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取自《時代周刊》一篇文章No, Texas Can't Secede。
首先,必要的事實查核:德州不能就這麼隨便退出美國聯邦--有很多法律的束縛,詳情請看三年前《德州論壇報》寫的一篇報告。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再說說這件事。
2009年,德州州長Rick Perry因為推動德州脫離聯邦,引起了全國各地的議論。他錯誤地告訴來訪客人「我們是共和制,是個獨立國家。加入聯邦的協議之一是,我們可以隨時離開,...所以我們又在考慮這個問題了。」他含糊的評論引起了笑聲,以為一定是開玩笑。
幾個月後,有記者問Perry從聯邦獨立出來的問題,他隨手甩出一個狗哨,有人知道他是認真的了:「如果華盛頓繼續不理會美國人民,誰知道會怎樣? 但德州是個非常獨特的地方,我們挺獨立的。」
再明確說一次,說德州可以隨心所欲放棄與美國聯繫的說法毫無依據,然而這個神話一直留著。繼任的Abbott州長最近幾週不僅重提分裂,還升級到了好戰的地步。他引用了新穎的理論,說德州目前正遭受(非法移民的)入侵,因此有自衛權(即使這意味著藐視聯邦權威)。
德州在邊境安裝刀片刺網阻擋移民,而聯邦邊境部隊試圖剪斷那些刺網,營救受傷和遇險的移民,現在這場官司已經打到美國最高法院。Abbott州長還命令當地官員對入境移民加強「警務」,這一挑釁性的命令很可能會導致一個他無法掌控的局面。去年,德州立法機構在聯邦系統之外建立了州級的驅逐(移民)出境機制,來審查那些尋求避難的人。
美國聯邦的移民接收體系的確受到大批移民的擠壓。在2022和2023年,邊境逮捕人數每年都突破了200萬人。拜登政府的美國海關移民局在上一年度遞解出境人數超過14萬2千人,其中將近1萬8千人是全家來的,而川普執政最後一年遞解出境人數只有1萬4千4百人--他們其實不能指責拜登政府。
然而,Abbott州長的態度不僅讓白宮頭痛,還引起了共和黨極右派的強烈共鳴。學者和歷史學家爭先恐後地反駁他對德州和美國歷史的錯誤描述,並對這些本來不在話下的事必須做解釋感到遺憾。
共和黨的州長們紛紛支持Abbott與聯邦的這場對峙。他們用「美利堅合眾國受到入侵」的說法來形容南部邊境問題,說50個州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這個敵人就是墨西哥販毒集團--他們「正在對我們的國家發動戰爭,正在我們每個州施行暴力」,甚至在北方的州也是如此。幾乎每位共和黨的州長都在不同程度上同意這個說法,川普也如此。
在保守派媒體的回音室裡,你幾乎聽得到叮噹作響的乾草叉準備革命,並鋪開更多的刀片刺網。然而這些言論讓人回想起內戰時期的分裂。南北戰爭本來應該已經解決了各州是否可以藐視聯邦法律的問題,無論是捍衛奴隸制還是要求更嚴格的邊境法,然而在德州,這是政治炒作。
在南方,反抗華盛頓本身就是一種功績徽章。民權時代的州長們因為反對種族融合而出名,他們發起全國性的運動,讓校舍台階成為南方人必備的照片,證明自己堅決捍衛白人選民的權力。如今,Abbott和他的模仿者尋求利用移民問題在黨內宣傳他們自己的國家品牌。近年來,他們對任何向移民權利讓步的姿態都抱有敵意。在去年的投票後民調中,83%的共和黨選民說移民損害了國家,73%說移民是他們中期選舉中最重要的問題,比婦女失去合法墮胎權利還重要。
現在的情況,是德州邊境附近的當地執法部門,阻止美國聯邦的邊防巡邏隊去到某些邊境地區。最高法院以5比4裁決,聯邦官員可以拆除州長下令安裝的刀片刺網--他拒絕理會這一裁決。民主黨人說Abbott州長非法無視法院,而共和黨人為他歡呼。
憲法對於這個問題還是相當明確的:華盛頓制定移民政策,(聯邦)邊防巡邏隊的任務是執行。雖然各州可以參與,但他們不能代替華盛頓的判斷難民申請等等處理。鑑於華盛頓在移民立法上陷入僵局,這通常意味著總統可以做決定,並希望繼任總統保留某種形式的既定政策。
然而,Abbott州長認為和聯邦政府這樣對峙沒什麼壞處,並且顯然押注拜登會找到一種方法來擊敗它,特別是如果他響應某些呼聲,派遣國民警衛隊前來驅逐德州的流動部隊。
Abbott對記者說「這是美國的頭號問題,美國人想要一個安全的邊境。如果喬拜登把我們的國民警衛隊聯邦化,那將是他可能犯下的最大政治錯誤,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他不會這樣做。」
別忘了,Abbott為德州的邊境安全簽署了上十億的州政府支出,卻沒有報告甚麼成效出來。幾千名德州國民警衛隊成員和當地執法人員遍佈南部邊境,並沒能減少或阻止從墨西哥北上尋求庇護的移民--用刀片刺網阻止人入境的做法即使不犯法也很殘忍。Abbott說,若不是怕遭到聯邦起訴,他會讓邊境官員射殺入境的移民。--這些話都增強了Abbott在共和黨內的地位。
共和黨仍然傾向於保持川普式的(反聯邦政府)敵意,不過以後有個新面孔還是好的,所以Abbott試圖比十幾年前的Perry州長還厲害,為日後的白宮競選助力。作為一個公開談論脫離美國的人,Abbott正在將他的個人檔案資料放在適當的位置,或許來領導一個脫離美國的運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