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7, 2011

親愛主牽我手

走人生之路,有愛環繞是最令人滿足的。我昨天去參加一個朋友的追思禮拜,一位剛滿21嵗的年輕人。我和他的父母是好朋友--他們看起來神采奕奕,充滿了平安喜樂,因爲他們有神的愛環繞。

去參加追思禮拜的人很多,超過了300人,禮拜堂中幾乎是滿座。這位母親為兒子在追思禮拜中向大家、向神表達了感恩以後,獻唱了一首詩歌,The Lord’s Prayer。她那美麗的歌喉令我驚訝,因爲她在我們的教會時,我從來沒有聽見她獨唱過,真是了埋沒人才。事實上,就在聖誕節的時候,他們全家還在教會的聯歡晚會上獻了節目,有影音錄下來的。爸爸彈鋼琴、兒子拉小提琴、母親唱一曲“一份禮物”。

在追思禮拜重放那些片段勾起人無限的溫馨思念。從幼兒時候爬上桌子,到在大學裏獲獎時發表講話,坦然提到他自己的疾病。無數與朋友、家人的合影留念中留下的燦爛笑容,他生命的軌跡何等美好!教會裏的青年敬拜團隊追述他的往事,幽默地描出這孩子的缺點,引起笑聲—沒有人說他行爲是完美無瑕。不過大家能夠非常肯定地說,他是個對神、對人都有熱情、有愛心的人。這個很有音樂天賦的年輕人熱衷於用他的音樂來敬拜服事神,現在他是在神的寶座前事奉了。沒有人是毫無過犯的,重要的是得到諒解和接納。信實垂聼禱告的神實在是用愛來環繞了David的一家,他沒有留下甚麼遺憾,何等安慰,是人所不能給的。

我最深刻的記憶是許多次陪伴他母親一起付上的禱告。那時我們教會舉行40天的標杆人生活動,我們在同一個小組,之後友誼就保存下來。...生病、喫藥、副作用、心理咨商、學校課業、同伴、買房、搬遷、適應…沒有哪一樁不深深考慮這個孩子的最大益處。一切的揪心和煩惱都使愛心顯出色彩繽紛的一面,神的兒女切切倚靠愛我們的神,祂是牽著人的手親自引領的主。

David是在他最愉快的時候被主接去的。他那天出去滑雪,回到家裏,興奮地拿出照片和錄像show給父母看。媽媽說你有這麽多的東西我們明天接著看吧,快去先休息一下。好的,晚安!他這一覺就睡進了主的懷抱裏。突然離開永遠是令人震驚的,但他不是出門在外的時候,不是在運動或任何活動中,癲癇是個你永遠不知何時會發生、因而會導致危險的疾患。神每次都守護他安全無事,這幾年家人爲此不知道慶幸感謝了多少次主。

我第一次參加基督徒的追思禮拜是大概是20年前在加拿大。這位姐妹在病中信主,給所有親友留下積極樂觀的深刻印象,活到遠遠超過醫生所估計餘留的時間。可惜她的父母那時不信主,與遺體“永別”,最後還是哭得死去活來,不能受安慰,令人下淚。殯儀館的人告訴我們,每次為中國人舉辦喪葬儀式,由於不信基督教,過程總是淒慘絕望萬分的樣子。然而,我父親86嵗突然過世的時候,安息禮拜那安靜祥和的氣氛令人深受安慰,我把一位姐妹獻唱的美妙詩歌“在日落之那邊”放在youtube上,我從來沒有聼過那首如此好聽的詩歌。因爲我們信耶穌,感受到上帝的看顧賜福,而不是懷揣惋惜和遺憾。願人都能一生體會被主牽手,直到息了地上的勞苦見祂面的那日。

聖經上說,參加葬禮比參加宴樂party更有意義:“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爲死是衆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智慧人的心在遭喪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宴樂之家”(箴7:1-4),因爲肉體的消亡使人思考、回顧、學習、長進。“遭喪”是個很難聽的話,也許對於基督徒來說,我們應該說“遇到白喜”?事實上我覺得,這對朋友的全家給了尚未信主的親友一份無法言喻的奇妙見證。謹此向陳家致意和慰問!

Thursday, February 24, 2011

奇妙的魔術與奇妙的上帝

我只知道上帝知道我們一切的心思意念,或許按照我們所要祈求的提前就安排好啦。下面這個魔術我怎麽也猜不出來它是怎麽個變法:

奇妙嗎?你如果信耶穌,願你經歷體會到愛你和隨時關注你的天父!祂也很神奇。

Monday, February 21, 2011

信任是個能夠學習和操練的技巧

信任是個技巧,這我是從艾克曼博士那裏聼到的説法。我爲什麽同意呢?因爲第一,對於成年人來説,信任是一種能力,不是人人都有同樣的信任能力。第二,這個能力是可以學習和操練的。信任是一切友好人際關係的基礎,把它理解為一種人生技巧有個好處,就是大大增加改善人際關係的盼望--與弟兄姐妹的關係、婚姻關係、朋友夥伴關係、上下級關係。

或許有人猜想,無法信任別人是天生的,是性格缺陷。絕不是天生。每個小孩天生都會信任父母、信任一切人,他們一定要被訓練才會變得不信任。怎樣叫作信任呢,信任的最重要表現,就是分享和表達心裏的感受、看法、願望時感到不必隱瞞什麽。怎樣培養孩子們不信任你呢?他們分享和表達的時候你就斥責、辱駡、甚至揍他們!特別是有壞消息需要告訴你的時候,比如成績不好,或者不小心把家裏的物件損壞了,他們大概根據過往發生的事件,就能猜測到是否能夠信任你不翻臉。在不健康的家庭人際關係環境裏,人們無意中如此訓練孩童,使他們不敢信任。

艾克曼博士列出不健康家庭的運作原則,大家或許可以看到,教會運作中也有不少這類不健康的影子,因爲我們不留意就把舊的習慣帶到神的家裏來啦。

1) 信任只是某種較低程度的懷疑而已。假如某人比另外一人可靠,你估計和她講實話遭到排斥的可能性小些,比如不到40%,那麽你和這人的關係就叫做信任啦。不少信徒對神的信任只能到這種程度,稍稍遇到一點事情就懷疑神就是這個原因,你不能怪他們,只能盡量安慰和幫助他們。

2)愛就是盲目的忠誠。説話沒有情意不算什麽,沒有婚外情、不離婚、拿錢回家就算是愛。

3)喜樂就是忙碌。沒有時間爭吵,又知道你手中所做的事情有意義就算喜樂。但是,真正的喜樂應該是周圍的人能夠從你的言談和臉色上看得出來的。一個喜樂的人會把喜樂和盼望帶給周圍的人。

4)平安就是沒有情緒起落。主要是理解為沒有負面情緒的表達,但是真正的平安實際上還應包括對人生道路的有信心、有把握的感覺。真正的平安是在驚濤駭浪之間也能經歷到的。

5)我的快樂是你的責任。換句話說,我的不快樂都是你引起的。你必須表現好我才能快樂,你如果改變,我就會快樂。

6)都是別人不對。任何差錯都不是我的責任,我卻有一大堆理由這樣那樣做,你不用指望聽見我說道歉的話,因爲我的面子比你的人格重要!

7)我不知道你的感覺如何!換句話說,我不在意,那不重要,我只注重你的表現和成就。我不滿意的時候就發洩我的情緒,因爲歸根結底你的人格是不重要的,我無須尊重你!

8)忽略不同的意見。不用商量,只要抗爭!用我的正確意見壓服別人的錯誤意見。對方有什麽理由是不重要的,他/她的理由不值得探討,也不需要安慰。但是在健康的人際關係裏,相信人家的判斷力和抉擇,尊重對方的人格是很重要的。

9)談論不在場的人。趁他/她不在場才好説話,免得當面交換意見。這是因爲缺乏足夠的信任,所以怕人生氣翻臉,又缺乏健康的溝通技巧。第三人傳話似乎比較安全,傳得不好否認就完事。

10)提舊賬,叫他/她明白自己的錯誤!不信任對方有汲取教訓的能力。

11)用癮癖來消除痛苦。既然無法作健康的溝通,那麽就另外尋找樂趣,沉溺其中。忘記被藐視、不被信任的難過和痛苦,麻木也算是安慰,誰能否定鎮痛劑的作用呢?

所以,從不健康的人際關係環境長大,或者生活中經歷過被欺騙、被出賣、被遺棄等,信任的能力必然遭到不同程度的削弱,根深蒂固的懷疑大多是從這些不幸來的。好在信任是可以在一個新的人際關係環境裏學習和操練出來的。耶穌曾經對跟隨他的門徒描述神的國(即神的家),“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操練信任的第一步是明白自己的小信。

基督徒的團契真應該彼此體諒各人的小信,互相接納和勉勵而不是互相批評論斷,這樣的新環境裏是操練信任的安全地方。這個我們稱爲神的家的地方,實在應該照著基督的樣式來運作,他在我們最軟弱的時候,熱心接納和幫助我們。我們也該如此彼此相待。

Friday, February 18, 2011

不必完美,只要信靠

我們通常理解上帝的聖潔,總是說祂行爲完全。我們感到人的罪(行爲不完全)特別是神所容不得的,必須對付乾淨。不過,聖經裏卻給我們一些例子,似乎神並沒有那樣要求信靠祂的人。

首先那個被稱爲義人的挪亞,他竟喝醉了酒,後來還咒詛他孫子迦南,行爲不怎麽樣嘛。上帝卻表揚他“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創9:9)。

有一次我們讀摩西的故事,有人提問說:摩西在埃及的時候曾經殺死一個埃及人,後來逃走,上帝一定是赦免了他的殺人罪吧?--這是從何談起?上帝讓摩西逃脫了,後來連追究都沒有追究這件事。當然你可以把這歸結為摩西不能進入應許之地迦南的原因之一,但聖經中沒有這樣講。

撒母耳記上16章記載,當撒母耳執行神指派的任務,往伯利恆膏立新王時,他非常憂悶。撒母耳說,我怎能去呢,掃羅若聽見,必要殺我。耶和華說,你可以帶一隻牛犢去,就說,我來是要向耶和華獻祭。後來撒母耳照辦了,对耶西及其家人說:“我是給耶和華獻祭”,這當然也算是實情。撒母耳確實依照神的命令,在伯利恒的祭壇上獻祭,不過他的脑海中另有不能告人的目的。對於講究行爲完全的人來説,特別是帶上西方文化的眼鏡,這是很讓人困擾的。上帝怎麽不教導撒母耳對掃羅誠誠實實呢?

另外一件事是撒母耳記上20章,大衛這個合神心意的人竟然叫約拿單對父親掃羅撒謊。“你就說,大衛切求我許他囘本城伯利恆去,因爲他全家在那裏獻年祭”。問題是他並沒有真的去,他全家那幾天有沒有獻年祭也是個問題,聖經說他只是躲在田野裏幾天而已。我們當然明白這個故事的教訓不在於個人道德,大衛對掃羅講實話的後果也是可想而知,不過從這件事我們確實知道,上帝並非一個對大衛的道德行爲要求苛刻的上帝。

有的人對於撒上27章所記,大衛在非利士的迦特長期處心積慮地欺騙迦特的王拉吉的行爲有不少論斷,然後說神在那段時期並沒有特別施恩或保護大衛,反讓他受苦和冒險。我不是很信服。我覺得神在他逃難的時候還給他不少機會,重重擊打迦南地異教的仇敵,然後很巧妙籠統地說那是猶大一些城市的“南方”,叫非利士人誤以爲他攻打的是猶大的一些城市,以致拉吉相信大衛與以色列作了死對頭,增加了大衛的安全。但是拉吉要和以色列人打仗的時候,神實在保守,免了大衛打自己同胞的難處。我沒有在經文裏看出上帝想要為大衛指出/糾正錯誤的意願。

如果是我們替上帝寫聖經,可能會把這些不完美的地方刪除,嘿嘿,宣傳合神心意的人嘛!不過,我相信有無數的人看到大衛的缺點毛病,就會對上帝的恩慈更有信心,因爲可以指望祂恩待自己如同恩待大衛、摩西、撒母耳、挪亞。對嗎?

Tuesday, February 15, 2011

關於聖經考古的報告

在聖經中,衆多的以色列民離開埃及是很大一件事,然而在埃及歷史上卻沒有提摩西和十件神跡,也沒有提到哪一位法老和他的軍馬在海/湖里淹死。這使我想到,1989年在北京曾經發生過一件驚心動魄的大事,然而這件事30年以後卻沒有記載在中國的歷史上。今後會如何我們不曉得,但我們知道歷史書上有不少莫名其妙的事情,是百年之後人就很難查證的。

約瑟所認識的那個法老,聖經裏沒有記他的名字。在埃及的歷史中,第一次提到以色列是在一位法老的石碑上(Merneptah stele)。碑中記錄Merneptah法老的輝煌戰績,最後兩行提及在迦南地區的一次戰役,擊敗了亞實基倫、基色、和以色列的軍隊。碑文翻譯成英文是Israel is wasted, bare of seed,中文意思大概是“以色列慘遭蹂躪,幾乎滅種”,但也可能是“以色列荒蕪,其種無存”。

這位法老執政10年(主前1213-1203),所以至少那時埃及人已經知道迦南地區有個以色列民。或許還是在士師時代,聖經上說約書亞老邁的時候有些地方還是未得之地,包括非利士人地的亞實基倫(書13:1-5)。士師記18章30節提到摩西的孫子作但支派的祭司,直到一個“那地遭擄掠的日子”。聖經學者無人能確定這個遭擄掠的日子是指什麽,但我猜是那位埃及法老Merneptah來攻打擄掠的日子。

摩西、亞倫、亞倫的孫子非尼哈都是埃及人的名字,因此以色列人曾經在埃及住過是沒有疑問的。有人不相信以色列人是從埃及出來的,那麽他們就需要另外編出這民的十二支派在埃及如何發展人口的故事。沒有人能夠編得圓滿。中東地區的地質年代,按照人們所使用的工具來分,可以列有以下時代:

新石器时代
  前陶新石器:c. 8500-6000
  陶器新石器:c. 6000-4500
红铜时代:c. 4500-3300
青铜时代
  青铜早期:c. 3300-2000
  青铜中期:c. 2000-1600 ==> 族长时代
  青铜晚期:c. 1600-1200 ==> 出埃及征战
铁器早期时代:c. 1200-925 ==> 士师时代


從遺留下來的文字看,人類有文字的歷史沒有超過5000年,所以凡是主前3000年以前的石器啦,陶器啦,因爲沒有看見上面有文字,考古學稱爲“史前”。我相信挪亞洪水以前的世代是史前,未必是他們沒有文字,而可能是文字太少,沒有合適的載體把文字留下來。要不就是那時候人的大腦恐怕是記憶力太好,不用文字幫助存貯資訊吧?哈哈!亞當頭一個記住所有動物的名稱,口授夏娃。上帝造人要他們治理各樣動物,哪裏會不給他們語言能力來治理呢?夏娃與蛇可以溝通應該不算奇怪。只是人從神面前墮落之後,環境變化,大腦也逐漸退化,忘記是聼誰説的,現在人類的大腦只用到20%左右。

從挪亞到亞伯拉罕,根據聖經數據大約有四個世紀(詳見算一算他們的人生經歷那篇文章),應該在青銅早期和中期,就是我們中華的三皇五帝時期。而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年代,一定是屬於青銅晚期。青銅晚期開始有鐵器出現,但是鐵器屬於很珍貴的東西,好像金銀,人們不會讓金、銀、鐵器埋在這一層的廢墟裏不撿出來用,反讓後來的考古學家挖到。事實上,約書亞的軍隊擄掠的財物就包括了一切金銀銅鉄的物件。爲此,我猜想所有考古能挖到的東西,一定都是當時的人覺得可以扔掉的東西。除非墓葬地點可以保密,不然貴金屬日後被盜幾乎是必然的。

下面是約書亞記提到的一些城鎮,我們看看考古發現。資料從英國K. A. Kitchen考古學教授的著作On the Reliability of the Old Testament摘取。

耶利哥:歷史很久的一個小城,從新石器時代就有。它在青銅中期曾相當繁盛,有挖到堂煌的墓葬為証。可是這城被摧毀,手段激烈,包括城牆倒塌,用火燒毀,其後荒廢了很久無人居住。到再次重建的時候已經進入鐵器時代。年代鑑定報告說,耶利哥大約在1550BC時被毀。僅作參考吧,鑒于全部中銅時期的城鎮因地質侵蝕,幾乎消失無存(僅存下來的是一些墓葬),接下來的晚銅時期的財產未留下什麽東西就不奇怪了,Kitchen教授說侵蝕太厲害了,不能得出結論無人居住。耶利哥的圍牆建立在古老的中銅時期,其上層部位與晚銅時期的證據一起侵蝕淨盡;它倒塌的情形和地震引起的倒塌差不多,墻上有房屋,正如約書亞記中所描述妓女喇合家住的房屋。

艾城:希伯來文艾的意思是廢墟,或是石堆,聖經上說它離伯特利很近。考古發現一個地方,自從早銅時期被摧毀以後,一直到1200BC晚銅末了都沒有人居住,約書亞攻打的是什麽地方呢?約書亞記7章說那裏的人少,8章說,約書亞的調虎離山計把艾全城的人都引誘離開了,“艾城和伯特利城沒有一人不出來追趕以色列人的,他們撇了敞開的城門,去追趕以色列人”。怎麽可能男女老幼全都出動呢?還有,爲什麽有人建城卻把它命名廢墟呢?Kitchen教授認爲,所謂的“艾”要麽可能只不過是附屬伯特利的一個夏季耕種收割臨時住棚區,而其中的一個頭目也可以稱爲王,要麽考古還沒有找到那個約書亞攻打的艾。

基遍:95%尚未發掘,但已經找到中銅時期的物品,和八個晚銅時期的墓葬。

示劍:考古發現在主前14世紀,士劍是一個很大的統治者Labayu及其子孫的居住地,可是後來它的地位就不再顯著,繁華的權力中心變爲樸素平淡,成爲鄰邦得撒的衛星城。所以在約書亞12章,我們沒有看到示劍的王列在約書亞擊敗的王當中,只看到得撒的王。

得撒:找到晚銅遺物。考古報告寫得很不清楚,說晚銅時期的物件“覆蓋了三個世紀的時期直到主前16世紀”。Kitchen說這不正確,晚銅時期的三個世紀應該從主前16世紀到13世紀,不是“直到”16世紀。

伯特利:考古找到主前14、13世紀的晚銅期民房,接下來的主前12世紀民房結構很不相同,可能屬於以色列民。

耶路撒冷:找到的主前13世紀的遺跡很不顯赫,大衛的城那一層規模也很小,不過確實存在。

底璧(書10:38-39):考古發現從晚銅到鐵器早期一直都有人居住。

夏瑣(書11:1,10-13):聖經說素來夏瑣在這諸國中是為首的。考古發現那個時期的夏瑣是建在山上的堡壘,北面下面是一大片城區,晚銅時期毀壞和焚燒的痕跡很可能是約書亞的戰績。(見書13:10-13)

希伯倫:現代的希伯倫地區並沒有找到晚銅時代的遺物,但是附近有個墓葬山洞似乎斷斷續續從中銅時期一直用到鐵器早期,意味著可能有個不很大的晚銅居住區在某處尚未發現。

拉吉(書10:31-33):考古發現它在晚銅時期(主前13世紀到12世紀初)是重要的迦南城市中心。有摧毀和火燒的痕跡,但未必是以色列人做的。約書亞記說以色列只是把拉吉的人口殺滅了,沒有說把城市破壞。

縂的來説,考古的發現大多可以粗略地印證聖經記載為實。

Saturday, February 12, 2011

古老的聖戰觀念並非源于聖經

I like to discuss things that touch an emotional nerve. How about “holy war”? 是的,傳福音的時候有不少人提這個話題。我搜索網上,找到一本很稀有的書,集人類學、軍事歷史、中東考古研究成果於一本,美國楊百翰大學William J. Hamblin教授的著作Warfare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to 1600BC提供了令人信服的關於“聖戰”的中東歷史背景資料。聖經中的神命令以色列人“滅盡一切”迦南人的記載必須在這個亮光之下來看。

Hamblin教授的研究資料來源包括:各種發掘出來的文字,包括帝王墓碑、年代名、傳記、詩歌、書信、行政字據、神話、史記、和其它文學作品;各種描繪武器和戰爭的圖畫,用來宣傳鼓吹君王的戰績或敬奉感謝他們的神;挖掘出來的防禦工事;挖掘出來的武器和其它與軍事爭戰有關的各種人造物件。他這本書集中在主前3000年(青銅早期)到主前1600(青銅中期)的考古資料分析,也就是遠在摩西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以前的世代。例如大約4000年前的蘇美爾天牛史詩(Gilgamesh and the Bull of Heaven)中就有(翻譯成英文的)Mightiest of the mighty, hero in battle, let me sing his song! 意思歌頌大能爭戰的神。

我原以爲“聖戰”的觀念是聖經裏頭的耶和華神發明授意,還以爲不潔的人禁忌輕忽隨意地來到神面前,否則會招致危險也是聖經中獨特的啓示,但這些都發現是比聖經還早的時代就已經有的文化觀念。我認識到,神向人啓示祂自己的心意,原是利用人們已有的概念來逐步引導、逐步説明的。讓殘酷野蠻的墮落人類轉向文明和平、轉囘認識上帝的慈愛眷顧是多麽艱巨的工程啊。

現在來看看這本書,人們在摩西/約書亞時期對上帝已經有什麽概念。1600BC以前的中青銅器時代(Middle Bronze)在聖經考古中也叫做族長時期,而1600BC以後叫後青銅器時代,或叫作青銅晚期。馬匹拉的戰車是在主前16世紀出現,而摩西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大概是在主前14世紀的青銅晚期。舊約中提到鐵與鐵器,都還是作爲比較稀貴的東西,先進技術。迦南人的鐵車曾經令以色列人無法輕易地將他們趕出去(士1:19),後來到了撒母耳的時代,鐵匠技術仍由非利士人壟斷,以色列人中沒有一個鐵匠(撒上13:19)。

對那個世代的人,什麽是戰爭呢?人類學家、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研究同一個現象,從不同角度看各有不同的定義和描述。Hamblin教授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古時的王、那些藝術家、在那些特別的地方、特別的時候(比如戰勝敵人的時候)做成的事情,也盡量參考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的意見,提出這個定義/描述:對於那些古時的中東人來説,戰爭固然有征有伐、有殺戮、有死傷,但那並不是最重要的事,他們認爲戰爭是他們所拜之神的一種手段,借著人的有組織的暴力,要恢復某個宇宙秩序,而王就是所拜之神為此特別選立的。這才是他們爭戰最重要的因素。Hamblin教授說,無論你怎樣定義“戰爭”,別忘了古代中東人的這個理念。

事實上,滅盡那個字有時要翻譯成永獻(給神),好像利未记27章28-29节,当灭的就是永献的。對於現代人來説,為某個所信的神而爭戰是太可惡了。我們想想2001年發生的911事件,恐怖主義分子炸掉美國的兩座世界貿易大廈,他們正是一些極端的穆斯林在宣告聖戰。可惜在不少地方和文化的歷史中,許多的戰爭主要目的都是為宗教。Hamblin教授研究了四千年前的中東考古以後說,戰爭簡直就像是宗教崇拜,獻敵國的人和財物為祭給自己的神(mass sacrifice)。

對我們這些主張敬奉一位愛與和平之神的人,那些古人會說,“一個不能在戰場得勝的神我們爲什麽要敬拜祂呢”?或許我們中間有人比知曉人心的上帝更加聰明,知道如何能説服那些以色列人來敬拜祂。如果他們的戰爭觀就是諸神之戰,那麽決不是人故作聰明,打著神的旗號打人的仗,而是作神的卒子,讓神來打聖戰。想起士師記裏面神如何“興起士師”來拯救以色列民了,怪不得聖經作者要詳細描寫神在每個士師身上的引導和作爲。

戰勝的結果呢?神有榮耀,將王/勇士也得榮耀,以擄掠財物、擄掠敵人作自己的奴隸,佔領自然資源,至少得到進貢為實際利益。所有這些宗教、政治、經濟因素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又一個的戰役,每次得勝必然跟隨著鄭重其事的歡慶和祭拜,很多時候包括殺死俘虜。

聖經的戰爭描述與考古發現的列邦爭戰觀滿吻合。創世記記載了一個四王和五王交戰,把亞伯拉罕的侄兒羅得擄去。亞伯拉罕聽見就起來帶著家裏壯丁去,一舉殺敗了敵人,把人和被擄掠的財物奪回。這無疑被所有人都看成是他的神比那幾個王的神都大有能力。那個不知從哪裏來的撒冷王麥基洗德,來迎接凱旋的亞伯拉罕時說,“至高的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裏是應當稱頌的”,因而亞伯拉罕透過他來供獻給這位“至高的神”,並不是件奇怪的事。

摩西也是奉了神的命來召集百姓的。耶和華反復應許必為他們爭戰,並且大有能力地勝了法老和埃及的諸神,都為説服百姓來敬拜這位至高的神。還記得以色列人在曠野遇見亞瑪力人來和他們爭戰吧(出17)?怪不得摩西手裏拿著神的杖站在山頂,百姓一定認爲是諸神之爭,誰得勝就説明誰的神能力大。所以摩西傳耶和華的話:“我要將亞瑪力的名號從天下全然塗抹”,又筑壇為証---我估計亞瑪力是一個神的名號,亞瑪力人是屬於那個神的民。諸神之戰,至高神必勝!摩西對衆人說:“耶和華已經起了誓,必世世代代和亞瑪力人爭戰”,百姓無疑理解這話為“耶和華神必世世代代和亞瑪力人的神爭戰”。

下次讀那些聖經故事,請你記得用Hamblin教授告訴我們的這些背景資料,了解當時的人想些什麽,嘗試與他們一起來認識耶和華至高的神吧。聖經中的資料,連不信的人都把它當作是很有參考價值的中東留下來的古老人類文字遺產。

Wednesday, February 9, 2011

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

別看基督徒總是念這幾句聖經,有人就是不知道父親是怎樣憐恤兒女的。他賺錢給兒女用就算是憐恤嗎?詩篇103篇10-13節:祂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天離地何等的高,祂的慈愛向敬畏祂的人也是何等的大!東離西有多遠,祂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祂的人!

大衛用父親對兒女的情意來描述神。他當然說的是一個健康和眷顧兒女的父親,不是一個在遠方賺錢,對兒女漠不關心的父親。在今天的文化病態裏,有不少人認爲父親不表示情意是很平常的事,表示嘛也是“恨鉄不成鋼”的那種情意。所以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並沒有什麽特別值得感動,耶和華怎樣憐恤敬畏祂的人有何美好也無從想象。

可是,大丈夫貴在有情。這段經文告訴我,上帝如果好像父親,那麼祂介意我們的情緒感受,需要憐恤的時候祂一定憐恤。有了過錯和不良後果,既給父親丟人,又讓自己吃不了兜著走,遇到這種事,你敢和誰講呢?但上帝這位特別的父親,不是像審判官一樣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或者按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慈愛的父親會怎樣?當然是安慰!他自然會吃驚地和你一起說“糟糕”,也會問“你是怎麽搞成這樣/落到這個地步”,或者會問“你怎麽沒有早些來問我”?然後就會和你一起搖頭嘆息了。批評歸批評,很可能還幫你出個主意什麽的,甚至為你跑兩趟腿兒。很多時候犯錯誤的後果其實並不嚴重,多花點錢,多費點時間,多些麻煩,我父親就會說,“不要緊,現在只好…啦,下次要吸取教訓”。他把我當成能學習、會成長的孩子,我十足地相信慈愛的上帝就是這樣的。

上帝叫我們的過犯遠離我們是什麽意思呢?英文比較清楚,NIV翻譯成As far as the east is from the west, so far has he removed our transgressions from us ,意思祂除去我們的過犯,好像能替我們把這些過犯遠遠地扔掉似的。凴祂的全能,更凴祂的慈愛,父神就是這樣來憐恤我們、護衛我們。因爲祂的兒子已經把我們帶囘祂的家,耶穌說誰也不能從天父手裡再把我們奪走。

可以說,人最需要憐恤的時候就是有了過犯的時候。你們作父親的怎樣憐恤你的兒女?在他/她不完全、不聰明、不成功的時候給與憐恤--我們恐怕沒有誰需要“恨鐡不成鋼”的那種憐恤吧?

Sunday, February 6, 2011

真理不是狹隘的

我那個上大學的女兒有一天給我打電話。沒什麽事,隨便聊,我要她常打電話來。話中提起教會的主日學。她問我有沒有某一本解釋基督教教義的書---我如果有她就不必買了。她說的那個作者名字我沒有什麽印象,我看了看我書架上那幾本神學教義方面的專著,沒有她問的那一本。我開玩笑說,你們主日學學教義嗎?Highly philosophical stuff,作哲學思考會不會枯燥啊?

我女兒對人文學科和語言學linguistics很感興趣。她主修人體生物,現正考慮同時也主修語言學,double major。她有點像我,不管是做什麽,對傳福音給人、見證基督最有興趣。我說的“傳福音”可不是單指講“四律”帶人決志,我的朋友們都知道,我很少拿一本小冊子給人家講,我樂於就自己所經歷的事情和人家的問話給人家解釋福音。我女兒也差不多,她接納各種人作好朋友,其中有一些是天主教徒。她聼人家解釋人家的教會傳統,就說“cool”,不會想到去辯論或批判。我欣賞我的女兒,可是也有點擔心,所以常為她禱告。

大學生精力旺盛,他們有興趣的東西就想要探討到底,他們什麽都看,一邊對比一邊思考,你不能阻止他們。從某個層面看,他們的視野是很寬的,比很多的教會領袖寬。結果,那天我女兒告訴我,教會中的某長老說天主教的教庭就是啓示錄裏所說的“大淫婦/大巴比倫”!好驚訝。我趕快說,不是的,天主教、東正教都相信基督教使徒信經,他們不算是異端。

天主教是大淫婦的説法我剛信主的時候也聼見了,好像是帶我信主的那個女孩子說的。現在我所在的教會好像也不怎麽把咱們的天主教朋友當作基督徒,多少希望他們再決志、再受洗吧。我曾經寫過一篇博客:純正的基督信仰是什麽?純正的福音絕不單是改革宗的加爾文五點,那五點倒沒有在尼西亞信經、迦克敦信經、或使徒信經中提出來。洗禮啊,聖餐啊,眾教會各有不同的理解,可是別忘了,大家各用自己所理解為最佳的方式敬拜同一位神,即三大信經所界定的、公認合乎聖經啓示的三一神!

凡是希望廣傳福音的人,最好胸襟寬闊一些,放眼普世教會,注重合一,而不是持守唯我獨尊的宗派主義。很多時候敬拜方式的確不同,何苦互相不服氣!沒有人能夠強迫你去參加一個自己不喜歡的教會敬拜和服事。我們的孩子在北美的公立學校學習,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價值觀就是彼此尊重。持守不同的信仰的人不要互相貶低,這是對的。我相信各人都有他們的理由信什麽和不信什麽。我從前相信唯物主義和無神論,是因爲中國共產黨給我吃飽了飯,然後告訴我那是唯一的真理。在我的面前從來沒有一個選擇的機會,叫我知道在唯物主義之外還有什麽其它的信仰可以跟從。如果傳福音給我的人一味攻擊我的唯物主義和無神論,而不把真正的福音擺在我面前,不給我機會比較和選擇,我是不可能相信、接受福音的。

我寧願我的孩子出去到社會上,知道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基督徒,挑戰他們了解自己信心的緣由,接納不同的人,不願意他們終于發現基督信仰原來是如此狹隘,轉而不再持守自己所信的福音。把孩子裝在最狹隘的思想盒子裏不是最安全,而是最危險,因爲他/她終有一天要像鳥兒一樣飛出去,進入廣大的世界,你卻沒有預備好。

在教會裏做年輕人工作的傳道人,思想決不可狹隘。他們如果希望reach out,就必須先學會接納與自己見識不同、意見不同的年輕人,不然就沒有機會解釋真正的福音給他們聼。我覺得我們教會的英文堂還不錯,以宣講神接納人的福音爲主旨。如果天父熱心接納我們,我們凴什麽要彼此排斥呢?

Friday, February 4, 2011

不讓消極情緒掌控了你

中國人對這個題目可能很有興趣,尤其是華人的基督徒,恐怕人人都希望知道,如何能夠把對一些事情的不良情感反應藏起來,裝作若無其事。可是,掌控消極情緒的關鍵是辨識它,而不是否認它。心理學上有個人際關係技巧,叫作自我描述/分辨(differentiation),或許我應該在這裡作個簡單介紹,因爲關乎靈命成長。本文取自Eckman博士的心理健康普及教材《人生技巧》

你注意過你的青少年子女沒有?他們因爲不成熟,很容易被消極情緒掌控。一個女孩因爲對一個男孩甚有好感,那個男孩給她帶來的任何失望都可能令她極爲沮喪。一個男孩甚希望加入一個球隊,不受錄用的打擊可能令他簡直無法承受。他們被消極情緒掌控,大肆發洩,無法轉去做其它該做的事情。長大成熟包括能夠辨識自己有不良的情感反應,卻選擇不受其掌控,繼續走人生的道路。

艾克曼博士說,在不健康的家庭環境裏,人們除了傷害、憤怒、焦慮、懼怕、自卑、失望之外,沒有機會學習如何息怒和排解憂愁,於是習慣了家裏某種消極負面的情感狀態,以爲正常。他們對其他家庭成員的情緒只會作出本能式的反應。比如,上大學或外出工作的成年兒女回家的時候,不禁預備好自己來迎接家裏的氣氛。或是爭吵,或是埋怨,或需討好,離家越近就越發重新感受到過往的負面情緒。若是不留意,恐怕剛到家就已經被消極情緒掌控了。

他們需要退後一步,仔細觀察自己的情緒感受,然後反復告誡自己說,“我不必受我的消極情緒掌控”!平靜下來,才能開始整頓自己的消極情緒和感受,看看到底自己的哪些心思和信念引起了那些感受。從運作不良家庭出來的人需要觀察健康的人,看到他們對事物作出反應,並不總是受擔心懼怕掌控。他們能夠把消極情緒放在一旁。

能夠站在自己的情緒之外來觀察自己,這是個很重要的人生技巧,健康的家庭生活和健康的人際關係少不了這個技巧。可惜我們中間很多人想都不想,就以爲我們的情緒一定要和周圍別人的情緒匹配,人家不高興,我就得不高興,人家焦急,我也必須焦急。這個信念是不成熟的記號,可以糾正,以致成長。

馬太福音6章22-23節: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明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在猶太人文化裏,眼睛常常代表一個人的眼光洞見,而全身則是人的各種情緒、欲望、需要。亞當夏娃吃了禁果以後“眼睛明亮”了,意思就是他們彼此看待的眼光忽然令人震驚地改變了。耶穌是教導門徒,正確的價值觀/信念可以讓我們的明白自己的各樣情緒、欲望、和需要,而糊塗錯誤的信念卻叫人陷入何等的情緒、欲望、需要的捆綁,一切都圍繞著肉體需要來打轉!

艾博士說,用心理學的話講,耶穌說的這個眼睛明亮應該叫作自我心理分辨(differentiation),意思你能夠了解自己的各種情緒和需要,描述出來,並且不把這些當作自己的人格。也就是說,我們不需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緒當作“真正的”自己,而要練習把它們好像脫衣服一樣脫下來,放在一個盒子裏,圍繞著盒子一邊走,一邊說,“這是我的情緒,我不讓它們來代表我”。如此觀察自己的不良情緒、欲望,探討它們從哪裏來,眼看著它囂張的能量消減下去。

原則上,我們的人格遠遠不止于我們所感受到的情緒。神愛我們那獨特的人格,為我們死,帶我們歸回神的家。我們的情緒是祂給我們的天賜,要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真正的信念、價值觀是什麽。不健康/錯誤的信念和價值觀帶給人痛苦,挪去平安。讓我們允許這些情緒感受忠實地向我們報告信息吧,---我着急了,我生氣了,因爲…,不必作出反應,只要觀察理解,能的話就祈求主幫助分析癥結---爲什麽會如此?我需要什麽?這是健康的做法。

這是一件比較耗費精力的事情。把注意力集中在觀察分析自己或別人的情緒上,剩下作出不良反應的能量就不多了,這就是掌控消極情緒的竅門。注意,這個技巧不是關乎如何掌控情緒,而是關乎如何辨識情緒。

Tuesday, February 1, 2011

在曠野的以色列民都是神的選民嗎?

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爲其應用涉及到神的選民是否都“得救”,也就是說,是否每個基督徒都應該有被神拯救到底的把握。請仔細閲讀希伯來書第3章和第4章。

希伯來書3章17-19節:神四十年之久,又厭煩誰呢?豈不是那些犯罪、屍首倒在曠野的人嗎?又向誰起誓,不容他們進入他的安息呢;豈不是向那些不信從的人嗎?這樣看來,他們不能進入安息是因為不信的緣故了。

聖經上說以色列的百姓是神的選民,不僅先知以賽亞這樣說,詩篇裏也有(詩105、106)。那麽,那些在曠野得罪耶和華、不得進入迦南地的是什麽人呢?希伯來的作者很肯定地說他們是不信從的人,而沒有用“選民”或神的“百姓”來描述那批人。讓我們來仔細看看民數記13-14章中記載的事。

故事發生在以色列人離開西奈山以後,出埃及大約有一年多。話説耶和華的約柜在以色列人前頭,為他們尋找安歇的地方。每天早晨拾取嗎哪,日間有耶和華的雲彩在他們以上,甚至百姓中有七十位長老/官長曾領受過耶和華的靈,受感説話(民11:24-25)。一天耶和華邀請每個支派打發一個首領,進去迦南地窺探一下。他們40天歸來的時候,帶回來一大挂葡萄,還有一些石榴和無花果,報告摩西說:“我們到了你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然而住那地的民強壯,城邑也堅固寬大…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他們特別介意看見了一些亞納族的巨人。

儘管12個探子中有迦勒和約書亞相信耶和華的應許和帶領,試圖鼓勵大家,衆人卻“大聲喧嚷;那夜百姓都哭號”。聖經記載說,“全會衆”都對摩西和亞倫發怨言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耶和華為甚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麼”?

我看不出來這些人對神有什麽尊敬和信心,且不說他們在這之前已經嫌嗎哪食物太單調,想念埃及的黃瓜、西瓜、韭菜、蔥蒜,現在他們寧願死在曠野都不想進到迦南去,真少有!他們甚至彼此商議,要自己立一個首領囘埃及去。如果你是處在摩西的位置,你能怎樣?你手中有一切上帝立約同在的印證,也按照上帝的設計造了會幕、約柜,約柜裏面放著兩塊石板,上面有神親自用祂手指寫的十誡,可是你能夠用什麽招法阻止他們離開你的領導,自立首領回埃及呢?

約書亞和迦勒撕裂了衣服(極其悲憤),“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極美之地。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會衆的反應?“用石頭打死他倆”!

神決不強迫他們進迦南,他們有選擇的權利。聖經記載說:忽然,耶和華的榮光在會幕中向以色列衆人顯現!“這百姓藐視我要到幾時呢?我在他們中間行了這一切神蹟,他們還不信我要到幾時呢?我要用瘟疫擊殺他們,使他們不得承受那地…”。後來,摩西為民衆禱告,耶和華聼允了摩西的祈求,沒有立即送來瘟疫。可是祂讓摩西亞倫轉告會衆:

“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必要照你們達到我耳中的話待你們。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並且你們中間凡被數點、從二十歲以外、向我發怨言的,必不得進我起誓應許叫你們住的那地;惟有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才能進去。但你們的婦人孩子,就是你們所說、要被擄掠的,我必把他們領進去,他們就得知你們所厭棄的那地。至於你們,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你們的兒女必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擔當你們淫行的罪,直到你們的屍首在曠野消滅…”。

在接下去的39年裏,民衆在曠野漂流,不消說又發生了不少事,包括得罪神遭懲罰,可是你要記得,這些民衆都是什麽樣的人呢?其中夾雜了一大批不信的人。以法蓮支派的約書亞,和猶大支派的迦勒,他們的後裔全部被揀選,得以進入迦南應許之地。而那些不信的人也混在其中,他們或許需要把支派中的選民(年輕的一代)帶大,他們自己卻不屬“選民”之列。他們發怨言那年剛好數點過一次人數。他們的子女凡二十嵗以内的,仍卻是神所揀選、應許帶入迦南的子民。40年這一代人起來,成爲真正進入迦南時的大軍。

進迦南之前,以色列人在摩押平原第二次數點人數的時候,他們發現除了利未支派,除了約書亞和迦勒的家族,其他支派沒有一個超過60嵗的男丁,也就是說,當年二十嵗以外、向耶和華發怨言的人已經全部死去。民數記26章64-65節:被數的人中,沒有一個是摩西和祭司亞倫從前在西奈的曠野所數的以色列人,因為耶和華論到他們說:“他們必要死在曠野”。

所以你可以推測到,除了可拉一黨叛變事件,以色列人得罪神的時候,他們和亞瑪力人打仗失敗、遭火蛇咬、遭瘟疫,陸陸續續死的不是別人,都是這批不信的人。我相信耶和華在曠野送的災禍是長眼睛的,是選人的。希伯來書裏所謂“犯罪、屍首倒在曠野”的人正是他們,而當年神的選民卻按照應許進入迦南了。

總結以上,我認爲籠統地談論曠野的以色列百姓,把他們的歷史教訓應用到基督徒身上是不合適的。無論是新約還是舊約,論到屍首倒閉在曠野的都是一批不信的人。曠野的百姓是信與不信的混雜,而教會的會衆中雖然可能有假的信徒,一般來講卻是尋找必尋見、神應許了要引導的人。從牧養的角度看,恐嚇不如安慰。有的朋友喜歡搬出警察來叫孩子聽話,可那並不是最好的辦法叫孩子聽話。有安全感的孩子願意大膽學習和嘗試很多新的功課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