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14, 2012

教宗制度的來歷

羅馬大公教的Papacy可以翻譯成教皇制度,或者教宗權,反正與羅馬教會主教那個職位有關。本文譯寫自Mark A. Noll的教會歷史Turning Points一書第五章。

教宗制度到底是怎麽發展起來的?甚至羅馬教宗曾一度為羅馬皇帝加冕!解釋這段歷史很難達到完全客觀。羅馬大公教(Roman Catholics)把羅馬教區的主教看作神所指定的獨特使徒責任承傳;東方正統教(The Orthodox)把羅馬教區看為初期教會的幾個重要教區之一,而其主教是當時重要的教父之一;新教的各派(Protestants)則一致地不承認羅馬大公教的説法。

按照天主教的一份正式名單,彼得是第一位羅馬主教,傳到第四任的那一位叫做革利免。這位革利免根據現在考察的結果,似乎並不是保羅在腓立比書四章3節提到的那位革利免,但是這位革利免大約在96 AD寫了一封革利免書信寄給哥林多教會,在眾教會中廣爲傳閲,可能因爲當時的人都以爲他就是使徒保羅所認識的那位革利免。這是羅馬的主教影響力增高的第一件事。

接下去在第二世紀教會中出現各種異端,每次請羅馬的主教參與協調討論,都能有效地辯駁和作出定論。到第二世紀末,在制定一個統一的復活節日期問題上,羅馬的主教Victor發揮了很大的影響力。復活節是當時教會生活的最重大禮儀慶典,大家自然敬重這位羅馬主教。

255年,羅馬主教Stephen在和迦太基的主教Cyprian辯論時,引用馬太福音十六章18節“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來為自己超群的權威辯護,要求對方服從。

在康士坦丁大帝把基督教會合法化之後,有一位羅馬主教Damasus,在位期間(366-384)企圖正式把羅馬主教的優越地位定下來。他還授意自己的樞機耶柔米編譯一本拉丁文的標準聖經,這本聖經成爲許多世紀以來天主教一直使用的版本。

至此我們看到,四世紀的羅馬教會已經很顯然地在基督教會中處於中心地位,這與羅馬處於政治上的中心地位大有關係。作爲帝國的第一城,無論從象徵意義上還是從實用意義上,羅馬都是個擧足重輕的城市。甚至康士坦丁大帝遷都到東部的康士坦丁堡以後,羅馬的教會還是與羅馬的政治權力和經濟活動一樣受到關注。特別是當後來越來越多次,帝國的政治代表未能維持這城的尊嚴時,這城的主教能夠出面干預,甚至轉危爲安。

從教會内部發展來看,使徒行傳的結尾是保羅到達羅馬,羅馬書是保羅神學最完整成熟的表達,教牧書信似乎反映出較晚的羅馬基督教會發展,啓示錄也似乎隱約對羅馬有所指(比如從海中上來的那七個十角頭的獸)?羅馬是彼得和保羅(在64-67尼祿皇帝年間)殉道的地方…這一切都使羅馬教會成爲倍受重視、日後富裕慷慨、大有影響力的教會。

並非所有歷任的羅馬教會主教都出色,有的甚至在教義上走偏,但是其中大多還是稱職的,有的很了不起。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在迦克墩會議作出重要貢獻的利奧一世,和修道士出身的貴格利一世。利奧一世寫了基督位格的教義聲明,反對把基督的人性理解為被他的神性淹沒,同時也成功地得到皇帝詔令,將羅馬教會的地位提升至西方教會之首,他也引用了太十六18,主張把教會的屬靈權柄集中給羅馬主教。在政治上,利奧一世兩次成功地説服了前來攻打羅馬的蠻夷軍隊從原路回轉,使羅馬百姓免於戰爭的殘酷燒殺擄掠。

利奧一世後面的那位羅馬主教,Gelasius 把教宗權進一步擴展,定義教會權柄,詳細論述神創造了兩種治理世界的權柄,而屬靈權柄高於屬世權柄的理論。他所論述的政教關係理論對於日後興起的歐洲社會模式是個顯著貢獻。這是在第五世紀末,而真正把教宗權推向高峰的是一個世紀以後的貴格利一世(Gregory the Great)。

貴格利是羅馬貴族,建了好幾個修道院,自己也成爲一個信德賢明的修道院院長。羅馬主教曾差派他代表教會出使康士坦丁堡與皇帝交涉,後來升到主教席位,是一位政績顯要的大主教。他不僅督察當時羅馬的抵抗蠻夷倫巴第人入侵,在皇帝面前代表羅馬商議複雜的事務,改革了教會的財政管理,重組了西方教會各教區的地域和責任,還熱心研究經文,無所畏懼地改革敬拜禮儀。還有,他那可敬的修道士生活在西方使修道的理念大大推行開來。

貴格利一世關於主教責任的著作強調關照心靈是所有牧者最重要的活動。他提倡在教會中使用音樂,以致人現在還用他的名來命名聖詩詠唱的調式:Gregorian Chant。貴格利一世的講道特別能夠用福音安慰受動亂災害之苦的人,這還不說,他對教會的宣教策略作出不尋常的調整,遺派宣教士至西歐及北歐各地設立教會,使英國各地的主教都直接向羅馬的主教彙報和接受命令,如此大大推進了羅馬教宗權的擴展。這都是第六世紀末、第七世紀初的事情。

公元664在英國召開的Whitby會議確定,英倫三島的Celtic教會都跟從羅馬教會的年曆,這就擴大了羅馬的司法管轄權。751AD那年,羅馬主教Zachary支持了矮子丕平當選法王,取代墨洛溫王朝。三年以後,主教Stephen二世親自為丕平加冕,那是第一次教宗為國王加冕。法王自然對羅馬主教尊敬有加,請教宗管理他領域的教會,也交代繼承人維護教宗權柄。所以公元800年聖誕節那天,教宗為丕平的兒子查理曼加冕是有先例的,只是那一次查理曼大帝並沒有思想準備,使教宗權柄突顯出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