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也許是許多基督徒心中的英雄人物。許多人從教會歷史課中了解到路德的一些缺點,不免感到震驚。其實上帝使用各種人來推動歷史前進,不在於人的品格和能力。下文内容主要取自《基督教神學思想史》,也參考了《歷史的軌跡》。
1483年路德出生於一個敬虔的基督徒家庭。據説他父親是個頑固暴躁的人,母親也要求嚴格。然而馬丁和他父親一樣,個性頑強,不顧父親的反對,宣誓成爲一名奧古斯丁修院的修道士。當時歐洲基督徒一般的信念是:雖然神有憐憫,差派祂兒子基督為這個世界的罪而死,但罪人也有責任奉行嚴厲的自省、行善、捨己、禱告、和其它敬虔的行爲來改變自己的靈魂。神願意饒恕人的罪過,但罪人必須努力履行自己力所能及的義務,真誠地痛改前非,並完全徹底地(向神父)懺悔,方能得救。路德在修道院過著最嚴格的禁欲生活,甚至超過院規的要求,還是被自己極度的罪惡感和失敗所壓,時常陷入最深的幽暗和失望中。
常聼路德告解的是Staupitz院長,他強調神的恩典和憐憫,可是路德只能勉強壓抑他對神恩典的懷疑,最後Staupitz院長派他去大學攻讀哲學、神學、和聖經,又打發他去羅馬出差。到羅馬出差本來使他有機會參拜使徒的神聖殿堂和教宗的宏偉教堂,沉浸在最神聖城市的基督教屬靈氣氛中,但路德見到的是極大的失望。在羅馬,他只看到污穢、墮落、褻瀆、爭吵、和靈性的冷漠。大名鼎鼎的羅馬竟落入這般慘境!
1512年路德得到神學博士學位,開始教授聖經研究課程。他揣摩深思“義人必因信得生”,心靈仍然受到神的慈愛和公義問題的痛苦煎熬:一位神怎能同時是慈愛又是公義的呢?保羅到底是什麽意思呢?最後路德明白過來:神的義對於罪人來説是被動接受的,仁慈憐憫的神借著它來接納我們,所以叫作“義人必因信得生”--稱義根本不是罪人努力的結果。這個發現使路德好開心,他立刻傳講這個信息,撰寫小冊子和論文,與當時人們對得救福音的標準詮釋形成鮮明對比。
1517年有個道明會的修士來出售贖罪券,口裏吆喝著“奉獻箱銅板叮噹一響,煉獄中另一靈魂就跳出來”,為羅馬教堂籌募資金。當時有很多人反對這個做法,但只有路德起來書寫了95條論點,釘在大教堂的大門上。其中除了對贖罪券的譴責,還有對當時教會倡導的許多流行信念與習俗的譴責。這件事使路德在幾個月之内就變成德國人民眼中的英雄,因爲他膽敢挑戰前來搜刮民財的羅馬外國勢力。有學者為教宗辯護出售贖罪券的權威,路德與他們辯論,撰寫改革教會和神學的論文。1520年教宗把路德逐出教會,但是路德自己的親王卻出面保護路德,讓他躲藏一年。之後路德用書籍信件繼續從事改教,歐洲所有人的眼光都集中在路德的身上,他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人們不是對路德愛之若狂,就是恨他入骨,歐洲一時分成了改革派與非改革派兩大陣營。
不過路德太愛爭辯。他認爲別人若不是完全贊同他,就是離開他變成敵人。教宗把他逐出教會之後,路德就盡情發洩他對梵蒂岡整個羅馬教廷的忿怒,把他們叫做擄去真教會的“巴比倫”,以及想要破壞神工作的“敵基督”。但是他最痛快淋漓的大罵是給其他改教家的,他們因爲聖禮的問題或順服國家的問題與路德有不同的意見。他們一個被罵作“神學豬”,另一個被輕蔑地稱作“宗教狂”。改革家慈運理不同意他所說的基督在主餐中“真實臨在”的信念,路德就肆無忌憚地寫道:“滾開罷,你這狂熱的蠢蛋!跟著你一文不值的觀念一道滾罷”!
這太可惜。路德認爲所有的新教基督徒要圍著他團結起來,不可為了芝麻小事四分五裂、自立門戶,然而慈運理和其他改教家並不認爲他們與路德閙分裂!事實上,慈運理認爲自己的神學研究結果與路德不謀而合。路德與他們的論戰讀起來卻好像他在四面受敵的處境,他的朋友們都不贊成他辯論時的態度,路德認爲別人有嚴重的教義錯誤,比教宗和教廷好不了多少。
用今天的心理治療的話說,他了解團結的重要性,但沒有團結人的關係技巧,這與他自幼的成長環境一定有關--沒有尊重不同意見的榜樣。路德也許有一大批從教義上支持他的朋友,卻不可能有他感到真誠可靠、可以推心置腹受聆聽的那一類朋友。別人公開地批評他的其它問題,比如他高舉聖經,卻大大攻擊其中的雅各書,認爲雅各書不應該列入正典;又比如他關於神的“黑暗面”的令人困惑的講論。--我不是要否定他所得到的啓示以及神如何在教會的歷史中使用了他,但我認爲沒有必要把他神化,來與別人得到的其它啓示相對立。聖靈在歷史中和各個文化中做工,遠遠超過祂所揀選使用的各個人物。
中秋快樂!
ReplyDeleteI don't think Luther's view of "dark/hidden/mysterious/arbitrary side" of God was from Bible.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