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9, 2010

宣教:介紹一本發人深省的好書

我每次乘坐飛機到地球的另一邊去,時差總是好幾天倒不過來。晚上10點鐘困得要命,睡到2點鐘就醒了,然後每一、兩個小時上一趟廁所,上幾次廁所天就亮了。有時乾脆就開燈拿本書出來看,好在不和別人住一個房間,所以不影響別人。這次我擕帶的書是一位天主教的宣教士,Vincent J. Donovan神父于1978年寫的《Christianity Rediscovered》。這人曾到非洲東部的坦桑尼亞去向那些遊牧部落的馬賽人傳福音,經歷有趣極了,我抽空就讀,剛剛讀完,感到非寫出來分享不可。

在Donovan之前,宣教士早已到了東非。一百多年前還是奴隸制,宣教士們帶著銀錢從阿拉伯奴販手裏贖買了大批的奴隸,讓他們成爲自由人。這些人沒有文化,於是辦了不少學校,教小孩子讀書識字,給他們講聖經道理,為他們取新的基督徒名字,大衛啦,保羅啦。這些人需要醫藥衛生服務,宣教士開辦了醫院,醫生、護士都是基督徒,還有院牧慰問病人。那些宣教士(都是按立的神父)經常開車把病人送往醫院。

只是Donovan發現一個嚴重問題:誰也沒有機會和病人講上帝的事,或者談談福音!那些孩子們離開學校以後,除了擁有一個基督徒的名字以外,沒有人再來敬拜基督和上帝,沒有人繼續以活躍的信心禱告上帝,沒有自己的教會和彼此相交的團契。也難怪,那些學校請的教師可不是基督徒,也不是宣教士!他們教孩子念聖經,也教算數和語文,以及一切文明社會需要的知識,但這都屬於福音預工而已。Donovan決定採用新的策略到馬賽人的部落裏去傳福音:不辦學校,也不辦醫院,專門宣講上帝的道,幫助那些人建立自己的教會!

Donovan找到馬賽一個部落的頭人,在所有長老面前説明來意,得到全面支持。“好啊,每週一次,早上牲畜出欄之前衆人聚集聼你講,你怎麽早不來呢”?Donovan又找到另外一個部落,反應也是類似。如此他順利地安排自己每天早晨到不同的部落去講道,用一年功夫把福音真理的方方面面講給六個部落的人聼。然後請他們決定是否願意受洗!

在馬賽人的群體生活語言裏,沒有個人人格/創造/恩典/自由/精神/不朽/道德等等概念。福音沒法按照西方的神學和教義版本照搬過去。--你怎麽為他們解釋自己一個人離開地獄去天堂這碼事?難怪那些基督教的學校教師不能把孩子們教育成基督徒,一百多年了宣教士還是在宣教基地附近轉悠,不能像保羅似的傳完了福音就離開。所以Donovan每次宣講一課,都需要戴上部落人的眼鏡重新看過,用人家能聼得懂的語言來講。比如,非洲人的神觀是遙不可及、不可得罪、甚至可恨的,所以他們理解神的創造和大能比較容易,而神不斷做工、在人内心改變心意的細緻功夫就得格外去解釋説明。

西方人接受主是個人的事,而馬賽人的部落卻不容你只為其中一部份“合格的”人施洗。頭人對Donovan說,你為什麽要把我們分開呢?我們一整年聼你教導,你不在的時候也在火堆旁談論。不錯我們這群人裏頭有懶惰的,可是我們中間一向有能幹的人來幫助他們,不錯我們當中有人信心不大,可是我們也有信心很大的人一直在幫他們啊!你能把懶惰的、小信的、笨的人都趕出去嗎?我從頭一天就代表他們説話,現在還是如此,所以我可以代表全部落的人宣告“我們信”。Donovan很受震撼,當下意識到不同文化對福音的回應方式是不同的,於是同意為全部落的人施洗。

Donavan意識到,他找頭人和長老就等於找到全部落的人。假如他起初找的是部落中另外的人,或許他能夠成功帶領那人信主,卻不可能有機會得著整個部落,甚至那部落可能會起來憎恨和抵擋!Donavan還提到,在馬賽部落中直接做青少年和兒童工作,從孩子們著手來開始傳福音也不明智,因爲青少年在馬賽人的部落中有嚴明的工作責任和地位,你把願意信主的孩子變成與自己社區文化之外人,格格不入,成爲遭排斥的outcasts of the community。

人們常說,那些非洲部落對福音好沒有興趣啊,that makes it so hard for an individual in it to be a Christian,信了主的人在裏面很難站得穩哩。那還用説?

引領個人歸主是一向是教會的宣教政策,不光天主教和基督教一貫如此,至今我們所有的宣教培訓都以此為主導。西方的社會是個人主義文化的社會,歸主和建立與神關係必須是個人的,這與他們強烈的個人自由平等意念息息相關。然而在群體文化的非洲社會裏,頭人的“代表”群體觀念,和其他人那“不由自主的”現實感受,都讓個人決志歸主的行動流於形式,失去實質的意義。其實反省華人歸主,情形也有類似之處。我們可以擧出無數的例子,説明那些深感不由自主的兒童、青少年、打工者等等,他們的信徒生活是何等地好像逆流而上。(有本書《Following Jesus without Dishonoring Your Parents》或許你可以去買來讀。)反過來,假如一個家庭的父親或母親要讓全家受洗,包括他們的孩童,好像保羅遇到的那個獄卒,我們會接受嗎?大概不會,華人教會大多要求孩子到一定年齡自己要求受洗才算數。

解決個人罪咎、追求個人道德聖潔也同樣是滿有西方文化特點的運動,無論是非洲人還是亞洲人,恐怕都對此動力缺缺,因爲“聖潔”意思不是歸屬神,而是追求個人的行爲完美。比如公司給你提供的圓珠筆不要拿回家來用等等,信徒的完美行爲增加個人的光榮,對周圍的人似乎毫無影響。西方的宣教士將此個人主義特色的運動帶到其它文化中,在理論上和架構上都給基督教加上了洋教的色彩,雖然願望良好,卻不是吸引群體文化的民衆歸主的主要動力。

我覺得Donavan說得很實際,我曾經研究過聖經中的“聖潔”一字,得到結論簡單説來就是:聖徒、聖潔並非行爲完美,乃是歸屬基督、分別為聖的心態。題目太大,以後慢慢分享。

Donavan指出西方教會被兩個偶像迷住,一方面是個人主義:個人的得救、個人與神的關係,強調個人的見證等等,一點都不講究建立個福音環境啦什麽的。另一方面是喜愛機構,凡事機構化。所以宣教每到一處,從福音預工開始,非建立自己宗派特定的教會結構不算完成任務。如此有些宣教工場幾十年還是宣教工場,其實是宣教士做教會牧養工作。我覺得Donavan提出的問題令人深省。…

3 comments:

  1. 或許,向孩子傳福音的確不如向家長傳福音有效。從注重學業表現的文化中悔改,家長可以影響一家人,孩子向家長作個人見證卻難上加難。立志跟隨耶穌、甚至去作宣教士的孩子常常發現最激烈的反對是來自家長,而不是外人。

    ReplyDelete
  2. This book challenged Christians' understanding of salvation. In thinking of repenting from a negative culture, or to change to a new value system, it has to be from top down, I am afraid never bottom up. Personal influences to own family and kids always easier than to your work/church environment, unless you are a boss/pastor/elder/president/group leader etc. So, let's go ahead work on our own family and relate like our Trinitarian God, trusting and merciful and patient and honoring etc. :)

    ReplyDelete
  3. The gospel message that centered around personal sins is quite individual orientated, built around assumption that there exists such things as personal freedom and choices.

    To Asian, or Chinese, there better be a modification on view of sin: Asian vew sins as not so much individual but as communal and relational. People simply do not understand it in personal terms(the evangelists always have to convince people that they have personal sins/bad behaviors first, which is offensive to many people, and easily led conversation astray from core gospel message). But people have no problem understand that everybody have relational issues and have sinned against each other.

    To be saved from such relational problems will indeed a good news for Asian, and people would be eager to learn what part they can do as a person. If the motivation is "do your own part imitate God, like He treats you, you treat others" that's a very noble and worthwhile goal to persue in any community, much better than to make self a model of outstanding conducts.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