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8, 2016

人權:卡特提倡男女平等

前美國總統卡特和他夫人1982年共同創辦了一個非牟利機構,The Carter Center,與Emory大學聯手,專門研究促進世界各國的人權平等、緩和人間苦難的政策研究。他們與慈善家一同,據說幫助提高了八十幾個國家的人民生活品質,特別是在衛生保健方面。為此,2002年卡特總統還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男女平等是卡特中心的工作重點之一。上次他們派人到福音神學學會(ETS)講演,請求神學家們在解經方面做點研究,看看能否教育和幫助廣大的福音派信徒,更多參與人權平等的公益活動。難道這不是基督教會的美好見證嗎?可惜從講演錄音的問答部分看,有的福音派的神學家們似乎擺出一副完全摸不著頭腦的樣子。這能說明上帝不關心社會公義和人權問題嗎?

卡特在他當總統的前後都在自己浸信教會裡教主日學,他了解有些經文可以解釋為男女不平等,比如以弗所書五章,那一大段關於妻子要「順服」丈夫的家規。你若看頭一句「彼此順服」,關係是平等的,但那些重男人輕女的就把這句截斷,把下面幾句拿出來解釋成男人至上的意思了。

2000年美南浸信會中的保守派領袖作了一個決議:婦女不再可以作執事、牧師、或軍隊和醫院中的牧師,也不可在浸信神學院中作教授,或班上不可有男生。問題是美南浸信會的各教會是獨立自治運作的,教會自己有權力投票決定誰可以作甚麼事奉,誰不可以,而且有些教會已經有女牧師服事很多年了!卡特夫婦因此決定脫離這個宗派,有不少其他人也離開了,因為他的教會有女牧師,也有一半的執事是女性。

卡特指出,聖經中的男人可以娶多個妻妾,而女人有多過一個性夥伴就要被石頭打死,在那個女人是次等人的文化中,耶穌對待婦女卻是平等和尊重,主動和那位井邊的女人談話等等。四部福音書中沒有記載哪位女人表示自卑,或奉承甚麼人,馬太甚至在家譜中破例地記載女人,更不要說馬利亞在基督教神學中不能不有的特殊地位了。

那麼耶穌和保羅在男女平等的問題上有衝突嗎?請看加拉太書三章26-28節:「你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神的兒子。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並不分猶太人、希臘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保羅還在羅馬書中點名問候一些傑出的女基督徒,很難想像他會建議她們離開作執事和教導的崗位。

到底是先造的比較尊貴,還是男女平等?其實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一章說了句很明確的話:「…正如女人是由男人而出,照樣,男人是藉著女人而生;都是出於神。」現在各行各業都允許婦女憑著才幹能力升職,偏偏在教會中她們不能發揮,不准像初代教會的婦女一樣自由地使用恩賜來服事主,乃要屈從早先不平等的父權制習俗。這體現上帝對她們的愛嗎?合乎聖經嗎?佩服卡特夫婦的工作!

Friday, February 26, 2016

歌曲:基督精兵成為和平之子

最近看見有人改了《基督精兵》那首歌的歌詞。原來的主題是關於屬靈爭戰,卻叫人聯想到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翻成中文的歌詞是:

1. 基督精兵前進,齊向戰場走,十架旌旗高舉,引領在前頭;
主基督是元帥,領我攻仇敵,齊看我主旗號,進入戰陣地。
副歌:基督精兵前進,齊向戰場走,十架旌旗高舉,引領在前頭。

2. 見主得勝旗號,撒但軍逃避,基督精兵前進,勝利在前頭;
地獄根基震動,又因歡呼聲,主內弟兄高唱,向主獻頌揚。(副歌)

3. 基督教會前進,浩蕩如大軍,弟兄努力奔走,步先賢腳蹤;
我們一心一意,團結攻敵軍,攻敵軍,信仰盼望相同,愛心亦一致。(副歌)

4. 蒙恩聖徒前進,歡欣齊前往,大眾異口同聲,凱歌高聲唱;
榮耀尊貴頌讚,歸基督我王,世人天使同唱,頌揚永無疆。(副歌)



這是一首19世紀的老歌,如果只是與撒旦屬靈爭戰,倒也無可厚非。只是現在的基督徒不太想靈界的事,倒是傾向於在這個世界上到處樹敵,據說末日快到了就是這樣。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Brian McLaren牧師覺得有必要改詞。改了以後,「精兵」成為「門徒」,我們跟隨耶穌的教導,走的是和平的路,驕傲情緒一掃而光:

1. Onward, all disciples, in the path of peace,
Just as Jesus taught us, love your enemies.
Walk on in the Spirit, seek God’s kingdom first,
Let God’s peace and justice be your hunger and your thirst!
(副歌)Onward, all disciples, in humility.
Walk with God, do justice, love wholeheartedly.

2. We now face our failures in remorse and tears.
We must hammer plowshares from our swords and spears,
Turn from the broad highway of prejudice and war,
To follow Jesus to a place we’ve never been before(副歌)

3. Feel a fresh wind stirring. Justice, flowing free,
Makes our deserts bloom in Eden-like beauty.
Seek the greatest treasure: let peace be your dream.
Justice like a river and an ever flowing stream!(副歌)

4. All regimes of violence, dominating power,
They will boast of victory for their fragile hour.
But the way of Jesus, weaponless and meek,
Will not be defeated, and so his way we seek.(副歌)

5. Onward arm in arm, then, onward hand in hand,
March with joyful song so all can understand.
Nothing is impossible for our God above,
Through the power of service and the gentle might of love.(副歌)

6. Boldly let us venture where Christ’s feet have trod.
Sharing the adventure of the living God,
Saving, not condemning, not casting a stone,
Spreading a rich banquet for the outcast and alone.(副歌

Tuesday, February 23, 2016

教宗講道:假基督徒

我曾兩次跟著鄰居去附近的天主教會參加崇拜,對於神父的講道都滿欣賞。其中有一次內容是呼籲眾人努力在主的恩光中成長,不能懶惰,給我的印象很深。看他們的禮拜堂坐得那麼滿,又知道他們夏季似乎每天晚上都有晚崇拜,有時甚至不止一場,不僅懷疑從前的道聽塗說,以為他們大多對信仰並不認真,只是走禮拜的形式。其實,掛名裝樣子的基督徒一定有,而且恐怕哪個宗派都有,過去聽聞的對天主教信徒的指摘未必真確。

今天看見教宗的一篇講道,再次覺得很棒,不如把內容翻譯過來分享一下。天主教每天讀經內容是按照早已編排好的lectionary(每日課經),每天都從詩篇、舊約、和福音書中選出經文來,作為默想或講道的資料。今天剛好讀到以賽亞書一章,「你們要洗濯、自潔,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惡行,要止住作惡,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給孤兒伸冤,為寡婦辨屈。」還有馬太福音廿三章,耶穌批評只會說、不去做的文士和法利賽人。

方濟各教宗講解這些經文說:主教導我們的是行動的道,但是有多少次我們看到教會裡的人,包括我們自己,說「噢,我們是基督徒,very Catholic」,可是你們的行動呢?有多少人說他們是基督徒,但是從來沒有時間和他們的孩子說話,沒有時間和孩子玩耍,沒有時間聆聽他們的孩子。也許他們有年邁的父母在老人院,可是他們總是太忙,不能去看望他們,就把他們丟在那裡不管。你說「可我是基督徒,我屬於某某教區」,這就成了說的宗教,口裡稱是,行動卻按照世界的樣式。

教宗說:這樣的宗教信仰是騙人,--基督徒是有行動的。到了末後的日子,主會問我們甚麼?問你是怎樣說基督的?不,祂要問我們是怎樣做的。主耶穌說,會講不會做的人,審判的時候有禍了。所以,基督徒必須按照他們所信的去行動,照顧那些饑渴的人和被囚的人。僅僅空談,假裝是基督徒,這不行。

這不是回到信心與行為的神學辯論上了嗎?咱們新教的信徒總愛說天主教徒是提倡「因行為稱義」,現在是教宗批評當代的「文士和法利賽人」的時候了。那些似乎非常敬虔的人,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動」。

咱們高舉「唯獨信心」的人,關心社區鄰舍中的窮乏人了嗎?幫助過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嗎?或者,為其中的張三李四禱告了嗎?沒有的話算不算假基督徒呢?前次我提過家庭暴力的問題,教會對一些姊妹的幫助特別不得力,是否缺乏了所信上帝的愛心和公義感,證明為假基督徒?哈,教宗這篇道挑戰了我們。

Sunday, February 21, 2016

聖經的權威不是憑抄寫無誤

John Walton教授寫的著作提醒我們,古時的文化,即一個信息主要依靠口傳的文化,和我們現在的印刷文化與電訊文化的時代大不相同。所以,我們現代的「聖經無誤」觀念恐怕是建立在印刷文字的基礎上,套在口傳環境中是不正確的。既然是口傳的信息,在說法上有差異是完全正常的。

我有The Lost World of Scripture這本書,裡面強調上帝的真理是在古時沒有印刷出版、也沒有個人寫作發表的時代啟示給人的,其中描述解釋的都是眼睛可以看見的現象,或者當時人們文化觀念中所相信的觀念,比如上有堅硬的穹蒼,下有陰間等等。換句話,讀聖經不能假定聖經講了我們現代人才了解的科學知識,也不能認為聖經中所記的歷史是按照現代的史學方法寫的。

按照這本書的中心思想,聖經真理是經過了好幾個啟示流傳階段發展起最終權威性的--從最初的口傳,保存下來的各種文體的零碎片段,到後來編輯越來越完整,並忠實抄寫的手稿,最後被上帝的百姓接納為權威正典。Walton教授說,聖經不是從某個無誤的原稿一躍成為初代教會正典的,可我們總是假定必須是那樣才有權威。

有人批評Walton教授的這本書,說他主張把聖經權威的焦點放在最後形式的文本,那麼一切經文考證學的努力都是為了得到最後的正確手稿,那不是破壞了聖經無誤的基礎嗎?--前面的抄本不準確,後面的怎會變準確?

但那人樹了稻草人,這書並不是說最後的文字才有權威,口傳沒有權威。書中寫道,「唯獨聖經是宗教改革的重要信條之一,但我們不知道,把權威性嚴格地限制在書寫文字上,是否建立在印刷文化上的基礎上,因而忽略了眾多經文手抄本顯示的證據?(307頁)」

在結論那章,Walton教授提出堅持基督信仰的幾條原則。相信神的啟示過程很複雜,遠遠超過我們原先所想像的正確聽寫,或啟示的信息一定是新的等等,這是安全的。在一個大多數人不識字、不會寫的文化環境裡,相信神先透過聲音和口傳來啟示真理,然後才被人寫下來,很合理--你憑甚麼相信那信息是被人寫下來之後才成為神的啟示呢?

Walton教授提出,相信上帝的啟示是絕對的、完全的,這應該包括相信每個抄本的異文、每個不同抄本甚至譯本,都是上帝完全啟示的一部份。神所啟示的真理並不是靠準確的書寫字句,乃是聖靈透過許多人保存流傳下來,在那些印刷術尚未發明的年代中,抄寫的字句不可能取代口傳的版本。有啟發。

Thursday, February 18, 2016

重新看「女權主義」

但凡甚麼「主義」,大都已經含有不贊成其內容或責備其矯枉過正的味道。我一向不太了解「女權主義運動」,只聽說是婦女爭取平等。但我們總是以為婦女地位已經足夠地提高了,聖經上不是說「妻子順服丈夫」嗎?在我自己的生活圈子之內,一切都還好。雖然從神學院畢業,找工作時發現一些不平等的現象,那也沒什麼不好,咱們可以繼續做自己真正有動力、有熱情要去做的義工。

我先生不信主,開始幾年對於我不再拿一份高薪回家很不高興,後來也就接受了咱們的「奉獻」精神,不再說三道四。不過,我對於教會機構把姊妹們的自由奉獻當作理所當然,越來越不以為然。他們可以算一算,每年/經年本來應該發出去多少奉獻收據。沒有這些奉獻,他們的機構就會停止運作。

沒錯,無論是在宣教工場還是在北美的福音機構裡,姊妹們對錢數遠遠不如對事工需要掛心。結果,基督徒對這些機構的經濟支持都少的要命,好像覺得她們本來就不需要甚麼薪水似的。說實在的,我懷疑同樣的工作如果是弟兄做,就不敢讓他們長期領那麼少的工資。--難怪姊妹奉獻宣教的人數遠超過弟兄。

好吧,就算不指望妻子賺錢養家是個文化上可利用的好處,這個男女不平等的現象果真符合上帝的心意嗎?我今天看見一個人寫文章,說她為甚麼願意稱為「福音派的女權主義者(an Evangelical Feminist)」,又看見另一人的文章,說她作為一個大力提倡男女平等的人,為甚麼不願稱自己是女權主義者,很有意思,決定記下來。

Hannah Anderson寫的暢銷書包括《Made for More: An Invitation to Live in God's Image》。她說女人有權利不只從人際關係和角色中定位自己,更應該和男人一樣,尋找和實現在神國裡面的豐盛。但是「女權主義者」這個標籤,幾十年來名聲和形象被搞得很糟。Feminist最初是十九世紀的基督徒本著聖經,相信男女受造平等,因而開始起來爭取婦女的平等權利而發明的詞。保守派的反應是起來規定女人應該如何,不應該如何,而進步派的反應似乎傾向於矯枉過正,諸如把墮胎當作女人的權利,而且大家對於怎樣叫作有差異而平等,意見都不一致,不如不要這個「女權主義者」標籤。

Amy R. Buckley說她起初對「女權主義」也很不以為意,理由和我差不多。後來她的神學院實習使她有機會參與一個非牟利組織的工作,專門致力於幫助基督徒家庭建立和諧與安全,這才知道很多基督徒家庭中有暴力和虐待問題, 一點都沒有比非信徒家庭好些。據說無論你是甚麼族裔、甚麼宗教、甚麼文化,星期天來到教會作禮拜的人中,至少有25%遭到過虐待,其中絕大多數是婦女!

她們如果把自己的不幸告訴教會的朋友或某個牧師長老,很多就被告誡要饒恕、不要惹丈夫發怒、要更加順服、要更多禱告、不要拒絕他的性要求、要忍耐苦難而成長、要為了贏得丈夫歸主而背負自己的十字架等等。有些教會領袖把不鼓勵離婚放在首位,把受虐者的安全放在次要。更有甚者,有些教會還要求她們不要參與詩班、教兒童主日學、申請會員等等,好像每個參與了服事的人在婚姻方面都是「無可指責」似的。--教會對這些人沒有幫助不是偶然的,咱們在教導上有個父權主義傳統的有色眼鏡,需要借助福音的大能去除掉!所以,勇敢支持「女權主義」就成了討公義的事,基督徒都應該參與。

從神學上看,福音帶給社會的本應是一股促進社會男女平等的新鮮空氣,可惜早期的教父們決意用父權傳統來解經,說女人不是按照神的形像所造,又把聖經時代的文化和家規擴展到教會運作,當作信仰傳統的一部份,以致現在,教會在促進男女平等的公益事業上反而落在後面

面對很多家庭暴力和虐待的現實,基督徒應該起來反思傳統的神觀了。上帝真的這麼重男輕女嗎?我們不是反對彼此順服,而是需要除掉一些理念上的障礙,有效地愛護一些亟待幫助的受害者,免得被人說我們缺乏憐憫同情,愛神愛人都是空談。

Wednesday, February 17, 2016

穆斯林如何介紹耶穌

他們說耶穌不是普通的人。這裡內容取自北美穆斯林印製的一個英文的小冊子

首先是對馬利亞的介紹:她是個女義人—a righteous woman。母親在她出生之前就把她奉獻事奉神了,所以她從小就平安行義,被人稱羨。誰培養馬利亞長大,讓她成為有信心的人呢?是撒迦利亞,就是施洗約翰的父親。馬利亞長大後到東邊某殿堂修道,每天安靜默想。

一天,主的使者裝扮成人的模樣來訪。馬利亞很害怕陌生人,禱告求主保護,但被告知她要生一個完美兒子的喜訊。馬利亞很震驚,說從來沒有男人碰過她,這怎麼可能?但天使回答「主說,在我很容易…」當她發覺自己裡面有小孩子,就害怕家人知道時的反應而逃了。她向主哭求,有個聲音安慰了她。神讓她找到樹蔭和水泉,...耶穌是在溫暖的夏末,一棵棗樹下出生的,他很不尋常,不像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人。

馬利亞生下孩子不久,就帶著兒子,就是那後來被稱為彌賽亞的,回到社區。人們看見她抱著孩子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不信她說的話,就是天使來告訴她受到揀選等等。他們控告她不貞,敗壞了家族的名聲。…後來嬰孩耶穌開口說話:「我是神的僕人,祂給我經文,使我成為先知…」這才讓那些貶低馬利亞的人住了口。

耶穌童年很聽母親的話,很快就顯出聰明智慧才幹和敬虔,讓有學問的人傻眼。周遭的人都很喜愛他,他宣告是神的記號,送信息給以色列人。他的族人已偏離了真理的靈,相信律法主義,用經卷和禮儀掩埋了仁慈的心。耶穌最後開始周遊巴勒斯坦各地傳道,要人歸回古老啟示的真理,擯棄一切人所加的規條。真理的靈,天使加百列支持他。

耶穌教導人以慈愛和憐憫克服仇恨和怒氣,只有真誠相信造物主,順服祂旨意,才能帶給人今生和來世的救恩。神堅固他的信息,讓他行很多神蹟,醫病,趕鬼,讓死人復活。這一切都是神的意思,他從不把功勞歸給自己。--這是穆斯林對耶穌基督福音信息的描述。

耶穌過的是簡樸敬虔的生活,很快就吸引了一小圈忠誠跟隨他的門徒,每天謙恭認真地聽他教導,這些門徒包括彼得、巴拿巴、約翰,都協助他執行使命,把神愛百姓的信息傳給人。--看來穆斯林也傳得很不錯呢。

但沒有一個神的義人是不受苦難試煉的。當福音被許多人接受的時候,一小撮假冒為善的人和壞人蓄意害他,就是祭司、猶太人的長老,他們追捕耶穌和門徒,最後把他抓住。儘管受到虐待,耶穌不放棄相信這獨一的神,最後他們憤怒地策劃把他釘羅馬人的十字架。

但是正當他們以為得逞時,耶穌在最後一刻逃脫了。他們以為是殺了耶穌,但神聽了耶穌的禱告,救他脫離了他們的計謀。眾人都被迷惑,他們反而把背叛耶穌的人殺了。後來神把耶穌從這世界取走,進入另一個空間,與神同在,到末後才會回來。--這裡和新約記載的不一樣。

耶穌的門徒在耶穌離開後,試圖保持遵守耶穌的純淨簡樸教導,但他們很快被羅馬希臘的影響包圍淹沒了,結果把耶穌的福音都扭曲和埋藏了,現在只留下一點。...--這部份是對基督徒的貶抑。

Saturday, February 13, 2016

上帝的創造中包括了邪惡?

這是個古老的哲學問題:由於世界上存在許多邪惡的事,上帝不可能同時全能掌管一切又全善。本文內容摘譯自Gregory Boyd博士的God At War 一書,在Rebuking the Adversary那章裡。他堅決反對雙重預定論。

在約伯記一書的序幕中,當「神的眾子」在耶和華面前侍立時,有個satan(撒旦)出現了。上帝相信約伯完全正直,這個撒旦卻對上帝提出質疑,說約伯敬畏上帝是因為從祂得到各樣的好處。結果上帝允許這個satan去試驗約伯,把他所有的一切都毀掉,包括兒女都死掉,並且從腳掌到頭頂都長毒瘡。這就是後面那長篇戲劇化詩詞的背景。

很多解經都把這個撒旦(希伯來字的意思是「對頭」)當作天上耶和華的某種政議會的公務控告員,好像他專門負責某種質量監控測試一樣。如此,這個撒旦就只不過是在執行耶和華指定給他的任務,讓約伯經歷那些可怕的試煉。這樣一來,上帝就成了約伯災禍的始作俑者,祂是個魔鬼式的耶和華--祂有個黑暗面,是人所不知的。

有以賽亞書45章7節為證:「我造光,又造暗;我施平安,又降災禍;造作這一切的是我─耶和華。」還有耶利米哀歌第三章37-38節:「除非主命定,誰能說成就成呢?禍福不都出於至高者的口嗎?」以及阿摩司書三章6節有「災禍若臨到一城,豈非耶和華所降的嗎」的字樣。後面我們會逐一仔細看這些經文。

這個「魔鬼式耶和華」的理論是有問題的,理由如下。首先,你若相信聖經是神所啟示的,你就必然反對「魔鬼式耶和華」的理論。因為聖經從整體上再清楚不過地一再說,耶和華是完全公義、慈愛、和公正的。比如,申命記卅二章說「神的作為完全;祂所行的無不公平,是誠實無偽的神,又公義,又正直」。雖然上帝後來的啟示可能會為先前的啟示作出進一步說明(叫作「漸進式的啟示」),然而相信邪惡出自耶和華,這完全不符合聖經一貫啟示的上帝。

其次,有人分析聖經書卷成書的先後,猜測上帝反對邪惡是後來才發展出來的品質--祂起初恐怕是魔鬼式的。這個方法的前設就不正確,上帝不可能自我矛盾,背乎祂自己。

第三,舊約從最古老的書卷開始就展現出,上帝是與各種敵人和邪惡爭戰的勇士。但是,與邪惡爭戰的主題很難和祂製造、引起一切好壞事物的觀念共存。祂怎麼可能需要與自己所創造的生靈來爭戰呢!或者,難道祂先引起問題,再作懲罰?

第四,回頭看約伯記,「神的眾子來侍立在耶和華面前」,其中「神的眾子」只不過是天上的一些生靈,他們來站在耶和華的面前,未必是有個公會,更不等於那個對頭在神的公會中有個正式的職位。而且上帝問牠「你從哪裡來」,這怎能說明上帝知道、或指派了那傢伙的一切行蹤和任務?

第五,約伯序幕中的這個險惡的對頭似乎並不懷疑約伯是否真正敬虔,牠倒像是在質疑上帝的智慧和知識。換句話,牠要試探的是上帝,要看祂的創造秩序和作為受到干擾、攪動會怎樣。牠急於徹底毀掉約伯,過程很有創意,並不是個被動執行任務的角色,乃是主動發出邪惡。牠惡毒的品格絕對與上帝的品格相抵觸。

第六,在38-41章上帝對約伯說的話中,並沒有像我們所理解的那樣,提說祂自己有權力隨心給人降災禍。祂那一大段話主要說的是,憑約伯和他「朋友們」的卑微,誰都無法理解耶和華如何創造和維繫浩瀚宇宙的運作,所以約伯控告上帝是不正確的,約伯的朋友們控告約伯也不正確。

耶和華的話中並沒有強調自己的品格是人無法理喻的,也沒有暗示說自己有權力為所欲為。上帝對約伯說的這番話不但沒有這麼狠,恰好相反,還處處顯出祂創造萬有的秩序,是人無法做到的,比如為大海「定界線」來攔阻它狂傲的浪等等。

Boyd博士說,約伯記所描寫的上帝並沒有創造毀壞(creator of destruction),而是與毀壞作鬥爭的神。你看但以理書,那個「波斯國的魔君」還能攔阻那個上帝派來找但以理的天使多少天。還有其它提到上帝的旨意受到阻撓的事件,明明邪惡是另有源頭,哪裡是上帝安排的呢?

至於以賽亞書45章7節那句話,上帝造光,又造暗;施平安,又降災禍,Boyd博士指出前後文是講以色列人要從巴比倫人手下得救,不是講上帝的創造。因為上帝一手興起波斯王居魯士,他雖不認識主,主卻是他的力量,耶和華施平安給祂的百姓,又降災禍給壓迫他們的敵人,造作這一切的都是耶和華。如果上帝製造世界上一切的災禍,魔鬼豈不是就沒有空間能做更多的壞事了?---這絕不是聖經給我們的信息。

耶利米哀歌第三章和阿摩司書也類似,那裡並不是泛泛地說一切災禍都是上帝所降。你如果看前後文,都是說到世人貪婪和彼此欺壓,不理會上帝給過的警告,只想聽報平安的信息等等,禍患到來怎能埋怨上帝呢?阿摩司三章3-8節那幾個反問句的信息目的只有一個:耶和華發警告,百姓怎麼可以不聽呢!

耶穌教導門徒禱告:願天父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顯然是假定,上帝的旨意尚未完全行在地上。也許我們應該問,為甚麼上帝的旨意還沒有行在地上呢?

Thursday, February 11, 2016

聖灰星期三的儀式

去年我介紹了聖灰星期三的傳統。今年我準時7點到達教會。人們已經站在後院,每人手裡除了有節目單,內中夾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紅紙剪成的心形,還要拿一隻棕櫚乾枝,據說是去年棕櫚節留下來的。

牧師作了禱告,向大家解釋那個紙紅心的用處,免得不小心掉了。然後點燃火盆,大家一個個走上前,把手中的乾枝放進火中。這是要預備抹灰儀式用的灰。

一位男高音歌手,我們教會新的音樂指揮,彈唱起了一首歌唱神羔羊的詩歌,很好聽。然後有一段啟應的禱告,呼召人開始守四旬節期。禱告的大意是神張開膀臂呼籲我們歸回祂面前,而我們聽見就來了,因為我們需要神的慈愛和接納。

大家都進入禮堂,集中坐下,又讀了一段啟應的禱告。啟聲是神的話語,應聲是我們的回應,大意是承認自己是勞苦、受綑綁、失落、生氣、受傷的人,需要父神的憐憫和釋放,也需要基督的光和聖靈來潔淨、醫治我們的心。

接下來歌手一邊彈鋼琴,一邊吟唱了詩篇51篇。他只唱了1-2節和10-13節,表示請求饒恕過犯,希望重新有正直的靈。會眾跟著一起唱副歌。

向神禱告,宣告四旬禁戒,同時還宣告享受:

Loving God, as we enter the season of Lent, help us to...
fast from irritation and feast on openness; 禁戒憤怒,享受敞開
fast from complaining and feast on gratitude; 禁戒抱怨,享受感恩
fast from despair and feast on the reality of light; 禁戒失望,享受光明的實際
fast from words that pollute and feast on words that edify;
禁戒污穢的言詞,享受造就人的話語
fast from judging others and feast on compassion; 禁戒論斷他人,享受憐憫之心
fast from worry and feast on your presence; 禁戒焦慮,享受神的臨在
so that in these forty day of fasting and feasting, my heart will be made available for resurrection.

後面的讀經包括舊約中的約珥書二章。主要是說耶和華的日子已經臨近,雖然如此,你們應當禁食、哭泣、悲哀,一心歸向我。又讀馬太福音六章,主要是應該如何禱告--不要做給人看,乃要梳洗。牧師解釋鼓勵了一番,唱回應詩歌,最後才抹灰在每人前額。牧師抹灰的時候,對每個人都說You are dust, and to dust you shall return。

我猜想華人教會的抹灰儀式,出於文化忌諱,大概不會說「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乃會說「你們要悔改,信福音」。事實上,很多教會不搞這個儀式,就是因為考慮到「本是塵土、歸於塵土」這件每人都必須面對的事實,已經被基督勝過了,不須提醒。你可以點擊這裡讀William Cwrila牧師的詳細解釋

那個紙紅心是作甚麼用的呢?牧師讓大家把它對折,花幾分鐘想想,左邊寫上自己希望除掉的東西,缺點啊,不良情緒啊等等,右邊寫上自己希望增長的東西,好行為、好態度啊等等。然後撕開,在上前領灰的時候,把不要的那半丟在前面一個玻璃盤中。這是一個象徵性的動作,表明此時我們所禱告的。

Monday, February 8, 2016

犯罪與神經異常(Psychopath)

臉書上有個朋友總愛談教會領袖的精神問題,我一般不大理會--哪行哪業的人會沒有罪惡呢?不都是病。但今天看了對一位神經學家James Fallon博士的訪談,引起了注意。裡面提到神經異常的人(psychopath)往往混在正常人中,他們有一系列特質,每個人都可以評估查看。

我上網查了一下,果然列在維基百科,還沒有人翻成中文。有些字需要查字典、看解釋,我花點時間看了看,發現列出來的無非是咱們基督徒說的「罪」嘛,至少乍看是這個結論。我們都會懷疑那些系列殺人犯是精神不正常。Fallon博士和他的同事從事很多大腦掃描和遺傳基因研究,他說那些人的確大腦神經的反應功能和別人不同。他證明不是每個有這些特質的人都會去連續殺人--很多都是相當正常和成功的人,但他們需要正視自己感覺不正常的問題。有趣!

也許很多壞人都是些神經異常的人!下面我分享一下所列出來的20條他們常有的特質,給你參考。

在人際關係方面,頭一條特質是花言巧語,或者會說漂亮話。這不是很令人佩服嗎?遠遠地看去,人們喜歡選這樣的人作領袖,跟從他!

第二條特質在人際關係上也是贏家,深深的自我價值感!要不然,貶意的說法是會自我陶醉。但是有了下面一條,我懷疑這個特質在他/她只不過是自欺欺人。據說他們都很難擺脫某種「生活如演戲」的感覺。

第三條是病理性的說謊-習慣說謊到一個程度,這人甚至不知道如何說真話。我曾在生活中遇見過一位,近距離觀察,覺得那人恐怕經常是說了謊自己還不知道!

第四條特質是狡猾操縱別人,愛用誇張或扭曲等手法來搧動情緒,引起注意。這大概是交往多一些,被旁人看出問題來啦。

下面幾條特質是在情緒感受方面。第五條是做了壞事以後缺乏內疚感。這未必是成長的文化環境沒把這些人培養好,以致沒有是非感,據說是大腦神經和別人不大一樣,有些事聯繫不起來。

第六條是感情很膚淺,似乎很容易一見鐘情,然後同樣很容易又變成無情,為雞毛蒜皮的事情大發脾氣,可能轉眼又沒什麼了。這與前一條類似,未必是有意要如此的。

第七條是很冷酷,或者叫作缺乏同理心,似乎完全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和感受。這些人據說是準確地知道別人的心情,但缺乏了一種感同身受的能力,所以不會同情。

第八條是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不認為自己的一些行動會引起不良後果。這顯然與前面缺乏是非感和同理心有直接關係。

在性格方面,容易感到無聊,需要很刺激的事情才會覺得興奮有趣;故意靠別人養活,當作是佔便宜,而沒有動力去謀事業;缺乏經過努力能夠達到的長遠目標;容易衝動行事;不負責任,隨便失信,答應的事不做,「忘記」自己的責任義務,讓人生氣之餘還會覺得有些奇怪。

神經異常大都顯出危害社會安寧(antisocial)的特質:容易惱怒、不耐煩、罵人等等,很年輕就開始如此,少年就犯罪進勞教所,若假釋就遭到撤銷,出獄後又反覆犯罪。其它的特質還包括性亂交,以及很多短期婚姻。

我猜想,有上述神經特質的人如果是在比較健康的人際關係環境裡長大,是父母所耐心接納和小心保護長大的,並且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些症狀就會得到比較好的控制。另外,如果那些壞人是因為基因本來就有問題,加上生長發育時期神經受到一些不幸事件的干擾,比如看見酗酒、家暴行為,或經歷到父母離異,他們的可惡行為豈不是成了無法選擇?生活中遇到這種人很不幸,但他們本人恐怕根本沒有意識到有傷害了人。

對輔導工作有興趣的人,恐怕都會首先注意到各人的家庭成長背景對人格發展的影響,但我們可能忽視了生理基因的缺陷問題。從亞當夏娃墮落開始,人類的罪惡恐怕不光是有社會傳染波及性,也真的有遺傳性呢,恰巧被奧古斯丁說中啦。只不過,這可不是世上每個人生來都一樣!

Saturday, February 6, 2016

基督徒與穆斯林之間的誤解

上期的《今日基督教》雜誌摘錄了一段David Shenk的新書。他寫關於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交誼溝通的題目,介紹了基督徒如何地曲解了伊斯蘭教,以及穆斯林對基督教有哪些曲解,很有意思,值得分享。

Shenk的父母是坦桑尼亞的基督徒宣教士,所以他的成長環境使他對穆斯林很熟悉,甚至可能有不少穆斯林朋友。他的書Christian. Muslim. Friend.出版一年就獲得基督教書籍獎,可能是因為近年來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的摩擦誤解太大了。

頭一個曲解:穆斯林經常說,耶穌曾經預言了最後要來的穆罕默德。這話怎講?在咱們的約翰福音14章和16章,耶穌不是說「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parakletos」嗎?中文把這個字翻成保惠師或訓慰師,反正是一位來幫助、安慰的。有穆斯林學者卻說原始的那個希臘字是periplutos,意思是「值得讚美者」,而穆罕穆德的名字正是這個意思,所以耶穌其實是預言了穆罕默德要來。

Shenk有一次在清真寺裡參加和穆斯林學者的交流會,看見阿訇為此好傷心呢,說基督徒怎麼改了經文,把periplutos改成parakletos,還加上「聖靈」,而不是加原來的「穆罕默德」。這一下經文考證學的知識派上用場了:新約的古抄本至少有5000份,每份都寫的是保惠師。這保惠師「就是真理的聖靈」,耶穌明明說的。交託給基督徒的聖言,穆斯林也應該相信是可靠的。我看了手上的希臘文聖經,約翰福音14章16節沒有任何關於不同抄本異文的註腳,可見眾抄本的這句話是一致的。

基督徒的學者們進一步解釋了我們借著聖靈認識真理的道理:聖靈是與神在一起的,祂從父那裡來,要讓耶穌的門徒想起主耶穌的教導。穆斯林們,耶穌說的不是一個人,不是穆罕默德,你們要小心,別冒犯聖靈或不理睬祂啊。

第二個曲解是基督徒的,關於獨一的偉大真神,我們說穆斯林敬拜的「阿拉」不是基督徒所敬拜的神。其實中東的阿拉伯基督徒都把神稱為阿拉,穆罕默德可能是從基督徒學來的呢。早在伊斯蘭教還不存在的時候,就有基督徒的墓碑上用阿拉來稱呼神。

Shenk說,阿拉可能是從亞伯拉罕傳下來的。亞伯拉罕稱至高的神為Eloha,阿拉伯語稱為阿拉。穆罕默德說他的使命是要全地都敬拜獨一的真神,就是亞伯拉罕的神,創造天地的主,祂的名是Eloha(阿拉)。基督徒的跨文化宣教盡量把神的名字翻譯成原有的文化已經知道的名,穆斯林卻不同,他們到全世界都稱神為阿拉。

基督徒相信,神在每個文化和語言中都已經有關乎祂自己的啟示。比如Shenk的父母去到坦桑尼亞宣教,就問當地人是否知道關於神的事。當地人知道神,他們稱那位創造萬物的神為Murungu,並相信Murungu已經走掉,再也不會回來了。於是這對宣教士就宣講耶穌,說他有Murungu的全面啟示。他們不說聖經中所描寫的神是Murnungu以外的另一位神,而是說他們所知道的Murnugu已經藉耶穌彌賽亞來住在我們中間。

我想來到中國的宣教士也一樣,他們若說「聖經中的神不是你們的老天或上帝,乃是另外一位」,人們一定會增加排拒感。正如耶和華對摩西說的,如何告訴以色列人祂的名字呢?就說是那位曾向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顯現的神!(見出埃及記第三章)

所有的猶太人、基督徒、穆斯林都相信只有一位至高的神,祂創造了天地,祂有仁慈,都承認自己敬拜的是亞伯拉罕的神。但是神還啟示摩西,祂不僅是大能的造物主(阿拉),祂還是救贖的神,祂來在人間支搭帳幕,並且作為好牧人來尋找失落的羊,顯示出神的慈愛是怎樣的。這在穆斯林是不可思議的。

還有兩種曲解都是關乎經文,穆斯林對可蘭經文的崇敬不亞於基督徒對聖經的崇敬。曾有一位穆斯林朋友拿一本《巴拿巴福音》來送給Shenk,希望他讀了就了解「真正的」耶穌基督的福音。Shenk恰好了解各種文獻的歷史考證資料:《巴拿巴福音》寫了耶穌的生平事蹟和教導,和穆斯林在可蘭經中所介紹的很接近--耶穌沒有釘十字架,卻用泥土造了活鳥等等,可是它只有14世紀以後的抄本,沒有任何古抄本,大概是有人希望基督徒接受伊斯蘭教寫的,堪稱假經文。

可蘭經中說編寫和傳遞假經文的要受咒詛。Shenk請這位朋友自己去調查一下,明明只是幾百年前的產物,怎麼可能寫出耶穌時代真正的故事呢?這位朋友立即道歉,因為他不知道。但很多穆斯林朋友都以為《巴拿巴福音》才是真的福音,基督徒卻故意排斥了這卷書,不把它列入正典。

關於可蘭經,基督徒恐怕也有同樣的曲解。穆斯林認為領會可蘭經必須懂阿拉伯文,翻譯的文字僅作參考。所以你必須到清真寺聽ulama(穆斯林神學家)或阿訇(imam是穆斯林的教長)講解,不能看了英文翻譯就以為知道了可蘭經的教導。Shenk說,連ulama都不對可蘭經的意義作任何評論,所以基督徒應該閱讀穆斯林作者或阿訇的著作,以他們的解釋為準,不要妄自為是,隨意解釋和攻擊。

或許教會應該致力於多了解伊斯蘭教一點,消除誤解,增加交流,對大家都有好處。

Thursday, February 4, 2016

你是哪一種「福音派」?

我曾介紹過Warnock牧師總結出來的福音派基督徒的六個標記,後來又聽說歷史學家David Bebbington總結出來的福音派的四個特徵,和Warnock牧師總結得很有類似之處,不過加了行動主義activism,可能因為從參與政治方面看,福音派的基督徒經常持守某些特定的立場。

有人把新教(Protestants也有人翻為「更正教」)分為三大傳統:福音教會、主流教會、歷史黑人教會。福音教會在神學上和社會上比較保守,反對墮胎、反對同性戀登記結婚等等,主流教會在這兩方面都傾向於比較開放,而歷史黑人教會則在神學上很保守,在社會上很開放。

問題是有些在福音派教會作禮拜的信徒不認為自己是福音派;還有很多信徒在神學上很保守,在社會議題上卻不保守。到底怎樣知道你是否屬於福音派呢?通常人們會看你在哪個宗派的教會聚會,還有不少福音派教會的信徒用「重生」或「非宗派」等等標籤來代表自己,或用「基要主義派」或「自由派」來稱別的福音派。

所以,大家使用「福音派」標籤時所使用的定義是比較亂的,有的人意思說他參加福音派的教會,有的人意思說他神學上很保守,還有人認為,在社會議題上保守的就是福音派。你聽見人家說到「福音派」,就要分辨他/她指的是哪一個定義,也知道你自己用的是哪個定義。別隨便打擊別人不同的「福音派」呃!

Monday, February 1, 2016

轉發:美國足球超級盃的背後

今年第五十屆美式足球超級盃賽,2月7日要在舊金山灣區Santa Clara市的Levi's體育場舉行。Levi's體育場具有美國最先進的科技設施,灣區則以旅遊、美食及文化藝術的完善配套著稱,從一月卅日開始,供應一整週的文娛活動,為超級盃這全球高達數億收視率的盛大嘉年華會錦上添花。人類文化體能不斷提昇,讓魁型足球偶像具有令人迷醉的體型與球技,再配以高科技的中場表演及精美絕倫的廣告,既有體育又有娛樂,使得超級盃成為數億美元、瘋魔一時的娛樂業,轟動全球。

可是,在這些重量級體育賽的背後,人口販運的勾當,也在如火如荼地追著這千載難逢的「商機」。每當成千上萬、以男人為主的外客擁進主辦域市,帶着滿袋的消費資金,人口販運就有了滋長溫床,千萬婦幼被騙賣到主辦城市,被逼成為「盛典」期旅館餐廳的廉勞及妓院按摩院等的性奴。人販成為全球每年收入高達320億美元、僅次販毒的罪業。

這些被誘騙的受害者很多都是脆弱自卑的青少年,他們或因家庭破裂而被嚴重忽略,或在校內受同儕欺凌而求助無門,成為網路獵手的掠獵對象,在偽裝同情了解下被誘為性奴,墮入萬劫不復的無底深淵。就如化名為Fallen的未成年少女安琍所說:離家受誘時全不知情,今天不論她如何疲倦,在這「盛典」期每晚得接十到卅位「客」,還要在踏進「家」門時,把全數「收入」交給皮條客,如被發現任何嫌疑舉動,則會被罰五百甚至上千美元。這實在是美國超級盃絢麗瘋狂背後的邪惡與黑暗!球賽越熱,對性奴的需求越是高漲!

據以往的報導,2010年就有一萬以上的性奴被賣運到邁阿密,去趕超級盃;2011年達拉斯在超級盃三週前開始,性行業的網上廣告就增加了百分之三百倍;去年亞利桑那州的超級盃賽前後,與「伴遊」有關的網上廣告,有百分之八十四含有性販賣的可能性。

再者,超級盃賽的週末亦是家暴突升的一天:陽剛粗獷、亢奮刺激的體育賽,再加上狂飲吸毒的放縱,誘發了對婦幼的更多暴虐。受害者對球賽結束、黑夜來臨不寒而慄,她們受盡凌辱踐踏,為人的尊嚴全然盡失!

可無論如何,眾所周知,性販運的勾當在美國的每個城市、每年每週每天都在不斷進行!祇要有電腦、智能手機、俱樂部、按摩院的地方,就有令人噁心的性販賣勾當。「現代奴隸」人數在統計數據上的龐大,足以令人震撼:據國際勞工組織估計,全球有四百五十萬人被逼成為性剝削的犧牲品;又據美國國土安檢部報導,美國至少有三十至四十萬未成年小孩淪為性販運的受害者,入行年齡平均十五歲,成為每年三億多美元的利潤。性販運是擴展最快的罪業。

為了與「超級盃五十」背後的人販全面抗衡,「灣區打擊販運聯盟」於去年五月於Levi球場舉辦「自由峰會」(Freedom Summit 2015),動員非政府民間組織深入社區,喚醒人們對人販的察覺;並與政府安檢部、警察署、機場、航空公司、鐵路局、社區領袖以及餐廳旅館老闆等聯袂合作,訓練他們如何辨認人販交易者及在轉運中的受害者。去年特別通過了SB473修正案,舉凡人口販賣案件,一律以幫派活動罪行提訴,以先發制人的措施去遏止這些變本加厲的地下罪行。法案認為,過去的策略,曾錯誤地將性剝削受害者看為該受刑罰的罪犯,以至他們更是走投無路。其實對被捕的受害者不該起訴,而當給予輔導與治療!其關鍵不是抵制超級盃,而是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向社會清晰表明:販運與性剝削既邪惡又犯法,應嚴以處罰,讓超級盃能裡外一致,真正放射光芒。

然而,教育與提高警覺仍不足夠,社會更需向人販受害者伸出援手,落實行動,從救援到輔導與康復重建,再加上其他如醫療、法律、教育與職訓等,幫助受害者療癒,重獲新生!教會團體亦更應以行動去具體表示對這一社會議題的關注和對受害者的關愛。我們都知道,過來人與康復者往往是這議題最有效的倡導者與輔導員!

這既古老卻又全然現代的罪業,誠如《在我們的後院》作者Nita Belle所說:「賣淫不是人類最古老的行業,而是人類最古老的虐行!」誓應全力以赴與之抗衡!

本文原載於基督豐榮團契的網站,吳淑儀姊妹的報導。下面視頻是灣區打擊販運聯盟的CEO在自由峰會講的話,取自Freedom Summit 2015的網站資源。她反對用child prostitute來指稱一個受害的孩子。但我相信即使孩子超過了18歲,仍然是受害的人。