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隨Moen博士的原文默想,思考詩篇卅四篇10節: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但尋求耶和華的甚麼好處都不缺。Moen指出「尋求耶和華的人」是眾數的主動分詞,代表很多人的一個連續行動,所以可看為「(眾)連續不斷尋求的人」。
換句話,希伯來句型並不是描述某些人剛好在尋求神,乃是描述那些人的基本行動—沒有在尋求的就不是那些人。
在我們的語言裡,我們看到的世界可能是不同的元件用行動連起來的。比如說「某人做某事」,某人是一個元件,某物是另一個元件,用動詞連接起來,有主語—動詞—謂語的句子。
但希伯來的世界是由行動組成的--「某人正在做」是個行動,不是主語加動詞。沒有「正在做」的目的行動,就不是這個人。跟隨耶和華的人也是類似,連續不斷地尋求就是他們的行動,沒有不住地尋求,就不是跟隨祂的人。
這與受希臘思想影響很大的基督徒想法有一些反差。甚麼是有目的的信心行動、稱義、信靠、得救、群體、認罪、饒恕等等觀念?我們傾向於看信徒為這些曾經發生的行動,而不是看這些行動為信徒的一貫行動特徵。但是,沒有這些行動,就沒有信心,沒有行為,信心就是死的。
信徒是尋求神的人,是不斷信靠、不斷讚美、不斷禱告、不斷學習、不住盼望、不住等待的人。他們連續不斷地與神同行和順服神。沒有這些行動就不是跟隨耶和華的信徒,darash(尋求)是他們行事為人的動詞。他們不住地尋求神、詢問請教神,檢查自己和求告神。
對了,順便說一句,我們的神是連續說話、持續創造、天天維繫、解救、不住地饒恕和救贖的神。
你看到了嗎?作一個人,不單單是一個生理狀態,更是有主動目的、不住效法造物主的狀態。
挑戰一下,今天你有哪些行動是關乎神給你的目的啊?你相信尋求耶和華的人甚麼好處都不缺嗎?
今天我感到分享這個心得,正正關乎神給我的目的。更多翻譯的Moen博士靈修資料請看《宣教日引》,你可以向Crossroads Pulications,一家宣教的促進和聯絡機構,索取他們所編輯出版印刷的紙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