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8, 2013

怎樣叫作信任的關係?

信任是所有人際關係的基礎。信任上帝不僅僅是相信他有能力而已。信任上帝最重要的是相信他對你有情義,在你需要的時候肯幫助你!在舊約中,經常用來表達信任的希伯來字有三個。也許我們可以衡量一下自己對朋友的信任,看是哪一種信任。

第一個字經常翻譯成投靠,或者投奔:kasa的意思主要是尋求庇護。你在失去一切的時候能夠去找誰?你必須相信他會收留你,因為你對他有真正的信任。第二個字經常翻譯成倚靠:batak是一個能夠讓你安下心來的字眼。這人無論有沒有能力或者勢力,最重要的是你可以指望他的幫助,你知道你們平時的情誼足夠的深,他會站在你一边同情和支持你,他不會拒絕你。第三個字一般翻譯成仰賴:sha’an多少帶有相信這人有能力或者有勢力的味道,你很希望他會站在你這一邊來幫助你。

在新約中,經常用來表達信任的希臘字有兩個。一個經常翻譯成相信:pistoeu是信賴交托,從理性到感性,你有指望。另一個經常翻譯成依靠或者指望:elpizo帶有很明顯的盼望和期待。怪不得保羅說我們的神是令人大有盼望的神,用諸般的喜樂平安來充滿信徒的心(羅十五13)。所以,我們也許可以把信任描述成這樣一種情感:友善、放心、和期待。

對於從人際關係運作不良家庭環境出來的人來說,把信任描述成這樣的情感可能是不可思議的。有一位姐妹自幼被父母遺棄,是外婆帶大的。她告訴我說她對人際關係沒有什麽指望:人家對她好,她不指望會長遠如此,人家對她不好,她也可以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因此就不受傷。我問她在學習信任的事情上為什麽不求神,她似乎覺得沒有要,一個人不是很好嗎?何必非要和別人有良好的信任關係呢?我告訴她說,真正的平安和喜樂是從良好關係來的--我猜想她一定不明白我在說些什麽,因為她把平安理解成沒有情緒起伏,而且她並沒有體驗過真正的喜樂,問她什麼,都是一個“還好”。

一個人如果信任他人,就會有如下的表現,也許你可以衡量一下你自己的信任能力:
  1. 能夠敞開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願望、意圖、和疑問,因為不擔心會受到論斷和排斥,反倒相信聽者會理解。
  2. 吩咐人家的時候會相信對方的人格和判斷力,也就是相信對方能夠理解自己所解釋的原因和事情的重要性,所以會放在心上,不必去重復提醒強調和嘮叨。您會耐心等待對方作出抉擇,並且接受他的抉擇。
  3. 聆聽的時候表達出明白和理解的姿態。我知道自己不信任某人所說的話時候,聽他說話時就不會點頭,口中也不會應和或發出同情的聲音。我會一聲不響地聽完,甚至連看都不看他的表情,或者不把疑問提出來。
  4. 有不同意見的時候會作耐心的解釋和敞開的詢問。注意不是責怪,不是反問。這是非常重要的信任姿態。有些人愛把這類解釋當作不尊重或爭辯,是因為他們不習慣、或不懂得出於信任的溝通是怎樣的。他們把自己過往經歷所塑造出來的溝通無用觀念投射到別人身上。但是我們應該牢記,很多人在不信任一個人的時候,決不想和他多說一句“廢話”!
  5. 表達一個願望的時候不強求實現。換句話說,相信自己的分享不會給對方造成壓力,或者相信對方會願意了解这些願望。
  6. 給人家賺取信任的機會。也許您一開始未必很相信某人,但是給人機會的意思就是從小事開始試著信任,萬一對方反應不良、拒絕合作等等也不至於使您受傷的那種小事。比如和氣友好地打個招呼、問個無關緊要的事啦什麽的,關鍵是看對方如何反應,再決定是要加深交往還是到此而止。
還有哪些?歡迎補充。曾經有人把信任描寫得類似於打賭,但是對比較容易信任的健康人來說,那個友善、放心、和期待的感覺是一步步建立的,而且過程隨時可以自由地中止,並不像冒險打賭。信任神也同樣。我曾經分享過,很多人信任能力有障礙,是因為過往的不良經歷。每個嬰孩天生都有信任的能力,但是他成長的環境可以改變或削弱這能力。在人際關係比較健康和快樂的家庭裏長大,人的安全感比較大,因而也比較容易信任。而運作不良的家庭和環境增加不安全感,也帶來信任的障礙。

總而言之,所謂信任,內容主要是在交往中信任他人的人格:相信配偶不是存心找茬子害我;相信人家能夠照我的本相接納我、支持我,因而我不必隱瞞什麼事情;相信兒女能夠聽明白、理解和體諒我的意思;相信朋友願意花時間和精力來支持我,等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