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4, 2010

團契關懷是基督真實愛的體現

讀到舉目雜誌44期上一篇論傳福音策略的文章,作者說“僅僅有視角轉變是不夠的,真正的愛還意味著建立真實的關係:沒有真實愛的關係,沒有人會向我們敞開;沒有真實愛的關係,我們沒有辦法進入他者的內心;沒有真實愛的關係,任何的交流都會流於表面,都會難免自以為是”。我很贊同,幾年前我們團契問我,要不要在團契裏負責福音的工作,我一口答應。結果我很快就意識到,我如果不參與團契裡關懷的工作,是根本無法傳福音的。後來我和負責關懷的弟兄一起關懷,他說不定覺得我是越位哩。

想想看,你在團契裏傳福音,除了向那些新來到團契,從未聽過福音的人講基督的愛,你能不關心聽者的其它困難嗎?他為甚麼隔了兩週不來了?她的孩子適應了兒童班沒有?他們感到在這裡受到接納嗎?她/他曾經信了主,可是現在還有很多疑問,特別是不能持續地感受到神的愛的問題。我發現我希望能動員很多弟兄姊妹都來參與關懷新來訪的人。但我發現不少人,包括小組長,覺得關懷是關懷同工的責任,不是他/她的事情。怪不得團契無法把新人直接分到小組裏去!新人來到小組裏(每個小組的人數都很多),常常感到受冷落,或者聽不懂基督徒的“行話”,──這是北美洲大的教會團契特有的問題,即照顧不過來太多的人,因為很多人都覺得關懷不是自己的事情。

我個人認為解決的辦法是不讓每個小組的人數超過10到12人,超過就應該分出新的小組來。因為一個小組如果人數達到15-18人就達到一個“飽和”的狀態,聚會的人數不會繼續增加,你會開始看到組裏有人不覺得關懷新人是自己的本分。彼此缺乏關懷,人只在來到團契的時候互相打招呼,基督的愛從哪裡體現?教會的運作不可如此,教會需要每個人都感受愛,也去關懷週遭的人。這就是為甚麼有些教會決定採用小組教會的形式來運作。

幾年前我們的教會推行過一次標竿人生40天活動,興旺一時,因為好多人因為家庭小組的原因來到教會。可惜40天結束時,那些平常不來教會的人在教會裏發現自己失落了倍受關懷的“位置”(暫且叫做位置吧),於是逐漸都不再來。當時除了家庭團契有增加了幾個新的小組,其它團契都恢復原狀。兩個月以後,我注意到教會主日崇拜的總人數較標竿人生之前淨增長了50人左右,thanks to the new groups。

總之,我認為健康的教會有很多要素,人人彼此切實地互相關懷是其中之一。初信的人如果在教會裏不能感受到豐富的持續的愛,我們所傳的福音不就成了空洞的propaganda?誰還會熱心繼續去傳呢?

1 comment:

  1. Some said I have a gift of evangelism, but through years, caring ends up my biggest burden, I was overwhelmed, (and probably will always be if I involve into caring,) then tried to encourage others into this, then retreated myself, for it's never good that few people busy to the death, while the majority idling. I wrote this briefly describe it, it's long due.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