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31, 2016

我是誰,能排拒神的工作呢?

Moen博士每天從聖經中取一個字,從原文角度去分析檢查和默想,挑戰我們的基督徒生活。我不必贊同他的每個意見,但很多時候我都能夠得到新鮮的思考題目,也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這裡是一個例子,我取自2008年10月29日Today's Word,翻成中文。更多的Moen靈修默想,請查看宣教日引中的讀經靈修部分。

使徒行傳十一章17節:神既然給他們恩賜,像在我們信主耶穌基督的時候給了我們一樣;我是誰,能攔阻神呢?

你如何確定誰在神的國度裡,誰不在呢?也許看看彼得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會對我們有好處。他在約帕城房頂上所學到的東西,今天對我們仍然適用。

彼得所見到的異像--從天上縋下來的大布,內中繫著各種動物--並非關乎飲食。儘管字面上好像如此,神主要不是指示彼得從此可以吃不潔淨的食物。這異像乃是關乎人,關乎宣教,關於神的恩典,不關乎動物。神透過這個異像來預備彼得,要他能夠明白,神要宣告祂接納外邦的百姓為義,無論他們原來的宗教信仰或傳統是甚麼,神要潔淨他們。彼得最後終於發現,原來彌賽亞的好消息延展到了猶太人以外的族群,恩典是給所有人的。

彼得怎會知道神的恩典是給了猶太人圈子以外的人呢?神用了一些明顯的外在記號,就是聖靈的臨在--他們聽見外邦人也說方言,稱讚神為大--這表明神接納了那些人。換句話,彼得看見聖靈降臨在外邦人身上,和五旬節降臨在猶太信徒身上一樣,這才想起他異像中所看到的那些「不潔的」動物,原來是神的恩典福音要臨到所有人,包括那些猶太人看來「不潔」的外邦人。他一看見神給他們同樣的方言恩賜,就明白自己不應該攔阻神的作為。

聖靈的明顯作為要求彼得放下猶太人的傳統思想,就是將外邦人排除在神恩之外的思想,這就開通了外邦人被接到以色列之樹的道路。彼得知道自己不是對此負責的人,所以說「我是誰,能夠攔阻神呢?」希臘文的語氣很強,ego tis emen字面是「我,誰是我?」

我們是誰?

我們今天面對了彼得在房頂上所遇到的同樣問題。我們也許不會因為割禮排斥別人,但我們有我們的條件列單,是嗎?比如受洗—甚至哪一種洗禮;教會管理體制;教會權柄;聖經翻譯;道德倫理規定等等;還有聖餐禮的意義;罪的定義;甚至政治、膚色、祖籍,都可能構成不與他們來往的原因。各種神學更是辨認彼得那塊大布上各種動物的有力工具,我們恐怕都會和彼得一樣,很快地說,「主啊,我從來都不和那些非正統的人打交道。」

在神的教會中,現在有很多彼得在我們中間。但是,你是誰?能夠確定誰在裡面,誰在外面?我們只有一個衡量準則,這準則不是看我是否宣布了接受耶穌作個人救主,乃要看我是否在生活中展現出有主同在,因為神所揀選的人,祂必與之同在。

且慢!不要去想說方言的事--那已經成為另外一種排斥別人的方法了。我是說看見神在人身上作工,讓人在品格上越來越像父神,別人就會看出來神的同在。神所接納的,祂要做工,別人沒有權力拒絕。

也許我們需要再問這個問題,省查自己對其他選民的接納態度。因為「我是誰,能攔阻神呢」?

Moen博士說得不錯,我應該相信神的工作。祂是胸懷寬廣的神,祂所接納的人,無論他們是甚麼宗派,政治和文化觀點和我有多麼不同,我們如果不介意和他們交往共事,就會看到神在他們身上做工,和在我們身上做工一樣。在我們決定論斷、排斥那些不順眼的人之前,問「我是誰」有好處。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