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到愛人如己或愛鄰舍,很多人腦中出現愛的對象,都是與自己同一族裔、性情或社會地位看上去和自己差不多的陌生人。當然,即使如此,提起信仰話題也不是那麼容易。
聽說有人在街頭傳福音,拿個卡片或硬幣遞給路人,其上印著「你在哪裡度過永生?」意思是要對方思考天堂地獄和死後歸宿問題。據說最大的愛心表現就是擔心別人死後會下地獄。不消說,這方法很笨。
我在神學院讀書時,有位教授來給我們講羅馬書。他建議我們不要問別人「你重生得救了沒有」這類問題。當然,對方也許不懂甚麼是「重生得救」,所以我大多問的是「你信耶穌嗎?」可在大多數場合,這樣的問話一般不適合作為開場白。
其實按我的經驗,你頭腦中越想要向對方傳「福音」,你談論基督徒信仰的機會恐怕就越小。為甚麼呢?因為你可能就不耐心聽對方的興趣話題,以為那是浪費時間,於是你們的對話就無法深入。另外,你越認為對方是局外人,你比他/她懂得多,就越沒有機會作你的偉大講演。
想想你頭腦中的張力:要麼你受到他們不良行為的影響,要麼你起來指證和傳道給他們,或你為了傳福音假裝是他們的朋友,實際並不關心他們的需要--這類關係大家都不愉快。那麼現在應該如何呢?恐怕要改變一下原則:不再分教內教外,問「決志」了沒有,只要一味地愛人如己。
Brian McLaren牧師舉了個例子:基督徒甲在中學教科學課程,帶領學生們做一個天文項目獲獎,某個學生的家長表示很感激老師的付出,基督徒甲於是自然地提到天文觀察最讓他感受到上帝臨在。話題既然到此,那位家長立即問「你是不是重生的基督徒?」因為她從小在教會長大,現在希望重新親近神,但不想作個「重生的」基督徒。
重生本身是沒有問題的,耶穌說跟隨他的人生命會被翻轉更新。但出於某些原因,用「重生」這個字來描述基督徒現在讓人想起的是愛論斷、狹隘、自大、偏執的宗教狂。重生的體驗是豐富的,並不是一個皮毛口號的「決志」禱告定歸宿而已。實際上,「你願意跟我來教會嗎」倒是個比「你決志禱告過沒有」更重要的問題。
換句話,當你知道某人希望更多地知道關於神的事,立即抓住機會向他傳某個「福音」不是最重要,因為你對「福音」理解恐怕已經不準確--福音並不是一套「接受」個人救主或「因信稱義」的步驟--那套步驟對於現代人好用,而對後現代的人來說,一般來說已不能引人歸主。
堅持現代觀念、拒絕後現代思潮的人要注意,耶穌或耶穌的門徒從來沒有宣講過「接受基督作個人救主」的福音,那個「四個屬靈原則」是幾十年前才出來的現代福音推廣工具--西方律法啦,步驟啦,簡單圖示啦,最後促請人作決志禱告。
那麼甚麼是福音呢?在羅馬帝國壓迫時代談上帝國度降臨很妥貼,現在與其講西方現代抽象概念,三一神論或絕對道德等等,耶穌所傳的天國其實已經降臨在人間,不是某個死後的去處。我們領人來到教會,鼓勵他們體驗基督徒的群體聯結,來參與我們的大使命宣教活動,進行信仰生活的對話,上帝自然會帶領。
上帝的國度也許有現在的語言:上帝的企業?上帝的網絡?上帝的互聯機制?或者你也可以強調上帝的家?上帝的故事?上帝的探索旅程?或上帝的音樂?生活實際中到處都有上帝的創造、上帝的好主意、上帝的藝術作品等等,只要保持對話,你總有機會談論上帝的恩典赦罪、基督的救贖。
對話是彼此勉勵更認識上帝的關鍵,不斷地溝通信念讓人不斷地開發我們每日神觀的多個面向--這樣的福音傳播沒有帶領數算多少人歸主的壓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