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第2章記載,耶穌的母親首先發現,在所參加的婚宴上,主人的喜酒用完了。她顯得很着急,為這事去找耶穌。她可不是一般的客人,她大大方方地指使人家的佣人呢。她兒子耶穌帶了好幾個新近跟隨的門徒來赴宴…她感到她兒子耶穌有能力、也應該出頭幫忙的時候到了。事實證明馬利亞的判斷和溝通能力都相當不錯,焉知不是聖靈的引導?經過協商,耶穌幫助窘迫的家庭解圍,大家歡喜享用上等好酒,耶穌在門徒眼前第一次顯出他那恩惠、仁慈、用愛心成全人的榮耀。
我說是經過了協商,因爲起初耶穌似乎表示他的時候還沒有到。“婦人,我與你有甚麼相干?…”。這句猶太人的慣用語,在希臘原文裏只有四個字,直譯:What me and you?意思必須看上下文而定。有時候是請您甭管我事的意思,而不是說咱們二人沒有關係。比如馬太、馬可、路加多次記載污鬼對耶穌說“我與你有什麽相干”的話。然而,在士師記11章12節,耶弗他卻用這個短語來詢問緣由,意思是你凴什麽(來攪擾我)?聖經學者N.T. Wright和黃迦勒牧師都把耶穌這句話翻譯成“這與我、與你有什麽相干”?what’s that got to do with you and me?意思咱們現在是否不必管這件事。這和接下去的“我的時候還沒有到”連得很好。
我們知道耶穌説這話並非動用上帝的主權宣告祂的時候還沒有到,或者對母親表示一個很確定的不同意,皆因2章4節前面是個問句,而後面2章11節是個肯定的陳述句: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如果“這與我、與你有什麽相干”是個真正的問句,要聼對方答案,而不是我們通常所想的反問句,指望著對方給一個否定的答案,那麽後面跟著的那句話,“我的時候還沒有到”,本來是解釋這句問話的緣由,意思就是協商討論了。好像說,我們一定要干預這件事嗎?還不到時候吧?--我覺得這樣理解更加合理。
如果耶穌的母親不迫切,或不認爲必要,門徒也沒有想要觀看彌賽亞遇到這情形會如何反應,那麽就算是耶穌的時候還沒有到。耶穌母親的反應?聽憑主人家蒙羞、新人變成話柄萬萬不行!對於辦喜事的人家來説,這是個糟糕透頂的失誤。可是馬利亞大概對於耶穌善解人意的個性已經有足夠的了解,她不由分説分派了佣人聽從耶穌。如果他實在不肯做什麽,so be it,事情不會變得更糟,請求是耶穌母親為迦拿那家人力所能及的。
順便說一句,耶穌稱母親為“婦人”,這樣稱呼在當時人的習慣用法上並沒有不尊敬的味道,根據上下文該翻譯為“母親”才合適。新譯本和現中譯本就翻譯成母親。有的解經把耶穌說的這句話解釋成:耶穌拒絕肉身的母親地位,她竟想越權指揮神子的行動怎麽行?宣告“我的時候還沒有到”!結果後來還是行了第一個神跡,證明出自己的神性。這個解釋把耶穌描述得自相矛盾、前後不一致、以自我為中心,而不是愛。我曾寫過一篇神的榮耀就是祂的慈愛,耶穌的第一件神跡顯出他的榮耀,那榮耀不是別的,正是一份彎下腰照顧卑微、成人之美的那種慈愛。
耶穌拯救了誰?那個辦喜事的人家。他們的罪過就是沒有計劃好筵席,以致對客人(包括耶穌)招待不周。這實在不是什麽大事,可是後果極其嚴重,丟面子到了極點。多虧耶穌的母親代求,也多虧耶穌施恩,否則豈不是落下一生的笑柄?在幾個門徒的眼裏,這彌賽亞君王和其他的王可真是太不一樣了--他善解人意,而不是興師問罪,指揮別人圍著自己團團轉。除了水變酒是個意外的事,這恐怕也是個不小的意外哩。
我們如果遇到這種事情恐怕都不會有這麽大的同情關注。耶穌,以及他裏面的父神,卻顯然不輕看任何人為任何事向祂發出的呼求。不用説耶穌的母親求情,那家人家恐怕早就心裏面叫苦連天了,父豈不知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