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8, 2019

從氣候變化到生物滅絶

本文内容取自Job One for Humanity教育網站文章

地球生物能夠生存下來是在一定的條件之下,條件破壞就會導致一些生物的滅絶,進而導致另一些生物的滅絶,直到萬物的食物鏈能夠重新達到平衡。

地球的大氣層好像一部巨大的呼吸機器,週期性的變冷和變暖,不斷循環。但自從1980年代工業革命開始以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逐漸增加。大地植被每天吸收一定的CO2,吸收的速度如果趕不上CO2的排放速度,大氣中的CO2就越來越多了。由於大氣層的溫室效應,CO2以及其它溫室氣體引起氣候逐漸變暖。

各種生物的生存環境逐漸改變,有人列出各種全球氣候變暖對生活環境的衝擊。你大概已經在住區附近看到一些:

一方面,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嘯,水蒸氣增加,海水酸度增加,海洋生物死亡,洪水氾濫,農作物失收,食物產量減少,畜牧業減少,淨水處理更加昂貴,很多區域變成曠野。

另一方面,氣溫持續升高,大氣徊流受到干擾,氣候冷熱無常,乾旱增加,火災增加,失去土壤和植被,大片地區成為無法居住,空氣污染,疾病和傳染病增加,生態系統破壞,動物數目開始下降,食品短缺,物種開始减少,大批移民,以及移民引起的衝突甚至戰爭,經濟受到損失甚至生產架構崩潰。

總之,隨著歲月,全球變暖的影響會越來越明顯,從負面影響到你的個人生活、你的生意,也影響到國家的預算,因為更多的錢要用來抗災。

你對未來的計劃恐怕也要調整,比如搬家要避免去到某些海邊或山上,免得常常遭災。如果全球變暖在我們有生之年帶來世界人口的大量減少,還會引起經濟、政治、社會的動亂。顯然,貧困人口的抗災的能力薄弱,首當其衝。

我們現在怎麼辦呢?趁著生態環境變化還沒到不可逆轉的地步,立即起來保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少乘飛機,少駕駛燃油驅動的車輛,少吃肉,少丟人工制造的塑料垃圾。

Wednesday, September 25, 2019

關於美國--墨西哥邊境

美國人天天談論這條2000多英里長的邊境和非法移民問題,卻未必知道有關這條邊境的一些事。本文譯自一篇All Time Lists網站文章

第一,這是世界上最為頻繁跨越的國際邊境,每年有3.5億人跨越它, 不算非法越境的20萬人。越境的商品與貨物,包括合法與非法,總共價值估計每年達到2290億美元。

第二,這條邊境是借助武力建立的。當墨西哥從西班牙宣告獨立時,美國西南部大多屬於墨西哥。但是美國的民兵在1830-1840年代用武力佔領了一部分疆域,現在歸屬於加州、德州、以及美國西南部。德州有個騎兵巡邏隊Texas Rangers來維持邊境安全。

第三,美國和墨西哥的邊境早已有屏障阻隔,川普想要另外豎牆實在没必要。西部的653英里大多是布希總統下令修建的,有的地方是18英呎高的鐵柵欄,還有的地方是帶刺的鐵絲網,或臨時車輛搭建起來的護欄。其餘一半多的邊境,是有一條河流從洛磯山脈下來,流入墨西哥灣,夠構成為一道天然屏障,來阻隔美國與墨西哥的領土。

第四,美墨邊境曾經用來防止奴隷逃跑,對於南方很多奴隷來說,往墨西哥逃比往北方逃容易一些。這是最初德州騎兵巡邏隊的主要任務—將逃跑的奴隷抓回,還給主人有獎賞。

第五,最初想要攔截不准入境的非法移民是華人,有些華人勞工是1880年代末從墨西哥入境的。那時加拿大通過一項人頭稅法案,不鼓勵華人移民,於是美國可以集中力量對付從南方邊境來的華人,並設立了一項排華法案。

第六,到二十世紀初發生了墨西哥革命,大批墨西哥人為逃避長期血戰而移民美國,那時他們的入境才開始受到阻攔。德州的騎兵巡邏隊和其他民兵修建和監視屏障,以免墨西哥人將暴力衝突帶到美國來。騎兵巡邏隊不是美國的正規部隊,但他們有州政府的首肯,用武力對付墨西哥人和墨西哥美國人很凶,直到現在還是差不多。

第七,非法跨境人數在逐年減少:在1980年代到2000年代之間,每年每個月都有7萬到20萬人數不等因非法跨境而被拘押,而2019年迄今為止一共只有2萬到4萬人試圖從那裡非法入境。邊境拘捕人數最多的年份是2000年,那年總共有160萬人在墨西哥邊境被拘捕。此後逐年遞減,到2017年數目是30萬多人。

第八,現在從墨西哥非法越境的並不是墨西哥人,而是中美州國家來的人,多半是洪都拉斯、危地馬拉、薩爾瓦多人。他們為了逃避本國的暴力和貧困,跨越墨西哥,來到美國邊境。在2011年之前,從這幾個國家非法來美國的人還不到總數的10%。從2012到2014年,他們的逃難人數陡然增加到50%。

Monday, September 23, 2019

Push for Climate Policy Change

Citizens' Climate Lobby(CCL) is a non-profit, nonpartisan, grassroots advocacy organization focused on national policie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They have push to introduce H.R. 763, i.e. Energy Innovation & Carbon Dividend Act to the 116th congress.

H.R. 763 imposes a fee on the producers or importers of the fuels by the greenhouse gas content. The fee rate begins at $15, increases by $10 each year. The collected fees must be deposited into a Carbon Dividend Trust Fund, and used for administrative expenses and dividend payments to U.S. citizens or lawful residents. Below is a video that mentioned this bill:


CCL do a lot of public educational works. Here is Citizens Climate Radio Ep 39 Envisioning and Communicating Climate Success:


Also, make policy changes bipartisan! Bipartisanship improves public opinion of legislators & policy presentation. Professor Celia Paris in Political Science at Loyola University taught a class:

Towards the end of above video, there is a promotion piece to motivate people to take actions: "Undo Your Part", market your ideas, motivate people to work on climate change with patriotism: "Be the change, you can do this". You can go to undoyourpart.com for more details.

Above political science lesson is taken from Citizens' Climate Lobby(CCL) website, creat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CCL has a local chapter in San Jose, which is called "Silicon Valley South" chapter. They meet on the 3rd Tuesday of each month in the evening. You can join the chapter from their website.

Search internet, there is an organization that plant trees all over the globe: North America, Latin America, Africa, and Asia. We have an option to donate to them, that every dollar would plant a tree. They plant trees in California as well, where we live! We might even be able to actually join a local Plant-A-Tree Day event.

Saturday, September 21, 2019

人造肉的營養比較

現在各種的人造肉逐漸開始代替牛肉,以便減少養牛業帶來的巨大碳排放和有關的食品生產成本。目前最成功的兩個人造肉品牌已經開始進入漢堡店,供人品嚐:Beyond漢堡(超越漢堡)和Impossible漢堡(不可能漢堡)。

據說這些人造肉漢堡吃起來味道和真的一樣,至少品嚐第一口是如此。那麼,比起真正的牛肉餡漢堡,哪種漢堡的營養比較好呢?本文內容取自Consumer Lab的分析報告,他們專門分析各種保健品的成分。

如果看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不可能漢堡比較好。我把CL網站的比較列表放在這裡給你看,其中的百分比表示每片肉餅含有的營養相對於人體每日需要:


你可以看到,超越漢堡裡面什麼維他命都沒有,只有一些礦物質。B族維他命在肉中的含量應該最多,可見超越漢堡的人造肉在維他命方面不能代替肉。

比較礦物質,倒是發現人造肉一般都比牛肉強,植物來源嘛。你要知道,人身體需要的鈣和鐵主要來自蔬菜和水果。

我上次看見一份研究報告,肉類為人提供18%的食物能量,其中的蛋白質只占了人體所需的37%,而肉類生產所用掉的水資源、所污染的水和空氣卻遠超其它一切食品生產業,不划算。如果政府為了環保緣故決定讓畜牧業轉行去生產人造肉,我贊成!

Wednesday, September 18, 2019

從佛教的“存好心”說起

佛教有幾句格言,反映出人類的普世價值觀: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

我曾聽見有基督徒唱高調說,這些都沒有用,不會使人得救。

朋友,這不是好話,不造就人。做對自己沒用的事,不等於對別人也沒有用嘛!對於困苦受迫、無路可走的人來說,你的同情和援手很可能就是救命!

對人有益的事不做,難道就會對自己有好處?難道能夠讓人看出你的心好或人好?你們教會的門口有人饑腸轆轆,你公然不理睬她,難道不妨礙你傳講上帝的道?

有位佛教法師談論心好與命好的關係:

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
命好心不好,福轉為禍兆;心命具不好,短命且貧夭。

心好就是與人為善,意圖良好--這應該是人可以自主決定的。命好就是上帝使這人順利,賜給他通達的道路--這是你可以求、但不能掌控的。

對於基督徒來說,聖經說上帝是公正的,賞善罰惡--這是上帝的特殊啟示。

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是中華文化所瞭解的上帝公義。上帝要報答你的好心,或懲罰你的惡意和偏見--這是上帝的一般啟示。

這裡的教訓就是:基督徒不要輕視其它宗教,因為其中常常含有上帝的一般啟示,或我們稱為“普世價值觀”的人生哲學與智慧倫理!

Monday, September 16, 2019

信聖經真理與研究聖經

Shaye J.D. Cohen 博士是一位猶太人聖經學者。他說信徒把聖經當作上帝给的人生指南和真理來讀,與把聖經當作古代文學作品來研究,前設是不同的。聖經學者研究聖經,起初的出發點是為找到聖經文字的原意,結果常常發現傳統的解釋並不正確,怎麼辦?維護傳統信仰,還是加以調整?很多人選擇調整信心,我在此記下他的反思和結論。

人研讀聖經大致有6種理由:1. 聖經中的故事和講論很有趣。2. 聖經很經典,是人文教育的良好資料。3. 它是猶太教的一部基礎文獻。4. 它是基督教的一部基礎文獻,因而對瞭解西方文明,包括很多典故、藝術作品、神學、哲學有幫助。5. 聖經是伊斯蘭教的可蘭經的最終源頭。6. 得到人生指南、智慧、啟迪,多認識神。

前面5條理由並不獨特--有些其它書都很有趣,都很經典,都幫助人瞭解世界幾大宗教,等等。但是,第6條讓人尊敬這些書卷,看作神聖。起初彙集聖經正典、最早解釋和教導聖經的人接受的就是第6條理由。很多基督徒愿意研讀聖經也是因為第6條原因。

現代的聖經學者,最初都是新教的信徒,研經目的就是為了更準確地瞭解聖經教導,特別是有些字句段落的意思並不清楚。手稿中有不少抄傳時引進的錯誤,他們希望藉著邏輯判斷,找到最初沒有錯誤的原稿是怎樣寫的。他們用的研究方法和原則是現代的:

首先是把聖經當作任何其它文學作品一樣來分析--既然是人所抄寫的,必有當時的寫作或修改動機,也會有判斷錯誤等等。所以聖經學者們會尋找修改、編輯的痕跡,看見互相矛盾的描寫或教導等等。Peter Enns教授曾舉例介紹過這類問題,你可以參考。

其次,聖經學者不按字面接受聖經的意思,乃要挖掘前後歷史背景下作者的實際寫作意圖。他們尋找作者原意的目的不是為了更加認識上帝等等,乃是想從歷史環境的需要來看作者為什麼寫如此這般的話。所以他們花了大量時間,去考證歷史中的以色列民族,以及他們與之打交道的鄰國文化習俗。

第三,聖經學者們力圖在聖經的話之外找到歷史“事實”。他們未必相信聖經作者所寫的列王歷史故事,乃要尋找歷史證據--就是那些鄰國有没有記下什麼故事?結果,近年來的歷史考古發現駱駝在亞伯拉罕時代還沒有馴養出來,轟動一時,但聖經學者認為亞伯拉罕有沒有駱駝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故事想要帶給它的聽眾什麼寓意/教訓?

第四,歷史研究發現以色列人是古代中東地區的各民族之一,所以聖經學者假定,以色列人在道德上、文化上並沒有比其他民族,比如迦南人,更高超,他們留下來的歷史文獻或神話比起聖經也沒有值得藐視一些。

第五,聖經學者很少提出如何“應用”經文來解決現代的道德、公義等等社會問題,或研究如何聆聽神的聲音之類的課題。不過Cohen博士指出,只有新教的解經學者比較例外,他們喜歡寫神學理論著作,好像要用所發現的新知識來解釋或證明某些新教的神學理論。可是他們的整個系統神學論證,你仔細看,與現代學者們的研究發現毫無關係!學者們在書的末尾提一下文化和歷史考證,或者他們在某個領域作過研究,不等於找到什麼資料證明了他們認為重要的某些神學理論,比如代罰的救贖論

聖經學者們的前設和方法如上所述,是真正的“唯獨聖經”,不受任何神學傳統框架束縛,與他們本人是否相信聖經無關,所以連不信的人也可以在這些原則下作研究。他們研究的結果,不消說打擊了一些人的信心,因為打擊了傳統的解經--你說摩西五經是摩西所寫?不,它是經多重編輯,很晚成書的結果,諸如此類。面對這樣的打擊,一種反應是抵擋,另一種反應是接受,但必須調整過往的信心。如此,那些互相矛盾的段落也會容易理解。

Kugel教授是以色列的一位聖經學者,正統猶太教徒。他寫書介紹聖經,以及有關的現代聖經研究,但他最後採取的態度是抵擋這些研究發現,聲稱這些資料破壞了傳統的信仰。Cohen博士評論說,Kugel沒有說他信不信這些研究結果啊--各個領域的歷史研究不斷補充和考證,你若斷定結論是真確的,憑什麼要抵擋?每份信仰都有其發展變化的歷史,你所信的“正統”是否太狹窄了?

Cohen指出,人必須接受事實,然後決定怎麼辦。比如摩西五經是從幾大主要底本來源編輯合成的--聖經學者提出了各樣證據,你即使不全部相信他們的假設和重構理論,也想不出五經成書的細節,你仍需要接受其主要結論--它是一部公元前五、六世紀合成的作品,不是摩西所寫。很多時候,聖經學者所發現的並不排斥聖經,只是排斥了關於聖經的傳統知識--比如有不少詩篇似乎號稱大衛所寫,其實不是。

雖然提摩太后書說“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很多書卷並沒有說“這是神所說的”或“神所寫的”,連最傳統的解經教師都承認詩篇是人所編寫的,用人的語言和情緒,含有神的啟迪,卻不是神自己所“呼出”。總歸說來,聖經的意義是根據你的信仰傳統來規範你的理解--傳統的猶太教、天主教、新教徒各有自己的理解,而思想自由開放的信徒可以接受,聖經同時存在多重意義,未必有衝突。

Cohen博士說,接受聖經有些部分是從人的文化根源而來,而不是從神而來有一樣明顯的好處:幫助我們理解聖經中那些令人困惑的部分。諸如上帝命令以色列百姓燒光殺盡全城的人(“當滅”應翻為“永獻”,比較符合彼時文化);不把婦女當作社會中有尊嚴的個體(士師記19章無名女子的典型例子);沒有批評奴隷制度,治死不聽話的兒女等等,說是神的旨意,不如說反映出彼時的文化體制。

Saturday, September 14, 2019

從體制上消除貧困?

馬太25教會有三個目標,除了藉著投入社會公益事業來見證耶穌,另一個目標是從體制上消除貧困。這目標很大,我們的教會經常號召會友參與支持各種慈善機構,幫助貧窮人有衣有食,是否就與這目標比較接近了呢?仔細看還差很遠。

根據統計數字,美國現在有25%的幼兒(6歲以下)生活在貧困中。他們的家庭缺乏足夠的收入來滿足營養、衣著、住所、保健、和其它穩定家庭生活的基本需求。 更加令人震驚的是,貧困影響到兒童的健康發育:從食物的質量和數量不足,到經受暴力、所在學校的資金不足、缺乏學前幼兒教育的機會,頻繁搬遷,住在污染的環境中,以及更多地遇到各種影響健康的因素。

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中,貧困還意味著缺乏獲得其它社會福利的機會,比如接受教育的機會。缺乏教育必然影響就業機會,以及其它的獲得尊嚴、自由、和積極參與社區生活作貢獻的機會。

為什麼要談體制問題呢?因為在我們的社會中有一些系統架構,可以迫使生活在貧困中的人保持貧困狀態。 體制性貧困是指通過某些法律、政策、做法,來維持某些人的貧困地位,以便繼續對他們進行經濟剝削。

貧困現象很複雜,與社會中許多其他弊病和壓迫性制度相重疊。下面列舉一些:
  • 由種族主義、階級劃分、年齡歧視、和性別歧視引起的貧困是有充分記錄的。不成比例的非裔和西班牙裔家庭由單親婦女來支撐,淨資產很少,他們是主要的貧困人口。
  • 工作不穩定、薪酬過低、沒有福利,對於小康家庭問題不大,而對於窮人來說是嚴重的問題,沒有住房是最嚴重的貧困跡象之一。
  • 其他懲罰窮人的政策,還包括不給勞動婦女足夠的支持,讓她們撫養兒童格外地艱難,讓她們的家人健康受損。
  • 很多人負很多債務和沒有退休生活保障,也是美國特有的情況。
  • 剝奪人民的政治權利,包括許多人受過監禁,會導致貧困。
  • 衝突、暴力、和出兵其它國家也導致貧困率上升。
  • 貧困、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是相互關聯的。環境污染不成比例地落在已經落在貧困、饑餓、和其他受壓迫的個人和社區頭上。同時這些社區也無法獲得清潔用水、乾淨的土壤和空氣。

  • 申命記15章7-8節:在耶和華-你上帝賜給你的地上,任何一座城裏,你弟兄中若有一個貧窮人,你不可硬着心,袖手不幫助你貧窮的弟兄。--怎樣從根本上幫助他們擺脫貧窮呢,單靠慈善救濟不行,恐怕要去改一些政策,特別是那些懲罰窮人的政策。教會能夠作為一股改革的力量來革除見慣不怪的成見嗎?

    Wednesday, September 11, 2019

    7 Marks of Church Vitality

    “馬太25”教會是美國長老會(PCUSA)發起的一項面向社會改革的大使命運動。它的第一個目標是:藉著挑戰會友加深信心根基,積極歡喜地參與社區和世界上的公益事業,來建造自己教會的活力。如何衡量教會活力呢?

    Here are the seven marks to help you determine your church's current level of vitality:
    1. A commitment to forming disciples over every member’s lifetime. This leads first to personal transformation, as people put on the heart of Christ, and then to social transformation, as people joyfully go forth into the community and tackle the issues facing today’s culture.
    2. Embracing the call to evangelism. We show forth the love of Christ by our actions and our lives even more than by our words. Our relationships are genuine and caring. People know we are Christians by our love. -- Doers/actions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preaching.
    3. An outward focus. Our church is not a place to escape from the world, but rather our gateway to our community where we may be the hands, feet, heart and mouth of Jesus Christ for people who are suffering or marginalized.
    4. Empowering every member to discover their individual calling and the gifts God has given them so they can go forth and serve.
    5. Spirit-inspired worship that challenges, teaches, transforms, convicts and energizes us so when we are sent out, we have experienced the wonder of God and are changed for the better from when we arrived. –- what is your pastors’ goals?
    6. relationships modeled on God’s love. We open our doors and hearts to all people, and we build relationships modeled on God’s love, which leads to genuine reconciliation and peace. –- Learn to invite, welcome, connect.
    7. Congregations with healthy systems. Our mission focuses are clear. There is fiscal responsi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We have thoughtful decision-making structures. Our leaders and staff enjoy a sustainable balance of work/rest time. –- More than doing personal charities.

    Monday, September 9, 2019

    關於所謂“含的咒詛”

    先祖挪亞對含的詛咒(實際上是對含的兒子迦南的咒詛)記在在創世記9章中。挪亞喝醉了酒,醒來後被他兒子含的可恥行為所激怒,因為他“看見父親赤體”。挪亞咒詛說:“迦南當受咒詛,必給他弟兄作奴僕。”又說,“耶和華--閃的神是應當稱頌的!願迦南作閃的奴僕。願神使雅弗擴張,使他住在閃的帳棚裡,又願迦南作他的奴僕。”

    含的罪行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被咒詛的是他的一個兒子迦南?經文本身比較隱晦,人們為這個問題爭論了2000多年。上週我記下一篇關於舊約論同性行為的筆記,其中提到對這段經文的翻譯和解釋—“看見某人赤身”或“露某人下體”是慣用語,可能意味著發生性關係。

    這個故事的最初目的可能是為了說明迦南人服侍以色列人的來由,但在後來的幾百年裡,這個說法被一些基督徒、穆斯林、和猶太人利用,解釋成黑皮膚的人要作別人的奴僕。

    我最初看見這個解釋是在用時代論解經的Scofield聖經中,說“挪亞之約”命定了,含的一支後裔要次人一等,而耶和華特別是閃的神,耶穌從閃族出來。雅弗擴張--政府、科學界、藝術界都是雅弗擴張的境地,所以歷史證明挪亞之約的預言已實現了。Scofield聖經沒有明說白人種,不過這是言外之意:白人種在各界領先,他們實際代表了雅弗後裔。

    大多數基督徒、穆斯林、和猶太人現在不同意這種解經。因為在聖經文本中,含本人並沒有受到詛咒,種族或膚色也從未提及。不過19世紀南北戰爭前後,這段聖經成了白人弟兄堅持奴隷制的根據。那時的牧師們宣講說,“含”的意思就是“黑”或“燒焦”,所以上帝曾命令含的黑人後裔作雅弗(即白人)後裔的奴僕。

    這樣的解經很荒唐,沒有一位現代資格的舊約學者會同意。希伯來名字“含”完全跟“黑”連不上,可在歷史上一段時間裡,摩門教運動就利用含的詛咒來反對按立黑人作神職人員。挪亞的話原是咒詛未來以色列的敵人迦南人,利未記18章列出了迦南人一系列的亂倫生活,所描述的性犯罪行為恐怕像含一樣。

    再說古時近東的族裔研究,根據各族的語言、住區、宗教、服裝、外貌、古代起源,可以分為四大族類:亞洲人或閃的後裔(包括以色列、迦南人、亞摩利人、亞蘭人等等);古實人,又稱努比亞人或埃塞俄比亞人,是住在尼羅河畔、埃及南部的黑非洲人,但他們和現代的埃塞俄比亞人並無關係;埃及人(是亞洲人、北非人、其他非洲血統混合的族裔);還有印歐人(赫人、非利士人)。

    當上帝最初呼召亞伯拉罕時,他住在迦勒底的吾珥。後來他兒子以撒和孫子雅各都娶了他的近親家族亞蘭女子為妻,不過再接下去,以色列的兒子們還是娶了迦南人或埃及人為妻。如此,亞伯拉罕的後代從一開始,血統上就和今日中東閃的後裔(比如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很相似。
    埃及第25王朝法老Taharqa

    在埃及的歷史中,很多非洲黑人住在埃及,各階層都有,從法老到奴僕。出埃及記12章38節指出,許多不同族群的人跟隨以色列人離開了埃及。

    根據民數記12章,摩西在出埃及之後娶了一位古實女子為妻,大概就是一起出埃及的。另外,摩西的一位侄孫,為主熱心的祭司非尼哈,名字是埃及人的名字。“非尼哈”的字面意思就是“那古實人”或“那非洲人”--他是以色列人,换句话,以色列人中有黑色人種,至少有上帝所贊成的異族通婚!

    綜上所述,黑人應該作白人奴僕的根據在哪裡呢?都是上帝的兒女。如果說含的后裔是黑人,閃的後裔中也有黑人。

    Saturday, September 7, 2019

    耶利米哀歌的簡介

    我以前經常把耶利米哀歌當作耶利米先知書的另一個部分,因為傳統上說是同一位作者所寫。後來發覺耶利米書是幾度編修集合的產物,內容也遠遠不是按時間順序編排,不可能是一位作者所為。哀歌則是五篇寫在耶路撒冷和聖殿被毀之後的完整詩詞,整整齊齊收在一起。本文內容取自猶太教研究聖經對這卷哀歌的介紹。

    這五首詩詞都是寫於公元前586年聖殿被毀之後不久的時期。詩歌哀嘆猶太人歷史上的同一件大事:猶大政治上失去獨立,聖殿被毀和宗教獻祭被迫止息。除了哀嘆,這些詩歌也是個紀念,那受圍困、遭毀滅、被擄的民族恥辱。

    古代的帝國,特別是亞述和巴比倫,征服別國、擴展疆域、增加財富資源,是巴比倫征服了猶大。那時打仗的目標並不區分軍民,各種攻城的技術不外是破壞城牆,更常用的是全城長期圍困法,直到躲在城裡的人漸漸抵擋不住、絶了糧、或疾病氾濫,不得不投降,人們把俘虜押送回到本國。

    以上是五首哀歌共同的實際歷史背景,每一首各有不同的格調和主題,從不同的視角看這場國難。

    在第一章的哀歌中,我們看到耶路撒冷在孤單困境中受藐視,她為失去的兒女悲哀,又被情人(那些原來與耶路撒冷結盟的國)拋棄,沒有人為她遇到的患難安慰她。

    第二篇哀歌詳盡描述了耶路撒冷被圍困,以及隨之而來的饑餓、疾病。最令人痛心的是,這一切都是主耶和華親手帶來的懲罰。

    前面兩首都是字母歌,即每節經文都按次序用一個字母開頭。第三章的哀歌也是,但每個字母都寫了3節經文,用一名孤單體驗被擄到外鄉者的口氣,先唱出受主責罰時的絶望消沉,再提出神的慈愛憐憫給人盼望,催促人悔改歸向他。

    第四章的哀歌仍然是字母歌,把人帶回耶路撒冷被毀前被圍困的可嘆狀況,人們的罪孽引起耶和華的憤怒。第五章不是字母歌,但也有包含所有22個字母的經文,寫下一個向主哀訴的禱告,是從猶大留下來的百姓視角看:仇敵如何在這地作惡,求主復興這地。

    耶利米哀歌的字句生動,刻畫出戰爭、圍困、饑荒、死亡。勇士淪為乞討,婦人無法撫養自己的孩童等等,整卷書向神哀求,神卻沒有回應,讀來很是令人抑鬱。不過,至少這卷書起到集體悼念的功用,那刻骨銘心的民族災難和教訓將永遠活在人們心裡。

    不遵行上帝,去拜偶像,導致了神的審判和被擄,巴比倫和亞述帝國只不過是神的器皿—這是申命記的神學。但是,這卷書雖然提到悔改,悔改並不是重點,哀歌不是懺悔書。人們讀這卷書感受到的是上帝過重的刑罰,超過了罪有應得。

    我們不知道這些哀歌寫作的準確時間、地點、緣由。古代近東歷史上有紀念城市被毀的寫哀歌傳統,比如公元前2000年的紀念吾珥和蘇美爾被毀的哀歌等等。不過很多哀歌是在重建神廟時唱的,他們的哀歌故事有好結局。

    詩篇中也有類似於哀歌的詩篇,比如詩篇74篇和79篇,都是在耶路撒冷被毀後寫的。猶太人每年在不同的時節集體誦讀不同的哀歌,記念失去聖殿的民族災難。我們應該記住,這卷書在猶太教聖經中是列在“聖卷”部分,沒有像先知講道那麼有權威。

    Wednesday, September 4, 2019

    舊約談同性行為

    舊約強烈譴責同性行為,為什麼呢?恐怕因為那是屬於暴力強姦。我曾經說過,古時文化中強姦婦女似乎不算犯罪,強姦男人才是罪大惡極。下面看幾段經文:

    申命記23章17-18節:以色列的女子中不可有廟妓,以色列的男子中不可有男廟妓。妓女所得的酬金,或男妓所得的代價,你不可帶入耶和華你的神的殿裡還任何的願,因為這兩樣都是耶和華你的神厭惡的。--這是新譯本的翻譯,“男廟妓”那個字qadesh在聖經別處都翻成“孌童”

    男女廟妓在朝拜禮儀中是什麼角色我們並不清楚,有人說透過與廟妓交合可以達到親近神明,得其祝福的作用。如果這是真的,士師記19章那個利未人被城裡的一幫無賴當作廟妓來對待也有可能,畢竟利未族是祭司支派,在士師記故事中似乎很受其他支派的百姓歡迎。

    從18節看,孌童似乎是受僱的,但我們不知道是拜神明的人付錢給廟妓,還是廟裡付錢僱傭他們?我們也不知男女廟妓在功用上有什麼區別,所以不能假定孌童“愛”那些與他交合的人。我們甚至可以肯定,在廟裡拜神如果必須和廟妓打交道,或許有色情成分,或許有利害關係,但一定不是出於愛情。妓女賣淫一般不是為了情愛,男娼恐怕也是如此。

    利未記18章22節:你不可與男人同睡交合,像與女人同睡交合一樣,這是可憎的事。--那裡前後文談到不可把子孫獻給摩洛神,不可與獸交合等等,不是談論敬拜神明和廟妓。

    利未記20章13節:如果有人與男人同睡,像與女人同睡一樣,他們二人行了可憎的事,必要把他們處死,他們必須承擔流血的罪責。--那裡的前後文是講不可亂倫。

    上面兩處經文都有可能是同性戀的情形。但為什麼說是可憎惡的呢?有人說是因為當時的文化鼓勵多多生育,所有男人都有責任娶妻生子,否則大逆不道。還有人說當時的雞姦表示一個男人的雄風被掃地或受懲罰。

    我曾記下了一篇有關同性行為的考古發現,給你參考:雞姦是十足的暴力欺壓,當然可憎。雖然上面兩處經文並沒有提到暴力欺壓,聽眾是否會出於文化而作出這樣的假定?我們沒有確切答案,只能說是可能。

    還有一處經文涉及這方面的解經問題,就是創世記9章挪亞喝醉酒赤裸身子那段:…他喝了園中的酒便醉了,在帳棚裡赤著身子。迦南的父親含看見他父親赤身,就到外邊告訴他兩個弟兄…

    中文翻譯“赤著身子”看不出來21節後半句中的動詞,Hithpael詞格的“暴露”,意思是“自我顯露”。我們都知道摩西五經裡“露某人的下體”就是描述和那人發生性關係,而且如果和兒孫亂倫就是“露自己的下體”。這還不說,猶太學者們說後面的經文明顯是修改過了,讓語氣委婉一些:所謂含“看見”他父親赤身,其實才不只是看見,乃是對他父親做了點什麼,但原文意思含糊。

    由于“看見…赤身”是個慣用語,可能用來隱晦地表達發生了性關係,莫非含雞姦了挪亞?或是反過來的亂倫?可挪亞為什麼要咒詛含的兒子?猶太人的解經法典Midrash解釋說,是含閹割了醉酒的父親,所以挪亞酒醒以後就咒詛含失去一個兒子--去作別人的奴僕。這些經外文獻僅作參考,也許我們只按字面理解就好,含“看見”父親赤身,就去告訴哥哥,…缺乏禮貌遭咒詛!

    不過,有位歷史學家Brun研究人類性道德的發展,他認為這個挪亞故事寫出來是故意反埃及的,因為是從修改一篇埃及史詩來的。在那篇史詩故事裡,有個人為了篡位,把繼承王位的侄子請去作客一天,並趁他睡覺時把他雞姦了--因為雞姦代表了征服,常做在敗將身上--於是這人可以宣告有資格得到了王位。含(即埃及人),或許以為雞姦征服父親成功就得到全人類的統治地位?沒想到兒子受咒詛,迦南人要作其他人的奴隷。

    Brun解釋以色列人把同性行為當作可憎的理由是:他們也接受當時文化,把雞姦當作將對方踩在腳下的姿態,所以在一個男人尊嚴至上的社會裡,主動發起同性行為是不可容忍的。同性行為的雙方都破壞父權社會的基礎--一方把別的男人當作婦女,另一方容許自己被當作婦女,於是雙方都讓男人遭到羞辱。

    在聖經環境中,男性尊嚴顯然不可侵犯,士師記19章那個故事支持這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聖經雖然提過女人與獸不可交合,否則該死,卻從來沒有提過女同性行為可憎或該死,我覺得有些奇怪。

    Monday, September 2, 2019

    歌曲:I Love to Tell the Story

    我很喜歡下面這首詩歌:


    這裡的Story是指個人的見證故事,上帝如何在生活中真實地幫助了我們的大小困難,或者在需要時得到了鼓勵,或者塑造轉變了自己舊的思維方式,等等。其實上帝不光是滿足我們個人的盼望(如歌中所唱),更給我們機會加入上帝百姓的團體,來集體跟隨耶穌王--行公義、好憐憫、謙卑與我們的主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