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給人帶來挑戰,而接受挑戰者成長。美國的精神科醫生Scott Peck寫過一本書The Road Less Traveled,已經翻譯成中文《心靈地圖──追求愛和成長之路》。由於是台灣人翻譯的,大陸人讀起來有點費勁。即便是大陸人翻譯,有些詞彙恐怕也很難翻譯,因為不在中國人的日常用語中。比如discipline那個字,譯者大部份把它翻為紀律。可是在普通話裏,紀律常常涉及上級對下級的要求,而Peck醫生說的discipline卻是人為了某種目的給自己的要求,或許翻譯為自律比較好。
Any way,誠實地說話辦事是自律的一個方面。自律的另外幾個方面包括:為長遠的益處捨棄眼前暫時的快活;承當責任;以及在堅持原則和靈活變通之間作出適當判斷,即有一定的彈性來平衡不同的需要。英文的Balancing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意思,而prioritiz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也很不好翻譯,讀Peck醫生的前後文,我知道他說的是堅持原則和靈活變通之間的所需要的彈性。比如說,在力求全然誠實的同時,也需要在適當的時候有所保留。
以下摘自《心靈地圖》這本書。別看派克醫生說的是前來尋求心理治療的病人,我們日常生活圈子中一點也不乏這種人。他們擁有不健康的心理,在人際關係中造成種種問題,不知道自己需要看醫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家庭關係需要治療和改進。文中有些話我把它重新改寫為大陸人比較容易明白的話了。
心理治療中常用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作為鼓勵病人開誠布公的手段。病人被要求說出心中最先想到的事,如果同時有兩三件事,就說出最不願意說的那件。說來容易做來難,但這種方法收效神速。可是也有抗拒心很強的人,假裝自由聯想,喋喋不休談了半天,卻故意遺漏了最重要的部份。這種病人彷彿要把心理治療改為記者會,在逃避挑戰上浪費時間和精力;他們通常都有自欺的傾向。
一個人或者一個組織都會按照自己所認識的世界來描述現實,不過我們所描述出來的要隨時接受公眾的審查。如果我們追求實事求是的話,就必須接受這個挑戰,就是被人指出錯誤時加以反省和調整,讓我們所講所傳達的都盡可能反映我們所認識的現實。
這樣的誠實多少帶著點痛苦,一般人說謊就是為著逃避這個挑戰。在水門事件中,尼克松總統說謊的動機,就跟一個打破檯燈不願意承認的四歲小孩一樣幼稚。在正當的挑戰面前撒謊,就是規避正當的受苦,心理疾病一定會隨之而生。
撒謊的對象當然不限對別人,也包括對自己。調整自己的良知和現實觀感也是一種挑戰,跟來自別人的挑戰同樣不可避免,也同樣痛苦。自欺的謊言多不勝數,其中最常見的也最具破壞性的就是“我們很愛我們的孩子”,和“父母很愛我們” 。這可能是事實,但即使不是事實,大多數人也不肯承認。我常說,心理治療就是一場說真話的遊戲,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使病人面對自己這種謊言。
心理問題的病根千篇一律,都在於自欺與欺人交織成一片綿密的網,只有靠絕對誠實的氣氛才能除滅。心理治療專家必須先跟病人建立坦誠開放的關係。如果我們不曾經歷類似的挑戰帶來的痛苦,憑甚麼要求病人承擔起面對現實的挑戰?我們需要用自己的經歷來開導別人。
謊話分成兩種:白色謊言(善意謊言)和黑色謊言(蓄意謊言)。所謂黑色謊言是明知故犯的撒謊,白色謊言則本身可能是事實,但我們蓄意保留了重要的真相不說。謊言被冠上白色的頭銜,並不代表它不算謊話或值得原諒。一個政府透過審查制度使人民無法得知重要的資訊,並不比一個撒謊的政府更民主。病人絕口不提他透支了銀行存款的事,這對治療造成的妨礙跟乾脆撒謊一樣嚴重。由於壓抑事情真相給人的感覺好像情節比較輕微,白色謊言反而是最常見的撒謊方式,而且因為它比較不易察覺,危害之烈遠超過黑色謊言。
社會通常認可白色謊言,因為動機是不想傷害別人。我們的社會關係往往膚淺得令人惋惜。父母灌輸給兒女白色謊言,卻被視為愛的表現,即使平常能坦誠相待的夫妻,有時也覺得很難以同樣開放的態度面對孩子。他們無法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吸食大麻、夫妻爭吵、憎恨專斷的祖父母、經醫生診斷有身心失調現象、在商場投機,他們甚至不願意把銀行存款數字告訴孩子。
通常這種保留真相的行為,被視為保護孩子,避免他們不必要的憂慮,但這種保護大多收不到預期的效果。孩子們還是會知道爸媽前一晚針鋒相對的爭吵、祖父母惹人嫌、媽媽神經質、爸爸做股票賠了錢。真正的結果不是保護,而是剝奪。他們剝奪了孩子有關金錢、疾病、毒品、性、婚姻、父母、祖父母等等知識,也沒有機會觀察效法開放與坦誠的溝通,只學到支離破碎的誠實,不完整的開放,以及有限的勇氣。
父母用這種方式保護孩子,有時真的是以愛為出發點,但大部份的父母卻是用保護為煙幕,避免孩子向他們提出挑戰,維護自己對子女的控制力。父母的行為等於是告訴孩子說,聽著,孩子,你就當乖小孩,想你自己該想的事情,大人的事讓爸爸媽媽來操心,這樣對我們雙方都有益:我們自覺堅強,你也有安全感。不要追究這些事,大家都比較好過。
看來很多父母就是這樣把自己10歲以上的孩子當作5歲的小孩來對待。關於選擇性地保留真相不講出來,有些場合是必要的,派克醫生特別舉出政治和企業組織環境的例子,發表個人意見感想時都要有節制,要儘量先認同對方的立場。如果想要同時忠於事實,派克醫生提出幾條規則,我覺得很有幫助:
首先,不要說假話。其次牢記,不說出全盤真相基本上就是說謊,每一個保留部份真相的決定都是個重大的道德抉擇。第三,不可出於個人的慾望而保留真相不說,比如爭權、討好、逃避修訂心靈地圖的挑戰等等。第四,一定是为了對方的需要才選擇保留真相的做法。第五,評估別人的需要是一種極為複雜的任務,必須以愛為出發點才能作出智慧的抉擇。第六,評估別人需要的標準,在於對方能否運用我們提供的真相獲得心靈的成長。最後,應該常常檢討是否低估了對方接受事實真相的能力。
看起來,這似乎是一件非常艱鉅,永遠不可能做得很完美,也永遠做不完的工作。但是實事求是的人生,收穫將遠超所付出的代價。態度開放的人不斷修訂他們的心靈地圖,因此會不斷地成長。他們比封閉的人更善於建立和維持親密的關係,他們無須掩飾,過得自由自在,沒有圓謊的煩惱。保持誠實的自律習慣,所需要的精力遠遠少於躲藏在秘密的陰影裏。敢於面對真理的人,因為有勇氣生活在海闊天空的世界,所以擺脫了恐懼的威脅。
我在體驗自由那篇博客裏說過,人生若沒有甚麼懼怕就是自由。所以實事求是就是通往自由的大門。對嗎?怪不得我們的上帝要我們實事求是!
I remember heard people saying, to non-Christians you don't want to tell them every struggle you knew of Christian life... They ended up painting a rosy picture in order to draw people to Christian faith. I truly appreciate their honesty to share it out loud with me though:)
ReplyDelete论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挑战带来的痛苦,保罗说: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於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罗马书8章18节)
ReplyDeleteChurches keep dark secretes, may be for the reason of God's glory. But it doesn't work, for Jesus said 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沒有不被人知道的(Luke12:2). The covered-up story always ends up being talked about, plus an observed big non-communication schema on top of it. Not healthy, not glorious, not honest, and no healing/comfort/support happens because of the silence.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