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28, 2015

佈置教會的感想分享

明天是基督降臨節的第一個主日,按傳統要更換作禮拜的顏色,所以今天去教會幫忙佈置教會。今年在佈置完畢時搞了一個小小的靈修分享會,我受邀談談感想。我調查學習了一番,以下是我的分享,內容基本上取自前文。大家聽了之後,都覺得應該對這些傳統多作說明,不能假設所有來到教會的人都懂得這些。

I did some home work, to look up some unfamiliar words. The word for “liturgy” is from Greek leitourgia. It means doing worship according to certain customs and traditions.

Wikipedia says the word leitourgia sometime is translated as “service” in English. Oh, worship service--I come from a Chinese church, so I know “worship service”. But Chinese churches never translate “worship service” as “service”, because the English sounds confusing, are we to receive a service, or we are here to serve the God on Sundays?

Yes worship God is one of our needs, so maybe we can understand the worship service as being served this need, but it sounds so self-centered and weird.

What about understand worship service as serving God? But we typically don’t call worshipping God as serving Him. Now we are here to green the church, this is to serve Him, but we don’t call it worship, do we?

Now “liturgical calendar”, or liturgical year, it is cycle of seasons to observe certain feasts and days. I guess Roman Catholic churches have a lot more to celebrate, because they have so many saints to remember each year. Chinese churches celebrate Christmas and Easter, but most believers know nothing about Advent or Lent observation.

Nowadays more and more non-liturgical Christians think it is a good idea to observe Advent or Lent. I have a facebook friend who is a pastor, one day she saw Advent calendars were on sale, and she raised a very good question: where is the “Christian version” of the Advent calendar? She might have used a narrow sense of “Christian”, which doesn’t include Catholic and Orthodox. I do see Christian version of Advent calendar in Presbyterian churches this year, it is a meditation calendar through the season!

The fascinating part about the liturgical year is about colors. Worship God in different season would use different colors, to symbolize something important, something relates to our moods. You change color of parements on the podium and lectern, also change banners on the wall and on the Lord’s Table to match the season. Even pastors will change the color of their clergy stoles. I do notice these changes, but no one ever explained to me liturgical colors. I thought they were just randomly changed for prettiness.

Today we changed to purple. Purple is the color of royalty, it also relates to pain and suffering, may be in Christian culture. Anyway, by putting on purple, we want to show our repentance (to turn around and come before God), and to prepare our heart to welcome Jesus the King.

Since church has to do this every year, and somebody has to make sure the color is changed promptly and correctly, one may feel this is tedious and insignificant. But, I am from a non-liturgical church background, as I said, more and more non-liturgical Christians begin to realize tradition and colors is a good idea, to remind us something of important. Someone gave 10 reasons to observe the tradition; I can share a few here.

First, these traditions remind us that we are a people that have been set apart from the world. We are not just following civic holidays, we have holy days to observe, we have a Lord that keeps us well, and teaches us to live according what God intends us to be. Second, in contrast with secular holiday shopping, partying, family vacationing etc, liturgical calendar requires us to ponder of something more important, for example, God’s love and grace and our response.

Third, observe liturgy year helps us to shape our life according to Christian stories and beliefs, so that we don’t let values of this world to take away all our time and energy.

Fourth, the liturgical colors are meaningful and powerful expression, to symbolize our response to Christian stories, is it Christ became man, or his resurrection from death. People come to church need to be visually reminded, that we are Jesus’ disciples.

Fifth, Chinese has an old saying: one picture equals to a thousand words in expression of feelings. For people of another culture, knowing the meaning of pictures or color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earning. For people who know the tradition, it brings texture to our worship.

Sixth, the liturgical traditions unite us with one holy church, because no matter what denomination or branch of Christian you are, Jesus came to the world, died and resurrected for us all. We are to worship one glorious king and be His people.

Okay, so much for my study report.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s.

Thursday, November 26, 2015

傳統:禮拜的年歷和顏色

華人教會一般承襲西方非傳統教派的宣教士所教導的敬拜禮儀,不注重傳統形式的禮儀,重視講道。近幾年我在一個美國人的長老會參加聚會,發現有些禮儀和形式滿有意義,遵守還是有好處的。按照美國的傳統禮儀教會的禮拜年歷,感恩節是一年的開始,接著馬上要迎接基督降臨節。所以,今天是感恩節,祝你新年快樂!

不同的季節要用不同的顏色來標示,無論是講壇、聖餐桌鋪的圖飾,還是聖職人員身上掛的聖帶,牆上掛的旗飾,每次換季都要一齊換成相應的顏色。自然所讀的經文,所講的道,都要配合禮拜年歷所規定的內容。降臨節期間要換成紫色的禮拜色。

由於我參與了長老會敬拜服事的「小組委員會」,有人問我要不要去負責禮拜堂中那些顏色的即時更換。嗯,我看出牧師站的講台和司儀站的講台要鋪設不同形狀的繡花布料,但從來沒有注意司儀講台上左邊那條和右邊那條有沒有甚麼區別;我也不知道那幾面不同的旗飾,更換時哪一面應該掛在甚麼位置才是正確。叫別人告訴我,豈不是人家自己掛上倒簡單?

不過,我找到了那些顏色的意義,各宗派大同小異:紫色表示悔改和預備自己的心,來迎接主降臨或迎接主復活。這個禮拜六我們這個小組動員了一些人,要一齊來裝飾教會,叫作greening of the church。因為除了要把禮儀色從目前的綠色換成紫色,更要在禮堂內外和飯廳掛上綠色聖誕裝飾,擺上聖誕樹和馬槽聖嬰等等,不亦樂乎。

紫色的禮儀圖飾要從基督降臨節一直掛到聖誕夜,然後換成白色。白色代表神聖的節慶日子,聖誕節啦,復活節啦,還有洗禮也要掛白色的禮儀圖飾。紅色代表生命,五旬節要掛紅色,教會成立周年紀念日要掛紅色,有些教會在棕櫚枝主日和受難節也掛紅色禮儀圖飾。在平時,綠色是教會的常規顏色。

也許你會覺得換顏色很繁瑣,作禮拜為甚麼要用顏色配合?有人列出10大好處,我在此分享一下,你看是否有些道理。

第一,這些傳統提醒我們,我們是從世界分別為聖的群體,我們不只是跟隨別人的節假日生活,我們還有聖日要守,想念我們的主,思考基督的精神。

第二,與世俗節日的採購、吃喝玩樂、放假團聚等等相對比,教會日歷要求我們省思,有些東西其實是根本不重要的。

第三,遵守教會的禮拜年歷幫助我們以基督的故事來塑造自己的生活,不讓這世界的價值觀奪去我們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其實別人說Happy Holidays還是說Merry Christmas,,公共場所是否允許擺設馬槽聖嬰,都沒那麼重要。

第四,這些禮拜的顏色是有意義、有力量的表達,象徵了我們對救主降臨、復活、或五旬節事件的回應。

第五,這些顏色在我們聚集敬拜的時候,帶給我們更深入的質地。敬拜的對象不變,但顏色反映出人的感受,用無聲的語言來表現福音事件。

第六,這些禮拜的傳統把各宗派的信徒聯合為聖而公之的教會,因為大家記念慶祝的是同一福音事件。

第七,這些禮拜傳統操練我們彎下腰來自省,而不是驕傲自滿。

第八,這些禮拜傳統能夠幫助教會領袖,在講道時預防自我陶醉或追求個人目的。所閱讀的禱告詞本身其實是很好的講章。

第九,這些禮拜傳統讓我們思想一些福音故事中常常被我們忽略的部分。比如復活節前的紫色四旬大齋,需要禁食禱告,表示悔罪和等候神。

第十,利用這些禮拜傳統來號召信徒作主門徒會很有效。門徒培訓是信徒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不少教會都覺得有點力不從心。為甚麼不利用教會的傳統日歷?

Tuesday, November 24, 2015

極端分子的末日殉道情結

面對恐怖分子,我們可以禱告上帝,「願惡人的惡(行)斷絕」,這是詩篇中的例子。上帝或許興起一股敵對的力量來打擊這惡行,恐怖主義的濫殺無辜給了美國、法國、俄國這樣的理由,他們的殘酷威脅也迫使敘利亞百姓大批逃離本國。我們不禁要問,這些恐怖主義者的理念是甚麼呢?如果沒有人民的支持,他們希望達到甚麼目的呢?

我們如果仔細讀恐怖主義分子的勝利宣言,就發現他們相信是神把勝利交在那些年輕「勇士」的手上:Allah granted victory upon their hands and cast terror into the hearts of the crusaders in their very own homeland。他們認定所打擊的敵人是crusaders?誰是十字軍?從路上劫持幾個外國人,宣布他們是crusaders;或闖進鄰國大學的校園,槍殺每個承認是基督徒的學生--原來這些人是把基督徒,或他們認為是基督教國家的國,當作十字軍來征伐。不過恐怕那些不要命的年輕人都是受了蒙蔽、被人聳動。

基督徒的十字軍東征運動發生在黑暗的中世紀,起初還有個替東羅馬去「收復聖地」的宗旨,結果完全失控,被西歐各封建君主利用,打著基督教的旗號到處屠殺搶掠和討伐異己教派,最後徹底失去人心。其實法國早就實行政教分離的政策了,美國也一樣。恐怖主義分子使用古老的中世紀語言宣告勝利,說明他們的行動理念是沿襲一千多年前的「哈里發」聖戰預言來的。

哈里發是穆斯林領袖的頭銜,意思是「神所揀選的莫罕默德繼承人」。可蘭經裡有一句話似乎可以解釋為神要興起哈里發(Caliph),建立哈里發國度。莫罕默德死後,已有多位哈里發起來,發出世界末日快到的預言/啟示,號召穆斯林參加末日大爭戰,建立哈里發的穆斯林國度。有專家指出,這些並沒有寫在可蘭經裡,各派的教導也不相同。

那些預言教導說,世界末日的時候要有個伊斯蘭的救主馬赫迪(Mahdi)出現,治理若干年,然後有最後的復活與審判,除掉邪惡,支持馬赫迪的將要得救。有的預言還說耶穌基督要從天而降,幫助馬赫迪勝過那些假基督或抵擋的人。

至今歷史上已有多人自稱是馬赫迪。遜尼派的穆斯林認為,那將要降臨的馬赫迪才是真正的哈里發,而哈里發國度就是用伊斯蘭法治理的國家。所以,他們去年曾宣告新成立的伊斯蘭國ISIS就是哈里發國度,可誰是哈里發呢?他們說哈里發應該是穆斯林從某個支派中選出來,別人卻不同意,因為相信哈里發必然是神親自設定的,不會是人選出來的。

現在ISIS的頭目,沒有人知道他是否真相信這些預言,還是利用這些解經來散佈謠言,煽風點火,但他去年已宣布自己是哈里發。他要號召全世界的穆斯林起來參加末日的大戰,他們實在是只代表了穆斯林中一個很小的宗派。他們用性命威脅,又用重金僱用伊斯蘭戰士,慫恿最愚昧又沒有其它出路的人去甘願作人肉炸彈。事實上,有不少穆斯林反對把ISIS極端分子稱為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只有穆斯林能夠起來把假裝高舉穆斯林旗號的人否定掉。

無論如何,現在的ISIS戰士恐怕是受騙,把自己看為預言即將應驗的參與,為哈里發國度再臨而興奮。你可以想見,這位哈里發終歸要露出馬腳,讓人看出他不是神所揀選的莫罕默德繼承人,也不是救主。ISIS向人宣告,邪惡勢力馬上要得逞了,趕快起來戰鬥,緊急不能等--他們按照那些預言的解釋來部屬戰略,也希望戰爭打起來,但時間久些,那些受騙的人恐怕就要質疑ISIS的哈里發國度了。

我對伊斯蘭教不太懂,本文若有描述不準確的地方,敬請指出,必定改正。下面是一位記者談他如何採訪那些支持ISIS的人,了解他們的想法,發現到底是甚麼因素使ISIS的理念有吸引力。

Saturday, November 21, 2015

歷史:女性的教會領袖

考古找到各種文字證據,說明有不少婦女在教會中作領袖是個歷史。有的刻在墓碑上,有的用彩石鑲嵌在教堂的牆壁上,也有談論她們工作的文字留下來。雖然她們很少像其他的同期教父,有重要的神學論述流傳下來,那恐怕也僅僅是反映了父權制社會對她們的貢獻有壓制。本文內容取自Kristina LaCelle-Peterson教授的Liberating Tradition一書第7章。

我們在新約書卷中已經看到女見證人、女先知、女使徒、女執事、和一些「為主勞苦」的女性。雖然彼得說聖靈澆灌的是神的「使女」,她們的地位根本沒有比神的男性「僕人」低下。自從初代教會時期,婦女就參與了各層次的屬靈領導,特別是在教會成為制度化之前,她們的屬靈恩賜和能力似乎發揮得更全面,對教會參與得更多。

這反映在不少經外文學傳記中,即那些早期基督徒所寫、卻沒有收進正典的一些「福音書」中。雖然我們可以質疑那些「福音書」的全面歷史性,卻無法全盤否認婦女在推廣基督信仰方面曾有過重要角色。有位天主教和東正教冊封的女聖徒Saint Thecla,是初代教會的人物,使徒保羅的門徒,到處傳道與教導,並為人施洗,有保羅與德克拉行傳為證。她得到「使徒」的稱號。

另一位教會的女聖徒Saint Nino,是眾所周知的女使徒,在異教徒中大膽傳耶穌的名,有神蹟奇事伴隨。根據東正教的傳記,她帶領著名羅馬軍官喬治(Saint George)信主。那時羅馬帝國尚不接納基督教為合法宗教,喬治後來為主殉道。

公開教導神學的婦女也有,在修道院裡,或在敬拜禮儀中講道。比如第四世紀的女聖徒Marcella,年輕守寡後,不僅捐贈自家財產建立修道院,辦學校,大家探討神學,還參與當時的神學辯論。耶柔米教父翻譯拉丁文聖經時就住在她的修道院,兩人就譯本字句有無數的神學交流。Marcella的解經很有智慧,因此常被人求問聖經中的難題,是位道地的神學家。

第四世紀還有另外好幾位貴族婦女辦修道院和教導聖經。Proba用耶穌基督的福音故事重新填寫羅馬詩詞;Melania, Paula,和Eustochium都認識耶柔米,有的還與他起了衝突,她們都先後離開羅馬,搬到巴勒斯坦辦修道院,一生研讀經文和教導,也開辦旅館接待前往聖地旅遊的信徒。

四世紀著名的東方教會領袖,加帕多家教父中的巴西流和女撒的貴格利兩兄弟,有位姊姊Macrina也是著名的女聖徒。她在許配的丈夫去世後,就終生是處女,敬虔學習聖經,對加帕多家的教父有極大的影響,有教父寫的傳記為證,因她出色的解經和教導,稱她為「第二位德克拉」,又稱為「基督徒的蘇格拉底」。

無論是東方教會還是西方教會,至少到第四世紀,都有不少墓碑稱女基督徒為「長老」。不過,有文獻表明她們被禁止上到聖壇,預備和主持聖禮,理由似乎與來月經和不潔淨有關係。難怪多個世紀以來,教會一直在女人服事的問題上有爭議。現代人早已不再用月經不潔為理由來反對按立女牧師,但從猶太教來的傳統觀念曾經引起這場爭議。

提到女執事,也許很多人以為第一世紀和現代美國一些教會一樣,給女執事分派的任務與男執事不同。但事實上,第一世紀的男女執事的角色是沒有區別的,都協助主教主持聖禮,教導受洗的人如何過信仰的生活。

LaCelle-Peterson教授指出,聖經希臘文的「執事」一詞並沒有陰性詞格,女執事菲比也是deacon。無論是在墓碑上,還是在教會的紀念畫像,到了第四世紀才出現deaconess(女執事)一詞,接下去的兩個世紀,deacon和deaconess似乎可以交替使用在女執事身上。這說明執事最初是受按立的一個職位,和性別無關。另外,女執事也未必是處女或寡婦,因為有些墓碑是丈夫以她為榮刻下的。

Thursday, November 19, 2015

抵擋恐怖主義行徑的禱告

慈愛的天父,你是保護我們、為我們防衛的神。今天我們和你在全世界的子民一同禱告,抵擋地上每一種形式的恐怖主義。

我們要按詩篇中的話祈求:「耶和華啊,謙卑人的心願,你早已聽見。你必堅固他們的心,也必側耳聽他們的祈求,為要給孤兒和受欺壓的人伸冤,使地上的人不再威嚇他們」(詩篇十篇17-18節)。恐怖主義分子和恐怖行徑的人讓我們懼怕,但這是你給我們的有力應許,也是給所有向你禱告抵擋他們的人的有力應許。

我們現在禱告,我們不至於被搖動。「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祂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詩篇十六篇8節)。所以,我們就大膽向你禱告,為抵制恐怖主義,為不住地尋求醫治,為所有人都有盼望和安全禱告,我們不搖動。

我們祈求得著你的保護,「願惡人的惡斷絕!願你堅立義人」(詩篇七篇9節)!

我們為那些直接受到恐怖主義襲擊的人們禱告,「耶和華要給受欺壓的人作保障,在患難的時候作避難所」(詩篇九章9節)。恐怖主義的受害者都在你的眼目眷顧之下,正如詩篇十篇14節所說,「其實你已經觀看;因為奸惡毒害,你都看見了,為要以手施行報應。不幸的人把自己交託你…」為此我們感謝你。

我們為執法人員和保護我們不受恐怖主義行動襲擊的人禱告,為在公共安全第一線工作的人禱告,求你差派天使給他們能力,給他們超自然的智慧和分辨力,願你的天使保護他們,如同保護我們。

我們祈求,在我們禱告的時候,你的聖靈就加添新的能力給我們。願我們不住地用信心禱告,「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馬太福音六章10,13節)。

我們被你的聖靈大大感動,宣告抵擋這恐怖。「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詩篇廿三篇4-6節)。

我們現在宣告打破懼怕的勢力,邀請聖靈的能力、聖靈的幫助、聖靈的意志力、和聖靈的神蹟奇來作工,在這受傷和恐懼的世界中,完全掌管我們的心思和意志。

我們奉耶穌,復活主的名禱告,阿門。

本文的禱告內容取自Prayer Ideas禱告網。

Monday, November 16, 2015

男人是頭與女人作領袖

幾年前我寫過一篇關於聖經教導妻子順服丈夫的心得。那次心得的重點在於:第一,這對不信的丈夫不適用,第二,順服未必表示地位低下一些。我們的文化如此看順服,但在基督裡聖子順服聖父卻是榜樣。

今天我要再檢查「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這話到底是甚麼意思,是說女人不可以作教會領袖,必須是男人才可以作教會領袖嗎?英文叫作male headship。換句話,以弗所書所論到的家規應該用在教會?

Philip Payne教授指出這裡有解釋的問題。Man is the head of woman和the husband is the head of his wife,都把原文中的kephale(頭)當作領袖,因為在英文中,head經常是指領袖。中文的「頭」有時也是「頭目」或「元首」的意思。可是在希臘文裡,kephale一般就是指身體上的頭,卻與領導或權力無關。

基督是教會的kephale,意思顯然可以是元首或領袖,但是否也可能是源頭呢?因為kephale經常也是「源頭」的意思。教會是由信耶穌是基督/彌賽亞的人組成,沒有基督就沒有教會,所以說基督是教會的源頭也完全講得通。從寓意上看,希伯來人說夏娃來自亞當的肋骨,所以完全可以說男人是女人的源頭,或丈夫是他妻子的源頭。Payne教授指出,在希臘大詞典中,kephale有48種翻譯的例句,沒有一個例子帶有權柄的含意。

他說舊約在翻成希臘文的時候,譯者一般也不大用kephale來表達領頭的人。據說176次使用kephale,只有6次表示領袖。另一方面,據說在羅馬書16章,保羅所提名問候的26人中有7人是女性:女執事菲比(1-2節);在基督耶穌裡與保羅同工的百基拉和亞居拉,是保羅所敬重的一對夫婦,妻子的名字放在前面(3-4節);還有馬利亞(6節);女性的猶尼亞與另一人,保羅說他們在使徒中是有名望的(7節)重要領袖;以及為主勞苦的三位姊妹(12節)。

雖然當時的希臘文化已經開始往男女平等方面進步,社會仍是父權制的。保羅寫信提名問候這些婦女和她們的重要服事,這在當時的希臘文化中是很稀少的,那些婦女若在教會中無領袖地位才很奇怪。我相信女人在家中要幫助/援助丈夫,在教會中要盡力幫助所有的人,這就包括了發揮神給她的恩賜,使用神給她的一切機會,作領袖。

結論:男人是女人的源頭,這思想與女人在教會中作領袖的服事沒有衝突。

Saturday, November 14, 2015

詩58翻譯:當文本意思不明時

咱們的婦女查經小組開始查考聖經中詩篇。由於是輪流帶領學習討論,她們分派給我這幾篇都有關於咒詛敵人的字句:詩人求神懲罰和消滅惡人。看來我不得不面對咒詛詩的解經和應用。記得多年前在教會的成人主日學裡探討過這個問題,結論是甚麼不記得了,但我當時提議把這類詩句都當作是詩人發洩情緒,而且神是允許和聆聽的!

今天我開始看詩篇第58篇,我先仔細看看The Jewish Study Bible。裡面的註腳指出,這詩中好幾處字句都意思含糊不清,好像文本沒有保留好似的。當原文意思不太清楚時,翻譯的差別有時很大,我曾經詳細說明「努力進天國」那個例子。現在我把和合本翻譯的詩篇58篇列在下面,原文中不清楚的字句用黑體字標示出來:

1 大衛的金詩,交與伶長。調用休要毀壞。世人哪(JSB: O mighty ones),你們默然不語,真合公義嗎?施行審判,豈按正直嗎?
2 不然!你們是心中作惡;你們在地上秤出你們手所行的強暴(JBS: with your hands you deal out lawlessness)。
3 惡人一出母胎就與神疏遠,一離母腹便走錯路,說謊話。
4 他們的毒氣好像蛇的毒氣;他們好像塞耳的聾虺,
5 不聽行法術的聲音,雖用極靈的咒語也是不聽。

6 神啊,求你敲碎他們口中的牙;耶和華啊,求你敲掉少壯獅子的大牙!
7 願他們消滅,如急流的水一般;他們瞅準射箭的時候,願箭頭彷彿砍斷。
8 願他們像蝸牛消化過去(JBS: like a snail that melts away as it moves),又像婦人墜落未見天日的胎。
9 你們用荊棘燒火,鍋還未熱,祂要用旋風把青的和燒著的一齊颳去(JBS: Before the thorns grow into a bramble, may He whirl them away alive in fury)。
10 義人見仇敵遭報就歡喜,要在惡人的血中洗腳。
11 因此,人必說:義人誠然有善報;在地上果有施行判斷的神!

這詩開始部分好像是訓誨教導詩:你們作惡,…但是稱謂從「你們」轉成了「他們」惡人。我想作者可能在描寫那些惡人的時候,希望能夠咒詛惡人來阻止他們作惡。但是在後半部分,包括6-9節的一個長長的咒詛,都是在祈求神。詩人並沒有說出到底是遇到了甚麼問題!

第1節的「’elem」是訓誨的對象,意思並不明確,可以是指神明,也可能是指人,其翻譯各種各樣。KJV沒有提到靜默: O congregation;NKJV問聽者是否真的講公義: you sons of men;NLT問聽者是否知道justice這個字的意思,並用公正判斷民事案件了: you rulers, 並註明or you gods。我想NLT翻得比較好,因為這句話中顯然議論的是希伯來法庭的公道。

好,既然是法庭的場合,作者要控訴那些審判官了,或者按當時的文化觀念,他控訴的是掌管地上諸事的神明。第2節指出了罪狀,我仍然認為NLT翻譯表達得比較緊湊連貫:No! You plot injustice in your heart, you spread violence throughout the land。其它譯本一直在「秤」字的翻譯上打結,因weigh the violence怎麼也翻不順暢。

第5節提到施法術和唸咒語。神是禁止邪術的,詩人偏偏要說,那些惡人連邪術都不能治服他們。有人研究,說有些詩的作者的確是強烈感到受了別人咒詛的,說明他們的確相信有的邪術很靈驗。

從第6節到第9節可能是個「七重咒詛」。7是個魔術數目,作者用一系列的祈使語句,求神懲罰惡人。有的句子比較難懂,我對照了一下其它譯本,再次發現NLT是個比較不錯的版本。第6節沒有任何問題,願神敲掉惡人的牙齒。這很容易理解,我現在一看到ISIS極端分子的種種恐怖主義惡行,就希望上帝能夠趕快起來敲掉他們的牙齒。或者,願神祝福那些起來幹掉他們的人,顯出祂正義的同在。

第7節有三個咒詛,JSB的直譯是:願他們溶化;願他們如水消失不見;願他(神)的箭頭對準他們,就把他們砍下。按照NLT的圖解,水流到乾土地的時候一下就消失了。但是「他的箭」和「他們被砍下」似乎不合乎語法,於是NKJV翻成單數--願他(惡人)的(許多)箭被砍碎。NIV翻成眾數--當他們拉弓時,願他們的箭變鈍。NLT翻成類似的意思--願他們的武器在他們手中變得無用。

第8節的「蝸牛消化」是甚麼呢?KJV翻成蝸牛溶化(melt),然後都死掉,NKJV也差不多,但不是pass away,只是移動,like a snail which melts away as it goes。NIV也想不出更好的句子,like a slug melting away as it moves along。問題是蝸牛爬動怎會溶化呢?我們知道它們爬過的地方留下一條黏液痕跡,也許那會使它溶化?

第9節的中文翻譯是另一句令人費解的話。JSB的直譯比較清楚,趁著嫩刺還沒有長成荊棘木叢,願他(神)在怒火中把他們捲走。NLT的解釋是:願神把他們一掃而光,比鍋子在燒荊棘的火上變熱還快。

這詩的最後兩句聽來有些幸災樂禍的味道,至少中文和合本如此。不過,「在惡人的血中洗腳」,聽來血淋淋,恐怕是個成語,形容痛快愜意。NLT不是翻譯成「見惡人遭報」,乃翻成see injustice avenged,我認為也許比較合乎華人的思維方式。惡事固然是惡人做的,但主要是針對他們所作的惡。

如果這首所謂的「咒詛詩」果然不是出於詩人的個人仇怨,只是泛泛地談「願惡人受懲罰」,那就根本沒有甚麼不妥。所以咱們不如摘下個人道德主義的眼鏡來讀這詩。

Wednesday, November 11, 2015

從那人的妾看那時代的女人

士師記19-21章寫了一個很可怕的故事,我沒有聽過哪位牧師拿這段講道。實在說,我一直不喜歡多想這個故事,也不知道從中該學甚麼功課。

這兩天我讀一份雜誌Priscilla Papers,其中一篇文章仔細查考這「利未人的妾」,把她和人口販賣的受害者作對比,我忽然知道基督徒可以如何回應了。Chuck Pitts教授教導舊約神學十幾年,我在這裡分享一下從他文章學到和醒悟到的東西。

首先,在士師時代,利未人無論住在哪個支派的地盤,似乎都很受歡迎。人以請到利未人作祭司為榮幸,他們應該比較有地位。故事說,這位住在以法蓮山地的利未人,從猶大伯利恆娶了一個女子為「妾」,也就是正式妻子之外的女人。我們可以猜想,有妻的男人娶妾,大多是起初遇見時喜歡那女孩。

但是故事說,這個妾離開丈夫回到了在伯利恆的父家。MT希伯來文本說她是因為行淫,但LXX希臘文本說她是因為惱怒丈夫而離開的。串珠註釋本分析說,這妾若真因為行淫而逃走或被趕走,就有了該用石頭打死的臭名,利未人似乎不可能找她復合。但這個利未人只過了四個月,就帶著一個僕人和兩匹驢去找她,用好話勸她回來。

這妾是否表示同意跟著丈夫回以法蓮了?故事沒有說。事實上,這個女人在故事裡從頭到尾都沒有說一句話,顯然她的意見不重要!咳,那個時代!女子的父親談吐愉快,熱情款待女婿,一同吃喝幾天,也許他覺得能夠和利未人高攀很榮幸哩。女兒回到娘家抱怨了甚麼沒有我們不知道,反正他沒有為女兒著想的意思:女兒可能會遭到石頭打死的厄運嗎?或女兒惱怒離開的理由不必化解?

我們搞不清女子的父親為甚麼要反覆挽留女婿。既然要走,為甚麼不為了女兒的安全,早早送他們上路?幾十公里的路途,必須經過外邦人的城和便雅憫支派的住區,為甚麼要客人等到日頭偏西再走?那就明擺著必須在路上找地方住宿。我相信女子回家的時候是用一天時間直奔到家的,兩個男人卻吃飯暢快,全不以攜帶女子旅行的平安為念。

那個利未人明明知道路途住宿有危險,所以選擇不進外邦人的城,於是來到便雅憫人住的城基比亞。他們在基比亞剛好遇到一位以法蓮山地的同鄉,就被這位同鄉接待,住到家裡。結果,基比亞有匪徒來叩門,叫囂要房主把所接待的客人交出來,說「我們要與他交合」。

下面的情節很像創世記19章的所多瑪事件,只是沒有天使救他們。他們要的是這位利未人,房主卻要保護他所接待的人,就提供自己的閨女和客人的妾給門外的匪徒。那些基比亞人明顯是要對來客施行同性行為。Pitts教授指出,那時代一個男人對另一男人施暴,等於去除對方的男子氣概,或掃掉他的尊嚴,是十足的作惡。這個利未人若不是把妾推出去替他受凌辱,他自己就完了。

這位可憐的妾不可能抗議,她終夜受到輪姦,天快亮的時候回到她丈夫住宿的門前,就倒在那裡。接下去的故事越發不可思議:她丈夫並不惦記她的死活和去向,早晨起來開門,要繼續上路,沒想到那婦人就倒在門口。利未人看見,就對她說,「起來,我們走吧」。她為他作了何等的犧牲,這人竟不噓寒問暖!經文並沒有說她已經死,只說她不回答。這位丈夫就「將她馱在驢上」,帶回家去了。我猜她還沒有死,不然應該說將「她的屍體」馱在驢上。

從下一節經文顯然能看出這婦人並沒有死,但和合本沒有翻出來,新譯本翻出來了:他(利未人)到了家裡,就拿起刀來,抓住自己的妾,把她的肢體切成十二塊…。那個希伯來動詞chazaq所用的詞格,既可當作「他抓住」,又可當作「他勝過」。這樣看來,很可能是這利未人殺了他的妾,肢解為12塊,使人拿著傳送以色列的四境,要人知道基比亞人是多麼地冒犯。

到了第20章,當眾人被動員來聚集的時候,他們請這個利未人講解這事的緣由。這人根本不提他自己原本如何是那些匪徒要凌辱的對象,差一點失去男人的威風/地位,也不提到底是誰把他的妾拉出去交給他們,她就替他受凌辱,更不會說是自己回家抓住妾殺了她。他似是而非地說,「他們想要殺我,又將我的妾強姦致死,我切的是屍體...」。

不消說,這故事發展下去,以色列人與便雅憫支派爭戰得勝,差一點把他們滅絕,只剩下600男丁。然後有更多的殺戮無辜,奪來「處女」給便雅憫那剩下的人作妻,其實是更多的強姦...那個時代不僅是以色列沒有王,各人妄為,還是父權社會,把女人當作戰利品、工具、擋箭牌,等等。至於她們的情感,在男人眼中是沒有價值的。你還記得掃羅的女兒米甲的故事嗎?她對大衛的愛情沒有得到珍惜。

聖經入骨三分地刻劃了那個時代的文化現象--一個需要救贖的墮落文化,一個父權主義的文化。沒有王,這個利未人算是以色列的一個領袖嗎?也許。但我相信士師記作者想說的是:以色列需要一位敬畏神的好的君王/領袖!

來到現在的應用:父權主義思想仍然在,教會中甚至更嚴重,因為不少人盲目接受父權主義的解經,相信聖經提倡或維護父權主義。我們中間還有這種不把女人放在眼裡的利未人吧?有看不見女兒利益的父親吧?有旁觀不語的男僕人吧?...

Monday, November 9, 2015

歷代誌的簡介

歷代誌在希伯來聖經中排在最後一卷。文士們把它分為上下兩卷,原因和撒母耳與列王記一樣:內容太長了。歷代誌是一部複雜的、用歷史來講神學的作品,從始祖亞當一直寫到波斯王古列(Cyrus或翻為居魯士)公元前538年發出詔命,允許猶太人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

猶太人傳統上認為歷代誌的作者與以斯拉、尼希米是同一位作者,因為歷代誌最後兩節經文正是以斯拉記的開場白,銜接得很好。不過,近年來經仔細研究,聖經學者大多認為歷代記是另一位作者寫的。雖然寫作時間差不多,大概在主前四世紀(波斯帝國時期)寫成,因而用的語言差不多,但歷代誌的神學觀點相當不同。

舉例來說,以斯拉/尼希米對於與異族通婚的問題特別不妥協,而歷代誌在家譜部分提到娶外族女子都一帶而過,好像沒有甚麼問題。另外,歷代誌提到「以色列人」或「以色列的神」,是包括了所有的以色列後裔的,而以斯拉/尼希米單說從巴比倫歸回的民眾--回來的列在名單上,其餘的無論在哪裡寄居,似乎就不算神的子民了。那些沒有被擄、一直住耶路撒冷的餘民似乎也沒有參與建殿。

歷代誌雖然有個別部份看出有後來的編輯添加痕跡,主體上是由一個人或一夥思想很接近的人寫成。除了前面有九章的族譜,多數學者相信歷代誌基本上是撒母耳記和列王記歷史的重寫,作者對內容有篩選,以新的視角來展示舊資料的新意義。作者似乎參考了其它版本的列王故事,因為有的情節和LXX希臘譯本的記載相似,或和死海古卷中抄本上的話一致,是MT版本所沒有的。

多數學者認為歷代誌的文字是晚期的希伯來文(LBH),即被擄後的希伯來文,而撒母耳/列王記採用的是經典的希伯來文(CBH),即被擄前的希伯來文。但是參考當時的口傳文化,文字風格也未必就反映出時代。好比現在咱們的書籍印刷文字,即使是同一批讀者,難道和互聯網上的社交言談文字一樣嗎?

不過,撒母耳和列王記列為希伯來聖經中的「前先知書」,而歷代誌列卻列為「聖卷」,這至少反映出在確定正典的時候,猶太人認為歷代誌的權威性不那麼高,原因很可能是知道它成書比較晚。

歷代誌的主題重點是圍繞著聖殿和聖殿敬拜,強調大衛和所羅門的建殿歷史功勞,但不強調大衛王朝對百姓的統治。這符合第二聖殿時期以色列的宗教政治景況,需要號召以色列百姓恢復統一的宗教敬拜的生活。

從神學方面看,歷代誌的賞善罰惡觀念特別突出,要勉勵百姓選擇敬畏以色列自己的神。敬畏神的好行為帶來財富、長壽、兒女等等,比如作者詳細描寫了瑪拿西王悔改轉變的故事,可能是為了解釋他為何能夠作王那麼長久。如果連歷史上最糟糕的王都得到了神的恩典,何況以色列百姓,趕快回頭敬拜主吧,好得神的眷顧!

不過,既然盼望神施恩眷顧和拯救來到,歷代誌作者對於重建大衛王朝,迎接彌賽亞王是甚麼觀點呢?卷中沒有直接提,也許是怕冒犯了當時的霸權波斯帝國。大量的篇幅描寫大衛和所羅門所造的第一聖殿,還有神和大衛所立的約,通卷經常提到全體的「以色列和猶大」,很有末世南北團結、作神百姓的決心和態度,卻不提彌賽亞。稍微有點怪,但可看到作者的用心良苦。

本文內容參考了The Jewish Study Bible對歷代誌的介紹。

Saturday, November 7, 2015

關於「男子漢」的價值觀挑戰

我買了Borderline那本書。看了前面幾章,我想我現在明白了為甚麼書名是「邊緣線」Borderline。作者是說按我們現在對男人氣概(Masculinity)的期望,勇敢的男人和強姦慣犯具備幾乎完全相同的心理特質和體能,分界線是不那麼清楚的。

作者親自認識一位勇敢和道德高超的基督徒戰士,他後來成為強姦慣犯,因為他感到需要鍛鍊自己的性掌控力量,恐怕不用就會失去!那人完全沒有不正常的心理。據說所有的強姦慣犯都沒有不正常的心理。

用暴力和轄制來對付敵人,這是悖逆世界的特點,和基督要在地上設立的和平國度毫無共同之處。基督徒在一個破碎的世界裡認基督為主,理當將舊的理念,特別是關於男性氣概的理念,讓神用新的價值觀救贖回來,僅僅在舊的價值觀中加入新的名詞和解釋是不夠的。

David Clines教授總結出西方現代男人的五條標準:第一,不要像個女人,大概是女人表達感情、注意關係?要不就是指賺錢養家,西方的中產階級女人都是居家相夫教子的。第二,要成功,要「贏」。第三,勇敢鬥爭,有闖勁。我用褒義詞來翻譯be aggressive,因為Stan Goff說我們常把男人的好鬥性與勇氣混在一起,遇到挑戰不後退嘛。第四,有性慾,隨時都要表現得很有「性趣」。第五,不依賴別人,凡事靠自己。

如此建構起來的男子漢形象,昨天、今天都是從戰爭中塑造出來的。作一個真正的男人要有對頭,還要贏過對頭。管他是戰勝一個敵人,還是戰勝一個外族、異邦,或抵擋一個逼迫,或對付異性,反正不能軟。實在說,聖經中的大衛王按這標準是個真正的男子漢。但這和耶穌教導的不樹敵和饒恕原則相差得太遠了,希望男人都接受耶穌的挑戰!

在網上搜索一下,有人列出很相似的男子漢五條標準:一是賺錢養家,而且要比妻子賺得多,二是職場贏、關係贏、體力贏!三是身體強壯,身材魁梧更佳,不然怎麼會有威力呢?四是會修理東西。我記得爸爸說過,他小的時候曾把家裡的掛鐘拆開來觀看,再裝回去,但絕不是所有男孩子都天生如此!我父親是從來不亂發脾氣的男子漢。五是性能力強,天知道這個東西有甚麼文明的好辦法來比較!And who cares…

Wednesday, November 4, 2015

參與一項有意義的救援

我已經分享過幾篇關於廢止人口販賣,幫助受害者,打擊性交易活動的文章,指出基督徒在掃除社會黑暗方面其實是大有可為的。我原來還以為人口販賣對象大多是外國人,今天去聽了一個分享會,才知道美國本土很多家庭關係不健康而離家的人,不僅成為無家可歸,還被人欺騙拐賣,難以逃脫。

不光是女孩子被性侵和強迫賣淫或作女傭,男孩子也一樣,不得不去做苦工或挨家挨戶賣雜誌等等,我們平時看到這些人,大概不會想到他們是不自由、受剝削的。警察會抓捕販毒的人,看到人口販子卻不知怎樣好。現在不同了,聽說加州警察都受訓,留意盤問可疑的人。

也許我們普通人都應該提高警覺,學會詢問,不然,混在我們中間的現代奴隸很多,據估計全世界總數超過2100-2900萬,加州的比率據說是全美最高的。他們除了有很多被迫賣淫和做家傭,還可能在血汗工廠和建築工地,作農場或園林綠化工人,作漁業、旅館、餐館、和辦公樓清潔工人,上門推銷,甚至乞討,都是被迫的。

除了一些外表的識別,諸如飢餓和營養不良,生病和受傷不治療等等,他們還可能住在工場,或與雇主同住,好幾人擠在一起;學齡的青少年不上學,或失學很久。

我們遇到這些人也許可以詢問他們,你為甚麼來這裡?你有身分證明或甚麼文件嗎?你住在哪裡?和誰住在一起?你在哪裡上學/工作?你能自由換一份工作嗎?又比如你可以簽署或打印一張行動指示卡,和上門推銷的人交談時若起了懷疑,就想辦法把資訊給他/她。

美國有個全國熱線,1-888-3737-888,很容易記,你若發覺人口販賣的嫌疑,可以撥打這個電話報告,有關人士會去調查。你還可以發短信到「BeFree」,即233-733求助,聽說警察的行動是很快的。如此你不僅是幫助了一位受害者,還協助了調查打擊犯罪集團,因為人口販賣的背後大多有通達的地下渠道。

如果對方是個女孩子,可以聯絡有關的機構,在加州灣區有個Freedom House。幫助這些受害女孩恢復健康正常的生活很不容易,絕不是抓住罪犯就萬事大吉。

你或你的教會如果有負擔進一步參與救援,可以訂閱他們的通訊,參考Polaris的網站,我相信他們需要大量人手,也需要資金。

Sunday, November 1, 2015

歷史:基督教的猶太根基

基督徒與猶太人的敵對關係是怎麼開始的?歷史是不堪回首的。沒有人喜歡提起希特勒引述馬丁路德的話,對猶太人進行殘酷的大屠殺歷史。直到今天,還有人散佈對猶太人的不信任,稱他們為Christ killers。

「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這話被解釋成神對猶太人的咒詛,至於「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反倒當作不算數。難道我們今天不應該再檢討基督徒的歷史過犯,痛心悔改嗎?

下面是猶太教基督信仰研究中心(Center for Judaic-Christian Studies)Dwight A. Pryor博士的講演:誰殺了耶穌?他推薦的Our Father Abraham現在有免費的電子書,也許我們應該找來看。

基督教信心的根基是從猶太教來的。我們應該追溯歷史,回到第一世紀的耶路撒冷去看看,看看基督教和猶太教是怎麼分開,又對立起來的。下面取自是Dwight博士的講演:



耶穌是猶太人,他的門徒是猶太人。耶穌所建立的教會是個猶太人的事業,有學者稱為「耶穌的巴勒斯坦運動」,而不稱為基督教會,因為它是以色列的一個運動。第一世紀的猶太教是很多元化的。但是耶穌死後不到一個世紀,這個起初有著猶太人的彌賽亞,讀猶太人的聖經,跟從猶太人的使徒,舉行猶太人的聚會,歸依猶太教的耶穌運動,轉向了幾乎是另一極端,變成了以外邦人為主的事業。教會的偉大領袖、教父都是說希臘化的外邦人,其中有的根本不懂猶太人文化。

因為幾股力量匯集的緣故,一個基督教會和猶太會堂之間的敵對情緒就開始形成了,產生了分裂。大概主後80至90年代,猶太教開始把信耶穌的猶太人趕出會堂;後來有另一個人Simon bar Kokhba被當作彌賽亞,起義對抗羅馬帝國,不少猶太人跟隨他,那時促成了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徹底分裂。基督徒當然不會跟隨另一位「彌賽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