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萬聖夜”(Halloween),又到了trick-or-treat的日子,大小孩子穿著鬼怪服裝,在夜幕降臨時挨家討糖果,所以我借機再談談地獄觀念。我曾總結過一篇耶穌關於地獄的教導,本文取自Patheos信仰對話網站,聖經與文化專欄。
Lewis曾說過,但凡關於魔鬼和地獄的想法,人們有兩種錯誤:第一種是否認和不信,第二種是對於撒旦及其爪牙的某種過多的不健康興趣,後者在美國基要派和福音教會中大大流行。每年一到萬聖節期間就大搞另類聚會,叫做地獄樓(一種huanted attractions)或審判樓。
地獄樓大多在美國東北部和北部的一些州。成千上萬的青少年和十一、二歲的孩子,每年十月份都排很久的隊,花錢去受驚嚇一場,算是很奇怪的一種娛樂性福音活動。這個題材的活動有很多花樣:乘坐稻草車去地獄一遊,一個由鬼魔導遊的墓地瀏覽,一個恐怖的火車之旅等等。這些表演有三樣是共同的,一是許多小短劇,都是些令人毛骨聳然的死亡造型和可怕的刺激場面,好像肥皂劇一樣。有吸煙引起的癌症死亡,有學校槍殺案,有青少年自殺,有撞車、殘殺式的墮胎、同性戀青少年死於愛滋病等等,各種家庭悲劇:家暴、離婚、性虐待(包括亂倫)等等。二是這些短劇的目的是表現聖經中所說“罪的工價乃是死”,不僅是這個世界的身體死亡,還有在地獄中的永遠刑罰。
地獄一般是個漆黑的、煙氣彌漫、氣味難聞的房間,用高強閃光燈照射在尖叫著的受折磨靈魂上。三是聽見耶穌的呼召,有時候一個人扮演耶穌親自出現在眼前,請那些懼怕的人來相信他。
這樣的活動有商業的一面,幾千教會每年都需要很多專門的材料和資源才搞得成地獄樓。Colarado有家公司專為牧師出版各種資料,教人如何在青少年的福音活動中建立各種恐怖小景,最後來到耶穌面前。只要花幾百塊錢就可以辦了。
神學歷史教授Timothy George說,這些關於地獄的短劇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講解所不知道的東西,落入了最糟糕的神學試探,就是聖經中沒有講而隨意發揮。神學應該在啟示的範圍之內來作,可是現代的地獄樓所表演的,有90%是臆測,不是聖經所說的。他說我們不排除有些年輕人可能從這種鬼故事中找到了真正的信心,可他們所得到的總的說來是一個扭曲的福音。那些肆意做這類表演的人隨便切割,拿著一些嚴肅的、有永恒後果的事情給人洗腦。George教授嚴重懷疑,這種做法連老撒旦都不會生氣,因為它知道,接受主而不做門徒培訓是沒有實際效果的福音,這些娛樂式的傳福音,很少(如果不是沒有)帶來真正的生命回轉。
Biblical or not, everybody has his/her own ideas/views of God. Even you have never entered a seminary, you have had your theology. This is a site for anybody who is interested in reading and sharing their evangelical theology understandings. Christianity is not just about what you do, or what you know, it is about what you FEEL! For God's love is to be felt.
Thursday, October 31, 2013
Tuesday, October 29, 2013
歌曲:我知誰掌管明天
這是一首信心之歌,願我們每個神的兒女每天都能從心底唱出來,彼此鼓勵。
一. 我不知明日將如何
每時刻安然度過
我不求明天的陽光
因明天或轉陰暗
我不為將來而憂慮
因我知主所應許
今天我必與主同行
祂深知前途光景
(副歌)
許多事明天將臨到
許多事難以明瞭
但我知主掌管明天
祂必要領我向前
二. 我不知明日將如何
或遭遇貧苦飢餓
那看顧麻雀的恩主
必隨我時刻看顧
我前程雖經歷水火
或快樂或有災禍
但我主引導我路途
祂寶血將我塗抹
(副歌)
Saturday, October 26, 2013
賴特:《新約與神的子民》
賴特(N.T. Wright)所寫的《The New Testament and the People of God》一書已經翻譯成中文了!陳濟民院長和曾思瀚博士都為中文版寫了序言。陳院長表揚了賴特在新約神學和歷史研究中的貢獻,特別提到Wright本人所說的話:我告訴學生們,我教他們的起碼有20%是錯的,但我並不知道那20%是什麽。這話聽來可能有點怪,但陳院長指出,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有20%是錯的,應該求神幫助我們謙卑,並帶著分辨的心不斷學習。我舉雙手贊成這話。
下面內容是從曾教授為本書寫的序言取出:重新認識教會在上帝故事中的位置。
賴特大概是21世紀最重要的神學家之一,他的貢獻不單在新約聖經神學的領域,還有對歷史耶穌與保羅的探索。他對教會一般信徒的影響也非常深遠,他一直活躍在教會圈子,在英國聖公會的講臺上擔任主教,因此能夠平衡學術研究和廣大非學術世界。本書是賴特眾多作品和寫作中迄今最具影響的著作,我想向華人世界引介。
《新約與神的子民》一書寫於1992年,是賴特其他所有著作(包括對耶穌和保羅的研究)的基礎。雖然本書如此晚才出現在華人世界,我們還是必須好好消化此書,這樣才能享受賴特營養均衡的豐富筵席,不會只是去吃一些七零八碎的零食。華人世界對賴特的誤解,多半源自不認識(或不夠努力去認識)他的理論和神學基礎。那些批評賴特的人士,未經消化、理解、反省,就對賴特大肆攻擊,他們整整落後了二十幾年。結果,喧嚷的多是些毫無根據、錯誤、誤導的訊息。
認真閱讀本書,才能全面認識賴特,而不是用他作品的一些零碎片段來支撐我們的議論。更重要的是,賴特這本書影響了神學。他的聖經神學創造出一個符合歷史的大框架(metanarrative),使我們在詮釋新約的時候,可以把新舊約放在適當的位置上。
賴特如何引導讀者追尋故事與世界觀的真理?他乃是借著故事,以敘事的方法來建構聖經神學。當賴特這樣做的時候,他是盡其所能地避免以過度的命題方式來建構聖經神學。為了建立他的基礎,他使用眾多的資料來源,重新建構第一世紀上帝百姓的世界觀。他得到的圖畫是一幅包含了許多分岔的豐富拼圖,而不是堅持某種劃一的看法。
賴特的描繪是始於對世界觀的討論。要建立這個必要的整體故事,先得闡釋“基督信仰”的世界觀。賴特一方面拒絕無神論的世界觀,另一方面拒絕自然神論的世界觀。賴特把這個故事類比為五幕戲劇:創造、墮落、以色列、耶穌、以及新約作為第五幕戲的起頭部分。
賴特講述這個故事,是把猶太教安插在希臘羅馬世界裏。這一步驟對於追溯基督教如何從被擄之後的猶太教演化出來很重要。他所描繪的猶太世界,不是一團和氣的某種理想世界,而是多元的猶太教、各種黨派之間關系緊張的世界。第二聖殿時期的研究並不常被華人世界註意,其中的黨派之爭可能相當激烈。與此同時,他們的宗教信仰又常常使他們與羅馬人起沖突。這幅畫面可不是我們一般以為的無憂無慮的世界,這種不安不快的狀態爆發了公元70年的猶太革命。猶太人的信仰基礎是在聖殿敬拜獨一的真神,這位神呼召他們與外邦人分別出來,生活在亞伯拉罕之約的應許下。神掌管歷史,會讓以色列復興,這是大有盼望的。
根據賴特,基督教的故事建構在上述基礎之上。這幅重建的畫面不是把猶太教和基督教截然分開,而是使教會緊緊地連結於以色列救恩歷史。故事的重構,顯示在新約故事與其它猶太故事有許多相似之處。基督教是猶太教的再生。
對華人教會許多較少思考的讀者來說,賴特的著作似乎就是回到歷史上遙遠的地方,但實際上復雜得多。傳統上神學都是化為命題處理,現今采取故事進路卻剛好可以補充。其實故事也具有命題的成分。賴特指出整體性的架構,有助於澄清本來難以解釋的細節,只是需要大量的歷史資料來支撐。這樣的努力幫助讀者超越“確定”與“懷疑”的張力。華人教會傾向於追尋並宣告絕對的“確定”答案,不喜歡發問或被問,並且認為有標準答案是理所當然,這是因為西方宣教士創立華人教會的時候,把西方基要主義對抗世俗現代主義的模式也帶來了。我們全盤接受了基要主義,深信不疑,發展成今日的華人教會。賴特在這方面,不論是在牧養上還是在知識上真是幫了我們大忙。從靈命塑造的角度看,過於確定或過於懷疑對信心都沒有幫助。擺脫確定論,信心使信徒一步步走向對神的信靠。擺脫了懷疑論,信心使信徒忠實地尋求神。
重要的是,賴特的聖經故事框架蘊含基督教的倫理:我們在世上的身份,應該是這故事的體現。本書是講述《新約與神的子民》的故事,很多人不理會這些嚴肅的主題,但假如上帝的故事是從創造、墮落、以色列、到基督,這就是我們的故事,那麽世人應該能從我們的生活看見這故事以不同的形式重新演繹出來。教會(特別是華人教會)是否在世上具有能見度?當教會為世人有目共睹時,究竟是否為好的見證,能夠領人歸主,把原本不在上帝故事中的那些人帶進來?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處理的重要議題。
下面內容是從曾教授為本書寫的序言取出:重新認識教會在上帝故事中的位置。
賴特大概是21世紀最重要的神學家之一,他的貢獻不單在新約聖經神學的領域,還有對歷史耶穌與保羅的探索。他對教會一般信徒的影響也非常深遠,他一直活躍在教會圈子,在英國聖公會的講臺上擔任主教,因此能夠平衡學術研究和廣大非學術世界。本書是賴特眾多作品和寫作中迄今最具影響的著作,我想向華人世界引介。
《新約與神的子民》一書寫於1992年,是賴特其他所有著作(包括對耶穌和保羅的研究)的基礎。雖然本書如此晚才出現在華人世界,我們還是必須好好消化此書,這樣才能享受賴特營養均衡的豐富筵席,不會只是去吃一些七零八碎的零食。華人世界對賴特的誤解,多半源自不認識(或不夠努力去認識)他的理論和神學基礎。那些批評賴特的人士,未經消化、理解、反省,就對賴特大肆攻擊,他們整整落後了二十幾年。結果,喧嚷的多是些毫無根據、錯誤、誤導的訊息。
認真閱讀本書,才能全面認識賴特,而不是用他作品的一些零碎片段來支撐我們的議論。更重要的是,賴特這本書影響了神學。他的聖經神學創造出一個符合歷史的大框架(metanarrative),使我們在詮釋新約的時候,可以把新舊約放在適當的位置上。
賴特如何引導讀者追尋故事與世界觀的真理?他乃是借著故事,以敘事的方法來建構聖經神學。當賴特這樣做的時候,他是盡其所能地避免以過度的命題方式來建構聖經神學。為了建立他的基礎,他使用眾多的資料來源,重新建構第一世紀上帝百姓的世界觀。他得到的圖畫是一幅包含了許多分岔的豐富拼圖,而不是堅持某種劃一的看法。
賴特的描繪是始於對世界觀的討論。要建立這個必要的整體故事,先得闡釋“基督信仰”的世界觀。賴特一方面拒絕無神論的世界觀,另一方面拒絕自然神論的世界觀。賴特把這個故事類比為五幕戲劇:創造、墮落、以色列、耶穌、以及新約作為第五幕戲的起頭部分。
賴特講述這個故事,是把猶太教安插在希臘羅馬世界裏。這一步驟對於追溯基督教如何從被擄之後的猶太教演化出來很重要。他所描繪的猶太世界,不是一團和氣的某種理想世界,而是多元的猶太教、各種黨派之間關系緊張的世界。第二聖殿時期的研究並不常被華人世界註意,其中的黨派之爭可能相當激烈。與此同時,他們的宗教信仰又常常使他們與羅馬人起沖突。這幅畫面可不是我們一般以為的無憂無慮的世界,這種不安不快的狀態爆發了公元70年的猶太革命。猶太人的信仰基礎是在聖殿敬拜獨一的真神,這位神呼召他們與外邦人分別出來,生活在亞伯拉罕之約的應許下。神掌管歷史,會讓以色列復興,這是大有盼望的。
根據賴特,基督教的故事建構在上述基礎之上。這幅重建的畫面不是把猶太教和基督教截然分開,而是使教會緊緊地連結於以色列救恩歷史。故事的重構,顯示在新約故事與其它猶太故事有許多相似之處。基督教是猶太教的再生。
對華人教會許多較少思考的讀者來說,賴特的著作似乎就是回到歷史上遙遠的地方,但實際上復雜得多。傳統上神學都是化為命題處理,現今采取故事進路卻剛好可以補充。其實故事也具有命題的成分。賴特指出整體性的架構,有助於澄清本來難以解釋的細節,只是需要大量的歷史資料來支撐。這樣的努力幫助讀者超越“確定”與“懷疑”的張力。華人教會傾向於追尋並宣告絕對的“確定”答案,不喜歡發問或被問,並且認為有標準答案是理所當然,這是因為西方宣教士創立華人教會的時候,把西方基要主義對抗世俗現代主義的模式也帶來了。我們全盤接受了基要主義,深信不疑,發展成今日的華人教會。賴特在這方面,不論是在牧養上還是在知識上真是幫了我們大忙。從靈命塑造的角度看,過於確定或過於懷疑對信心都沒有幫助。擺脫確定論,信心使信徒一步步走向對神的信靠。擺脫了懷疑論,信心使信徒忠實地尋求神。
重要的是,賴特的聖經故事框架蘊含基督教的倫理:我們在世上的身份,應該是這故事的體現。本書是講述《新約與神的子民》的故事,很多人不理會這些嚴肅的主題,但假如上帝的故事是從創造、墮落、以色列、到基督,這就是我們的故事,那麽世人應該能從我們的生活看見這故事以不同的形式重新演繹出來。教會(特別是華人教會)是否在世上具有能見度?當教會為世人有目共睹時,究竟是否為好的見證,能夠領人歸主,把原本不在上帝故事中的那些人帶進來?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處理的重要議題。
Thursday, October 24, 2013
生命在於運動
我們很多人在生病的時候恐怕都忘記這句名言。特別是患了重病、身體軟弱的時候。其實,頭疼發燒的時候不是不能到陽光下做體操,或做一些其它的深呼吸運動的,事實上,活動一下加快痊愈。即使是患了癌症,治療很辛苦,各種形式的運動仍然會抑制癌腫生長,對增強治療果效有幫助。以下資料摘譯自Santa Barbra Issels Integrative Oncology的網站,供您參考。
堅持運動或開始運動對於癌症治療大有幫助,其益處包括:改善生活品質,增加體能,減少疲憊,降低焦慮,增加自尊和自信等等。你需要一個比較強壯的體魄,運動給你提供一個工具,讓你感覺好一些。如果再加上正確、良好的營養,你會發現你很久沒有感覺那麽好了。
當然,無論你是在治療期間還是在緩解期間,開始每天鍛鍊之前總要先問問醫生,這很重要。他/她能夠針對你的情況給你提供一些建議,哪一種運動會對你比較好。有效的常規運動是健康的良好基礎的重要部分,不僅改善你當下的健康,也改善你未來的健康!
有人甚至提出,鍛練就是你所尋找的“靈丹妙藥”,不僅抑制各種慢性疾病的發展,甚至阻擋癌腫的蔓延。身體的活動給你的思想和身體提供一個幾乎是萬能的保健藥品。鍛練身體會促進免疫系統的健康,增強精神促進體力的積極作用,減輕精神壓力,控制體重等等。常常讓身體有足夠的活動是防癌和降低癌症復發機會的有效方法之一。
你知道上帝給你預備的身體免疫系統比很多醫藥都更有效嗎?除非你過份地忽略它的需要,無知地允許過多的毒素積存在身體裡,它是很不容易敗退下來的!
堅持運動或開始運動對於癌症治療大有幫助,其益處包括:改善生活品質,增加體能,減少疲憊,降低焦慮,增加自尊和自信等等。你需要一個比較強壯的體魄,運動給你提供一個工具,讓你感覺好一些。如果再加上正確、良好的營養,你會發現你很久沒有感覺那麽好了。
當然,無論你是在治療期間還是在緩解期間,開始每天鍛鍊之前總要先問問醫生,這很重要。他/她能夠針對你的情況給你提供一些建議,哪一種運動會對你比較好。有效的常規運動是健康的良好基礎的重要部分,不僅改善你當下的健康,也改善你未來的健康!
有人甚至提出,鍛練就是你所尋找的“靈丹妙藥”,不僅抑制各種慢性疾病的發展,甚至阻擋癌腫的蔓延。身體的活動給你的思想和身體提供一個幾乎是萬能的保健藥品。鍛練身體會促進免疫系統的健康,增強精神促進體力的積極作用,減輕精神壓力,控制體重等等。常常讓身體有足夠的活動是防癌和降低癌症復發機會的有效方法之一。
你知道上帝給你預備的身體免疫系統比很多醫藥都更有效嗎?除非你過份地忽略它的需要,無知地允許過多的毒素積存在身體裡,它是很不容易敗退下來的!
Monday, October 21, 2013
自閉症患者的苦惱
你認識家裏有特殊需要兒童的人嗎?我讀一個朋友的博客常常很受啟發教育,因為她的兒子有特殊的需要。她看見和思考很多我們不看不想的事情,也分享其他人的有關文章。以下是一位家長為自己孩子所寫的感受:請你想想看…
想想你出生的時候,人家很挑剔地研究你、評估你整個人。你說話的方式、行為舉止、你的人格都被看成有問題,需要糾正,那是什麽感覺?想想假如是你從小被人當著你面談論,好像你聽不見他們說話似的,你即使有時不完全聽得懂,卻知道那些話的背後隱藏的情緒,失望、擔心、憤怒等等,只是你並不明白是為什麽,你會有什麽感受?然後再想想,如果你實際上明白他們所說的每句話、每個字,只是不會講出來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言行,是什麽感受?如果你從小長大,相信自己的存在讓別人不自在、痛苦、和憂傷,你會有什麽感覺?
想想看,假如你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就被光線、或聲音、或觸摸、氣味、味道,某些別人不在意、你卻受不了的東西折磨,還有時你能夠強烈感受到別人感受不到的能量場,卻覺得困惑和受不了,你在艱難困苦中哭泣的時候,別人卻發怒,告訴你其實什麽事情都沒有,不要再哭,你會是什麽感覺?想想你最後終於找到合適的字眼說出你的感受時,別人誤解你,向你發怒,告訴你說話的聲調不對,或太大聲太小聲,你盡量按照人家指示的方式說話,可是無論你怎麽努力,你說得總是不太“正確”,那是什麽感覺!
試著想像一下,假如你鼓足勇氣和別人說話,僅僅被嘲笑、不理睬、或讓你走開,你是什麽感覺。你也想要有好朋友和他要好,或到別的小朋友家過夜,可是你總沒有機會。不管你怎麽努力,沒有人願意和你一起玩,你也不知道是為什麽。你想要表示友好的姿態總是被人看做敵意。你看別人互相捶了肩膀之後總是哈哈大笑,可到你這麽做的時候就不行了,他們帶你到校長辦公室去挨批評,甚至校長威脅要把你開除。你會感覺如何?你想參與別人的談話,可是你一開口,別人就都不講話,還很驚訝地瞪著你,甚至有人煩惱和生氣,你會感覺如何?
試想一下,如果讓你開心的東西別人都嘲弄,或者拿走不讓你開心,你是什麽感覺?比如你喜歡跳上又跳下,這個動作能讓你安靜下來,可是你卻為此遭到斥責,你感到希奇有趣的東西別人都覺得奇怪而嘲笑,然後你又不會組織字句來解釋或抗議,你會是什麽感覺?或者你能夠說出來,卻引起別人不高興,威脅要懲罰你,比如那有權柄在你以上的人說,如果不乖就要送你去住精神病院,只是你根本不記得應該怎樣叫做乖?花一分鐘真的想想那個感受吧!想想看需要幫助是怎樣的滋味,必須依賴那些傷害你、背叛你、對你生氣的人又是怎樣的感受?
健康的人最好學習體諒別人的難處,全文可讀http://www.huffingtonpost.com所載的文章。
想想你出生的時候,人家很挑剔地研究你、評估你整個人。你說話的方式、行為舉止、你的人格都被看成有問題,需要糾正,那是什麽感覺?想想假如是你從小被人當著你面談論,好像你聽不見他們說話似的,你即使有時不完全聽得懂,卻知道那些話的背後隱藏的情緒,失望、擔心、憤怒等等,只是你並不明白是為什麽,你會有什麽感受?然後再想想,如果你實際上明白他們所說的每句話、每個字,只是不會講出來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言行,是什麽感受?如果你從小長大,相信自己的存在讓別人不自在、痛苦、和憂傷,你會有什麽感覺?
想想看,假如你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就被光線、或聲音、或觸摸、氣味、味道,某些別人不在意、你卻受不了的東西折磨,還有時你能夠強烈感受到別人感受不到的能量場,卻覺得困惑和受不了,你在艱難困苦中哭泣的時候,別人卻發怒,告訴你其實什麽事情都沒有,不要再哭,你會是什麽感覺?想想你最後終於找到合適的字眼說出你的感受時,別人誤解你,向你發怒,告訴你說話的聲調不對,或太大聲太小聲,你盡量按照人家指示的方式說話,可是無論你怎麽努力,你說得總是不太“正確”,那是什麽感覺!
試著想像一下,假如你鼓足勇氣和別人說話,僅僅被嘲笑、不理睬、或讓你走開,你是什麽感覺。你也想要有好朋友和他要好,或到別的小朋友家過夜,可是你總沒有機會。不管你怎麽努力,沒有人願意和你一起玩,你也不知道是為什麽。你想要表示友好的姿態總是被人看做敵意。你看別人互相捶了肩膀之後總是哈哈大笑,可到你這麽做的時候就不行了,他們帶你到校長辦公室去挨批評,甚至校長威脅要把你開除。你會感覺如何?你想參與別人的談話,可是你一開口,別人就都不講話,還很驚訝地瞪著你,甚至有人煩惱和生氣,你會感覺如何?
試想一下,如果讓你開心的東西別人都嘲弄,或者拿走不讓你開心,你是什麽感覺?比如你喜歡跳上又跳下,這個動作能讓你安靜下來,可是你卻為此遭到斥責,你感到希奇有趣的東西別人都覺得奇怪而嘲笑,然後你又不會組織字句來解釋或抗議,你會是什麽感覺?或者你能夠說出來,卻引起別人不高興,威脅要懲罰你,比如那有權柄在你以上的人說,如果不乖就要送你去住精神病院,只是你根本不記得應該怎樣叫做乖?花一分鐘真的想想那個感受吧!想想看需要幫助是怎樣的滋味,必須依賴那些傷害你、背叛你、對你生氣的人又是怎樣的感受?
健康的人最好學習體諒別人的難處,全文可讀http://www.huffingtonpost.com所載的文章。
Friday, October 18, 2013
怎樣叫作“耶和華與他同在”?
在網上看到一位靈恩教會牧師的文章,我看還不錯。我們在聖經中常常讀到“耶和華/主與某人同在”這樣的字樣。“同在”真是一個抽象的、看不見的事情嗎?讓我們來看看聖經到底是怎樣描述主的同在的。
撒上十八12-14是一個交叉對偶結構,重點描寫的將掃羅和大衛對比,並且指明耶和華和誰同在。在中心13節,掃羅和大衛這兩人是分開的。
12:掃羅懼怕大衛;因為耶和華離開自己,與大衛同在。
13:所以掃羅使大衛離開自己,立他為千夫長,他就領兵出入。
14:大衛做事無不精明,耶和華也與他同在。
Warnock牧師從聖經前後文一共總結出10點同在的標記,第9條我改了一下,和你分享,請您看看是不是這樣。我估計有人會說這是“成功神學”,批評的人也歡迎您提出不同的解釋。怎樣知道耶和華與你同在呢?
一、上帝賜給你成功。你看,大衛做千夫長和領兵出入,做事無不精明,就是因為耶和華與他同在。當然你也許可以辯論說,大衛做事精明在先,耶和華與他同在是後來的,但中文翻譯為“也”的那個連接符號,表明這兩件事是同時觀察到的,不是不相幹的湊巧。創卅九的約瑟更明顯,耶和華與他同在,他就百事順利,並且連他主人都看見“耶和華使他手裡所辦的盡都順利”。想必那時的人見誰興旺發達都會得出結論,耶和華與那人同在!希西家王也類似,列王記作者寫道:耶和華與他同在,他無論往何處去盡都亨通(王下十八7)。
二、別人喜歡你,稱讚你。我們看到,列王作者花了不少篇幅描寫民眾愛戴大衛。眾百姓和掃羅的臣僕無不喜悅啦,婦女們歡喜打鼓、歌唱舞蹈啦,等等。
三、有人不喜歡你和怕你。這些人大多出於嫉妒和不服氣,就像掃羅。
四、上帝給你很多恩惠來顯明他的喜悅。比如約瑟,耶和華與他同在,向他施恩,也就是使他在司獄的眼前蒙恩。
五、別人信任你。約瑟得到主人的信任,在困境中也得到司獄的信任,後來得到法老的信任等等,都是在印證上帝的同在。
六、你有響亮的名聲。比如約書亞,聖經上說耶和華與約書亞同在,他的聲名就傳揚遍地(書六27)。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人家的事工有大名聲,就評頭品足,不相信是神和他們同在。
七、旁邊的人,特別是家人,和你一同分享益處。喇合得救不是她自己而已,挪亞也一樣,上帝的施恩往往臨到不僅僅是一個人,乃是所有這人所在意和掛心的人。
八、上帝堅立你所說的話。聖經上記著,耶和華與年輕的撒母耳同在,使他所說的話“一句都不落空”,甚至全以色列都知道耶和華立他為先知了。(撒上三)。若沒有上帝為他成就,百姓憑什麽要聽年輕的撒母耳呢?
九、有神跡奇事伴隨著你。聖經人物所經歷的都很神奇,你如果也經歷到許多奇妙的事,那就表明上帝的同在!
十、在新約中,上帝與你同在的一個重要標記就是,大批的人跟著你信主。比如徒十一21節,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
當然,我們不能反過來說,凡沒有上述任何一樣的就沒有主和他同在。願主和你同在!
撒上十八12-14是一個交叉對偶結構,重點描寫的將掃羅和大衛對比,並且指明耶和華和誰同在。在中心13節,掃羅和大衛這兩人是分開的。
12:掃羅懼怕大衛;因為耶和華離開自己,與大衛同在。
13:所以掃羅使大衛離開自己,立他為千夫長,他就領兵出入。
14:大衛做事無不精明,耶和華也與他同在。
Warnock牧師從聖經前後文一共總結出10點同在的標記,第9條我改了一下,和你分享,請您看看是不是這樣。我估計有人會說這是“成功神學”,批評的人也歡迎您提出不同的解釋。怎樣知道耶和華與你同在呢?
一、上帝賜給你成功。你看,大衛做千夫長和領兵出入,做事無不精明,就是因為耶和華與他同在。當然你也許可以辯論說,大衛做事精明在先,耶和華與他同在是後來的,但中文翻譯為“也”的那個連接符號,表明這兩件事是同時觀察到的,不是不相幹的湊巧。創卅九的約瑟更明顯,耶和華與他同在,他就百事順利,並且連他主人都看見“耶和華使他手裡所辦的盡都順利”。想必那時的人見誰興旺發達都會得出結論,耶和華與那人同在!希西家王也類似,列王記作者寫道:耶和華與他同在,他無論往何處去盡都亨通(王下十八7)。
二、別人喜歡你,稱讚你。我們看到,列王作者花了不少篇幅描寫民眾愛戴大衛。眾百姓和掃羅的臣僕無不喜悅啦,婦女們歡喜打鼓、歌唱舞蹈啦,等等。
三、有人不喜歡你和怕你。這些人大多出於嫉妒和不服氣,就像掃羅。
四、上帝給你很多恩惠來顯明他的喜悅。比如約瑟,耶和華與他同在,向他施恩,也就是使他在司獄的眼前蒙恩。
五、別人信任你。約瑟得到主人的信任,在困境中也得到司獄的信任,後來得到法老的信任等等,都是在印證上帝的同在。
六、你有響亮的名聲。比如約書亞,聖經上說耶和華與約書亞同在,他的聲名就傳揚遍地(書六27)。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人家的事工有大名聲,就評頭品足,不相信是神和他們同在。
七、旁邊的人,特別是家人,和你一同分享益處。喇合得救不是她自己而已,挪亞也一樣,上帝的施恩往往臨到不僅僅是一個人,乃是所有這人所在意和掛心的人。
八、上帝堅立你所說的話。聖經上記著,耶和華與年輕的撒母耳同在,使他所說的話“一句都不落空”,甚至全以色列都知道耶和華立他為先知了。(撒上三)。若沒有上帝為他成就,百姓憑什麽要聽年輕的撒母耳呢?
九、有神跡奇事伴隨著你。聖經人物所經歷的都很神奇,你如果也經歷到許多奇妙的事,那就表明上帝的同在!
十、在新約中,上帝與你同在的一個重要標記就是,大批的人跟著你信主。比如徒十一21節,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
當然,我們不能反過來說,凡沒有上述任何一樣的就沒有主和他同在。願主和你同在!
Tuesday, October 15, 2013
談談全然敗壞的教義
什麽是聖經真理呢?是教義嗎? “人人都犯了罪”必須發揮成“全然敗壞論”才是聖經真理嗎?今天我要來討論一下全然敗壞論的聖經根據,特別要您看看幾處不支持全然敗壞的內容。哈哈,哪壺不開提哪壺!
先看這句,保羅有一句稱贊弟兄的話:弟兄們,我自己也深信你們是滿有良善,充足了諸般的知識,也能彼此勸戒(羅十五14)。這可與偉大的西敏斯特信條6章5點抵觸:這種人性的敗壞,亦留在重生之人身上,直到今生的終結。可是您認為保羅會支持這全然敗壞論?
希西家在生病的時候對主痛哭說:耶和華啊,求你記念我在你面前怎樣存完全的心,按誠實行事,又做你眼中所看為善的(王下廿3)。他顯然不認為自己全然敗壞,也不認為生病是因罪受到懲罰等等。
詩篇中歌唱,且不說大衛唱“論到世上的聖民(屬神的民),他們又美又善,是我最喜悅的”(十六3),他也聲稱自己追求良善(卅八20),並且無論誰唱那詩,都受到鼓勵,在任何環境中都追求良善。這和咱們西敏斯特信條所念的形成鮮明對照:“由於本源腐敗,我們完全不願意行善,不能行善,並且被改造成為一切良善的反面,又全心傾向一切邪惡的事,就不斷行惡犯錯”(第6章4點)。
大家認為這合乎事實嗎?聖經根據我看了,羅五6、七18、八7和西一21等等。無非提到人的軟弱、身不由己、體貼肉體、不能服神的律法、有許多惡行等等,其實用“人人都犯了罪”就可以概括。我的感覺不是這樣糟,有很多人都很善良,包括不信的人。盡管罪孽壓頭,仍然努力追求向善,互相勉勵。大衛有詩篇唱:我們的兒子從幼年好像樹栽子長大;我們的女兒如同殿角石,是按建宮的樣式鑿成的(一四四篇12節)。這哪裡有全然敗壞論的影子呢?
亞伯拉罕向上帝為所多瑪求情的對話很有意思:無論善惡,你都要剿滅嗎?假若那城裡有五十個義人,你還剿滅那地方嗎?不為城裡這五十個義人饒恕其中的人嗎?將義人與惡人同殺,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這斷不是你所行的。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嗎?…
我很佩服亞伯拉罕的信心,他相信上帝的良善!他相信上帝行公義,也就是說祂不會不分青紅皂白,把所有人都當作全然敗壞而剿滅。這可與西敏斯特信條沖突!其中15章4點寫著:任何小罪都不會因為小而不被定罪,同樣,任何大罪都不會因為大而使誠心悔改的人不獲赦免。(“定罪”的意思被加爾文主義者解釋為上帝要判人下地獄。)只是,聖經中明明說有不致於死的罪!
現在談談亞伯拉罕所提到的“義人”,其中我們後來知道是包括了亞伯拉罕的侄兒羅得。他為什麽會被稱為義?也許我們可以猜測,亞伯拉罕每次獻祭敬拜的時候,羅得都跟著一起獻一份。不過聖經上沒有寫。聖經只寫了主的使者去拜訪所多瑪時,他主動接待他們,並且不容鎮上的人對客人胡作非為。
加爾文主義者怎麽解釋羅得的稱義呢?他們說他當然是認罪悔改和表示願意信靠上帝了,也叫做重生了。亞伯拉罕,希西家王,詩篇作者都是“重生”的,因為一個未重生的人是與神為敵的,由於上述聖經人物沒有與上帝為敵,所以可以確定是重生了。也許您會覺得有些好笑,這不是環形推理嗎?到底是根據行為斷定一個人有沒有重生,還是根據他是否已重生來知道他能否行善?可是重生據說必須建立在悔改認罪的基礎之上,只有重生的人才能信主,所以咱們的加爾文主義者就必須證明,羅得和亞伯拉罕都曾經認罪請求過上帝赦免。這很難吧?不怕,只要有信心,從經文中自然領會這個意思,不用聖經作者明文說。哈哈!
很好,羅得的行為證明他已經重生,如果重生就標誌著被上帝接納,那羅得被上帝接納的事別的宗派不用重生的教義也可以同意。咱們不必繞一大圈來證明人的全然敗壞。人的全然敗壞論不是福音的必要部分,我們完全可以從修復關係的角度談福音。我不是說重生的教義錯,但它決不是得到救恩的全部途徑。
有人認為不提人的全然敗壞就不能傳真正的福音,這人應該提出聖經的例子,比如使徒和耶穌使用了全然敗壞論來佈道等等,您恐怕找不到。我看了兩處聖經:一處天使告訴尚未信主的哥尼流,你的禱告和你的賙濟達到神面前,已蒙記念了。後來彼得也確認,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你想哥尼流在信主前是向誰禱告呢?反正主聽見了!第二處是保羅在雅典的佈道信息,沒有告訴人他們拜偶像是罪,勸人認罪,反倒說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神並不監察那罪。這和咱們很多人心目中的“正統做法”形成鮮明對照--告訴他們神不會白白饒恕過犯!
其實使徒傳福音的例子中是找不到從談論罪來切入話題的樣本的,更不要說全然敗壞論。偏偏我們現在有人喜歡攻擊別人,認為不認罪就不算信,信了也是信的假福音。他們為什麼要堅持那麼狹隘的神學呢!他們高舉教義,不看聖經。但人人都犯了罪,需要上帝的饒恕,也需要他人的饒恕,這就可以介紹耶穌的福音了,並不需要多說。
先看這句,保羅有一句稱贊弟兄的話:弟兄們,我自己也深信你們是滿有良善,充足了諸般的知識,也能彼此勸戒(羅十五14)。這可與偉大的西敏斯特信條6章5點抵觸:這種人性的敗壞,亦留在重生之人身上,直到今生的終結。可是您認為保羅會支持這全然敗壞論?
希西家在生病的時候對主痛哭說:耶和華啊,求你記念我在你面前怎樣存完全的心,按誠實行事,又做你眼中所看為善的(王下廿3)。他顯然不認為自己全然敗壞,也不認為生病是因罪受到懲罰等等。
詩篇中歌唱,且不說大衛唱“論到世上的聖民(屬神的民),他們又美又善,是我最喜悅的”(十六3),他也聲稱自己追求良善(卅八20),並且無論誰唱那詩,都受到鼓勵,在任何環境中都追求良善。這和咱們西敏斯特信條所念的形成鮮明對照:“由於本源腐敗,我們完全不願意行善,不能行善,並且被改造成為一切良善的反面,又全心傾向一切邪惡的事,就不斷行惡犯錯”(第6章4點)。
大家認為這合乎事實嗎?聖經根據我看了,羅五6、七18、八7和西一21等等。無非提到人的軟弱、身不由己、體貼肉體、不能服神的律法、有許多惡行等等,其實用“人人都犯了罪”就可以概括。我的感覺不是這樣糟,有很多人都很善良,包括不信的人。盡管罪孽壓頭,仍然努力追求向善,互相勉勵。大衛有詩篇唱:我們的兒子從幼年好像樹栽子長大;我們的女兒如同殿角石,是按建宮的樣式鑿成的(一四四篇12節)。這哪裡有全然敗壞論的影子呢?
亞伯拉罕向上帝為所多瑪求情的對話很有意思:無論善惡,你都要剿滅嗎?假若那城裡有五十個義人,你還剿滅那地方嗎?不為城裡這五十個義人饒恕其中的人嗎?將義人與惡人同殺,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這斷不是你所行的。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嗎?…
我很佩服亞伯拉罕的信心,他相信上帝的良善!他相信上帝行公義,也就是說祂不會不分青紅皂白,把所有人都當作全然敗壞而剿滅。這可與西敏斯特信條沖突!其中15章4點寫著:任何小罪都不會因為小而不被定罪,同樣,任何大罪都不會因為大而使誠心悔改的人不獲赦免。(“定罪”的意思被加爾文主義者解釋為上帝要判人下地獄。)只是,聖經中明明說有不致於死的罪!
現在談談亞伯拉罕所提到的“義人”,其中我們後來知道是包括了亞伯拉罕的侄兒羅得。他為什麽會被稱為義?也許我們可以猜測,亞伯拉罕每次獻祭敬拜的時候,羅得都跟著一起獻一份。不過聖經上沒有寫。聖經只寫了主的使者去拜訪所多瑪時,他主動接待他們,並且不容鎮上的人對客人胡作非為。
加爾文主義者怎麽解釋羅得的稱義呢?他們說他當然是認罪悔改和表示願意信靠上帝了,也叫做重生了。亞伯拉罕,希西家王,詩篇作者都是“重生”的,因為一個未重生的人是與神為敵的,由於上述聖經人物沒有與上帝為敵,所以可以確定是重生了。也許您會覺得有些好笑,這不是環形推理嗎?到底是根據行為斷定一個人有沒有重生,還是根據他是否已重生來知道他能否行善?可是重生據說必須建立在悔改認罪的基礎之上,只有重生的人才能信主,所以咱們的加爾文主義者就必須證明,羅得和亞伯拉罕都曾經認罪請求過上帝赦免。這很難吧?不怕,只要有信心,從經文中自然領會這個意思,不用聖經作者明文說。哈哈!
很好,羅得的行為證明他已經重生,如果重生就標誌著被上帝接納,那羅得被上帝接納的事別的宗派不用重生的教義也可以同意。咱們不必繞一大圈來證明人的全然敗壞。人的全然敗壞論不是福音的必要部分,我們完全可以從修復關係的角度談福音。我不是說重生的教義錯,但它決不是得到救恩的全部途徑。
有人認為不提人的全然敗壞就不能傳真正的福音,這人應該提出聖經的例子,比如使徒和耶穌使用了全然敗壞論來佈道等等,您恐怕找不到。我看了兩處聖經:一處天使告訴尚未信主的哥尼流,你的禱告和你的賙濟達到神面前,已蒙記念了。後來彼得也確認,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你想哥尼流在信主前是向誰禱告呢?反正主聽見了!第二處是保羅在雅典的佈道信息,沒有告訴人他們拜偶像是罪,勸人認罪,反倒說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神並不監察那罪。這和咱們很多人心目中的“正統做法”形成鮮明對照--告訴他們神不會白白饒恕過犯!
其實使徒傳福音的例子中是找不到從談論罪來切入話題的樣本的,更不要說全然敗壞論。偏偏我們現在有人喜歡攻擊別人,認為不認罪就不算信,信了也是信的假福音。他們為什麼要堅持那麼狹隘的神學呢!他們高舉教義,不看聖經。但人人都犯了罪,需要上帝的饒恕,也需要他人的饒恕,這就可以介紹耶穌的福音了,並不需要多說。
Sunday, October 13, 2013
耶穌:房角石和絆腳石的隱喻
耶穌是講故事的高手。他講了不少故事給那些不信他的法利賽人與文士聽,然後影射他們說:“經上記著: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甚麼意思呢?凡掉在那石頭上的,必要跌碎;那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路廿17-18)。昨天遇到一個人看不懂耶穌說的這句話,於是決心查考一番,在這裡作一個報告。
首先談談場合,耶穌講的故事涉及信不信神兒子的問題。葡萄園的園主不被園戶接待,園戶不僅不把應當給的奉上,反而狂妄地殺了園主的兒子。馬可、馬太、路加都引用了詩篇一一八篇22-23節,“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主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然後各自用不同的筆觸來加以說明解釋。除了三位福音書作者,彼得和保羅也一字不差地引用了這兩節經文,應用在耶穌身上,請看 彼前二6-8和羅九33。這說明這首著名的彌賽亞詩從基督信仰的初期就為廣大信徒所熟悉,相信是應驗在耶穌身上的一首詩歌。
羅馬書大概是這幾卷新約書卷中最早寫成的一卷,保羅並沒有提房角的頭塊石頭,只提到絆腳的石頭。九章31-33節: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義,反得不著律法的義。這是甚麼緣故呢?他們正跌在那絆腳石上。就如經上所記:我在錫安放一塊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這裏保羅混合引用了以賽亞書八14-15與廿八16,但他引用的不是MT版本,乃是LXX版本。我把LXX版本的經文列在下面。
賽八14-15的英文翻譯:if anyone trusts in him, he shall be to thee for a sanctuary; and ye shall not come against him as against a stumbling-stone, neither as against the falling of a rock: but the houses of Jacob are in a snare, and the dwellers in Jerusalem in a pit. 中文意思即“凡信靠他的人,祂(萬軍之耶和華)必成為你們的聖所,你們必不致於抵擋祂如同抵擋一塊絆腳石,或如同抵擋一塊掉下的石頭。但雅各家卻在圈套中,耶路撒冷的居民卻住在坑中”。比較就知道,LXX這句話的寫法和MT是相反的:MT是寫主必然向以色列兩家作絆腳石,把他們絆倒,而LXX是寫信靠主的人必不致於如此。兩個版本所要表達的意思其實大致一樣:拒絕信靠的人,或抵擋的人,必要絆倒、跌碎或被砸爛。
賽廿八16的英文翻譯:Therefore thus says the Lord, even the Lord, Behold, I lay for the foundations of Zion a costly stone, a choice, a corner-stone, a precious stone, for its foundations; and he that believes on him shal,l by no means be ashamed. 意即,“我為錫安安放一塊所選擇、所寶貴的房角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所以你查看以賽亞書這句話,主耶和華在這裏說他為錫安安放的是寶貴的房角基石,而不是絆腳石啊,保羅怎麽可以把房角石改成絆腳石呢?--因為他在論證以色列人的不信。對於拒絕相信倚靠耶穌的以色列人來說,按照另一段經文賽八15,就是抵擋絆腳石。
彼得也引用了賽廿八16,說不定是受到保羅話的影響,他開始把房角石和絆腳石放在一起談論,或是試圖解釋保羅的話。彼前二6:經上說,看哪,我把所揀選、所寶貴的房角石安放在錫安;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接著解釋道,“所以,他(指主耶穌)在你們信的人就為寶貴,在那不信的人有話說: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又是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他們既不順從,就在道理上絆跌”。意思耶穌對信的人是房角基石,對不信的人就成了絆腳石。
根據馬可記載,耶穌引用了詩一一八之後就問聽者“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可十二10-11)?馬可指出,祭司長和文士們看出這比喻是指著他們說的,意思他們聽懂,知道耶穌對這經文的應用:他含蓄地宣告了自己的彌賽亞角色,以及暗示他們抵擋了上帝的兒子,日後要受到審判。
馬太的記錄和馬可大致一樣,但中間多了兩句耶穌說的話。廿一章42-45節:“…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所以我告訴你們,神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誰掉在這石頭上,必要跌碎;這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聽見他的比喻,就看出他是指著他們說的”。除了43節是進一步將所引的經文直接應用在不信的聽者身上,44節還引用了以賽亞書八章15節。路加也一樣,他記下耶穌的反問,“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是甚麼意思呢?然後解釋:“凡掉在那石頭上的,必要跌碎;那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廿16-18)。馬太和路加所引用的賽八15都是LXX,因為只有LXX提到抵擋落下的石頭,結果當然是砸得稀爛。
馬太和路加所提“掉在那石頭上”跌碎卻有點蹊蹺,因為賽八15寫的是在石頭上絆倒,不是掉在石頭上。我仔細看了希臘原文,原來是中文翻譯的問題。Pipto的確有從高處落下的意思,但從直立忽然倒下也是這個字,雖然英文都是fall on something,中文對前者要翻譯成掉在某處,對後者卻要翻譯成被某物絆一倒。我想路加和馬太的中文都應翻譯成:凡絆在那石頭上的必要跌碎…。
從我們今天的情形來看,對於信的人來說,耶穌是教會群體的房角石/基石,但對於不信的人來說,由於我們不是猶太人,所以恐怕談不上“絆倒”。耶穌被大祭司、文士、法利賽人棄絕,是他們所丟棄的石頭,也成了他們和一切拒信的猶太人的絆腳石。我相信馬太、馬可、路加都是這個意思,保羅在論證以色列人的不信時也是這個意思。只有彼得前書的作者是泛泛地談論信與不信,可能將保羅的話應用到不信的外邦人身上。不過考慮到早期的宣教並非到外邦人中間去開布道會,乃是在猶太人會堂傳復活的耶穌是彌賽亞,彼得書信中“不信”的人恐怕還是指猶太教徒--他們不信耶穌是彌賽亞。
首先談談場合,耶穌講的故事涉及信不信神兒子的問題。葡萄園的園主不被園戶接待,園戶不僅不把應當給的奉上,反而狂妄地殺了園主的兒子。馬可、馬太、路加都引用了詩篇一一八篇22-23節,“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主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然後各自用不同的筆觸來加以說明解釋。除了三位福音書作者,彼得和保羅也一字不差地引用了這兩節經文,應用在耶穌身上,請看 彼前二6-8和羅九33。這說明這首著名的彌賽亞詩從基督信仰的初期就為廣大信徒所熟悉,相信是應驗在耶穌身上的一首詩歌。
羅馬書大概是這幾卷新約書卷中最早寫成的一卷,保羅並沒有提房角的頭塊石頭,只提到絆腳的石頭。九章31-33節: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義,反得不著律法的義。這是甚麼緣故呢?他們正跌在那絆腳石上。就如經上所記:我在錫安放一塊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這裏保羅混合引用了以賽亞書八14-15與廿八16,但他引用的不是MT版本,乃是LXX版本。我把LXX版本的經文列在下面。
賽八14-15的英文翻譯:if anyone trusts in him, he shall be to thee for a sanctuary; and ye shall not come against him as against a stumbling-stone, neither as against the falling of a rock: but the houses of Jacob are in a snare, and the dwellers in Jerusalem in a pit. 中文意思即“凡信靠他的人,祂(萬軍之耶和華)必成為你們的聖所,你們必不致於抵擋祂如同抵擋一塊絆腳石,或如同抵擋一塊掉下的石頭。但雅各家卻在圈套中,耶路撒冷的居民卻住在坑中”。比較就知道,LXX這句話的寫法和MT是相反的:MT是寫主必然向以色列兩家作絆腳石,把他們絆倒,而LXX是寫信靠主的人必不致於如此。兩個版本所要表達的意思其實大致一樣:拒絕信靠的人,或抵擋的人,必要絆倒、跌碎或被砸爛。
賽廿八16的英文翻譯:Therefore thus says the Lord, even the Lord, Behold, I lay for the foundations of Zion a costly stone, a choice, a corner-stone, a precious stone, for its foundations; and he that believes on him shal,l by no means be ashamed. 意即,“我為錫安安放一塊所選擇、所寶貴的房角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所以你查看以賽亞書這句話,主耶和華在這裏說他為錫安安放的是寶貴的房角基石,而不是絆腳石啊,保羅怎麽可以把房角石改成絆腳石呢?--因為他在論證以色列人的不信。對於拒絕相信倚靠耶穌的以色列人來說,按照另一段經文賽八15,就是抵擋絆腳石。
彼得也引用了賽廿八16,說不定是受到保羅話的影響,他開始把房角石和絆腳石放在一起談論,或是試圖解釋保羅的話。彼前二6:經上說,看哪,我把所揀選、所寶貴的房角石安放在錫安;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接著解釋道,“所以,他(指主耶穌)在你們信的人就為寶貴,在那不信的人有話說: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又是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他們既不順從,就在道理上絆跌”。意思耶穌對信的人是房角基石,對不信的人就成了絆腳石。
根據馬可記載,耶穌引用了詩一一八之後就問聽者“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可十二10-11)?馬可指出,祭司長和文士們看出這比喻是指著他們說的,意思他們聽懂,知道耶穌對這經文的應用:他含蓄地宣告了自己的彌賽亞角色,以及暗示他們抵擋了上帝的兒子,日後要受到審判。
馬太的記錄和馬可大致一樣,但中間多了兩句耶穌說的話。廿一章42-45節:“…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所以我告訴你們,神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誰掉在這石頭上,必要跌碎;這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聽見他的比喻,就看出他是指著他們說的”。除了43節是進一步將所引的經文直接應用在不信的聽者身上,44節還引用了以賽亞書八章15節。路加也一樣,他記下耶穌的反問,“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是甚麼意思呢?然後解釋:“凡掉在那石頭上的,必要跌碎;那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廿16-18)。馬太和路加所引用的賽八15都是LXX,因為只有LXX提到抵擋落下的石頭,結果當然是砸得稀爛。
馬太和路加所提“掉在那石頭上”跌碎卻有點蹊蹺,因為賽八15寫的是在石頭上絆倒,不是掉在石頭上。我仔細看了希臘原文,原來是中文翻譯的問題。Pipto的確有從高處落下的意思,但從直立忽然倒下也是這個字,雖然英文都是fall on something,中文對前者要翻譯成掉在某處,對後者卻要翻譯成被某物絆一倒。我想路加和馬太的中文都應翻譯成:凡絆在那石頭上的必要跌碎…。
從我們今天的情形來看,對於信的人來說,耶穌是教會群體的房角石/基石,但對於不信的人來說,由於我們不是猶太人,所以恐怕談不上“絆倒”。耶穌被大祭司、文士、法利賽人棄絕,是他們所丟棄的石頭,也成了他們和一切拒信的猶太人的絆腳石。我相信馬太、馬可、路加都是這個意思,保羅在論證以色列人的不信時也是這個意思。只有彼得前書的作者是泛泛地談論信與不信,可能將保羅的話應用到不信的外邦人身上。不過考慮到早期的宣教並非到外邦人中間去開布道會,乃是在猶太人會堂傳復活的耶穌是彌賽亞,彼得書信中“不信”的人恐怕還是指猶太教徒--他們不信耶穌是彌賽亞。
Thursday, October 10, 2013
LXX:新約作者所讀的聖經
上個月我寫了一篇介紹七十士譯本的文章。本文內容取自Peter Enns博士的文章Bible of the First Christians翻譯過來。他的訪談式介紹更加完整。
在新約成書之前,最早的基督徒所讀的聖經(即新約作者和初期教會所讀的聖經)是舊約的一個希臘文譯本,我們一般把那個譯本叫做七十士譯本(LXX)。想想看,新約作者不是讀希伯來版本的舊約,而是讀一個翻譯本,並且是很不完美的翻譯!
就在上帝預備要向人啟示他自己,要告訴世人耶穌基督的福音的時候,他應該安排使用原文的聖經啊,免得翻譯有錯誤或失落了什麽,是不是?那是咱們的想法。或許上帝對於準確的詞匯或語法沒有那麽嚴格的要求?
為什麽用羅馬數字LXX(70)來代表這個譯本呢?傳說主前三世紀,有72個文士在72天之內奇跡般地翻譯出摩西五經。但事實上,有些書卷是主前三世紀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翻譯的,有些書卷則很晚,恐怕到主後二世紀才在巴勒斯坦地區翻譯出來。有的書卷,比如撒母耳記或耶利米書,不是從標準的希伯來版本翻譯成的,而是從不同的版本而來。
另外,大多數人以為LXX所含的書卷和我們手上的一樣,可實際上LXX還包括了不少希臘文寫成的書卷。也就是說,那些書卷不是從希伯來文或亞蘭文翻譯的。我們後來把那些經卷叫做“次經”,可是所有那些經文都對於希臘化的猶太教和早期基督教發展起過重大作用。新教的信徒不知道那些書卷損失太大了。
所以,LXX實際上並不只是“舊約的翻譯本”,那是很不準確的說法。另外,起初LXX只是指摩西五經,可是到了主後三、四世紀,俄立金等等教父已經用LXX來指所有的希伯來文聖經書卷翻譯本了,即現在我們所知道的舊約希臘譯本。
這件事為什麽重要呢?因為對於起初幾個世紀的基督徒來說,舊約就是LXX譯本,而不是我們現在的神學院和大學所集中研討的標準希伯來文舊約(MT馬索拉文本)。並且,初代的基督徒把LXX當作神所默示的!怪不得我們注意到新約作者引用舊約的時候,很多都是從LXX的字句而來,而不是從MT的舊約而來。很多人不知道這一點,總以為LXX只不過是MT的翻譯而已。
如果初代教會的聖經是LXX,那麽這個很重要的歷史細節對於歷史學家也很重要。希臘文聖經是猶太人歷史的一部分,也是基督教歷史的一部分。為什麽我們不研究和發掘LXX呢?咱們只是把它當作MT的一個翻譯版本,什麽時候希伯來文看不懂,就參考一下希臘文譯本,不然的話可能根本不知道LXX。自從發現了死海古卷,大量的研究和比較發現,那些文學結構不同的LXX書卷其實是從比MT更早期的一個版本翻譯過來的。也就是說,MT似乎是在LXX文本的基礎之上有神學和文學的發展。
怎麽知道呢?舉一個例子,大衛和歌利亞戰鬥的故事,LXX比MT短了一半,少了很多細節,比如大衛給哥哥送食物,和聽見歌利亞挑戰時的反應,以及詢問除掉歌利亞的報答等等。另外還有大衛和約拿單結盟,以及掃羅受到邪靈攪擾的事,都不在LXX版本之內。顯然不是翻譯文士不慎遺漏了這些情節,乃是這些情節尚未寫出來的時候,就被翻譯成希臘文了。 另一個例子:耶利米書31章27-34節那段預言,MT版本強調,盡管以色列民不聽從,神仍然向他們信實。32節說,“我雖作他們的丈夫,他們卻背了我的約”,意思我雖然向他們保持忠信,他們卻背約。可是在LXX版本中(這段話編排在38章),我們卻讀到:“因為他們不守我的約,我就不理他們”。結果,新約希伯來書的作者引用的是LXX的經文,說“因為他們不恆心守我的約,我也不理他們”(八9),來強調神在舊約中“不理”悖逆不信的猶太人。
所以,我們宗教改革之後的新教信徒,雖然自認為是尊重希伯來文的MT舊約,把希臘原文的經卷都列為次經,卻並沒有那麽真正關注這些經文的早期版本,是不是呢?初期教會奉LXX為神的啟示,到第五世紀耶柔米要把LXX翻譯成拉丁文的時候,他發現LXX和MT版本不同,於是決定采用MT的原文來作為拉丁教會的“第一正典”,從此開始和LXX分道揚鑣。到了改教時期,新教把拉丁教會的“第二正典”徹底擯棄,現在只有東正教仍然持守完整的LXX的希臘版本為最高權威。
從1947年發現死海古卷,新教的聖經學者才開始留意新約和那些次經/偽經書卷的歷史環境和源頭。經文鑒別學發現LXX原來並不是翻譯文士的胡亂修改,MT版本原來也沒有像耶柔米所想的那麽“原始”,比起LXX,只是作過了大量編輯修改的一個版本而已。
關於新約作者如何引用LXX,而不是引用MT來寫作的例子,可看《When God Spoke Greek》一書。
在新約成書之前,最早的基督徒所讀的聖經(即新約作者和初期教會所讀的聖經)是舊約的一個希臘文譯本,我們一般把那個譯本叫做七十士譯本(LXX)。想想看,新約作者不是讀希伯來版本的舊約,而是讀一個翻譯本,並且是很不完美的翻譯!
就在上帝預備要向人啟示他自己,要告訴世人耶穌基督的福音的時候,他應該安排使用原文的聖經啊,免得翻譯有錯誤或失落了什麽,是不是?那是咱們的想法。或許上帝對於準確的詞匯或語法沒有那麽嚴格的要求?
為什麽用羅馬數字LXX(70)來代表這個譯本呢?傳說主前三世紀,有72個文士在72天之內奇跡般地翻譯出摩西五經。但事實上,有些書卷是主前三世紀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翻譯的,有些書卷則很晚,恐怕到主後二世紀才在巴勒斯坦地區翻譯出來。有的書卷,比如撒母耳記或耶利米書,不是從標準的希伯來版本翻譯成的,而是從不同的版本而來。
另外,大多數人以為LXX所含的書卷和我們手上的一樣,可實際上LXX還包括了不少希臘文寫成的書卷。也就是說,那些書卷不是從希伯來文或亞蘭文翻譯的。我們後來把那些經卷叫做“次經”,可是所有那些經文都對於希臘化的猶太教和早期基督教發展起過重大作用。新教的信徒不知道那些書卷損失太大了。
所以,LXX實際上並不只是“舊約的翻譯本”,那是很不準確的說法。另外,起初LXX只是指摩西五經,可是到了主後三、四世紀,俄立金等等教父已經用LXX來指所有的希伯來文聖經書卷翻譯本了,即現在我們所知道的舊約希臘譯本。
這件事為什麽重要呢?因為對於起初幾個世紀的基督徒來說,舊約就是LXX譯本,而不是我們現在的神學院和大學所集中研討的標準希伯來文舊約(MT馬索拉文本)。並且,初代的基督徒把LXX當作神所默示的!怪不得我們注意到新約作者引用舊約的時候,很多都是從LXX的字句而來,而不是從MT的舊約而來。很多人不知道這一點,總以為LXX只不過是MT的翻譯而已。
如果初代教會的聖經是LXX,那麽這個很重要的歷史細節對於歷史學家也很重要。希臘文聖經是猶太人歷史的一部分,也是基督教歷史的一部分。為什麽我們不研究和發掘LXX呢?咱們只是把它當作MT的一個翻譯版本,什麽時候希伯來文看不懂,就參考一下希臘文譯本,不然的話可能根本不知道LXX。自從發現了死海古卷,大量的研究和比較發現,那些文學結構不同的LXX書卷其實是從比MT更早期的一個版本翻譯過來的。也就是說,MT似乎是在LXX文本的基礎之上有神學和文學的發展。
怎麽知道呢?舉一個例子,大衛和歌利亞戰鬥的故事,LXX比MT短了一半,少了很多細節,比如大衛給哥哥送食物,和聽見歌利亞挑戰時的反應,以及詢問除掉歌利亞的報答等等。另外還有大衛和約拿單結盟,以及掃羅受到邪靈攪擾的事,都不在LXX版本之內。顯然不是翻譯文士不慎遺漏了這些情節,乃是這些情節尚未寫出來的時候,就被翻譯成希臘文了。 另一個例子:耶利米書31章27-34節那段預言,MT版本強調,盡管以色列民不聽從,神仍然向他們信實。32節說,“我雖作他們的丈夫,他們卻背了我的約”,意思我雖然向他們保持忠信,他們卻背約。可是在LXX版本中(這段話編排在38章),我們卻讀到:“因為他們不守我的約,我就不理他們”。結果,新約希伯來書的作者引用的是LXX的經文,說“因為他們不恆心守我的約,我也不理他們”(八9),來強調神在舊約中“不理”悖逆不信的猶太人。
所以,我們宗教改革之後的新教信徒,雖然自認為是尊重希伯來文的MT舊約,把希臘原文的經卷都列為次經,卻並沒有那麽真正關注這些經文的早期版本,是不是呢?初期教會奉LXX為神的啟示,到第五世紀耶柔米要把LXX翻譯成拉丁文的時候,他發現LXX和MT版本不同,於是決定采用MT的原文來作為拉丁教會的“第一正典”,從此開始和LXX分道揚鑣。到了改教時期,新教把拉丁教會的“第二正典”徹底擯棄,現在只有東正教仍然持守完整的LXX的希臘版本為最高權威。
從1947年發現死海古卷,新教的聖經學者才開始留意新約和那些次經/偽經書卷的歷史環境和源頭。經文鑒別學發現LXX原來並不是翻譯文士的胡亂修改,MT版本原來也沒有像耶柔米所想的那麽“原始”,比起LXX,只是作過了大量編輯修改的一個版本而已。
關於新約作者如何引用LXX,而不是引用MT來寫作的例子,可看《When God Spoke Greek》一書。
Monday, October 7, 2013
爭議:這些是健康食品嗎?
我發現研討有爭議的事物滿有意思,看看兩邊說法如何,決定哪一個說法比較有道理,增長知識。前次我看了關於保羅神學“新觀”的爭議,覺得新鮮的視角講出了比較多的解經道理,而反對的一方只是維護教理,並未對新觀提出的解經問題作出有效的回答。現在我閱讀關於健康食品的介紹,發現有些食品應否列為健康也有爭議。
世界上的人每天都吃好幾千種的食品,有一個網站選了125種食品列為The World’s Healthiest Foods(WH Foods),都是些天然的、在食品市場和廚間最普通的烹調用料,營養豐富,便宜,又不致給人太多的卡路裏能量。不過有些食品也許不適合所有的人,列在下面:
牛肉、奶制品(牛奶、奶酪、酸奶)、雞蛋、茄屬蔬菜(各色燈籠椒、辣椒、茄子、馬鈴薯、西紅柿)、花生、海洋植物、蝦、豆制品(黃豆、醬油、豆腐)、金槍魚(Tuna)、麥子。這些食物之所以有爭議,大都出於這些原因:(1)對某些人可能含有毒性;(2)可能引起不良反應;(3)生產過程可能引起無法修補的環境汙染和破壞。
就拿蝦來舉例吧。世界各國很多文化都食用蝦,特別是容易捕到蝦的地區。蝦是相當不錯的食品,至少是12種營養素的來源,包括了蛋白質、硒、蝦青素的結合。不過,蝦中有一種蛋白質比較容易引起不正常的過敏反應,也就是讓身體免疫系統沒有必要地大量釋放出一種特殊的抗體。所以,蝦一向被美國的保健管理部門CDC列為最容易引起過敏的食品,那些對蝦過敏的人應該避免吃蝦。
除了有人對蝦過敏,過去10年中人工養殖蝦大量上市。人工養蝦過程出現過的問題包括,有些養殖場出現病毒和寄生蟲問題,30-40%的人工養殖蝦生病死亡。使用抗生素則引起抗生素殘留在蝦中,成為另一種汙染,還有水銀汙染問題。當然,並非每個人工養蝦場都有這些問題,但許多人寧願不吃蝦。
由於食物來源包括了從泰國、厄瓜多爾、印尼、印度、越南、中國、墨西哥進口,近年來進口量增加。目前美國人所食用的蝦90%來自這些國家的養殖場。為建立這些養殖場常常都涉及到摧毀紅樹林,引起環境不平衡,一些美國人為了這些破壞環境的因素而杜絕吃蝦。
其它有爭議的食品也是類似的問題,傾向於在某些人引起不良食物反應啦,傾向於受到汙染啦,傾向於引起有些人所關心的環境破壞啦等等。請您自己酌量,確定自己的健康飲食計劃。
世界上的人每天都吃好幾千種的食品,有一個網站選了125種食品列為The World’s Healthiest Foods(WH Foods),都是些天然的、在食品市場和廚間最普通的烹調用料,營養豐富,便宜,又不致給人太多的卡路裏能量。不過有些食品也許不適合所有的人,列在下面:
牛肉、奶制品(牛奶、奶酪、酸奶)、雞蛋、茄屬蔬菜(各色燈籠椒、辣椒、茄子、馬鈴薯、西紅柿)、花生、海洋植物、蝦、豆制品(黃豆、醬油、豆腐)、金槍魚(Tuna)、麥子。這些食物之所以有爭議,大都出於這些原因:(1)對某些人可能含有毒性;(2)可能引起不良反應;(3)生產過程可能引起無法修補的環境汙染和破壞。
就拿蝦來舉例吧。世界各國很多文化都食用蝦,特別是容易捕到蝦的地區。蝦是相當不錯的食品,至少是12種營養素的來源,包括了蛋白質、硒、蝦青素的結合。不過,蝦中有一種蛋白質比較容易引起不正常的過敏反應,也就是讓身體免疫系統沒有必要地大量釋放出一種特殊的抗體。所以,蝦一向被美國的保健管理部門CDC列為最容易引起過敏的食品,那些對蝦過敏的人應該避免吃蝦。
除了有人對蝦過敏,過去10年中人工養殖蝦大量上市。人工養蝦過程出現過的問題包括,有些養殖場出現病毒和寄生蟲問題,30-40%的人工養殖蝦生病死亡。使用抗生素則引起抗生素殘留在蝦中,成為另一種汙染,還有水銀汙染問題。當然,並非每個人工養蝦場都有這些問題,但許多人寧願不吃蝦。
由於食物來源包括了從泰國、厄瓜多爾、印尼、印度、越南、中國、墨西哥進口,近年來進口量增加。目前美國人所食用的蝦90%來自這些國家的養殖場。為建立這些養殖場常常都涉及到摧毀紅樹林,引起環境不平衡,一些美國人為了這些破壞環境的因素而杜絕吃蝦。
其它有爭議的食品也是類似的問題,傾向於在某些人引起不良食物反應啦,傾向於受到汙染啦,傾向於引起有些人所關心的環境破壞啦等等。請您自己酌量,確定自己的健康飲食計劃。
Sunday, October 6, 2013
書目:關於癌症的病理及治療
本書目取自癌腫輔助/另類治療的一個宣傳網站www.cancertutor.com。總的說來,人的免疫系統為什麼不敷用而生癌了呢?你的精神壓力和抑鬱恐怕被壓制過太久,或者你吃進過多有害的東西(比如甜食和紅肉),缺乏某些必要的營養素來供應免疫系統的健康。
Four Women Against Cancer, by Alan Cantwell Jr., M.D.
This book about Dr. Virginia Livingston, M.D., and those women who worked with her, by Dr. Alan Cantwell, is mainly about the evidence that microbes cause cancer. Scientists have known a microbe causes cancer for over 100 years!! This book mentions at least four times that the microbe which causes cancer is inside the cancer cells.
The Cancer Microbe - The Hidden Killer in Cancer, AIDS, and Other Immune Diseases,by Alan Cantwell Jr., M.D.
《癌變微生物》goes into detail about the microbe that causes cancer.
The Body Electric - Electromagnetism and the Foundation of Life, by Robert O. Becker, M.D., et. al.
《人體電磁》One of the classic books on the electrical systems in the body and on the healing process. This book is good for reducing pain and healing bones.
Cancer - Cause, Cure and Cover-up, by Ron Gdanski
This book explains how fungal DNA affects human DNA in cancer patients and how cancer forms in tissue. It refers to The Body Electric many times.
The Blood and its Third Element, by Antoine Bechamp
One of the great minds in theoretical biology - his classic book.
The Germ That Causes Cancer, by Doug A. Kaufmann, et. al.
A book on how fungus (actually it is a pleomorphic bacteria多形菌 which at times is the size of a fungus蘑菇) is related to cancer.
Cancer & Natural Medicine - A Textbook of Basic Science and Clinical Research, by John Boik
This book is the definitive guide to reverting cancer cells into normal cells. It contains a lot of references to research studies. It also mentions a dozen substances that are known (in test tube) to revert cancer cells into normal cells, thus proving it can be done.
Cancer and Vitamin C, by Ewan Cameron, M.D. and Linus Pauling, PhD (two time Nobel Prize winner)
One of many books on Vitamin C and cancer. For those who want to read about a "double-blind" study related to cancer, how about a "double-blind" study involving a two-time Nobel Prize winner!!
Herbal Medicine, Healing & Cancer - A Comprehensive Program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by Donald R. Yance, Jr., C.N., M.H., A.H.G., et. al.
Considered by many to be the classic book on herbs and cancer.
DMSO - Nature's Healer, by Dr. Morton Walker
The classic book on DMSO(dimethyl sulfoxide一種藥用助劑).
同志們!如果我們知道生癌的原因,治療就有希望和方向啦,我們可以避免單單治標而不治本。
Four Women Against Cancer, by Alan Cantwell Jr., M.D.
This book about Dr. Virginia Livingston, M.D., and those women who worked with her, by Dr. Alan Cantwell, is mainly about the evidence that microbes cause cancer. Scientists have known a microbe causes cancer for over 100 years!! This book mentions at least four times that the microbe which causes cancer is inside the cancer cells.
The Cancer Microbe - The Hidden Killer in Cancer, AIDS, and Other Immune Diseases,by Alan Cantwell Jr., M.D.
《癌變微生物》goes into detail about the microbe that causes cancer.
The Body Electric - Electromagnetism and the Foundation of Life, by Robert O. Becker, M.D., et. al.
《人體電磁》One of the classic books on the electrical systems in the body and on the healing process. This book is good for reducing pain and healing bones.
Cancer - Cause, Cure and Cover-up, by Ron Gdanski
This book explains how fungal DNA affects human DNA in cancer patients and how cancer forms in tissue. It refers to The Body Electric many times.
The Blood and its Third Element, by Antoine Bechamp
One of the great minds in theoretical biology - his classic book.
The Germ That Causes Cancer, by Doug A. Kaufmann, et. al.
A book on how fungus (actually it is a pleomorphic bacteria多形菌 which at times is the size of a fungus蘑菇) is related to cancer.
Cancer & Natural Medicine - A Textbook of Basic Science and Clinical Research, by John Boik
This book is the definitive guide to reverting cancer cells into normal cells. It contains a lot of references to research studies. It also mentions a dozen substances that are known (in test tube) to revert cancer cells into normal cells, thus proving it can be done.
Cancer and Vitamin C, by Ewan Cameron, M.D. and Linus Pauling, PhD (two time Nobel Prize winner)
One of many books on Vitamin C and cancer. For those who want to read about a "double-blind" study related to cancer, how about a "double-blind" study involving a two-time Nobel Prize winner!!
Herbal Medicine, Healing & Cancer - A Comprehensive Program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by Donald R. Yance, Jr., C.N., M.H., A.H.G., et. al.
Considered by many to be the classic book on herbs and cancer.
DMSO - Nature's Healer, by Dr. Morton Walker
The classic book on DMSO(dimethyl sulfoxide一種藥用助劑).
同志們!如果我們知道生癌的原因,治療就有希望和方向啦,我們可以避免單單治標而不治本。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