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3, 2016

效法所信上帝的慈悲憐憫

希伯來思想表達好像一座金字塔,故事發展是從基礎沿著邊角線走到頂端,然後又回到基礎作為結尾--故事的高潮在中間,就是金字塔的頂端,而不是在結尾。我們稱這種文學筆法為「交叉對偶」結構(chiastic structure)。

西方人的故事(和爭論)的發展卻是直線式的,不是金字塔式的,我們總是用最後一句話寫結論,也認為最後一句才是最重要的,才是高潮。

舉個例子,路加福音十章,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文學上就有個交叉對偶結構,路加層層對稱地把高潮放在中間,你可以對比每一層的反差:

A 30節:有個人落難,在路上被打個半死--------------某人落難
    B 31-32節:祭司經過,利未人經過--------------不幫忙
        C 33節:撒瑪利亞人經過時動了慈心------神聖的compassion
    B'34節:撒瑪利亞人停下來幫助這個人----------幫忙
A'35節:這個落難的人免費得到一切的照應-----------某人得救

從結構上一眼看出,這個好撒瑪利亞人比喻的重點是關於「動慈心」,因為是在中間。希臘字esplanchnisthe字面是「充滿了同情/憐憫」,其字根splanchnon在福音書裡,除了用來描寫耶穌,還有耶穌所講那位浪子的父,從來沒有用來描寫任何其他人。這很重要,說出了神的compassion。

Moen博士說,耶穌這個比喻用了splanchnon這個字,不只是描述一種情緒上的不自在,還意味著深深的痛心,完全感同身受,對所發生的不公義和悲劇事件的憤怒的情形,質問「怎會如此?」「甚麼人會做出這種事?」「如此漠視人命,這是甚麼世道?」

你曾經歷過情感上的驚濤駭浪嗎?親眼見過讓你吃驚的、完全沒有理性的不人道行為嗎?你曾否感受別人的傷痛到一個程度,希望能為那人做點甚麼?若有,你已經反映出神的形象了。

這故事的中間是感受到憐憫慈悲的情懷。沒有這個感受,這故事就退化成一般的倡導社會安寧和公義的行為。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重點,不是關乎怎樣照顧受傷的人,不是講擔當別人的重擔,不是要你作個「好」鄰舍,這故事的重點是人需要憐憫,需要痛心地感受到他人的傷痛--作人的鄰舍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Moen博士說,在希伯來文中,對應的「憐憫」是racham。這個動詞即有表達慈悲的意思,又有找到慈悲的意思。Racham表達出對遭受患難者深度的牽掛,更重要的是,它有個同音字是真正表現情感聯繫的,就是「子宮」womb。在希伯來文中,沒有甚麼能夠比母愛—那種嬰孩全然依賴母親照料和保護的情形—更加完善地表達出憐憫慈愛了。

我們的神就是這樣一位具備母愛的神,是十足慈悲的神,理當效法。祂的關心和眷顧掌管著我們的每一個生命氣息,我們的生活完全要依賴祂,也要反映出祂的榮耀形象。 。

好撒瑪利亞人比喻所教導的功課,遠超過作人鄰舍--我們從中找到了處世為人目的重點。有憐憫仁慈的人是我們真正的鄰舍,基督的門徒要效法上帝的憐憫和仁慈。

本文內容取自Moen博士的原文默想日誌2010年6月6日。咱們福音派信徒朋友們,大家覺得如何?或許你會堅持說,傳「四律」信息給某人,邀請人作「決志」的禱告,比救那人脫離危險/困境/不公平等等更重要,是那樣嗎?

1 comment:

  1. 特別查了一下compassion和empathy和sympathy的區別,發現:sympathy是同情別人的不幸遭遇/待遇,但未必真的感到痛心難過和憤怒,為對方睡不著覺。我覺得很多基督徒對於不公義的事情就停在這個層次。Empathy是真正了解和感受到了人家的難處,到了為別人睡不著覺的程度,這就是你迫切為某人禱告的時候。Compassion是你起來有所行動的時候,伸手援助遭難的人,或開口為那些受到欺壓的人發聲!

    昨天我意識到在允許跨性人上公廁的事上,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跨性人是甚麼樣子的人,所以根本談不上同情。-那些人從外貌你無法一眼看出來,知道他/她生理上並不是男的/女的。也許我們並不親自認識一個跨性人,所以我們以為那些人是故意叛逆?他們因為反常的心理其實是很痛苦的,請不要蔑視。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