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5, 2015

基督徒的現代和後現代思想

我們這一代人屬於「現代」。現代人的思想從15世紀末的文藝復興開始發展,到最後有幾個主要的特性,和後現代很不相同。我們應該了解為甚麼我們和下一代人有那麼多的不同,所以這裡是個簡單介紹。本文內容取自Philip Clayton教授Transforming Christian Theology第五章。

現代主義的第一個特點是科學主義。科學主義是一種信仰教條,就是只相信能夠用實驗證明的事物是真的,比如光速多少,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動性等等。至於景色是美麗的,生活是有價值、有意義的等等,只能各人去經歷,沒有甚麼真不真。所以現代人願把精力花在那些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方面,來改變世界。

現代主義的第二個特點是提倡復古(move back to a pre-modern worldview)。因為現代主義不好,離棄古老的信仰,所以咱們反其道而行之,不理睬現代「世俗」的問題,堅持對於歷史、科學、文化用第一世紀的標準。與科學主義比起來,這個方法在外人看來相當脫離現實。

現代主義的第三個特點是基要主義。Clayton說基要主義代表了現代主義的最後一招:極力用現代的思想模式來制訂出準確的界限,確定精確的命題式教義。比如,說聖經是神讓聖經作者逐字默寫下來的,所以推論是字句無誤,包括其中所有的歷史和科學都無誤。結果十九世紀在美國有人把基督教神學歸納為一些「基要」的命題。隨後,又有人用典型的現代方式,推導出基督教精準的倫理要求,不墮胎、不離婚、反同性婚姻等等。

現代人都喜歡這樣黑白分明的標準,看得見,模得著。不用參考文化和歷史處境,就知道在甚麼情形下必須怎樣做。很多現代派的神學家護教,從科學、哲學證明反進化論等等觀點的正確性。這些都為後現代思想的發展鋪平了道路,為徹底轉變態度打下基礎。

每個基督徒信主以後,都會面對社會和時代的文化在信仰上有反思。比如婦女「為了天使的緣故」蒙頭是甚麼道理呢?還有苦難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一種態度就是不要問,只要信,另一種態度是認為沒有道理而棄絕。但是,如果我們接受信心可以有疑問,信心不足不是罪,我們就可以調整自己,用後現代的思維方式來信基督。可以思考、可以詢問的信心讓人得到釋放,對嗎?這是後現代思想的第一個特徵。

Clayton說,如果說信仰的現代思維模式是「相信高標準、帶來好行為、歸屬神」,那麼後現代剛好把次序調轉過來:首先歸屬神、參與善行、以致於信。把信仰當作一條路,而不是一道門很好,信仰的動力不是改善個人行為,以致被個人罪咎感或挫敗感拖著走,不是成為某教會一員,僅僅是被耶穌基督所吸引,要跟隨祂來學習。這是後現代思想的第二個特徵。

從加入教會的實踐方面,了解和簽署一個教會的信仰告白,認同其中每一句話,可能好像跨越一座山。但是加入一個同道人的群體,準備一起來尋求認識神,就沒有包袱。何必架高牧師長老,讓他們感到難以勝任回答?再說,萬一牧師長老行為或思想有誤,你也不致於跟著失去信心,因為他也是和你一樣走一條信仰的路。先承認自己是決定跟從耶穌的人,再慢慢了解那些令人費解的哲學/神學命題,後現代的基督信仰更加實際。是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