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世代以來,人們一直相信月亮擁有某種力量,引起失眠和怪異行為,甚至讓人精神錯亂--Lunacy(瘋癲)這個詞來自於拉丁文luna(月亮)。
警察、醫護人員和急救人員經常說,他們在月圓的夜晚更忙碌。但科學真的能證實這一點嗎?答案當然民間傳說微妙。研究表明,月圓的確會對睡眠有輕微影響,但它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就不那麼確定了。
匹茲堡大學神經科教授Joanna Fong-Isariyawongse專門研究睡眠醫學,探討睡眠如何影響大腦健康。她發現月光與瘋癲的古老神話,可以追溯到一些比較尋常的事情。她在專家資訊網站撰文,向大眾介紹了這方面的醫學知識,我把文章主要內容記在這裡。
她說有多項研究,表明在月圓到來之前的幾天內,因為月光明亮,人們的睡眠確實會減少大約20分鐘左右,入睡時間也會延長,深度恢睡眠的時間減少。大規模人口研究也證實了這個模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月圓之前的夜晚往往都睡得比較晚,睡眠時間也比較短。
最可能的原因是光線:明月會延遲人體的生理時鐘,減少褪黑激素(melatonin是一種指示就寢的荷爾蒙)的分泌,使大腦比較警覺。這些變化並不顯著,在燈光較少的地方,例如鄉村或露營時,月亮影響最明顯。一些研究還表明,男士們受到的影響似乎比女士們大些。
民間傳說認為月圓的光芒可能引發躁鬱症患者的躁狂,誘發癲癇患者的癲癇發作,或引發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在明月下失眠,脆弱的心靈可能會崩潰。現代科學的重要詮釋是,睡眠不足就是心理健康問題的強大驅動力--即使是一個不眠之夜,也會加劇焦慮,並影響情緒。
持續的睡眠中斷會增加憂鬱症、自殺念頭以及躁鬱和精神分裂等疾病發作的風險。這意味著即使是輕微的月圓影響睡眠,對那些風險已經較高的人來說影響更大--比如躁鬱症患者對睡眠時間縮短可能比他人更敏感。
不過,當研究人員審核大量人群數據時,月圓引發精神危機的證據並不充分:目前尚未發現患者的住院、出院或住院時間長短與月相有可靠的關聯。
科學家一直在探索月亮效應的其它解釋,從引力「潮汐」對人體的牽引,到細微的地磁變化和氣壓變化。然而那些機制都經不起推敲:推動海洋運動的引力太弱,不足以影響人體生理,而研究月相周期的地磁和大氣變化,結果也不一致,甚至微不足道。這使得月光導致睡眠紊亂成為最合理的解釋。
如果科學證據如此缺乏,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相信「月圓效應」?心理學家提出了一個概念叫「虛幻關聯」:人們會注意並記住那些與月圓同時發生的不尋常夜晚,卻忘記那些什麼事也沒有發生的夜晚。天上月亮清晰可見,而壓力、咖啡因或刷手機等隱藏的睡眠幹擾因素卻不明顯,於是人們很容易歸咎月亮。
月亮對睡眠的微小影響凸顯了一個重要因素:夜間的光線至關重要。人體天生就遵循自然的明暗循環。夜晚的額外光線,無論是月光、路燈還是手機螢幕,都會延遲晝夜節律,減少melatonin分泌,導致睡眠品質下降。
同樣的生物學原理也解釋了夏令時差引起的健康風險。當時鐘「撥快」時,夜晚的光線會人為地變亮。這種變化會延遲睡眠,並在大範圍內擾亂晝夜節律,導致事故和心血管風險增加,並降低工作場所的安全性。
專家們的結論:在現代社會,人造光對睡眠的影響遠大於月亮。所以,許多睡眠專家主張採用永久的標準時間,以便較好地配合人體生物節律。
所以,你若在月圓之夜焦躁不安,或許不是你的錯覺--月亮確實會影響你的睡眠。但你如果常常失眠,那就要仔細想想自己的原因。罪魁禍首很可能是手中的光,而不是天上的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