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12, 2016

個人主義的福音?

Jackson Wu在中國研究和教導多年,他自然發現東方文化的思維方式與西方有極大的不同。他指出,西方的傳統神學對福音的理解相當個人化,這本身倒沒有甚麼錯,但是需要小心,不要把福音變成「個人主義的福音」。假如我們重視個人在群體中的關係、地位、和表現,對福音果效的期望也會不相同。

你怎麼知道自己所信的福音是不是「個人主義」的呢?Jackson提出10條檢測的標準,我記在這裡,並稍微解釋一下。

一,見證或傳福音的時候,強調個人能夠得到的好處:得平安啦,得永生啦等等,焦點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放在上帝的恩惠慈愛配得讚美。但是,基督降世為人,是要人把上帝的恩傳出去,而不是自己相信就達到目標。

二、個人主義的福音強調獨立自主的能力,鼓勵人作出「個人的決定」去信靠基督,而不問自己在群體中的身份、角色、和人際關係如何。積極向小孩子傳福音恐怕就是出於太相信個人。既然作出個人決定是最重要的事,加入一個教會,或考慮在教會中發揮怎樣的作用,就不重要了。

三、信仰是個人的私事,與神建立個人的關係是自己的事,不必讓人知道。所以,公開遵守特殊的宗教節期,或從社會活動中抽身參與教會禮儀,都是個人的選擇,不屬信仰生活的必要。

四、對於「罪過」的描述,主要是比較主觀地從個人角度出發去看,而不是從社會的角度。「我做錯事」就是罪,發怒啦,貪婪啦,色慾啦,怨恨等等,而不說傷害或忽視別人是罪。個人主義的福音認為是人的良心叫人知罪,而不是別人利益受損叫人知罪。

五、個人主義的福音強調傳福音給人,卻不強調叫人作主門徒。既然信仰是個人的事務,當然是自己作了決定,解決了個人歸宿問題即可。但人「歸主」是必須「作門徒」的,作門徒其實挑戰一個人的獨立自主能力,並且期望信心要在集體中表達出來。

六、個人主義的福音產生無法執行教會紀律的教會。既然強調的是個人得救,公開表示效忠耶穌王的行動就不太重要,那些都是個人抉擇嘛。於是很多不道德的事也掩藏、饒恕、或忽略不計了,免得冒犯。

七、因為教會的運作好像俱樂部或義工機構,那些接受了個人主義福音的人就傾向於無視教會的權柄和教導。在作決定或尋求指引時,家人或朋友的影響力反而大一些。

八、毫不奇怪,接受個人主義的福音傾向於讓人懷疑教會的傳統禮儀。他們不重視教會歷史和敬拜的傳統形式,隨意地按自己的想法修改那些統一的禮拜禮儀。

九、個人主義的福音讓眾教會比較難以達到合一,因為大家都越來越強調那些本來並不重要的差別,教義啦,形式啦,宗派啦等等。教會的合一不是建立在基督身上,建立在彼此相愛上,倒是更多地建立在個人的親和力上。結果,人們尋找教會的時候,到處挑選能夠「滿足他們需要」的教會。--這一條我倒覺得無可厚非。

十、過分強調個人需要也會影響人理解聖經真理。人用個人經歷來解讀聖經,強調聖靈如何直接教導了他/她,結果牧師、神學家、正式學習研究相對來說就不太重要了。

咱們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所信的福音是否偏向於個人主義化了?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