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5, 2010

未曾知道的損失

很多時候我們把自己的經歷當作想當然,不會想念走另外一條人生道路的豐盛。The following is taken and translated from Dr. David Eckman's book Knowing the Heart of the Father Chapter 6: He Likes You and Delights in You.

我發現憂鬱症是邁向深度自我了解的門坎。兩三年前我發了一次心臟病,後來就患了嚴重的憂鬱症。這可能是我成年生活中一次最痛苦的經歷。比起憂鬱症來,心臟病本身根本不算什麽。心臟病發作以後幾個星期,我全身發软,走路摇晃。可是接下去幾個月裏,我的憂鬱越來越嚴重。這還不說,我童年時期的創傷開始引發新的精神受創症狀。我在這段時期的經歷中學到的東西比聽任何講演、看任何文件都多。好像你從悬崖墜落感受到重力,比起聽一堂關於重力的講演,简直没有辦法相比。

心臟病發作的致命危險引發了我童年時期的精神狀態,因為那時我時常感到生活在一個有危險的環境裏。結果童年時代的情緒和精神壓力重現,那無法抗拒的懼怕襲來,間歇夹带着高度焦虑,讓我的心陷於嚴重憂鬱,好像進入一個戰場。

心臟病發作後的一係列經歷之间,有段時間是绝對孤立無援的感受(就好像我的童年時期,我小的時候虽然一家有七口人,家卻是個最孤独的地方)。

經歷深刻的時候思想也深刻。那段時間冒出來两個思想:第一,地獄一定是這個樣子,绝對孤單的感覺;第二,弗洛伊得的理論不對,人類最大的需要不是性欲(欲望)得到满足,人最大的需要是用人際關係除掉孤單感。

在我的個案中,與那令人震驚的孤單感能夠匹配的,只有盼望孤單感快快結束的強烈愿望。当時显然是我那童年的孤單感再現:父亲酗酒,父母從來不關心他們孩子心裏的感受。父亲自然是心不在焉,所以不會過問。母亲不問,是因為她不想面對家裏發生的不幸。宁可忽略反映在孩子感受裏的現實,不愿讓她自己最害怕的事情被証實。

作為一個孩子,我想我没法知道那叫作寂寞感、 無價值感、或孤單感。後來我學了這些詞彙的定义,还是和自己的經歷联係不上。在長大成人後我開始與人建立關係,有了孩子,那時才體會到愛的联結和友誼是什麽。到童年感受重新出現的時候,我作為一個成年人才痛楚地意識到孤單與人隔絕的感受是何等不堪忍受。孩提時代以為正常的,現在看為是“地獄”,我終於知道了孤單與不孤單有什麽區别。

另外一個很強烈的想法忽然冒了出來:一定有成千上萬經歷过不幸童年的人,長大成人以後從來不曾與别人建立真正的關係,以致於他們從來不知道自己的境遇有多慘!悲哀的是,這些人仍然以為那些痛苦在成人生活中是正常的,因為這是他們一贯的心境。用形象語言來說,就好像長了大麻风,脚趾、手指、四肢不断地受傷、腐烂、脱落,病人却毫無知覺。他們知道有些事不對頭,可是他們的感官卻不能覺察所失落的東西。實際上,這些人錯失了他們生存的全部目的:感受他人和彼此關照。每個人都希望有所歸属,可是被遺棄的巨大傷痛淹没了這個希望,使心靈變得麻痹和無感覺。

為了知道自己的損失,我需要在成年時期品嘗什麽是良好的人際關係。否則,我就會以為自己的憂鬱不过是多一些日子的孤單和没有愛而已。在某種程度上,我自己的童年所經歷到的那些痛苦可能是相当普通的,好像野草或者污染那樣普遍。

人類墮落和罪孽的存在使我們幾乎不晓得自己的損失:我們不知道神的愛是什麽感覺。因為大家都一樣,我們並不知道自己的損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