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ewish Study Bible對以斯帖記的介紹,猶太人的普珥節是個狂歡式的節日:人們穿滑稽可笑的衣服,組織化裝舞會,大吃大喝,模仿以斯帖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這個節日原來不是我以為的那麼嚴肅,乃是個滑稽取樂的日子--它絕不會落在安息日敬拜祈禱的日子。根據以斯帖九章,他們也在這時節彼此贈送禮物,以及送禮物給窮人。
以斯帖列在猶太人聖經的「聖卷」部份,是當作傳說/故事(tale)的,猶太人每年的普珥節必讀,因為這故事說了普珥節的來歷。猶太人的Talmud鼓勵人在這節日喝醉,以致舌頭打結,講不清「哈曼受咒詛」和「末底改蒙福」才有趣,--因為希伯來文的「受咒詛」和「蒙福」發音相近。
所以JSB建議把以斯帖當作喜劇來讀,而他們的拉比註釋書Midrash也在這裡那裡穿插了不少荒謬的情節,凸顯出以斯帖記的滑稽鬧劇效果。根據Midrash的解釋,亞哈隨魯王叫瓦提實頭戴王后的冠冕,不穿別的東西出來,也就是吩咐她赤裸示眾,難怪她不從。
為了王的一夜「情」,候選王后的女子們住在某種閨房,用12個月來潔淨身體和香身,這純屬故事的誇張,是很不實際的荒唐事。第6章和7章中哈曼和王之間的誤會是故事高潮,這引起捧腹大笑。還有末底改天天在女院前邊行走,打聽以斯帖平安不平安,以斯帖怎麼可能隱瞞自己的猶太籍貫呢?
其它不可能的事還包括:猶太民族的人數那麼少,最後怎麼可能殺75,000敵人呢?哈曼為末底改製作的大木架竟有5層樓高,太誇張了。
JSB還指出,以斯帖中所有的人物描寫都用了諷刺手法:亞哈隨魯王是個丑角,一天到晚無所事事,不知怎樣才好,全看他的臣僕要如何,想都不想就把權柄拱手讓給別人。哈曼是個情緒很不穩定的自大狂,一天到晚只關心榮耀自己和羞辱仇敵。甚至英雄人物末底改和以斯帖,看起來也是沒有深度和不切實際。所以,你最好不要把這卷書當作歷史,把它作為喜劇就沒有問題。
劇中用的波斯宮廷背景是真的,卷中也有一些波斯字,但這件事大概是虛構的。JSB說,我們不知道歷史上有哪位波斯王中娶猶太人王后的,而且各位波斯王對於少數民族相當寬容,准許他們自治,允許被擄的猶太人回耶路撒冷搞建設,就是那段時期。無論是MT版本的亞哈隨魯王還是LXX版本的亞達薛西王,都不太可能同意發詔命滅絕猶太人口。
據說在波斯時期有不少希臘故事都是類似的題材:朝臣相爭啦,美女救百姓啦,某個古民族世仇啦,掩藏的身分啦,善的力量勝過惡的力量啦等等,把宮廷故事編成滑稽劇也很常見。Kugel博士總結說:
以斯帖記描寫了一個有些滑稽、但也不完全是幻想的波斯皇帝,一天到晚喝酒玩樂、享受無數的閨女。這人還有睡不著覺的時候,竟會叫僕人去找朝廷的歷史來讀給他聽,不知是否因為內容沉悶就可起到催眠作用?這人很容易被臣僕操縱,因為他們個個都比他精明,至少比他清醒。多虧這位皇帝這麼昏庸,女英雄主角以斯帖才有能力把猶太人社群從大壞蛋哈曼的手裡救出來。
JSB討論了這卷書沒有提到神,也沒有禱告,沒有描寫猶太人的飲食禁忌和端莊的傳統文化,以及不與異族通婚的律法要求等等問題。關於以斯帖嫁給非猶太人,拉比們怎麼解釋呢?說她在王的床上是完全被動的,或者實際上根本沒有圓房!還說她其實和但以理一樣,是要求並得到了潔淨的食物的--但這些情節不在聖經中。
MT希伯來版本的以斯帖記有禁食、但沒有禱告,LXX希臘版本中有禱告,也有提到神,格調完全和MT不同。我們不知道是LXX添加了宗教內容,還是MT故意為達到滑稽效果而改編、刪除了這些。考慮到有些情節滑稽到幾近淫蕩,也許不提宗教倒好,免得顯得不正經吧。
若說以斯帖記還有嚴肅的一面,那就是它是給散居外邦的猶太人寫的,起到了倡導民族意識和團結猶太人的作用。故事中除了提到猶大王耶哥尼雅被擄(二章),沒有提以色列的土地或聖殿。故事描寫了散居猶太人固有的困難,作為少數族裔,容易受到政治勢力和政府詔書的壓迫,缺乏自治權,靠外國王朝的恩惠和自己領袖的智慧度日,等等。
JSB的學者估計以斯帖記寫於主前四世紀,大概是波斯帝國末期或希臘帝國初期的作品。在這之前有另一個版本的末底改、以斯帖、哈曼傳說,也是講普珥節來歷,情節不同。
聖經固然都是神的啟示,但啟示的方法並不是千篇一律的講解歷史或宣道。以斯帖記給我們看到,神能夠透過民間故事傳說的方式來給祂的百姓凝聚力。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