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6, 2024

開庭陳詞的重要性

(本文是哈佛大學法律教授Ronald S. Sullivan Jr.在非牟利專家資訊消息網站The Conversation的文章:Opening Statemen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A Trial,解釋他如何給學生上課,告訴那些未來的律師,如何準備對勝訴極其關鍵的開庭陳詞。)

好萊塢電影經常喜歡在法庭戲劇中渲染律師的結案陳詞,但實際上,開庭陳詞恐怕才是庭審中最重要環節。美國前總統川普涉嫌與人共謀操控2016年大選(所謂的「女星封口費」)案件,4月22日在紐約聽審,起訴和辯護雙方的律師都發表了開庭陳詞。

在這個案子中,曼哈頓地區檢察官Alvin Bragg指控川普犯下34項偽造商業記錄,目的是在2016年總統大選之前影響選民對他的了解。川普提出無罪的抗辯。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65%到75%的陪審員會在開庭陳詞後對案件做出決定。而且其中有85%的人,在看到所有證據並庭審結束時,維持他們在開庭陳詞後所形成的立場。通常到了結案陳詞的時候,贏得陪審團的支持已經太晚。

對於經驗豐富的庭審律師來說,這種現象並不令人意外。他們知道陪審員(實際上是一般人)處理資訊的兩種理論:首要性和新近性的概念。人們一般對自己最先聽到和最後聽到的東西印象最深,所以雙方的律師都爭取以最轟動的方式發表開庭陳詞。

Sullivan教授在哈佛大學教庭審課程20年,其中一部分就是教導如何發表有力的開庭陳詞。如果你希望在用開庭陳詞結束時贏得陪審員們支持,應該怎樣做呢?

專門研究庭審律師的人都知道,如果你展示的案情理論很成熟,並且主題精闢簡潔,陪審員的接受程度就高。案情理論是個三到五句話的簡短總結,有點像「電梯推銷」式的案情陳述,便於記住。 通常,開庭陳詞的第一句話就點出這個主題,然後律師對理論做出比較全面的描述。

如何發展案情的理論和主題,是法律學生要學的第一個技巧。為了有效地傳遞你的案件理論,許多律師會開門見山地說「這是一個關於…的案件」,然後填寫一些具體細節。

比如一樁謀殺案的檢控律師,起開庭陳詞可以這樣開始:「陪審團成員們,這是一名無辜年輕女子死亡的案件,我們有關注此案公民的見證,他們都指出被告是有謀殺她動機的人。」

而辯護律師的開庭陳述內容可能完全相反,與檢控律師形成鮮明對比:「陪審團成員們,這是一位嫉妒的前情人冷血射殺一名婦女的案件,然後逃離美國,並留下我的當事人來承擔法律責任。」

上面的開庭陳述例子為陪審團提供了足夠的資訊,去建構他們在整個庭審過程中聽到的證據。數據顯示,有超過三分之二的陪審團成員會立即做出關於誰是誰非的決定,並在聽審結束時也沒改變。

為甚麼會這樣呢?我猜有點像「先入為主」的道理,有了開庭時得到的最初印象,在聽審開始時,陪審員好像戴上某種有色眼鏡,來處理其餘的所有證據--無論是否對控方或辯方有潛在幫助。

開場陳詞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這些陳詞為陪審員定下了基調,並提供一個框架,來了解他們即將聽到的證詞。

在川普的這個紐約案子中,檢察官把主題定為「同謀的選舉詐騙」而不只是商務簿記的造假,更不只是品格敗壞的掩蓋。川普的辯護律師呢?似乎在說:「誤導選民不算犯罪,民主過程就是這個樣子的。」

即使那些陳詞沒有怎麼影響陪審團,根據現場記者的報告,他們聽見第一位證人講述Catch&Kill同謀故事的細節時,很多人好像進入了另一番世界,著迷不已。(見證人David Pecker是川普的老友,2016年用花邊小報幫川普打擊競選對手。)

Wednesday, April 24, 2024

霸凌行為與挺川普

Pat Kahnke牧師是2016年退休的福音派教會牧師。他出版過兩本對基督徒很有影響力的書,現在有個油管頻道。最近他發起一個新的工作項目,叫作A Christian Case Against Donald Trump,意在解釋基督徒為甚麼不該支持川普做總統。

Kahnke牧師基本上打算把一本書的內容分成許多短講視頻,本文介紹他要講的部分內容:川普的霸凌行為沒有引起基督徒的反感--這多少有些奇怪--但他要你從威權主義角度來理解。

Kahnke牧師放了兩段視頻來解釋基督徒對權柄和能力的理解。一段演示了對川普行為的評論,另一段是個去年公開為基督教國家主義唱讚歌的基督徒對霸凌的看法。

在非基督徒看來,基督教的本質就是威權主義,所以基督徒當然支持川普向政治對手發出威權恐嚇。Kahnke牧師說這很難反駁,因為留言區有很多自稱基督徒的人貶斥留言,似乎在證實非基督徒的這種看法--基督徒的確有濫用權柄和霸凌的問題。

還有一些人為自己的挺川普立場擺理由,說川普是個幫助基督徒打文化戰的勇士--一種「他恨我們的敵人」心態--但世界上從來不存在那種民粹主義者所想像出來能夠擁護的、善良無害的獨裁。獨裁專制人物都是些善於挑動利用群眾暴力,破壞一切阻撓他們抓權的規章制度,像普京那樣的騙子。

我們在這裡說的「規章制度」,是指新聞媒體、高等學府、科研群體、司法系統、以及任何可能挑戰他們黑幫老大式治理的機制。俄國威權主義就是一個黑手黨穩步破壞體制的例子--最後貪污犯罪團夥掌握核武器...

Ian Bassin律師是捍衛民主法學會的主任,他把人類治理模式歸納為兩類:不理會道德規範以霸凌欺侮為勝;和建立規章制度保護許多人的安全和利益。川普一夥屬於前者,現在想要威脅陪審團和打破一切法庭規條,而大多數人的人身安全和自由需要依賴這些規條的保護。

有些人在無法無天的環境中能夠興旺發達,他們希望擺脫所有的體制規章,不想受這些東西限制。Jason Stanley對於法西斯主義如何運作有很好的描述,川普非常合適法西斯主義標籤。但Kahnke牧師沒有使用這個標籤,而是用了一個比較普通的字眼:民粹分子的威權主義。

論到川普受到的那些指控,川普就像Stanley描述的那樣,法西斯領袖利用法治手段,但只針對政敵,自己則在法律之上。川普指責拜登把司法部變成了迫害他的武器,可目前這樁「封口費欺騙選民」的訴訟案是在紐約法庭(和司法部無關)。想當年競選時他帶領民眾呼喊Lock Her Up(把對手柯林頓夫人關押起來),儼然一副嚴格執法的面目,現在違法受審,基督徒怎麼還繼續支持他這種人呢?

原來是這些獨裁霸凌者都會利用傳統信仰來作自己的勢力基本盤,只要提出對(世界大亂之前的)某種美好過去的訴求,承諾(我們信徒要重新昌盛/他們不信要搞破壞)這類事,達到劃分民眾。他們知道挑動一批民眾反對另一批民眾,只要矛盾足夠大,就可以將人妖魔化和得到信徒支持,無論顯得多麼霸凌。

有位基督徒Steven Wolfe寫了《The Case for Christian Nationalism》那本書,提出基督教國家主義很必要。他書中的主要論點就是:婦女把一切事情都搞壞了--強迫男人按規矩守秩序啦等等,何不讓他們用拳頭施加霸凌,來建立自己的等級次序呢?這個人有一次接受訪談,回答耶穌溫和接納各種人,婦女們從本性上更加容易效法耶穌的問題。

Wolfe說,婦女的確比較包容和同情,有比較強的平等主義原則傾向,於是傾向於把教會裡搞得制度化、程序化,讓一些原本武斷自大或天性優越的人不得不壓抑競爭的衝動,關照平等合作問題。男人在這種環境中失去優勢,基督教國家主義無法興起,所以不好。

Kahnke牧師聽了上面這番表述,覺得這種用拳頭打鬥建立自己主宰地位的做法,無疑會懲罰那些不同意這種觀點的人,和雅各書3章關於真智慧的教導直接衝突:在何處有嫉妒自私,就在何處有混亂和各樣的惡事。但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純潔,後是和平、溫良隨和、滿有憐憫、滿結好果,沒有偏見、沒有虛偽,並且義果是以和平栽種在和平使者中間的。

和平溫良隨和和滿有憐憫等等不是女性特質或男性特質,而是基督徒的特質。有人會說,Wolfe又不是真正的牧師,又不是嚴肅的神學家,他的看法怎麼能代表基督徒呢?

但Wolfe這種基督教國家主義者,有點像龍與地下城(D&D)遊戲的玩家,把聖經和他們的神學當作遊戲規則書,自己作解讀遊戲規則和決定遊戲走向的地下城主,又想像基督徒總是好人、信仰永遠正確,一天到晚和與己不同的惡魔作戰。

男人如果相信和想像「勇敢戰鬥」是個好品質,能夠贏得婦女甘心順服他們一輩子,所有人皆大歡喜,那麼使用甚麼手段自然就不必受甚麼道德限制。所有閱讀Wolfe那本書的人,不光是基督徒,恐怕都以為是找到了智慧奧秘。2020年有一本《耶穌與John Wayne》寫出基督徒羨慕「不完美男子漢」形象的原原本本,我介紹過一次。

因為其中的訴求恐怕是最原始粗獷的人類(惡棍本性),能夠奉耶穌的名同時支持這訴求多麼痛快!但真正的基督徒應該發聲,反對這種不擇手段攪局獲勝的衝動,不讓Wolfe或川普這種人告訴我們如何作一名基督徒。

Sunday, April 21, 2024

抖音:社交媒體時代的擔心

眾議院最近提出立法,要禁中國產品TikTok了。拜登總統也表示,如果法案在國會通過,他會簽署。新的法案要求中國(字節跳動)公司把其美國股份賣給一家美國公司,否則就禁止營運。字節跳動對此表示抵制。

這個提案是出於一系列國家安全方面的考慮。第一,根據一個「中國情報法」,中共可能要求字節跳動收集情報。換句話,TikTok收集的數據理論上可以被中國政府使用。另外,TikTok在美國很受歡迎,許多年輕人看抖音上的新聞,讓抖音成為中國施加其政治影響的有力工具。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最近聲稱,中宣部運營的TikTok帳戶在2022年試圖影響美國中期選舉,現在也試圖影響2024大選--他們排擠對中國批評的聲音,放大美國社會的意見分歧。

支持禁抖音的人認為,中國反正是禁止國外一切的社交媒體平台進入中國運營的,美國現在禁止他們不算甚麼,而且美國已經限制了重要媒體網絡的外資所有權。

不過反對這項立法的人也有道理:中國政府不需要從TikTok來收集有關美國人的數據。他們可以從數據經紀人那裡購買想要的所有數據,因為美國並沒有聯邦層面的數據隱私法。美國人既然批評中國禁止其它國家的社交媒體平台在中國營運,說是獨裁手段,美國豈不是自己不該這樣做嗎?

Nir Eisikovits是哲學教授,也是麻省大學波士頓分校的應用倫理中心主任。他覺得這項立法總的來說有道理,但反對的主張也有道理。然而,他指出禁止抖音App也是一種轉移注意力的做法。

在過去的幾年裡,Eisikovits教授和他的同事研究人工智慧系統的影響,特別是對人如何理解自己的影響。他說最近針對TikTok提出的舉措忽略了更重要的一點:美國人的消息來源質量下降了,而且這不只是在哪個社交媒體平台才有的問題。

也許禁抖音最令人信服的理由是,許多美國年輕人從抖音獲取新聞,這就讓抖音成為施加政治影響力的有效工具。但是,提出把抖音所有權轉為美國所有,這種解決辦法忽略了一個更根本的威脅--人們以為從社交媒體去了解世界沒有甚麼問題。

Eisikovits教授認為,更深層的問題並不是中國政府能夠輕易操縱(過濾/編造)抖音上的內容。真正的國家安全漏洞是:人們允許社交媒體成為自己的主要資訊來源。問題在於,創建社交媒體的目的主要不是為了向人們提供資訊,乃是為廣告商服務,要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各家社交平台的商業模式管理區別不大。為什麼人們在社交媒體上遇到的許多內容都是暴力、分裂和令人不安的?因為勾起強烈情緒的爭議性貼文能夠吸引更多注意力,讓他們的目光停留比較久--藉著用戶的參與反應,來為廣告商提供比較好的獲利機會。

認真閱讀經過嚴格核查的資訊,與受操縱花費盡可能多的時間隨意瀏覽,這兩者之間有著重要的區別。前者是民主公民的命脈,作為參與政治決策的需要而獲取可靠資訊。而後者劫持你的注意力,讓他人獲得經濟利益。

如果TikTok受到禁止,許多用戶可能會遷移到Instagram和YouTube,受益的是Meta和Google及其母公司,但不會增進國家安全。人們照樣會接觸到許多的垃圾新聞,而且這些社交媒體平台也會受到操縱。俄國人干預2016年大選,主要使用的就是臉書和推特。

美國人決定從這種渠道獲取訊息,就破壞了參與嚴肅政治的根本要求--了解真實情況才做決策。解決這個問題無法藉著限制某個外國社交媒體App。

研究表明,人們需要了解媒體和科技,包括了解社交媒體公司如何賺錢,那些的算法如何主宰人們在手機上所看到的內容,以及不同類型的內容會如何影響人們的心理等等。

Eisikovits教授和他的同事最近與波士頓市長青年委員會啟動了一項試點計劃,旨在提高人們對電子媒體的知識了解。他們談論日常使用的技術如何破壞隱私,算法在塑造人們的音樂品味和塑造人們的政治同情心等方面起的作用,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將會如何影響人的思考和讀寫能力。

過度使用社交媒體對人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這項試點計劃會提供證據。他們會討論如何離開手機一段時間,並對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的內容抱健康的懷疑態度等等。

保護人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是一項挑戰,兩黨都需要關注。科技公司可能不會歡迎某些提高媒體和技術素養的措施,但Eisikovits教授相信這些教育是必要的,培養有思想有主見的公民,不受社交媒體平台的操縱,這對民主社會很重要。人們不能將自己的注意力盲目交給廣告商和國內外各種政治宣傳活動。

你的新聞主要來源是哪些渠道?希望你「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學會比較和辨別消息的可靠性,也鍛練使用批判性思維的技巧(本文內容取自專家資訊網站The Conversation文章:TikTok fears point to larger problem。)

Friday, April 19, 2024

氣候變化與珊瑚群死亡

美國政府科學家證實,氣候暖化已導致全世界的珊瑚礁第四次發生大規模白化事件,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白化事件。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珊瑚群觀測機構(CRW)說,大約54%的帶有珊瑚群的海水經受到足以導致白化的熱壓力。

當12個月內有12%以上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主要海洋經受到引起白化的熱壓力時,就宣告發生了全球(珊瑚礁)白化事件。這種宣告要求有確認的白化報告。CRW確認,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已在2024年經受了最廣泛的熱壓力。

第一次全球珊瑚白化事件發生在1998年,當時20%的海洋珊瑚群暴露在足以導致白化的熱壓力水平下。第二次發生在2010年,有35%的珊瑚群達到了這個白化閾值。而2014年至2017年的第三次事件中,有56%的珊瑚群遭受到這個等級的熱壓力。

CRW主任Derek Manzello博士告訴《衛報》,當前的白化現象可能很快就會超過上次的程度,因為「經受白化熱壓力的珊瑚礁區域每周增加大約1%」。

NOAA設定的白化開始閾值與珊瑚與給定時間內所積累的熱量有關,用加熱週(DHW)來量度。如果珊瑚連續7天比平常最高值還高了1°C,就算累積了1個DHW--CRW把4個DHW視為白化閾值。

珊瑚群棲息了海洋四分之一的生物種類,豐富多樣,但其覆蓋面積不到海洋的1%。珊瑚為好幾百萬人提供糧食和旅遊收入,也保護海岸線,但珊瑚礁是最容易受到全球暖化影響的生態系統之一。

目前的全球珊瑚白化事件是2023年上半年從北半球開始的,美洲各地的珊瑚因創紀錄的熱壓力而白化。根據NOAA,整個熱帶地區都已確認大規模的白化現象,包括佛州、加勒比海地區、巴西、南太平洋、中東和印度洋部分地區(從印尼西海岸到東非附近海域)。

長期且嚴重的白化會殺死珊瑚,但溫度若下降得夠快,生物種類就能恢復。研究發現,先前白化過的珊瑚比較難以再生,也比較容易感染疾病。Manzello博士說,全球暖化與El Nino現象結合,推高了海面溫度。他說科學家幾十年前對全球暖化中珊瑚的命運預測目前正在變成現實。

他說,「說到底,隨著珊瑚礁經受更加頻繁和嚴重的白化事件,越來越沒有時間讓它們恢復。目前的氣候模型表明,地球上的每一個珊瑚群都會在2040年至2050年之間的某個時間經受嚴重的、每年一次的白化。」

Ove Hoegh-Guldberg教授是最早研究珊瑚的人,他是最先把珊瑚白化與全球暖化聯繫起來的人之一。他說「我們顯然必須阻止政府投資化石燃料,否則我們將沒有機會(拯救珊瑚礁)」。

今年早些時候,CRW不得不在全球珊瑚白化預警系統中增加了三個新的警報級別,以應對不斷加劇的極端情況。國際珊瑚群協會副主席Tracy Ainsworth教授說,現在白化已經擴展到地球上一些最偏遠的地方:「我們沒能保護世界上的珊瑚群以及靠它們養生的社區,這種疏忽是全球範圍的。」

大堡礁目前正遭受八年來的第五次大規模白化。CRW的數據顯示,2024年有80%的珊瑚礁遭受白化的熱壓力,高於2017年創下的歷史高點。

澳洲政府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首席科學家Roger Beeden博士說,全球針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了:「據我們所知,珊瑚群的預後並不好,大堡礁也不能倖免。我們當然不會放棄,但這些珊瑚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本文內容取自《衛報》氣候危機專欄的介紹文章:Global heating pushes coral reefs towards worst mass bleaching

Wednesday, April 17, 2024

川普的股票和其它麻煩

不知您是否還記得,2021初年川普因在推特社交平台上為陰謀論背書和煽動暴力,被推特封號之後,川普隨即策畫成立了川普媒體與科技集團(TMTG),雖有很多人表示看好和支持,但多數股權還是川普的。醞釀許久,今年3月,終於與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DWAC)合併上市。

DWAC公司總部在佛州Sarasota,首席執行官(從2022年1月起)是Devin Nunes,一名離開眾議院共和黨領袖地位的人,想必是相信自己遇到大好商機。2022年2月,TMTG推出新的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一個和推特功能差不多的產品。不過一年之後,川普自己說他從Truth Social沒有賺到多少錢。

2024年4月1日,DWAC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報告,告知TMTG在2023年經歷了巨大的財務挑戰。DWAC在2023年11月的財務披露中,說管理層對公司經營和支付賬單的能力存在「嚴重懷疑」。

上述情況您可以從維基百科蒐集的有關資料看到。有個法律解釋頻道LegalEagle,進一步說明了TMTG作為上市公司可能觸犯了美國證券交易法律的問題,就是公司內部人員用欺騙手段抬高股票價格然後甩賣的做法。

根據LegalEagle的介紹,TMTG告訴投資人,公司營運的目的是為「捍衛言論...和所有美國人」的自由而鬥爭,並且捍衛「民主...和資本主義」制度云云。乍聽不錯,只是不真。

明眼人一看都知道,右翼所要捍衛的言論自由,其實是指(白人)在媒體上發表仇恨言論的自由,他們把反對公開仇恨和偏見言論的要求稱為「政治正確」;他們詞彙中美國人決不是指所有的美國人,因為黑人、原住民、甚至婦女的同等自由似乎都沒有包括在內;結果,他們的民主(協商)大概只是寡頭之間的協商,沒錢別指望發言被聽見;他們施行的資本主義是極端的市場自由和利潤第一,是反對規章制度、減少政府運作、反對多抽稅辦公益等等。

營運目標寫得華而不實還沒什麼,長線投資行家就不那麼容易上當了。這個以川普名字為標記的股票DJT難道不是他的私人腰包?他的營利除了坐等願者投錢進來,還有甚麼別的營利增長方式嗎?別忘了川普需要取錢付他的法律費用。

Truth Social的註冊人數遠遠不如預料,廣告商所獲無幾,除非TS平台的用戶能夠不斷增加,我不信這家公司能增長。不出所料,DJT股價一天大增6%,次日大降5.4%,也許是取決於不大一群投資人對(低買高賣)機會的判斷。

DWAC在2021年是個剛上市不久的公司,它如果併購了TMTG,TMTG一般無需受到證券交易所的嚴格審查。不過DWAC創辦人在上市之前就宣布過這項併購計畫,後來又因搞非法的內部交易受到刑事指控,最終不得不批露TMTG的2023年嚴重財務虧損,頓時引起股價大跌。

這幾天,TMTG宣布要增賣15%的股份,頓時引起股份進一步下跌,因為在不發展的情況下,公司的總價值是不變的--數量增加等於每一現有股份的價值降低。即使股數不增加,如果某個大股東要賣掉一些股份,股價也會大跌,因為其他投資人的信心會因大股東的撤資而受挫。

此外,川普的第一樁刑事案件馬上在紐約市開庭,提起訴訟的是曼哈頓地區檢察官Alvin Bragg,指控川普34項罪行,都與他涉嫌掩蓋2016年總統選舉期間向色情女演員Stormy Daniels支付的$13萬美元封口費有關。

川普被指控非法密謀偽造商業記錄以隱藏甚麼,這些都屬於輕罪。但如果偽造記錄是為實施或隱瞞另一項犯罪,川普犯的就是重罪。Bragg說,川普計劃要隱瞞的罪,除了逃稅,還違犯了州和聯邦選舉法(叫做非法干預選舉)。

有些人說,證明川普在這個案子裡有意違法干涉大選未必容易,但多數法律分析員都認為,Bragg起訴經濟犯罪很有經驗,看上去他已得到確鑿的證據。

Sunday, April 14, 2024

新時代的新騙局

新技術落到壞人手裡,他們就能夠用你想不到的方式詐騙/偷竊,而你最好的防衛是了解那些新的犯罪花樣。本文內容取自AARP文章:Six Fast-Growing Scams Coming Your Way

第一種是支票仿造。從前竊賊從郵政信箱、郵箱甚至運輸途中把紙支票偷去後,要用化學品清洗支票,刪除金額和收款人,只保留簽名,以便他們可以重新填寫名字和錢數。但現在,他們發現偷竊容易多了。竊賊只要拍到支票的電子照片,就可以使用商用軟體進行更改了。

全球信用驗證和金融服務公司Experian副總裁Michael Bruemmer負責解決資料外洩和保護消費者。他解釋說:「即使你的支票上帶有浮水印等安全特徵,電子修改結果看起來也非常真實。」他說犯罪分子可以列印一張新的假支票,或者只用銀行的手機App將更改後的圖像存入即可。

建議你考慮使用比較安全的付款方式,例如信用卡。但如果你選擇寫支票,詐騙犯仍然必需竊取實體支票才能造假。不要把支票放入郵箱寄送,而是直接投遞到最近的郵局。你還要不斷監控自己的支票帳戶,留意任何可疑的兌現活動。

第二種是聲音詐騙。技術進步讓竊賊捕獲你的語音錄音,然後能夠使用軟件產生一個「深度偽造」版本來冒充你。我曾經介紹過一次DeepFake技術,你可以參考。Bruemmer說,罪犯製造出你的聲音,就可訪問你的保險或金融機構,或申請駕駛執照。

《紐約時報》最近報道了一個案例,是一家大型銀行的代表接到了佛州投資者聲音的深度偽造電話,要求銀行將這人的資金轉移到其它地方。還好銀行及時發現了這項詐欺行為。

為了防止聲音被盜,Bruemmer建議不接陌生人電話,別人可以用手機短信來聯繫你。甚至接聽看似來自自己所知道的聯絡人,也要持謹慎態度,因為你不知道別人的手機是否被盜,或SIM卡被人復製。

第三種是打電話或寫信說你贏得了巨額財富。但騙子不是讓你提前繳稅或其他費用來領取不存在的獎品,而是要你提供銀行資訊和社會安全號碼,說是要驗證身份並設置付款。Bruemmer解釋說,這只是身份盜竊的另一種形式。他們不是快速掠奪你的銀行存款,而是玩持久戰,比如在你的帳戶上寫小額支票,看你是否注意到。若沒有注意到,他們就會繼續用這個帳戶,以你的名義申請信用卡和信用額度,為日後行竊找機會。

所以,如果你接電話,被告知贏了某種巨額款項,最安全的選擇就是掛斷電話。永遠不要提供任何個人資訊。

第四種是冒充名星和你聯絡。新冠大流行期間,明星們試圖透過社交媒體和線上音樂會等等活動來與粉絲們保持聯繫,以至於有些粉絲容易受騙於冒充名人或名人經理的騙子。他們會說某某明星喜歡你的評論,想跟你說話--這是她的個人社交帳戶等等。你若果然與這位名人進行「私下」聯絡,話題就會慢慢轉到名人的財務困境或貸款需要等等。

你若收到自稱是某著名演員者或超級運動員或代表他們的人的直接訊息,請保持懷疑,那幾乎可以肯定是個騙局。

Friday, April 12, 2024

LGBTQ+的人口調查

LGBTQ+代表了女同性戀(Lesbian)、男同性戀(Gay)、雙性戀(B)、跨性人(T)、懷疑自己不屬上列也不屬男或女的其他人(Q+)總稱。自認屬於這個群體的人數在過去十年中翻了一倍,然而無論是性取向還是性別角色(SOGI),人們對這方面的調查研究非常有限。

本文內容取自Brookings研究所去年發表的報告「LGBTQ+ Data Availability」。科學家研究SOGI,是想了解這些人的經濟康寧狀況。由於很多時候人們填各種表格時沒有詳細問SOGI,而這部分人口似乎在年輕人中增加了,所以分析他們面對的社會問題越來越重要。

本文歸納分析的是四組公開的美國數據:行為風險因素監測系統(BRFSS)、全國健康訪問調查(NHIS)、美國社區調查(ACS)和人口普查家庭脈搏調查(Pulse)。這四組數據從不同層面收集到一些SOGI數據。

SOGI資訊收集方式的差異會影響LGBTQ+發生率的估計。雖然估算不同資料集的差異相當大,但每項調查都記錄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非異性戀身分的人數大幅增加。在過去的近十年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地認定自己為LGBT中的一員。NHIS的數據告訴我們,在2013年,大約4%的18-24歲青少年被診斷為LGB,這一比率到2021年則增加到9.5%。

由於這些調查的時間跨度還比較短,目前還不知道當前的年輕人群會如何發展。但一個重要的結論:既然LGB很大一部分比較年輕,將他們納入經濟分析非常重要。

ACS不收集性取向資料,也不問一個完整的性別角色認同問題,他們只根據同居情況對家庭進行同性家庭(SSH)和異性家庭(DSH)的分類。所以,很大一部分LGBT群體未被ACS識別,包括青少年和沒有談戀愛的LGBT個體。為了估計ACS在調查中遺漏的LGBT人口數量,研究人員將年齡組與另外幾個數據進行比較,因為那些數據包含了比較詳細的SOGI資訊。

Pulse和BRFSS的數據資料比較多,分別顯示出18-24歲年輕人中的LGBT人口比率大約為22%和17%;NHIS不問跨性與否,同一年齡組中的LGB人群佔了將近10%;如果只問同居狀況,那麼ACS和NHIS的數據差不多,18-24歲年輕人確定同居關係的少於1%。事實上,在所有的年齡組中,同性同居的人都只佔LGBT人口的一小部分。

根據研究人員的估算,在2021年,ACS統計到的同性同居人口可能僅佔LGBT全國總數的12-26%。而在年輕人中,這個比率更少,可能只佔LGBT青少年總數的3-5%。也就是說,在ACS數據中沒有得到識別的1730萬LGBT人口中,有450萬是年輕人,值得關注。

有同居關係的LGBT個體可能在多方面與LGBT整體有所不同。研究人員使用新的Pulse調查數據來研究LGBT群體當前的經濟狀況,發現他們的平均經濟成果比非LGBT群體差,這種差異能夠部分地由年齡等特徵來解釋。藉著比較Pulse和ACS中類似的結果參數,他們發現ACS誇大了LGBT族群的經濟福祉,因為有同居關係的LGBT個體往往年齡較大,並具有其它方面的優勢。

制定政策的人應敦促聯邦機構改進調查問卷設計,以填補重要的知識空白,來制定比較合適LGBT群體的政策。除了ACS需要改進SOGI數據收集,NHIS也應該詢問跨性和性別角色認同方面的問題。

最近的立法已經開始把認真收集LGBTQ+數據納入優先事項,這是更好地分析這部分人口狀況的必要步驟。

Wednesday, April 10, 2024

各州公民權利與選舉法

美國的聯邦選舉是匯集各州選舉結果之後所決定的。這幾年我才了解到,有些州的選舉制度並不公道,要麼不斷找藉口取消某些選民的投票資格,要麼讓他們投票不方便。本文介紹的是北卡州情況,內容取自Democracy Docket網站文章介紹:A Vision for North Carolina

州立法院是由多數派來掌管的。它可以把民選的總檢察長解僱嗎?原則上不行,但技術上能做到。北卡州隸屬民主黨的總檢察長的Josh Stein就這麼在2021年8月被「解雇」了(或把他的工作交給別人了)。

怎麼回事?北卡州一家初審法院的三名法官曾經裁定,過去因犯過重罪而判刑、假釋或緩刑的居民,不要再剝奪他們的選舉權,他們可以登記投票。於是北卡恢復了56,000人的投票權,這是1964年《民權法案》通過以來州內最大規模的投票權擴大。但這項裁決立即引起共和黨控制的州議會憤怒,他們要求Stein的AG辦公室對這項裁決提出上訴。

Stein作為總檢察長(AG)是州內的首席律師,負責向州立法院提供法律諮詢,比如對法院裁決提出上訴等等。但他拒絕對擴大投票的裁決提出上訴,以致州參議院的共和黨領袖Phil Berger和州眾議院的共和黨議長Tim Moore寫信告訴Stein,他們正在尋求私人律師對裁決提出上訴(等於繞開他)。Stein並沒有真的被解職,因為要罷免像總檢察長這樣的民選官員,彈劾程序複雜而漫長。

Stein電郵告訴Democracy Docket法務媒體,他就職宣誓捍衛的是北卡憲法和北卡公民,而不是效忠立法院:「我的辦公室徹底審核所有送來的案件,決定不捍衛不合憲法的政策。」這個案件最後上訴至北卡州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推翻了初審法院的裁決。

Stein現在決定競選北卡的下一任州長--民主黨的Roy Cooper州長任期即將結束,目前共和黨控制了州立法院,若沒有一位民主黨的州長否決他們的立法,他們就會有機會頒布一些史上最嚴格的限制墮胎、限制投票權和民主的(法律)政策。

共和黨的州長候選人是副州長Mark Robinson,代表了北卡的極右派--公然貶斥LGBTQ群體為「骯髒」,承諾徹底禁止墮胎,甚至說婦女不應該擁有投票權等等。

相比之下,Stein的立場是:墮胎是婦女保健的一個必備工具、投票權應該人人都有、民主應該得到堅定捍衛。他不怕為自己的信仰而奮鬥,即使會與其他立法委員產生分歧也不介意。

這次選舉影響重大。美國有兩個搖擺州在這次選舉總統時同時舉行州長,北卡是其中之一,引人注目。Stein說:「競選路未必一帆風順,但我無論是作為總檢察長還是下一任州長,必為每一位北卡州人的權利而戰鬥。」

Stein信仰猶太教,在Chapel Hill長大。他告訴Democracy Docket:「我的信仰要求我們每個人都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做貢獻。我的父母撫養我的兄弟姐妹要效法他們,堅持正義。」

Stein的父親是一名律師,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參與創立了北卡州第一家(種族混合的)律師事務所。他認為父親的法律工作對他的政治生涯產生了重大影響:「在我們國家反對歧視和爭取平等的法律鬥爭中,父親的工作贏得了開創性的勝利。即使有人用燃燒彈將他們的辦公室燒毀,他們從未放棄行公義,也沒有退縮。他們知道伸張正義的鬥爭既緊迫又持久。」

Stein從2009年至2016年是州參議員,他最大的成就包括擴大州內的DNA資料庫、禁止網路追蹤、以及增加可再生能源的稅收抵免。Stein在2017年宣誓就任總檢察長,不久立法院通過了一項法案,旨在遏制鴉片類止痛藥的濫開處方--他起訴助長鴉片危機的主要藥品製造商和分銷商,得到$560億美元的賠償,其中至少$15億美元直接流向北卡州。

Stein在2021年不同意限制選舉權的上訴並非唯一一次與北卡共和黨人起矛盾。在2020年9月,COVID-19大流行最嚴重的時候,他的辦公室與州選舉委員會談判,延長了接受郵寄選票的期限,並確保選民在無必要見證人簽字的情況下,選票仍被數算。州議長Moore登報猛烈抨擊Cooper州長和Stein總檢察長「互相勾結」,試圖破壞投票的安全可靠性。

2022年,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羅訴韋德案,等於恢復各州自行制定的墮胎法。北卡的法律是禁止懷孕20週後的墮胎,Stein拒絕執行,指示北卡州司法部不要採取限制婦科醫生的行動。此舉再次引起了州內共和黨人的憤怒,登報譴責Stein「致力於倡導墮胎,而不是遵守和維護法律」,並居然「玩忽政治,為此籌款」。

Stein不為所動。如果Stein成為北卡的下一任州長,他的工作肯定會很艱難,特別是考慮到該州正在考慮操控選區地圖、嚴格的選民身份法以及許多其它限制選民投票權利的條款。Stein沒有忽視這項挑戰,但他將挑戰視為競選的基石:「我們的民主制度應該讓人民選擇自己的代表,而不是相反,國家應該保護人民的投票權,而不是限制它...作為州長,我將努力確保人民的投票權得到保障。」

看來,你如果注重美國的民主制度健康持久,就不能只關心總統選舉,乃要留意本州、本地各級官員的選舉--監督和支持他們的工作。北卡如此,到處如此。

Sunday, April 7, 2024

美國長老會的歷史

「長老會」從廣義上是個教會體制,以代表大會的形式來治理,而不是主教治理或會眾治理。從狹義上講,長老會是改革宗創立時加爾文(John Calvin)所強調的新教團體的名稱。正統長老教會最重要的標準,是1647年的《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和《要理問答》--其中闡述的教會主要特徵,就是長老教會治理、加爾文主義神學、以及無規定形式的崇拜。

長老會的會友是來到美國最早的一批改革宗移民之一。他們定居在東海岸,並開始向西進入「西大荒」,1630年代就在那裏建立了教會。1706年,七位長老會牧師組成了美洲大陸第一個長老會的Presbytery,神職人員享有組織、敬拜、傳教、教導和施行聖禮的自由。後來新移民人口不斷增長,促使長老會於1717年組織了一次特別代表大會,共有四個Presbyteries參加。

那時教會開始發展自己的本地領導力和教育、宣教、慈善機構,還經歷了第一次內部衝突。

在美國革命戰爭(1775-1783年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大英帝國)時期,主導美國殖民地生活的宗派不止是長老會,但長老會參與和影響了州與國家憲法的起草。美國的權力分立和互相制衡架構的建立,就是出於對上帝主權和人類罪惡的改革宗觀點。美國獨立迫使教會和政府結構進行調整,1788年在費城,長老會又召開了一次特別代表大會,成立了美利堅合眾國長老會總會(PCUSA)。會上通過接受了一部憲法,其中包括教會治理形式、禮拜項目、以及贊成《威斯敏斯特信條》和《大要理問答》和《小要理問答》的教義。

1789年,總會在費城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十九世紀初,教會搞復興運動,所到之處組織會眾、建立Presbyteries和舉行特會,強調教會的連結性。長老會還幫助組成志願團體,以鼓勵教育、宣教、傳福音和改革。教會開始意識到這些教會運作功能在本質上是協作性的,於是漸漸成立了自己的董事會和機構,來滿足國內外的工作需求。美國長老會對美洲原住民、非裔美國人和世界各地的宣教支持是它的工作特色。

十九世紀美國長老會的另一特徵是在神學、治理和改革(特別是奴隸制)的不同意見和分歧。不同的教派,例如Cumberland長老會和北美聯合長老會,紛紛形成。南方長老會(PCCSA)1861年從PCUSA分離出去,是因為奴隸制與聯邦問題無法調和。

到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有很多引起不同意見的話題。PCUSA強調合一與大公,參與各種組織,例如加入世界改革宗聯盟、成立世界歸正宗教會聯合理事會(Reformed Ecumenical Council)、聯邦教會理事會(Federal Council of Churches)及其後繼的美國基督教會全國理事會(National Council of Churches of Christ in the USA),以及教會聯合協商會(Contractions in Christ)。

這段時期還見證了海外宣教工作的驚人增長與衰落,以及關於敬拜和懺悔的爭議與分裂。婦女事奉的議題、民權和其他社會公義的議題、以及服事不同族裔的教會,都對教會生活發生了重要影響,教會重組和成員流失是這段時期的特徵。

經過多次的分裂和重組之後,美國長老會目前最大的宗派是PCUSA,其全國辦事處在肯塔基州的Louisville,是南方和北方兩支長老會合併的結果。至2021年止,PCUSA有8800間教會,會友總數超過110萬人。

現在你如果翻看PCUSA的信仰告白可不是幾頁最古老的《威斯敏斯特信條》和大、小《要理問答》而已,乃是挺厚的一本書,把歷來簽署過的有關各種議題的信仰告白都收錄其中。有話說「改革宗的信仰仍在不斷地改革」。所以,PCUSA現在是個思想開放、容納各種觀點的宗派。

Friday, April 5, 2024

改變觀點之謎

我們大概都知道,改變一個人的觀點並不是那麼容易。有些共和黨人為甚麼會從反對川普上台,變成擁護他違法連任,你不覺得是個謎團嗎?今天看見一個人接受訪談,其中一個問題就是關於共和黨人改變立場之謎。受訪人Tom Nichols是一位外事方面的專家,現在《大西洋報》工作。

Q:在所有改變對川普觀點立場的公共人物中,哪人給您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A:首先是J.D. Vance,他曾在大西洋報撰文,說川普是個文化毒品(會毒害一大批人),卻在川普下台後作為支持川普的競選人,奪得Ohio聯邦參議員席位的人,180度大轉彎。另一位是Elise Stefanik,我一向以為她屬於共和黨建制派中的溫和人物,現在卻把參與J6暴亂入獄判刑的那些人稱為「hostages」(意思他們是被當作人質抓起來的政治犯),令人驚訝。

Q:有些人是令人失望,另一些人是令人驚訝。有些人我們以為一定會支持川普到底,卻沒有那麼做。
A:是的,比如Liz Cheney,是眾議院中強硬支持川普政策的右翼人士,卻不支持他用非法手段留任白宮。我們保守派歷來認為自己捍衛憲法,駁斥進步派關於憲法需要不斷修改的論調,沒想到現在反過來了,保守派為了支持川普連任,不惜違法。除了Cheney,我還要為福音派領袖Russell Moore叫好,為了公開反對川普和自己的教會鬧翻,整個宗派賣身川普時他不賣。

Q:還有的人,比如Michael Flenn或Rudy Guiliani,本來都在各自的崗位是挺受尊重的人物,卻變成了不惜一切為川普鋌而走險的人。您認為他們是一貫那個樣子,還是後來為了某種原因變成那樣的?
A:這個問題挺有趣,我知道Flenn似乎老早就是那個樣子。他當上國防情報部門(DIA)主任時,我就聽說這位三星將軍說話做事瘋狂古怪,後來不知甚麼事奧巴馬把他解雇,估計懷恨至今。Guiliani我搞不清楚,未必總是那麼壞。他能當選市長,未必是因為他總做好事,有人說他是機會主義者,這次把川普看成一個他在政治上再次出名的機會。很多人恐怕都是,看到川普這種人出現時忍不住就要試一下身手。

Q:一邊做事一邊聽廣播很有意思,有一次您在Jonah Goldberg的節目中和他深入交談,之後他提了好幾次,您是怎樣影響他的?
A:我記得我們談到川普,他問川普這麼便宜的約會對象(說得一點不錯),為甚麼我是個「堅決不要派」(Never Trumper)--甚至搞到要和民主黨站在一起?我和民主黨人辯論稅率或國防預算問題都辯得贏、但這次選舉不是政策辯論,而是憲法秩序被破壞之後還能不能修復的問題,是房子起火了小孩子還要不要繼續吵架的問題。Jonah說「你就要同意民主黨的許多議題」了,我才不同意,但只有最愚蠢的人才在房子著火時繼續吵。

Q:我想Jonah意思是,既然您那麼同意民主黨的觀點,不如去和拜登談判,借著支持他做政治交易?如果支持川普好像便宜約會,支持拜登多少有點像個臨時方便婚姻,不是嗎?
A:他以為我們被川普害慘了,所以賣給民主黨支持他們的一切,但我不太同意Jonah的說法。
Q:有些人改變立場後,不是捏著鼻子同意民主黨人而已,乃是衝在前面,批評共和黨一、二十年來都在倡導法西斯主義的少數派統治,您怎麼看?
A:我從年輕就是一名激進的保守派人士,經歷一些事件後,我回顧反思,發現自己有的事的確曾經看錯--如果我在某一方面看錯,那麼我在其他方面也該重新評估和定位。這叫做成長。...

歸納起來,Tom Nichols從堅定的共和黨人轉變成嚴肅批評共和黨很多做法的人,原因是謙卑觀察、學習、成長。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政治和文化背景與經歷讓他/她有很好的理由放棄一個不正確的信念。

然而很多人改變政治立場,原因只是遇到合意的機會,原形畢露,並不是價值觀得到甚麼進取或改變。

Wednesday, April 3, 2024

「為虎作倀」的結局

在俗語中,「為虎作倀」指被虎咬死的人,靈魂將化為鬼,而受虎的役使。

如果說川普是隻老虎,那麼他在下台之後還能讓一些人閉眼不看任何媒體的報道、只信從他一人口出的謊言,令人嘖嘖稱奇。當然,在國會與共和黨高層有人出來幫他說假話,堪稱為虎作倀,但已下台的人能有這種勢力真見鬼,這背後到底是金錢還是甚麼別的承諾我們不知道。

本文內容取自洛杉磯時報的新聞評論專欄文章:Justice is finally coming to some of the liars and cheats who enabled Trump。

道德宇宙的弧線似乎終於接近了它的目標--正義。最近幾天發生了一系列事件--幫助川普說謊的Ronna McDaniel差一點被NBC雇用、幫他策化推翻幾個搖擺州選舉的John Eastman被判取消律師資格、效法川普否認選舉結果的Kari Lake在誹謗訴訟中投降等等--都說明(為虎作倀)惡行終要受到清算。

對於尋求公正的人來說,有些司法過程的進展顯得好慢啊。但McDaniel遭受的羞辱、Eastman和Lake受制裁,以及民主黨人變成的川普馬屁精Peter Navarro的入獄,都帶來了問責。他們都幫助川普散播2020大選「被偷」的謊言,或許他們受到的懲罰可以阻止其他人去參與推翻選舉、攻擊美國民主制度的活動。

McDaniel在擔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期間,不僅幫助散播川普的謊言,還試圖向她所在的密西根州官員施壓,要求他們扣留拜登在當地獲勝的證書。她在NBC得到一份年薪$30萬美元的政治評論員合同,因為NBC試圖在選舉報道中引入「政治多樣性」。好幾位知名人士立即在直播中發起引人注目的抗議,一位MSNBC的主持人Rachel Maddow說,「你不會僱用...一名黑幫分子在地方檢察官的辦公室工作,對吧?」NBC趕快做出讓步放棄了McDaniel。

這並不是壓制保守派的聲音,而是從一個已知的騙子手中奪回一個擴音器--她的每句話都應該受到質疑!(另外的話題:支付黨派政治評論員的薪資高於記者是不應該的。)

Eastman曾幫助川普制定一項愚蠢的計劃,讓他在敗選的情況下能夠繼續執政。(2020年投票給拜登的人數比投給川普的人多了8000萬,Eastman著手打算廢掉這8000萬選票,以推翻選舉結果。)現在一名加州律師協會法官Yvette Roland建議吊銷他的律師執照並罰款$1萬,說他那些不準確的法律說詞構成謊言,不再是提供熱心的諮詢。目前,取消Eastman律師資格的建議已提交州最高法院。

Eastman有個同夥Navarro是個見證川普罪行、阻止合法計票程序的人,他因拒絕國會特別調查委員會的傳喚而受起訴、庭審、判刑,現在剛開始坐牢4個月。

Kari Lake在2022年以川普崇拜者的身份競選州長,並在失敗後謊稱自己也(和川普一樣)是選舉舞弊的受害者。她的誹謗行為遭到Maricopa郡(共和黨)選舉負責人起訴,現在只好軟下來打算賠償損失了。

當然,罪魁川普雖然四次在不同的法庭受到刑事指控,尚未面臨任何刑事處罰。不過應該也快了,他在紐約市那個偽造商業紀錄、支付成人影星封口費以干預2016大選的案子定於本月開庭。

可惜另外幾個案子(包括推翻聯邦選舉和離開白宮後拒絕交還機密文件等),大概無法在11月份之前提交陪審團進行庭審或得到判決,只好讓選民對川普做出裁決了。

無論如何,在一個法治國家裡,那些明知是謊言還要繼續矇騙推行違法之事的人,遲早必然要擔當法律責任。

Sunday, March 31, 2024

白人視而不見的種族現象

Peggy McIntosh是一位女權主義學者、反種族主義教育家。她曾將白人特權描述為「一個看不見的無重量背包,裡面裝有特殊規定、地圖、護照、密碼本、簽證、衣服、工具和空白支票」。

換句話,白人通常在生活中沒有意識到自己膚色所提供的所有的領先優勢、資源和機會。他們不會認識到這些優勢是不勞而獲的,除非有人指出來。即使指出來,有些白人還會試圖否認自己有甚麼特權。

應該指出,白人單單承認他/她白人特權是不夠的,但承認是採取行動的必要一步。白人可以用這一特權,來幫助廢除對黑人群體和其他有色人種壓迫的制度。有些話白人經常說,這些話無意中凸顯了他們的特權。本文內容是根據《赫芬頓郵報》的報導文章:6 Things White People Say That Highlight Their Privilege

1. 「糾正種族主義問題不是我的責任,因為我不是種族主義者。」這話的意思是(體制架構性的)種族主義不傷害我個人(因我處於特權地位),所以我不需要參與反對種族主義的鬥爭。但白人需要挺身而出,做有色人種的盟友,利用自己的特權來行善。Michelle Saahene是‌From Privilege to Progress機構的聯合創始人,她告訴《赫芬頓郵報》的記者:

「每個人都需要採取行動,指出種族主義行為,成為解決種族問題的人。...能夠只談論種族卻從未經歷過它的害處是一種特權;能夠選擇不談論或不承認它也是一種特權。...因為有色人種也希望生活在一個膚色不至於影響所受待遇,並且從不談論種族的世界,但種族主義的真實存在的使他們不得不談論,以在一個不考慮他們自由的環境裡生存下去,這個環境在白人的沉默支持下繼續存在下去不改變。」

2. 「我不留意膚色。」意思想表明我沒有偏見。但是心理學家Erlanger Turner說得不錯,「除非我們視力有問題,否則都會看到種族差異。」拒絕承認別人的膚色,等於拒絕承認他們因種族而遇到的掙扎和歧視。

Turner在Pepperdine大學研究種族和民族心理健康。他說對於大多數白人來說,他們有幸在社會中獲得許多有色人種無法獲得的好處。例如密西根州的白人持槍進入州政府大樓抗議,沒有受到任何傷害。而黑人進行和平抗議,警察卻用橡皮子彈射擊他們。

3. 「如果你沒有做任何違法的事情,就不用擔心警察。」白人對執法人員的看法和互動方式,與黑人和拉丁裔人相比截然不同。黑人在進行日常活動時被警察射殺:Botham Jean在客廳裡吃冰淇淋,Breonna Taylor睡在床上,Atatiana Jefferson正在和她的侄子玩電子遊戲...而白人絕不會遇到這種事。

警察因輕微違法行為或沒有明顯原因而過度攔截、搜查和逮捕黑人的事件常常發生,即使是很小的事件都可能升級為致命的暴力(尤其在南方腹地那幾個州),而白人從未感受到這種警務政策帶來的威脅。

4. 「我不想在社交媒體上發表關於(譴責)種族主義的內容,因為我怕遇到強烈反對。」如果是擔心親友在Instagram上取消關注,或針對「黑人性命重要(BLM)」信息在FB留下「所有人的性命都很重要(ALM)」,於是不敢發言,Saahene說那是「自己的舒適至上」,甚至重於人性。「不必冒險與他人疏遠,這是一種特權。」

5. 「我沒有白人特權。」有些白人認為自己並不富有,或因為自己努力工作,或者因為自己的生活有很多掙扎,當他們聽到「白人特權」時並不真正理解它。但白人特權並不意味著所有白人都過著迷人的生活,「它只意味著你的膚色不是你的人生或職業障礙之一」。

家庭治療師Abigail Makepeace特別研究創傷婚姻。她說對白人來說,忽略自己因為白人身分而得到的好處,只能說明他們實際上是多麼健忘,而且享有特權。「僅僅假定一個人沒有從體制性的特權中受益,就說明他們可能沒有從本質上意識到種族問題。...無知表明這人無意中受到體制的保護,但那是有色人種從未有的奢侈。」

6. 「我不知道甚麼時候該和孩子們談論種族問題。」這是白人媽媽最常見的擔憂之一。這話本身表明,白人父母可以等候「正確」的時間與孩子談論種族歧視;然而,有色人種的父母一般必須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告訴他們這些。反種族主義教育工作者Myisha T. Hill說:

「白人不願讓孩子受到種族主義現實的影響,這直接源於他們自己的白人特權。黑人、棕色人種、原住民、亞洲人、太平洋島民、有色人種,都無法遮蔽自己孩子免受種族主義的侵害。我們的生存能力取決於從孩子很小就不斷地與他們進行這些令人心碎的對話--告訴孩子為什麼不可與白人孩子有同樣的行為,以及若被警察攔下該怎麼辦等等--因為我們的安全從來得不到保障。」

Friday, March 29, 2024

美國住房危機的來歷

經濟學家Andy Serwer在《市場觀察》撰文,描述美國的住房危機原原本本--他說這是多年來釀成的。下面是他文章的大意。

紐約州曾經有個「房租太他媽的高」黨,你聽說過嗎?The Rent is Too Damn High Party創始人James McMillan競選過兩次紐約市長,一次紐約州長,甚至競選過美國總統。Serwer說McMillan雖然沒有勝選,他還是挺成功的,因為他抱怨房租太高屬於事實,也被流行文化接受,成為很多節目的素材之一。

現在看McMillan更加正確了。30年前他認為房租太高,今天也太高。總之,即使美國的住房問題還沒有達到危機程度,也差不多了。我們面前的這一趨勢不知為何沒有引起注意。一方面,《紐約時報》每週都報道房租難以負擔或全國無家可歸者等問題,另一方面,這些還沒有引起包括總統在內的政治家的太多關注。也許是因為受衝擊最大的人都處於國家經濟的低端。

數字不說謊。St. Louis聯邦儲備銀行的數據顯示,自1984年以來,美國城市地區的租金漲幅超過通貨膨漲率一倍,比家庭收入的增長快了兩倍,而住房成本的飆升速度更快。

在過去二十年裡,新房屋的數量基本跟不上人口的增長,2008-2009年的金融危機加劇了這一差距。《USA Facts》這樣描述:「大蕭條之前,新增人口與房屋建設的比例大約為2:1,也就是說,每建造一棟新房屋,就會增加兩口人。2007年後,房屋建設數量下降了50%還多,人口增加比例上升到5:1。在2011年,美國房屋建造數量達到了過去20年來的最低點--那年建造了48.3萬套房屋。」

不算湊巧,那年美國的住房情況,是房子太少,造價太高的房子租金太高。Redfin地產公司的數據顯示,1月份的房屋平均成本比前一年同期增加了5%,達到$402,343美元。相對而言,無論是租房還是買房,人們用來支付房費的錢少了。

Brookings學會高級研究員Jenny Schuetz著書《Fixer-Upper: How to Repair America’s Broken Housing Systems》,指出四方面的主要挑戰。首先是住房短缺--專家說住房短缺問題正在惡化,目前已短缺了近400萬套住房。Scheutz說,這是因為繁瑣的分區法(zoning laws)和建築工人的缺乏。

其次是現存房屋的老化--先前建造的房屋的平均使用壽命為40年。第三是低收入美國人的負擔能力--兩個引人注目的統計數據說明了這個問題:最貧窮的20%家庭將收入的一半以上用於住房,目前已有創紀錄的65.3萬名美國人沒有住房。

最後,高房價和高房貸利率使得年輕的首次購房者無法購買。較高的利率讓那些本來可能換較昂貴房子的人不動,因為他們的貸款利率已鎖定在30年低息3%。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荷蘭和整個歐洲的住房短缺也很普遍,原因和美國類似。上個月,Scheutz在一個聯合的經濟小組委員會上作證,題為「重建美國夢:增加經濟適用住房供應」的聽證會上作證,她把主要責任歸咎於糟糕的分區法:

「美國的住房短缺不僅僅是市場力量的結果。 美國各地政府採取的政策讓很難蓋造更多的房屋,分區法和建築規範等政策100多年來,規定哪些地點可以建造何種結構等等,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法律變得越來越複雜,限制越來越多。」

Scheutz說,獨門獨戶區是最有問題的分區做法之一,美國城市和郊區超過四分之三的土地專門為獨戶住宅保留,也就是說,在那裏建造排屋、多戶住宅和大小公寓樓都屬違法。雖然過去幾十年來這類限制並沒有抑制住房增長,因為市政區域仍有可用空間,但那些地方現在已經被建造了。

「另一個問題是開發過程變得更加困難,為了獲得建造新居民區或新公寓樓的許可,開發商必須走在社區前面,提出計劃,收集反饋並獲得冗長的環境審查。」

另外,現有的(獨戶)居民通常不贊成在他們的區域加蓋住房或改變社區。很多規則要求嚴格,而且給已住在社區中的人賦予了很大的權力,使得在那些城區加蓋住房變得非常困難。

買房和租房難帶來旺盛的需求和緊張的供應,這給投資房屋建築的人帶來持久的繁榮。過去十年,幾乎所有主要住宅建築商的股票表現都勝過一般市場。考慮到所有這些根深蒂固的宏觀因素,從長遠來看這一行業持續強勁也就不足為奇了。

Scheutz指出,有些藍色城市像Minneapolis和Portland,以及蒙大拿州和佛州等紅色州的分區改革開始取得進展,但進展緩慢。「我們的住房短缺已經醞釀了40年,我們的分區法存在的時間更久,扭轉這種局面需要一些時間。分區改革會在五到十年內產生更多住房,但這並不是個快速、簡單、容易的方案。」(藍色代表民主黨當政,紅色代表共和黨當政。)

Serwer先生這篇文章沒有談到氣候變化對房屋建造的影響:大片地區將成為不宜居住,那些地區的人民必須搬遷,因而徹底改變房屋市場的形勢。

Wednesday, March 27, 2024

心理學:謙卑的好處

你見過的謙卑是甚麼樣子的?我對謙卑的描述,簡單說來就是思想開放,必要時願意修正自己原來可能不太正確或不夠全面的想法。

本文內容取自專家信息網站The Conversation的一個每周訪談節目,受訪者是一位研究謙卑概念的心理學家,密西根的Daryl Van Tongeren教授。

對於Van Tongeren教授來說,保持永遠正確是個「艱鉅任務」。他解釋說,如果我們對自己能夠承認認知能力有限,和別人交往時能承認自己的認知能力有限,那麼我們與人互動的方式就不必過度提防,對於建立比較健康的人際關係有幫助。

Van Tongeren教授說,如果一個人理智上是謙卑的,思想就會足夠開放,在看見充分證據時願意修改自己的信念。他自己在二十多歲時遭遇到一次家庭悲劇,不得不重新思考上帝慈愛的問題。一個人的信心堅定不移是有好處的,但若造成強加於人、對別人不寬容就不好了。



關於這個研究課題,除了上面這個20分鐘的訪談,The Conversation已有一系列的文章,你可以參考。

我不知道你的感受,能夠自由地承認自己誤會了甚麼人(群),不了解甚麼事(物),願意耐心聽聽別人的不同看法是否有道理,是一種很釋放的感覺。你又不是哪門子的最高領導,何必假裝自己甚麼都一貫正確呢?一副莫大的沉重負擔。

詩篇25篇9節:祂必按公平引領謙卑人,將祂的道教訓他們。--為甚麼只引領謙卑人?因為他們不至於固執,假定自己已有最正確的答案、已走對了路,有理由必須繼續堅持下去,根本不再需要受到任何的引導。

Monday, March 25, 2024

這兩年的高溫紀錄連創

本文最初發表於《今日美國》:2024年的高溫記錄令人困惑,科學家們感到震驚

進入2024年不到三個月,眼看2023年的地球創紀錄高溫軌跡正在延續,一系列新的天氣記錄被打破,包括氣溫升高、海洋變暖和潮汐升高。連續九個月,每個月都創下新的高溫紀錄,這讓世界氣象組織(WMO)和科學家對氣溫感到擔憂,他們尋找原因來解釋為什麼會這樣。

WMO上星期二發布了2023年度報告,秘書長Celeste Saulo說他們正在「向世界拉響紅色警報」:「儘管目前狀況只是暫時的,我們從未如此接近《巴黎協定》關於氣候變遷的1.5°C下限。」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報告稱,今年一月和二月分別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月份。根據歐盟的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中心數據,2月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的平均氣溫已經高出3.186華氏度(1.77攝氏度)。截至2月的12個月內,全球平均氣溫也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比1991-2020年的30年平均氣溫高出1.2度以上,比工業化前平均氣溫高出1.56攝氏度。

《巴黎協定》所設定的1.5攝氏度全球升溫閾值是針對長期、一貫的平均值,不是某月份或某年份的測量結果,然而目前狀況仍然值得警惕。聯合國秘書長António Guterres說:「所有主要指標都拉響了警笛,不僅是有些紀錄名列榜首,而且變化正在加速。」

有些天氣記錄被打破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氣溫升高的比例,或新記錄大幅打破先前記錄的程度。例如西雅圖國家氣象局的數據顯示,上週末華盛頓州的一個氣象站每日最高氣溫達到80華氏度,比之前的記錄高出16度。

海水溫度也創新高,氣候中心科學副總裁Andrew Pershing說「我們只是被動跟蹤,現在還不太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推動了這情形,海洋中出現這麼大的信號,令人擔憂。...我們預計海洋會變暖,但這實在太重大了。」

緬因州氣候Reanalyzer用NOAA數據分析計算,得到3月10日,全球日平均海面溫度短暫躍升至70.16華氏度的新紀錄高點。邁阿密大學一個海洋、大氣和地球研究院的高級研究員Brain McNoldy說:「我們持續打破海洋熱量記錄已經一年多了。」根據氣候模型預測,未來幾個月北大西洋的海洋溫度「看起來可能」會持續高於正常水平。

大西洋海域是大多數主要颶風生發的地區,今年溫度異常高。根據NOAA的數據,今年前兩個月該區的水溫比上個世紀的平均水溫高了將近3度,比2010年創下的紀錄高出整整1度。鑑於太平洋地區今年可能出現La Nina現象以及海水溫度升高,這對於6月1日開始的大西洋颶風季來說不是個好兆頭。

今年中西北部的暖冬引人注目,主要是暖化的程度巨大。Puershing博士說:「如果你在五大湖周圍長大,或在威斯康辛州和明尼蘇達州那種冰天雪地環境中長大,那麼今年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經濟上,情形完全改變。」

根據NOAA的報告,到2月底結束的三個月冬季氣象,是全球和美國本土有史以來最溫暖的冬天;八個州(愛荷華、密西根、明尼蘇達、新罕州、紐約州、北達科他、佛蒙特和威斯康辛州)經歷了有史以來最溫暖的冬天;在2月11日,五大湖的冰覆蓋率達到2.7%的歷史最低點;另外26個州也經歷了十大最暖冬季以及最暖的二月之一。

哥白尼中心主任Carlo Buontempo說:「儘管連年創紀錄的二月高溫看起來引人注目,但實際上並不令人驚訝。」美國48個州迎來了有史以來第三個最暖的2月,平均氣溫41.1度,比20世紀平均氣溫高出7.2度(美國2月平均氣溫本來是37.6華氏度)。根據NOAA,2月全球平均海洋溫度比上世紀高了1.8度,比2016年創下的2月高溫異常記錄還高出近0.4度。

科學家們仍然不完全理解為什麼氣溫比預期的要高那麼多。NASA氣候科學家Gavin Schmidt本週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寫道:「沒有哪一年比2023年更讓氣候科學家的預測能力顯得更糟,讓人羞愧和擔憂。」

Schmidt說,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是造成溫度增長的一部分原因。去年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持續增加,天文台觀測到一年平均CO2濃度達到百萬分之 421.08。2月份,今年這個數字是424.55ppm,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個ppm還多。

另外一些因素可能也起了作用,包括El Niño(東太平洋升溫階段)、2022年1月Tonga海底火山爆發的持續影響、太陽活動增加等。但Schmidt說這些並不能完全解釋氣溫飆升,他呼籲加快和改善數據收集,來幫助回答全球升溫超預期的問題。

總的說來,自從衛星開始提供地球氣候系統的全面觀測以來,2023年的溫度異常突然出現,揭示了前所未有的知識差距。...如果這種異常現像到八月(基於之前El Nino事件的合理預期)還沒有穩定下來,那麼世界將進入未知領域。Schmidt寫道:「我們需要儘快找到答案,為什麼2023年可能是過去 10萬年來最熱的一年?」他說NASA新的衛星觀測系統PACE Mission預計將於今年稍後開始提供數據,這些數據將會非常寶貴。

地球冰川和海冰的數量驟減,在過去四年裡,北美西部的冰川嚴重融化,速度比2000年至2019年期間測到的速度高出五倍,估計損失了2020年冰川總量的9%,科學家們很擔憂。WMO秘書長Saulo說,「氣候變遷不僅涉及氣溫。2023年我們目睹前所未有的海洋變暖、冰川退縮和南極海冰消失,值得特別關注。」

Friday, March 22, 2024

父女之間的政治對話

這是在愛荷華州的一個集會上,一個Woke(也許應該翻成「醒悟」)女兒(D)和她支持川普的父親(F)因觀點不同發生了口角。年輕的記者Adam Mockler主持了一次激烈的採訪,看看他們各自如何捍衛自己的信念。



D:我覺得太困惑了,我很想問問你這個關於醒悟的問題,為甚麼世界上的任何人會不想要醒悟,比如你為甚麼不想知道別的人、別的事物--他們是甚麼人、他們愛甚麼人、他們為甚麼和我們不同等等。我意思人生在世就是如此--我的孩子有很多朋友,有的有兩位媽媽或兩位爸爸--你知道,世界就是這個樣子的嘛。
M:首先讓我們搞清楚甚麼是Woke好嗎?您認為Woke是甚麼意思?然後回答她的問題,您為甚麼不喜歡醒悟?
F:Woke就是人們反對既定的規章或權威...
M:您是這樣想嗎?按您的定義,您是醒悟的。因為您說政府的規章和權威把川普治罪--您同意那些法庭啊,美國制度啊,把川普整得夠嗆--所以按您的定義,您反對那些規章權威和建制,是醒悟的嘍?
F:我一點都不反建制。不過人們如果真的醒悟,就應該看看邊境問題...

M:我現在採訪父女二人,一位是在愛荷華州長大的共和黨人,一位住在思想開放的加州,我要在他們之間調停一場小小的辯論,確保對話健康有益。
D:我們要好好爭辯,不至於生氣發怒。

M:進入共和黨初選,請問你們對哪位競選人最興奮?為甚麼?
F:川普。他做總統四年很棒,很完美。
D:他不完美。我補充一下,他受到那麼多刑事指控,還有侵犯和毀謗婦女...
M:是的,您聽說對他同謀詐騙美國(人民)的指控了吧?您的想法?
F:我不信那些指控。
M:不信?您認為彭斯他的副總統在說謊,他那些內閣成員和他手下所有的機構都在說謊? F:我想彭斯在說謊吧...

M:您不認為川普引起分裂嗎?發推給自己的「敵人」起超綽號等等。
F:那是幽默。
D:可傷害別人感情既不好笑也不真確。作為總統不該那樣講話。我記得小的時候寫作文,說我長大要當總統,那是開玩笑。現在川普絕對把總統當作了兒戲,把製造分裂當成玩笑。我們本來都是景仰總統,可他亂講墨西哥人都是強姦犯等等...
M:你如果聽拜登講演,他說他不是共和黨人或民主黨人的總統,而是所有美國人的總統。
F:拜登說他要解決邊境問題,可是他沒有解決甚麼。他派了(副總統)賀錦麗去,她會解決甚麼問題?她甚麼也不行。
D:可你看川普雇用的手下,不久就把這個解雇、把那個解雇,換班都來不及...
M:如果川普雇用了15個人,後來都需要更換,有的受到刑事起訴或遭到拘捕,豈不也反映他的判斷失誤嗎?
F:雇錯人的情況經常有,有的人本來就不該得到那個職位,川普能大膽解雇不稱職的人很好。
D:可他每次發現別人不向他唯唯諾諾就解雇,那些人有道德是非觀念,不幫他說假話,我不明白你為甚麼會欣賞他,不過不要緊,我們可以彼此同意有不同的觀點,繼續彼此相愛。--這裡有一半的人跨性,我不在意...

M:讓我們轉個話題。請問您是否認為美國的成年垮性人應該得到肯定性別角色(GA)的護理?
F:應該,青少年也應該由他們的家長來決定是否得到GA護理。政府現在甚麼都管是不對的。
D:這方面我們意見是一致的!您是否也同意,政府不應該管我懷孕分娩的護理?F:當然不該管。
M:假如父母雙雙帶著他們16歲的孩子去看醫生,大家都同意GA護理是降低孩子焦慮的最好療法,您不反對...聽說荷爾蒙療法(改變相貌)一般需要好幾年。政府插進來說不許你的孩子接受治療,就好像生癌不許接受化療一樣,很沒有道理。
F:那叫做「社會主義」,甚麼都是政府插手。
D:同意,這是我愛我爸爸的理由之一。他愛我到一個程度,相信我應該自主決定我的一切人生大事,相信人應該能夠自由決定自己的社會角色而不必裝假。我是逐漸遇見不同的人就學到,但我知道在您長大的年代,與眾人不同的都掩藏。感謝上帝,現在的小孩子發覺自己與別人的期待不合就講出來,不必因孤獨而自殺,
F:周遭的人也知道那不是孩子自己的故意選擇。不過我不同意給小孩子做手術...
D:從來沒有人給小孩子做手術,請拿出名字來。
M:說到底,每位美國公民,包括同性戀和對自己性別角色感到焦慮的孩子,都應該能努力提高生活品質。您如果關心生活品質,對同性戀等等人士不是應該放寬,免得他們紛紛去尋死嗎?
F:人如果6歲改變性別,尋死還不是唯一的問題...
D:爸爸,他們不是改變性別,這就是「醒悟」的一部份。要知道,世界上沒有人認為小孩子應該做手術改變甚麼,我們只是認為應該聆聽小孩子,讓他們講自己的感受,因為他們知道我們的愛護和接納,無論他們是甚麼性別狀況,我們都能夠在家裡安全地談論怎麼辦的問題。
F:Woke不單是這個。D:我在各方面都很醒悟。F:沒有,比如邊境問題。

D:我已經說過,邊境問題總是存在,不會消失,有人需要逃離犯罪團夥等等。
F:可是這些移民(到美國來)犯罪。
D:但你看那些大規模槍擊案大多是年輕本地白人罪犯。
M:數據告訴我們,移民的犯罪率遠低於本土生的公民犯罪率。他們希望到美國來謀生,過比較好的日子。也許我們應該問:是否應該儘量讓人比較容易地得到合法簽證進來?
F:是的,合法入境比較好,但你看到現在每天幾千人非法入境。
M:川普的政策是讓人很難合法入境,比如不讓他們帶來美國或在這裡出生的孩子(DACA)得到合法身分,正如您所看到的。D:那些可憐的孩子並沒有過錯。
M:抱歉,咱們現在是二對一。F:抱歉,我不知道你說的那些情況。

M:你爸爸支持川普,你感覺如何?
D:我愛爸爸,他是越戰老兵,屬於老一輩人,我尊重他,我們能夠冷靜地同意持不同觀點。每次爭辯我都要求他列舉事實,可是除了觀點意見,川普把經濟搞得不錯之類,我很少得到事實。
M:深入一層,假如你站在爸爸的立場,你會如何捍衛支持川普(的正確性)?
D:我有幾位共和黨朋友,我嘗試開放胸懷聆聽,所以我發覺他們很荒唐。不過也許是因為經濟原因他們支持川普。
M:您能夠站在女兒的立場想想她為甚麼討厭川普嗎?
F:我不是婦女,沒有看到她所看到的東西。川普經濟好,拜登處理邊境問題很糟...不過她有的觀點我了解是甚麼原因。
D:我嘗試了解支持川普的人,不過他們簡直像個邪教。FBI花那麼久調查川普,很多證人提供很多罪證,報告出來他們硬是不信,只信川普一人,無論他說甚麼。
M:川普內閣和手下的人作證,還有那些法庭案件調查審判的結果,甚至他的律師都證明他說假話,這些還不能說服您,他們可能有道理嗎?
F:那都是些個人,有權利告他們的老闆。
M:甚麼樣的證據能夠改變您的想法,相信川普是說假話騙了您呢?
F:還是需要法庭判定。...

Wednesday, March 20, 2024

為捍衛選舉權而鬥爭

我曾介紹過南方貧困人法律中心(SPLC)的工作,反對極端主義,反對政治暴力等等。你可以查看他們的網站,最近他們報告了關於保護選舉權方面的工作,披露那些限制某些人參與投票的南方腹地各州法律,都是去年新制定的。

在密西西比州,無法親自投票的病殘人員現在不可隨意拜託朋友替他提交選票,否則會受到刑事處罰。他們只能請選舉官員、郵局工作人員、家人或同住照顧自己的人去替他們把選票送到投票站。

在阿肯色州、印第安納州、堪薩斯州去年都立法,不准選舉官員把分發選票給所有人,他們必須等候選民來函申請,要求寄送選票時,才可以查核選民名單和寄出。

在北卡羅來納州和南達科他州,現在不准為投票安全而設立專門的選票投遞箱了。

內布拉斯加州現在要求所有打算郵寄選票的人,若(不開車)沒有駕駛執照,就要在申請寄送選票時,以及在提交選票時,同時交上另外的有照片身份證件影印件。許多人沒有自家的打印/影印機,於是申請選票和寄送選票就憑空增加了麻煩和障礙。

根據南方貧困人法律中心的報告,美國至少有14個州在2023年制定了對投票進行某種限制的政策。他們與各州當地組織合作,發起各種民事訴訟來反對剝奪選民投票/計票權利的政策。比如佛州用操控選區劃分的方式來分散黑人選民,減少他們的民選代表,訴訟之後去年開始使用新的比較公平的重劃選區。

另一個例子是臭名昭著的喬州SB202,據說是為了保證選舉安全(不容違法投票)而設,荒唐地規定不准給排長隊投票的人送水送食物,要求在選票信封上填寫生日(忘記的就拒絕計票)等等,SPLC立即協助一家黑人教會提訴,目前這一新法令暫被一個聯邦法庭阻止,不得在2024大選之前實施。

Monday, March 18, 2024

糾正法官的無法行為

看來,法官職位如果落到某些人手裡,就會變成無法無天的黨派工具。本文內容取自Slate雜誌的報導文章:John Roberts Just Dropped the Hammer on Rogue, Lawless Trump Judges

十多年來,保守派都會尋找一位能對自己做出有利裁決的極右翼法官提訴,來整治司法部門。更糟的是,有幾位共和黨任命的法官喜歡發布施行全國的裁決--阻礙聯邦政府運作啦,破壞民主過程啦,將決定權轉移到少數法學家/法官手中--那些法官不是民選的。

美國司法大會(The Judicial Conference of the U.S.)是為聯邦法院制定政策的機構,他們這幾天終於打擊了這種玩忽法治的把戲,宣布一項新規則,所有案件的法官必須隨機分配,不可讓原告自行挑選法官。

不消說,這項新政策在右翼派系中得到的反應都很憤怒。下面是Slate Plus雜誌法律專欄記者Dahlia Lithwick與Mark Joseph Stern(法學)博士在談論這條新政策。

Dahlia Lithwick: 很難想像司法大會會有甚麼大新聞,不過他們最近確實宣布了一項新政策,要遏制人在提訴時選擇法官。大會想告訴人:「嘿,你不能每次提交案件時都跑去德州找Matthew Kacsmaryk法官」。您能說說這條新政策嗎?

Mark Joseph Stern:我們收到了司法大會的新聞稿,宣布該政策大綱。根據這條新政策,當有人向聯邦地區法院提起訴訟,挑戰某種聯邦政策時,如果它尋求某種全國性禁令或政策挑戰,則必須隨機分派給該地區的法官。你的訴訟不可策略性地找到某位能讓你獲勝的聯邦法官,就是原告能找到順利勝訴的地方。

這叫做修補Matthew Kacsmaryk漏洞。Kacsmaryk是德州Amarillo市的一位法官,任何反LGBTQ、反墮胎、反移民的原告在他那裡都會告贏。德州和路州還有幾位法官也和他差不多,都是川普任命的。而且德州的專利訴訟也有同樣的問題,申請專利的那幫人多年來都知道哪一位法官好說話--這顯然不對頭。

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John Roberts曾在一個年度報告中提出這個問題,今年他和另一位中級巡迴上訴法庭的法官Jeffrey Sutton在司法大會上終於錘定了。Sutton法官對於那種隨便波及全國的禁令也表示過非常不滿,這項新政策等於告訴那些肆無忌憚的地方法官:好了,你們不能一直這樣下去了,我們正在修補這個漏洞。

Lithwick:Sutton實際上認為這件事「關乎全國禁令」。這是過去十年的一個新的發展,也許是在過去的兩三屆政府中,某地裁決能變成全國禁令的現象成了氣候。」要知道,這項新政策實際上並不能阻止單一法官發布全國性禁令,而只會讓這種事的發生變得比較困難。藉著隨機派送案件,避免案件直接送到像Kacsmaryk這樣的法官手裡。但案件最終仍可能被隨機分派給Kacsmaryk。

Stern:是的,令人擔憂。如果一個案件被隨機分派給Kacsmaryk審斷,他仍然可以搞惡作劇。他會毫不猶豫地與客戶原告共謀,按照他們的希望,不理會憲法而做任何裁決。所以,最終的解決方案是結束這種單一法官按黨派意願為所欲為的趨勢。一個黨派無論是在參議院獲得了51票多數,或是他們有上帝情結,決定做「美國之王」,都不應該有這種獨斷專行的機會。

但在國會或最高法院介入阻止之前,那些影響全國的禁令會繼續存在。我認為現在最高法院的三位自由派大法官顯然還不願在這裡下定論,但讓這些地方獨斷的東西在聯邦法律或憲法中肯定沒有依據。

看看Kacsmaryk做的裁決吧,要將墮胎藥物從所有50個州的每家藥房和醫生辦公室撤下,簡直就是國王等級的囂張。這個裁決將如此大的權力從國會、行政部門、人民手中奪去,轉移到Amarillo這地方一個法官的手中(最高法院及時暫停了那條禁令的實施)。

Lithwick:想想看,有些聯邦法官能上Fox廣播電台抱怨司法大會的新政策,現在這都變得很正常了。

Stern:是呢,所有最糟糕的人都對此大發雷霆。特別是美國第五巡迴上訴法院,他們審查並維持了許多Kacsmaryk之流的禁令原判。川普任命的法官James Ho抱怨,Edith Jones法官抱怨,德州一家法學院的教授Josh Blackman對此發表了多篇咆哮。他們中間沒有一人能夠對現行制度漏洞提出任何稍微合理的辯護,只能抱怨司法大會涉嫌越權和制定政策。

然而國會成立了司法大會來為法院制定政策!大會正在做它應該做的事情。這從最低限度能夠削弱這種完全令人髮指、無法無天的挑選法官行為。

Lithwick:連共和黨的政客都參與了對這次司法大會的猛烈抨擊。

Stern:參議院少數黨領袖Mitch McConnell在參議院發表了反對這一新政策的長篇大論,說是「非強迫的錯誤」,鼓勵地區法院藐視司法大會的權威並忽視新政策。他實際上向全國每個地方法院的首席法官發了一封信,由共和黨參議員John Cornyn和Thom Tillis聯署,鼓勵他們忽視這項新政策--基本上說那是非法的。

所以,我們看到共和黨人要求法院藐視美國首席大法官和他的最高法律權威。 我們可能會在第三條中看到接受該政策的法官和不接受該政策的法官之間的戰內分支。也許我們會看到接受這條新政策和不接受的法官之間相爭。

John Roberts將收到大量來自下級法院同事的仇恨郵件,但他知道這些法官正在提出最愚蠢法律論點。也許他和Brett Kavanaugh、Amy Coney Barrett面對那些荒謬、脆弱的法律推理已經厭倦了,還不如幼兒園小孩提出的爭辯。該換頻道的時候到了吧?

下面是Stern博士就這個問題接受一家媒體訪談,介紹這個問題。

Friday, March 15, 2024

怎樣能降低犯罪率?

美國各地的選民最近投票,贊成了一波打擊犯罪的新政策/舉措,說明全國許多政客相信比較嚴格的法律會有助於解決犯罪問題。從路州到加州,政客們都表示他們願意讓居民街道更安全,所以紛紛加強刑事處罰、賦予警察更多權力。

根據蓋洛普的民意調查,58%的美國人現在認為美國在打擊犯罪方面不夠嚴厲,幾年前只有41%的人這麼認為。甚至舊金山這樣的自由派飛地,也逆轉了他們幾年前在George Floyd警察謀殺黑人案後通過的刑事司法改革。

專家們多年來研究「嚴厲打擊犯罪」的法律,發現它能夠增加入獄人數,但幾乎沒有證據表明這些法律能有效威懾犯罪行為,部分原因是大多數人在犯罪時並沒有考慮自己的行為會受到怎樣的懲罰。

倡導囚犯假釋組織伊州Parole的聯合創始人Shari Stone-Mediatore教授說,嚴厲打擊犯罪的法律試圖用羞辱犯罪者來解決問題,而沒有解決犯罪的根本原因。大規模監禁擾亂家庭和社區,並且衝擊有色人種比較嚴重。他說「這不是解決吸毒或失業等社會問題的有效方法」。

由於已經進行了廣泛的刑事司法改革,最近的新法律大概不像過去的一些打擊犯罪政策那麼極端,不會回到以前的狀態。無黨派智囊團Council on Criminal Justice首席執行官說,最近通過的許多嚴厲打擊犯罪法律實際上是取消一些最具爭議的改革,「而不是完全拒絕那些比較平衡的政策」。

也許政客們提出「恢復法律與秩序」,是藉著人們對犯罪率的關注來競選。William & Mary法學院教授Jeffrey Bellin說,美國犯罪率的上下波動取決於無數因素。

COVID-19大流行初期,數據顯示全國犯罪率上升,現在大多已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或更低。FBI的犯罪報告顯示,2022年的謀殺和非過失殺人案件減少了6.1%,強姦案減少了5.4%,嚴重攻擊案減少1.1%。

然而搶劫案卻增加了1.3%。2022年的財產犯罪整體成長7.1%,其中車輛竊盜增幅高達10.9%。劫車事件比2021年增加了8.1%,其中包括引起傷害的劫車。Bellin說:「新冠病毒大流行對整個系統造成瞭如此大的衝擊,造成了各種扭曲,不僅影響了人們的行為模式」,還影響了社區治安的執行方式。」

路州是近年來全國兇殺率最高的州之一。他們剛剛在一次特別會議上推翻了先前的司法改革努力,然而路州的犯罪率也遵循全國趨勢--病毒大流行期間上升,現在回落等等。

路州州長Jeff Landry和參議員John Kennedy都是共和黨人,他們在《今日美國》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說,「犯罪分子猖獗,而我們的執法人員士氣低落是空前的。...透過這次特別會議,路易斯安那州立法機構恢復了法律和秩序,讓犯罪分子意識到他們會因自己的罪行受懲罰。」

他們通過的立法包括:將犯罪的17歲青少年視為成年人,更嚴厲地處罰劫車行為,以及用吸引兒童(形狀、顏色、味道、包裝等等)的方式分發毒品,要處以至少25年的監禁。

在加州舊金山,選民投票通過了兩項提案,這些提案給予警方更大的餘地追捕車輛中的嫌疑人,擴大無人機和監視器的使用,並要求福利受益者接受戒毒治療。在華盛頓特區,市議會批准了公共安全措施,包括建立「無毒品區」,來打擊與毒品有關的遊蕩行為。

俄勒岡州三年前是全國第一個將大麻除罪化,現在政界人士恢復了對持有某些毒品的刑事處罰。

打擊犯罪的政策的對象往往是低階犯罪,民選官員選擇對犯罪行為實施更嚴厲的刑罰,從而導致刑期更長、入獄人數更多--希望這樣能讓人遠離犯罪,或阻止其他人犯罪。

Stone-Mediatore說:「在這個國家,嚴厲打擊犯罪是處理社會問題的一種思考方式。從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一項又一項的研究表明它不起作用。」Bellin說:「一個很好的例子是美國的禁毒戰,從1970年代開始,因毒品犯罪而入獄的人數急劇增加,而這並沒有減少毒品的供應或吸毒的人數。」

他說,因為嚴厲打擊犯罪的法律通常針對的是警方比較容易偵查的犯罪(例如吸毒品),而不是人們最關心的犯罪類型(例如性暴力和謀殺)。在考慮嚴厲打擊犯罪的法律會產生什麼影響時,我們真正想要做的是對抓捕的人嚴厲打擊。

要想預防犯罪,研究表明,需要讓人們相信他們會被抓住。因為人們很在意是否會被抓到,並且常常感到自己不會被抓到。而增加刑期的法律本身並不能阻止他們,因為傾向於犯罪的人可能不知道有甚麼新的刑罰。

美國司法部的下屬機構,司法研究所在2016年做了大量研究分析,發現:藉著讓人知道犯罪會被抓獲,能夠比較有效地阻止犯罪;坐牢不能有效遏止犯罪,反而讓人在監獄中學到更有效的犯罪策略;假定死刑能夠阻止殺人是沒有數據能夠證明的。

總而言之,減少謀殺等暴力犯罪的方法是擴大執法部門調查和起訴重罪的能力,而不是專門調查販毒等等低級犯罪。Bellin說:「如果犯罪可能被逮捕,那麼人犯罪的可能性就較小。」一個人犯罪不犯罪與處罰的嚴厲程度無關。

本文內容轉自《USA Today》報導:A new wave of 'tough-on-crime' laws

Wednesday, March 13, 2024

如何增進自身心理健康

本文轉自《紐約時報》健康專欄文章,列出10條小貼士

自從新冠疫情肆虐以來,幾年的隔離和茫然讓人們明白,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很重要。現在,人們比較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了,也明白必須採取行動來保護心理健康。幸運的是,有一些事每個人都可以常做,來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不必等候出問題才找醫生。

1. 嘗試一個有效方式來提高睡眠質量。充足的睡眠是保證心理健康的要務之一。如果你難以入睡或睡眠質量不高,研究發現,失眠認知行為療法(CBT-I)可以起到睡眠藥一樣的短期效果,長期效果則更佳。CBT-I教人各種放鬆的方式,例如深呼吸和冥想,以及合理期待睡著等等,你可以找醫生問。這裡列出一些睡眠醫學專家,你可以找一位離你近的來指導你。

2. 知道如何判斷你的焦慮是否病態。偶爾感到焦慮是正常的,焦慮到什麼程度就算是過度呢?如果你開始注意到擔心和恐懼持續存在,那就是一個信號,說明你需要一些幫助了。其它需要注意的跡象包括坐立不安、恐懼悲觀、心率加快、出汗、顫抖和注意力不集中。

3. 阻斷憂慮的惡性循環。控制憂慮有一些簡單的方法,首先是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轉移注意力可以幫助你擺脫所有讓你感到壓力的事情。比如試著玩字謎遊戲,或聽音樂,留意歌曲裡的歌詞等等。另一些時候你可以不壓制焦慮--設置計時器,給自己10到30分鐘的時間用於胡思亂想,時間一到,就立刻放下。

4. 操練「清理五樣」。生活在混亂之中會讓你感覺更糟,要整理。處理五類主要的家務事:垃圾、碗碟、洗衣、有地方放的東西,和沒有地方放的東西--一次清理一點,把居住空間盡量清理到大面上過得去。

5. 心存感恩。感恩是一種積極情緒,當你承認生活中有美好的事物,有其他人或有上帝(你若相信的話)幫助你實現這種美好時,就會產生感恩。專家說,要想真正從感恩中獲益,重要的是要盡量表達出來。這可能包括寫感謝信或在日記中列出你生活中積極的事情。向朋友、戀人甚至同事表示感謝也能增進關係。

6. 樂觀面對衰老。心態對健康非常重要,甚至可以延長壽命。有項經典研究發現,對衰老持樂觀態度的人比持消極看法的人多活七年半。把注意力轉移到年老的好處上,例如比較能夠看得開的情緒健康。也要尋找老年人榜樣:那些保持活躍、參與社區活動的人,或者那些令你欽佩的人。

7. 參與藝術活動。許多人都知道,藝術可以讓心理健康一些,但不一定會實際去學唱歌繪畫作詩。專家說,你不必有天賦才去搞這些活動,最簡單的減少焦慮的辦法之一,就是給一些複雜的幾何圖案塗色。

8. 每天尋找一點令人驚嘆的事物。在室外走一走,留心觀察一些平時沒有注意到的現象,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官上。好奇心會幫助人鎮靜神經,減少發炎、甚至培養出社區意識。

9. 遠離科技一下。科技用得太多會讓人覺得注意力變得難以集中。研究發現在過去的20年裡,我們在每件事上花費的時間,從原先的兩分半鐘平均縮減到47秒。你可以為自己設置15分鐘的計時器,然後把手機放成靜音。15分鐘之後花1、2分鐘查看一下手機,之後再設置15分鐘靜音...你的目標是讓自己不看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

10. 做深呼吸。要讓身心平靜下來,最簡單快捷的一個方法是做一次緩慢的深呼吸。這深呼吸有助於激活人的副交感神經系統--以抵消壓力反應--並降低血壓和調節心率。「4-4-8呼吸」對紓解恐懼和焦慮尤為有效,也就是吸氣數到四,屏住呼吸數到四,然後呼氣數到八。

Monday, March 11, 2024

美好的聖靈在教會



這首聖詩旨在勉勵信徒,記住聖靈在我們身上的工作,是塑造人去效法耶穌的仁慈、寬容、饒恕精神,藉著虛心學習操練來克服自己的偏見、自大、懶惰、自私等等習慣。

美好聖靈在這裡,我知道這是主的靈
每張面孔表達關愛,我知道他們都感受到主臨在
美好的聖靈,美好的天上鴿子
請停留在這裡,用你的愛充滿我們
為了這些祝福,讓我們的心靈充滿讚美
當我們離開這裡時,無疑我們已得到復興...

Friday, March 8, 2024

東西文化的比較

我曾應邀在一所大學給學生解釋東西文化看待福音的方式不同,一個我感到非常引人入勝的話題。今天看見另一人列舉東西文化的區別,不禁想要記下來。這個Brad Vaughn原來的筆名是Jackson Wu,曾在中國一間地下神學院搞教學和研究,多年來我滿喜歡他寫的東西。

Vaughn說西方人跑到東方去,必須從側重個人價值的社會,轉變視角成為看重群體地位歸屬,遇到很多意外的挑戰。文化差別主要表現在11個方面:

1. 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差別:西方強調個人的成就、權利和自由等等。東方把家庭、社區等等自己所歸屬的群體排在優先。這種從「我」到「我們」的轉變,需要個人調整自己的個人界限,開始考慮更大的利益。

2. 對權利與責任看法的差別:個人的自主/決定可以也應該受到他人的限制或決定。西方人討厭承擔社會義務,用各種理由來證明自己正當,他們哀嘆集體思維、制度濫用、邪教等等,而讚揚創造力、多樣性,反對隨大流。

3. 直接溝通和間接溝通的差別:東方文化是溝通藝術的大師。使用非語言暗示,和解讀字裡行間是他們必備的技巧,不善於這類技巧的人總會吃虧。這挑戰了那些習慣於西方直接和明確交流的人。

4. 不同的時間觀念:西方對時間的看法是線性的,其中有很多時間表、最後期限和未來目標。而東方看時間比較具週期循環輪替性,關注當下。 這種差異容易導致彼此誤解,無論是商務會議還是社交聚集,方式和規範都需要互相了解。

5. 人際關係中的級別觀點:東方文化通常強調尊重長輩、權威人物和社會階級制度。 這種尊重以多種方式呈現,包括語言上的細微差別,與主張平等的西方人相比差別很大。

6. 對待傳統的態度:傳統和歷史在東方社會中至關重要,每人都指望別人循規蹈矩。而西方人面向未來,對他們來說,探索這些根深蒂固的習俗和禮儀,雖可以增加見識,也會帶來困惑。

7. 對獨立自主的看法:西方常常強調獨立自主和自力更生,而東方強調相互依存、合作的集體利益。這兩種看法不同會影響人際關係、工作動力和個人志向。

8. 教學方式的差異:西方學生習慣於討論互動式課堂,他們經常發現東方教師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很多東西,不鼓勵提出難題或其它視為挑戰教師尊嚴的行為。東西方學生在一起經常需要進行學習方式和課堂互動的調整。

9. 整體思維與分析思維的差別:東方的整體思維模式注重關係、背景和整體和諧。相比之下,西方分析思維傾向於將情況分解為單獨的元素。因而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上,東方和西方造成潛在差異。

10. 開放與隱私態度的差異:西方注重個人空間和隱私權,東方則看重開放,不欣賞任何自己所不理解的神秘舉止。

11. 關於「自我」的概念:東方人靈活的、相互關聯的自我觀(到甚麼山、唱甚麼歌),對於習慣於比較僵化和個人主義理解的西方人來說,可能有啟發性。這能夠影響到西方人的自我意識和人際關係,而東方人則發現效法西方人的個人能動性有時很有好處。

總之,東西方文化觀點之間的轉變/借鑒並不是個快速過程,乃是一個自我發現、學習和成長的旅程。同時,以開放的心態和思想接受差異可以帶來深刻的轉變。

Wednesday, March 6, 2024

Originalism騙局的暴露

美國很多法官/律師聲稱自己對法律的解釋是按照Originalism(原典主義)原則,就是遵循那些法律在當初設立時的理解方式或意圖來解釋。舉例:憲法第14修正案第3條款的設立,目的是不容叛亂謀反派的南方邦聯將領重回政治選舉舞台,所以現在要確定這一條款是否可以用來把川普摒棄在選票之外,按照原典主義,答案顯然是應該摒棄。

可惜現在的美國最高法院(SCOTUS)九位大法官不想把川普從各州選票上刪除,於是那些本來號稱堅持原典主義的大法官,都在這次裁決時放棄了所謂的原典主義。消息報道出來,引起轟動。你如果搜索新聞,標題有「最高法院在...案中讓川普得勝」、「SCOTUS裁決後川普留在科羅拉多州選票上」、「SCOTUS判Colorado不可禁止川普競選」等等,連右翼媒體評論都稱SCOTUS是「黨派法院」。

現在的SCOTUS是(由共和黨總統任命的)右翼佔多數,他們決定推翻科羅拉多州將川普從選票中剔除的裁決,恐怕不只是因為川普屬於右翼,倒可能是因為不想陷入一個尷尬的政治境地--讓人以為是他們在決定選舉。但這事可能會進一步削弱公眾對法院的信任和支持,促使國會採取行動限制法院的權力。支持川普的人現在不斷地對法務人員做出暴力威脅。

這一裁決規定各州無權取消聯邦職位候選人的資格,這很荒謬和具破壞性。但大法官們為了避免川普改寫歷史,既沒有宣布1月6日不是暴亂,也沒有宣布川普沒有參與叛亂,更沒有認定總統職位不是美國「官員」。他們認定的是,允許各州自行執法會導致選民、政黨的選舉行為在各州以不同時間、不同方式改動,甚至在就職典禮之後發生,帶來混亂(想像某州不准某人競選,另一州不准另一人競選等,而「暴亂」尚無確切的定義)。大法官們寫道,「憲法沒有要求我們忍受這種混亂。」

據說大法官的原典主義哲學能阻止他們根據個人喜好來決定案件。但在這種情況下,正如保守派法律學者William Baude和Michael Stokes Paulsen去年所寫的,原典主義者比較喜歡的解釋棱鏡--按修正案的純文本、當時理解方式、制定者意圖來解釋--可能會導致川普被取消資格,顯然這些大法官不喜歡這個結果。

憲法文本會迫使他們做一些他們不想做、或認為不是個好主意的事情--大法官們不想讓川普退出選票,所以他們沒有這麼做。這還不說,為了阻止國會在選舉後試圖取消川普資格(不太可能發生),他們說國會必須明確取消個別叛亂分子的資格,儘管憲法文本中並沒有這項要求的依據。

即使你同意大多數大法官的觀點,認為這是個明智的政治決定,它也不是「原典」決定,而是憑空捏造出來的--在這樣做的過程中,大法官們基本上完全廢除了該條款。正如三位民主黨任命的大法官所指出的,「儘管聯邦法庭實施第3條款絕不存在問題,法庭大多數卻宣布了關於如何執行該條款的新規則。」

關於此案你需要知道的是,除了裁決部分一致外,它與最近許多其他所謂「原典主義」佔上風的大案裁決沒有什麼不同,無論題目是墮胎權、槍支、投票權, 或者是其它東西,保守派大法官佔多數,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但他們聲稱堅持的原典主義只不過是在任何特定情況下達到他們想要結果的框架。當他們認為簡單地解讀第十四修正案第三條款會導致混亂或不利結果時,他們不僅忽視它,而且實質上以法定方式修改憲法。

Amy Coney Barrett大法官似乎是共和黨任命法官中唯一拒絕如此重寫第十四修正案的人。她單獨撰文,似乎在敦促媒體不要講大法官們是在搞政治而不是在搞法律。她寫道:「(SCOTUS)在總統選舉的動盪季節解決了一個充滿政治色彩的問題,有關的報道應降低而不是升高全國情緒...就目前而言,我們的分歧遠不如團結要緊:所有九位法官都同意本案的裁決結果--這是美國人最終應該了解的信息。」

不對,美國人應該從這個案件中領悟到的是:當Samuel Alito大法官說「我確實認為憲法有某種意義,而且這種意義不會改變」時,他意思是憲法會改變,以表達他想要的意思。當Neil Gorsuch大法官說「假設原典主義確實導致你在這個那個案件中碰巧不喜歡的結果,那又怎樣」時,我們應該認識到,若能避免,他是絕對不允許不喜歡的結果出現的。我們還應該明白,當Barrett說憲法「不隨著時間而改變,我也不能更新它,或將自己的政策觀點融入其中」時,她並沒有說實話,但她不希望你指出她的虛假。

這個案件揭示出,大法官們所實行的原典主義實際上是一種欺詐:原典主義是一個用來證明保守派某些裁決合理的框架。美國人應該牢記,下次大法官們援引原典主義,要將他們自己嚴格有選擇的自由願景強加給公眾時,他們是在要求公眾保持感激的沉默。

你如果搜索互聯網,很多法學專家發表對最高法院這一裁決的批評。本文參閱了《大西洋報》文章:The Supreme Court Once Again Reveals the Fraud of Originalism

Monday, March 4, 2024

人造衛星留下的金屬微塵

當一顆人造衛星作廢之後,它一定會掉回地面。一般來說,這些太空飛行物在殞落時會燒得一干二淨,不會對地面上、海洋中的任何設施造成危險。

但根據《商務內幕》報道,最近科學家發現,這些太空飛行物在大氣層中燃燒時,在平流層留下了金屬顆粒。這些顆粒是否影響了氣候?它們引發的彩色雲會否破壞了臭氧層?答案是危險和令人焦慮。

現在平流層附近漂浮的顆粒物中,大約有10%來自航空航天工業。專家告訴《商業內幕》,一個風險是這些新粒子可能會形成極地平流層雲--一種壯觀的彩色雲,會破壞臭氧層。

負責監測粒子的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化學實驗室的科學家Daniel Murphy告訴BI記者:「這很好地展示了對平流層進行基礎研究的重要性。...我們完全沒有預料到這種現象出現,也不完全理解這種現象及其含意。」

現在發現,平流層中的這些顆粒會改變臭氧層。還記得臭氧層嗎?在1980年代左右,科學家了解到「臭氧層」的存在。包含在平流層中的臭氧層能夠保護地球上的人免受太陽紫外線的輻射,很重要。當科學家發現氯氟烴(CFC制冷劑)不受控地進入大氣層,造成兩極上的臭氧層大洞,發出警報時,新聞經常報導。

1987年有個全球協議,規定各工業國都要設立計劃,逐步淘汰那些有害的制冷劑。於是臭氧層漸漸恢復,但是至今並未完全消失。2023年9月,南極上空的臭氧層洞忽然擴大,然後又迅速恢復。科學家確定那是2022年Hunga Tonga火山噴發,許多金屬顆粒進入大氣層的緣故。

所以密切注意平流層中的粒子很重要。這些奈米顆粒一般是從隕石撞擊地球來的,能夠大幅改變平流層的化學成分。因為小顆粒把金屬等等元素帶入平流層,能夠與其中自然存在的硫酸結合,產生能夠吸收水蒸氣的化學反應物,形成冰晶,又引發連鎖反應,生成彩色的極地平流層雲。

這些令人驚嘆的平流層雲,並非我們平時所知的在對流層中行成、會帶來降雨的雲,因為平流層比對流層乾燥得多。但這些雲與人造氣體混合時很可怕。雲層邊緣提供完美的條件,將有害的氯和溴化物轉化為活躍、能夠破壞臭氧層的形式。

Murphy和同事最近使用NASA WB-57高空研究飛機,攜帶靈敏的探測儀器,對阿拉斯加上空的平流層粒子狀況進行測量。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2023年10月刊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報告顯示,他們拾取的平流層硫酸顆粒中,大約有10%無法用自然原因解釋,也就是顯然不可能來自隕石。

他說,這些粒子含有「太多的鋁、太多的鋰、太多的其他元素」,其中尤其是鈮和鉿的存在令人驚訝。「我們並不是直接看到太空船,但是鋁和銅的組合,加上鈮和鉿,用於耐熱的高性能的合金,是我們航空航天工業的特色。」--這些金屬在落回到地面的過程中「蒸發」進入了平流層。

現在我們根本不知道這些新粒子會怎樣,但科學家們希望搞清楚這件事。它們或許會引發極地平流層雲。英國利茲大學大氣科學教授Martin Chipperfield告訴記者,「如果是這樣,短期內這可能會成為一個大問題。...目前預計臭氧空洞消失的時間大約在2060年,因為大氣中氯含量下降得非常非常緩慢。」

他說如果我們在未來幾十年內大幅增加空間碎片的燃燒量(每顆發射的衛星最終都要掉下來),那麼短期內臭氧層漏洞問題不會好轉,只會更糟。這些新粒子可能遷移到對流層,在那裡形成羽狀卷雲(這些羽狀卷雲保留大氣中的熱量),加劇氣候危機。

這些粒子也有可能造成其它的新現象,或是甚麼影響都不會有--科學家必須在實驗室裡做模擬實驗來驗證。Chipperfield教授說:「航太工業發展如此迅速,如果有甚麼不良影響,你寧願在工業增長之前就了解,而不是在已經出現問題之後才認識它。」科學家們現在意識到,我們知之甚少。

隨著發射成本的下降,到2030年,繞地球運行的衛星數量預計將從現在的大約8千顆增加到5萬顆以上,其中許多衛星的壽命預計很短。這樣算來,平均每小時就會有一顆衛星重新進入大氣層,估計在幾十年內,航天碎片金屬就可能佔平流層中顆粒的50%,這使得了解金屬顆粒作用的任務變得更緊迫。

Chipperfield教授說,太空船退役只是考量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小型衛星和旅遊業的火箭發射,這些火箭燒煤油或其它燃料,比如碘,排放進入大氣層,然後不久就從太空返回大氣層,燃燒而消亡。...我認為衛星的整個生命週期絕對值得關注,在大氣層中燒毀只是其中一部分。」

科學家們在認真考慮地球工程,對大氣進行修復,比如透過向平流層發送數十億硫酸顆粒,來幫助保護地球免受過多的太陽熱量。對Murphy來說,這表明,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類嘗試進入太空,我們不了解自己如何影響平流層,也不了解平流層的粒子成分,急需增加這方面的討論。

Saturday, March 2, 2024

轉發:華爾街日報談中國

本文內容取自《華爾街日報》最近的消息報道中國經濟的八大「痛點」

中國經濟正處於拐點。依賴大量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的舊經濟模式正在崩潰。經濟增長放緩,物價下跌,日本式滯漲(失業與通貨膨漲的總和)幽靈在空中盤旋。

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怎麼陷入這種困境的?本文列舉中國經濟的病因以及未來若干年將要面臨的挑戰。

房地產經濟引擎熄火:房地產曾經佔到中國經濟年產出的約四分之一,這一長期繁榮的盛景在2020年戛然而止。由於擔心債務膨漲,中國政府劃出「三道紅線」,限制房地產開發商獲得寬鬆信貸的渠道。此外,新冠疫情期間日常生活和經濟活動受到的干擾也讓房地產行業雪上加霜,導致樓盤銷售、施工和投資急劇下滑。

消費者信心萎靡不振:房地產市場低迷加劇了消費者的悲觀情緒,他們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美好憧憬在新冠疫情期間曾經遭受重創,至今沒有恢復。過去中國人不惜背上沉重貸款也要買房,期待房價上漲能大賺一筆,現在房地產市場風雨飄搖,他們只好捂緊錢包。儘管2023年消費略有回升,但仍遠低於疫情前的水平。面對疲軟的消費需求,企業不願意投資和招聘,這從極高的青年失業率中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消費者價格通縮:消費和民營投資疲軟導致了通貨緊縮(商品和服務價格下降),與過去幾年困擾世界大部分地區的通貨膨漲形成鮮明對比。中國消費者價格幾個月來一直持平或下降,企業降價也持續一年有餘。

通貨緊縮使家庭和企業更難償還債務,讓支出和價格壓力進一步加重,這是一種難以擺脫的惡性循環,一般要靠大規模政府支出、降息和擴大經濟中的貨幣和信貸來補救。但中國官員不願開足馬力刺激經濟,可能是擔心房地產泡沫再次膨漲,進一步加重債務負擔。

債務是強弩之末:中國總體債務已擴大到GDP的300%以上(美國已高達253%),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政府債務。向開發商出售土地是地方財政的重要來源,但現在幾乎無人購買和開發,導致地方財政壓力與日俱增。相當的比重的債務是房地產公司。銀行業無論借給政府或房地產開發公司,都有很大的風險。面對經濟增長乏力、通貨緊縮和房地產市場動蕩,銀行的貸款損失可能增加,抑制銀行向經濟注入新貸款,進一步給經濟增長造成壓力。

勞動力人口減少:人口老化問題早就在醞釀之中,現在開始困擾中國經濟。雖然目前勞動人口數量仍然龐大,但快速推進城鎮化帶來的勞動力供應增長已基本耗盡。隨著出生人口減少,總體人口萎縮且趨於老齡化,勞動力和消費者群體將縮小。這些變化將使中國更難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外資撤離:隨著中國前景逐漸黯淡,外國投資者正在逃離。自從1998年有可比數據開始,工商業每個季度都有外資流入。但這種局面在2023年第三季度宣告結束,當時中國國際收支首次出現118億美元的直接投資淨流出,外國公司要麼清空離場,要麼停止中國利潤的再投資。股票和債券投資者也開始撤出中國金融市場。中國作為一個投資目的地,在外國投資者心中的光環已褪色,他們不再蜂擁而至,不能再追逐豐厚的回報和大量商機。

貿易壁壘提高:為尋求新的增長途徑,政府大舉投資工廠和新興產業,尤其是綠色科技。但由於國內需求不振,產品過剩嚴重,中國只能向海外尋找買家。最明顯的例子是汽車,包括電動汽車,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車輛出口國,比亞迪(BYD)等公司主導全球不斷擴張的綠色交通工具市場。政府雄心勃勃,試圖通過加倍發展製造業和出口來振興中國經濟,但遭到強大阻力。尤其是美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正收緊對中國產品的進口限制。

經濟增長放緩:過去,中國可以通過增加政府支出,特別是基礎設施支出來應對經濟挫折。但如今中國對公路、鐵路和機場的需求已基本得到滿足,富有成效的項目寥寥無幾。對政府來說,另一個刺激經濟的辦法是向家庭提供更多補貼或稅收減免,但對高層官員來說,這種側重消費的辦法帶有西方政策的味道,屬於一種浪費。隨著越來越多的經濟挑戰,刺激經濟的選擇越來越少,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增長注定比現在還要疲軟得多。

Wednesday, February 28, 2024

一場彈劾拜登總統的鬧劇

自從川普受到刑事起訴(共4次)以來,總有人想證明拜登和川普一樣犯罪、應該受彈劾。眾議院有兩名共和黨人,Jim Jodan和James Comer,聽說有人在聯邦調查局(FBI)報案,控告拜登兒子甚麼事情,立刻宣傳拜登總統(從前在做副總統期間)犯了受賄之類的重罪,有可靠證據,立即開展國會調查,打算在確定罪行之後啟動彈劾程序。結果,這個FBI報案的人Alexander Smirnov最近因報告虛假罪案被逮捕,並發現他是個俄國間諜,轟動!

敵對的俄國居然能夠打通國會層層關係,來搞彈劾美國總統的把戲,實在令人咋舌。下面是一位法律專家Glenn Kirschner為此接受Brian Tyler Cohen媒體訪談所做的介紹分析,我用中文寫下大意。

Cohen:這個叫做Alexander Smirnov的人,據說是DOJ的秘密情報來源,所以人可以假定他指控的事一定是真實發生的嘍?
Glenn:國會能夠利用俄國謠言來彈劾一位美國總統,這件事把國會內的共和黨人糾纏進去了,我們落到這個地步不是開玩笑的。Smirnov是一名FBI的線人,而FBI有無數的線人。我做檢察官好幾十年,提訴的每個罪案都可能需要依靠多位線人來提供證據--你需要佐證。這些線人有很多理由經常提交大量信息(他們為此得到薪資),無論真假FBI都忠實記錄下來。然後FBI要試圖區分這些紀錄(叫做1023報表),確定哪些有佐證、可靠性或不可靠性有多大。

這個Smirnov多年來提供很多1023報表,其中很多發現是不真實、不可靠的消息--你需要把1023報表的資料當作完全未經證實的資料--他說喬拜登和亨特拜登從烏克蘭這家能源公司Barisma收受過大筆金錢賄賂。這個資料經過很多人的手,最後輾轉落到Jodan和Comer手裡,顯然他們不關心資料是否真實、準確、可靠,開始大做文章。最後,我們終於發現這個Smirnov報告的是俄國謠言,不應該作為國會彈劾調查的基礎。

Smirnov的1023報表說起來是在川普當政時期發現,一名FBI特工把它拿給川普的總檢察長Bill Barr。那時川普已發現拜登是個政治對手,所以Barr把它交給一名對川普有忠心的政府律師Scott Brady,去調查驗證這份資料的可靠性。不知道Brady做了哪些調查,反正他認為可以交給國會。然而當時的FBI局長Wray並不想把這份他覺得不可靠的東西交給國會,但後來不知怎麼Jordan和Comer--兩名完全不關心資料可靠性的共和黨眾議員,還是弄到了這份1023報表。

於是「拜登犯罪家庭」消息傳出來,國會開始針對拜登兒子(因為和喬拜登無關)搞特別調查委員會--那時川普已經宣2024總統競選,並已受到紐約州偽造商務紀錄罪行的34項指控--川普總喜歡說所有人的行為都和他一樣,所以他不是犯罪。(那兩名共和黨人實在像在幫川普打擊政敵。)

這個Brady在國會共和黨人的閉門會議「作證」,連會議記錄都不給小組委員會中的民主黨人,Jordan和Comer就開始爆料,爭先恐後說他們已得到最可靠證據,因為是FBI秘密情報人員提供的信息。沒想到如今發現只是散佈了俄國謠言而已,一個國會共和黨人編織出來的黨派政治案件,圖謀彈劾拜登總統。

現在紐約一位眾議員Jerry Nadler正式要求DOJ調查這個Brady,一看見民主黨的總統上台就辭職不做政府律師的人,看見川普上台就回來,幫助俄國謠言散佈到國會,要彈劾美國總統,他是怎麼搞的?

Cohen:政府律師的基本工作就是調查各種情報信息的可靠性,這個Brady顯然失職,對這樣的政府律師會怎麼辦呢?
Grenn:有兩個辦法。你如果讀Nadler的推薦信,一是請DOJ下屬的FBI進行刑事調查,二是請DOJ的總督察長Michael harowitz進行內部督察,看這個案子成立的始末,DOJ的僱員是否有不當行為?前者的刑事調查結果會交給一個大陪審團來斷定是否起訴,後者會把對FBI僱員督察的結果,若尚未構成犯罪,交給職業責任辦公室(OPR)做出職業制裁行動,甚至解職一名政府律師。我希望DOJ能夠雙管齊下。

Cohen:這次傳播俄國謠言似乎到了政府機構的多個層面,從DOJ專門查證信息的政府律師,到國會有影響力的小組委員會主席Jordan和Comer,都顯出一心要從政治上損害拜登總統的目標。請問您對此的反應如何?
Grenn:我的反應是不開心。我不知道誰在故意搞,誰屬於疏忽,也不知DOJ的決策細節,這個俄國謠言能夠在沒有證實、也沒找到充分佐證,也未經適當的法庭訴訟聽證定案,就交給國會,令人震驚。其中我覺得Jim Jordan最該受責備。

為甚麼知道他有問題呢?因為他了解到Smirnov這個人提供的消息不可靠,他不光提供俄國關於川普政治對手的假消息,還為此受到刑事起訴,在被逮捕時承認那些假信息是俄國活動分子提供的。Jordan對這些情況的反應呢?不是「糟糕,我們上了俄國人的當,把彈劾調查的基礎搞錯,趕快結束對拜登的調查」,而是加倍地說「事實還是事實」,甚至CNN的記者打斷他,說那些已知不是事實了啊!有位紐約的眾議員Daniel Goldman曾做聯邦檢察官,他說如果Jordan和Comer繼續堅持說俄國謠言是事實,那他們也應該受到刑事犯罪調查。他說得一點不錯。

Cohen:那個Smirnov最近怎樣了?他被逮捕關押起來又被釋放,到底事情如何?
Grenn:這件事還有另外的新鮮奇蹺之處。FBI拿到一位聯邦法官簽署的Smirnov逮捕令(兩項指控:對FBI說謊和出具假證件),於是在拉斯維加斯他的住處逮捕了他。在過堂的時候,除了確定他的開庭聽審日期,還要確定在開庭之前是允許他現金保釋,還是需要關押等候、防止潛逃。

由於他被逮捕時出具的是假證件,還告訴FBI說「我只有$6500美金,所以沒有錢逃離美國」。(但FBI發現他有$600萬的後盾,在美國沒有甚麼聯絡人,在海外倒有很多聯絡人。一個持有雙重國籍(以色列和另一個國家)、兩本護照的人,潛逃可能顯然太大。)那位負責過堂的法官不知為何,居然容他保釋之後離開監獄。結果一、兩天之後,FBI再次拘捕了他。

通常保釋後的再次拘捕,或是因為被告又犯其它罪,或是大陪審團發出替代起訴書(控告他更多罪行),但這裡沒有這兩種情況。我們得知Smirnov的律師正在幫助他潛逃!新的案情發展報給這案件的加州原發區法官(不是負責過堂的那位),他重新審視案情後立即簽發了第二份逮捕令,把嫌犯捉拿歸案回到加州。

Cohen:這些曲折的情節很重要,我們需要談論它。不光是因為它聽來很瘋狂,還因為共和黨人利用這人的罪行,讓俄國謠言成為彈劾民主黨總統的基礎,甚至很多人還覺得發生這種事挺正常的,這不應該。也許共和黨人希望這麼錯綜複雜的事,人們就不談了,但這件事和它背後的意義絕對值得談。人們越了解這件事,Jim Jordan越沒有辦法繼續搞甚麼調查彈劾--他這個人不管事情是否已經敗露,只要很多人還不清楚,他就假裝繼續還在調查「拜登犯罪家庭」。

Grenn:為甚麼人會覺得發生這種事很正常?為甚麼Jordan仍能夠處在一個從內部顛覆民主的地位?因為我們還沒有解決他犯罪的問題。例如,上一次國會調查川普煽動暴亂罪行時傳喚Jordan(因為他是了解內情的重要證人之一),然而有幾人藐視國會傳喚至今,拒絕向J6調查委員會提供任何信息,掩蓋川普犯罪的證據。而DOJ沒有按照國會的要求,對Jordan(像對另外兩人一樣)去立案、提訴和經過庭審判決,這就是他可以濫用國會小組委員會主席的職權,去干預各州(比如紐約和喬州)川普刑事案件的原因。

Jordan成立各種調查委員會,說是調查DOJ被民主黨「武器化」的問題,但他自己才真正要把國會變成針對民主黨的武器,虛張聲勢要彈劾無罪的拜登總統和他手下的政府官員等等。我們的政府制度還沒有向他問責,現在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這樁以俄國謠言為基礎破壞美國總統權柄的努力,會不會導致DOJ開始向他問責。

Cohen:這件事我們需要多多談論,構成大眾輿論,不再讓Jordan白白通過,而要給DOJ的檢察官們和Garland總檢察長施加壓力。他們如果繼續避免向Jim Jordan問責,僅僅因為他是共和黨人,那才是DOJ被黨派化、武器化了。

Sunday, February 25, 2024

川普不是彌賽亞!

我不知道哪個教會把川普和基督再來相提並論,但有些油管頻道的「牧師」,我懷疑是未經哪個宗派正式按立的,做牧師模樣風格講道。我曾介紹過一位假先知,很多人相信那人是基督教的牧師,從線上捐錢給他,但他來歷不明,你找不到他屬於哪個宗派。

可惜在正規教會中,即使沒說川普是彌賽亞,你大概也沒聽見教會領袖去反駁那些小道流傳,把川普當作英雄的陰謀論,反倒鼓勵會眾別去搜索比較相信任何新聞媒體的報導。

下面這位Ed Trevors是加拿大聖公會Nova Scotia和Prince Edward Island教區的牧師,住在美麗的Halifax城,一座坐落在Mi'kmaq原住民的區域的城。不久前他在電視裡看到美國的一位退休的基督徒政客Ben Carson醫生,在訪談中提到川普,說川普是現代的大衛王,跟隨神的心意等等,忍不住做了一番評論。這裡他發表一段視頻,解釋自己的意思。



別人說你一個加拿大牧師,管好你們加拿大的事就行了,幹嘛要摻合美國的事?嘿,有句俗話說得一點不錯,美國一打噴嚏,加拿大就感冒--美國對加拿大和全世界的影響令人難以置信,所以我必須關注美國的事。

也許有人相信美國人做事不影響別人,但美國文化和美國政治始終都有輸出到別國的傾向,甚至加拿大的政客會僱用美國人來協助競選等等,也許是看到人家在哪方面做得比較成功之類的。結果,加拿大的競選風格也變得和美國類似。

你們看我節目的人一定已經知道我對川普的看法。有位聽眾說「你無非是想勸我們不再跟隨川普」--總結得很正確,比我自己說得還清楚:加拿大聖公會Halifax的牧師試圖奉勸美國基督徒不要跟隨川普了。

我沒有說你不要支持川普--我還沒有製作任何視頻叫你不要投票給川普,或者建議哪個政客的政見比川普好。我是說你要效法基督的心志,按照聖經教導的原則投票,無論做甚麼都要出於對鄰舍的愛心。

如果說我發的哪個視頻節目提到川普了,那都是作為基督教的牧師,對基督教會和信徒的回應。有個自稱是基督教會先知的人,把川普當作某種彌賽亞人物,當作某種從神差派來拯救世界的,那是褻瀆,是異端,是引人去拜偶像的說教。是的,作為基督教會的牧師,我拚命要勸基督徒不要去跟從川普,不要去跟隨任何這種人。我想要警告基督徒,無論如何不要去仰望和崇拜他。

我們基督徒決定跟隨耶穌的時候,我們把所有的盼望、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跟隨基督的教導,我們指望神的應允成就,而放棄自己對世界上權勢的依附,放棄自己需要依附這世界物質的習慣。

我們需要信靠神來供應我們的一切需要,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儘管我們有偉大聖詩、奇妙的禱告、所有關於平安的應許,儘管我們有聚餐又有聚會,走依靠神的道路還是很不容易。但是我們只能依靠神,當牧師、教會、甚至整個宗派仰望世界上的一個人,說這個人是神差派來的,就會攔阻我們走這條本來就難走的道路。

現在很多基督徒有財務上、經濟上的困難,很多基督徒成為無家人士中的一員,很多人擔心這擔心那,有各種掙扎,害怕移民,害怕有色人種,害怕自由派,害怕wokeness(對種族多樣群體的警覺),然後從教會聽說某人能解決那一切的問題,你所擔心的一切問題他都憎恨,他會處理你所掙扎的那些問題,他是神所揀選所按立、從神得到能力、裝備和勉勵的人,來眷顧你的問題--難道你不知道這是要把你從基督手中奪走嗎?

難道我們不知道人們會聽從教會權威地位發出的聲音嗎?難道我們不知道,當教會說這人那人是神用來引導你、保護你、救你脫離一切的困難,我們就引導人偏離基督的教導嗎?難道我們不知道,那是要求會眾把希望放在人的身上,放在神從來沒有應許給我們基督徒的事情上嗎?

保羅給哥林多教會寫信,因為他們當中有紛爭--有人說我是誰誰為我施洗的,所以我跟隨誰誰,又有人說我是跟隨另外這個人那個人的,還有人說我是跟隨彼得或基督的,保羅說「難道基督是分開的嗎?」保羅意思是你們不要跟隨別的甚麼人,而要跟隨基督--神沒有在基督和信徒之間另外立甚麼人。沒有一位使徒保羅的基督,或某教會領袖的基督,更沒有一位川普的基督。

所以有人說了,Trevors牧師你就是要勸信徒不去跟隨川普,阿門!「願主祝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使他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我禱告,所有的基督徒弟兄姊妹,所有的基督徒朋友,能夠把你們的盼望放在基督身上。抓住祂的教導、祂的應許、祂的道,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讓任何人站在你和神中間。只有惡者才想要那麼做,阿門?

這位Trevors牧師最近還評論了美國那些保守派基督徒的奇怪、不合聖經教導的言論,包括評論Matt Walsh說提前給配偶準備好情人節禮物的人不夠男子漢(manly)。

Friday, February 23, 2024

幽默:不將鋸末當毒品

最近傳出一條新聞,調查拜登兒子的檢察官,搜查那台手提電腦和部件時發現一張照片,當作他收藏使用可卡因(毒品)的證據。而且,這張照片成為特別檢察官起訴亨特拜登買槍而不披露自己習慣性毒癮的憑據!

但那張顯示很多鋸末的照片,是一名克服了毒癮做起木匠本行的人拍下來寄給醫生,醫生要鼓勵亨特克服毒癮的。可卡因一般是白色,我搞不懂檢察官為甚麼會看錯那些灰黑色鋸末。這還不說,那個為調查拜登提供犯罪線索的人,有消息說他和俄國間諜有聯絡,剛剛被逮捕了。

田納西州有一位克服了毒癮現在做自媒體新聞評論的人,聽說檢察官居然認錯毒品,不禁高興,編寫一曲美國鄉村流行歌曲演唱分享:



我不從克里姆林宮受命令,你不會聽見我頌讚莫斯科。
我不怕一個不存在的恐怖妖怪。
我也許不是最好最聰明的人,不是架子上最銳利的工具,
但我不信某些政客的口沫橫飛。
因我能分辨撒尿和下雨,即使他們說找到可卡因,我也知鋸沫不是可卡因。

我可能付雙倍價錢買食品,我會歡喜歸還購物車,
但絕不容那些法西斯分子接管(美國)。
我不把麥克風交給仇恨的人,我不想坐聽他們撒潑,
絕不捐錢給億萬富翁付他的法律帳單。
因我能分辨撒尿和下雨,即使他們說找到可卡因,我也知鋸沫不是可卡因。

(後記:最近這位弟兄聽見Hunter Biden在國會作證,講述自己毒癮纏身的經歷感受,表示非常有體會。)

Tuesday, February 20, 2024

思考政治名聲和品牌

我們的文化是很重視品牌的。但品牌是開創出來的,若想知道一個政治品牌的好壞,你可以問:「這個品牌(人名/物名/機構名等)使你想起的第一個詞是甚麼?」不同的人當然有不同的答案,但成功的品牌讓很多人聯想到某些積極正面的看法。

幾年前,川普這個名字得到很多人的尊敬--善於經營的商人,富有和成功,敢於解雇效率低的僱員等等--他的電視節目Apprentice在成功打造政治品牌上為他發揮了巨大作用。不過,了解一個人不能光看他自己製作的節目,他周遭的人都知道他經營失敗的往事--幾十年來有詐騙公司、虛假大學、郵寄牛排等等紀錄在案,連開賭場都能搞到破產,被他坑掉的客戶、承包商、賦稅人更是不計其數。

我還聽見有人相信川普「誠實」,因為他敢於說出別人不敢明說的種族歧視和對婦女偏見蔑視等等語言。可我感到他是個除了自己利益不知其它價值的人,除了虛誇自己,還說關於別人的假話不遺餘力。這幾天傳出消息,川普反對兩黨協商的南部邊境解決方案,要求把「移民來犯」問題留著(讓他能在競選時用來宣傳自己的強硬),可見惟他能解決非法移民問題的說法是騙人。

老牌的共和黨人喜歡把民主黨人說成「抽稅和花錢的自由派」,而把自己的黨說成主張小政府、任憑資本經營和少抽稅的黨。現在他們走極端,把民主黨人描繪成很陰險的品牌--woke(種族/性別角色等等意識)、支持讓被囚和困苦人得解救的「社會主義」福利等等(美國人說的「社會主義」不是暴力奪取私有財產充公和計劃經濟,只是抽稅辦公益事業)。

Woke和社會主義福利有甚麼不好呢?原來是共和黨人不歡迎更多人都與小康的男異性戀白人一樣,享有生活工作創業自由,不歡迎都來要求待遇平等。不過民主黨人被成功掛上了不太妙的政治名聲和品牌。

這幾年我們逐漸認識到,老牌的共和黨其實已被川普劫持,走上反民主、反自由的極端道路,看看他們的基督教國家主義口號和「2025項目」就知道了--很多人擁護某種鐵腕人物的獨裁專制統治,或許應該稱為擁護法西斯主義。美國現在只有民主黨人願意堅持所有人都能自由參與公平選舉的原則,願意在不同族群階級之間搞政治協商--至少從口號上看是如此的。

也許新的政治名聲和品牌應該是:民主黨人願意爭取美國全民的自由,而共和黨人不惜違法推翻民主制度搞法西斯專制--剝奪婦女安全合法墮胎的權利和青少年學習歷史事實的權利,禁止人們了解和接納跨性現象,反對指出和批評白人偏見的自由,阻撓某些族裔住區方便投票等等,完全違反平等自由的憲法精神。

羅列兩黨在政策制定上的例子,主動和反復宣傳共和黨這些反民主反自由品牌,不必忌諱「法西斯主義」名號--比較符合實際。順帶說一句:聖經還是教導我們要重視好名聲的,現在保守派基督徒把自己的名聲和基督教國家主義掛在一起,可能已經把自己的信仰品牌搞砸了。

本文內容參考了Rachel Bitecofer新近出版的《Hit 'em where is Hurts》。

Sunday, February 18, 2024

氣死人的美國槍枝管控

美國的槍枝管控不力在全世界發達國家中是聞名的。很多地方隨便能買到槍,無論誰發神經一下,只要他/她能找到一把槍就可以引發槍擊案。這不是嗎?Kansas城有兩名青少年在人們歡慶超級盃遊行時開槍,打死一名婦女,二十多人受傷。

他們的父母是普通的美國人,無論是誰都會反覆思考如何防範這種事情的問題。住在Kansas城的Jason Kander曾作過密蘇里的州務卿,當過兵打過仗,現在是一個預防暴力董事會的成員。他在事件發生後接受MSNBC記者Chris Hayes採訪,下面是訪談的大致內容。



H:抱歉,請問您如何看待這次在歡慶球隊勝利時發生的恐怖事件?
K:嗯,光說是「心碎」還不夠。停下來想想看,你的觀眾中有多少人受過槍害,或目睹過槍擊現場,對我來說,不算這次事件已經有好幾位!這座城市不算太大,我已經聽見好幾人述說他們的悲哀往事,對我來說現在這個名單又變長了。我相信越來越多的觀眾也是如此。

H:您是一位在阿富汗服過兵役的人,製作過一個蒙住雙眼拆卸和組裝機關槍的廣告很著名,談論你對槍枝的看法。你是Giffords(槍枝權利管控)董事會成員,而密蘇里是持槍絕對主義的先鋒,經過這次事件,你想人們會對持槍的看法改變一點嗎?
K:大概不會,很悲哀。但主要是因為槍枝管控的說詞被武器製造商成功歪曲了,他們說是「辯論」,是我們倡導槍枝安全的人與擁有槍枝的人辯論。但我是有一把槍的,我們不是反對人購買和擁有槍枝。真正的對峙是在普通美國平民和企業財團之間。他們總是提說憲法第二修正案,從來不說2005年他們通過法律,允許剝奪人們的憲法第七修正案權利。

憲法第七修正案說,如果你有任何超過$20的糾紛,你就有權利告到法庭,並且有權利得到一個12人陪審團來定奪是非。可是2005年布什總統簽署一個法律,叫作武器制造商保護法,規定如果有人拿他們的產品去犯罪,廠家賣家都不負法律責任--他們只在產品質量功能出問題時才承坦責任。在這個國家裡,任何其它產品製造商都沒有這樣的保護(汽車製造商嚴重依賴駕駛守則規範和保險業)。

為甚麼多年前沒有這麼多槍擊案?因為人們可以狀告法庭--你的車載物不可在途中掉在路上,醫生必須有足夠的睡眠,必須有失誤保險等等,沒有法律規定,但訴訟權利保證這些--來自本社區的12人陪審團制度保證人們不至於隨便誣陷他人,以及裁定甚麼是合理或不合理--槍械商貿團體在1990年代看到自己產品將要面對的刑事訴訟,拚命遊說國會立法保護了他們。

現在槍枝的智能保護技術已發明出來,但國會受到遊說,不會推動立法規定新的武器製造標準。你注意到有一堆法律改動,但只要我們能夠改動一條最糟糕的法律(允許民事訴訟),槍枝製造貿易業立即會自動檢視自己產品的發行和使用,並會歡迎大眾的監督和提議,因為他們要擔當太多責任。

H:我們有各種規章保護各種地方、各種人不犯各種罪,然而槍枝這種危險致命物品在我們國家到處都是,比任何其它地方都多,發生這類槍擊案是可預期的,我們必須想辦法對付。我認為你說的很有道理。
K:謝謝!現在的問題是他們反復說,事情已經變得太複雜了,你如何定義甚麼是assault weapon(攻擊性武器)?愚蠢問題。或有人用槍來犯這個罪那個罪?那些人拿到槍本來就已經非法,何必再立新法。或你提出通過法律,規定新型號槍枝一律使用智能開關,免得人錯誤開火?他們就說定義「智能技術」很複雜,還是交給陪審團去判斷每個案子吧。

用不了多久,槍枝製造商就會開起槍枝保險分公司,讓他們有機會在法庭內外賺更多的錢。...不然他們就嫌太難而甚麼都不做。說到底,我們必須廢除那個愚蠢的《武器製造商保護法》!

Friday, February 16, 2024

面對神學教育的難題

本文內容取自Christian Century雜誌文章Facing theological ed’s existential crisis

2015年在一個神學院教育工作者的一個大會上,有人提出一個緊迫問題:我們現在是否該調整神學教育方針了?因為對很多神學院來說,慣常的解決問題方案顯然已經不敷用了。後來,不少神學院賣校舍、出租場地、以及與其它機構合併,還有的關門大吉。

神學院到現在這個狀況有多種原因,其中包括基督教信仰的足跡不斷縮小,以及世界各地對基督教的負面看法。越來越少的人願意修讀道學碩士學位,雖然有挺多人願意修讀神學院提供的碩士課程,總的來說,學生人數是下降而不是增長。新冠大流行的幾年對這些教育機構引起了更多的問題和破壞。

有位Ted Smith出版了一本書《神學教育的終結》,從長遠看神學院人數下降的問題。他指出經歷衰退的不僅是神職人員和堂會人數,美國社會本身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自願集結的童子軍和扶輪社等等組織也在衰退。

許多改變教育模式的學校還擴大了對牧師的定義,使神學裝備變得比較便宜和容易得到,而且培訓經常是在網上。下面介紹了四個例子,採取不同的生存路線,但它們至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在做試驗。

2017年,美國最古老的Andover Newton神學院(ANS)的董事會與耶魯大學神學院(YDS)簽署了歷史性協議--將兩所院校合併。這一合併要關閉ANS在麻州的一處校舍,而ANS的學生可以使用YDS在康乃狄克州校園的所有場地和設施服務。合併之後的新教務長Sarah Drummond說,合併主要是緩解學生減少帶來的財務問題。

ANS的道學碩士學生現在佔了YDS道碩生的三分之一。Edwin Perez是其中一位第二年學生,他入讀ANS是為了能夠得到自己教會的按立,一邊學習還同時服事兩個教會。他說ANS的好處是提供不同背景的神學生座談和保持聯繫的機會,這個特色帶到YDS是一股新鮮空氣,放寬視角對於建造新教會有幫助。但另一方面,Perez需要一邊工作來支持自己讀書,學校若能提供晚上課程最好,但很難。他說其它學校恐怕也一樣。

Natalie Owens-Pike也是尋求教會按立的神學生,去年從ANS畢業。她尋求一個既有高學術水平、又有良好社區生活的神學院來學習服事,所以覺得ANS與YDS的合作可能不錯。Owens-Pike讀神學時也需要一邊服事,她注意到眾教會很關心新冠大流行引起教會人數萎縮之後怎麼辦,然而教會成員的需要其實是增加了而不是減少了。現在作為紐約市一間教會的網上校園事工主任,Owens-Pike可以說已進入下一波牧會外展,她的新角色是服務那些以線上牧會為主要工作的牧師。她對未來並不太焦慮:「我相信潮流能把人帶到需要去的地方。」

Drummond教務長感到合併工作雖然不易,但似乎有不少上帝帶領的跡象,包括很多人申請入學,各種學位和證書蒸蒸日上,畢業生找到很好的工作等等。她第一次能夠說自己真的參與了一場機構策略規劃過程。

第二個例子是路德會的兩所神學院合併--葛底斯堡分校與費城分校。他們講談論合併有100多年了,這幾年終於實現。Guy Erwin是前福音路德會的美國主教,2020年成為聯合路德神學院(ULS)的院長。

葛底斯堡的路德神學院是1826年成立,培訓學生作宣教植堂的先鋒。而費城的院校是40年之後在都市地區成立,使命重點是服事牧養貧窮族裔,並編寫一本通用禱告書。所有人都不希望在合併後有重大改變,Erwin決心保持兩校平行運作。

目前,修讀道學碩士的學生超過一半,有的跑來費城校園學習做大學生事工,有的對於能夠遠程與教授和同學廣泛聯絡很高興。目前住費城學生宿舍從事全時間修讀的學生大約有15至20名。

葛底斯堡校園離費城大約140英里。Hannah Tonn在那裏剛剛修完碩士第一年,很喜歡校園的敞開思想、安全自在的學習環境。她希望完成碩士之後進一步修讀博士學位,將來去教歷史或初代教會史。如果說有甚麼遺憾,她希望教授住在葛底斯堡附近。

除了這兩個校區,ULS還擁有大批分散在網上學習的「第三校區」學生,他們有時聚集在一起參加現場密集課程。Christian Hicks是第三校區的二年級學生,說很高興ULS讓他能夠兼任Eastern大學的研究招生主任全職工作,同時做家長,並在線上參加所有的專業進修課程。「考慮到我的目前生活狀況以及許多同學的情況,這是個不錯的選擇。最棒的是,我們不必犧牲學習質量、同道情誼或信仰造就。」

ULS的Erwin校長還處理了合併後的許多複雜的問題,新冠大流行啦,教職員工薪資標準啦。幾年的動盪之後,他對適應過程保持了信心,是個「很多手把手指導和大量的愛」的過程,工作尚未完成。他說神職人員的教育並不以獲得學位而結束,教會需要未來的領袖繼續學習,但考慮到各人學習方式不同,學校很難鼓勵學生畢業後繼續學習和加入ULS社群。要求學生繼續進修?在按立之前住校實習一段?

第三個例子是支持鼓勵雙職的神職人員,西南神學院2012年成立的Iona合作組織就是為這個目的。負責人Nandra Perry說,這是從德州聖公會教區培訓當地牧師的方式之一演變而來,讓人為事奉做好準備。目前,Iona為美國聖公會的35個教區提供課程資源,神學院與當地教育工作者合作,製作學術內容,由當地教育工作者負責,預備學員做兼職工作。

「我們已成為一個由神學教育工作者組成的社區,聚集在一起合作研究最佳實踐,共享資源並互相學習。」雖然課程內容是從線上提供,但學生經常在教區的中心地點與教師面對面交流。如果教區涵蓋廣闊的地理區域,那麼面對面的接觸就會減少,而線上指導會增加。Perry說,各種Iona合作計劃的參與者定期靜修,同儕相聚,有助於加強連絡,特別是雙職牧師的彼此連絡。

另一個是蓬勃發展的雙重職業會眾培訓,透過Zoom視頻工具向小型教會的會眾提供屬靈指導。對教會成員來說,這是一個機會,不僅提供靈命成長,還得到幫助為教會制定願景。Iona用兩條基金來贊助這些工作:一個對新按立的當地牧師和教會領袖提供持續不斷的培訓,另一個給會友提供屬靈成長課程。聖公會的傳統是大部分領導責任由神職人員承擔,Iona為小教會提供了蓬勃發展的機會。

Perry說:「我們從這些小教會中學到很多關於一起成長的知識...我們認為這些小教堂其實是聖公會的一個奇妙實驗室。」她自己同時牧養的一間小教會周日平均出席人數是19人。在美國廣大的鄉村地區,這種小型教會恐怕是最需要的--它的見證帶給人希望。

北美浸信會的Sioux Falls神學院(SFS)在2013年任命Gregory Henson為院長。他發現一些人有興趣創建便宜實用的神學教育和屬靈塑造,於是第二年啟動了Kairos計劃--這是擴展改造神學院的第四個模式--它重點放在學習與教會、教派和其他神學院關係。Henson是商務培訓出身,擔任過牧師和青少年主任。他說Kairos的重點是原則而不是金錢。

「Kairos計劃源於耶穌對門徒使命的承諾--在世界中做工而蓬勃發展,而不是為解決財務挑戰。」2021年,Kairos成為一個神學院網絡(叫做legacy partners),改名為Kairos大學。現任校長Henson表示,這些包括美國和加拿大校校在內的神學院並沒有合併,而是「尋找第三種方式來合作」。Kairos的學生代表了70多個宗派傳統,涵蓋了廣泛的神學觀點。Kairos希望能夠尊重每個神學院的歷史和自我認知,同時共享資源並降低成本。

Kairos稱這種學習方法為「神學款待」,就是激勵學生跨越宗派界限來檢驗自己的信念,謙虛地認識到「大家都在努力追隨耶穌」,而自己也需要能夠談論和思考自己所說的上帝真實故事。雖然所有經過認證的課程都可以在線上運行,但重點是靈命「操練的社群」,諸如教會、家庭、課堂。Kairos大學鼓勵學生認識到有多個學習社群,他們都可參與。

每個學生在按立過程中,都有一個導師團隊,包括校方、教會的專業督導和一位個人導師。Kairos既注重學術也注重實踐,將輔導和信仰結合。除了提供兩個心理健康碩士和博士學位,Kairos還經營了南達科他州一家最大的心理健康診所。

Jenna Hiron是加拿大Alberta省一家社區教會的家庭事工主任,兩個小孩子的媽媽,也是Kairos大學的一名道學碩士生,從網路上課。她認為參與本地同學的一起學習過程很重要:「認識自己的信仰如何在本地教會環境操練,地理很重要。」她很高興在網上遇到不同背景的同學,又能夠選修合自己目標的課程,在Kairos的學習體驗很好。Hiron將於明年按北美浸信會傳統接受按立。

由於學校關注學習結果,所以Kairos學生要負責自己的受教過程,經常審核自己距離設定的目標如何。為了在自己的事工領域更有果效,我需要學什麼?在Kairos,學生不按課程或按學分付費,而是按月付費。如果每名學生每月支付$300美元,學校運作成本就比較可預測,課程提供也與成本也無關。Henson院長說,董事會開會是公開的,教研室根據協商做決定。Kairos的模式得到很多關注,但Henson院長承認它並不解決所有人的問題。

神學院需要集體思考如何保持讓學生負擔得起、方便修課和提供有用課程,同時又忠於門徒培訓的呼召。每天都有人「受到神的邀請進入教會更深的門徒培訓之旅、更深的機會和領導力」。神學院如何與他們並肩奮鬥?線上學習和傳統混合的教學使神學教育解決一部分問題,但未來教會對擁有學位的神職人員的需求將會減少,人們了解上帝、聖經和公義的願望仍然非常強烈,只是不再藉著傳統方式接受裝備了。

Tuesday, February 13, 2024

特別檢查官Hur的報告

2023年1月,法務部長Merrick B. Garland任命Robert Hur做特別檢察官,調查拜登多年前做副總統時處理機密文件的情況。沒有犯罪證據,有甚麼好調查的?他大概是怕人說自己坦護總統--被他任命的嘛。

星期四,這位Hur先生發表了他調查的最終報告,洋洋灑灑煞有介事長達345頁,主要內容據說都是些關於拜登記性不好、因而無法證明故意犯罪的細節。結論是:拜登與前總統川普不同,不應面臨刑事指控。

曾經參與過總統特別檢察工作的Andrew Weissmann律師撰文,指出這份本是為拜登徹底平反的報告在媒體上引起了種種誤解。不全怪媒體,報告第1頁上提到發現拜登卸任後「故意」保留和泄露機密材料的證據,然後你必須讀到第6頁,才看見「除了缺乏證據之外,這些(存在拜登家裡的機密)文件還有其它一些我們無法反駁的清白解釋」字樣,確認他並沒有故意保留和泄露機密材料。

其實所謂的「發現故意...的證據」,同樣可以用來描述在前副總統Mike Pence家發現機密文件那件事--顯然沒人認為有必要對Pence開展調查。Hur先生本來可以直截了當,在同一段落中給出機密文件存在家裡的清白解釋和無犯罪證據結論。可是Hur囉哩囉嗦的筆法,你可能要前後掃視好幾次,才知道他在說拜登無罪。

結果不難預測,新聞媒體的標題大都很爛,我翻成中文:The Hill--特別檢查官發現拜登「故意」保留機密文件,未提出任何指控;Fox News--特別檢察官調查不當處理機密文件案之後不指控拜登;CNN--特別檢察官報告結論是拜登故意保留了機密信息但不會面對指控;PBS--拜登「故意」留下機密文件而特別檢察官說他不會受到起訴;CNBC--特別檢察官消息:拜登「有意」保存機密文件並「記憶力差」;CBS--特別檢察官發現拜登「故意」披露機密文件,但無需進行刑事起訴...

Weissmann律師引用Hur報告的原話,把三百多頁的報告內容歸納成幾個方面,發現Hur律師的總結誤導人。我記在下面:

1. 缺乏證據說拜登知道哪些文件屬於機密:拜登告訴為他寫傳記的人不少資料,他「應該記得/知道」哪些是機密並沒有意義,結論是沒有證據表明他有意洩露機密文件。「These facts do not support a conclusion that Mr. Biden willfully retained the marked classified documents in these binders...we would likely be unable to refute Mr. Biden’s claim that he did not know this.」

2. 缺乏有意保留機密文件的證據:有些文件的確標有機密字樣,其中有一紙箱是關於阿富汗戰爭的文件。無論報告如何揣測拜登「可能」如此這般地有意,結論是他找不到證據:「we cannot prove that Mr. Biden knew about or intended to keep the document after he was vice president, or we cannot prove the document contains national defense information...」

3. 缺乏有意披露機密文件的證據:無論拜登披露過甚麼,結論是「the evidence does not establish that Mr. Biden willfully disclosed national defense information to (寫傳記的)Zwonitzer.」

4. 缺乏文件運輸的證據:調查人員無法確認那些2009年的阿富汗的機密文件是何時怎樣搬運到拜登家的。「we find the evidence as a whole insufficient to meet the government’s burden of proving that Mr. Biden willfully retained the Afghanistan documents...」

5. 缺乏拜登擁有這些文件的證據:拜登說是在Virginia家裡「樓下發現了那些機密東西」,根本沒有甚麼其它印象。「We searched for such additional evidence...no witness, photo, email, text message, or any other evidence conclusively places the Afghanistan documents...They could have been stored, by mistake and without his knowledge...」

6. 打算歸還機密文件的證據:一發現家裡有機密文件,拜登立即主動安排歸還,允許搜查並回答有關問題,這說明他無意保留這些文件。

7. 相信有些文件(作為個人記錄)是允許他保留下來的證據:拜登相信他自己的手寫日記是「個人紀錄」因而不必在離開副總統職位時交給國家檔案室,有2017年的一段談話錄音為證。

8. 文件保存出錯的證據:在聯邦政府工作久了之後,拜登習慣了工作人員幫他整理、收藏、取用文件。有時發現機密文件夾雜其中,「We cannot show that Mr. Biden knew this document was in his home, and the location of this document with unrelated materials makes it plausible that it was filed in error and that Mr. Biden kept this document by mistake.」

綜上所述,Hur提交給公眾的法律報告,無論怎樣描述你想要調查的事情,標題應該是:檢察官未發現針對拜登的可起訴案件。事實上,Garland部長有權力決定不發表這種幾乎是文不對題的報告,或者他應該嚴格審查報告的內容展現與說詞。

Sunday, February 11, 2024

我們蒙召來住在光中

這幾年我注意到,聖經中的上帝是非常注重社會公義的,社會公義是彰顯祂慈愛的最重要部分。下面這首聖詩我在幾個月前曾分享過一次,唱的是彌迦書6章8節。這周我們教會做禮拜又唱了一遍,很喜歡--這和那些基要派的反移民、反弱勢群體的保守派基督徒態度格格不入嘛!



1. Come! Live in the light! Shine with the joy and the love of the Lord!
We are called to be light for the Kingdom, to live in the freedom of the City of God.
(Refrain)
We are called to act with justice;
we are called to love tenderly;
We are called to serve one another;
To walk humbly with God.

2. Come! Open your heart! Show your mercy to all those in fear!
We are called to hope for the hopeless so hatred and violence will be no more.
(Refrain)

3. Sing! Sing a new song! Sing of that great day when all will be one!
God will reign, and we will walk with each other as sisters and brothers united in love. (Refrain)

Saturday, February 10, 2024

Carlson訪談普京帶來的信息

Tucker Carlson是右翼Fox新聞網收視率很高的政治觀點評論員,去年忽然被解雇。這人顯然希望繼續做媒體宣傳,只是一時還沒有找到聽眾很多的平台。或許找到普京去訪談他是個增加自媒體流量的好辦法。

美國新聞界沒有人找普京訪談,或許是因為根本不相信他的話和他的輿論宣傳。卡爾森一定知道,那些繼續關注他、聽他講論的人恐怕都是些原先熱心觀看他Fox節目評論的人。



不過呢,新聞評論員Beau說得不錯,卡爾森希望告訴美國右翼聽眾的信息,普京似乎一點都不配合。他問普京的幾個問題,聽眾聽到的答案都挺意外--不奇怪,他們本來就是上當受騙的。

俄羅斯為甚麼要侵略烏克蘭啊?別指望普京回答「因為北約組織向東擴張」--那是美國右翼聽見的說法。他花了半小時給卡爾森講歷史,說來說去,烏克蘭是俄國地盤,他們的反抗挑起了戰爭,歐美國家只要停止軍事援助,烏克蘭很快就會投降而結束戰爭。普京要的不是別的,就是烏克蘭無條件投降,完全被大俄征服。

Fox、川普和美國右翼媒體喜歡把中國說成大壞蛋,普京卻對卡爾森說,別總是那麼看問題嘛,美國應該和他們做生意。...卡爾森大概忘記中俄是盟友,想要打一個拉一個哪裡會成功!

卡爾森還問了普京一個對他自己來說挺重要的問題:您是否在這世界一切的事上看到上帝那超自然做工的手了?普京回答「實話說沒看見」。卡爾森一直相信普京是信上帝的,Fox和美國的右翼媒體一直把普京當作一名超級基督徒,普京的回答當然令他們大失所望。

其實稍微了解普京的人恐怕都知道,他其實認為宗教信仰是大眾的精神鴉片,用來控制群眾的。只是美國右翼不懂馬克思主義的哲學,他們這次聽見普京親口說沒有看見上帝的手在做工,就知道原來他們過去的了解不真--甚麼普京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啦等等都只是宣傳而已。

總之,很多人觀看後都評論這場訪談是不明智的,認為卡爾森是被普京耍了。但最重要的是,那些相信了右翼媒體虛假宣傳的人應該清醒了--不要以為一名政客應允搞反墮胎或反同性或反大麻政策,他/她就一定和你一樣是道德高超的基督徒--他們關注的大概只是你手中的選票而已。

卡爾森試圖把話題拉回個人信仰,普京偏偏不願意順藤摸瓜。他似乎一點都不在意是否得到美國右翼聽眾的支持--也許因為他們並不是他的力量來源。普京從根本上憎惡推崇民主體制的國家,他恐怕只希望美國從意識形態和政治上分裂。

Thursday, February 8, 2024

驗血報告上那些數值

血液在維持人體健康方面起到多種作用。為了執行各種功能,血液含有多種成分,包括運送氧氣、營養物質和荷爾蒙的紅血球;清除廢物並支持免疫系統的白血球;調節溫度的等離子體;和幫助凝血的血小板。

血液中還含有許多正常生化功能的副產品分子。當這些分子顯示細胞如何應對疾病、損傷或壓力時,科學家通常稱它們為生物標記物。因此,血液樣本中的生物標記可以代表您身體當前生化狀態的一個快照,分析這些生物標記可以提供人體健康狀況的各方面資訊。

Brad Reisfeld教授是毒理學家,研究藥物和環境污染物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他工作的一部分,就是分析各種與健康有關的生物標記物,主要是靠驗血來測量的。了解常見血液檢查可以幫助人比較好地解釋結果。如果您手邊有最近的驗血報告單,請仔細看看。

驗血報告的結果可能會分為很多單獨項目,以及稱為「面板」的相關項目組合。這些組合結果可以讓醫療保健人員建議預防性護理、檢測潛在疾病並監測持續的健康狀況。

報告中的每一項,通常都會有個數字代表測試結果,旁邊列給你作參考的一個正常範圍。大多數健康人的測試結果都會落在這個範圍之內。

有一些生物標誌物的正常水平在不同人群中會有所不同,取決於人的年齡、性別、種族等等屬性(比如所有婦女或所有兒童)。患者的驗血結果值要與最適合他們的參考群體正常值作比較。

有時候,列給你的某些數值正常範圍因實驗室而異,因為各個實驗室可能使用不同的測試方法或參考群體。這就是說你在不同實驗室的驗血結果值未必能互相比較,所有數值必須參考自己實驗室的正常範圍。

驗血能夠測試健康狀況包括檢查血液細胞成分、腎功能、肝功能生物標記等等面板。下面是一個假設的案例研究,來說明使用多個面板診斷疾病。

一位患者因連續幾個月的疲勞去看醫生。許多因素和疾病都會導致這種長期或慢性疲勞。根據身體檢查、其他症狀和病歷,醫生懷疑患者可能患有:貧血、甲狀腺功能低下或糖尿病。其中任何一種都會引起長期慢性疲勞,驗血可以幫助確定原因。

貧血是一種血液輸氧能力下降的疾病。紅血球水平(RBC)低於正常水平或輸氧的血紅蛋白(Hb)數量或質量下降,都會造成貧血,醫生還會看看患者的RBC百分比(HCT)。

甲狀腺功能低下就是甲狀腺無法產生足夠的甲狀腺激素(TSH),TSH刺激甲狀腺釋放另外兩種激素: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和甲狀腺素(T4)。醫生從這組甲狀腺功能面板能夠看出甲狀腺的健康狀況。

糖尿病就是血糖水平過高,血液中過量的葡萄糖分子與血紅素結合,形成所謂的糖化血紅素(HbA1c)。測試HbA1c測量它相對於血紅素總量的百分比, 這個數值提供三個月內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的歷史記錄。

基本代謝面板(BMP)測量血液中各種物質的含量,提供額外的人體健康資訊。BMP包括葡萄糖--一種為身體細胞和大腦提供能量的糖;鈣--一種神經、肌肉、心臟正常運作所必須的礦物質;肌酸酐(Creatinine)--是肌肉活動的副產品;血尿素氮(BUN)--指示腎臟從血液中清除的廢物尿素含量,讓醫生能夠評估一個人的新陳代謝、腎臟健康、電解質平衡狀況。

醫生根據每組面板的結果,來評估患者相對於正常參考範圍數值,確定他們最有可能患有哪種病症。希望你了解各項驗血項目及其解釋之後,能夠更加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並與醫生合作治療。

祝你越來越健康!

Tuesday, February 6, 2024

德州可能脫離美國聯邦?

本文內容取自《時代周刊》一篇文章No, Texas Can't Secede。 首先,必要的事實查核:德州不能就這麼隨便退出美國聯邦--有很多法律的束縛,詳情請看三年前《德州論壇報》寫的一篇報告。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再說說這件事。

2009年,德州州長Rick Perry因為推動德州脫離聯邦,引起了全國各地的議論。他錯誤地告訴來訪客人「我們是共和制,是個獨立國家。加入聯邦的協議之一是,我們可以隨時離開,...所以我們又在考慮這個問題了。」他含糊的評論引起了笑聲,以為一定是開玩笑。

幾個月後,有記者問Perry從聯邦獨立出來的問題,他隨手甩出一個狗哨,有人知道他是認真的了:「如果華盛頓繼續不理會美國人民,誰知道會怎樣? 但德州是個非常獨特的地方,我們挺獨立的。」

再明確說一次,說德州可以隨心所欲放棄與美國聯繫的說法毫無依據,然而這個神話一直留著。繼任的Abbott州長最近幾週不僅重提分裂,還升級到了好戰的地步。他引用了新穎的理論,說德州目前正遭受(非法移民的)入侵,因此有自衛權(即使這意味著藐視聯邦權威)。

德州在邊境安裝刀片刺網阻擋移民,而聯邦邊境部隊試圖剪斷那些刺網,營救受傷和遇險的移民,現在這場官司已經打到美國最高法院。Abbott州長還命令當地官員對入境移民加強「警務」,這一挑釁性的命令很可能會導致一個他無法掌控的局面。去年,德州立法機構在聯邦系統之外建立了州級的驅逐(移民)出境機制,來審查那些尋求避難的人。

美國聯邦的移民接收體系的確受到大批移民的擠壓。在2022和2023年,邊境逮捕人數每年都突破了200萬人。拜登政府的美國海關移民局在上一年度遞解出境人數超過14萬2千人,其中將近1萬8千人是全家來的,而川普執政最後一年遞解出境人數只有1萬4千4百人--他們其實不能指責拜登政府。

然而,Abbott州長的態度不僅讓白宮頭痛,還引起了共和黨極右派的強烈共鳴。學者和歷史學家爭先恐後地反駁他對德州和美國歷史的錯誤描述,並對這些本來不在話下的事必須做解釋感到遺憾。

共和黨的州長們紛紛支持Abbott與聯邦的這場對峙。他們用「美利堅合眾國受到入侵」的說法來形容南部邊境問題,說50個州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這個敵人就是墨西哥販毒集團--他們「正在對我們的國家發動戰爭,正在我們每個州施行暴力」,甚至在北方的州也是如此。幾乎每位共和黨的州長都在不同程度上同意這個說法,川普也如此。

在保守派媒體的回音室裡,你幾乎聽得到叮噹作響的乾草叉準備革命,並鋪開更多的刀片刺網。然而這些言論讓人回想起內戰時期的分裂。南北戰爭本來應該已經解決了各州是否可以藐視聯邦法律的問題,無論是捍衛奴隸制還是要求更嚴格的邊境法,然而在德州,這是政治炒作。

在南方,反抗華盛頓本身就是一種功績徽章。民權時代的州長們因為反對種族融合而出名,他們發起全國性的運動,讓校舍台階成為南方人必備的照片,證明自己堅決捍衛白人選民的權力。如今,Abbott和他的模仿者尋求利用移民問題在黨內宣傳他們自己的國家品牌。近年來,他們對任何向移民權利讓步的姿態都抱有敵意。在去年的投票後民調中,83%的共和黨選民說移民損害了國家,73%說移民是他們中期選舉中最重要的問題,比婦女失去合法墮胎權利還重要。

現在的情況,是德州邊境附近的當地執法部門,阻止美國聯邦的邊防巡邏隊去到某些邊境地區。最高法院以5比4裁決,聯邦官員可以拆除州長下令安裝的刀片刺網--他拒絕理會這一裁決。民主黨人說Abbott州長非法無視法院,而共和黨人為他歡呼。

憲法對於這個問題還是相當明確的:華盛頓制定移民政策,(聯邦)邊防巡邏隊的任務是執行。雖然各州可以參與,但他們不能代替華盛頓的判斷難民申請等等處理。鑑於華盛頓在移民立法上陷入僵局,這通常意味著總統可以做決定,並希望繼任總統保留某種形式的既定政策。

然而,Abbott州長認為和聯邦政府這樣對峙沒什麼壞處,並且顯然押注拜登會找到一種方法來擊敗它,特別是如果他響應某些呼聲,派遣國民警衛隊前來驅逐德州的流動部隊。

Abbott對記者說「這是美國的頭號問題,美國人想要一個安全的邊境。如果喬拜登把我們的國民警衛隊聯邦化,那將是他可能犯下的最大政治錯誤,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他不會這樣做。」

別忘了,Abbott為德州的邊境安全簽署了上十億的州政府支出,卻沒有報告甚麼成效出來。幾千名德州國民警衛隊成員和當地執法人員遍佈南部邊境,並沒能減少或阻止從墨西哥北上尋求庇護的移民--用刀片刺網阻止人入境的做法即使不犯法也很殘忍。Abbott說,若不是怕遭到聯邦起訴,他會讓邊境官員射殺入境的移民。--這些話都增強了Abbott在共和黨內的地位。

共和黨仍然傾向於保持川普式的(反聯邦政府)敵意,不過以後有個新面孔還是好的,所以Abbott試圖比十幾年前的Perry州長還厲害,為日後的白宮競選助力。作為一個公開談論脫離美國的人,Abbott正在將他的個人檔案資料放在適當的位置,或許來領導一個脫離美國的運動。

Saturday, February 3, 2024

基督徒該傳哪個福音?

答:不是馬克思主義的福音,不是資本主義的福音,甚至也不是個人得救的福音。昨天看見英國牧師Adrian Warnock引用哲學和經濟學家Henry Hazlitt的一段話,描述甚麼是馬克思主義,就是那個早年間我在中國以為還挺正確的「無產階級思想」,覺得挺有意思。他前面還寫過一篇文章,說社會公義是耶穌福音的主要部分,也值得你一讀。

「卡爾馬克思的整個福音可以概括為:憎恨那些比你境況好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承認他的成功可能是因為於他自己的努力,不要講他對整個社會做出了甚麼富有成效的貢獻,乃要把他的成就歸功於剝削、欺騙、或多少公然掠奪了他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承認自己或別人失敗可能是因為個人的弱點和缺陷,比如懶惰、無能、短視或愚蠢。」

是的,資本主義思想就是強調「只要努力就會成功,凡不成功的一定是這人不夠努力」,反對馬克思主義有道理!不過,擁護資本主義過頭了也有問題。我們是否也可以說:

「資本主義的福音就是討厭那些比你境況更糟的人。喜歡所有的成功標誌,假定人們能夠毫無問題地不斷攀登夢想階梯。耶穌說在這個世界上你們會遇到麻煩,別理會!要相信自己永遠不會病倒無法工作,總能找到比現在更好的工作,並永遠不會做出任何重大的不明智決定。

讓我們說服並告誡自己,成功是靠個人努力,去爭取為社區做出有效貢獻。永遠不要相信窮困人所面臨的任何挑戰,是因為受到了剝削、欺騙、或多少遇到了公然掠奪,不贊成政府資助醫療保健或增加給他們的福利支付。不要承認一個人無法得到成功、健康和經濟獨立,是因為有甚麼其它原因,他們一定是有弱點和缺陷,比如懶惰、無能、短視或愚蠢。不必有同情心,不用去考慮如何幫助病人、失業者和坐過監獄的人擺脫貧困,得到供應、減少痛苦。」

耶穌傳揚的福音是甚麼?他教我們既要為自己的過錯和失敗負責,也要寬恕那些得罪過我們的人。他還要人同情窮乏困苦的人,為他們伸張公平正義,而不是要求他們努力自助。耶穌宣告窮人和富人,世界上的一切其實都屬於造物主--病人和健康人的每一次呼吸都是上帝所賜。那些自以為是的人,他們的善行就像骯髒的抹布,而為自己過失後悔的人,他們得到機會去行善和補救。

耶穌是永遠給人機會的主,我們要效法他。這福音令人和好,而不是社會和文化戰。這福音所支持的百姓不分貧富、不分男女、不分階級、受害者或壓迫者、黑人或白人、猶太人或外邦人--上帝的百姓是一群具有同等價值、彼此相愛、互相支持的人--這是耶穌傳揚的福音,注重社會的公平公義。

請你想像一個世界,基督徒宣揚的是耶穌所傳的這個福音,而不是資本主義富足人的福音,更不是卡爾馬克思的無產階級暴力奪取利益的福音。

Thursday, February 1, 2024

川普鐵粉Brooks議員

本文內容是取自Jonathan Karl寫的川普傳記《Tired of Winning》。

你還記得Mo Brooks,那位在J6事件早晨白宮外群眾大會上率先發言,表示要支持川普挑戰選舉結果的共和黨眾議員?他穿著防彈背心告訴群眾,start taking down names and kicking ass的時候已經到了。他當時已決定要在2022年競選Alabama聯邦參議員席位,得到川普的支持。

不過,他的2021年J6發言吶喊並未得到川普的全部欣賞--一開始還好,譴責2020年的「大規模選舉舞弊」,攻擊軟弱冒的名共和黨人(RINO),然後號召共和黨人必須在2022年(下次中期選舉時)擊敗「無神、邪惡、缺乏道德的社會主義者民主黨人」,必須在2024年重新將川普選入白宮。(其實川普不打算離開白宮。) 再往下說就不妙了:

「有人對2020大選舞弊和被偷很沮喪,夥計們,把那放在腦後,put that behind you。」沒想到下面群眾立刻對他發出噓聲,有人大喊No!No!對著台上做出憤怒姿態。Brook吃一驚,趕快說「向前看,Look forward! Look forward! Beat them in 2022!」結果下面川粉的火氣更大了。Brooks想要贏回他們,張開兩臂喊道,「好吧好吧,回頭看有動力而向前走,2022年我們一定要贏,2024年我們一定要贏。」下面的噓聲居然變成了念口號:「Fix it now! Fix it now!...」很快,Brooks眾議員也跟著眾人喊起「Fix it now」--原來他們不想等到下次選舉,他們想要立即「糾正(選舉結果)」。

川普坐在後台對於「往前看」的號召很不高興,他認為大選還遠遠沒有結束:亞利桑那有個很大的私人資金贊助的recount正在進行,好幾個州還在為推翻選舉結果而鬥爭,Brooks不敢得罪那些重要的川普同夥,很快發推表示支持那些州對選舉結果的持續「審核」,川普總算滿意了。

可是過了一陣子,Brooks接受本州一家廣播電台的採訪,人家問他網上一個古怪的陰謀論,說是川普總統很快要官復原職了,他的回答又讓川普很惱火:「我對現在能把川普重新設為總統的說法很困惑。」他說川普如果能回到白宮那太好了,但這在2024大選之前是沒法做到的。」

川普很快給Brooks打來電話,開門見山地表示對他接受2020大選結果很不滿,給他提出一系列要求,若不照做就不支持他競選聯邦參議員了。可川普那些要求簡直是發瘋--他要Brooks議員發表聲明,號召把拜登總統趕出白宮,讓川普立即復職做美國總統--那時拜登已經做總統14個月了!

Brooks後來告訴寫傳記的記者Jonathan Karl,他把川普的荒唐要求看為用四種方式向公眾說謊。首先是公開號召廢除選舉結果,美國憲法和聯邦法律不允許議員這麼做;其次是把拜登總統從白宮移除,川普或任何人都沒有這個權力;第三是公開主張讓川普回到白宮恢復總統職位;最後川普要求一位眾議員公開呼籲搞一次總統特別選舉,好像美國政治體制允許這麼做似的。

Brooks先生聽過不少關於2020年大選的川普妄想,他甚至跟著重複了其中一些說法,直到川普真的找他幫忙,才確定是荒誕至極,沒有辦法那麼做--既不合法,也沒有權力。他只能告訴前總統川普「我不要那麼做,不真確」。結果川普怒罵大吼,掛斷了電話--他顯然習慣了周圍人對他即使是違法亂紀的指示也唯唯諾諾。

Brooks馬上意識到這番拒絕引起的嚴重問題--競選聯邦參議院的事完結了,因為川普是處處報復的人。果然,川普收回了他對Mo Brooks的支持,指責他已going "woke"了(美國右翼把種族醒悟當作某種壞事的一個指責用語),而Brooks先生也在幾個月之後初選失敗。

你想川普真的相信自己可以不經過選舉過程而復職成為美國總統嗎?除非他住在某個幻想世界裡,那是騙人。調查記者發現,在「復職論」流傳期間,川普似乎真的住在幻想中。他顯然知道自己已經敗選,還是用種種奇怪的理由要人相信他的勝選「被偷」了。但是在2024年以前復職?他只和最貼近的人說,而且還滿堅持的。

Karl先生親自問過川普關於「復職」的事,他回答「別浪費時間說這個了」,然後繞彎說民意數字,人們選了拜登之後有多後悔,其實他勝選了,種種跡象,媒體明明知道都不報導云云...」川普並未否認復職一說,似乎他相信是可能的--用暴力政變?天知道。

自從川普被推特封號,就不能在媒體上呼風喚雨了--搞過一個博客網站沒有太多人光顧,發電子信件給支持者也不怎麼引起注意--他那些短短的東一句、西一句時事評論並沒有甚麼新鮮東西。後來辦起了自己的社交媒體平台可以自由發言,但用戶並沒有起初設想的那麼多。

那些遠遠相信擁護川普的人,包括那些相信他是上帝所派救主的基督徒,恐怕已被洗腦。不知道能跟隨他毫無根據的陰謀論幻想多久,警告:總有一天跟隨者會和Brooks先生一樣,發現自己跟不上的。

Tuesday, January 30, 2024

比較混合動力車與電動車

本文是Michael J. Coren在《華盛頓郵報》氣候專欄所寫文章內容的翻譯:Should you buy a Plug-in Hybrid or Electric car?

我們正在進入電動車時代,但很多人仍想保留汽油發動機,於是在打算換一部新車時考慮混合動力車。在2022年電動車輛的銷售中,混合動力車佔了幾乎30%。你怎知道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比較,到底哪一樣好些?

《華盛頓郵報》氣候專欄Michael J. Coren做了一番調查計算比較,這裡我把他的文章翻成中文。他說決定買甚麼樣的車,完全要看你個人的需要和條件。

首先你要問自己,是否能夠很容易地為自己的車充電?你如果有自己的車庫,使用牆上的120伏標準插座,大概每小時可以加4到6英里車程的動力,每天晚上至少可以加50英里,大多數美國人每天駕駛並沒有超過這個數目。

假如你住公寓或必須把車子停在路邊,就要看有沒有公用的充電桩可用。充電設施的建設可能緩慢,你恐怕還是買混合動力車比較穩妥。對不大與人共享車輛的人,有人提議買電動自行車--假如你會騎自行車。

加州大學Davis分校有個插電式混合動力及電動車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的Gil Tal主任說,論到能源效率,無論是哪一種車,我們看的是每加侖燃油跑多少路。某些新型號的燃油車能夠超過混合動力車,比如三菱牌Mirage每加侖能跑39英里,但多數不能。「從營運成本角度看,混合動力是一種提高能源效率的技術。」

標準的混合動力汽車使用小型電池作為汽油發動機的輔助設備,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使充電式電池,進一步提高了燃油效率。根據環保署(EPA),很多新型號的混合動力車每加侖油可行駛超過120英里。不過,目前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售還遠遠沒有標準混合動力車多。

上班或下班,你如果插電不方便,當然就別買插電式的車了。Tal說,有些人買了這種車來卻從來不插在牆上充電,你那多幾千塊錢的購買價不是白花了嗎?

其次你要問自己,我駕駛長途嗎?如果你每天駕駛不超過200英里,又能夠插電,那麼建議你換成全電動車,既省錢又減少碳排放。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不加油即可行駛比較遠的里程,但效率較低,因為它們同時配備電動和汽油兩個傳動系統。Tal說「這是一個次優的解決方案...如果你不需要[汽油]發動機,就別隨身攜帶它。」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有最大限度的靈活性:如果您需要一輛能夠處理每日長途駕駛而充電渠道有限的汽車,或需要拖拉重型貨載,那麼它們是一個務實的選擇。福特F-150 Lightning 等電動車在牽引拖車重物時,行駛里程會顯著縮短。儘管公共充電網路正在快速改善,但有些地區,特別是中西部和南部腹地幾個州,仍然落後,以致長途公路旅行充電不方便。

你如果需要上述靈活性,那麼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技術就會大放異彩:您能夠在不啟動汽油發動機的情況下完成大部分日常工作,並且大多數時間都可以輕鬆充電。

美國人平均每天開車不到40英里。如今的插電式混合動力電池有足夠的電量來駕駛25至50英里,使得大多數行程都在全電動範圍內。一旦電池幾乎耗盡,車子運行就會像標準的混合動力。對很多家庭來說,擁有一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就夠用了,而不必用一輛車在城鎮周邊,而另一輛來駕駛遠途。Tal說:「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大部分日常活動都是電動的。」

最後一個問題是你想要花多少錢。如果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不錯,它比全電動車如何?車子的整個生命週期中,成本和性能比較,燃料、維護和獎勵措施使計算變得複雜。為計算一些最暢銷車輛的數據,本文作者Corren先生向Energy Innovation尋求幫助,那是個旨在實現能源產業脫碳的政策智庫。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與全電動車相比,至少在經濟上不如全電動車。雖然燃油汽車的售價仍是最便宜的,但它現在的車主總花銷很難勝過電池電動車。在流行的SUV和混合車樣本中,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是最昂貴的。

駕駛一部豐田RAV4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十年費用,比特斯拉Model Y或大眾ID4(兩款類似的電動SUV)貴了大約$1.5萬美元,比可以快速充電的先進牌Ioniq 5也貴了$8千美元,而且先進Ioniq 5目前不符合聯邦政府$7,500美元的電動車補貼條件。即使是汽油版的RAV4也比其插電式版本便宜了約$5,500美元,差了將近40%。

如果比較維修成本,根據美國能源部(DOE)的最新數據,電動車的維護費用比較便宜,每英里6美分,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為9美分,傳統汽油汽車則超過10美分。

你到底應該開什麼車?根據您居住的地方,您的每日里程可能會有所不同:近年來,加州和紐約等市場的電價飆升,尤其是在高峰時段。汽油價格也變得更加波動。其他成本,例如比較高的保險費或電動車的維修成本,可能會吃掉一些節省的成本,儘管《消費者報告》稱這些成本目前呈下降趨勢。

所以,如果你想要最低的標價,燃油車仍然是贏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會在燃料和維護方面消耗你的錢,更不用講碳排放糟蹋環境了。如果您希望在五年或更長時間內最大程度地節省費用,並且充電對你不是問題,請選擇電動。

市場上幾乎所有價位的電動車型號都提供可觀的里程、充足的性能和大量的節約。如果發動機的靈活性對你至關重要,那麼標準混合動力車,或多花一點錢購買插電式車型,即可提供您所需的功能。

從長遠來看,隨著電池技術和充電網路的改進,電動車將成為絕大多數美國人毫無疑問的經濟贏家。但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不會很快消失,即使是計劃到2035年逐步停止銷售大多數內燃車的加州,也會允許銷售20%的插電式混合動力「零排放」車。在截止日期之後,加州要求這種混合動力車的效率不少於每加侖50英里。

佛州讀者George Shaeffer駕駛一台Camry混合動力車,他寫道:「雖然電動車會是未來的潮流,但混合動力車現在更有意義,而且對我們許多人來說,我看不出有什麼理由這種車不會維持20或30年。」

Saturday, January 27, 2024

洗腦:威權主義的說教

似乎有人把接受教育一概說成是「洗腦」,於是學校老師能夠對中小學生「洗腦」。這不正確,傳授知識和影響一個人的思想方式,分為健康和不健康兩種,而健康的不是洗腦。我以為住過某些國家地區的人當然會辨識威權洗腦現象,後來發現這是未必的,因為從健康到不健康,有時分野並不很明確。

研究邪教的Steven Hassan博士提供這方面的教育,幫助人分辨怎樣的人際關係影響是健康或不健康的。他的網站freedomofmind提供很好的資料供你參考,下面是Hanssan博士用來解釋威權主義影響(即洗腦)特色的一張幻燈片。

幻燈片的右側列出邪教頭目的威權式思想和情緒掌控:他們要求別人絕對順從聽命和依賴領導人;他們總是煽動和利用厭惡不滿情緒,並利用人們的擔心懼怕心理。

這些邪教頭目一般都是嚴重的自戀型精神疾患者,自以為了不起的精英分子,非常重視抓權和虛張聲勢,不惜行騙,表現得好像自己才是絕對權威,有時甚至假裝那權威是從神而來。

在組織機構方面,既然擺出精英和威權架勢,自然不受甚麼法律規條拘束,不惜動用任何手段來達到維持權力地位的目的。並且,不允許任何人和他有不同的宣傳口徑與說詞,反駁一切證明他犯了錯誤的事實真相。

威權說教的目的是:控制你的行為(無論多麼荒唐都擁護他);控制你能夠得到的信息(宣傳過濾);控制你的思想(反對和否認不同的說法和解釋);控制你的情緒(保持對頭目的敬畏和對外人的憎惡與惱怒)。而健康的教育沒有這些操縱--學生永遠被告知他們是有自由去思考和探索的。

這些洗腦的結果是:聽從的信眾變得盲目,不再動任何腦筋,除掉了批判性思維的能力,甚至喪失了學習探討新鮮事物的能力。他們變得對別人使用批判、比較、質疑的能力很反感,倒打一耙說別人是被洗腦了。有位朋友聽見陰謀論就相信,無需看見任何證據或其它來源的新聞報導。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已被洗腦

你如果搜索互聯網,Hassan博士在油管上有一段見證,講述他自己如何陷入耶和華見證會教派被洗腦,以及後來如何脫離的經過。他介紹的步驟很實際--首先要脫離那個接受洗腦的環境,甚至幾天也是好的--你如果住在一個法西斯威權主義國家裡,甚至無法聽見外面的真實新聞,那麼你需要找機會出去見識或體驗一下,才會知道本國有些事情其實不對頭。

待在右翼社交媒體小圈子裡,屏蔽其它觀點和消息來源的人也一樣。至於我個人,脫離不健康的基要主義思維綑綁是到神學院接受了足夠裝備,視野擴大之後。

Thursday, January 25, 2024

預防下一場疾病大流行

看到這個題目,我假設自身免疫系統必須強健。不過我還是要聽聽國際專家怎麼說。MedCram好像是為醫療從業人員設計的夜校。

每年在瑞典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現在討論這個問題,顯然是因為疾病流行會大大影響到世界經濟。我們現在還不知道下一次傳染流行的是甚麼病,暫且稱它為X病,而X病的致死率很可能會比剛剛過去的新冠病毒高20倍,引起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重視--到時千萬不要像2020年那樣,很多地方發生醫療系統崩潰!

Roger Seheult醫生這個講座的重點是如何做個人預防。英國專家認為現在有了新冠疫苗技術突破,新的疫苗可以在檢測到之後100天之內開發出來,很多人不太相信。牛津大學研究人員宣布,他們正在檢查把mRNA技術用於對付X病的疫苗開發各環節。

參考新冠病毒的突發和傳播過程,我們對於下一次病毒流行得到很多經驗教訓。首先是在醫藥和預防方法全缺的情況下,暫時切斷公共交通,關閉營業,全體居家隔離的做法,下次還要這麼做嗎?恐怕不必。

因為現在我們知道,人群去到公園野外,或任何彼此不那麼密切接觸的地方,曬曬太陽其實不危險,大家保持一定距離就可以降低病毒傳播速度。況且,很多人對於嚴格限制交往的行政命令已經很反感了,所以下次病毒大流行一定是每一波的感染人數都更多更快,特別是那些疫苗接種率比較低的地區。

我們看到,這些地區的醫院很快就開始放棄救治某些人群,因為在大流行期間,不僅某些醫療物資缺乏,能夠照顧病人的醫護人員也病倒很多,比如那些必須由專業人員操控的血液透析儀不得不停,好像新冠流行期間,引起原本可避免的死傷。

另一個可以預期的X病大流行事件,是人們對某些暫缺物資的囤積和買賣--只要是聽說某藥可能對X病有效,那藥立刻就買不到了等等。還有國內和國際供應鏈受到干擾的問題--那些負責交通運輸的人員可能感染其它人、隔離、甚至死亡,所以藥店現有的存貨(比如一些常用的救命藥物)變得稀貴起來。

即使100天疫苗能夠研製出來,分發也可能是個難題,因為疾病傳播太快,疫苗和測試的需要量已經非常大,交通運輸卻可能已斷斷續續。疫苗研發生產越緩慢,這種情形越可能發生。

在困難的情形下,執法需要可能需要增強,防止人在醫院動用武力或搶劫等等,而到處施行安全檢查會讓人更不自由。

所以綜上所述,在理想的情況下,我們希望即使還沒有疫苗和藥物,標準的醫療服務不依賴供應鏈,不依賴檢測,不依賴某個藥房來分發藥物,無法囤積,需要的物資到處都有而且不昂貴,並且能夠有效阻斷某些疾病傳播方式。

我們稱此為瑞士奶酪模型--到處有孔--依靠不同的渠道、容易用後備措施填補和替換缺失。如何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呢?

首先是陽光。陽光對健康的影響非常廣泛,不只是提供維生素D而已。你如果看美國每周的流感死亡人數,就會注意到每年日照最短的時段是死亡人數最高的時期。不僅是流感和呼吸道疾病,除了意外死亡,幾乎所有的疾病,包括心臟病、癌症、腎病、憂鬱自殺的死亡數目都在這些日照最短的時段增加。

科學家查看新冠在歐洲的流行死亡數據,想要知道到底是甚麼因素影響最大。氣溫?濕度?緯度?他們發現第一波新冠死亡出現在北部的芬蘭,然後隨著時令,希臘是歐洲大陸南端最後一個迎接死亡潮的國家--顯然緯度高的地區日照比較短,首當其衝。科學家還比較了美國、義大利、英國各地的新冠死亡率,這些國家人口的維生素D攝入量差不多,但都發現緯度越高(日照越短)的地區,死亡率越高。

結論是甚麼?很可能未來的疾病預防治療和增加自然光接觸有關。病毒的活性氧反應使人生病,而陽光幫助身體產生抗擊這種反應的線粒體,這方面有很多研究。(注意:不是要你直接曬太陽,近紅外線屬不可見光。) 2022年底有一份雙盲試驗的報告,醫生給住院的新冠患者穿LED背心,打開了近紅外線的患者平均提前4天出院--他們的血象、淋巴、氧合、肺功能都比對照組好。

科學家觀察到,人在戶外綠色空間接觸到的近紅外線劑量大大增加。這些近紅外線除了有助於新冠症狀恢復,可能對從其它一些疾病康復也有幫助,這是第21世紀以來比較新的發現,但是人們老早就觀察到,多在戶外綠蔭地區呼吸新鮮空氣能夠加速疾病康復。有一份研究報告說它還能夠預防感冒

所以,陽光療法符合我們所說的瑞士奶酪模式。另一個符合這模的療法叫做水療,旨在激發人體的天然免疫反應,也就是生成抗體。

人除了天生的免疫系統,還有適應性的免疫系統,就是藉著疫苗接種,讓天生的免疫系統認識入侵的病原體,起來抵抗(天生的免疫系統必須「見過」一種病原,才會建立起某種中和機制來抵抗它)。天生免疫系統分泌出干擾素去中和各種病毒,是很廣譜的強大抗體。這種干擾素可以製成藥劑,比如治療(病毒引起的)丙型肝炎藥。

科學家對SARS和MERS傳染病的研究發現,病人的干擾素反應在遇到病毒時延遲了,而在病重的患者血液中,一型和二型干擾素的數量比輕症患者低。人體干擾素的分泌由天然免疫系統掌控。有人研究能不能藉著注射干擾素來治療新冠或改善症狀,結果發表在NEJM雜誌。真的,結果發現無論患者是否接種過,住院或進急診室的數目減少了一半。

這個辦法依賴供應商和供應鏈,有沒有辦法能夠自然激發干擾素而不用給藥呢?科學家發現人體在39C溫度時,有10倍的干擾素被激發出來。所以泡熱水澡(或叫做水療)顯然有效。

事實上,100年前就有美國醫生這麼做,他們只是不知道人體有干擾素這個機制--還記得1918年爆發一場流感,世界上死很多人嗎?水療是他們的一個研究項目,有當時的論文為證。

Tuesday, January 23, 2024

向AI詢問加州提案的信息

自從OpenAI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出來後,很多人踴躍嘗試詢問機器人各種問題。起初AI好像能夠把市面上各種新聞或專業網站提供的信息內容拿來分享,還會在陳述時說「有人說...還有人說...」,指出不同觀點,或者拒絕回答某些有爭議的政治問題,還不錯。

然後很快發現ChatGPT也會判斷消息來源屬於左翼還是右翼,但聽說它並不會辨識消息的真假,這有些令人失望。但AI聊天的開發似乎進展很快,也許現在更加完善。前天在WhatsApp通訊工具上看見一個新的icon,原來是AI提供信息搜索服務,於是決定與其聽人描述AI回答問題,不如自己嘗試一下。

問甚麼呢?加州三月初選,昨天看見選票上有個提案。加州立法院打算修改心理健康服務法(MHSA),擴大投資,建造新的康復設施,並為無家流浪的精神疾患群體蓋造房屋。發放30年債券,並動用一部分現有的MHSA資金,這需要徵得加州納稅人的同意。

我的問題:為甚麼醫學專業人員和大力倡導心理健康服務的群組不支持這個提案?根據說明,Newsom州長有個專門的委員會支持,想必和加州民主黨去年就希望建造的康復中心有關。Meta AI給我一個回答,多少讓我有些意外:他們不支持,是因為1號提案旨在廢止另一條法令,那條法令保護青少年和兒童不受conversion therapy(即試圖轉變性別角色或性取向的治療)之害。

可是選民指南沒有提conversion therapy。Meta AI解釋說,有些倡導心理健康服務的群組擔心,提案若通過,可能會為一些有害做法鋪路,對精神病患(以及LGBTQ+群體)產生不良影響。

搜索查看了一些新聞報導,似乎提案在醞釀的時候。起初並沒有關於關鎖患者、強迫他們接受治療的計劃,可是在最後幾個月忽然插進一大堆內容,是醫療服務人員所不贊成的。他們說關鎖患者的辦法很古老,但已知是無效有害。

再問問Meta AI:過往有沒有甚麼數據,說明對精神病患的強迫治療有效果?回答:這個問題複雜而有爭議。有些研究報告說在改善症狀、保證安全方面具有短期效果,而長期效果則不那麼明顯。很多醫學專家反對強迫治療,理由是破壞醫療合作關係,減少個人對治療的自主能動性。

他們主張的另外方法則是優先對自願接受治療的患者施治,與患者一同決定治療方案,倡導了解心理創傷的護理。這些方法現在引起越來越多的重視,因為有證據表明,注重個人的需要、尊嚴、人權是有好處的,比強迫關押好很多。

從資金募集來看,1號提案需要動用一部分現有的MHSA資金,這對於目前的心理病患醫療服務是否會有影響?納稅人需要增加繳稅,如果能解決流浪人群問題,也許大家會同意,可我們都知道,花錢未必能解決問題。那些精神或癮疾病患最需要的是醫療服務,有了房屋和設施,服務和管理跟不上還是很糟糕的。

那份選民指南把1號提案的全文,一共117個條款,全都印給我們,沒有幫助,誰能耐心全部讀懂啊?我看到提案標題時,首先的反應是「擴大投資很好」。我請Meta AI幫我總結歸納一下,新法案到底修改了甚麼內容?

回答:它提議將2004年制定的心理健康服務法(MHSA)重新命名為《行為健康服務法》,把服務項目擴大到沒有精神疾病(就是一些流浪街頭吸毒)的人。MHSA本來規定對收入$100萬美元以上的人徵收1%的稅作為資金,現在要求把其中30%撥給住房計劃,並將監督委員會的規模從16名投票成員增加到27名,同時發行$63.8億債券,其中$44億蓋造治療設施,$20億用於支付無家人士的住房資金。

哦,原來擴大投資不是全給心理健康服務事業?其實心理學也稱為行為科學,把吸毒成癮算為一種精神疾患也不算大錯。不過如何治療的確有爭議,強迫治療是否有效,也許應該多聽專家意見。

項目巨大,有錢投資房地產的人可能是首先得益人,其他人是否得益,就要看政府對那些行為問題的管理如何了。強行關押有行為問題的人?吸毒成癮的確需要治療,否則那些人無論住在哪裡都會是一個社會問題。

Saturday, January 20, 2024

改善睡眠的伸展運動

如果你希望改善睡眠,也許可以嘗試下面視頻所示範的幾個睡前伸展運動,增加血液循環,鬆弛肌肉:


1. 坐姿:兩臂張開相後伸展,幾秒之後兩臂向前移動,改為深深擁抱自己幾秒鐘--反復做幾次。
2. 側面伸展,先左後右,將一隻手臂張開,從旁邊移過頭頂,幾秒之後扶住頭輕輕拉,讓脖子上的筋也得到舒展。
3. 盡量扭動身軀的伸展,先向左後向右,將一隻手臂放在對側膝旁,全身轉動,將另一臂放在椅背後,停留幾秒。
4. 用手提起一個膝蓋到胸前,幾秒後向各方向轉動腳踝幾次,再把腳放在另一膝上,儘量放平,身體稍向前壓幾秒;然後換另外一邊同樣做。
5. 把一條腿伸直,腳跟著地,身體向前傾壓幾秒;另一條腿也做同樣的伸展。

祝你健康!

Thursday, January 18, 2024

2025項目:更多細節

幾個月前我介紹過川普競選網站所發表的「2025項目」原則,其改變民主制度、排除異己、安插親信的特色讓人瞠目結舌。由於「2025項目」手冊有將近1000頁,很少人真的去下載閱讀,華人更少。我看見有人懷疑說,這些媒體是否在污衊川普?

本文從維基百科的有關英文條目取材,稍微加以註釋,比較完整地展示了這個公開的「陽謀」。不知為何,至今尚無人把這個詞條翻成中文。你若不放心我的翻譯,可以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22024年大選如果是共和黨獲勝,他們打算重塑聯邦政府各部門,這一計劃叫做「2025項目」。2022年,這個項目招募幾萬名保守派人士到華盛頓特區,要取代其所謂「深層政府」的現有聯邦公務員,以進一步實現下一屆共和黨總統的目標。

儘管參與制定2025項目的人不能宣傳某個特定的總統候選人,但他們中有不少人與川普的2024年競選活動有密切聯繫。他們有個行政理論(叫「單一行政理論」),提出美國總統就職後立即對各行政部門擁有絕對權力,能夠快速接管這些部門。

2025項目的制定是由美國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牽頭,與大約八十個合作夥伴機構共同完成,其中將近一半從Leonard Leo獲得來歷不明的捐款贊助,包括Charlie Kirk領導的Turning Point USA、Conservative Partnership研究所(前幕僚長Mark Meadows是資深合夥人)、Center for Renewing America(川普任命的前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Russell Vought領導)、前川普高級顧問Stephen Miller領導的America First Legal。

2025項目所設想的政府變革很廣,特別是在經濟和社會政策以及聯邦政府機構的角色方面。其中提議削減美國司法部(DOJ)的資金,解散聯邦調查局(FBI)和國土安全部(DHS),以及取消內閣教育部和商務部。《華盛頓郵報》報道說,2025項目包括立即援引《叛亂法》,部署軍隊進行國內鎮壓,並指示DOJ追捕川普的政治對手。2025項目總監、前川普政府官員Paul Dans去年9月表示,他們正在組建一支新的大軍,準備與深層政府作戰。

這一計劃主要包括一本政策建議書,附帶一個人事資料庫,歡迎提交資料,還有一個線上課程,說是總統行政學院,以及一份製定過渡計劃的指南。這四個方面配合,完全是要走威權主義獨裁道路,破壞現行的法治和權力制衡體系,連一些保守派和共和黨人都批評。

傳統基金會從1981年以來,每次總統選舉期間都會發布新版的政策建議書《領導力授權》。2025項目是2022年傳統基金會主席Kevin Roberts制定的,幾百位保守派人士參與了撰寫,號稱政策大全(policy bible),2023年4月發表,比以都往早。

在前言部分,Kevin Roberts寫道:「文化馬克思主義在我們的體制中長征,如今已來到現實。聯邦政府龐然大物變成武器,反對美國公民和保守價值觀,自由和解放受到前所未有的圍困。」(我所了解的馬克思主義是政治暴力實現財產公有制,和這人說的完全對不上號。)

2023年11月,川普提出一個類似的計劃,就是創建一個聯邦資助「美國學院」,提供線上課程並授予排除某種「Woke或聖戰主義」的免費學位,還會透過對主要大學的捐贈/徵稅來資助。川普聲稱大學「將學生變成了共產主義者、恐怖分子和許多不同程度的同情者」。

這項目顯然是由川普驅動的,他最熱心的內部忠誠分子Johnny McEntee是2025項目的高級顧問。川普的2024年競選團隊說,Agenda47是川普第二屆的官方計劃。有兩名競選團高級官員後來發表聲明,又發佈備忘錄,試圖使川普的競選與來歷不清楚的外部團體的計劃保持距離,但項目的很多部分的確反映出川普自己的話,他們並沒有否認那些團體。

根據Axios媒體報道,川普打算一上台就聘用那些出名的狂熱MAGA鬥士,出來追捕政府中和媒體中的「陰謀家」,提訴他們(首先是拜登「犯罪家庭」)看有甚麼刑事或民事案件,把法庭變成政治工具,報復所有起訴、定罪或反對過川普的人。

關於墮胎政策:2025項目宣告說,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有義務重新審核和撤回對兩款早期墮胎藥的使用,疾病防控中心(CDC)也需要更新關於生育和避孕的公共信息,各州要準確報告墮胎的數量、胎齡、原因、母親居住州以及墮胎方法。

關於人口普查時的公民問題:美國憲法第14修正案規定,各州的總人口必須包括所有人,而不只是公民。但川普政府希望在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中順便問問是否公民,可能是想要對付「非法移民」。

氣候政策:2025項目沒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策略,傳統基金會的能源和氣候主任Diana Furchtgott-Roth反倒建議美國人應該多用天然氣(比如甲烷--一個氣候科學家日益關注的問題)。2025項目藍圖包括廢除《通貨膨脹削減法案》(為清潔能源技術提供$3700億資金)、關閉美國能源部貸款辦公室、從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議程中消除氣候變遷考慮、鼓勵盟國使用化石燃料,還有支持北極鑽探,並宣稱聯邦政府有開發化石燃料的義務,否認二氧化碳排放有害人類健康,從而阻止聯邦政府監管溫室氣體的排放。總之,這一項目否認氣候變化及其應付策略的必要性。

擴大總統權力:2025項目要將美國聯邦政府的所有部門置於總統的直接掌控下,取消除DOJ、聯邦通訊委員會、貿易委員會等等機構的獨立性。這些都是基於「單一行政理論」的最大化版本,相信美國憲法第二條將行政權力僅僅授予總統。川普曾在2019年說,美國憲法第二條賦予他「可以做任何事情的權利」。2018年他聲稱可以解僱當時受命調查他的特別檢察官Robert Mueller--實際上,2001年9/11恐怖攻擊後,這類主張「單一行政理論」的言論就在共和黨內重新流行起來了。

鎮壓政治對頭:根據《華盛頓郵報》2023年11月的報道,川普第二次就職之後的「當務之急」,是啟動《叛亂法》,部署軍隊鎮壓國內一切不服的人。這計劃由助手Jeffrey Clark領導,他是「美國復興中心」的高級研究員。任務包括指示DOJ追捕那些川普的政治對手或他認為不忠的人。消息報導出來後,傳統基金會發言人否認2025項目有啟動《叛亂法》或追捕政敵的內容。

在整個文件中,DOJ、環保署、美國國際開發署都有的未提名的聯邦工作人員被稱為各自部門的「激進左派的理論家」/「活動家」,讓人擔憂。2023年12月,Fox新聞主持人Sean Hannity兩次詢問川普,能否保證不濫用總統權力來尋求對他人的報復,川普半開玩笑回答「除了第一天」。

性別角色和性表達的權利:論到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DHHS),2025項目呼籲廢除「對性取向、性別角色認同、跨性禁止歧視」的規定,把學校中適齡開展的性教育叫做「對兒童傳播色情和跨性意識」,主張一律取締,並監禁那些製作、傳播教材的人和公司,把他們登記為性犯罪。

人事政策:2025項目建立了一個人事資料庫,使用問卷來篩選可能的招募人員是否會遵守這個項目所主張的議程,看他們在政府部門裡對川普主義是否會認同。傳統基金會打算到2024年底,將這個資料庫擴充到2萬人員,準備接管許多部門的專業人士工作--這些人本來是不隨著總統換屆而更換的。

政教分離政策:2025項目的重點是基督教國家主義,目標之一是拆除憲法第一修正案所製定的政教分離政策,讓基督教信仰在社會中享有特權地位。政府必須採取措施,確保社會生活的每個部分都明確體現基督教信仰。

2025項目沒有註明基督教信仰指的是哪個宗派,但傳統基金會把自己的福音派基要主義當作最為正統的教派,大概沒有設想過其它教派也可以對福音派咄咄逼人。專制--你聞到法西斯主義的血腥味了嗎?請你再仔細看看,2024年選誰上台?

Tuesday, January 16, 2024

那不是耶穌/聖經的教導

基督教國家主義不是基督教,理由我介紹過一次。今天看見有位喜劇演員John Fugelsang,談論基督耶穌教導過甚麼,沒有教導過甚麼,說得很是,對保守派的基督徒是個提醒(如果他們肯聽的話)。下面是他的話,我減去了一些幽默玩笑。



我母親是一位修女,在非洲馬拉威做護士照顧麻瘋病人。我父親是一位方濟會修士,在Brooklyn給一群天主教男孩上歷史課。我從小景仰耶穌,只差一點就成為基督徒,最後還是決定不要這個標籤了。

基督教在美國受到攻擊。一群號稱是基督徒的人一向在攻擊它。他們積極努力地抵擋反對基督,反對他所教導的一切。

如果講完美,每位蓄奴的基督徒總統都不是基督徒...你如果吹毛求疵,每個基督徒都可能因為任何原因不是基督徒。真正的基督徒只有一位,他死在十字架上。

他是第一位無罪被處死的棕皮膚出名人物--美國右翼那些藐視南部邊境移民的基督徒要注意了,聖經書卷不只是《利未記》和《啟示錄》(教導反對同性暴力),更不是《Left Behind》世界末日小說序列,耶穌按聖經記載是一位極端的和平主義者,花時間和病人、罪人在一起。

他不是美國公民,從來不講英文,反對資本主義剝削,反對歛聚財富,反對(石頭)打死罪人,反對假冒為善的公開禱告...沒錯耶穌有時禱告舉目望天,不過他從來沒有提過反對同性戀,從來不提墮胎,從來沒說窮人是因為懶惰,從來沒有為富人減稅而鬥爭,從來沒說某些情況下可以實施酷刑...

對了,我們想他是長頭髮(這個未必正確),但絕對是個棕皮膚、周遊各地召集無家人士的自由派巴勒斯坦移民,是反對羞辱、沒有槍械的猶太人,這些都寫在聖經中,如果你真相信的話。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不少基督徒以為手能拿蛇而不受害是聖經的字面應許,而「愛仇敵」只是象徵性的寓意說法。...在未信的人來看,這太假冒為善了。福音派基督徒也許應該聽聽Fugelsang的講道

Saturday, January 13, 2024

將壓力化為能量

你遇到壓力是甚麼反應?你的情緒反應關乎你對周圍世界的看法。負面情緒對健康有很大的害處,你如果願意,也許可以學著如何很快地緩和負面情緒。本文內容取自Mimi Guarneri醫生的《自然療法》課程的第14課。你如果有興趣,可以到The Great Courses網站去觀摩這門課的全部內容。

通常,人無法控制周圍世界,無法控制甚麼事情發生,但能夠控制對事件的看法和感受,以至於壓力荷爾蒙的釋放反應不同。注意,這是研究發現所的:不是環境和事件引起健康問題,而是人對外部狀況的心理和情緒反應。

有一項調查,讓大學生觀看關於德蕾莎修女各種活動的電影--服事病人和照顧窮人等等,測量他們的IgA抗體水平。大約92%的學生觀看影片後,他們的IgA水平升高了,也就是說,他們的免疫系統受到影響增強了。然而,另外8%的學生看完電影,他們的IgA水平下降了。

然後,研究人員請這些學生看一張照片,寫一個關於情侶的故事--那張照片中只有一男一女坐在公園長椅上的背影。那些IgA抗體水平升高的學生們,從照片講述的大多是有關求婚和結婚的故事。然而,那8%的抗體下降的人,他們講述關乎不信任、操控和遺棄的故事。換句話,他們看待很多事情都是負面的,甚至聲稱不喜歡德蕾莎修女。

研究人員調查學生去年生病的紀錄,證實那些對德蕾莎修女電影有負面反應的學生病得比較多。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對周圍情況的觀感影響健康。下圖列出人遇到壓力時的各種反應,左邊是負面反應,右邊是正面反應,上邊是激動,下邊是鬆懈。你在壓力下大多感受到甚麼反應?

對周圍困難和壓力的觀感反應也許很難控制,當你發現自己體驗到負面思想和負面情緒時,知道如何很快地轉移念頭很重要--能夠轉移念頭就能夠轉移身體的壓力荷爾蒙反應。

研究發現,一般來說樂觀看待世事的人比較長壽。感受積極的情緒能夠降低各種疾病的發生率,使人擁有更多的認知彈性,更多的創造力,擁有積極情緒能使人更好地解決問題,甚至能提高我們的工作績效。

感受消極情緒的人應該嘗試寫感恩日記,每天晚上寫下自己可以感激的事--開始感受得到愛護和理解,從積極情緒中得到健康上的好處。每次面臨壓力或遇到負面感受時,要立即設法消除負面想法和感受--暫停一下,坐下來深呼吸幾次,免得說出或做出什麼令人後悔的事情。

下面詳細解釋一下這種深呼吸,或叫作聚焦心臟(heart-focused breathing)的呼吸。呼吸控制著人的自主神經系統。做深呼吸時,人的心率會增加,而在呼出時,心率會降低。週而復始、有節奏的呼吸能夠很快穩定人的自主神經系統--就是不受意志操控的那部分生理系統。

要想做聚焦心臟的呼吸,首先就是必須暫停正在做的任何事--將自己從有壓力的情況中解脫出來。大多數人一般用肺部的上三分之一來呼吸。而深呼吸持續五秒,跟著呼出五秒。一旦開始,這種呼吸就會中斷身體的壓力荷爾蒙反應,所以你應該會立即感到比較放鬆。

接下來,將注意力集中到心臟--想像你正在用心臟來吸氣和呼氣。也許一開始不太習慣,但幾分鐘後就會變得比較自然。這種心臟呼吸就是吸氣五秒,吐氣五秒。如果第一次做時感到困難,就把右手放在心臟部位,或者把左手也疊加在右手上面,你還可以嘗試閉上眼睛再開始深深吸氣和呼氣。練習之後,你就會睜眼閉眼都能夠做到深呼吸--任何時候感到壓力時就這樣做。

如果你有一個問題想要解決但無法解決,請做幾次聚焦心臟的呼吸,同時也想一些能引發積極情緒的事。記住一個特別的地方、或喜愛欣賞的人,比如自己的孩子、孫子或小狗。不只是想像,要確實去感受喜悅感激之情,把這種良好感受保持20秒鐘,然後把這些感受輔射給自己和周圍的人。添加正面情緒感受的力量能夠改善人的認知,增加思考靈活性,並幫助做決定。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思緒分散無法集中注意力,不要沮喪,而要堅持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然後重新嘗試感受關懷、愛護和欣賞情緒。

如果你遇到無法用心思頭腦解決的問題,基督徒得到勸誡是安靜下來祈禱,但你若能做聚焦心臟的呼吸,你的自主神經系統能夠很快安靜下來。

Thursday, January 11, 2024

飲用水中的微塑料

我報告過塑料泛濫的問題,微塑料已經隨著風雨吹到最偏僻的原始森林和永久動土。現在水中發現大量微塑料,各大媒體最近都報告了,本文譯自CNN報導:瓶裝水中的微塑料

有一項開創性研究發現,商店出售的瓶裝水含有的微塑料太多,比以前估計的多10到100倍,而且是顯微鏡看不到的奈米級微粒。這些塑料的平均寬度只有人類頭髮絲的千分之一,因此能夠從消化道或肺組織進入血液,將潛在有害的化學合成化物質分佈到全身和細胞中。

根據這項新研究,一公升水(相當於兩瓶標準尺寸的瓶裝水)平均含有24萬塑料顆粒,七種塑料都有,其中90%是奈米塑料,其餘是微米塑料。塑料顆粒的尺寸在5毫米到1微米之間的是微米塑料,更小的是奈米塑料。(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奈米。)

賓州大學Behrend分校可持續發展研究主任Sherri Mason說,這項研究發現真的令人震驚,它強化了專家長期以來的建議,就是使用玻璃或不銹鋼容器喝水,來減少塑料包裝帶來的健康危害:「人們不知道塑料顆粒會從食品容器上脫落,進入沙拉、奶酪等等商品,幾乎好像人體不斷脫落皮膚細胞。」

Mason曾在2018年搞過一項研究,首次在9個國家、11個不同品牌的瓶裝水中檢測到微米塑料和奈米塑料。那次Mason發現每公升受污染的水中平均含有10個比人類頭髮還寬的塑料顆粒,以及300個更小的顆粒。然而,五年前科學家還沒有辦法分析這些微小顆粒,也無法發現是否還有更多的小東西。Mason博士說:「我們不是不知道奈米塑料的存在,我們只是沒法分析它們。」

現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一種新技術,能夠檢測、數算和分析瓶裝水中奈米粒子的化學結構,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他們發現,在美國銷售的三個流行品牌的瓶裝水,水中塑料顆粒的實際數量不是每公升3百個,而是每公升11到37萬個,甚至更多。

大學Lamont-Doherty地球觀測站的環境化學家嚴北戰教授也是這項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他說這項新技術實際上能看到水中數百萬個奈米顆粒,可能屬於「無機、有機和其它一些塑料顆粒,不是我們所研究的七種主要塑料類型」。

「光明未來健康嬰兒」是一個由非營利組織、科學家和捐助者組成的聯盟,致力於減少出生前後嬰兒的健康風險。它的研究主任Jane Houlihan說,這項創新技術為進一步研究打開了大門,以更好地了解塑料對人類健康的潛在風險:「人類廣泛接觸微小的塑料顆粒,造成的風險很大程度上未經研究。...嬰兒和幼兒可能面臨最大的風險,因為他們的大腦和身體正在發育,往往更容易受到毒物的影響。」

專家們說,奈米塑料最令人擔憂,這是因為微小顆粒能夠侵入主要器官中的單一細胞和組織,可能干擾細胞過程,並沉積會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例如PFAS和重金屬。Mason說:「這些化學物質會被帶到人的肝臟、腎臟和大腦,甚至穿過胎盤,進入未出生孩子的體內。」

Phoebe Stapleton是Rutgers大學藥理學和化學副教授,也參加了這項研究。她研究懷孕小鼠,母老鼠攝入或吸入塑膠顆粒24小時後,鼠胎兒的大腦、心臟、肝臟、腎臟和肺部就發現了塑料化學物質。她說迄今微米塑料和奈米塑料在人類的血液、糞便、胎盤和肺組織中被發現。

除了可能攜帶化學物質和有毒金屬,塑料聚合物本身是否對人體有害尚無很多研究。Mason說這是一個新的前沿領域:「我們過往了解化學聚合物對健康的潛在影響力非常有限,因為一直無法檢測。現在有了這種方法,我們可以開始研究。」

CNN聯繫了國際瓶裝水協會,請他們對這一研究結果做出回應。協會的一位發言人藉電子郵件告訴CNN:「這種新方法需要科學界的全面審查,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才能用來開發標準測量環境中塑料的方法。...現在缺乏科學共識,媒體報導會不必要地嚇唬消費者。」(商家總不歡迎任何督察。)

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的化學教授魏敏介紹說,檢測識別瓶裝水中顆粒的新方法,是用一種修改的激光技術,叫作Raman散射顯微鏡(SRS),來測量顆粒的分子振動以分析其化學組成。SRS用第二個激光把第一個訊號放大上千倍,從而在幾微秒之內清楚檢測到奈米顆粒。但是只看見顆粒還不夠,你怎麼知道那是不是塑料呢?我們利用機器學習技術開發出塑料識別的方法,這個算法目前能夠識別出七種類型的常見塑料--PA、PP、各種聚乙烯(PE)、有機玻璃(PMMA)、PVC、PS、PET。

化學博士生錢乃新說:「有其它研究發現,瓶裝水中的大部分微塑料將來自塑料瓶(通常由PET塑料製成)本身的洩漏。...然而我們發現一瓶水中實際上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塑料,而且尺寸不同--PET 顆粒較大,而其他顆粒則小到200奈米。」研究發現,反覆打開和關閉瓶蓋、擠壓瓶子或使水瓶受熱(例如留在汽車中),會使PET塑料顆粒脫落。

研究工作還有很多:既然能夠辨識奈米塑料,就可能找到各種問題的答案。比如,萬一瓶裝水中漂浮的奈米塑料不是來自瓶子本身,那麼它們從哪裡來?研究小組正在探討一種假設,就是奈米塑料可能來自水源,也可能淨化處理過程中某些環節帶來污染。

另一個重要問題:瓶裝水和自來水相比,哪個奈米塑料和化學殘留物較少?嚴北戰教授說:「多項研究報告說,自來水中的微塑料含量較低。因此,若能降低共同水源的污染,估計自來水中奈米塑料的含量也會降低。」

塑料聚合物和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一旦進入人體細胞,那些東西會留下來對細胞功能造成嚴重破壞,或是身體能夠把它們成功排泄出去?Stapleton教授說:「我們知道這些微粒正在進入人體,也知道更多的細小粒子正在進入細胞,但我們不知道它們最終跑到哪裡,以及它們在做什麼。...我們不知道這些顆粒是否或如何能夠再次排出體外。」

然而,新技術非常適合分析人體組織樣本,應該很快就會提供一些答案。魏敏教授說:「如果你看原始數據,它實際上是一系列圖像。我們有足夠數據可以顯示微粒子是否已經進入某種類型細胞,然後我們就能夠精確定位。」

「光明未來健康嬰兒」的Houlihan主任說,在科學家探索這些問題的同時,人們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減少接觸塑料。「我們可以避免吃盛在塑料容器中的食物飲料。我們可以穿天然布料的衣服,購買天然材料製成的消費品,...我們可以盤點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在可行的情況下尋找替代品。」

Tuesday, January 9, 2024

說說最高法院的改革

美國正面臨司法危機--很多人因各種原因對一些重要案件交給最高法院裁決持不信任態度。整個法院制度從上到下顯然需要改革,以保護民主和保障老百姓的權利。現在最高法院即將開始新的一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改變。「民主案卷(DD)」新聞是個專事報導與選舉權問題有關消息的網站,其撰稿人Rakim Brooks律師是正義聯盟(AFJ)機構的主席。

下面是Democracy Docket創辦人Marc Elias與Rakim Brooks律師討論/解釋司法機構和改革的問題,我把要點翻成中文記在這裡。

Elias:很高興您能夠上這個節目,談論一些重要話題。請先介紹一下你們的機構Aliance for Justice好嗎?您是怎樣涉入這方面工作的?
Brooks:我當然也很高興有這個機會。AFJ是我的前任Nan Aaron在1979年里根政府時期創建,做這方面工作超過40年了。我是在讀法學院的時候開始認真思考我們的法庭組成,以及他們做甚麼樣裁決的問題。那時我就很想推動改變法庭組成,對在聯邦法庭指任更多的進步派法官特別有負擔。於是我受邀加入AFJ的董事會,並在他們尋找接任主席時很快有幸接任。

E:讓我們從美國最高法院開始說。他們的問題從道德倫理到大法官選拔任命過程,黨派問題多多,尚未開始判案,公眾已經看到人治多於公平法治。我們這些關注法庭的人已經掛慮很久了,你從哪裡開始改革?
B:我會從現已引起公眾注意的問題開始,也就是由於法院組成所引起的缺乏公道裁決法治形象。Alito大法官喜歡說,國會沒有權柄給最高法院制定行為規範,但這是美國三權分立和權力制衡傳統的重要部份。

E:還有Thomas大法官收禮物不報告也不迴避對方案件,引起關注,您怎麼看?
B:腐敗的法庭還不如沒有法庭。他的問題太明顯,難怪人們不信任他。AFJ發起了最大的簽名請願活動,要他辭職。

E:世界上有兩種不同的法庭制度,我們美國實行的是「對手制度」,也就是雙方爭辯,而假定法官與雙方都沒有任何關聯,只根據法律規條判斷。
B:一點不錯,就好像雙方打比賽,裁判不應該和其中一方是酒伴,不然人們知道了就會懷疑裁決。

E:那下面我們應該怎麼辦?大家主意不少:給大法官規定任期,要求他們遵守一定行為規範,改變大法官篩選方式,等等。
B:是的,但Thomas大法官應該先辭職。最高法院顯然應該有行為準則。現在九位大法官,除了Kagan大法官以外,都從低級法庭上來,都遵守過起碼的法官行為規範沒有抗議,所以最高法院起碼應該有同樣的道德要求。關於限定大法官的任期,華盛頓總統設立了限制任期的好榜樣,後來國會確認這有智慧。現在我們人人都該問,任何職位我們願意讓一個人或一組人佔據好幾十年,超過任何總統?有人建議大法官最多在位18年,我看比較合理。

E:現在我們談談實質性問題,您是最早的這方面法學研究權威。上一屆有兩個重要案子涉及民主權利,結果還好,但很多其它案子結果很糟。現在人們對好幾個重要案件即將送到最高法院很擔心,你這幾個月有甚麼辦法?
B:現在六位保守派大法官的觀點都是1980年代人們的智慧,進入21世紀,與大多數現代美國人格格不入。

E:1980年代兩個黨派都還有關選舉權的共識,我們現在退後很多。最高法庭向黨派化方向移動,是否六位保守派大法官今後就要代表任命他們的共和黨利益了呢?
B:希望這不是永久情形。我們都知道推選大法官很嚴格,有個Federal Society(FS),要確保從不同角度思考法理的獨立「非正統」法官不至於加入。所以提名巡迴法院或最高法院的法官,基本條件是屬於這組織--正是我們所擔心的。

E:每年幾百個案件,絕大多數都在地區法庭和中級巡迴法庭解決,來到聯邦最高法庭的案件只有60-70。拜登任命了一大批下級法官,這對於美國司法轉變的重要性是甚麼?
B:在拜登任命這些法官之前,很多人不知道,川普和Mitch McConnell就已開始改變我們的法律系統了,他們在全國各地任命了230多位下級法官--你如果擔心川普任命的三位最高大法官,那麼他任命的下面那批法官同樣沒有經過公眾審視。這些人在他們的FS圈子裡彼此相識,形成一套奇怪的法律理論,一有機會就推行。現在AFJ司法進步派運動大力協助拜登政府,要把情況扭轉回來,重建法院的公信力。我們不光在數量上要創紀錄,更要在質量上超過他們,比如任命ACLU(而不是FS)律師到聯邦法庭。其中很多都曾為種族、階級、性別的公平自由爭辯,更好地代表了美國憲法精神。

E:媒體報導法官背景時常犯一個錯誤,就是看他們是否從那些知名代表大型企業的律師事務所出來。請您說說為甚麼不同背景、不同視角的法官很重要好嗎?
B:好的。沒有一位法官精通所有方面的法律,他們常常彼此聽取意見,避免錯判。聯邦法官經常是政府律師或檢察官出身,了解企業法規,而經常缺乏保護勞工的工會視角,環保視角--雖然有一大堆這些方面的法律。還有保護生育避孕醫療結婚權利的法律,過去二十年很多案件涉及到,我們的聯邦法官卻幾乎沒有體驗過保護這些權利的工作,因而使那些法律沒能完全起到其保護人權的作用。拜登政府任命法官時考慮了這些因素。

E:是的,拜登政府和參議院多數派領袖Schumer在這方面的確很有功勞,成功任命了140多位聯邦法官。參議院在提名過程中有個奇怪的程序叫做blue slip,很多人不知道它。您可否介紹一下,那是怎麼一回事?
B:Blue slip有點像個小型程序阻撓:總統想要任命一位法官到某地區法院或巡迴法庭,參議院給那州的參議員機會,決定是否要阻撓。如果他們想要阻撓,就扣壓「藍紙條(其實沒有真正的紙條)」表示不推薦。結果民主黨總統提名的法官,參議院一般只能確認民主黨執政州的法官,因為共和黨執政州的參議員一般不願繳回藍紙條,讓總統無法任命那些地區的法官。這是個古老的參議院程序,憲法沒有規定必須遵守,但有人濫用這機會阻撓對手黨提名。國會的黑人代表會議曾提出抗議。

E:這個只是本州參議員能夠阻撓本州法官的任命,他們不能阻撓其它州對嗎?
B:對,可很多人像我一樣跨州搬遷,他們總有親屬住在那些無法任命進步派法官的地區,選舉權、人權都受到法官斷案的直接影響。我們看到共和黨任命的法官來裁決選舉權案件,他們的裁決有時還好,但我們願意看到有捍衛人權的法官參加裁決,而他們總是被藍紙條阻撓。

E:您來自共和黨執政的南卡州,那裡的法院同意聽審一個極其重要的案件,即劃分選區對黑人不公平,令他們減少國會代表的問題。在威斯康辛州,共和黨主政的立法院揚言要彈劾一位剛剛當選的檢察長。北卡州的共和黨一成為多數,立刻廢除民主黨執政時立下的選舉權法令。你們AFJ對各州法律系統能去促進改革嗎?
B: 各州法律系統一向還是基本上獨立司法、維護正義的,不是那麼黨派化。但這兩年是瘋狂時期,聯邦最高法院做出黨派榜樣,恐怕下級法院也要受到影響。這些事情在10年前人們是無法想像的。我們希望下一位任命的最高法院大法官能夠把這情形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