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的「基督教」,不是指包括了東方正教會和羅馬大公教會在內的廣義基督教,乃是指路德改教之後產生的新教,或有人稱「更正教」。
上次我寫了一篇文章,記下改教之後的270年,雖然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雖然天主教的宣教學大發展,基督教卻忙於論戰天主教,埋頭於上帝主權的神學,忽略甚至攔阻「人為的」宣教工作,直到1792年,William Carey 發表了一篇宣教的文章。
從1792年到1910年,宣教學稱為Carey紀元。宣教歷史學家Ralph Winter指出,神的大使命可以分為兩個層次:教會使命(擴展教會和建造門徒)、和神國度使命(轉化世界和推進社會文明發展)。在Carey紀元(包含了兩次的大覺醒運動),基督教的宣教包含了這兩個層次。我們回顧中國的歷史,就知道宣教士傳福音和辦學府、辦報、辦醫院是並進的。
從1865年戴德生在中國建立內地會開始,是內地宣教紀元。這個紀元到1980年愛丁堡普世宣教會議結束。Winter教授指出,這個紀元的宣教特徵是只有教會使命,缺少了神國度使命。所傳的得救福音只強調個人轉變,進入天堂,不關注救援苦難和解決社會不公義的問題。搶救靈魂完成使命?抑或搶救靈魂還要加上救人、救社會、救自然環境?這兩種策略出現了不該有的人為張力!
順帶說一句:戴德生進入中國內陸尋找傳福音機會時,是裝備了一些醫學知識去服務中國人的,但他後來創辦的內地會沒有在宣教策略上強調服務人群。
第三個紀元其實從1935年就開始了,宣教士察覺到,即使是福音已經傳到的地方,仍有不同的族群、不同的階級、不同的語言和文化,完全沒有聽聞福音。於是有聖經翻譯到不同的語言,建立專門的宣教事工來服事土著、勞工、成癮、無家可歸的人等等。愛丁堡普世宣教會議宣布福音必須進入所有的people group,所以原則上,教會不可能再忽略社會公義而傳福音。
我發現美國的許多教會,包括大多華人教會,恐怕還停留在宣教的第二個紀元。本文是學習《宣教心視野》課程的反思。
When we talked about "unreached people groups" we almost always think in terms of geographically remote and strange people, but that's 2nd era thinking! We are now in the 3rd era of mission, where "unreached people groups" are among our society. Those Muslims in our neighborhoods, those GLBT people, those homeless people,...
ReplyDelete现在是第三个era了,但很多北美教会仍然停留在第二个era,不认为天灾人祸是转化世界的契机,排斥社会中的未得之民,毫无宣教心。😐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