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一章16-17節:你們要洗濯、自潔,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惡行,要止住作惡…
在先知以賽亞的日子,以色列很多人拜偶像。耶和華給祂百姓的信息是:若不悔改災禍就要臨到。如何悔改呢?首先要洗濯自己rachatsu。這個希伯來字是指禮儀上的潔淨,常描寫在獻祭之前的自我洗濯。
Rachats是新約洗禮觀念的基礎,它包括了洗淨罪的意思,也就是從外面象徵性地除去裡面的污穢。既然禮儀上的浸水代表了靈裡的更新,改變心意,以色列百姓就要作出姿態,洗濯自己,請求耶和華潔淨/饒恕。
盡了禮儀還不夠,以賽亞進一步說要zaka,意思是在道德方面作清潔。整部舊約只有本處的zaka是加強式的反身動詞格式,即做在自己身上。換句話,神不是等著我們被動地允許祂來潔淨道德,而是指望我們自己來做:改變行為,然後進到祂面前!(那些相信人性全然敗壞的人需要默想這一句話,思考上帝為甚麼要如此吩咐。)
以賽亞提醒我們,禮儀和道德清潔是並進的。我們若想要享受和神在一起,就要注意這兩項。一項是外面的,一項是裡面的。上帝指望看到我們自己去做,不是等著祂來為我們做。神已經給了我們能力,選擇改變自己的行為。
可是假如你相信某個教義,說自己在道德上是無助的,那就不會去和肉體私慾相爭了。你放棄努力,坐在那裡等候聖靈來動工,那麼你的肉體私慾恐怕就自動贏了,因你不相信能夠做到神藉以賽亞所吩咐的「自潔」。
如果神所要求的是我們能夠做的,那麼這節經文就成了我們的戰鬥口號:我們能夠改變,我們不需要靠邊站,起來拍掉身上的灰塵,決意做祂裝備我們去做的事—按祂的期望和指示行動吧。
接下去以賽亞進一步說明要除掉惡行。我如何能夠除掉我的惡行?難道「除掉」之後我就沒有惡行了嗎?但以賽亞用希伯來動詞sur,意思其實比「除去」要寬廣。因為這字除了是丟掉或放下,還是「轉變」方向的意思,即去追求另外的東西。所以以賽亞這句話不是說把過去的錯誤行逕塗抹掉,改寫我的歷史,而是說改換方向,走另一條路,往聖經所教導的方向去。
如何衡量一個人是否悔改,不是看他的內心有多麼悔恨,而是要看他遇到同樣景況是否還走老路。我的行為若改變了方向,我就是悔改了。希伯來思想認為人生道路是循環的,如果留意就會發現,某些事並不稀奇。雖不完全一樣,但有個模式可循。這次我可以換個方向、除掉惡。
主似乎常常用這些重複的模式來試驗我們。我們曾經勝過的東西會再來,我們要知道自己的舊習老套。我們如果得到過饒恕,就要學習功課,開拓新路,才算和主恩相稱。
如果除掉惡行就是不再做了,那麼就不必再用另一個動詞chadal。但前面的sur是改變方向,而後面的chadal才是「停止」。轉了方向可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我們必須不做那沒有做過的惡。
甚麼是惡呢?如何止住作惡?對於很多人來說,惡的標準是自己定的。從神學上,可以說惡的標準就是你所接受的神學架構,也就是看你以甚麼為最高權威。如果都以群組、文化、國家為權威,那麼大家可能有截然不同的善惡觀念。可是神的國度之有一個權威。祂確定甚麼美善,甚麼醜惡。
有些人聲稱自己是神國的公民,是跟隨耶和華的,卻只挑選祂的一部份命令來執行。他們口稱審判在於主,行為卻是按自己的想法。凡跟從主耶和華的都要接受一個真理,就是惟有祂是確定善惡的主。祂的誡命有些很容易遵行,有些不容易,特別是那些和我們原有的文化習慣和宗教觀念有衝突的誡命。
(本文內容取自Moen博士的希伯來文默想日誌2013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