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31, 2011

靈裏的自由:除去帕子

我們都聽說,摩西向百姓傳上帝的典章律例時臉上發光,說完了話就用帕子蒙上臉。今天接著思考廢舊更新的問題,仔細看了有關的經文,參考各種解釋,省悟到帕子代表的是不自由、不敞開,耶穌的靈來除去律法的舊帕子。

哥林多後書3章12-17節:我們既有這樣的盼望,就大膽講說,不像摩西將帕子蒙在臉上,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將廢者的結局。但他們的心地剛硬,直到今日誦讀舊約的時候,這帕子還沒有揭去。這帕子在基督裡已經廢去了。然而直到今日,每逢誦讀摩西書的時候,帕子還在他們心上。但他們的心幾時歸向主,帕子就幾時除去了。主就是那靈;主的靈在那裡,那裡就得以自由。

保羅這裡所說的盼望是指因信稱義的榮耀,見前一段聖經的默想筆記“廢舊與更新”。

中文和合本的翻譯“那將廢者的結局”令人費解。摩西將帕子蒙在臉上,叫以色列百姓不能定睛看的是什麽呢?是一個結局。什麽結局呢?摩西臉上所反射的上帝的榮光是要漸漸退去的,這個結果摩西不要百姓看到,他們只要牢記上帝律法的榮光就好。什麽“將廢者”,與7節的“漸漸退去”和11節“廢掉的”是一模一樣字根的現在被動分詞(我在前面那篇文章說了,意思是being done away),指正在退位的律法!新譯本好多了,把“將廢者”翻譯解釋成“那暫短的榮光”。

在摩西的時代,上帝頒佈祂榮耀的律法,百姓看見摩西面上所反射的耶和華榮光,就對藉他所頒佈的律法典章肅然起敬。到了耶穌的時代,耶穌把所有的律法歸納為兩條:愛主和愛人,原因很簡單,上帝天父就是如此愛他們的。到了保羅的時代,有心地剛硬的人拒絕相信耶穌的天國降臨地上的福音,保羅說他們讀舊約的時候沒有揭去摩西臉上的帕子。他們不肯相信律法的功用正在being done away,在救恩歷史中漸漸因著人們的信心而退下舞臺,交給基督的靈。所以保羅說:“但他們的心幾時歸向主,帕子就幾時除去了”。

17節:主就是那靈;主的靈在那裡,那裡就得以自由。這句話呼應前面,完成一個交叉對偶結構。(12節中的“大膽”,希臘文的字面就是敞著臉,説話直截了當的意思。)

聖靈稱義的職事—大膽講説
    摩西將帕子蒙在臉上
        他們心地剛硬,直到今日誦讀舊約時,這帕子還沒有揭去
            這帕子在基督裡已經廢去了
        直到今日,每逢誦讀摩西書的時候,帕子還在他們心上
    他們的心幾時歸向主,帕子就幾時除去。
主就是聖靈—主的靈使人自由

關於“主就是聖靈”,不是哲學上的“基督=聖靈”。歡迎參考9月份寫的三一論和信徒生活有何關係一文。保羅這裡講的是實際生活:人與人之間躲躲藏藏、喬裝打扮、拐彎抹角都是因爲害怕遭到拒絕,害怕的人沒有自由。對神也是一樣。無論是害怕違犯律法遭到懲罰,還是害怕別人不喜歡而撇棄拒絕,主的靈使人自由。誦讀摩西律法是猶太人宗教信仰的形象寫照,沒有人能夠說猶太教的特點是自由,但保羅相信真正的出埃及已經發生在基督裏。自由地與神交往、與人交往是神國度的特徵,耶穌來到世上已經向我們啓示出來了。

保羅的意思說,你們哥林多人哪,永生的神藉著聖靈在你們心裏作工,我是你們的使徒,我們在基督裏可以彼此敞著臉説話,直截了當,不必彼此蒙上帕子把上帝的榮光擋起來,因爲我們都注視/反射主的榮光,逐漸變得像主。我們一同敬拜的主就是聖靈,祂在哪裏,哪裏就有自由。千萬不要搞錯,你們已經是自由的人,我和你們一起享受那榮耀的自由,因爲是在基督裏。

我們今天基督徒的信仰生活是否都感到自由敞開呢?恐怕有好多人不那麽感覺。我建議凡感到自由的要為這些人迫切禱告。他們若是不感到自由釋放,總是擔心有人不高興,周遭其他人就有責任。基督的靈樂意為我們營造一個健康、自由的成長環境,我們若是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就必把弟兄姐妹的自由釋放感受看為重要。我們要留心除去新的律法主義帕子。

願我們每個人在新的一年裏都能夠體驗更豐盛的在基督裏的自由!

Thursday, December 29, 2011

廢舊與更新

上帝的啓示是漸進的。祂透過先知向人講話必定是當時的人可以明白和接受的。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提到“聖戰”的觀念並不是摩西的新發明,而是以色列民早已從鄰國文化接受的根深蒂固觀念。同樣,摩西律法的定罪與獻贖罪祭也是以色列百姓對照列國的文化和宗教可以明白的,上帝按照人所能接受的程度發出指令,為神兒子降世為人鋪路,好將萬事徹底更新。

哥林多後書3章7-11節:那用字刻在石頭上屬死的職事尚且有榮光,甚至以色列人因摩西面上的榮光,不能定睛看他的臉;這榮光原是漸漸退去的,何況那屬靈的職事豈不更有榮光嗎?若是定罪的職事有榮光,那稱義的職事榮光就越發大了。那從前有榮光的,因這極大的榮光就算不得有榮光了;若那廢掉的有榮光,這長存的就更有榮光了。

用字刻在石頭上的是指摩西從西奈山下來時拿的兩塊石版,上帝用指頭親自在上面寫了十誡。當時摩西不知道自己的面皮因上帝和他說話就發了光,以色列衆人看見都有些怕(出埃及記34章)。這裡保羅用石版上的字泛指上帝藉摩西頒佈的律法。爲什麽把舊約的摩西律法叫做“屬死的職事”呢?因爲保羅時代的人都明白,一般沒有人能夠守全律法,不是犯這樣,就是犯那樣。律法只能叫人知道自己是達不到一個標準的,必須獻贖罪祭才能來到上帝面前。律法的這個功用/職事讓人看到自己與上帝隔絕的狀態,稱爲罪。而在聖經中,凡與上帝隔絕就叫作死。所以,保羅把這“屬死”的職事又稱爲定罪的職事。

這律法的職事有榮光,因爲它使摩西的臉上發光。但它是“漸漸退去”的,英文KJV翻譯成to be done away(要廢掉),RSV翻譯成fading(漸漸淡去),BBE乾脆解釋成這榮耀was only for a time(是一時的),Wright博士翻譯成set aside(置之一旁)。無論怎樣翻譯,要描述的是同一幅畫面:律法終歸要退位給聖靈的工作。保羅在這裡解釋說,舊約的律法有榮光,但比起聖靈賜人生命的榮光來説差遠了。因此,律法從前有榮光,現在卻因爲聖靈極大的榮光而黯然失色,好像被廢掉了一樣,因爲不能長存。有了太陽,誰還需要燭光呢?蠟燭盡可以永遠燃燒,卻不能用來為陽光下的人們照明。

保羅在他那個時代恐怕算是個激進分子,竟敢說這樣的話。恪守傳統的法利賽人肯定對他群起而攻之,可惜他們手中的職事是律法的職事,並沒有更大的榮耀,聖靈的榮耀長存下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保羅的信件收進聖經正典。這使我想到在我們這個時代,激進與革新也不常受歡迎,我們似乎喜歡用“保守”來代表正確。比如關於女人講道的問題(或者讓她們作教會領袖的問題),又比如女人蒙頭的問題,“保守”的信徒幾乎否認新約書卷是上帝在歷史中寫給某個文化環境的人,大概是希望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忠心吧。

沒錯上帝的律法誡命永垂不朽,所以翻譯成廢掉不如翻譯成置之一旁。我相信如果有人著書立論,駁斥廢掉或置之一旁的話,也會受到不少基督徒擁護。但保羅是承認摩西律法的榮耀的,他從來沒有否認那廢掉的職事有榮光。即使我們能避免提那個“廢”字,也無法否認發展更新中關於廢舊的含義。我們今天應該注目在更大的榮耀上,就是上帝/聖靈因信稱義的職事。律法把人引到基督面前,基督已經來到,只是人們每日還不習慣作兒女,因爲這是要求有信心的。在道德培養造就方面,責罰的力量並沒有眷愛關係的力量大,只是許多人不敢完全相信。上帝所更新的心靈,能力/榮耀遠遠超過律法字句所定規的,信不來只好堅持用蠟燭照明。然而上帝的更新和重建並不總是按照我們人的意願的。

Tuesday, December 27, 2011

關於推薦信和能力

哥林多後書3章1-6節,和合本的翻譯不知道爲什麽,讀起來好像只與保羅有關,與我無關:我們豈是又舉薦自己嗎?豈像別人用人的薦信給你們或用你們的薦信給人嗎?你們就是我們的薦信,寫在我們的心裡,被眾人所知道所念誦的。你們明顯是基督的信,藉著我們修成的。不是用墨寫的,乃是用永生神的靈寫的;不是寫在石版上,乃是寫在心版上。我們因基督,所以在神面前才有這樣的信心。並不是我們憑自己能承擔甚麼事;我們所能承擔的,乃是出於神。他叫我們能承當這新約的執事,不是憑著字句,乃是憑著精意;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或作:聖靈)是叫人活。

RSV的翻譯仔細對比起來,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卻藉著聖靈直接對我說了話: Are we beginning to commend ourselves again? Or do we need, as some do,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to you, or from you? You yourselves are our letter of recommendation, written on your hearts, to be known and read by all men; and you show that you are a letter from Christ delivered by us, written not with ink but with the Spirit of the living God, not on tablets of stone but on tablets of human hearts. Such is the confidence that we have through Christ toward God. Not that we are competent of ourselves to claim anything as coming from us; our competence is from God, who has made us competent to be ministers of a new covenant, not in a written code but in the Spirit; for the written code kills, but the Spirit gives life. 因爲我正在尋求合適的服事工場,這段話既論到推薦信,又論到工作的能力。(由於種種原因,現在並沒有人給我寫推薦信。)

嘗試將RSV的英文翻譯成現代中文:難道我們又開始表揚我們自己了嗎?我們當然不像其他人,需要拿別人寫的推薦信給你們,也不需要你們給我們寫推薦信,因爲你們本身就是我們(最好)的推薦信,寫在我們的心裏,所有的人都知道、都讀(這推薦信)。你們表明你們就是基督借我們(送達)的推薦信,這信不是用筆墨寫的,乃是用又真又活的上帝的靈寫的;不是寫在石版上,乃是寫在人的心版上。這就是我們透過基督向上帝的信心:不是我們自己有什麽能力,我們的能力乃是出於上帝,祂使我們有能力成爲新約的執事,不是按著(律法規條的)字句,乃是凴著靈。因爲(規條的)字句讓人死,而聖靈讓人活。

誰能說推薦信不重要呢?自我表揚總是分量不足,我就希望有人正式給我推薦。保羅說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就是他的推薦信,因爲他們是聖靈與保羅同工栽培的結果--帶領信主、愛他們、教導培訓他們,他們也許還不完美,但他們之所以成爲今天的人,證明是保羅下了功夫。其實不是保羅自己有什麽能力將人轉變,乃是上帝的靈在人的心版上寫字!這樣説來,我可能也有一些類似的推薦信。隱隱約約有好些面孔,似乎都是我曾經下了功夫的人,他們都在哪裏呢?大概是地位不夠高,呵呵!不過,這些日子陸陸續續總有人來告訴我,說我的博客文章對他們有啓發。很好。能夠幫助一個人都是好的!上帝/聖靈的恩賜。

這就是我透過基督向上帝的信心:不是我自己有什麽能力,我的能力乃是出於上帝。聖靈去做祂的工吧,我單單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營養。規條讓人死,而聖靈讓人活。保羅的話說得太好啦,我可以安心。事實上,所有在尋找工場的上帝僕人、使女都應該安心。我不是說人的推薦就不重要了,但主今天給了我一個最好的安慰。按照規條也許我有諸多不合人意的地方,但聖靈親自給人盼望、醫治、鼓勵。

求主使我們能夠不靠規條、只靠聖靈服事!

Monday, December 26, 2011

Vista Antispyware 2012

這是個Crimeware。昨天傍晚我正在網上讀一篇文章,忽然我的browser(IE瀏覽器)全部被關閉了。當我試圖重新打開時,Vista 2012已經劫持了我的電腦,不由分説開始掃描和報告,說發現感染了多少病毒,給我幾個選項:刪除在各文件夾發現的衆多病毒文件;從網上某處購買Vista 2012的防監視軟件;或者忽略這一切,繼續瀏覽。對這個類似我所使用的其它防毒軟件報告的報告,我有些懷疑,於是我按下第三個選項,看忽略這一切會如何。結果nothing happened,那個按鍵 doesn’t work!也就是說,我必須購買這個不知從哪裏跑來、毛遂自薦的產品。我電腦的屏幕上某處標明,這個橫行霸道在我電腦中運行、不允許我上網的軟件是個沒有註冊的版本。奇怪,我電腦上的防毒軟件怎麽沒有發現和報警呢?

我很生氣,立即用家裏另外一台電腦上網搜尋這個Vista 2012,從資料中知道我所閲讀的只是一些假報告,並且找到許多如何刪除這個傢伙的步驟指示。為了除掉這個Vista 2012,你必須從網上下載另外一個軟件。這年頭雖然免費,你也不想隨便從任何地方下載東西,免得帶來點別的什麽。我先生說生産Norton防毒/防監測軟件的Symantec公司應該是安全的,於是我決定按照他們網站提供的步驟,下載Norton Power Eraser(NPE)。NPE是專門用來除掉那些不知何時進入你的電腦、產生假報告的程序。這些common misleading applications 還包括 System Tool, MS Removal Tool, Best Malware Protection, Vista Total Security 2011, and Windows Repair Tool等等,看名稱好像都是要保護你的電腦操作系統。詳見How to run the free Norton Power Eraser tool 移除 Vista Antispyware, Win 7 Antispyware, XP Antispyware, and other misleading applications。

頭一步是執行 msconfig,把我的電腦設置成safe mode,然後重新啓動。Vista 2012這傢伙不容我啓動我電腦上的任何可執行的用戶程序,所以我必須按browse鍵,從C:/Windows/System32文件夾找到msconfig,按右鍵選start來啓動(open不成)。我的操作系統是Windows Vista,在啓動tab選項Safe boot和Network,點擊OK。然後重新啓動,我就可以上網了。

第二步是下載NPE以及執行,很簡單:按Download Now,選存貯。然後找到下載的NPE.exe,仍然要按右鍵選start啓動。開始有個Licence Agreement,你必須表示同意,然後按動scan,還要include Rootkit,才開始掃描,其間有什麽指示你就跟隨好了,直到完畢。

第三步再執行msconfig一次,把電腦重新設置回到normal mode再啓動。過程與第一步類似,不選Safe boot,點擊OK,然後重新啓動,那個討厭的“Vista Antispyware 2012”假報告就不再出現了。但是還有個遺留問題:無論你想要啓動什麽程序,你的電腦好像都不知道你要做什麽。要打開微軟office的Word或者Power Point?總是得到一個信息問你用什麽程序來開,它好像只會下載不會Run一樣。看來是Registry已經被那個Vista 2012傢伙搞亂了。

恢復Registry比較容易,我先生說用Recovery就可以了。於是在電腦中找到Recovery Manager,按右鍵start。第一頁上寫著“This program helps you to recover your factory shipped computer programs and drivers should you experience a system failure or instability”。不行,我買了電腦以後還裝了其它軟件,不能統統不要了。再一看下面有個“Advanced options”鍵,按下去有個Microsoft System Restore選項,接下去有前面好幾天的日子給你選,看你希望把電腦恢復到哪一天的狀況。感謝主!這個電腦是否每天都自動留下一個可供恢復的狀態點我不知道,但前面四天每天都留下了一個Restore point。哪天都好,我選了前天,然後按“Next”,10分鐘系統就都恢復了,之後再重新啓動一次,全部運作正常。今天我的防毒軟件報警一次:有個報假警報的病毒被成功封鎖了。

Crimeware的中文翻譯叫做“犯罪軟件”,從它恐嚇與強迫我“購買”假軟件來看,實屬網上的經濟犯罪。其它種類的Crimeware還包括監測你的鍵盤活動以竊取你的網上用戶名和通行字;將用戶對信用網站的瀏覽redirect到竊賊掌控的假網站,騙取金錢;等你登入你的銀行帳號,隨後將你的錢取光等等。

編制犯罪軟件的是什麽人?他們有聰明才智卻道德淪喪,爲什麽會進入這個行當?凡做這事的恐怕都要隱瞞親朋好友,不敢給他們知道。他們走在黑暗中,真面目永遠不敢見光...

Sunday, December 25, 2011

基督的香氣

兩千多年前的一個嬰孩降世與我們有什麽關係呢?大有關係。借著這個嬰孩,神的國度降臨到地上,光照進黑暗。約翰說: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翰福音1章9節)。照亮了又怎樣?人不再一樣了。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活了,不僅貢獻社會更有生命力,還到處去傳揚上帝愛世人的福音。

幾十年以後使徒保羅寫道: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並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因為我們在神面前,無論在得救的人身上或滅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氣。在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氣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氣叫他活。這事誰能當得起呢?我們不像那許多人,為利混亂神的道;乃是由於誠實,由於神(sent from God),在神面前憑著基督講道(哥林多後書2章14-17節)。

我以前讀這段聖經是不大注意前後文的連貫意思的,只注意到保羅誇勝的情懷,想象他是個英雄,而且他把功勞歸在基督身上。今天我仔細看看前文,發現保羅受患難苦楚,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難過痛苦,多多流淚,心裏不安(had no rest)。保羅解釋“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林後1:5),然後才說父神率領他們在基督裏誇勝這段話。

今年我遭遇到一些困難,壓力重重,後來不得不從一個宣教工場退出。退出來以後倒是舒了口氣,好像放下一副重擔,但是心裏還是很失望和難過。我沒有遇到保羅那“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的情形,但是對於難過痛苦多多流淚卻深有體會。在夏天的幾個月裏,沒有人能夠安慰我,因爲沒有合適的人可以傾訴。我禁食禱告了好幾天,聖靈給我深刻的安慰,讓我在等候其它的服事機會時大有平安。這使我讀保羅這段在基督裡誇勝的話時,略略可以體會他的意思。我們生活中的痛苦、掙扎、不定因素、懷疑、甚至失望,不能說是與基督的苦楚無關,所以,我們也要像保羅,靠基督多得安慰!

前不久我開始和一位姐妹在一起研讀歌羅西書,議論裏面有一句話,說保羅要在他“肉身上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歌羅西書1章24節)。當時我忽然明白過來,這句話不是說基督受難還不完全,或者他做的工作還不完全,乃是說他的身體(教會)要繼續和他一同受苦難,直到上帝救世人的使命圓滿完成。因爲當我們與基督/聖靈一同向世界見證上帝的愛時,其中必然有克服困難和戰勝痛苦的過程。也許沒有苦難就看不出榮耀吧。我們各人受的苦難都不同,這人身體不好,那人丈夫不信,另一人生活很艱難,還有人必須和怪僻的人共事,…大家都有同一位榮耀的基督,教會的弟兄姐妹由於認識基督,作爲基督的身體,正在補滿他其餘的患難,把上帝的信實和慈愛身體力行地傳出去,直到世界的末了。

基督陪伴我們走過痛苦、走過死蔭的幽谷、走過失望的地帶…。當我們回首才發現,上帝因爲我們認識基督,到處都散發了香氣。我們手上因爲拿了基督的香,香氣就彌漫了整個同在的帳幕,透過基督使徒們的生活和患難彌漫到世界各個角落。Wright博士說,當人們和基督徒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應該能感受到上帝的同在。基督徒本人未必意識到,好像保羅僅僅知道他們被壓太重,力不能勝,幾乎毀滅,可他回首才看出這些經歷都與基督的馨香有關,基督的捨命體現在使徒們的身上。

爲什麽基督的香氣也會叫一些人死呢?就是那些看見使徒們受患難就搖頭、認爲毫無意義的人。他們會嘲笑說,誰需要這樣的神?我們要一帆風順、作人人羡慕的英雄,我們從頭到尾不要吃苦和遇見困難,多謝啦,我們對這福音沒有興趣。這就是使徒們向他們作了死的香氣。對另外一些人來説,他們從使徒們所受的患難看到生命的深度,看到一種力量,看到一種實際,就被吸引。透過我們的受苦、瀕死、及奇跡般的生還,人們看到不尋常的愛的力量。這就是使徒們向他們作了活的香氣叫他們活,完全不同的價值觀。

上帝的愛在基督裏向人傾注,保羅深知他蒙召就是體現上帝這傾注的愛。一個曾經積極迫害教會的人,成爲軟弱、受苦、擔憂的使徒,到處去傳這福音。天天面對阻力、困難、不確定明天如何、不知道今天該怎麽辦,保羅等於說,我蒙召受遣,作基督的代理/執事,作基督身體中的一分子,本不是我能夠做什麽,但神的恩典是一定夠我用的。這就是基督的香氣,從信徒身上散發出來。

最後那句話,講道“出於神和在神面前”意思是不靠自己,靠基督的靈。後面接下來的第3章更多解釋了“並不是我們憑自己能承擔甚麼事;我們所能承擔的,乃是出於神”。感謝主的靈,今天叫我明白這些道理,並且香氣不是我們自己的工作!

我禱告天父,讓基督的香氣能藉著我散發出來。我所能夠做的很有限,好像一枚棋子在祂手中很安心。我能夠學習。…您想過沒有,作爲一個基督徒如何可能有基督的香氣啊?兩千多年前的那個聖嬰早已得了榮耀,這榮耀直到今天還在藉著你我影響世界。

Thursday, December 22, 2011

了解耶穌是認識神的必要途徑

我曾經寫過一篇認識神主要不是透過哲學途徑,本文算是姐妹篇吧,意在聖誕節之際引起思考。基督信仰的核心在於:信徒所敬拜的上帝是透過拿撒勒人耶穌認識的。我們必須追尋耶穌的歷史蹤跡,從那些福音故事中認識他。我們必須不斷地回顧,那時候的耶穌是怎樣一個人,他周圍的問題是什麽,以及他講解的那些比喻強調什麽重點。

比如耶穌講的那個浪子回頭的故事,向聽者描述了一位很不尋常的父親,對那位遵守一切律法的浪子哥哥也有著意味深長的教訓,我們很多時候恐怕是把這個故事簡化了:“啊,是講上帝的愛,當然祂愛我們”,可你若是仔細看故事的文化環境,就知道上帝的愛是很震撼的,根本不是理所當然。

我們不是第一世紀的猶太人,沒有被羅馬大軍侵略,不關心付稅給羅馬皇帝的問題,所以我們讀福音書的時候傾向於把耶穌當作超越時空的神格,把他講的信息當作抽象的、一般化的真理。坦白說,這些抽象的道理第一次聼也許很新鮮,第二次就感到沉悶了。你試著教過兒童主日學嗎?孩子們最不耐煩聼抽象的道理。

關於上帝的真理都是透過耶穌的那些相當個人化的故事和信息顯明出來的。基督徒不僅僅要在耶穌身上看見上帝,也要在他身上認識上帝,與祂交往,愛這位耶穌所顯明的上帝。你沒有辦法去愛一個抽象的東西,甚至無法喜歡那個抽象的“愛”。愛的最深刻細膩的含義一定是很個人化的。認識在耶穌裏面的那位上帝是很個人化的體驗,你發現那個愛如何傳遞給你,又借著你傳遞開來,都是聖靈的奇妙工作。所以,我們越了解耶穌,就會越受聖靈感動要把上帝的愛展示給世人。

約翰福音20章21-22節:耶穌又對他們(門徒)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

上帝要透過這些門徒來赦免世人的罪!非同小可。這事誰能擔當得起?耶穌降世為人的故事不僅僅是他在歷史上做過的事,還涉及到現在對我們的呼召。在聖靈的能力之下,我們要向全世界代表耶穌的臨在!真是令人又高興又擔憂啊。所以我們蒙召背起十字架,向全世界作耶穌(基督徒),我們的日子交織著喜樂和憂愁,正如耶穌在地上的時候。保羅的書信中見證了,我們每個讀者都受到挑戰,整個教會都要跟隨耶穌的模式。

Wednesday, December 21, 2011

從普世同慶談教會合一

時值聖誕佳節來臨,歌唱救主降生的音樂是慶祝這個節日的一大特色,其中一首著名的聖詩就是《普天歡慶》:普世歡騰救主降臨,大地接他為王。惟願眾心預备地方,諸天萬物歌唱…

這首歌描繪出的是一幅歸向基督、萬衆合一的圖畫。我默想以弗所書4章的一段經文,越發體會合一是上帝的心意: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

什麽是“蒙召”呢?就是說上帝要在地上作王了,祂召我們來擁戴祂為王,這王就是祂兒子基督。這基督的國度不像我們所知道的世上的政府,乃是上帝那充滿信實和恩慈的家。“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就是在這個家庭中生活比較具體的期望。合而爲一絕不僅僅是外表一團和氣而已,更是用心良苦的彼此寬容擔待,沒有起碼的信任是無法做到的。父子聖靈是合一的神,簡而言之祂要我們和平共處、竭力達到心靈的合一,這對保羅來説至關重要!

Wright博士指出,現代的基督徒恐怕很難理解教會合一當年對於保羅要緊到什麽程度。我們早已習慣了基督教在世界上各類的宗派。東正教、羅馬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不說,十六世紀宗教改革以後一下子出現十幾種不同的教會生活,到了十九、二十世紀幾千個不同的宗派如雨後春筍而起。大家同信一個大公信條(使徒信經、或尼西亞信經),可自己宗派的傳統和習慣常常重要到一個程度,人們幾乎不認爲其它宗派的信徒也是基督徒,各自以爲持有最純正的基督信仰,完全分不清什麽是異端、什麽只是宗派的不同。對一些敬拜方式與我們自己不同的宗派,我們本來應該好好了解大家信仰的共同點,求同存異,結果我們反而拿著放大鏡尋找不同的見解,以批駁貶低他人意見為捍衛真理。

無論我們對不同的宗派持什麽立場和態度,我們無法假裝說這不重要,主耶穌不介意我們的態度,或保羅沒有強調同心合一。除非我們積極維護團結、有意培養合一的觀念、竭力克服和摧毀破壞合一的圍牆、用弟兄式的寬容接納來消除歧見帶來的隔閡,我們根本看不出是跟隨同一位主,接受同一份信仰,受洗歸入一個基督,敬拜同一位上帝,號稱是同一家人的人。讓我們從狹隘的宗派主義悔改,以主耶穌所掛記的合一為念吧!從亙古到永遠,耶和華是一。按照上帝形象所造的人哪,祂列爲最高價值的,我們豈可置之不理呢?

讀Wright博士的通俗易懂解經書(即那個for everyone 系列)很受啓發。我發現他的書可以作爲每天靈修默想的參考資料,裏面亮光多多。本文參閲了The prison letters那一本。

Monday, December 19, 2011

耶穌基督的福音信息

福音到底是什麽呢?耶穌來到世上到底帶來了什麽好消息?有許多人以爲,基督的福音就是讓人知道以後進天堂的途徑。從前我們都以爲好人進天堂、壞人下地獄,現在聼說信的人一定進天堂,不信的下地獄,所以信耶穌就為我們解決了死後如何的懸念。其實這並不是聖經告訴我們的福音。根據聖經記載,耶穌降世為人,帶領了12個門徒,周遊各城各鄉,醫病趕鬼,駁斥猶太教人士的誤解,主要傳講的並不是死後如何進天堂的事,乃是上帝對祂百姓的眷顧和愛。

耶穌稱上帝為“天上的父”。他說上帝不僅是他的父,也是我們所有人的父,只是我們需要相信和接受上帝是父親這個新觀念。這位天父愛世人到一個地步,祂打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兒子--基督,來向人顯明上帝是怎樣的一位父親:祂是大慈大悲、顧念兒女各樣需要、引導他們走正路的神。這位天父不是那種除了提供物質需要,對其它都漠不關心的父親,乃是耐心按你所能理解、接受的程度來逐漸引導,並且做出示範的那種父親。

我們人很多時候並不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比如我們對世界沒有安全感的時候,常常以爲只要賺多一些財富,爭取到重要一些的社會地位就會萬事大吉。可惜無數的事實證明那些東西並不會帶來多少安全感。有錢的人照樣害憂鬱症,有勢的人照樣缺少可信托的朋友,人人希望證明自己有價值,甚至採用各種卑劣的手段,結果還是很不滿意。恐怕稍有人生閲歷的人都能夠擧出不少例子,説明這世界上一切的東西都無法取代愛心聯結、共同治理世界、造福他人所帶來的滿足。

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創造了人類,本意是要人與祂有密切的聯結感,生活在祂愛的光中。沒有想到,人從一開始就選擇脫離了與上帝的關係,世世代代不再認識、信任祂。上帝是愛的源頭,與祂隔絕的結果,不僅失去了對世界的安全感,必須彼此防範,而且失落了愛的關係藝術,連維持長久良好的人際關係都有了嚴重問題,人與人之間詞不達意,彼此誤解,隔閡重重。聖經把人們之間的這種關係狀態叫做罪,是上帝非常不喜悅的。

上帝為了修理、恢復祂造人的目的,必須先除去我們與祂之間的隔閡,重新建立信任的關係。祂用揀選和立約的辦法,借著一個猶太民族把祝福帶給萬邦,宣告上帝的信實、慈愛、以及饒恕過犯,凡相信神兒子耶穌的人都得以與祂和好。不止和好,更是收納為自家親生兒女:進入一個新的環境--上帝的家,建立一份新的與神、與人關係,樹立新的價值觀,立即開始一個新的生活,學習新的人際關係技巧,追求一個新的目標—在人間傳遞上帝的愛,達到一個同心合一、按上帝心意治理世界的境界。

只有造物主知道祂創造人的目的和價值。當我們人從上帝面前失落以後,我們就不再知道自己的價值了。很多人用盡心機證明自己,甚至傷害他人不擇手段。但是,聖經上說人的價值重大,男女平等,可你若是不回到造你的主面前,就永遠搞不清楚人生在世的價值意義究竟何在。現在,唯一能夠使我們回到上帝面前、重新建立關係的就是信心:信祂差遣了神子基督降世為人,為的是向世人顯明上帝給我們的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神的兒女。聖經上說我們真是祂的兒女,但我們必須時時刻刻相信和牢記這個領尊貴兒女歸家的情義。

有不少人感到這是難以置信的:上帝凴什麽愛祂所創造的人,甚至待他們好像自己兒女?特別是一些從來沒有經歷過自己父親慈愛、耐心、引導、示範的人,想都想不出那種無條件接納、愛惜的情誼是怎樣的感受。在這個罪惡泛濫的世界上,許多人對於找到真正的愛都失去了信心,心變得剛硬、冷漠起來,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我們常用發怒、説虛假的話、冷淡、和掩藏心思感受的辦法來保護自己。但是聖經說,各人用愛心對鄰舍說誠實話才是上帝原本的設計。不消說,心態的轉變是學習新的溝通技巧的基礎,上帝希望我們能夠轉變過來。基督耶穌曾經在十字架上流血捨命,就是按照上帝的心意來除去人與上帝的隔閡,使我們可以借著神兒子回到上帝面前,重新呼喚祂為阿爸父!

我們所信的上帝是公義的。公義的意思不單單是祂賞善罰惡,更是祂信實與自己的子民立約,向他們施慈愛恩惠,幫助他們戰勝敵人的攻擊,永不離棄他們的意思。凡願意回頭信靠上帝的人,祂就稱他們為“義”,因爲他們看重和上帝的關係,也看重上帝的心意,上帝說他們是義人。

你願意給上帝一個機會,成爲祂的兒女,讓祂來重新培育你嗎?只要你願意,上帝應許和你同在。不僅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會幫助你,還會給你一片生活的“新大陸”:找到新的方向,建立“在基督裏”的價值感,得到新的使命去幫助你周圍其他的人,給你機會經歷新式的人際關係和友情,等等,使你成爲真正享受人生意義、目的的人。最重要的,這個新生命是上帝所賜福、有永恒價值、有神那特別寬容和愛的生命,你永遠不會後悔得到這個新生命。無數的基督徒都能見證信主以後品嘗主恩滋味的經歷,我希望你能夠遇到這樣一位信徒,親口告訴你他/她蒙主引導施恩的種種經歷。信主以後或許你的一切困難仍在,但是你不再孤單,得到理解支持的人生感受是非常不同的。你可以求上帝,使你能夠找到一間合適你的教會,上帝的其他兒女一定很樂意在各方面幫助你。

綜上所述,華人的福音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要點:一、創造人類的上帝是愛;二、人由於選擇不信任上帝,導致世世代代不再認識祂,愛的源頭切斷了。人類從上帝面前失落,導致彼此傷害得罪,人際關係崩潰,聖經上稱這個狀態為不潔/罪的問題;三、上帝希望讓我們重新信任祂。祂差遣聖子耶穌基督來到世上,在十字架上捨命,成爲我們的“贖罪祭”,為消除罪與不潔帶來的障礙,我們從此可以借著基督來到上帝面前,與祂和好;四、我們需要排除一些信任的障礙,接受耶穌為我們的主,天父為我們的父,成爲上帝的兒女,從此用信心常常住在基督裏,並且也竭力地互相團結和好。

有好多人喜歡一個幾步曲變成一個信徒的過程。信耶穌並不是經過一個什麽儀式那麽簡單的事,這個信仰要求你每天使用你信心的想象力,用心去與父神對話,相信祂的能力和慈愛,住在一個新的叫做“在基督裏”的家庭環境中。如果你一定要幾個步驟來開始走這條道路的話,那麽就一是相信上帝愛世人,二是了解世界不信的現狀,三是明白基督打破現狀的救贖工作,四是反省和對付自己信不來的地方,尋求幫助。我相信前三步都好説,這最後一步卻是個一生的過程。願上帝透過基督厚厚賜福與凡願意信靠祂的人,使你能夠天天經歷祂的信實和美善!

我曾寫了耶穌降世帶來的挑戰一文,説明神的國降臨在地上對人有很大的挑戰。那麽我們想要向未信的朋友解釋福音的時候,怎樣能夠向他們作一個簡短的介紹,吸引他們來接受上帝為父、基督為主呢?以上是我所採用的解釋途徑,供您參考。

Saturday, December 17, 2011

手鍾獨奏:神啊你真偉大!

阿潘叔叔傳給我看這個人的手鐘獨奏,真棒!



每个手鐘擺放什麽位置是要精心設計的。這個人演奏得自己也其樂無窮...

下面這個手鐘四重奏也很棒:Handel的彌賽亞哈利路亞大合唱曲。



静夜忽闻铃铛声,摇奏圣乐响铮铮;曲来恰逢巧时节,举世欢腾庆降生。--阿潘--

Thursday, December 15, 2011

耶穌饒恕與重新信任彼得

我們都知道,彼得這個人雖然是貼近耶穌的三個門徒之一,在12個門徒中算是個領袖,辦事説話卻是有些莽撞的。耶穌被捕時他竟然大膽地跟了去,結果搞得因爲害怕受牽連,三次堅決否認自己認識主。彼得對此事非常懊惱,路加記載他出去痛哭了一場(路22:62)。

耶穌復活的時候最先是向幾個婦女顯現的---他怎麽不安排彼得、約翰、雅各向大家報告有關的重大消息呢?呵呵,誰叫他們不起早先到耶穌墳墓去啊!彼得聽説耶穌的尸身不見了,就趕緊跑去看是怎麽一囘事。他和約翰看到耶穌的裹尸布和褁頭巾原封不動留在那裏,心裏不知是否會想起耶穌關於三天從死裏復活的話。約翰記載說,彼得不明白聖經裏有關於基督必要從死裏復活的話。

我們可以肯定,彼得心裏一定不是滋味、忐忑不安。主復活固然太好啦,可他還會來找自己嗎?主耶穌雖然早就預知,他是否會饒恕自己到一個地步,仍把自己當作親近隨同,再將重要事情托付?彼得在復活的耶穌面前實在是面上無光啊。耶穌復活以後一天晚上向門徒顯現,彼得和其他門徒是在一起的。耶穌談論平安,提說差遣,沒有特別和彼得說什麽。天知道主耶穌要差遣他們做什麽,彼得在其中是什麽角色?

彼得爲什麽想起和另外幾人去打魚呢?我猜想他們面面相覷,不知下一步該做什麽。彼得的舊業是在加利利湖上打魚,他畢竟還是有家要養的人,或許他作好思想準備也是應該的,把這幾年跟隨耶穌的生活告一段落?想想三次說自己不認識主的事情,多尷尬嘛。即使主耶穌不咎既往,別的門徒都不知道,小約翰還是知道的。回去打魚雖然難免有人譏笑,說你三年跟隨彌賽亞豈不是一場空?但老老實實回去,安分守己地賺點錢、打點魚什麽的也沒有什麽不好。沒想到,好幾個人要和他在一起。大家想法恐怕都差不多:主耶穌不在身邊,咱們這批人有什麽能耐?準備好令主失望吧。退一步說,打算賺口飯吃也沒有什麽不好。

可是約翰記載說,他們那一夜並沒有打著甚麼。第一場“戰役”很挫敗不是?彼得為首。大家又累又餓,只好準備空手回家休息吃飯了,這時主耶穌卻來找彼得了。他不是劈頭說“誰叫你們跑到這裡來打漁”,而是說“小子,你們有吃的沒有”?明知故問。為的是告訴他們,謀生的確很重要,復活的主必定親自關照。

一夜沒有打到什麽,早晨遵耶穌的建議,把網撒在船的右邊,魚竟多得拉不上來了!這顯然是個神跡,讓門徒認出是主耶穌的作爲,因爲當年曾經有過一次類似的事件。路加記載說,主耶穌用許多魚,幾乎把網裂開的魚,來呼召彼得和他的同伴們來跟隨自己(路5:4-11)。這次無疑是重復的呼召:不要回去打漁。

另外一個神跡:他們上了岸,就看見那裏有炭火,上面有魚又有餅。主耶穌不是說:“不勞你們費力,我一手供應”,倒要他們把剛剛打到的魚拿幾條來。這實在是個接納的姿態,對彼得來説很重要。如果主耶穌對整夜辛苦無功的人表示一點點嘲笑,或者對他們拉上來的網連理睬都不理睬,那麽彼得就知道自己又做錯一件事,把整網的魚丟棄是應該的。因爲他們去打漁當然不是為主,要跟隨主還應該顧那些魚嗎?可喜的是,我們的主不定罪,不糾察過犯,也不提過高的要求命令,只有饒恕。他說:“你們來吃早飯”(約21:12)。

雖然打漁這件事被主接納,彼得日後如何還是沒有着落。炭火是可以勾起彼得一些記憶的,他三次不認主都發生在炭火邊,彼得恨不得能把那件該死的事忘掉。主耶穌知道。他要為彼得纏裹一下:吃完早飯,主耶穌和彼得離開其他人,大概是在附近散步,作一些個別的交談。當下耶穌三次給彼得機會,説出他是愛耶穌的。三次耶穌要他去“餵養/牧養我的羊”。指示得清清楚楚:不要再打漁了,改行作牧人---牧養我的小羊,重任托付給你!這樣的饒恕何其徹底,勝過一切口頭的“你的罪赦了”。

主耶穌的饒恕是這樣的:明確表示恢復信任,再次將重任交托!他不僅僅是免去定罪,也不僅僅是塗抹舊賬,好像我們通常所想的心裏有數,口中不再提說而已。他的饒恕乃是真正徹底的,恢復信任夥伴關係的那種饒恕。在比較健康的家庭人際關係中,這樣的饒恕是很普通的,不然不叫作真正的饒恕。可惜很多人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饒恕,想象不出來這種饒恕的存在。他們用掩藏心思、避免溝通來代替饒恕,内心其實是堪稱耿耿於懷。不溝通是因爲不信任,不信任怎麽會有饒恕?

有一次我們在一個蒙恩成長小組的領袖培訓中,討論原諒之後是否一定有信任的恢復?也許是由於大家頭腦中想到的大多是不加溝通的單方面饒恕,自然很難達到信任的恢復,於是大家同意,饒恕未必恢復信任。可從耶穌饒恕彼得看來,饒恕是恢復信任的。我應該看看耶穌饒恕其他人的情境,看看恢復信任是否一個饒恕的必要結果。我認為在有機會、有可能的情況下不能恢復信任,那不叫作真正的饒恕。現在大多數教會的做法,都是把犯錯誤或婚姻不完美的牧師、傳道人撤換,而不能實行真正的饒恕,即在充分溝通、大家滿意的條件下恢復信任,重新托付以重任。其實,只怕所有的人都心知肚明,一切減少了信任的所謂“饒恕”都是虛的。我曾寫過一篇饒恕的過程需有所溝通,提出除非再無機會,沒有溝通是很難饒恕的,溝通才是我們饒恕他人最大的挑戰,歡迎參考。

上帝饒恕我們,把我們當作祂可信任的尊貴兒女,把傳遞祂愛的大使命托付給我們,這是耶穌向我們顯明出來的。祂要求我們彼此饒恕,甚至包括饒恕仇敵,我的理解是不要隨意把得罪過我們的人當作仇敵。假如某人真的謀殺/殘害了你的一個親屬之類,欠你一大筆,你更不必無條件地饒恕那人。你需要的是學著把眼目移開,將那件傷害放下來,把精力投入更有意義的事情上。你如果有經文或例證説明饒恕不必溝通和恢復信任,歡迎提出來仔細學習。

Tuesday, December 13, 2011

效法神:最好的服事和敬拜

假如你的教會中有初信的人來找你,表示說他/她願意一生服事和敬拜主,問你應該怎樣做,你怎麽回答?首先,你要為這人澄清“服事”和“敬拜”的概念,不要想當然以爲對方已經知道。目前教會中對服事和敬拜這兩個詞的用法是很狹窄的。人們大多以爲敬拜就是到教會來參加做禮拜,而服事主,也叫作事奉主,就是信主一段時間以後在教會裏得到一個被認可的什麽位置,比如作招待來歡迎新人啊,或到詩班唱詩等等,人家邀請你來做的才叫做“服事”。所以人家來問說,我願意參加教會的“服事”,我可以做點什麽?你大概就會看看有什麽“崗位”是他/她可以參與的。

但是按照聖經,事奉是不需要人家給你一個崗位的。約翰福音6章28-29節:眾人問他(耶穌)說:我們當行甚麼,才算做神的工呢?耶穌回答說:信神所差來的,這就是做神的工。耶穌的回答要求我們領會什麽叫作“信”,因爲信就是做神的工。大多數人以爲信就是頭腦中的一個活動,別人根本看不見你的信念。其實細想,人的信念是可以看見的,無數的蛛絲馬跡把你的信念流露出來。

我喜歡拿教育子女為例子。健康的辦法是相信孩子在你的培育教導下會成長、會進步。他/她雖然可能一次再次犯錯,你卻知道你的話卻已經被聽見、被理解了。你相信你的孩子有作抉擇的權利。不止一次我聽到人說,你不知道我那孩子,你若是不盯著決不會自覺做出什麽正確抉擇的。是那樣?那麽人家上了大學你怎麽繼續去盯著呢?你不盯著人家就一定去吸毒或濫交?你也許以爲你很愛你那不成器的孩子,為他/她辛苦操勞,包括一天到晚盯著行爲,隨時耳提面命,但你那對他/她既不信任也不欣賞的信念卻清楚地、無數次地刻畫出來。相信不少人都遇到過這種老闆吧?他雖然口裏不說“你不值得信任”,你也對此清清楚楚,你的工作表現即使不錯也失去了勝任愉快的感受。

在神的家裏卻不應該這樣,因爲上帝用健康的辦法培育我們。以弗所書5章1-2節:你們該效法神,好像蒙慈愛的兒女一樣。也要憑愛心行事,正如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了自己,當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獻與神。默想這兩句話,我看到人應該怎樣事奉神(奉獻自己的時間、精力等等給上帝):你如果相信神是愛,那麽就效法基督,像他那樣凴愛心行事,除掉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方式。愛與自私絕對是互相衝突的兩股動力,我們蒙召要效法基督,效法他與父神之間的信任和愛,也效法他的捨己。廣義的敬拜和服事事一種生活和思維方式。

好了,下一次有人請問你如何能夠開始事奉神,不要告訴他/她好好禱告求神帶領之類令人困惑的話,好像上帝可能不歡迎、不開路一樣,而要熱情地說,“效法神的愛,按你所信、所認識神的慈悲,去凴愛心待人”!見證神在你身上的恩典,效法基督的愛是最好的服事,無需等著什麽人給你一個事奉的崗位。你今天就主動去關心愛護一、兩個需要支持、幫助的人。眾教會如果每個會友都能夠每週花半小時(在作禮拜和團契聚會之外),照顧/問候那些需要幫助支持的人,那麽整個教會在社區豈不是好像嚴冬的一團火爐一樣暖人心懷?

Saturday, December 10, 2011

耶穌降世帶來的挑戰

教義很重要,但是從歷史上耶穌門徒的眼光來認識耶穌的教導更加重要。本文内容取自Wright博士的新書Simply Jesus第十一章,A New Kind of Revolution。

首先,你不能假定耶穌是來教導人們“如何進天堂”,那根本不對。他不是來告訴人們說,上帝在天上,死後你們可以離開地上和祂同在。他乃是來告訴人們說,上帝現在開始要在地上作王掌權啦,你們要禱告這件事的實現,你們要從我做的事上認出記號,神的國真的正在降臨,並且當我完成我的工作時,神的國就要成爲現實。

馬太福音中所說“天國”不是死後才去、稱爲天堂的地方。在耶穌那個時候,說“天國”就等於説“神的國”。天國不是某個遙遠的地方,而是當下掌管地上所有事物的地方,你可以理解為一個屬靈的地方。

其次,主耶穌不是來搞革命、推翻羅馬政府、從而建立自己國度的。雖然曾有猶太人搞革命,使用“神的國”作口號,談論神親自作王,也教導嚴格的律法,主耶穌卻不將自己與當時猶太人的王希律作比較,也沒有主張窮人打倒富人。另外,耶穌也不是說“算了搞什麽革命,還是進天堂吧”。他雖然說人家打你時不要抵擋,意思卻是不要從事通常意義上的革命抵抗運動,否則那些希望抓他把柄治罪的人早就成功了。耶穌也不是提倡某種聰明哲理,讓你能夠勇敢地生活在當今邪惡的世界裏,好像他的門徒可以脫離生活實際、笑談這世上一切的愚蠢和失敗似的,他反倒教導他們“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他不是教他們超越世界,乃是培訓他們從世上領人進入神國的意識--正如革命家馬克思所說的,不是理解世界,而是轉變世界。

第三點最重要。我們不要很快得出結論,說耶穌來了就是為了“證明他的神性”,或要讓人知道他是三一神的第二位--“神的兒子”。沒錯耶穌看他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傳道、醫病、趕鬼,看他本人的身體是指向聖殿、安息日、和上帝的創造本身,也就是說,論到第一世紀猶太人所拜的上帝,耶穌明白自己是這位上帝的化身,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上帝要做的事情等等。但人們說這些是證明了基督的“神性”時,大多不太清楚他們所謂的“神”是怎樣的一位神。不是泛神論的神或是自然神吧?十八世紀好多基督徒感到耶穌證明出來的差不多就是自然神的“神性”。他們相信上帝在天堂,差遣自己的第二位格“聖子”來證明他的神性,好讓人敬拜他,被他所拯救,好與他一同回到天堂。不對。我再強調一次,歷史上第一世紀的基督信仰最重要的成分,不是要人們將來進入天堂裏的天國,而是要禱告神的國降臨在地上,從此祂在地上掌權如同在天上一樣。

耶穌醫病、趕鬼等等神跡如果只是爲了證明自己的神性,那麽其他人也有神跡醫病的恩賜怎麽講?並非所有神跡醫病的人都是神,否則我們就有很多神啦。另外,找到耶穌是神的正確答案,傳福音的任務並沒有結束:上帝來作王了沒有?彌賽亞來了嗎?祂怎樣幫助/救拔我們?這纔是猶太人最關注的問題。現在很多護教的論證僅僅集中在兩個問題上:第一,耶穌行了這些事?是的。第二,那説明什麽?他是神!萬事大吉,護教家贏。

然而,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會把護教家叫回來說,還沒有完啊,福音並非“原來耶穌是神”而已,乃是上帝如何在地上成爲王,如同在天上作王。耶穌是以色列人的神,很好,但假如你想象他來到地上是爲了救人將來進到一個叫做“天堂”的地方,或者想象他來就是為了證明聖經是真實可信的(應該是反過來的證明),那你只是想要證明自己所信的是對的,卻逃避了上帝給你的挑戰:祂要在地上作王掌權,你在其中有個角色要填!耶穌降世為人給世人這個挑戰,而逃避這個挑戰的人絕不僅僅是懷疑和不信基督是神的人。

假如正如耶穌所說,時候到了,又假如耶穌耶穌行事爲人好像他就是聖殿,指向上帝輝煌無比的重建,他的門徒該怎麽樣呢?假如上帝的新造(神的國)進入了世界,這新造會如何衝擊世上現存的腐敗、邪惡、死亡的強大勢力呢?

你看出來我們的神學觀念對我們信心生活的巨大影響了嗎。Wright博士挑戰我們重新省察自己所信的,你所了解的符合聖經所啓示的嗎?上帝要我們僅僅以日後進天堂為念嗎?基督給我們的挑戰是今生今世的轉變:上帝的愛絕對轉變我們今生孤單奮鬥的信念,我們怎麽回應祂?

Thursday, December 8, 2011

轉發:《青春》by Samual Ullman

青春,並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時光,也並非粉頰紅唇和體魄的矯健。它是心靈中的一種狀態,是頭腦中的一個意志,是理性想象的能力,是情感上的一股活力,是生命深泉的一縷朝气。

青春,意味著願意放棄安逸去闖蕩生活,意味著超越羞澀、怯懦和欲望的膽識與氣質。而60歲的男人可能比20歲的小夥子更多地擁有這種膽識與氣質。沒有人僅僅因為時光的流逝而變得衰老,我們放棄理想才開始變老。

歲月可以在皮膚上留下皺紋,卻無法為靈魂刻上一絲痕跡。憂慮、恐懼、缺乏自信才使人佝僂於時間塵埃之中。

無論是60歲還是16歲,每個人都會被未來所吸引,都會對人生競爭中的歡樂懷著孩子般無窮無盡的渴望。在你我心靈的深處,同樣有一架天綫,只要它不停地從人群中,從無限的時間中接受美好、希望、歡欣、勇氣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永遠年輕。一旦這天綫坍塌,你的心便會被玩世不恭和悲觀失望的寒冷酷雪所覆蓋,你便衰老了——即使你只有20歲。但如果這天綫始終矗立在你心中,捕捉著每個樂觀向上的電波,你便有希望超過年輕的90歲。

英文原文: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a matter of 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it is a matter of the will, a quality of the imagination, a vigor of the emotions; it is the freshness of the deep springs of life.

Youth means a temperamental predominance of courage over timidity of the appetite, for adventure over the love of ease. This often exists in a man of sixty more than a boy of twenty. Nobody grows old merely by a number of years. We grow old by deserting our ideals.

Years may wrinkle the skin, but to give up enthusiasm wrinkles the soul. Worry, fear, self-distrust bows the heart and turns the spirit back to dust.

Whether sixty or sixteen, there is in every human being's heart the lure of wonder, the unfailing child-like appetite of what's next, and the joy of the game of living. In the center of your heart and my heart there is a wireless station; so long as it receives messages of beauty, hope, cheer, courage and power from men and from the infinite, so long are you young.

When the aerials are down, and your spirit is covered with snows of cynicism and the ice of pessimism, then you are grown old, even at twenty , but as long as your aerials are up, to catch the waves of optimism, there is hope you may die young at eighty.

其它中文翻譯版本對照請看時光網夏茵梦的博客。Ullman 1840年生于德國,童年時移居美國。首次在美國發表的時候,曾在廣大讀者中引起轟動效應,成千上萬的讀者把它抄下來當作座右銘收藏,許多中老年人把它當作為安排後半生的精神支柱。據說美國的麥克阿瑟將軍在指揮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辦公桌上始終擺著裝有短文《青春》復印件的鏡框,文中的許多的詞句常被他在談話或開會作報告時引用。後來此文傳到日本,文章的觀點成為許多日本人生活哲學的基礎,他們甚至將此文裝在隨身帶的皮夾子裏,有空就讀一遍。著名的松下公司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說:“多年來,《青春》始終是我的座右銘”。

Monday, December 5, 2011

我們對上帝的印象...

我們所信仰的上帝到底是怎樣一位上帝?祂有什麽品格特性呢?不管你信不信有上帝,“上帝”這個詞在你頭腦中恐怕都引起一些既定的看法。Marcus J. Bog博士說人對上帝的印象分爲三類:第一類認爲祂與我們沒有什麽關係,祂並不關心我們。第二類認爲上帝很嚴厲可怕,懲罰人。第三類認爲上帝有慈悲和恩典,愛我們。用非宗教的語言來説,這個問題是關於現實世界(reality)的描述:現實世界是怎樣的?充滿危險和傷害,或是豐富有趣、有挑戰又可以享受?或是談不上對人友好不友好?

現在的基督徒大多數人可能對上帝都不抱第一類印象。但是十七、十八世紀有一些基督徒思想家就是這樣想上帝的,叫作信仰一位自然神(deist),他們感到上帝創造了宇宙萬物以後就撒手不管了。大多數基督徒對上帝抱第二類或第三類印象,或是兩類的混合。

説來也許奇怪,我們基督徒總是談論神的愛,可是人們對於上帝的要求(信心上與行爲上的要求)認識得更加清楚。至少上帝的忿怒是要懼怕的吧?儘管祂愛我們,還是會刑罰人的。我們唱“耶穌愛我我知道”,我們聼“神是愛”的講道,我們背誦“神愛世人,甚至…”,然而上帝是頒佈道德律法的審判官,祂一定好像嚴厲的父母或公義的國王,在必要的時機(今生或死後)作出審判。上帝審判刑罰罪過的形象在天堂地獄的福音框架中是個核心元素。歷史上有好幾百年的時間,基督徒們一想到上帝就省察自己,我現在是否充分地be right with God?意思上帝今天衡量我時是否過得了關?或是祂會讓我面對地獄的火?你將在哪裏渡過永生是人生最重要的問題。

...還好上帝為我們提供了基督,讓我們可以逃避上帝的忿怒,因爲耶穌替我們擔當了死罪。這一福音還是不能夠消除上帝嚴厲可怕、你達不到祂要求的印象。在好多人心目中,上帝的律法被人排斥,祂好像失望的父母,又像一位忿怒的國王,或是一位遭到拒絕的情人,祂一定會懲罰那些沒有get it right的人。這是第二類的印象,導致一個以懼怕為基礎(fear based)的信心動力,你必須小心按照上帝的要求來做,免得被懲罰。昨天我聽見一篇道,説是人若是沒有了對上帝的敬畏(懼怕),就會什麽壞事都做得出來。我心裏想,是那樣的?好多人不信上帝也沒有那麽壞嘛,信上帝的故意傷害別人的也大有人在!我認爲愛(即便是人間的愛)也是一股巨大的能動力,被好多人忽略了。缺乏了人間的愛,一切的病態/罪都加倍地跑出來,讓人變得更不可愛。

認爲上帝嚴厲可怕、單單依靠懼怕能動力的人應該默想約翰一書4章18節,相信上帝的慈悲: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指出曠野的以色列百姓不都是神的選民,基督徒無需將不信的人滅亡作爲自己的借鑑,因爲你有信心。

對上帝抱持第三類印象才是正統的。不僅聖經舊約新約反復提說上帝的信實慈愛,造物主也確實厚賜衆生,大有養育之恩。這導致一個感恩、願意多認識祂、多與祂交往的信心動力,而不是一味揣摩自己,服事縮手縮腳、生怕犯錯上帝不喜悅。我深信,沒有懼怕的人生才是真正自由的人生,合乎上帝的心意。基督救贖我們囘來,目的是要我們得到這樣的自由。

Friday, December 2, 2011

保羅對上帝的認識過程

在系統神學中,上帝的救贖論是一個主要的框架。我們研究人論,探討罪的性質、死亡、摩西律法的功用,上帝的恩典、以及耶穌的救贖之死等等,都是最重要的議題。我們探討保羅的這些議題,好像保羅是發明我們系統神學的人物,但是保羅也談論其它的重要議題,卻沒有收在系統神學的框架之内,比如基督的復活、以色列民在救贖中的歷史地位、甚至三一的上帝本身。這些難道都是救贖以外偶然的話題?我不是說系統神學中沒有三一論,可是那些論述談不上和其它的神學議題有多少聯係,而我們如果仔細閲讀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就知道,保羅的三一論卻與末世論和教會論有非常密切的聯係。

保羅的三一論思想是從哪裏來的呢?顯然他原先只知道猶太教經典神學中的一神論。Wright博士說,初期的猶太人基督徒描寫他們的信仰,心中有兩大要素是絕不會忘記的:神、與神的子民,即一神論和揀選。看世界的情形,馬上有第三個要素隨之而來,叫做末後的日子—末世論:因爲假如只有一位上帝,而以色列是上帝的子民,那麽一定是什麽地方出了差錯。這位上帝怎麽實現祂對子民的應許呢?祂怎麽透過亞伯拉罕的後裔賜福世界上的萬民呢?

保羅並不是放棄他這個舊的神學框架,而是根據彌賽亞(基督)和聖靈的亮光來重新認識上帝。創造萬物、維繫万有的上帝是以色列的神,祂揀選,祂又審判,這是不變的。然而揀選的焦點原來是在受膏的耶穌身上,彌賽亞(基督)是上帝親自在十字架上啓示祂自己。保羅的基督論把上帝的故事和以色列的故事緊緊地綁在一起,而末世論也帶上了一層獨特的基督徒的顔色:長久盼望的事終于到來,而現在是個具備已然—未然特徵的時代。由於造物主的信實,末世的應許確保要來到,已經由耶穌彌賽亞顯明出來,而聖靈的能力將推動世界、推動教會進入未來、成就一切的應許。

我想Wright博士從保羅的歷史文化環境出發,來解讀他的生平和他書信中的神學思想是不錯的。保羅在大馬色城外被復活的耶穌光照以後,一定用暫新的視角重新閲讀以色列人的聖經,從而得到新的啓示。不要說保羅遇見耶和華的大榮光,就連我理解到父、子、聖靈之間有那真實、密切、同心合作、彼此榮耀的關係之後,讀起聖經來許多字句描述都給我出其不意的啓示亮光。你想保羅信主以後讀舊約,僅僅是看見其中有很多預表?他一定把耶穌的復活當作上帝故事出其不意的高潮,並看見自己在其中的角色。

保羅書信中有不少辯論和駁斥,你想他會是在攻擊猶太教?不可能。Wright博士指出,保羅作爲一個典型的猶太人,從來沒有把自己刻畫成猶太教的叛逆分子。他相信自己繼續事奉敬拜猶太人的神,繼續相信律法和先知的每一句話,攻擊的是異教信仰的那些拜偶像、行淫亂等等行徑。我想這是他敢于在猶太人的會堂宣講福音的原因。上帝、上帝的子民、上帝的末世計劃,他都能根據聖經,圍繞耶穌和聖靈的工作給猶太人一個新的理念vision。猶太人對異教徒帝國的一切批判,保羅都從基督徒角度加以改編。

保羅在各地傳福音、建立教會、教導和寫信的内容,就是這些重新認識過的真理本身:神所揀選的子民是有信心接受基督為主的人,我們已經進入一個上帝所預言的末世階段,就是一個教會群體在其中有重要角色的時期,願聖靈按祂的大能力推進!人都蒙召來認識上帝,愛這位早已認識和愛他的造物主,透過分享基督的心以及聖靈的新鮮洞見,人又蒙召要愛其他人,將上帝的愛傳遞出去,使多人歸回上帝的家,合為一體,達成救贖。

綜上所述,保羅的神學絕不僅僅停留在個人得救,他的着眼點是神以祂的信實揀選了亞伯拉罕,與他立約、救贖萬民的計劃透過基督耶穌實現,而聖靈藉著教會將上帝愛世人的福音傳遞開來。

若要曉得保羅如何從猶太教的一神揀選觀,轉變為基督教三一論的救贖觀,且聼下回分解。你若是讀英文沒有問題,建議你去看N.T. Wright博士的Paul in Fresh Perspective一書,Rethinking God那一章。

Thursday, December 1, 2011

轉發:常理先生的訃聞

以下訃聞據説登載在英國泰晤士報,算是一個美國的社會政治幽默,絕妙!一位朋友電郵轉給我,我想其中有的地方難免誇張,不過下面是我嘗試翻譯的中文。網上英文版很多,請參閲The Death of Common Sense -- Obituary。也歡迎提供翻譯方面的評論!

今天,我們來悼念一位親愛的老朋友,常理先生的離去。我們認識常理先生許多年了,沒有一個人知道他的實際年齡,因爲他的出生記錄很久以前就在官僚主義的繁瑣手續中失落了。我們將會永遠懷念他給我們的許多寶貴功課,比如説:
  • 知道什麽時候該尋找自己的歸宿;
  • 知道爲什麽早起的鳥兒覓得食;
  • 知道人生不總是公平;
  • 知道自己或許也有錯。
常理先生一生實踐簡單可靠的財政管理原則:不花賺不到手的錢,財務由成年人經管。

當一些出於好意卻高高在上的法令定下來後,常理先生的健康狀況就開始急劇下降。不良的報告包括:一個6嵗的男孩因爲和同班的同學親嘴而被指控性騷擾;青少年因爲在午餐後使用漱口液(内含酒精)而被勒令停學;一位教師因爲處罰一個調皮搗蛋學生被解職…

當家長們攻擊教師沒有管教好孩子們時,常理先生愈發敗退--教育這些頑皮孩子本來是家長的責任。一旦學校指示孩子懷孕打胎不必經過家長知道,而塗抹防曬油卻必須經過家長同意,常理先生的情形更是每況愈下。

就在教會變成企業、而罪犯得到的待遇比他們所害的人還優惠時,常理先生開始失去活下去的願望。

當小偷來訪你家,你不能為自己防衛、反倒可能被小偷告你襲擊他時,常理先生遭到進一步的打擊。

常理先生終于放棄了生存的願望,緣由是一個婦女竟然不知道熱咖啡是滾燙的。她將咖啡灑在腿上,頓時得到一大筆賠償。

常理先生臨終時,身邊還有他的父母真實先生和信任太太,他的妻子斟酌夫人,他的女兒責任姑娘,以及他的兒子理智先生。

常理先生留下四位異父同母的兄弟:

吾有權利先生
吾即刻要先生
責怪他人先生
吾已吃虧先生

參加葬禮的人數不多,因爲知道他去世的人很少。如果您仍然記念他,請傳遞此信,否則加入大多數人請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