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10, 2017

約拿書和聖經的宣教主題

我正在上一門宣教的課程,本文是一篇筆記:讀Johannes Verkuyl談普世宣教的聖經基礎。這位荷蘭作者是近代的一位著名的宣教學家,早年在印尼宣教許多年,後來在一所大學教授宣教學很多年,2001年才過世。他寫的《現代宣教學導論》似乎是很經典的宣教學教科書。

Perspectives on the World Movement選了書中的一段,引起我興趣的部分是他所講解的約拿書。Verkuyl認為約拿的故事處理了向外邦人宣教的主題,值得現代的基督徒借鑑!約拿書的作者使用以色列歷史上一位先知的名字(王下14章25節),為以色列的聽眾刻劃了一個討厭外邦人、無心向外邦人宣教、又抱怨上帝對外邦人太仁慈的先知故事。

Verkuyl教授總結說,約拿書的作者是要警告聽眾,拋棄偏狹態度吧,面對神的挑戰:願意變成上帝的僕人,完成神的計畫嗎?因為以色列百姓當時的狀況是,接受了神一切的啟示,卻只關注他們自己的問題,拒絕涉足外邦去宣講神的信息。他把約拿故事劇分成八幕:

第一幕是神給約拿「起來,去…」的吩咐。尼尼微是個很兇暴、很罪惡的城市,約拿不想去,他雖然「起來」了,卻逃往另外的方向去了。

第二幕是神的對策,安排了風暴,約拿卻在底艙沉睡。Verkuyl評論說,教會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在世界的風暴中沉睡,別人拚命找問題所在,眾教會卻當作與己無關。當眾人發現(或神用他們抽的籤指示了他們),是約拿所拜的神追上了他,約拿只好承認神的創造和主權,請那些水手把自己丟進海裡,滿足神的要求。

第三幕是上帝安排一條大魚把約拿吞掉,約拿落在急難困苦中。第四幕約拿在魚腹中禱告詩篇十八篇,切切祈求上帝的憐憫,還混合了其它一些詩篇的字句,最後上帝安排那大魚把約拿吐在岸上--祂原本不是要約拿滅亡。

故事到此,請不要問我,這些事怎麼可能真的發生,我以前寫過另一篇筆記,這是一個非常幽默的關於先知的故事,而不是歷史事件,但信息極其深遠。

第五幕是上帝對重生得救的約拿再次吩咐,去尼尼微宣告神的信息,他們若不悔改,40天就要滅亡了!第六幕描寫尼尼微人的反應:從上到下,人人悔改,個個禁食,離開所行的惡道。結果上帝察看他們的行為,就改變了心意,不給他們降災了。--這些人是該死的以色列百姓的仇敵!

第七幕道出了整個約拿宣教過程的最大障礙,不是那些水手,不是大魚,不是尼尼微的國王和臣民,而是約拿自己—Verkuyl教授說,是頑固不化、思想狹窄的教會。

故事中的約拿遠遠觀看,40天過去了,尼尼微還在,上帝的恩典給他們太多了!祂怎麼不是冷冰冰、嚴厲命定所有人都去地獄的神呢?祂怎麼讓那些該死的人得恩典呢?約拿實在受不了外邦人也得救的想法!他們沒有入猶太教啊--開玩笑,最後這句是我說的。

Verkuyl教授說,約拿宣教,他的心卻不在那裡。他自己在魚腹中切切禱告上帝施恩,現在卻對上帝說,「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上帝,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所以我急速逃…現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

約拿為甚麼發怒?因為上帝對那些外人同樣施恩。祂不是應該對自己立約百姓有格外的恩典嗎?今天的基督徒大概都和約拿差不多。是不是呢?但是耶和華問他說,「你這樣發怒合理嗎?」

第八幕,上帝繼續引導固執的約拿。他沒有從風暴、從水手、從大魚、從尼尼微悔改的事情中學到功課,因為他不想學。所以上帝用一棵神奇的篦麻,來讓約拿思考:一夜生長遮蔭,第二天安排一條蟲子咬死,再安排太陽暴曬,約拿為這棵篦麻氣死了。

耶和華最後教導約拿說:「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乾死,你尚且愛惜;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右手的就有十二萬多人,還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不能分辨左右手的可能是指兒童,或指無知的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