒一定要支持保守派。保守派反對很多社會改革,維持現狀,是否一定就比別人更加敬虔?對於南方邦聯的奴隸主來說,奴隸的確解決他們賴以生存的經濟問題,很重要。然而聖經中那些要求人「尋求公平/公義,止住作惡,學習行善」之類的話,似乎從來都和他們無關吧?人歷來都看不見自己的偏見哩。

Tuesday, October 4, 2016

詩歌分享:The Prayer I Make

很優美的曲調,有點中國歌曲的味道?由某衛理公會的詩班演唱,歌詞:



The prayers I make will then be sweet indeed,
if you the Spirit give by which I pray.
My unassisted heart is barren clay
which of its native self can nothing feed.
我作的禱告若是藉著你的靈就很美,我的心好像貧瘠的土壤,本身沒有任何其它東西能飽足。

Of good and pious works you are the seed
which quickens where you said it may;
Unless you show us then your own true way,
no man can find it! Father, you mast lead!
一切的美善敬虔工作都是你撒種,你發話就帶來生命力,若非你指示真道,無人能找到!天父你一定要帶領!

Do you then breathe those thoughts into my mind,
by which such virtue may in me be bred
that in your holy footsteps I may tread;
The fetters of my tongue do you unbind,
that I may have the power to sing of you.
And sound, and sound your praises ever lastingly.
請以你的思想啟迪我,好在我裡面培育美德,讓我可以跟隨你腳步;
請釋放我的口舌,讓我有能力歌唱你,永永遠遠讚美你。

Saturday, October 1, 2016

信息時代:達成目標的挑戰

信息方便照說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工作效率,可是我最近越來越發現,太多的自由和太多的資訊,是人們不能儘快完成既定目標的主要原因。簡單舉個例子:

有一件事,我想起來了--該給某人回個電郵,告訴她我的一個簡單決定。--這就是我的目標,照說5分鐘之內就可以完成。

我登入我的電郵帳號,看見十幾個新來的郵件。掃一眼,大多都不重要,但是我看見我先生轉來一個付帳的通知。因為他不在家,所以我必須處理。於是決定立即從銀行設置好,免得到時忘記。現在很方便,不必跑銀行,從電腦登入銀行就可以了,舉手之勞。

可是打開銀行帳戶之後,沒有看到那家收款機構--我先生一定是從我們的另一家銀行戶頭付的。且慢,既然已經在這裡,我應該把另一筆該付的帳設置好,免得到時忘記。好,只花幾分鐘,仔細弄好,點擊「確認」,登出。

登入另一家銀行帳戶,一眼看見另外有一筆帳該付。那是甚麼?花2分鐘查看一下—-噢,原來是我先生已經設置好的。從付帳歷史紀錄,找到我要的那家收款機構,按我先生說的數目和日期設置好,點擊「確認」。可是我登出之後,又恐怕某個細節搞錯,就重新登入檢查一下。整個過程因為我的網絡速度比較慢,總共花了25分鐘。

到此為止,還沒有回某人電郵呢。我算是很專心了,銀行的網頁有一堆新聞和建議,我都避免去瀏覽。趕快回到電子郵箱,免得把最初的目標忘記!寫了電郵發掉,難免還要清理一下郵箱,該刪的刪,該看的看一眼,大半個鐘頭就這麼打發了。

其實郵箱中有些文章標題還是很矚目的,難免跟著鏈接進去看看,或者放個書簽以後看。如果是給老闆幹活,這工作效率可夠低的—5分鐘的任務花大半個鐘頭!你們大家的感覺如何?都很忙是嗎?效率這麼低,能不忙嗎?哈哈!

我記得曾經對於自己能夠集中精力工作,能夠效率很高地完成任務,而不太容易被打攪很自豪,老闆說我是high achiever,現在好像有點不同了呢。應該想想原因。

Wednesday, September 28, 2016

川普公司的種族歧視官司

前次我們聽見「川普大學」的官司案件報導,營銷手段惡劣,顯然是十足的商業詐騙。現在有另外一件官司,最好在選舉之前,人人都知道。

這件事是總統大選辯論時,民主黨的競選人希拉里•柯林頓提到的。1973年,川普和他父親的房地產公司曾在紐約市當地的聯邦法庭被美國司法部起訴,因為他所經營的39座樓房,拒絕出租給黑人。這件事曾經在《紐約時報》上報導過,去年川普也被記者追問,他的回答是信口胡謅,說當時有很多地產公司都被起訴了

這次大選辯論,柯林頓舉這件事指責川普的種族歧視,你想他會說,「那是過去的事,我還沒有信主,現在絕不會再有這類事件發生」?哈,那可不是川普的表現。



他強調那個案子了結時,裡面並沒有認錯的詞令!然後又重復那個許多地產公司當時都被起訴的謊言。結果很多記者都去追蹤當時的實際情況,法院檔案和報刊俱在,不難查嘛。無論他怎麼會巧辯,當時並沒有別家地產公司被告。

華盛頓郵報說,當時是紐約市的人權委員會收集文件證據,川普物業的租客有96%以上的白人,司法部起訴的目的是要川普改變營運,繳罰金之後答應不再歧視就好。可是川普僱用一個有名的律師,反告司法部是誤報,索賠一億美金(相當於今天的五億),但法院把他的反告駁回了。拖延兩年之後,眼看要正式聽訟了,川普才決定付罰金結案。當時的報紙都把這件事當作美國政府的勝利來報導:「少數族裔贏了住房訴訟案」等等。(更多細節有記實小說可看:Trump Revealed。)

有一件事公眾看清楚了:這位競選總統的川普不認為種族歧視有錯!或許那些支持川普的基督徒應該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在種族歧視這樣的社會公義問題上自問「上帝有甚麼心意?」祂讓你屬於小康甚至富豪階級,是否表示你理所當然可以歧視貧窮和缺乏良好教育的人,不以為罪?

Sunday, September 25, 2016

親手試一試的感想

我家廚房地磚縫隙的顏色都發黑了,該刷洗了。我決定調查一下,用甚麼方法最省錢省力和保護環境?

從網上搜索一下,也許用小蘇打和醋很方便。根據視頻的解釋,小蘇打和成漿糊狀,摸在地磚縫上,然後把醋噴上去,立即白沫泛起,等泡沫消去,用刷子一刷就行了。好,我找個小碗,倒些小蘇打粉,再兌點水。我沒有用量具和準確的比例,反正我把小蘇打調成糊了,也抹在地磚縫上了。

第二步是噴醋。可是我噴的時候,不知道為甚麼,沒有預期的白沫!噴到最後,我把剩下的一點醋倒在地上的蘇打糊上,才算起了一些沫子。是我用的白醋不夠濃?不管了,我開始用塊尼龍的擦洗墊刮那些縫,不消說,那麼一刮一擦就露出了本色,再用清水擦淨就好。

不過,我懷疑即使我單用小蘇打,或單用醋,甚至用清水,效果恐怕也是一樣的。試一試旁邊沒有抹小蘇打糊的地方,果然刷出來是一樣的,功勞要歸那塊擦洗墊!繞了一大圈,以為別人有甚麼高明辦法,經過親手一試,發現還是土法牢靠。

這使我想到人是多麼容易輕信,但是不知道從某些理論到實踐是有些距離的。我們福音派的基督徒尤其喜歡強調救人的「靈魂」,把其它的爭取社會公義和救援服務僅僅當作「預工」。理論上這很有愛心,但實際做的時候卻很難引起人家的積極反應。

你若真正有機會去聆聽和幫助那些GLBT或其他「罪人」,稍微了解一下他們成長的經歷和現實感受,恐怕就得收起關於認罪悔改的大道理,從一味要求人家禁慾,到願意支持他們解決一點實際問題了。最後,你說不定還是發現,古老、簡單的「愛心聯結」比起任何其它的信息道理或手段,都更容易影響和感化生命。

Friday, September 23, 2016

效法所信上帝的慈悲憐憫

希伯來思想表達好像一座金字塔,故事發展是從基礎沿著邊角線走到頂端,然後又回到基礎作為結尾--故事的高潮在中間,就是金字塔的頂端,而不是在結尾。我們稱這種文學筆法為「交叉對偶」結構(chiastic structure)。

西方人的故事(和爭論)的發展卻是直線式的,不是金字塔式的,我們總是用最後一句話寫結論,也認為最後一句才是最重要的,才是高潮。

舉個例子,路加福音十章,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文學上就有個交叉對偶結構,路加層層對稱地把高潮放在中間,你可以對比每一層的反差:

A 30節:有個人落難,在路上被打個半死--------------某人落難
    B 31-32節:祭司經過,利未人經過--------------不幫忙
        C 33節:撒瑪利亞人經過時動了慈心------神聖的compassion
    B'34節:撒瑪利亞人停下來幫助這個人----------幫忙
A'35節:這個落難的人免費得到一切的照應-----------某人得救

從結構上一眼看出,這個好撒瑪利亞人比喻的重點是關於「動慈心」,因為是在中間。希臘字esplanchnisthe字面是「充滿了同情/憐憫」,其字根splanchnon在福音書裡,除了用來描寫耶穌,還有耶穌所講那位浪子的父,從來沒有用來描寫任何其他人。這很重要,說出了神的compassion。

Moen博士說,耶穌這個比喻用了splanchnon這個字,不只是描述一種情緒上的不自在,還意味著深深的痛心,完全感同身受,對所發生的不公義和悲劇事件的憤怒的情形,質問「怎會如此?」「甚麼人會做出這種事?」「如此漠視人命,這是甚麼世道?」

你曾經歷過情感上的驚濤駭浪嗎?親眼見過讓你吃驚的、完全沒有理性的不人道行為嗎?你曾否感受別人的傷痛到一個程度,希望能為那人做點甚麼?若有,你已經反映出神的形象了。

這故事的中間是感受到憐憫慈悲的情懷。沒有這個感受,這故事就退化成一般的倡導社會安寧和公義的行為。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重點,不是關乎怎樣照顧受傷的人,不是講擔當別人的重擔,不是要你作個「好」鄰舍,這故事的重點是人需要憐憫,需要痛心地感受到他人的傷痛--作人的鄰舍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Moen博士說,在希伯來文中,對應的「憐憫」是racham。這個動詞即有表達慈悲的意思,又有找到慈悲的意思。Racham表達出對遭受患難者深度的牽掛,更重要的是,它有個同音字是真正表現情感聯繫的,就是「子宮」womb。在希伯來文中,沒有甚麼能夠比母愛—那種嬰孩全然依賴母親照料和保護的情形—更加完善地表達出憐憫慈愛了。

我們的神就是這樣一位具備母愛的神,是十足慈悲的神,理當效法。祂的關心和眷顧掌管著我們的每一個生命氣息,我們的生活完全要依賴祂,也要反映出祂的榮耀形象。 。

好撒瑪利亞人比喻所教導的功課,遠超過作人鄰舍--我們從中找到了處世為人目的重點。有憐憫仁慈的人是我們真正的鄰舍,基督的門徒要效法上帝的憐憫和仁慈。

本文內容取自Moen博士的原文默想日誌2010年6月6日。咱們福音派信徒朋友們,大家覺得如何?或許你會堅持說,傳「四律」信息給某人,邀請人作「決志」的禱告,比救那人脫離危險/困境/不公平等等更重要,是那樣嗎?

Wednesday, September 21, 2016

兒歌:If You Are Happy

我還記得在教會中帶著小孩子們唱這首兒歌時的開心情形。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s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s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and you really want to show it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s.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turn around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turn around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and you really want to show it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turn around.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tomp your feet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tomp your feet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and you really want to show it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tomp your feet.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ay hello... HELLO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ay hello... HELLO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and you really want to show it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ay hello... HELLO.

或許川普這種人應該唱這首歌,可惜他說太多空洞的大話,都是一些人非常想聽的,而自己又沒有任何計畫去實現那些應許,就被假話套牢了,沒有辦法happy,只能一天到晚忙著否認自己先前曾經說過的話。

比如說「Jobs! Jobs! Jobs! I will be the greatest jobs president that God ever created, believe me!」他的具體兌現計畫是甚麼呢?聽來聽去,無非是減稅,然後好像人們就會自動用減稅省下來的錢去搞建設、雇用員工(create jobs)等等。他假定所有人都是企業家嗎?假若當選,他這類話是注定要被忘記或遭否認的,要麼他就會指責別人,沒人能夠開心。好沉重啊!

Sunday, September 18, 2016

關於上帝「漸進的」啟示

美國長老會的婦女查經用的資料是Horizon Bible Study,每年一個主題都會出版一期9課的資料,很有趣。這次我們小組用的2006-2007年度的創世記研經資料,由於下周是輪到我帶領,所以仔細看了上帝和亞伯拉罕/撒拉立約的那一課。有心得!

我們通常看創世記十二章,重點都會放在亞伯拉罕的信心,離開家鄉時並不知道要到哪裡去,然後上帝和他立約,應許給他兒女,給他土地,並藉他的後裔祝福萬民。HBS卻特別指出亞伯蘭的文化背景—拜多神和偶像,上帝如何開始創造一個新的族裔,向他們啟示全能的神是獨一的造物之主呢?

故事發生在銅器時代(公元前3000年至1000年),上帝從揀選一個人開始,告訴亞伯蘭起來,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祂所要指示的地方去。於是,亞伯蘭就帶著妻子撒萊離開起來,跨越美索不達米亞,從蘇美爾地區的吾爾走到哈蘭住了一段時期,最後走到了迦南的士劍城,總共有一千英里之遙。

在士劍那裡,亞伯蘭從上帝得到三個不尋常的應許: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要把這地給你的後裔;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的後裔)得福。這是單方面、無條件的盟約,沒有要求亞伯蘭必須盡任何的義務。那時,亞伯蘭很可能以為與他說話的是蘇美爾諸神中的一位!好在他聽從了。

雖然上帝在第17章告訴他「我是全能的神」,我們還是可以懷疑,亞伯拉罕未必知道祂就是創造萬有的主。上帝召他的時候大約是公元前1750年。有一次亞伯蘭大勝而歸,顯然是蒙上帝加力,麥基洗德為亞伯蘭祝福說:「願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賜福與亞伯蘭!」-- 但這是後人的理解和翻譯,原文字面是High God, Acquirer /Possessor of Heaven and Earth。

無論如何,這件事想必幫助亞伯蘭開始轉換神觀。在後面的歲月中,祂信實地看顧保守亞伯拉罕的子孫後代增加人數,並藉著摩西帶領這百姓離開埃及為奴之地。

摩西十誡中雖有「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上帝很可能還只是被百姓理解為以色列一族的神。他們每每和別國爭戰,恐怕仍然相信是以色列的神比別國的神更有能力。信奉一位神,但不否認其他神存在的,叫作Henotheism,即一神教。或許你會問,創世記第一章豈不是申明了上帝造天地?怎能說摩西不清楚?但摩西五經收集各口傳資源、編輯成書,是很晚的,此是另話。

全面的一神論觀念恐怕到了公元前六世紀才真正建立起來。被擄時期的先知耶利米、第二以賽亞(即40-55章的作者)、以西結大聲疾呼:「除了我以外,再沒有上帝;我是公義的上帝,又是救主;除了我以外,再沒有別的了。地的四極都當轉向我,就必得救;因為我是上帝,再沒有別的。」(賽四十五章)

真的,上帝的啟示是漸漸顯明的。考慮到挪亞洪水時代人的罪惡--我想像那時還沒有正式的婚姻制度,亂七八糟坑害婦女兒童的事不在話下--上帝的慈愛拯救是多麼困難漫長。

另外一件事啟示給人也是漸漸的才明白的:當上帝應許給亞伯蘭「後裔」的時候,亞伯蘭恐怕並沒有想到這「後裔」必須藉著妻子撒萊得到。那時的傳宗接代觀念完全是父權體制--以實瑪利是亞伯蘭真正的合法兒子,憑甚麼從他出來的不是神所應許的?難怪他在自己害怕時就把撒萊推出去--他十足地以為上帝的應許或立約是給他一人的。

可是,被上帝改了名字的不僅是亞伯蘭,還有撒萊。無論亞伯蘭是否明白,祂明明地呼喚她的名字,說她才是立約的重要關節。亞伯拉罕有其他子孫,但他的正室妻子撒拉生的才是被揀選的。在一個婦女沒有權力、沒有地位的社會裡,上帝和人立約的故事告訴我們,妻子的價值和能力並不小於丈夫,女人是要受到保護和尊重的。

Friday, September 16, 2016

耶和華必「使他們全然滅絕」?

今天我注意到耶利米書十三章,這是一段耶和華嚴厲批評教訓以色列百姓的經文,其中上帝宣告「葡萄樹上必沒有葡萄,無花果樹上必沒有無花果,葉子也必枯乾」,Moen博士說馬可福音書的作者編排耶穌咒詛無花果樹事件,就是要說明上帝的預言實現,因為祂透過耶利米先知,早已表示對自己的百姓很失望。

不過再怎麼失望,先知耶利米的話還是相當令人吃驚,至少和合本的翻譯令人無法置信。耶和華說:「我必使他們全然滅絕;葡萄樹上必沒有葡萄,無花果樹上必沒有果子,葉子也必枯乾。我所賜給他們的,必離開他們過去。」上帝果真要全然滅絕祂與之立約的百姓嗎?好狠啊。

新譯本翻出來的意思卻不一樣:「…我要徹底除掉他們的莊稼;葡萄樹上必沒有葡萄,無花果樹上必沒有無花果,葉子也必枯乾。我賜給他們的,都離開他們過去了。」這是耶和華的宣告。

New English Translation(NET)聖經的好處是有大量的學者研究註腳。NET版本似乎也贊成新譯本的翻譯:「我必拿走他們的收成,主說。」註腳說明那個put an end to them的對象「他們」,未必是指以色列的百姓,很可能是指下文所說的葡萄和無花果的果實。

根據CEB版本的註腳,後面那句話的希伯來原文意思也不清楚:上帝所賜給百姓的甚麼東西必離開他們過去呢?一個可能是指那些果實收成,NET聖經說另一個可能的譯法是「他們破除了我給他們的律法」。

--原來那個動詞abar既是「離開/逝去」的意思,又是「作廢/變成無效」、或者「拿走」、或者「違犯」的意思,若是「作廢/變成無效」,那就是說上帝賜給百姓的盟約或律法作廢了,或者被違犯了。根據前後文,恐怕理解為果實/收成被拿走比較合理。

所以,很可能不是耶和華「必使他們全然滅絕」,按照NET版本,耶和華必拿走他們一切的收成--葡萄樹上必沒有葡萄,無花果樹上必沒有果子,甚至他們樹上的葉子也必枯乾。主重複地強調說,「我所賜給他們的收成,必被拿走。」

你若希望參考NET聖經及一切的註釋,現在可以在信望愛網站看到了。

Thursday, September 15, 2016

聖詩:世界無限美

親愛的朋友們,今天是中秋節,你是否常常感受到天父上帝的慈愛?


為見世界無限美,為見天星無限美,
為見真愛環繞我們,環繞我們,自從出生到如今。
萬有之主我們揚聲歡唱讚美你,這是我們的詩歌!

為每個時辰,日日夜夜無限美,
山坡谷地樹與花,日月星辰光燦爛,光燦爛,
萬有之主我們揚聲歡唱讚美你,這是我們的詩歌!

為人間之愛的喜悅,弟兄姊妹親子情,
為地上的良朋和已經在天的好友,
為一切的溫情和思念,一切的溫情和思念,
萬有之主我們揚聲歡唱讚美你,這是我們的詩歌!

為你白白給我們的每一個完美恩賜,
為所有從人而來與從神而來的恩典,
為地上的花朵和天上的嫩芽,地上的花朵和天上的嫩芽,
萬有之主我們揚聲歡唱讚美你,這是我們的詩歌!

Tuesday, September 13, 2016

靈魂出竅遇見上帝的人

很多人似乎不相信從死亡中搶救回來的人,他們看見自己脫離身體,觀看醫護人員拚命做工,又看見已故的親人,有的看見一個大光,親切談話,回顧一生,受到安慰等等,明白很多往事。這稱為瀕死經歷(Near Death Experience),好多人都企圖用別的原因來解釋NDE。

成千上萬的人互不認識,都經歷過NDE,他們生還之後所描述的上述共同的因素,沒有別的更好的解釋,就是人有靈魂。人的靈魂在身體死亡後離開,回到神的面前,被點醒最重要的人生價值--愛是將來最重要的、可以積攢在天上的財富。

有的人生來瞎眼,從來不知道顏色或別人的面容或衣著,單憑聲音和質料來和別人交往,他們在NDE中看見一切的顏色!描述出來令人驚奇。他們把那些不同的顏色說成是「不同的光‍‍」,這怎麼可能編出來呢?

這裡是一位盲人的見證,你可以點擊這裡看看。她在遭遇車禍時看見了耶穌。她說 Everybody there was made of light. And I was made of light. What the light conveyed was love. There was love everywhere. It was like love came from the grass, love came from the birds, love came from the trees.

沒錯,基督徒所信的上帝是愛,也是光,耶穌曾為我們展示出來過。

有沒有人看見地獄,或其它的不愉快經歷呢?有,可是除非立即採訪紀錄,他們很快就忘掉了。特別是恐怖的經歷,留在腦海中是極大的創傷,上帝有恩典,讓人可以用忘記的辦法得醫治。即使不那麼恐怖的,他們也不喜歡分享自己的那段經歷。

Saturday, September 10, 2016

誰是尋求神的人?

今天跟隨Moen博士的原文默想,思考詩篇卅四篇10節: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但尋求耶和華的甚麼好處都不缺。Moen指出「尋求耶和華的人」是眾數的主動分詞,代表很多人的一個連續行動,所以可看為「(眾)連續不斷尋求的人」。

換句話,希伯來句型並不是描述某些人剛好在尋求神,乃是描述那些人的基本行動—沒有在尋求的就不是那些人。

在我們的語言裡,我們看到的世界可能是不同的元件用行動連起來的。比如說「某人做某事」,某人是一個元件,某物是另一個元件,用動詞連接起來,有主語—動詞—謂語的句子。

但希伯來的世界是由行動組成的--「某人正在做」是個行動,不是主語加動詞。沒有「正在做」的目的行動,就不是這個人。跟隨耶和華的人也是類似,連續不斷地尋求就是他們的行動,沒有不住地尋求,就不是跟隨祂的人。

這與受希臘思想影響很大的基督徒想法有一些反差。甚麼是有目的的信心行動、稱義、信靠、得救、群體、認罪、饒恕等等觀念?我們傾向於看信徒為這些曾經發生的行動,而不是看這些行動為信徒的一貫行動特徵。但是,沒有這些行動,就沒有信心,沒有行為,信心就是死的。

信徒是尋求神的人,是不斷信靠、不斷讚美、不斷禱告、不斷學習、不住盼望、不住等待的人。他們連續不斷地與神同行和順服神。沒有這些行動就不是跟隨耶和華的信徒,darash(尋求)是他們行事為人的動詞。他們不住地尋求神、詢問請教神,檢查自己和求告神。

對了,順便說一句,我們的神是連續說話、持續創造、天天維繫、解救、不住地饒恕和救贖的神。

你看到了嗎?作一個人,不單單是一個生理狀態,更是有主動目的、不住效法造物主的狀態。

挑戰一下,今天你有哪些行動是關乎神給你的目的啊?你相信尋求耶和華的人甚麼好處都不缺嗎?

今天我感到分享這個心得,正正關乎神給我的目的。更多翻譯的Moen博士靈修資料請看《宣教日引》,你可以向Crossroads Pulications,一家宣教的促進和聯絡機構,索取他們所編輯出版印刷的紙本。

Thursday, September 8, 2016

歌曲分享:我知誰掌管明天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清心靈修和禱告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著啟迪。
常常得著上帝啟迪和亮光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分享,就幫助別人,人生成為有意義。

Monday, September 5, 2016

特蕾莎修女的名言

著名的做慈善宣教的特蕾莎修女最近被教宗封聖。她曾於1979年得過諾貝爾和平獎。這位偉大的天主教傳統的信徒,她是我們基督徒的榜樣。有人列出她的一些名言,我覺得發人深省。

  • If you judge people, you have no time to love them. 你如果論斷人,就沒有時間愛他們了。
  • Not all of us can do great things. But we can do small things with great love.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偉大的事,但我們都能用偉大的的愛來做小事。
  • Every time you smile at someone, it is an action of love, a gift to that person, a beautiful thing. 每次你對人微笑,那就是一個愛的行動,是給那人一個禮物,是一樁美事。
  • God doesn’t require us to succeed, he only requires that you try. 上帝不要求你成功,祂只要求你嘗試。
  • Live simply so others may simply live. 過簡樸的生活,好(分享)讓其他(窮)人僅僅能活著。
  • I can do things you cannot, you can do things I cannot; together we can do great things. 我能夠做你不能的事,你能夠做我不能的事,我們一起能夠做大事。
  • Life is an opportunity, benefit from it. Life is beauty, admire it. Life is a dream, realize it. Life is a challenge, meet it. Life is a duty, complete it. Life is a game, play it. Life is a promise, fulfill it. Life is sorrow, overcome it. Life is a song, sing it. Life is a struggle, accept it. Life is a tragedy, confront it. Life is an adventure, dare it. Life is luck, make it. Life is too precious, do not destroy it. Life is life, fight for it.
最後這些是一列很好的格言:

人生是個機會,從它得益吧。
人生是美好的,羨慕吧。
人生是個理想,實現它吧。
人生是個挑戰,迎接它吧。
人生是個責任,完成它吧。
人生是個游戲,玩它吧。
人生是個應許,成就它吧。
人生是悲哀的,克服它。
人生是一首歌,唱它吧。
人生是個掙扎,接受它吧。
人生是個悲劇,面對它吧。
人生是個探險,勇敢去吧。
人生是運氣,爭取它吧。
人生太寶貴了,不要毀壞它。
人生是性命,為它打拼吧。

Friday, September 2, 2016

從嬰孩洗禮談起

很多華人教會承襲浸信會的傳統--不接受嬰孩洗禮。我們認為受過嬰孩洗的人不算「信而受洗」,因此他們應該重新決志和受洗。我自己的孩子在教會長大,而教會規定她們要等到12歲,才可以自主地決定受洗!

今天我看到一段聖經,再次意識到傳統就是傳統,沒有必要當作基要真理,來反對其他教會的傳統。使徒行傳十六章31-34節說的是一個獄卒「全家」,聽了保羅和西拉講道而信主的經過,最後「他和屬乎他的人」立時都受了洗。

這位獄卒問了保羅和西拉一個很好的問題:「我應該做什麼才能得救呢?」他們的回答是「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現代的基督徒讀到這句話,立即會想到死後進天堂的「得救」,但我懷疑,獄卒問的恐怕不是那個意思。

在唱詩讚美聲中,監獄的門忽然因為地震全打開了,囚犯的鎖鏈也都鬆開了,他們卻沒有逃跑--這位獄卒其實已經得救了。因為在羅馬帝國,囚犯逃跑招致獄卒當罪,所以他幾乎要自殺。不過,除非那些監門立刻重新鎖上,還是有囚犯會跑掉吧?這位獄卒根本無法靠自己的力量阻止眾人藉機逃跑!只有上帝可以感動人們對保羅和西拉的禱告和讚美驚訝,對獄卒有憐憫…

這位獄卒有兩個選擇:快快去將所有的監門全部重新鎖上,抓住任何可能企圖逃跑的囚犯,或者,問那唱詩的保羅和西拉,現在應該怎麼辦?他們的回答對獄卒,恐怕也對所有的囚犯,是「當信耶穌是主」。換句話,上帝行的神蹟,上帝承擔結果,人只要信靠。

獄卒毫無疑問當下就相信了耶穌,現在我們關心的是「全家」的問題,他們個個都認自己的罪,明白耶穌從死裡復活,現在是主?故事記著說,獄卒和全家人都聽了講道。不過,你想獄卒全家人中沒有12歲以內的小孩子?若沒有,那麼這位獄卒要麼已經很老了,要麼他根本沒有生兒育女。

那個時代沒有「計畫生育」這碼事,你想「屬乎他的人」是誰呢?似乎沒有人作「決志」的禱告。考慮那時候的文化環境和女人的地位,獄卒的老婆是否有權為自己作甚麼決定?小孩子恐怕也不行。聽路加的口氣,最合理的解釋是獄卒全家,包括老人小孩,甚至奴僕,當下都跟著家主一同受洗了。34節寫著說:「他和全家,因為信了上帝,都很喜樂。」

西方文化過分地強調個人:個人與主的關係,個人得救,個人的信心和行為,個人的貢獻,個人的罪性和一切問題,這些不是完全不靠譜,但是他們忽略了關係對人的影響。華人文化多少與希伯來文化有更多的相同之處,所以我們讀經其實不必帶上西方神學的眼鏡。

上星期林教授提到希臘文法中的genitive case,很多人理解為「所有格」,其實應是「屬格」。因為西方人讀到「天國是他們的」,頭腦中可能以為是很多人都要擁有一小塊天國,其實那話描述那些人「是屬於天國的」--華人大概都不會有西方人那樣的誤解,我贊成翻為「屬格」。

我曾經提出對華人介紹福音的時候,最好把罪描述為人際關係方面的冒犯。這個建議曾在某個網上群組遭到駁斥。那些人都有點神學功底,堅持把罪看成個人本性的問題。哈,西方的神學家說的,聖經上沒有這麼說。甚麼「罪性」?看不見摸不著的。「信而受洗」很好,但不必理解成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得救負責,因為聖經上沒有這麼說。你若不同意,歡迎提出經文,我們來討論。

Wednesday, August 31, 2016

接受聖經的字面意思

堅持某些解經原則都不能太絕對。昨天我記下了提摩太前書中二章中的最後那句話,關於女人「藉著生產而得救」的種種解釋和翻譯。那句話難以理解不是因為文字不清楚,也不是因為不同抄本出現了各種異文,乃是因為在得救的神學上和其它經文起了衝突:所有的人,無論男女,只能靠著相信耶穌得救,所以女人怎能指望靠著生孩子得救呢?

於是,翻譯成英文或中文或任何文字,不少翻譯都試圖避免說女人必「藉著生產(的方法或過程等等)得救」。比較起來,修訂版的和合本與現中譯本最忠實於原文,分別翻成「必藉着生產而得救」或者「會因生兒育女而得救」。

Sumner博士指出,提摩太前書二章8-15節整大段,都無法按照外表斷定為很清楚易懂的經文,理由都和15節的「藉著生產得救」有些類似--不實際。

比如12節:「我不許女人教導,也不許她管轄男人,只要安靜。」這裡我曾介紹過,其中一個困難在於女人是單數的,不許她管轄的男人也是單數。你若是進一步問:女人若有教導的恩賜,為甚麼保羅不許女人教導呢?難道教導是犯罪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於是很多人接受這句話時都多少將原話作了一點修改:

比如,把這句話理解成,女人「在星期天早晨禮拜的講台上教導男人聖經」的時候,不許「帶著權柄」。華人恐怕會覺得這太抽象,教導時帶著權柄或不帶權柄,這有甚麼不同的表現嗎?也許教導成人主日學的講台就不算「帶著權柄」了吧?

不過美國著名的宣教士艾莉莎,教導聖經幾十年,十分受歡迎,到處的教會、各種研討會、神學院紛紛邀請她講演,她也藉著雜誌、廣播、書籍來教導聖經,連最反對女人教導的派博牧師和古德恩教授都稱讚她。他們相信保羅的這條禁令不是全面地限制女人教導,乃是限制多數女人。她們可以採用書籍啊,收音機啊等等「間接」的方式來教導。

可是,保羅這句話並不是說「我不許多數女人面對面地教導男人,但我允許例外…」。你若堅持按字面接受12節,結果就非常不實際。我贊成翻為「我不許妻子教導,也不許她管轄丈夫」,這話就反映出句中的單數女人和單數男人,並有了適應文化的功用。

前面一句話也同樣不實際。11節:「(一個)女人要安靜學道,完全地順服」,字面好像是要求女人被教導時不應該發問。可保羅在宣教旅程中曾經誇獎某個地方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特別提到其中有「尊貴的婦女」,可見他欣賞會發問的女人,認為尊貴。

Sumner博士指出,你若咬文嚼字,8-10節都有問題:每個地方的男人們禱告時都要把兩手舉起來(因為那「手」字並不是單數)?沒有哪間教會遵行這條聖經規矩的。女人不可「以編髮、黃金、珍珠,和貴價的衣裳為妝飾」,「只要有善行」就好。現代的福音派信徒都相信,只要穿著適當,編髮辮、戴首飾、穿名貴的衣裳,都沒有問題。我們都很務實,不肯被這樣的字句束縛,我們都自動把這句話理解為「不僅僅是編髮...」。

Tuesday, August 30, 2016

女人「藉著生產得救」的問題

有些經文也許教會歷史上從來都不認為是難解,只是到了現代,才發現傳統需要修改。提摩太書二章就是個例子。在人們普遍接受男女價值不平等的時代,也許男人藉著基督得救,女人卻要藉著生養兒女得救的說法,的確是沒有問題的。但現在不行了。

12 我不許(一個)女人教導,也不許她轄管(一個)男人,只要沉靜。
13 因為先造的是亞當,後造的是夏娃,
14 且不是亞當被引誘,乃是那個女人被引誘,陷在罪裡。
15 然而,女人若常存信心、愛心,又聖潔自守,就必藉著生產而得救。

「藉著生養兒女得救」。--這是字面直譯。當然,這句話中「生產」那個字在聖經中只出現這麼一次,「得救」那個字還可以理解成在生孩子的過程中「得到保全」,介系詞dia還可以翻成別的,中文標準譯本就翻成「會在生養兒女中得以保全」。

近年翻譯出版的New English Translation(NET聖經)在這裡有個長長的註腳,試圖評估對這句話的各種解釋和譯法:

第一種理解:基督徒女人將要得救,但必須生孩子。這是字面直譯,但現代的人完全無法接受這樣的觀點。難道小女孩和沒有生育過孩子的女人都不能得救?

第二種理解:儘管夏娃犯罪,使女人在生產的事上受到咒詛,她們仍然會在生孩子的時候得到保全。問題是這和前面的話接不上—正在談女人不可教導或管轄男人的理由,是夏娃被引誘,陷在罪裡,為甚麼忽然轉話題?另外也不合生活實際。

第三種理解:儘管夏娃犯罪,使女人在生產的事上受到咒詛,但她藉著生了彌賽亞得救。與前文可以銜接,可這句話中的動詞「生產」是將來時態的,而且為甚麼單強調女人得救呢?男人豈不是也藉著女人生的彌賽亞得救?

第四種理解:介系詞dia未必表示「藉著」生孩子的方法、手段、或過程,乃表達出「儘管伴隨著」生產的情形,她們仍然得救--還是有與前文後理不順暢的問題。

第五種理解:把「生產」當作形象語言,代表女人一切的適當功能角色。基督徒女人不是藉著教導和管轄活動得救,而是藉著在適當的角色,比如作母親方面有信心、愛心、聖潔。

第六種理解:也許這句話後面有甚麼箴言俗語的典故,是現在失落了?比如「得救」的意思是被解救,從夏娃在伊甸園的錯誤角色中轉回等等。

後面五種理解都比較巧妙地改變了對字面的理解。你認為哪種理解比較正確?我從前馬馬虎虎地接受和合本的第二種解釋(翻成「在生產上」),現在仔細想想,古時衛生條件差,保羅真的是應許女基督徒分娩要比較安全?每個字都認識,仍然未必知道意思,至少別那麼確定。

Saturday, August 27, 2016

如何知道聖經各卷的寫作年代?

也許有些福音派的基督徒暗暗希望聖經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那多神奇啊!比如好像摩門經的金頁片原稿啟示?可惜那金頁片在翻譯完成後已被天使收回,無法考證了。基督教的聖經來歷好像很普通,是上帝透過人來編寫、修訂、翻譯的。本文內容取自CEB聖經的附錄部份:聖經和聖經年代。這是富勒神學院的Scalise教授所寫的簡單介紹。

沒有一卷聖經是注明了出版日期的。我們能夠根據各種內證來判斷可能的寫作年代,但是經常都有一些不同的意見。對於新約各卷來說,判斷寫作日期可能會差幾十年。早在第二世紀初,就有聖經以外的基督徒文字提到新約書卷。沒有人知道原稿,但是有些第二世紀的新約殘卷存留下來了。至於舊約部份,判斷寫作日期的各種理論有時會產生好幾個世紀的差別。

有些書卷提到一些歷史事件,是有日期可查的。卷中涉及的最晚歷史事件,暗示了成書的最早可能日期。例如,使徒行傳將保羅最後被捕的時間定在腓力斯作猶大巡撫的時候(廿四章),而保羅一直到公元60年非斯都接任,還沒有被押送羅馬。這說明使徒行傳不可能是在公元60年以前寫的。

另外,使徒行傳提供了一些保羅宣教旅程的信息,能夠幫助我們確定他的一些信件的寫作日期。比如,在使徒行傳十八章11-12節,提到保羅在哥林多的時候,是迦流作省長。從羅馬帝國的資料,我們知道迦流在任的時期是公元51-52年。而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是在他離開之後,所以哥林多前書的成書時間大約是公元53或54年。

不過,這種看某些官員執政時期的方法也不準確。耶利米書所記的最晚事件,是公元前562年,即巴比倫帝國的以未•米羅達作王第一年。可是耶利米書的其餘部份,都是在講尼布甲尼撒王當政時期的事件,從公元前605至562年。到底是整卷耶利米書都是562年以後才寫的,還是第52章是最後才加上去的?由於第52章幾乎是列王記下第24、25章的復制本,後加上去的可能性比較大。

研究聖經的寫作年代經常也要看原先讀者的情境。比如說,馬太、路加、約翰福音中的某些段落,似乎暗示作者知道公元70年的聖殿被毀事件,但他們沒有描述那件事本身。瑪拉基書沒有提任何王國年代,但他提到向「省長」繳稅時,用的是一個波斯國的頭銜,又批評聖殿敬拜的種種問題,這些都是波斯時期的特徵。

從字裡行間留意原始聽眾的情境,有時讓我們發現某些書卷的寫作時期跨越了很長的時期。福音書從耶穌復活的時候,可能寫了好幾十年才最後成書。從最初所記得耶穌的話,他生平的故事開始寫起。

舊約先知書也很類似,最初可能是先知的門徒收集先知所說過的話。比如以賽亞書,包括了公元前第八世紀,聽眾面對亞述人的威脅所聽的信息,直到公元前第六世紀,聽眾被擄巴比倫所聽的信息。雖然卷名用的是公元前八世紀以賽亞的名字,但你最好將傳統的舊約作者看為經卷寫作的發起人物。

Wednesday, August 24, 2016

教會的暑期聖經班

其實教會有很多活動,僅僅是出於傳統,不是出於對是否達到活動目的的評估。我有好多年的時間,積極參與教會的兒童事工,是因為要自己的孩子受益—那一年我的小女兒回家說兒童主日學很boring,不想再去,我就跟她去了課堂觀摩一次,從此決定參與教兒童主日學班。我每年都把兩個孩子帶到教會參加暑期聖經班(Vacation Bible School),也是為了自己的孩子。

今天看見一個人反思教會舉辦的VBS,提出也許應該考慮終止這個一年一度的兒童事工,不免有點吃驚。不過看了他所陳列的理由之後,我還是能夠同意的。我從來沒有想過終止這個活動的問題,是因為我從來沒有好好對VBS作出回顧的評估。

VBS的主要目的是向兒童傳福音,特別是那些平時不來教會的孩子,給他們機會聽見福音。為甚麼教會應該考慮停辦VBS?Josh Daffern牧師列出5個理由

首先,很多人把VBS當作便宜的托兒服務。一個星期才幾十美金,到哪裡去找這麼好的托兒服務?有人專門安排孩子的夏天VBS(Vacation Babysitting Service)活動,這周到這個教會,下周到另一個教會...省下很多錢。這些孩子當然在教會聽見福音了,不過是否有用?還要繼續作評估。

其次,你希望那些家長不來教會的孩子,聽見「福音」就禱告接受主,從此在他們小小的心靈播下福音的種子。可是美國福音派教會早已把福音簡化為一個作認罪的禱告,你想小孩子跟著你作一次禱告,他們將來就可能成為主的門徒?如果他們的父母自己沒有興趣,也不願意把孩子每周帶來教會,你有甚麼辦法繼續栽培這些作了決志禱告的小孩呢?

第三,栽培孩子在主裡成長必須依靠家長。如果家長是對福音沒興趣的人,他們的孩子靠著一個星期15個鐘頭參加教會的VBS,是不可能成為主的門徒的。教會希望在小孩子身上直接栽培,恐怕是個錯誤的策略。就算西方人看重小孩子的獨立自主的精神,這招對華裔或其他族裔的孩子很可能是不靈的。

另外,VBS的活動一般都比平常的星期天兒童主日學活動更加生動活潑,若有小孩子因為對VBS的感覺良好,就願意星期天到教會來,恐怕就會失望。因為他們除了有些詞聽不太明白,有些兒童主日學課堂活動是很沉悶的。我還記得有個老師叫小孩子背聖經書卷的標題和次序,或背誦金句,而不給他們講所背的是甚麼意思--你試給大人這樣搞,看看會怎樣!花精力搞VBS,不如花時間提高平時的主日學教學質量,彼此觀摩建議。

最後,教會有了VBS,就不必面對一個更困難的探討:為甚麼我們的教會沒有向年輕人傳福音?為甚麼沒有牧養年輕一代的基督徒?有了VBS,我們就可以說:我們有做年輕一代的工作啊。可現在大多數的教會,從事年輕人的工作最多到高中。孩子們上了大學和大學畢業以後,基本上在教會就沒有聲音了。

他們也許是因為工作和學習很忙,無法多參與服事,但恐怕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信仰上的探索只能自己私下慢慢尋找答案,沒有從教會得到鼓勵和牧養。從前一切的標準答案,比如神六日創造等等,因為知識和視野的加寬,已經不再能夠說服他們。如何向他們傳福音?值得思考!

Sunday, August 21, 2016

默想:將善事行在人前

馬太福音六章1節:你們要小心,不可在人的面前行你們的義,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

今天看見這句話,立即想起早晨看到的新聞:路州發了嚴重的水災,損失重大,很多人參加救援。川普也跑到那裡,擺姿勢照相,好像在搬運或發放救援物資,目的是討好那裡的選民,同時譴責總統不關心。他很聰明,抓住一個好機會來作競選宣傳。其實為了他的安全,當地還要在最忙的時候抽出資源來安排接待。川普最好捐一大筆錢救災!

「在人的面前行你們的義」,和合本翻成「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但是Moen博士指出,翻成「實行某人的義」的這個短語,英文practice your righteousness,其實是一個單個的希臘動詞eleemosunen。它是一個慣用語,特別表示宗教上的行善,主要是指禱告、禁食、施捨這三件事。

不要在人的面前禱告、禁食、和施捨?如果我們是鹽和光,耶穌為甚麼警告他的門徒,不要故意在別人面前做呢?如果我們要為神的國度改變世界,神的屬性必須透過我們的生活發出光來。

但耶穌是告訴他們,動機要正確,不要為了公眾展示而做,不要為了被人稱讚而禱告、禁食、和施捨。那麼我們是否必須完全秘密地進行禱告、禁食、和施捨呢?Moen博士提出,如果保密才能不驕傲自大,那就應該保密,但若是沒有希望被稱讚的問題,做每件事都單單為了神,讓祂得榮耀,沒有別的想法,那就不必保密了。

我們禱告、禁食、施捨,心裡應該想到獎賞嗎?是的。但我們心裡的目的不應該是成為偉大的宗教人物,或得到名星的地位。我們的目的應該是聽見主的稱讚:「做得好,你這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吧。」

基督徒也許常常禱告,但我們或許也該定期禁食,刻苦己心來尋求神的國和神的義。至於施捨,我們是否認為奉獻給教會就行了呢?畢竟,那裡有人數算我們奉獻的數目,拿食品和衣物給救援機構誰會知道啊?哦?這也算是故意叫人看見吧。

Thursday, August 18, 2016

了解歷史:改良教會的傳統

了解歷史的主要好處是增加眼界,凡事有借鑑。我還記得有人畫一幅漫畫:一家教會為新會友解釋自己的傳統,在歷史的長河中,教會發展出許多的分枝,教師指著其中一個末端的分枝說,「我們在這裡…千年的解經謬誤終於得到糾正啦。」其實,我們若了解歷史,就不會那麼滑稽地以自己的傳統為最正確。

昨天我讀一本關於婦女在教會中服事角色的書,Sarah Sumner博士所寫。她談到不少我們所尊敬的教父,他們的一些顯然錯誤的言論,影響教會傳統到如今。神使用他們帶領教會,但不等於他們的每個觀點都正確。比如在婦女地位和價值方面,他們顯然持守了男女不平等的文化傳統,在解經中和教導中大大貶低婦女。

比如第三世紀的教父特土良,寫很尖銳的文章貶斥女基督徒,告訴她們在天上絕沒有信心的獎賞給她們。她們從打認識主那天就應該知道自己是女人,不要穿得那麼喜慶,裝飾得那麼漂亮,而應該穿著卑微,要像夏娃一樣,為自己引起亞當犯罪的罪而哀哭悔改,等等。「…豈不知道你們每個都是夏娃嗎?…你們是魔鬼的入口…為了你們,連神的兒子都不得不死,你們還有甚麼好打扮的?」

這樣的話一定沒有人去翻譯成中文給華人信徒看的。可是特土良的神學影響極大,他相信罪進入世界要責怪婦女,所以神世世代代都永遠懲罰婦女:God’s judgment of this sex lives on!他決不相信使徒保羅會讓女基督徒為人施洗、參與教導等等,你相信他的解經沒有偏見嗎?

今天的神學家彼此辯論婦女是否可以作教會領袖,卻沒有人不承認男女有平等的價值,Sumner博士說這已經離開了教會的傳統。現在不僅沒有人會同意特土良對婦女的看法,也不會有人同意第四世紀的出名教父,米蘭大主教安布羅斯的話,他說「男人儘管是在伊甸園外造的,卻是優越的,女人雖是在伊甸園內造的,卻是次等的」,--連論證都不必,當時沒有人會駁斥他。

第五世紀的著名神學家奧古斯丁,相信神創造婦女的唯一目的就是生養孩子。現在的基督徒再怎麼保守,也不再有人教導姐妹們,結婚生子就是她們的人生價值。今天所謂「傳統」的觀點原來是已經改良過了—不改良的恐怕已經不會有人接受了,你若堅持就連同你傳的福音一併謝絕。今天我們相信,基督救贖了婦女,與得到救贖的男人一樣,在基督裡被賦予新的目的和使命。

但我們應該知道,教會的歷史上的確曾經充滿了對婦女的惡劣成見。那些都是從文化來的,不是從聖經來的。Sumner博士說的好,焉知神不希望使用你我這樣的人,來繼續改良那古老的教會傳統中不良的部份呢?尤其是北美的教會,在男女「平等」的議題上落在後面,應該檢查傳統解經的歷史,得到借鑑。

Wednesday, August 17, 2016

關於「知足」的默想

腓立比書四章11節: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

大多數基督徒都很喜歡這節經文。我們把這句話當作某種描寫心靈安靜的狀態,因為我們認為保羅宣告的是屬靈的寧靜,所以是我們的榜樣。我們也想要經歷保羅那樣的滿足,有那種不再受外界事物打擾的心思狀態。

但是,我們稍微研究一下,就發現保羅談的並不是內心的屬靈安靜。實際上,希臘文告訴我們,保羅說的話我們恐怕大多都不太接受。希臘動詞autarkes是兩個希臘字的組合,autos和arkeo,字面意思是「自給自足」。他是說無論在甚麼景況下,他已經學會依靠自己了。

對我們福音派的信徒來說,這可不太對。我們平時都聽見教導,說是不要依靠自己,要依靠神才對。但保羅並沒有和依靠神的教導相牴觸,他是說在他的生活經歷中,他已經學會接受自己的景況,認為是足夠了。他不指望別人來解決他的生活問題。無論他可能缺乏的是甚麼,他學會接受自己的生活命運—他自己的一份,夠用了。

再看看autarkes這個字,在希臘文舊約(七十士譯本)中只出現一次,箴言卅章22節,這個字是「吃飽」,希伯來字是 ’avah。保羅顯然不是說他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吃飽。

有趣,’avah通常不是「知足」的意思。希伯來字應該用ya’al來表示知足,翻成「甘願」等等。Ya’al給我們提供了真正的希伯來世界觀。學者們拿不準ya’al,因為它有很多意思,但我們發現一個因素是共同的,就是ya’al總是描述起初有困難的情形,儘管猶豫或有抗拒,卻仍然為了某種原因而決定採取行動。

這是真正的希伯來觀點,用自給自足來描述一個情況,而不是解決一個問題。這個區別很重要,我們需要把它搞得很清楚。

描述就是闡述某人、某物、某事的特點,保羅說明自己當時已經能夠依靠自己。而告訴人如何解決問題,是開處方給人一個行動的規範。Ya’al的知足是一個堅持決心的狀況描述,是形容,不是行動命令。

我們不是藉著努力達到自給自足來知足,而是我們決心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要堅持下去,這就是知足。知足不是一個目標,它是堅韌不拔的副產品。

看看你自己的環境,你的心意中有不滿足嗎?你試圖尋找知足的秘密嗎?也許你掙扎的原因就是誤解了希伯來觀點呢,追尋了不正確的獎賞。按照神的方式,讓堅韌不拔成為你的目標,不久你可能就會驚奇地發現,你是知足的呢。

(本文內容譯自Moen博士的原文默想日誌2010年4月15日,Contextual Issues。)

Sunday, August 14, 2016

分享基督同在與眷顧的聖詩

今天在教會唱了另一首曲調很熟悉,但歌詞和華人教會不同的詩歌。我們都知道「晨曦破曉、充滿希望」那首歌,今天的歌詞卻是從愛爾蘭深受愛戴的第五世紀聖徒Saint Patrick的禱告文改編的。



1 Christ be beside me; 基督在我旁邊
Christ be before me; 基督在我前面
Christ be behind me, 基督在我後面
King of my heart. 我心中的王
Christ be within me; 基督在我裡面
Christ be below me; 基督在我下面
Christ be above me, 基督在我上面
never to part. 永不分離

2 Christ on my right hand, 基督在我右邊
Christ on my left hand, 基督在我左邊
Christ all around me, 基督環繞我
shield in the strife. 遮蓋護佑
Christ in my sleeping, 基督在我躺臥中
Christ in my sitting, 基督在我坐下時
Christ in my rising, 基督在我起來時
Light of my life. 是我生命的光

3 Christ be in all hearts thinking about me;
基督在所有想念我的人心中
Christ be on all tongues telling of me.
基督在每個對我講話的人口中
Christ be the vision in eyes that see me;
基督在一切看見我的人眼中
in ears that hear me 在每個聽見我說話的人耳中
Christ ever be. 基督是永生的

Thursday, August 11, 2016

這是天父的世界

你如果曾經有一位良父,可能就會像我一樣,聽見這首詩歌非常得安慰。



我還記得1989年天安門事件發生後,很多大陸中國人湧進教會,來參加特別的禱告會,當時選唱的就是這一首,印象極深。其中唱道,罪惡雖然有時候好像得勝,天父卻仍然掌管。--我們可以在祂那裡哭一哭。

當然,有不少人的父親過分嚴厲,所以他們聽見上帝是一位天上的父親時,並不感到親切或希望尋找祂。但是,上帝是一位良父。

這是天父世界,我們側耳要聽,宇宙唱歌,四圍響應,星辰作樂同聲。
這是天父世界,我心滿有安寧,樹木花草,蒼天碧海,述說天父全能。

這是天父世界,小鳥長翅飛鳴,清晨明亮,好花美麗,證明天理精深。
這是天父世界,祂愛普及萬千,風吹之草將祂表現,天父充滿世間。

這是天父世界,求主叫我不忘,罪惡雖然好像得勝,天父卻仍掌管。
這是天父世界,我心不必憂傷,上帝是王,天地同唱,歌聲充滿萬方。

Tuesday, August 9, 2016

經文比較/鑑別/考證學的簡介

我有一個博客專門記錄在經文考證方面的學習筆記,最近已經很久沒有寫了。Textual Criticism這門聖經研究學科曾被一些華人基督徒不正確地翻成「聖經批判」,但criticism的意思是多重的,不只是批判,更是比較和評估,我贊成翻為「經文考證」。

不過Textual Criticism還可以從廣義上用來指其它文字的考證,比如分析「耶穌妻子福音」殘卷,或者我查看「返璞歸真」某段的中文翻譯,甚至對比柴玲先後發表的公開信,都屬於文字考證。

我有一些涉及經文考證的文章,比如關於七十士譯本(LXX)和馬索拉文本(MT)耶利米書的比較,你可以點擊右邊的Textual Criticism標籤看到。今天我看到CEB研讀本聖經介紹這個學科,Daniel G. Reid博士寫的,很精煉,於是翻過來,給華人信徒參考:


我們今天手上的聖經顯然已有很久的歷史。在幾個主要的基督教傳統中,列入正典的書卷範圍是超過新教聖經列出的66卷的。除了東正教會的聖經之外,所有翻譯的聖經(英文或中文),舊約部份是從MT的希伯來文本翻譯,而東方正教會的舊約部份是從LXX的希臘文本翻譯。

無論是希伯來文還是希臘文的聖經,沒有一本是100%按照原文抄本來印的,這是因為許多世紀以來,用手抄寫的聖經都存在一些抄寫的錯誤。實際上,印刷時代也引進了印刷的錯誤,而且印刷錯誤比起手抄的緩慢過程來,傳播得更快、更廣。雖然以色列的希伯來文聖經許多世紀以來抄寫得最為精心仔細,新約部份的希臘文聖經傳下來的時候就沒有那麼審慎了,尤其是最初的幾個世紀。

那麼,從初期直到現在,我們一直都需要小心地研究各種手抄稿,要把抄寫的錯誤剔除,把聖經中最可靠抄錄的字句辨認出來。早期的基督教學者,比如第三世紀的俄立金,將希伯來聖經和不同版本的希臘譯本作對比,第五世紀(翻譯聖經)的耶柔米,仔細對比和權衡不同手稿中的異文。現代的聖經考證學,是為判斷每句話中,哪些抄本的讀法是更加可靠正確的原稿,十五世紀的伊拉斯謨(Erasmus of Rotterdam)是這學科的先鋒。他根據當時手上最好的幾份抄本,對照整理出版了(印刷術發明之後第一版的)希臘文新約聖經。

自從伊拉斯謨的時代,經文考證逐漸發展一門專業的研究領域,同時,找到的新約手抄本的數量也顯著增加,有的是殘卷,也有比較完整的抄本。到2013年為止,共找到125份紙莎草的抄件。其中最早的有幾份是公元第二世紀寫的,也有不少是第三和第四世紀寫的,更有不少古代翻譯成其它文字的經文,以及早期基督徒作品中引用的新約經文。

結果發現,新約各書卷比起同時期任何其它的古代文學作品,都留下了多得多的資料來源。而且,聖經考證工作使人信心大增,知道今天聖經翻譯所根據的希臘版本,與原初的手稿是極其接近的。這些聖經考證的成果都反映在現代的一些新的譯本中。比如說,CEB在約翰福音八章11節的註腳中指出,「新約的對照版本(Critical edition)中沒有八章1-11節這一段」(中文的串珠註釋本也指出有些古抄本無此段)。

現代版本的聖經遵循古代抄本的原則,繼續為讀者提供幫助,將聖經分了章、節,將詩歌排列成短句結構,加上標題和小標題來指明段落的主題,用註腳解釋那些意思朦朧,或有另外的重要讀法之處。在研讀版的聖經,還幫助讀者對照其它的有關經文,甚至伴隨著不少短文和評論。這些特色都協助人更好地閱讀和使用聖經。

雖然這些資料都是眾多學者研究的結果,它們仍然不是聖經本身。它們好像一個框架,環繞著古老但活的(對人說話的)文字。

聖經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股金線繩,而是藉著歷史過程傳給我們的,累積了層層的智慧和屬靈洞見,神所引導發生的令人驚奇事件。聖經所寫作和保存的信息都是真實可信的,講述了神住在遊牧的以色列民當中,最後藉著一個年輕的拿撒勒人耶穌來到我們中間。

Sunday, August 7, 2016

人人會死,但非人人都活著

Richard Williams是一位黑人基督徒說唱歌手,藝名是Prince Ea,聽他講道也很有啟迪呢。他相信愛是一切問題的解答。你不必同意他的每個觀點,但是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說出了一些深刻哲理。



Prince Ea是從蘇美爾神話衍生出來的名字,意思是The Prince of the Earth,地球王子。

Thursday, August 4, 2016

關於智慧與狡猾的默想

哥林多前書三章19節:經上記著說: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

這句話中的「有智慧」與設「詭計」有聯繫,不僅讓人想起某些政客、甚至教會人士的「智慧」。今天讀到Moen博士寫的靈修日誌,有啟發,翻成中文如下。

當保羅引用約伯記五章13節的時候,這位猶太拉比自然知道,「智慧」的輔音拚寫A-R-M還有另外一個用法的意思,就是「狡猾」。狡猾是創世中那蛇用來引誘夏娃的智慧。

智慧和狡猾有聯繫,多少讓人有點意外。畢竟智慧是一個高尚的美德,也是值得誇讚的靈性表現。但約伯記中的以利法看到一個危險,我們也應該看到,就是智慧可以另有企圖。智慧可以從外表看還好,但動機像那蛇一樣險惡。

從世俗的眼光,蛇可能很有智慧,這智慧讓牠能夠用所知道的信息來達到一個目標。異教徒用手段來影響世界,達到他們的目標,用的就是這智慧。無論目標是高尚還是邪惡,用些精明就是結果不同。

不過這種智慧避開了聖經智慧的基本。聖經中的智慧一定從思想到行動都敬畏和服從神,一定首先承認我們有很多事情不知道或不確定,但神知道。只要我們希望了解神和祂的作為,就必定要承認,我們是依靠祂和接受祂的奧秘。這並不是說我們自己甚麼也不做,乃是說利用資訊或洞見來達到一個目標的時候,先參考神的心意就是信實,不管神的榮耀或他人的益處就是狡猾。

怎樣發現人的狡猾呢?就看在神的良善慈愛之外,人是否另有企圖。我們有時沒有發現人家的狡猾,夏娃就是被蛇欺騙的,蛇有個隱藏的企圖。夏娃犯罪不是因為她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她犯罪是因為她試圖在神所設定的界限之外,達到一個好的目標。蛇騙她相信,在神的界限之外也是好的。牠把自己引誘人偏離神的企圖,藏在一個合理的建議中—更有聰明和智慧不是很好嗎?

誰能揭露人隱藏的目的呢?保羅引用以利法的話提醒我們,只有神知道人心,神將人的真實企圖顯明。人的智力、精明、老練、知識,都不等於從神來的智慧。在一個講究學歷的世界裡,我們必須學會用神的道來測試所有的事。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檢查看自己的願望。人很容易從智慧滑入狡猾的。

Sunday, July 31, 2016

19世紀的大西荒教會傳統

一連幾個星期,我們的教會採用不同歷史時期的敬拜傳統來作禮拜,作為回顧和學習。今天是19世紀美國西大荒(Wild West)新教的敬拜傳統,那個時期比起現在的長老會,真的很傳統,很保守。

我們提前被告知,鼓勵大家穿那個時代的衣裙,敬拜地點改到飯廳,可能是因為那裡沒有長排的座椅,必須把折疊椅擺成排,比較像西大荒的簡陋敬拜環境吧。

今天在教會看到的確不少人穿長裙,但不是現在時髦那些。網上看到的那種細腰長袖的燈籠裙顯然沒人有,有些姐妹乾脆穿牛仔褲,帶牛仔帽,打扮成弟兄。哈,咱們講道的是女牧師,這些哪裡會像那個時代呢!

根據介紹,那個時代的講道信息特別長,主要內容是呼籲各人從罪中悔改,「潔淨」自己的行為,而不強調社會公義或群體博愛互助等等。那個時代不會印程序單給大家,因為人們還大多不會閱讀,敬拜就是以唱詩歌和聽道為主。

唱的老歌包括《奇異恩典》、《有福的確據》、《耶穌恩友》、《萬古磐石為我開》,都是我們華人教會很熟悉的詩歌。也許來到中國宣教的人就是這些西大荒的教會傳統!因為從程序來看,和北美的華人教會很類似。這些歌感謝上帝的赦罪之恩,缺點是很難給年輕一代解釋明白,大多牽涉代罰的教義



前排設有mourner’s bench,就是為罪哀哭的人的板凳。牧師呼召願意悔改得救的人到前面去,說詞有些像葛培理在佈道大會的發出的邀請。由於這是回顧歷史,敬拜小組委員會事先安排了三個人響應呼召,來到前面。坐在「哀哭人」板凳上聽了道之後,牧師為他們禱告,宣布他們從此脫離了地獄。這位21世紀的長老會牧師顯然是半開玩笑,有人在嗤嗤地笑。

19世紀初美國有第二次大覺醒運動,人們渴望認識耶穌,到處有復興大會,大講「基督徒良心」。衛理公會和浸信教會增長起來,福音主義運動就是那個時期興旺起來的。

Thursday, July 28, 2016

Taize音樂禱告和默想

今晚到教會去參加一個音樂禱告和默想,主題印在歌詞單頁上:結束槍擊暴力的惡性循環。

從維基百科找到Taize,中文翻成「泰澤」,原來是法國一個修道團體的禱告特色,很多基督教宗派都去向他們學習這種風格的禱告、讀經、和默想。每首歌都很短,不緊不慢地反覆唱個七、八遍,叫人不能不仔細回味歌詞的意義。歌曲之間有靜默的時間,和選讀一兩段經文。下面是一首泰澤詩歌的例子:



In God alone my soul can find rest and peace, in God my peace and joy.
Only in God y soul can find it's rest, find its rest and peace.
翻過來意思就是「我的靈唯獨在神裡找到安息、平安、和喜樂」。

今天詠唱的還有:
Don't be afraid, My love is stronger, My love is stronger than your fear.
Don't be afraid, My love is stronger, and I have promised, promised to be always here.

Nothing can trouble nothing can frighten.
Those who seek God shall never go wanting.
Nothing can trouble nothing can frighten.
May Your peace surround us.

...等等。對於美國當今社會中多次出現用槍來報復無辜警察的事件,消除懼怕和戒備很重要,人需要放下武器和信靠神。

Wednesday, July 27, 2016

心理學家對川普的診斷

美國心理學家一般不公開他們對公眾人物的診斷,據說是為了職業道德的緣故,尤其是沒有親自檢查過的人。不過有一家雜誌故意對那些專家進行問卷調查,請他們診斷川普的心理,看是否有問題。結果不少人考慮到公眾的利益,還是回應了。

臨床心理學家Ben Michaelis說,川普是教科書上標準的「自戀型人格障礙」,英文是Narcissistic personal disorder,主要症狀就是自我中心,自我陶醉。

另一位臨床心理學家George Simon說,「川普太經典了,我把他的新聞視頻都歸檔存留起來,以後可以在專題研討會上用作示範,因為再沒有比他更好的例子來說明自戀型人格障礙的了…不然的話,我必須寫小品文和雇用演員來演。川普好像我的夢想成真。」

自戀型人格障礙可以簡單描述為:一種吹噓自己、貶低別人的病態需要。梅奧研究診所(Mayo Clinic)曾經發表過對這種人格障礙的描述:你若有自戀型人格障礙症,你會給人一種自負、說大話、或假裝的印象。你會常常壟斷談話,可能會貶低那些你視為次於你的人,還可能有一種優越感—當你沒有得到特殊待遇時,就可能會變得不耐煩和生氣。你可能會堅持每件事都有「最好的」,比如最好的車,最好的體育俱樂部,或最好的醫療保健。

川普真的很符合這個描述,他到處豎立他的Trump品牌,宣傳為最富有、最高檔次、最好的。他爭論的風格、推特的內容和口吻、操縱媒體,無不強求特殊待遇。一遭到批評或沒有受到抬舉,就破口大罵,即使別人說得完全真實,他的否認好像根本沒有頭緒,他也在那裏繼續嚷嚷,很惡毒地給人家起綽號。他好像不懂得,希望得到尊重,必須先尊重別人。

既然生活享受的每個方面都是要最好/最奢侈,就必然花錢如流水。川普一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遊艇,面子好看,可是他負很多債務,最後把那隻遊艇賣給沙特王子,去償還一部份債務。

有一次NBC的一個節目主持人訪談川普,問他的外交政策顧問是誰。川普回答說他是他自己的顧問,「…因為我有很好的頭腦,我說過很多事…我的主要顧問就是我自己,而我在這方面有很好的直覺。」真是沒道理,他沒有搞過外交工作,也不覺得需要向任何人請教!



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出來川普的心理問題。他如果去參加國際首腦會議,完全不必了解哪那些國家、曾在哪些爭議上、歷史上有哪些立場,就憑著「很好的直覺」知道該怎樣說話辦事?真是痛苦!他怎麼能當總統呢?

Sunday, July 24, 2016

默想:是行律法的稱義

羅馬書二章13節:原來在神面前,不是聽律法的為義,乃是行律法的稱義。

幾年前我曾寫過一些關於甚麼是被神「稱義」的心得--主要不是免下地獄,乃是被神接納為祂的立約百姓,與祂有了立約的關係。今天看見Moen博士的原文默想日誌,指出保羅這句話,和馬丁路德提出的稱義「唯獨靠信心」、「唯獨靠恩典」教義是直接衝突的,於是決定好好看一下羅馬書第二章,這節經文的前後文。

猶太人是聽摩西律法的人,保羅說他們若不遵行,就是「犯律法的」,他們得到的恩典就於他們無益了。而猶太人眼中的外邦罪人呢?保羅說他們不知道摩西律法,沒有律法的約束,就不是按照摩西律法來定罪,乃是看他們是否「順著本性」行善。也就是說,他們的是非之心,讓他們行出律法。

保羅這段話中所談論的「他們」就是我們這些信耶穌是彌賽亞的外邦人。但我們都知道,我們的是非之心不會讓我們開始遵守摩西律法所規定的飲食禁忌,或者守他們的節期,或獻祭潔淨自己等等,只能讓我們不去做傷害別人的事,儘量做對別人有益的事。

這使我想起有些很絕對的基督徒,宣稱這些善行都對於稱義沒有用,必須作決志禱告才行。我過去也曾經以為如此,現在看來,咱們就是堅決不在乎耍嘴皮,把「心裡相信、口裡承認」當作唯一的重要尺度,不知道猶太人談論「相信」或者「悔改」,和咱們中國人差不多,是一幅有行動配合的圖畫。

「行律法的人」(眾數)pointai nomou的字面意思是「律法的行動者」。保羅不是指美國或哪裡的現代律法,乃是說摩西律法。保羅在26-27節假定,沒受過割禮的外邦人,也有守全摩西律法的。學者們經過研究,發現就是新約中那些猶太人所稱讚的「敬畏神的人」。他們在會堂中和猶太人一起敬拜,遵守一切摩西律法,只是沒有受割禮。比如在使徒行傳十三章,保羅兩次提到他們就在會堂的聽眾中間。

「行律法的人稱義」,保羅意思神的立約百姓也包括了這些敬畏神的人,還有我們這些不受摩西律法約束,但願意跟隨基督,按照良心和道德律行事為人的人。

所以,功課是不要自大,藐視那些按照良心和道德律行事為人,但還沒有決志或受洗禮的人。我們需要勉勵信心,依靠主的恩典,但強調「唯獨」過頭了就會出問題。

Wednesday, July 20, 2016

如此的黨派「禱告」

簡直讓人無法相信--共和黨開全國大會,請一位牧師作祝福的禱告。這位黑人牧師Mark Burns滿腔熱情,不過他好像假定所有的基督徒都一定是支持這一黨似的。



Hello Republicans! I am Mark Burns from the great state of South Carolina. I am going to pray and I am going to give the benediction.(是否有些多餘?)

And you know why? Because we are electing a man in Donald Trump who believes in the name of Jesus Christ.(算了,川普大概只是相信耶穌基督在歷史上確有其人。)

And Republicans- we got to be united- because our enemy is not other Republicans- but is Hillary Clinton and the Democratic Party.(囉囉嗦嗦,還沒開始禱告呢,先號召面前這些政治家團結。就算民主黨是敵人,耶穌豈不是吩咐要愛仇敵?)

Father God, in the name of Jesus, Lord we are so thankful for the life of Donald Trump, we are thankful that you are guiding him, you are giving him to words, to unite this party, this country, that we together can defeat the liberal democrat party, to keep her divided and not united.(咒詛民主黨不團結?新鮮。不然就是我聽錯。)

Because we are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we are the conservative party under God, to defeat every attack that comes against us. Protect the life of Donald Trump, give him the words, give him the peace, give him the power and authority to be the next president of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Jesus' name, if you believe it, shout Amen!(還算符合大會的宗旨和需要,相信神站在自己的黨派一邊。)

Monday, July 18, 2016

CEB:通用英文聖經

不知是甚麼時候、誰寄來的樣本,CEB版本的路加福音。我拿起來仔細看了,發現還不錯,帶著研經工具呢,據說是給年輕人用的,連不知道聖經的非基督徒也爭取讓他們能夠讀懂。

Common English Bible,意思這個譯本用的是通用英語。這當然是相對於古聲古調的欽定版(KJV)聖經來說的,那是十七世紀印刷術發明之後,翻譯出來的第一本新舊約全書,被好幾個世紀的基督徒認定為最標準、最權威的版本。CEB卻是2011年才完成的,Fuller神學院的教授Joel Green主持編輯,意在使用跨宗派的語言來翻譯。

參與翻譯的學者有120位,來自22個不同的宗派傳統。他們力求用現代英語準確、清楚、生動地把古代字句的意義表達出來,結果不錯,可以作為研經、靈修閱讀、敬拜使用。對於那些帶領查經小組的弟兄姊妹,這個版本有很多重要的資料介紹,還有各部份的討論和思考題目,都很有深度,不是逃避難題的那種泛泛介紹,的確是難得的工具書。對於廣大信徒,各卷書的後面都選了幾段經文給你作靈修禱讀(Lectio Divina)用呢。

你如果讀英文,這部聖經的確值得參考。下面內容取自CEB譯本的簡介:

人們有時把聖經當作一部自助書籍—生活中遇到問題就可以來找答案的地方。但你若真的要從聖經中尋找你所關注問題的直接和簡單答案,你大概會遇到更多的問題,甚至令你沮喪和失望。互聯網上和市面上有很多資料為人提供簡單的答案,所以很受歡迎:你屬於內向還是外向性格?你交錯異性朋友的7個標記,或成功人士的10個習慣等等。但聖經的目的不是給人提供簡單的答案,因為你越仔細讀,就可能發現越多的矛盾和悖論。有一些東西你若從今天的生活角度去看,怎麼也不明白。另外一些東西就你今天的生活提出嚴肅的問題。

找不到完整的答案時不要沮喪,我們邀請你把這看成好事。因為人生往往不是簡單的,信仰也不是簡單的。或許你的生活很幸運,至今還沒有遇到甚麼複雜的問題,但隨著年紀增長,你可能會發現人生不像你所想的那麼直截了當。所以,聖經作為你信仰的一部核心書籍,原來與這世界一樣複雜,與你的人生一樣複雜,與你的基督信仰一樣複雜,這不是壞事。

想想看,基督信仰宣告耶穌是完全的人,也是完全的神;聖父、聖子、聖靈實際上是同一位神的不同位格;耶穌真的死了又被復活了;你必須謙卑才能夠偉大等等。這些都是一些悖論,要花一輩子去理解。你就把聖經當作你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認識神的一個伴侶吧。

CEB研讀本面對了這些複雜的問題,而不是忽略這些問題,給人簡單答案。你讀的時候會發現到處都是文本框。文本框中的短文有些是學者寫的,牧師啦,神學院教授啦,還有一些是學生寫的,他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某個聖經難題上。他們會拿出一段經文,稍微介紹一下背景資料,提出這些字句引起的問題。還有些文本框的內容是年輕人寫的,他們不是專家,但和你一樣願意鑽研和發掘聖經寶藏,問神那些話是甚麼意思。

請你把這些寫手當作談話夥伴,就是那些與你同行、和你一樣,也同某些複雜的字句摔角的人。...

Saturday, July 16, 2016

耶穌斷氣時發生了甚麼事?

按馬太福音書廿七章的記載:「忽然,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地也震動,磐石也崩裂,墳墓也開了,已睡聖徒的身體多有起來的。到耶穌復活以後,他們從墳墓裡出來,進了聖城,向許多人顯現。」

這段話若仔細看是不知所云的,好像是當時有死人復活,他們從墳墓裡出來了,可他們是到了三天之後,耶穌復活,他們才進聖城向人顯現?不消說,很多人認為這大概不是歷史事件,猜想只是某種詩歌象徵的筆法。今天我看見一個人專門研究這段話,有趣,於是想要記一個筆記。

關於聖殿中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連同地震和磐石裂開,顯然都是在描寫神的作為。神的甚麼作為呢?大家都同意這裡包含了象徵的意義。可是,聖殿裡有兩道幔子,一道把外邦人院與以色列院分開(希伯來書六章),另一道將聖所與至聖所分開(希伯來書九章)。(我們不確定希伯來書十章提到的幔子指的是哪一個。)

馬太沒有說明是哪一道幔子裂開了,所以解經家們大致有三種揣測:1. 可能象徵聖殿在公元70年將要被毀,神的榮耀離開。2. 可能象徵神為我們罪人打開了一條路,從此可以自由進到神面前(假定是第二道幔子裂開)。3. 可能象徵外邦人與以色列中間的阻隔被拆毀(假定是第一道幔子裂開)。

地震和磐石崩裂是很大的災害,也許馬太想要表明上帝對於殺死祂兒子的憤怒。無論是哪道幔子裂開,也許這句話確實是要象徵聖殿被毀。

接下來的「墳墓開了」不知為何有個定冠詞修飾,意思是某些特定的墳墓開了。後面馬太說葬耶穌的那個墳墓是「鑿在磐石裡的」,所以可能有不少這樣的墳墓。地震石崩的確會把死人暴露出來,翻成「起來」的那個字也是「出現」,這裡馬太用的是被動語態,所以翻成「已睡聖徒的身體多有被暴露出來的」可能比較合適,因為「起來」不應該是被動的。翻成「被復活」當然也行,可是與後面的描述不太合。後面是說耶穌復活以後,這些死了的聖徒才進城向人顯現等等,而不是說他們在耶穌尚未埋葬的時候就復活了。

我有個疑問:誰也不認識那些早先的「聖徒」吧?他們進城被人看見,誰會知道他們是從墳墓中出來的呢?馬太沒有說那些聖徒的名字,但耶穌提到一些「義人」,他們的墳墓被修等等,可能就是聖徒。(見馬太廿三章)

關於「耶穌復活以後」,有人說可能標點符號加錯了地方。我們知道早先的聖經手抄本沒有標點符,沒有大寫小寫混用,所以前一句的結尾可能是「耶穌復活以後」。如此馬太說的就是,已睡聖徒的身體是在耶穌復活以後被復活的。可問題是,這用連詞kai銜接的五個被動現象,前面四個都是描寫耶穌斷氣的情形,唯獨最後這個「聖徒復活」現象不是。

其實我們翻譯的時候,「耶穌」是加的,原文只有「他的復活以後」。假如「他的復活」是指他的作為,把那些聖徒復活呢?不是不可能。埃塞俄比亞文的手抄本就是這樣理解的,所以翻成「他們復活以後」進城等等。但是希臘字kai所連接的五個現象,前面四個都是父神的作為,這最後一個的his resurrection忽然要理解成耶穌的作為,很不自然。

看來,最好還是理解成死人的身體多有從磐石墳墓中被暴露出來的,但聖徒們並沒有馬上復活。他們在耶穌復活之後才真正復活,從墳墓出來。不然,我們只好把馬太的話理解為,聖徒們在耶穌釘十字架時就復活了,只是他們等了兩、三天才進城向人顯現。這期間也許他們坐在墳墓裡等待?不可思議。

我們知道馬太是想要說明,耶穌之十字架之死有些不尋常的跡象,以致連外邦人都看出耶穌不是平常的人,更重要的是,他的復活開創了一個新的紀元。--這很可能是福音書作者的寫作原意。

Thursday, July 14, 2016

關於持槍的權利

美國最近連連發生槍擊事件,無辜的人死在槍口下。有些個案明顯是槍枝管制不當,讓槍落在錯誤的人手中,可是聽說作槍隻買賣的公司股票還上漲了。買槍的人可能以為在遇到危險時好自衛,可惜他的槍恐怕是讓他處於更大的危險中。

據說持槍的權利是美國憲法保護的,有的州連政府發執照都不需要,真搞不懂。管制得嚴格一些總可以吧?比如檢查買槍人的背景,他的身體和精神狀況,等等。最好是不允許公開持槍,因為會引起別人害怕和防衛,浪費警察資源去查看,也增加了無意或有意的傷亡機會。

前次北卡一個白人青年在黑人教會開槍,那個州還是不允許公開持槍的呢。川普可能會說,禱告會那些老人家如果有人持槍,說不定就能起來自衛,不至於九人遭害。這很難證明。事實上,有反面的證明。

德州允許公開持槍,可是前幾天在達拉斯,有人開槍連連打白人警察,現場一片混亂,很多人亂跑,其中一些人持槍。根據報導,警察必須抓獲開槍的罪犯,所以不得不攔截所有持槍的人,一律送到警察局去審查,多浪費時間和精力!

事後,民主黨的達拉斯市長和共和黨的德州州長一齊站出來,責備共和黨倡導公開持槍的政治運動。遇到有人開槍,本來是證明公開持槍必要性的好機會,那些持槍的人都只能跟著別人亂跑,他們不可能變成打擊壞蛋的英雄,反而把情況搞得加倍糟糕,讓壞蛋更容易逃跑等等。

在可以公開持槍的地方,黑人被警察攔下是很緊張的事,因為他必須要查看駕駛執照,但他不知道你是否有槍。任何可能是掏槍的舉動現在都是特別危險的,這裡有一段視頻說明得很清楚。那些在政治上堅持自由帶槍權利的人啊,為了大家的安全,還是放下你所珍惜的個人權利吧,大家都不准持槍,大家都安全。

在加州,不是甚麼人都可以賣槍,要州政府批准才行,而且嚴禁買賣軍用槍械和大容量的彈匣。買槍的人必須通過一個安全知識的考試,攜帶槍枝必須隱秘,而且必須提前取得攜帶槍枝的執照。政府採用各種辦法,防備槍枝落在危險分子手裡。相比之下,福音派基督徒大本營的德州允許私人買賣槍枝,而且去年通過新的法令,允許在公共場所公開持槍。

Tuesday, July 12, 2016

從懼怕而來的種族衝突

最近連連發生白人警察槍殺黑人的事件。隨著錄影工具越來越普遍,有些鏡頭被傳上社交網絡,引起大規模的抗議、遊行、阻塞交通、以及為了疏導交通而引起的逮捕事件。現在,明擺著有些地方的警察和黑人居民之間缺乏信任。黑人抱怨他們比白人更容易被警察攔截、開交通罰單、甚至槍擊的對象。

其實警察中有不少黑人,他們也不受黑人信任。一位黑人警員說,如果遇到一個黑人犯案,比如槍擊另外一個黑人,黑人警員前去調查和取證--這和種族主義毫無關係--但就會遭到排拒,被告知「這不關你們的事」。他們挖苦作了警察的黑人,不相信他們降低犯罪率,保護社區的決心。

實際上,黑人的兇殺犯罪率的確比別的族裔高一大截,其它的犯罪包括打、砸、搶也一樣。根據聯邦調查局的統計,全美國黑人在2014年兇殺案件總數是5173起,超過白人總數800多起,完全不成人口的比例,從來沒有人抗議或遊行。可是,他們社區的治安這麼差,還是討厭警察,不信任他們。

這是一位黑人警察說的。我們可以想得到,在黑人社區工作的警察的確格外危險,無論他們是甚麼膚色。警察不能不配戴槍械來保護自己,即使黑人不拿槍,他們也怕。好像驚弓之鳥,動不動拔槍,結果可想而知。

其實警察和黑人之間的信任關係應該是可以建立的。據說洛杉磯警察署和當地的黑人居民,在一位維護黑人公民權利的律師,Constance Rice的幫助下,建立了一些的信任關係。Ricec曾為少數族裔遇到的不公平待遇起訴洛杉磯警察署,可是這位女黑人律師先是取得了警察的信任,去給警察上課,還讓警察們去為一些黑人青少年球賽活動預備場地啦,在社區作免費的體格檢查啦。佩服!

關於警察會害怕成年男性的黑人,就是Rice從她訪談的許多警察口中得知的。人們一般都會很稀奇,那些大個子警察會怕黑人?一點不錯,他們希望Rice能夠教他們怎樣可以不害怕。那個白人警察攔下車子,只不過因為車子的尾燈壞掉一隻,他要求那個黑人拿出駕照,本來沒什麼,可是這黑人攜帶了一隻槍,這就很危險了。他可以伸手掏駕照,也可以掏槍射擊,那警察肯定嚇壞了,開槍打死了他。那位錄影的女士只錄到警察事後的反應—他很緊張,很兇。

話說回來,這些警察的種族主義是否比一般人嚴重呢?未必。凡願意作警官的,我還是相信大多是些勇敢和有正義感的人,他們應該是英雄才對。雖然不排除其中有混混的,正如各行各業,無論多麼高尚的行業,都有壞人、病人、不稱職的,但如何與警察建立信任關係,需要一些黑人智囊團的意見。

有警察去找Black Lives Matter運動的一名積極分子,邀請他接受一些基本的警官訓練,實地決定甚麼時候開槍自衛。結果這人在多次被「打死」之後,改變了對警官開槍打死人的聲討態度,視頻放在網上,使人大開眼界:



咱們必須禱告。愛裡沒有懼怕,但服從警官很重要,也不能要求人家警察都必須束手。黑人當中有無數的基督徒,警察中也同樣。

Saturday, July 9, 2016

「美國製造」和經濟發展

近二十年來,美國的製造業越來越多地流失,商家紛紛把工廠搬到亞洲,或搞產業外包,因為別的地方勞工便宜,使產品成本降低。如果製造出來的東西質量一樣,美國的消費者當然購買價格便宜的「中國製造」貨物。現在蘋果公司各種電子產品的生產幾乎全在美國以外,福特汽車公司也考慮把工廠設到墨西哥去。

只是這對於美國的經濟是一個很大的衝擊,國內的產業和人力資源因為昂貴,在貿易和竟爭中輸給亞洲,美國本土的就業機會就減少了。這就是美國的總統競選人川普所說的,美國輸給中國,輸給墨西哥等等。可是川普有甚麼好辦法解決價格問題呢?他說他要設法讓蘋果公司在美國本土製造產品,把墨西哥運來的汽車抽取35%的進口稅。這如何行得通?除非你能說服美國民眾,大家都願意多花錢買愛國產品,或說服美國的業主,為了愛國放棄利潤和競爭。

其實,「美國製造」的產品還是以質量可靠著稱的。君不見許多中國人跑到美國來購買消費品?住在美國的華人回國,除了帶美國的巧克力糖,總免不了還帶些美國本地生產的保健品和護膚霜送禮。這說明真正「美國製造」的東西還是很受歡迎,美國大可以繼續製造各種商品。

隨著中國勞工市場的價格提高,再加上運輸費用,在美國本地生產和銷售的商品現在恐怕也沒有比從國外運回來貴得太多。所以最近幾年,美國政府鼓勵國內投資,鼓勵製造業回流(Reshoring),在奧巴馬的一些優惠政策下,一些廠家開始陸續把生產線搬回美國。特別是新的發明創造投產,極力給他們提供優惠的環境。根據非營利組織「回流促進會」的報導,61%美國大型企業考慮製造移回美國。40%製造業外包的公司則要將一部分生產移回美國。

也許川普的意思就是開發和利用現行的有效政策?他口氣好像要另搞一套更加有效的辦法,但沒有具體做法。其實川普自己難道不利用海外便宜資源?最近他賣的「美國製造」的棒球款式帽子就被人懷疑,至少有的樣品查出來不是用美國布料。

教訓:市場經濟發展是很複雜的,好的立法能夠幫助業主減少浪費,降低成本,但須要腳踏實地排除一些從既得利益者來的阻力,不是喊政治口號就行了。為人民謀福利不簡單,基督徒其實也應該積極參與,別好像住在世外桃源,光注意個人得救的問題吧。

Wednesday, July 6, 2016

識破假造的「耶穌妻子福音」

2012年,有人拿出一份科普特文的莎草紙古抄本殘片,其中有「耶穌對他們說,我妻子…」字樣。這件事轟動一時,因為這看上去好像是某個記載耶穌生平事蹟的書卷的一部份,但是暗示早期基督徒相信耶穌是娶了妻的。學者把這份抄件取名the Gospel of Jesus’ Wife (GJW),即耶穌妻子福音,希望能夠辨別真偽。

根據好幾位古代文物專家的檢察,這一小片殘卷的確很古老,但有另外的專家認為是假的。為此,《哈佛神學評論》(HTR)雜誌出了一期特刊,將GJW各方面的研究發現都發表出來。包括字母寫法、墨跡的化學測試、紅外光譜檢查、放射性碳測年等等。那些結果都顯示,GJW的確很古老—大概是耶穌時代之後的三個世紀之內寫的。

指責GJW是假貨的人包括,布朗大學作埃及和亞述研究的教授。另外,有研究科普特文和莎草紙文稿的專家也不太信服。他們說,造假的人能夠從古董市場買到真正的空白古代莎草紙,因為寫在上面的舊字是可以刮掉的,字墨的化學成分看上去正確也不能說明甚麼。

更重要的是,有學者注意到GJW那一小塊殘卷上有語法錯誤,據說講科普特語的人絕不會犯那樣的錯誤。其他大學的教授發現GJW的文字中,幾乎每部份內容都在多馬福音中找得到。(多馬福音書記有114句耶穌說過的話,和聖經正典中的福音所記載有些類似,是科普特文寫的,網上到處都找得到。)這個造假的人不會去抄嗎?

提供GJW古抄卷的文物收藏人有意隱姓埋名,這本身也有些蹊蹺。有位雜誌社的記者去追蹤買古董的合同,和死人名下的公開檔案,最後發現是一個住在佛羅里達州,名叫Walter Fritz的人才是真正的物主。Fritz開一個藝術品公司,在公司網頁展出的商品中,除了有色情圖畫,還包括兩塊假的古代手抄品殘片,一塊是希臘文,另一塊是阿拉伯文!那塊阿拉伯文的殘片還寫反了,好像是有人從鏡中照相的結果。這兩件文物都很容易地被鑑定為假。

最重要的證據是從谷歌搜索Fritz的名字得來的。Walter Fritz註冊了gospelofjesuswife.com域名,比最初接受GJW和相信他的Karen King教授發表研究報告早了三個星期!King同意他保守文物來源秘密的要求,只被告知GJW是一個叫Laukamp的人於1963年在東德買的,有購買合同。

可是,在購買GJW抄本合同上簽字的那個德國人Laukamp已死,直接近親中無人知道那麼貴重的GJW,家人朋友只知道這人從東德游泳逃到西德時,是個一窮二白、沒什麼文化的年輕人,西德的移民紙是1961年簽署的,他不可能在1963年回到東德去買GJW,更不可能在移民美國之後有莎草紙文物賣給任何人。

但Laukamp的親屬說他不太懂英文,頭腦簡單,完全可能一勸就簽任何文件。這Fritz和他是甚麼關係呢?也是德國人,也移民美國,早年曾在同一家公司掛名(其實恐怕是吞併了Laukamp和另一德國夥伴的汽車部件公司,因為最後他成為獨一的美國分公司的董事)。所以,這個Fritz送給King教授的顯然是一份假造的購買合同。

教訓是甚麼呢?希望利用聳人聽聞消息發財的人大有人在,除了專家學者可以去研究分析真偽,文物來源不該是偷偷摸摸。雖然現在仍然無法證明的確是Fritz造假,但專家們已經大致同意GJW是假的。Fritz對記者否認自己知道或認得GJW的「物主」,因為人們一旦知道GJW是經他手而來,立即會從他網站展賣的另外兩塊古抄件騙局引起懷疑,GJW就立即不值錢。

Fritz曾經學習古埃及歷史與科普特文,但後來突然從同學、教授視野中消失,大概就是因為要幹騙人勾當,恐怕被他們詢問吧?來歷不明的人,賣來歷不明的貨賺錢,僅此而已。

Sunday, July 3, 2016

PCA重新探討「按立婦女」

最近看到《今日基督教》雜誌的報導,美國長老會(PCA)剛剛通過一項決議,成立一個七人的研究委員會,重新查考按立婦女作牧師、執事的聖經與神學根據。研究結果將報告全體代表大會,以便考慮任何可能的政策改動。40年前PCA離開PCUSA,拒絕按立婦女就是原因之一。現在時代變遷,PCA顯然發覺,鼓勵婦女參與更重要的服事是必要的。

不過,有兩間很保守的神學院院長對於成立這個委員會表示反對。他們認為這個關於「按立婦女」的研究議題早已有定論了,而且清清楚楚寫在PCA的憲章裡:PCA相信聖經教導--婦女不能作教會的領袖,她們應該安靜順服弟兄們的領導。

其實在2009年,PCA曾就要不要成立這個委員會作過一次投票,那次差一點就通過了。在那之前,宗派內部還辯論過委任女執事去幫助男執事的問題,那和直接按立女執事有甚麼區別?當時Tim Keller主張,委任「女執事」(commissioning deaconesses)是應該的,也有聖經根據,但不按立(ordaining)她們。翻成中文,咱們是圖畫思維,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有點可笑:委任女執事,而不叫作按立她們,好像在玩文字遊戲,實質是一模一樣的嘛!不過PCA非常認真,在2011年的全體代表大會上作了澄清:「這些執事的(女)助手不算是教會的職分(officers),所以不是按立的對象」,於是大家都無話可說。

那現在為甚麼又重新看這個話題呢?部份原因是PCA人數增長了,在過去的五年中PCA增加了68個教會,374位傳道人,大約19,000 的會友。這些新增的會友有一部份是來自PCUSA,就是允許按立婦女的那一派長老會。他們離開PCUSA,很多是因為那個宗派現在接受男、女同性戀基督徒在教會中服事。

這些教會早已接受女牧師、女長老、女執事,他們加入PCA一定引起對這個議題重新檢查和辯論的必要性。PCA顯然沒有因為按立婦女的解經問題拒絕他們加入宗派,他們如果堅持,人數很難增長,因為越來越多的基督徒接受男女平等,婦女可以作教會領袖。支持PCA重新探討這個神學解經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