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3, 2014

新約中“主的日子”

福音書中記載,耶穌多次講論“主的日子”。歸納起來,“那日”是末後審判的日子,是主降臨的日子,是一切都明白的日子,是得天上賞賜的日子,是主試驗各人工程的日子等等。可是在彼得後書有最令人震驚的話:那日,天必大有響聲廢去(pass away),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to be done away with),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三10-12)。由於新約其它地方都沒有提到這觀念,我不禁又看了看Wright博士的解釋。原來有不同的抄本,寫著完全不同的字句,我們對“燒盡”的寫法其實并沒有多大把握。

Wright博士解釋說,仔細研究鑑別各種抄本,其實大多是能夠分辨出哪裡被抄寫的文士修改,以及修改的可能理由的。不錯,我們抄寫別人抄本的時候,難免會這裏漏掉一個“的”字,那裡多寫一個“和”字,甚至可能看錯字,抄漏行或寫重呢。遇到看不清楚或抄本中可能“有錯”的地方,我們還可能會按自己的猜測作出修訂/更正--怎麼會那樣寫呢?一定是這樣才對吧?等等。

聖經抄本中的這類小差異一般不影響字句的大意,但是偶爾我們也會遇到字意完全不同的抄本。彼後三10就是一處。我們看到有的古老譯本寫的是一樣,而我們手上現存的許多抄本,幾乎可以確定是不對頭的,是另一樣。希臘文聖經註腳標示出,“燒盡”是一高度不確定的讀法。除了一些抄本讀為they will be burnt up,另一些抄本,包括兩份保存最好的最早抄本,卻沒有“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的話,反倒比較清楚地寫著they will be found,意思是找到、發現、或暴露出來。

地和其上的物都要暴露出來?Wright博士說,也許有幾位早期文士看見這句話,就彼此說,這是甚麼意思?大概不對吧?看看前面那句話,這句一定是說燒盡!於是修訂了。我們手上還有另外的抄本試圖修改成其它,可見文士們都對這個字感到困惑。但如果這個字不是燒盡,而是發現/暴露,那麼這句話前面的部份也可以理解為某種冶煉:天必轟然一聲過去,物質的東西都要經火終結,等等。那幾處中文翻譯成“銷化”的字其實都是同一動詞“終結/結束”--luo。

末日燒盡的思想也許是從斯托亞主義,一個古希臘哲學的學派來的,現在仍有。斯托亞主義追求高尚的道德和精神,看世界和物質為暫時的,提出這世界輪番被毀又再生的信念。但在聖經裏,保羅只提到“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 (林前三),是某種象徵性的語言。其他的早期教父也有教導末後的火(或是象徵性的,或是真的),要降臨全地,不是要摧毀,卻是要試煉或煉淨一切。不過那些要被“烈火”熔化的物質可能是太陽月亮等等,在新天新地不再需要的東西,諸如啟示錄廿一章描述的。寫丁道爾註釋的Green博士指出,彼得這番關於烈火的話使用的是天啟文學語言--描寫天上的事,充滿了象徵符號又難懂,解經很難完全按照字面。

總之,Wright博士指出,彼得在這封信裏所關注的,是人的敗壞行為要遭到審判,不是宇宙的其它部份跟著遭殃。主的日子將到,所有的一切都會顯露出來,主要用“火”來煉淨一切“雜質”。彼得針對當時那些好譏誚的人,他們說耶穌沒有再來啊,不必再相信了,但主不是耽延,乃是寬容。--彼得後書是聖經中唯一直接回答主再來耽延問題的書卷。

主的日子要像賊一樣來到,我們一般理解為說不定是今天或者明天甚麼時候。因為主耶穌確曾說過,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都要成就。但是,耶路撒冷和聖殿被毀已經在主後70年發生過了,而主再來的那日子,卻沒有人知道。彼得警告我們,神不是按照我們的時間表行事,詩篇90篇說得好,主看千年如一日,所以我們要耐心盼望,忠心做現在當做的事。

1 comment:

  1. According to Jewish understanding, for OT prophets, fire was a symbol of judgment. 以賽亞書 66:15-16: 看哪,耶和華必在火中降臨;他的車輦像旋風,以烈怒施行報應,以火焰施行責罰;因為耶和華在一切有血氣的人身上,必以火與刀施行審判;被耶和華所殺的必多。...耶和華說:我所要造的新天新地,怎樣在我面前長存;你們的後裔和你們的名字也必照樣長存。每逢月朔、安息日,凡有血氣的必來在我面前下拜。這是耶和華說的。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