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中學還是大學,我記得我不喜歡歷史課,我需要背記一堆人名和年份來應付考試,很沉悶。當然了,值得記在歷史上被後人記念的都是英雄,這叫“作垂名千古”嘛。
沒想到,美國的歷史課也是如此—列舉一大群沒有什麼重大缺點錯誤,也沒有什麼個性的英雄人物。不知為何,他們的故事永遠都很沉悶。當然,這是中學的教科書問題,進了大學,歷史教授只好全部重新訂正一遍。
今天看見一本書批評這個造英雄現象,說是英雄造出來之後,歷史教訓和啟迪全都不見了。作者James Loewen舉了兩個例子,其中一個是Thomas Wilson,從1913到1921年作了8年的美國總統。
你問學生,Wilson總統有什麼歷史功過,他們會說他不情願地帶領美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想在國際上建立一個什麼組織,說是要維護和平,但參議院不支持。
很少學生知道Wilson總統的兩項最重要的反民主政策:在聯邦政府內實施種族隔離,導致一大批黑人員工解職;侵略一些拉丁美洲國家,不是為了推行民主,而是為了某些經濟利益。
歷史教科書的作者也不是完全沒說這兩件事,但是輕描淡寫打馬虎眼。比如美國侵略拉丁美洲國家,1914年侵略墨西哥,1915年侵略海地,1916年侵略多明尼加,1917年侵略古巴是歷史事實,當時國會和參議院很多人反對,到他下任之後,後面的總統把他的拉丁美洲政策批駁逆轉了,改為實行“好鄰居政策”。教科書不說Wilson的外交政策是“壞鄰居政策”,有一本輕描淡寫地說他是“想要和拉丁美洲國家建立友誼,結果發現很困難”。
有幾本教科書把侵略說成是好像那些被侵國家的錯,Wilson總統“只好”實行侵略性的政策。比如有一本說,海地的政治動亂“迫使”他差派海軍去保護那裡的美國人生命財產。多數的歷史教科書描寫他命令從墨西哥撤兵,卻不明說是他命令入侵的。
有一半的教材根本不提他侵略接管了海地。實際上,他強迫當地的立法院提名一位親美的總統候選人。當海地不願意跟隨美國向德國宣戰時,Wilson總統就把海地的立法院解散,然後一手策劃了一次假的民意公投,以超過99%的結果通過了一個新憲法,其民主自由的程度還不如原來的憲法。美國入侵海地,干涉了人家的革命戰爭所建立的小塊土地私有制,改成搞大型的種植園,然後強迫那些農民修公路。
有位Johns Hopkins大學的外交政策專家說,不是Wilson總統努力在那些小國家推行民主失敗了,而是他根本就沒有去嘗試—他去建立霸權去了,不是去推行民主。有一本歷史教科書只告訴學生,美國踏足海地是為了平復人家革命戰爭留下的戰亂,從某年到某年--僅此两句而已。然而,在20世紀的頭20年,美國等於是在拉丁美洲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
而在內政方面,Wilson總統的共和黨前任委任了不少非裔黑人擔任要職,甚至進入白宮服務。而Wilson總統在當選前作普林斯頓大學校長,就拒絶接受黑人學生入學,公开大膽地主張白人至上主義。他上台後就提交立法,限制非裔黑人的民權,國會通不過,他就動用總統行政命令權力,在聯邦政府官員中搞種族隔離。他把一向委任給黑人的高級職位委派給南方的白人,讓聯邦政府中沒有黑人代表,又把海軍中的黑人貶位去做廚房和鍋爐工。
Wilson總統出身於南方的奴隷主家庭,他上台後的種族歧視政策以及影響是出名的。他用反對共產主義的藉口來監視和削弱黑人的報刊、組織、和他們的工會領袖。他屬於民主黨勝出的總統,於是規定黑人不得加入民主黨--這個政策影響民主黨有20年之久。
然而很多歷史教科書都沒有提他敵視黑人的種族政策,或者只用一兩句話來概括:說成是Wilson允許他的內閣成員在聯邦職位上延展了吉姆克勞的種族隔離法--僅此而已。Leowen在他的Lies My Teachers Told me一書中指出,這樣的修改歷史不只是遮掩一個人的缺點,更是明明地在教科書中採取種族主義立場—-沒有一個美國黑人會認為Wilson總統是英雄,這歷史是從白人視角寫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