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30, 2013

男女平等:教會落在後面?

也許北美的華人教會早就該更新重男輕女神學了,解經的時候把產生聖經的文化和聖經所倡導的新價值分開來看。我兩年前寫過幾篇關於女人講道和在教會服事的解經研究筆記,可供您參考。

歷史教授Mimi Haddad博士說,歷史上每次教會更新和改變自己的神學觀念時,都帶來重要的社會變革。比如哥白尼關於行星軌道的發現迫使教會改變了地球中心的教義,從此認定科學帶來的挑戰不會影響信徒的基本信仰,使得科學大大發展;宗教改革針對當時的贖罪卷體系大聲疾呼,要求信徒回到聖經的信息,註重基督完成的救贖;最初提倡廢除奴隸制的信徒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聖經中的信息,挑戰大家一向持有的不平等責任賦予論(Ascriptivism),強調人人受造平等;近年來,主張男女平等的信徒從聖經整卷信息全面挑戰了女人比男人次等,所以在教會、在家中、在社會上必須服從男人權威的傳統觀念。

Haddad博士說,歷次的宗教改革有如下的共同特征:改革家先從研討聖經入手, 發掘出更深的聖經含義,揭露出過往的觀念誤區和錯誤,起初都被看成某種離經叛道,經過彼此探討,多方禱告,並且有關的討論擴展到多個國家,慢慢贏得尊重,傳統神學逐漸調整讓步,最後得到廣大信眾的接納而帶來社會變革的。

就中國的男女平等問題來說,19世紀初新教的馬禮遜來華宣教帶來不小的正面影響。那時中國多妻制很流行,主要是因為重男輕女、傳宗接代思想,當時社會還有女人裹腳、作童養媳、女嬰被棄等等陋習。馬禮遜起初幾十年的宣教果效都很小,因為清朝實行對外封閉的政策,封建社會的習俗也是男女授受不親,女信徒少而又少。到1844年第一所宣教士創辦的女子學校,才真正開始提高女子的教育水平有所突破,1874年宣教士開始提倡放腳,到處成立不纏足協會,可是直到1902年才由慈禧太後下詔,勸漢人婦女不再纏足。

隨著婦女文化知識水準提高,大批“新女性”進入社會各種行業,她們參與教會服事的倒是增加不多,許多“Bible Women”在教會中的地位遠遠比不上牧師或其他不受薪人員。盡管如此,進入20世紀,教會仍然興起了好幾位婦女布道家,對中國教會的崛起和復興有重大貢獻,其中最突出的是余慈度和蔡蘇娟。倪柝聲就是聽余慈度布道信主的,可惜倪弟兄後來卻教導婦女必須蒙頭,不可教導。在中國教會興起的過程中,婦女的領袖地位完全沒有得到肯定。

就當時中國婦女低下的地位而言,女復興家和布道家如此為神所用和受到廣泛接納,是空前的。為什麽呢?首先,來華宣教士有許多女性,不少還是單身,她們充分發揮恩賜,和男宣教士肩並肩地在家庭之外平等服事,成為“新女性”的榜樣。其次,女子教育和神學教育給女信徒成長的機會。

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政策是提倡男女平等,毛主席提出“婦女能頂半邊天”的著名口號,很多婦女進入各行各業工作,經濟上的獨立不再成為問題。盡管這段時期教會受到無神論流行思想的排擠,發展不多,到文革結束以後,教會卻出人意外地大大興旺起來。對於男女平等思想已經根深蒂固的人來說,教會,尤其是家庭教會,接納女牧師的事奉成為理所當然。

事實上,教會中的女信徒比男信徒多得多,女牧師更方便照顧她們。廣大家庭教會亟需大批工人來牧養教會,成熟的姐妹進入領袖地位沒有任何攔阻,她們辛勤工作,得到許多短期和長期的顯著果效。

有好幾億中國人出國到世界各地,許多人去到當地的華人教會,成為基督徒。香港和臺灣的教會在男女平等方面已經邁出大步,臺灣浸信會94年決議可以按立女牧師,香港宣道會是99年,長老會和循道會老早就按立女牧師了,教會中的女執事、女長老、女傳道人、女牧師很平常。

但是來到北美,一個廣泛接納男女平等價值的社會,華人教會,特別是福音派的華人教會,女牧師卻非常稀少,很多教會也不按立女長老,這是不是很荒唐、很落後?為什麽會如此呢?這些華人教會受到支持他們的宗派影響。大多數北美的華人教會都屬於福音派,據說許多隸屬美南浸信會和宣道會,這兩個是不按立女牧師的宗派。

許多“獨立”教會,大約占了總數的40-50%,是從倪柝聲的“地方聚會所”,或Plymouth弟兄會來的。這些宗派允許婦女在宣教工場發揮自己的恩賜,但是回到母會就要放下領袖身段,實行很難講得通的雙重標準。女人只可以教導年輕人和兒童,難道宣教工作和兒童工作是次等工作?另外,華人教會只接納從最保守的神學院受訓出來的人,也構成華人教會的現狀。

其實,耶穌接納馬利亞作女門徒,保羅也問候女使徒猶尼安,上帝已經按照當時人所能夠明白和接受的程度,引導人走上男女平等之路!教會反倒過份地傳統和保守就落在後面,是不應該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