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福神學院讀書的時候,有一次熊教授要求我們選一個其它宗派教會的屬靈傳統來研究,我選了希臘東正教會,從網上找到他們在灣區的聚會點,星期天跑去參加他們的敬拜。東正教與西正教(容我暫且把天主教和基督教統稱為西正教)最大的不同是:禮拜堂裏很多聖像(icons)。人們一進門就對門口的一個銅制的耶穌圖像鞠躬、划十字、或親吻圖中耶穌的腳部,大家從進入那個敬拜場所直到離開,大人小孩都是畢恭畢敬,無人交頭接耳地説話。所詠唱的長長的禱告詞非常感人肺腑,我想這樣的認罪和代求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可是我心裏嘀咕,對那些聖像鞠躬不是和偶像崇拜差不多麽?
聚會結束后的彼此交流和團契也相當溫暖,有人熱情地回答我的問題,邀請我繼續參加他們。他們給我留下良好印象,因爲與我交談的人可不是教會派定的輪流招呼新來訪者的人。他們當然把我看為正統教會以外的人,我不能領聖餐的杯,但可以領祝福的餅,沒有遭到排斥的感覺。感謝主,安排另一個初訪那個教會的東正信徒姐妹坐在我旁邊,用英文為我作了一些解釋。
東正教堅決否認敬奉聖像是拜偶像。他們使用聖像作爲象徵(symbols)來作教導,說他們所敬奉(venerate)的不是那個物質的東西本身—用來製作聖像的銅啊、木頭啊—他們敬奉的對象是後面所代表的基督。基督是不可見之父神的可見形象,這個,西正教是同意的。據説尼西亞最後一次大公會議(787 AD)確認了敬拜中使用聖像的正當性。
Eckman教授介紹我看一本東正教神學院教授寫的著作,我讀了其中關於三一神的那一部份。西正教用理念或講道的形式來介紹其神學思想,像神的三一性,西正教講解出來的總是抽象難解,易出偏差。而Western神學院的Sawyer教授說,東正教主張seeing is better than hearing,他們教導信徒的方式是感性豐富的看、聼、氣味、氣氛等等。東正教敬拜中有個環節,主教用一個長長的東西對會衆不斷地抛擲,一種特別的香氣就出來,凡抛到的方向,會衆立即連聲感讚哈利路亞,原來那抛來的是上主的祝福!東正教的三一論是每個信徒必須在敬拜中和生活中實行出來的真理:理解自己和自己的人際關係,理解教會群體的本質及其對所処社會的影響,皆出於神是三一的神這一基礎的神觀(Sawyer Theology Guide 243-247頁)。
我覺得東正教的三一神觀相當正統,容易理解,有不少值得我們西正教信徒借鑑之處。
約翰福音對父、子、聖靈的關係有最多啓示。有一次祝熊祥博士來給我們上課講解約翰福音,他在板上畫了三個人形,手拉手連起來的,說這是我們神的三個位格,是同質和互通的、永遠密切相聯合一的。
ReplyDeleteQuoted from Sawyer, I think this is well said: "We must keep in mind that what is different from and unfamiliar to us is not neessarily wrong or bad. ... The Estern church's greatest strength has faithfully preserved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the ancient faith, the theology and worship are virtually identical to that of the late ancient period. However, this is also its greatest weakness, in that Orthodoxy Church refused to contextualize.
ReplyDelete所以,東正教對三一神的信念是正統的,但它對世界各文化的影響卻沒有那麽顯著。他們的敬拜中缺乏明確的釋經和講道,而有些理念,比如基督徒的宣教使命和文化使命,是無法用圖像來教導的。
不知你有沒有經歷過天主教的彌撒,其實和東正教是相當的。很欣賞你對天主教和東正教的開放態度。我碰到許多新教的弟兄姐妹,越是講究真理的越是對天主教懷有敵意。你是我碰到第一位既勤學又對天主教包容的基督徒。
ReplyDelete我们所敬拜的主是最包容的了。我们应该像他一样,彼此接纳和包容,这是神的形象的要素,缺少包容就叫做亏缺了神的荣耀。
ReplyDelete正是如此!不然我们就成了言行不一的“假冒伪善”的!
ReplyDelete東正教傳福音,宣教不及基督教,但係東正教既神學很多都比基督教既reformed theology合理,東正教徒比起基督教既信徒更明白甚麼叫' 救恩', 'Good news','God is love'。
ReplyDelete是啊,東正教的弟兄姐妹應該廣傳福音!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