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10, 2010

健康的心理產生優良品行

艾克曼博士在北京講學的時候,他提供健康的人生價值觀培訓教材。其中一個反復解釋的觀念是:健康的心理產生有良好道德的人。也就是說,真誠、友善、平和、體恤這些跨越文化的普世公認的良好品質,一定來自健康美好的價值觀體驗。一個人所持有的價值觀不單是一套可以從課堂上學來的知識理念,它更是人們的成長背景所提供的無數圖畫,其中包括自我觀(identity)、世界觀(我生活在世界裏)、神觀。這些圖畫存在我們的本能意識裏,存在我們的情感中,甚至根深蒂固地存在我們一切的習慣性動作裏。可以說,若要糾正和改變一個錯誤的價值觀,必須改變頭腦中的一些含有錯誤價值觀的重要圖畫。下面摘自艾克曼博士《成爲合神心意》教材第五章。

在加拉太書第四章,保羅使用當時人們很熟悉的三幅生活圖畫作例子,來描述基督徒應有的心理。保罗雖然沒有用“心理”这个名詞,但他用當時的孩童、委任收養的成年兒子、和奴僕这三个社會制度和習俗,很好地作了説明。保羅与現今心理學領域的優秀專家一樣,用實例來傳達心理專業的信息。

信徒有哪些不健康的心理呢?就是人的原生家庭里存在的那些錯誤觀念,不應該帶到神的新家裏的。神的新家与我們地上的家對比起來全然不同,靈命成長的关鍵就是了解我們人際關係不甚健康的原生家庭与神的新家有何不同,而將神作爲自己原本至高的父。

4章1節:我說,那承受產業的,雖是全業的主人,但為孩童的時候,卻與奴僕毫無分别。

在保羅的時代裏,吩咐教訓要繼承產業的幼童与吩咐教訓奴僕没有分别,也就是説,初學走路的孩童要受嚴格的約束。所以,人在自己原生家庭里長大時常常是受到束縛的。

4章2節:乃在師傅和管家的手下,直等他父亲預定的時候來到。

在富有的家族裏,父親會定好在兒子二十嵗左右參與家業管理。只有到那時,兒子才被認爲是長大成人,有權買賣家產,人必須以他為成熟懂事相待。在那之前,他是孩子,不被信任,需要监护人。猜疑不信任是人際關係不健康的家庭里的特徵。所以,操縱加上不信任是不健康家庭的两项要素。但保羅是在談属靈的事,不是談家務事:

4章3節:當我們為孩童的時候,受管於世俗小學之下,也是如此(被这世界的條條框框所束縛)。

保羅說當我們靈裏面好像初學步的孩童時,或是未信主時,我們受世俗初階原則的轄制。有哪些原則呢?根據歌羅西书二章後半部份,世俗有三项基本原则:賺取你應得的份;受痛苦好叫神憐憫你;以及不可嘗、不可摸、以免危險。這三項世俗的原則顯出我們舊眼光中的宗教信仰。

第一,賺取你應得的份,此觀念与基督教信仰绝对相抵触。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是不能赚取的,只能由神白白地賜给你。聖經告訴我們,我们從神那裏白白得到了不該得的禮物。但我若凡好事都以爲是自己競爭賺取來的,凡壞事就怨天尤人,能出什麽好的品格呢?

第二,假如你讓自己受苦,那么神可能會憐憫你,这是十分錯誤的神觀。因为祂本來有豐富體諒憐憫心腸,你不必使用手段引起祂的同情。有的人迷信,以爲苦待自己才會引起神的注意,但聖經上說神已經關切愛惜每个人。錯誤的神觀使人與祂疏遠,不依靠祂而依靠自己,不僅行爲無法完美,更是神所看為不義的。

第三,遵守不可摸、不可嘗等等規條,以爲如此可以确保平安无事。似乎禁止生命中美好的事物,禁性、禁止享受美食、或是守黄道吉日,就能夠掌控神的祝福。保羅說這叫作受奴役或受轄制。

“受管”或被轄制都是依赖。一個人如果要靠别人告訴應該如何感覺、思考、或當做的事,那就好像是個奴隸。聖經裏說你若想要讓一個奴隸成爲兒子,就像對兒子一样嬌养愛護即可(箴29章19-21節)。你打奴隸使他順服,等於对他說,“不要思想,别成熟,就照我說的做”。神卻决定要我們做祂的兒子,所以愛我們,好叫我們順服祂。

4章4-7節:及至時候滿足...你們既為兒子,神就差他兒子的靈進入你們的心,呼叫:阿爸!父!可見,從此以後,你不是奴僕,乃是兒子了;既是兒子,就靠著神為後嗣。

保羅說如果我們在属靈上還是像孩童一般,就好像留在一个受嚴厲控制、和猜疑不信任的家庭環境裏。如果我信主後還是我行我素,要等待神的責罰才認定是祂有帶領,怎麽會有興旺基督家業的主動和熱忱呢?這在心理学和在家庭治療輔導上稱爲依赖性奴役。依赖性奴役是不健康的心理,它使人無意中养成懶惰胡混、漫不經心的習慣,因爲反正有人發號施令。

聖靈要我們向父神存著坦然安心和受到肯定的心理,感受如同聖子。就如加拉太書四章1-11節所述,我們不應該繼續感覺自己像小孩子一樣地受控、依赖、和不被信任,倒要心意更新變化,像個真正的主人翁。

4章9-11節:現在你們既然認識神,更可說是被神所認識的,怎麼還要歸回那懦弱無用的小學,情願再給他作奴僕呢? ...我為你們害怕、惟恐我在你們身上是枉費了工夫。

使人得救的福音改變人的自我觀,因此有轉變不健康心理的大能,只要我們勇於信靠基督、來到天父面前與祂建立深厚的感情。這是保羅對加拉太信徒的期望,也是聖靈對我們做工的目標。基督是神家裏健康的典範,所以我們需要效法神兒子的心思和情感。

2 comments:

  1. How much Christian faith supposed to change people's behavior, but unless our emotions/feelings become healthy/restored, we wouldn't have much change. Any objections?

    ReplyDelete
  2. Actually unhealthy people have good characters too. It is just when examining bad behaviors, they all sourced from unhealthy values and wrong perspectives.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